帝国雄心(校对)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262

  萨皮恩兹高兴地站了起来:“诸位,诸位!我提议,让我们为了即将到来的胜利,一起享用今天美味的午餐吧!”
  与战壕中冷硬的食物相比,摆在大餐桌上食物之丰盛令人咂舌。可这哪里是工作餐,简直就是预先准备的庆功宴!
  午餐途中,参谋官和通讯官一个都没来打扰,这甚至让罗根一度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然而将军们用完甜点,一个个心满意足地朝外走去的时候,莫里蒙多拿着他的墨绿色电报夹,脸色不太好地站在门口。
  萨皮恩兹走过去,两人小声地用意大利语交谈着,罗根虽然听不懂,但从两人的表情中,还是猜到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紧接着,萨皮恩兹向索杜以及其他将领们汇报了情况,最终轮到罗根的时候,他讪讪地说:“罗根将军,如果您愿意的话,可以先到酒店客房去睡个午觉。意大利伞兵已经全部运送到了马耳他,您在这里……呵呵,等我们胜利的消息就行了!”
  意大利人好面子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罗根耸了耸肩:“午觉倒不必了,既然胜利在望,将军,也许您乐意派给我一名司机和向导,我想到四周围去转转!”
  “没问题!”萨皮恩兹飞快地答应下来。
  “走吧,伙计!”罗根转而对自己的副官奥古斯特说,“既然我们的意大利盟友不希望我们看到他们的焦虑和惆怅,那我们就去外面透透气吧!”
  “好的,说实话,我也不喜欢这里的气氛!”奥古斯特小声说,“他们的伞兵好像挨了打,登陆部队也被修理得够呛!”
  罗根笑了,那是一丝无奈的苦笑。
  尽管涂有意大利空军徽标的作战飞机不断从头顶飞过,并且发出燥人的轰鸣声,但西西里岛上的古建筑依然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美丽的海港并没有因为战争的缘故变换颜色,城镇的街道上,孩童们依然欢快地玩闹着,那群追逐着皮球的小男孩中,若干年后没准就会出现阿纳斯塔西、弗里诺和斯基拉奇那样光彩夺目的西西里球星。
  在罗根看来,意大利人踢球还行,可说到打仗,他们的表现却很是拙劣。
  临近天黑的时候,罗根回到了鸡飞狗跳的意军前线指挥部,还没走进作战指挥室,就已经听到了索杜将军的咆哮,能够让这位外表温文尔雅的将领如此动怒,那情况估计也不是一般的糟糕。
  “他们似乎在说……瓦莱塔,意军进攻瓦莱塔遭到了连续的挫败,损失惨重!”奥古斯特能说一口意大利语,这也省去了罗根额外配备翻译的烦恼。
  “瓦莱塔,瓦莱塔,如果没有记错的话,那座要塞式的城市在历史上有过许多故事,什么骑士团来着?”
  “圣约翰骑士团,他们成功抵御了奥斯曼人的大围困,之前的瓦莱塔城已经被摧毁,现在的瓦莱塔是16世纪新建的,以完善的防御工事而闻名!”奥古斯特用自己尚算丰厚的历史知识解释了一番。
  “看来这场仗,得耗上一段时间了!”罗根很是无奈地给自己点了根烟,不知道托尼尼中校和他的意大利伞兵们处境如何,夜战,可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第5章
罗马的野心
  巴勒莫的夜晚,万籁俱静。
  远在马耳他的枪声不足以传到此处,意大利空军亦没有活动夜间的习惯。可是,宽大松软的睡床没有带来踏实的睡眠,辗转反侧的一夜,罗根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之前的战斗场景,在敦刻尔克,在怀特岛,在加的夫。不论伞兵、党卫军还是空军、陆军,德国战士的认真、严谨与顽强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战争财富,而且越往基层,军人的品格越是质朴和真挚。可是德军的战力强悍,历史上却始终无法摆脱来自高层和盟友的副作用,意大利人的拙劣表演已经让人倒足了胃口,刚刚加入三国轴心条约的日本更不用说,就连在战争初期保持着清新头脑的德国高层,如今也在一系列胜利的熏染下渐渐堕入浮夸、自负乃至神经质的境地。这样下去,终究会如历史那般无法自拔吧!
  天不知什么时候亮了,驻扎在巴勒莫附近机场上的作战机群提前一天转场前往岛屿南部和东部的前线机场,一大清早也听不到嘈杂的嗡鸣声。清凉的风拂动着阳台上的落地门帘,而在梦见偌大的猩红底色战旗飘扬在白金汉宫上方之后,罗根醒了。
  这一夜,竟然没有任何消息从马耳他传来?
  带着这样的疑惑,罗根洗漱穿戴,简单吃过早餐,与奥古斯特一道驱车来到意军指挥部。一进门,他就感受到了一种怪异的气氛:喜悦与颓丧,竟然同时出现在了隶属于同一个国家不同军种的军官们身上!
  原来不是没有消息,而是意大利人压根没有把自己这个“战术顾问”当回事,也许最初的盛意邀请完全是意大利领袖的客套话,可笑的是,德国还认认真真地挑选了自己最好的伞兵指挥官来。
  走近乱糟糟的作战指挥室,罗根首先听到的是一个好消息:马耳他首府瓦莱塔的一系列古堡中,朝向陆地的圣艾尔莫堡已经被意军连夜攻克,而赢得这一骄人战果的竟是托尼尼中校指挥的伞兵部队——120名意大利伞兵打败了240人的英国守军。确切地说,是22名意大利军官和98名利比亚士兵打败了240名来自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还有埃及的英国士兵。
  虽说圣艾尔莫堡之后,意军还需要攻克瓦莱塔主城和周围的一系列护堡,但这一胜利不仅为意大利军队赢得了重要的进攻桥头堡,对于英军的士气更是很大的打击。若是由德国军队来打这场仗的话,罗根有信心在一天之内攻占整个瓦莱塔,毕竟再厚的城墙也抵挡不住战列舰炮和重磅航空炸弹的轰击!
  可是,罗根并没有在萨皮恩兹将军脸上看到应有的喜悦,这位身宽体胖的意大利将军很是尴尬地告诉自己的德国同僚,昨天在马耳他登陆的两个意大利步兵营夜间遭到英军的突然反击,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之后最终选择了向英军投降,而这些英军在返回瓦莱塔途中并不知道圣艾尔莫堡已经陷落,结果遭到了意大利伞兵的伏击战,俘虏者和被俘者顿时转换角色,两营意大利步兵又趾高气昂地拿起了武器!
  属于意大利陆军的闹剧还算得上是个好消息,但意大利海军的遭遇可就是彻头彻尾的杯具了:战列舰“杜伊利奥”号今早出港时触雷,目前推测水雷是英国潜艇趁夜布放在卡塔尼亚港外的。结果这艘老迈的战舰短时间内灌水2000吨、舰体严重倾斜,在一群拖船的帮助下勉强驶回港口。旗舰失去作战能力,意大利巡洋舰和驱逐舰只好独自出航,它们将掩护第二批意大利登陆部队在马耳他北部和东北部的预定海滩发起登陆,这样的行动倒是毫无难度,但计划中针对瓦莱塔外围要塞的炮击恐怕就无法实现了!
  战术上的无能也就罢了,罗马决策者们在战略上同样是盲目无章。马耳他战事还未结束,意军在北非和东北非的进攻行动亦遭到对手的顽强抵抗,这边屁股还没有擦干净,意大利政府就迫不及待地迈出了新的进攻步伐:由于希腊人已“侵入”阿尔巴尼亚领土,意大利政府正式向雅典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希腊将指定的战略据点交由意军占领。当然,这些所谓的“安全保障”都位于希腊本土,而交出这些据点,希腊人就等于是自动放弃了他们与意大利接壤一面的防线!
  消息是午饭之前传来的,午餐的时候,意大利将领们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眼前的马耳他之战,议论的焦点变成了几个星期能够占领希腊:有说两个星期,有说四个礼拜,最长的也就是圣诞节之前,甚至有人觉得希腊会不战而降。
  看着意大利人的狂妄自大,罗根反倒是淡定了。别说自己无权干涉意大利的军事部署,就算让自己执掌意大利军政大权,也绝无短时间内收拾这烂摊子的可能。
  下午的时候,三营意大利步兵被送上马耳他岛,加上先前的登陆部队,意军在南岛已经形成了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并将英国守军压缩到了瓦莱塔等几处孤立的据点内。不过由于得不到战列舰的强火力掩护,意军向瓦莱塔主城发起的第一次进攻仅半个小时就宣告失败了,伤亡也不大,阵亡42人、伤61人。在这之后,意大利空军加强了对英军据点的轰炸,可是从弗朗西斯·伯卡奇奥那里,罗根得知了驻扎在西西里的意大利空军部队从次日开始将向希腊前线机场转移的消息。如此一来,继续留在西西里对付马耳他的,只剩下两个战斗机中队和一个轰炸机大队。
  既然意大利军队的攻击重点已经转向了希腊,他们的伞兵也已经完成了最初的空降作战,罗根觉得自己继续呆在西西里显然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当天晚上,他试着通过意大利人向德军统帅部发了份请求返回德国的电报,但如同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应。
  第二天,通过设在罗马的德国大使馆发了密电,这次很快得到了回复:暂留意大利,密切观察局势发展。
  这道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的命令,终于让罗根有所警觉:这莫非又是戈胖子为了搁置自己而想出来的馊主意?
  是不是有意为之,罗根暂且不得而知,他只能继续看着意大利人令人哭笑不得的表演:随着意军炮兵营的登陆,马耳他之战进入了攻坚阶段。意大利伞兵和步兵在炮火的支援下陆续攻占了瓦莱塔右侧的三座古城,但英军撤退之前已经破坏了那里所有的大炮,对于瓦莱塔主城的进攻,意大利人迟迟找不到突破口,几天下来,损失超过200人。这样一来,前线指挥官们便叫嚷着损失惨重无力进攻,经过陆空军将领们的商议,一致决定以围困战术对付瓦莱塔的英国守军。
  在希腊,还未等最后通牒过期,意大利军队就迫不及待地越过了边境。可他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希腊的多山的地形,没有什么好路可走,可走的路也长年失修,更令人咂舌的是,意军并没有为这次进攻做好充足的侦察准备,甚至还在使用20年代出版的希腊旅游地图。情况更糟的是,在入侵前几天,这里下起了冬雨,气温很快降到零度。罗马对快速的胜利信心十足,以至于军队都没有配备冬服,让士兵们穿着秋衣在雪地中进攻,效果可想而知!
  面对来势汹汹的意大利军团,希腊军队在后撤50-60公里后稳住了战线,而就在意军发起进攻的第四天,希腊总司令帕帕戈斯将军下令反击,希军巧妙利用地形,顽强抗击,意军损失惨重。这时候,墨索里尼终于发现,他没有明确要求,但他以为邻居保加利亚政府会派兵支援,结果援军没有来;而他秘密地向希腊的政治家和将军行贿的活动也没有见效。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军队又一次陷入了极其窘迫的境地。
  在马耳他,运送后续兵员和物资的意大利船队于10月29日遭到了两艘英国潜艇的伏击,海战中,4艘运输船沉没,数百名意大利陆军士兵几乎送命。尽管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终登上了马耳他岛,但由于武器丢失,非但没能帮上什么忙,还消耗了大量的给养——英国人则早早将战备物资转移到了坚固的海岸堡垒之内,意大利陆军的炮击竟因为没有炮弹可用,在11月1日之前都没有在响起过,而距离仅仅50多海里的海上运输也因为这次袭击而停止了36个小时!
  11月3日,就在入侵希腊的意大利军队节节败退之时,迫于来自罗马的压力,登陆马耳他的意大利军队在两艘巡洋舰的支援下向瓦莱塔主城发起了猛攻。战斗中,以利比亚人为主的意大利伞兵第1营再次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士兵们利用炸药轰塌了城墙一段,然后以手枪和冲锋枪与英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经过了持续5个多小时的争夺,意大利的军旗终于在瓦莱塔上空飘扬。
  同一天,从直布罗陀开来的英国舰队遭到意大利海军驱逐舰分队的拦截,这一次,没有主力舰参战的英国皇家海军终于敌不过意大利疯狗的撕咬败下阵来。由于得不到后援,马耳他残余英军在经过了最后两天的坚守之后,终于竖起了白旗——向意大利人投降,这绝对是英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最为耻辱的一幕!
  11月5日这一天,尽管意大利军队在希腊折损了四个步兵营约2500名士兵,但攻占马耳他的胜利让整个罗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之中。当然了,平民们看不到自己军队的笨拙的表演,更看不到意大利伞兵部队接近百分之五十的战损率!
  随着马耳他的陷落,德军统帅部在这天晚些时候终于向在西西里憋闷了半个月的空军少将汉斯·罗根发出了召回命令,这也为整个荒唐无趣的旅程划上了一个令人困惑的句号。
第6章
从战术到战略
  1940年11月9日,柏林。
  呼啸的北风卷着漫天雪花,偌大的城市显得格外冷清,一栋栋宏伟的建筑安静地沉睡着,还没到夜晚,一盏盏路灯却早早开放。宽阔的大马路上,车辆以远比往常更慢的速度前行,而在这个没有车载空调的年代,罗根不得不裹紧自己的蓝色军大衣,好抵御来自外界的寒冷。
  “我说老弟,你真应该在地中海多呆上几天,那里的气候可比我们这里暖和多了!”
  说话的是坐在罗根身旁的汉斯·耶舒恩内克,现任帝国空军总参谋长,元首的忠实信徒。41岁的他是目前帝国最年轻的二级上将,不过因为罗根的“横空出世”,人们普遍认为这个记录被打破只是纯粹的时间问题。
  对于后辈的潜在挑战,耶舒恩内克倒是显得非常大度,在一些场合,他给予了自己的副手很高的评价。
  “等到战争结束了,我倒不介意去西西里度假,可是战争时期,意大利人的工作效率简直就是噩梦一般的存在!”罗根毫不掩饰自己对这群盟友的鄙夷。
  耶舒恩内克笑道:“他们天性浪漫,跟我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嘿,我们最近都在讨论,若不是你去了西西里,意大利人可攻不下马耳他!”
  罗根摆摆手,“这功劳我可不敢占,意大利伞兵表现确实不错,一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不过听说意大利人这几天在希腊……”
  “嗯,已经转入全面的战略防御,看样子被希腊人扫地出门是迟早的事情!统帅部已经决定干涉了!”耶舒恩内克小声说。
  凭着自己对历史的了解以及对意大利军队的亲身体验,罗根知道德军的干涉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历史上的南欧战役虽然以德军的完胜而告终,但德国人却错过了进攻苏联的大好时机,对于这个问题,在西西里闲得发毛的罗根最近考虑得很多。他试探性地问道:
  “我们出兵罗马尼亚、意大利出兵希腊,俄国人那边最近有什么动作?”
  “俄国?”耶舒恩内克很谨慎地说,“俄国人这次胃口很大,有情报显示,他们似乎已经与英国人达成了某种协议,中东恐怕将划归俄国的势力范围!”
  关于这样的消息,罗根在意大利甚至都有所耳闻。如今的伊朗正处于巴列维王朝统治时期,他们虽然没有正式加入战争的任何一方,但与德国的关系甚为紧密,而德国政府也在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中东国家投注了大量的精力,以图获得宝贵的石油资源。不过令德国人很头疼的一点就是,不论是亲德伊朗还是仇英的伊拉克,距离德国控制区都太远了——即便轴心国控制了地中海,中间也还隔着一个不愿意参战的土耳其。
  “您是说,苏联人近期将扩张他们在中东的势力,比如说入侵伊朗?”
  “嗯,虽然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我们的伊朗朋友最近一段时间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压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阿塞拜疆在北面与伊朗接壤,二战中,苏军和英美军队曾经共同出兵伊朗,驱逐那里的德国外交官和所有的德国人)
  “那我们有什么应对计划?”罗根进一步问。
  “这也是统帅部最近一段时间争论的焦点!该死的意大利人,他们总自以为是,觉得地中海就是他们的内海!”耶舒恩内克没好气地说。
  “只要英国人将他们的直布罗陀舰队和航空母舰调往地中海,保管他们的内海会变成火海!”罗根毫不客气的嘲讽了意大利人。
  “说到英国,我们最好能够在这个冬天结束与他们的战争,否则我们的海军、空军连同陆军的精锐部队都被牵扯在不列颠,对于整个战略形势是相当不利的!对了,最近一段时间,空军总司令准备去不列颠视察战斗准备情况,只等天气转好,我们就对英国人发起最后一击!”
  “哦?凯塞林元帅要去英国瞧瞧?啊,那他会成为战时登上英国本土的第一位德国元帅吧!”罗根很自然地说。
  “不是凯塞林元帅,是我们的帝国元帅!”耶舒恩内克微微低着头,无意地将自己的目光藏在了帽檐之下。
  “嗯?”罗根十万意外,却又立马将自己的表情收敛起来。
  “帝国元帅已经重新回到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上了,昨天统帅部做出的决定,应该是还没来得及通知你!”耶舒恩内克平静地说道。
  “那凯塞林元帅……”
  “西线空军总司令!”耶舒恩内克飞快地说出了这个新职位。
  “这样啊!”离开德国才半个月,居然又发生了很多事情,想到这些,罗根不免小小地感慨一下:自己现在还只能算是徘徊在德国空军的决策圈边缘吧!
  汽车最终在帝国总理府前停了下来,在这场大雪将领之前,希勒特就已经从他寒冷的鹰巢返回了同样寒冷的帝国首都。
  下车之前,耶舒恩内克用一种很奇怪的口吻说:“元首明天召开最高统帅部会议,这将是决定不列颠最后一战的重要会议!今天,你还可能改变他的作战部署!”
  “是么?改变什么?”罗根故作不知。
  耶舒恩内克盯着他看了两秒,“改变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东西!”
  在小胡子元首的作战指挥室里,罗根看到了那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不列颠战区图,“堡垒”和“海神之怒”只算是庞大的海狮计划中两个阶段性的作战方案,他们的成功实施也使得“海狮”的最后一个步骤得以提上议事日程——最终的作战方案还有两个方向性的选择:一是以最小的伤亡换取最终的胜利;二是以何时的伤亡获取最大的收获。
  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冒险者,阿道夫·希特勒已经在两个选择之间摇摆了好几次,考虑到德军已经将最精锐的5个装甲师和16个步兵师运送到不列颠,这些久经战斗考验的士兵对于下一步的作战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可是,英国造船厂船台上的那些战舰和军火工厂里的那些武器生产线,却又是德国海军和空军将领们十分垂涎的。甚至于雷德尔的海军司令部早已经列出了一份清单:只要德军全力以赴,完全有机会缴获2-4艘建造中的大型战舰、20艘左右半完工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以及年造舰量达到20万吨的船坞及全套设备。当然,阻止德军获得这些舰艇和设备的最大障碍,将是英国军队和他们的炸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