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262

  “啊哈,伙计们,让我们来个漂亮的反击,把英国佬赶回海里去吧!”罗根高举双拳,大声鼓舞着疲惫且士气稍显低落的伞兵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人要比平常更容易感到疲劳,短短4个小时经历了三场攻防战,加上早上的空降行动和争夺机场的战斗,就连罗根自己也觉得体力虚乏。
  越是这样的时候,精神的作用越重要,而德军官兵又是人们公认的意志战士。在罗根的鼓动下,补充了弹药的伞兵们重新亢奋起来,养精蓄锐了好一阵子的四号坦克也隆隆地开进港区。接下来,除留一个排的兵力以仓库为依托阻击北面登陆之敌,罗根将手中的主力悉数投入反击:身形敦厚的四号坦克和姿态敏捷的三号坦克当仁不让地扮演起突破者的角色,手持MP38和“棒槌”的伞兵们与党卫军的机枪手、迫击炮手搭乘半履带式装甲车跟进,熟悉地形的步枪手与机枪手从废墟之间分散包抄,再加上党卫军的冲锋枪手和步枪手。百余人的部队浩浩荡荡地投入到反击当中,在他们正对面,是超过400名已登陆的英军步兵,而随着第三批运输船的抵达,登岸的英军数量将进一步激增。
  看似以少打多、以弱击寡,罗根的信心依然十分充足。这位给德军伞兵部队带来了“巨人”和“铁拳”这两种“秘密武器”的菜鸟军官,经过多场战斗的历练,对于德军指挥官的角色揣摩得愈发成熟,一些看似随性的发挥,往往也成了以往战例中有迹可循的巧妙策略。
  距离码头还有一个街区的时候,酷似捷克ZB26轻机枪的英军布朗式开火了,嘎嘎嘎的脆响飘荡在已经找不到制高点的街道上。视线中,戴着托尼盔的英军步兵们同样以瓦砾堆或者半高的断墙作为掩体,紧随而至的迫击炮弹似乎在告诫德国人:俺们英军也是装备齐整的作战部队!
  不过随着霸气十足的四号坦克出现(在虎豹出现之前确实是德军装甲部队里最猛的,至于强悍的虎豹会不会随着主角的出现而提前登场,嘿嘿嘿,敬请关注后续情节,不会太久哦),尤其是它那敦厚结实的炮塔微微转动之时,瓦砾堆后面的英军官兵们分明露出了极端惊恐的神色。
  轰!轰!
  75毫米口径的炮弹轻而易举地将几个穿着卡其布军服的倒霉蛋抛出阵位,在步兵与坦克的对抗中,前者绝大部分时候都是受害者,尤其是此时的英国陆军中,还没有出现高效的单兵反坦克武器——反坦克步枪丑而无用,反坦克手雷与炸药包作用距离太过有限,以致于使用时往往要搭上步兵们的性命。
  如果是区区一辆德国坦克,英军步兵们还有对付的机会,但紧随其后的两辆Sd-kf-z222式装甲车正用有着“步兵杀手”之称的20毫米机关炮不断向那些以废墟为依托进行抵抗的英军机枪手和步枪手扫射,而在另外几辆Sd-kf-z251半履带轻型装甲车上,党卫军士兵也操纵着配备小型护盾的MG-34机枪疯狂射击,拥有250发子弹的弹链在提供持续火力方面远比步兵们手中的50发弹链更为理想。此时藏身于车厢之中的迫击炮手们,也在行进间使用威力更大的80毫米迫击炮向码头方向接连开火!
  靠北的一个街口,一群英军步兵试图凭借半坍塌的仓库楼房抵御德军进攻,激战当中,李·恩菲尔德步枪快速射击的声音格外清脆,这种十发弹匣的手动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没少让装备毛瑟98的德国步兵吃到苦头,可惜时过境迁,当年英军士兵的儿孙们再次手持李·恩菲尔德登上战场,面对的却是大量装备坦克、装甲车以及MG-34、MP38这等先进装备的德军官兵,三号坦克远远地报以精准炮击。几枚反坦克火箭弹飞来,原本就摇摇欲坠的危楼倒下了大半面墙,那些侥幸没被砸死的英国兵,随即面对德军机枪手和冲锋枪手的无情摧残……
  坦克陷阵,“棒槌神兵”强拆,MG34压制,MP38突击,依靠这种简单实用的战术,德军全面推进,很快就将英军步兵们赶回到了码头区——巷战环境下,坦克、装甲车加步兵,机枪、迫击炮配反坦克火箭筒,兵种与兵器的理想组合轻而易举地主宰了战场。也许英军指挥官们在抱怨自己缺乏装甲突击力量的同时,也该好好考虑一下基层步兵的火力配备——然而英国皇家海军的强盛必然意味着其他兵种在经费上作出牺牲,德军眼下也是将主要财力物力放在陆军和空军建设上。这个战略层面的大问题,偶尔也会出现在罗根的脑海之中。
第28章
舰船杀手
  一批又一批船只缓缓驶入宛若黑洞的河口,时而稀疏、时而密集的枪炮声不断从东岸的东考斯港区和西岸的考斯传来。每当这些声音异常高亢或是突然沉寂,游弋在朴茨茅斯港外的两艘英国巡洋舰“阿罗拉”号和“班德”号上,英国海军官兵都会格外地关注。然而,两艘巡洋舰虽然拥有6英寸的双联装舰炮,可是一顿炮火劈头盖脸地砸去,免不了要误伤那些已经登陆的陆军同伴们。要知道任何一个国家各军种之间都是存在隔阂与摩擦的,一旦处理不好,所产生的内杠只会抵消己方战力而让外敌获益……
  在悬挂着指挥旗的林仙级轻巡洋舰“阿罗拉”号上,三名军官面色凝重地矗立在舰桥上。居中者身穿皇家海军中将制服,白发苍苍、肤如树皮,说起他的名字,人们十之八九会想起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若不是一支德国突击分队夜袭32号棱堡、击杀了以戈特和布朗·夏尔为首的一批英法联军高级指挥官,扰乱了联军原本的撤退部署,伯特伦·拉姆齐原本有机会成为名留青史的人物。尽管如此,他在发电机计划中表现出的出色组织能力还是获得了英国高层的认可,因而当德国人出乎意料地向怀特岛发起跨海联合登陆之后,英军联合司令部迅速做出了反击的决定。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一支能够实施跨海登陆的船队,拉姆齐再次临危受命!
  即便在德国空军轰炸最猛烈的时期,朴茨茅斯和南安普顿这样的大港也不缺乏船只,但发动登陆作战并不是有船就可以的。陆军部队运送到了本方港口之后,必须有规划地让他们登上相应的船只,隶属于同一个步兵团的营、连最好能安排在同一个登陆批次当中,以发挥他们的默契配合;部队装船之后,这些缺乏自卫能力的运输船只将在战斗舰艇的掩护下前往登陆海域,哪些船只先登陆、哪些船只后续跟进,哪些舰艇提供远程火力支援、哪些舰艇抵近射击,这些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必须考虑到水深、航道与外力等诸多因素。看起来相差不大的效率,很可能成为战场上不起眼却却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已经上去四个营的步兵了,看来德国人的防御十分顽固!要不,把前面的士兵扯下来,再由我们猛轰半个小时?”站在拉姆齐身左手边的中年军官名为多尔·布莱克,皇家海军上校,兼任“阿罗拉”号舰长和海军第11警戒舰队指挥官职务,是一位大炮之上的传统海军将领。就在中午的时候,这位上校曾率领手下的3艘轻巡洋舰和8艘驱逐舰开赴本布里奇港附近海域,试图阻击北上而来的德国登陆船队,然而他们不但落入了多艘德国潜艇构筑的海上陷阱,还遭到了大群斯图卡的疯狂攻击,结果两艘驱逐舰战沉,与“班德”号同级的“德里”号巡洋舰也身受重伤。迫于德军出于意料的强大防御,布莱克上校率部撤回了朴茨茅斯港,但就在伤员下船之后,他们又接到命令,掩护登陆船队进攻清晨时候还飘扬着米字旗考斯和东考斯港。这样复杂的局面,未免要让人感慨“不是我看不懂,而是这世界变化太快”。
  拉姆齐没有任何的肢体动作,“老伙计,你说呢?”
  站在拉姆齐右手边的,是一位年纪和他差不多的老将,身材魁梧,一套干净整洁的陆军少将制服,尽管面色苍白,胸膛却如同一只斗志昂扬的公鸡般高高挺起。
  “不,再让第三批上去,必须一鼓作气拿下至少一座港口!”将军扭头看了看刚刚从朴茨茅斯港开出的一队运输船,这些船只吨位不大,但仔细看它们的甲板,便会发现那些临时用帆布覆盖的物件轮廓与有着战场皇后之称的“玛蒂尔达II”非常相似!
  拉姆齐和布莱克都不再劝说,毕竟,这位帕雷西·霍伯特堪称英军装甲作战领域的先驱人物——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坦克旅(英国第1坦克旅)的首任旅长,是德国闪击战之父古德里安的英国“导师”,他亲手缔造了英国历史上最精锐的3个装甲师(装7师、装11师及装79师),1938年赴开罗在驻埃及英军中服役,培养并训练出一支具有较高战斗力的部队,该部队于1940年2月26日正式更名为英军第7装甲师即后来赫赫有名的“沙漠之鼠”。因与当时英军高层保守派的矛盾,1939年12月被迫退休,直到德军横扫西线、不列颠本土岌岌可危,这位老将才在邱吉尔的亲自干预重新应召入伍,出任第11装甲师师长一职(考虑到本书中敦刻尔克之战的结果,德军入侵英国的可能性大增,所以设定该师较历史提前一点组建)。
  以怀特岛的地形而论,那完全不适合装甲部队大规模行动,但外人所不知的是,第11装甲师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丢失了大部分坦克和装甲车辆,以至于这支部队眼下不过是挂着“装甲”的名号,所辖4个团中有3个是半机械化的步兵团,只有1个是不满编额的坦克团,装备着从其他部队拼凑而来的玛蒂尔达步兵坦克、MK
I型和II型巡洋坦克以及第一批产生型的“盟约者”。当然,这些都不是英军派遣第11装甲师上阵的真正理由——在英军的本土防御计划中,三个“精锐”的装甲师作为机动部队部署在英国东南部和南部,而霍伯特和他的部队恰好驻扎在南安普顿以东、朴茨茅斯以西的部队中,乘车前往港口只需要半个小时,况且英军指挥部相信,既然德国人已经利用空降把坦克送到了怀特岛,那么己方的登陆部队最好也能投入数量不逊于对手的装甲力量……
  “鱼雷!左舷发现鱼雷!”
  从了望哨发出的警报让心情稍稍有些松懈的水兵们个个如临大敌,往南看去,海面上霍然出现了两条若隐若现的白色尾痕,距离不过三、四百米!这片海域虽然活动着6、7艘拥有声纳设备和反潜炸弹的驱逐舰,但需要看护的船只实在太多,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的反潜防线!
  紧接着,舰上的警报声大作,舵手匆匆转动沉重的舵轮,然而两艘周身涂成灰白色的巡洋舰只有三分之一航速,转向的效率远远不及全速航行状态,看着鱼雷已经奔至眼前,布莱克上校连拉带拽地把这两位年长的将官推向救生艇位置。
  没有任何海战经验的帕雷西·霍伯特将军“乖乖就范”,心里估计还在埋怨自己干嘛非得跟着海军巡洋舰活动,这漂亮的舰型在德国潜艇眼中那可是相当美味的大餐啊!
  倒是出身军人世家、已经在皇家海军服役了42年(15岁入役,皇家海军也招童工?)的拉姆齐,对于这种拉拉扯扯、未战先怯的行径很是不满,他奋力地甩开布莱克结实的手臂,踉踉跄跄地往舰桥下面走去。
  好在舰舷各炮位上,水兵们本就是严阵以待,就在警报发出后几秒,枪炮声大作,这时候往左舷看,就会发现鱼雷前进路线上溅射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柱。很难说这样抵御鱼雷攻击的成功几率有多高,但在战舰转向的时候,这也是甲板水兵们除了祈祷之外唯一能做的事情!
  轰!
  第一枚鱼雷在距离舰舷还有十多米的地方提前被引爆了,尽管对舰艇的威胁大减,但巨大的爆炸所迸发的能量还是将数以千计的碎片射向四方,甲板上很快有人倒在血泊之中,好几挺没有护盾的机枪顿时哑了火,紧接着,第二枚鱼雷擦着战舰螺旋桨扬起的水花窜了过去!
  此时此刻,上帝一定收到了很多发自内心的感谢。
  机枪声并未完全停止,位于后甲板上的水兵们仍在追着那枚鱼雷射击,要知道一枚以40节速度前行的德国鱼雷,通常情况下射程能够达到7.5千米,而它在错过巡洋舰尾之后恰恰奔向了那群运输船!
  为了躲避德国潜艇射出的鱼雷,运输船上的水兵们又是好一阵忙乱!
  “见鬼,发信号给驱逐舰,让他们全力搜索德国潜艇!”布莱克愤怒不已地呐喊道,但冲着己方驱逐舰发火也只是做做样子,须臾,他问拉姆齐:“将军,附近可能不止一艘德国潜艇,我们是不是……”
  拉姆齐又看了看霍伯特将军,“我说老伙计,是等海军从其他港口抽调更多的驱逐舰前来,还是继续坚持进攻?”
  霍伯特来不及抹一把额头上的汗,“再坚持半个小时,只要我们的坦克登上码头,德国人就别想翻本了!”
  “可是……”布莱克动了动嘴唇,舰上的水上侦察机曾侦察到德国船队在本布里奇港卸下了车辆,但由于侦察结果未经进一步证实,而且之前也与两位将军沟通过,便识趣地没有再提。
  年迈的陆军少将满怀期待地看着考斯港方向,期盼着自己的部队也能像刚刚巡洋舰躲避鱼雷攻击一样获得幸运女声的垂青,然而就在几分钟之后,海面上再次出现了两枚鱼雷的航迹,这一次,德国人狠狠地敲掉了一艘3000吨级的运输船,剧烈的爆炸中,200多名英国士兵连同一批宝贵的坦克装甲车全部沉入海底……
第29章
投降,或是游回英国
  每次将英军登陆部队压回到码头区,再以迫击炮和步兵炮一顿臭轰,罗根就会让他的部队有序后撤,待到英军战舰一通猛烈的炮火之后,下一批英军步兵又会前赴后继地送上岸来,但纯步兵进攻在巷战中根本敌不过拥有装甲战斗车辆和高密度火力的德军部队,等到投入进攻的英军步兵后继乏力,罗根便又会大手一挥,重新投入反击——以往战斗中厮杀惨烈的拉锯战,在这位刚脱离菜鸟级别不久的指挥官手里成了一盘游刃有余的棋局。往复两次,英军在东考斯港的伤亡已经接近千人,而德军不过损失了几十名士兵和一辆装甲车,即便是这一部分损耗,也随着第二批纽波特方向开来的党卫军士兵而完全弥补了。
  当三号、四号坦克在装甲车和步兵的掩护下第三次撤回港区东面,罗根终于从加兰德那里获知了有几艘英国舰船在外港遭到袭击的消息。由于斯图卡并未投入这一侧的进攻,怀特岛上又没有部署远程重炮,罗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德国潜艇。其实有过尖刀行动后期死里逃生的经历,罗根原本就对德国海军的潜艇部队颇有好感,这次行动方案出台之后,雷德尔和邓尼茨这两位海军实权人物闲话没多说,将本土附近海域所有能出动的潜艇都派了出来。要知道英军在多弗尔海峡口布置了水下防潜网,警戒十分严密,德国潜艇以及参加此次行动的驱逐舰、扫雷舰、鱼雷艇都是冒着极大风险才得以进入海峡的!
  当然,德国空军在“三驾马车”的带领下,作战效率也有了显著提升:登陆船队至今仍能保全主体,里希特霍芬将军的俯冲轰炸机群同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根据空军指挥部的战报,第8航空军在战役发起后的前10个小时共出动战机1500多架次,平均一架飞机出动了两次半,这不仅对飞行员是很大的考验,对于机场地勤同样意味着相当大的负荷。从第26战斗机联队抽调而来的第3战斗机大队,也就是阿道夫·加兰德指挥的部队表现更是令人吃惊。仅阿道夫·加兰德一人就已经击落了英国作战飞机8架,使得个人总战绩飙升到了20架!整个大队以损失7架战斗机的代价,击落击伤英军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达到61架,战损比创下了不列颠空战爆发以来的记录!
  得到了这些消息,罗根又心情舒畅地抽上一根,等着那些呆头呆鸟的英国步兵再次送上门来。不过,这一次英国佬在码头集结的时间似乎有些长,期间还有两架“角斗士”飞来沿着残破的街道进行低空扫射,罗根没有理会,也就那么几分钟功夫,十余架BF-109E掩护着一队斯图卡从纽波特方向而来,不但驱走了讨厌的“角斗士”,更让湾口那边热闹起来:舰上的高射炮砰砰磅磅响个不停,天空中的黑色烟花很快点线成片,驶入港湾的登陆船队也骚动起来。过了几分钟,找好目标的斯图卡尖啸着从数千米的高空俯冲而下,它们机翼下的50公斤炸弹和机腹下那枚圆滚滚的250公斤炸弹对于一般的运输船和轻型战舰而言是相当致命的,偏偏这些黑鸟在大角度俯冲轰炸时的攻击精度出奇地高!
  港湾中航速近乎为零的运输船首先遭了殃,四架斯图卡先后投下炸弹,那一根根巨大的白色水柱中间夹杂着黑烟与船体碎块,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更是完全掩盖了英国水手们的鬼哭狼嚎!
  徘徊在湾口的英国驱逐舰和扫雷艇也终于为自己长时间的嚣张态度付出了代价,用来轰击岸上德军的舰炮,在对抗德国空军的轰炸时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一颗炸弹正中驱逐舰的前甲板,剧烈的爆炸穿透了舰上弹药库顶部防御层,接踵而至的殉爆惊起冲天烟柱,眼见此景者莫不目瞪口呆!
  一通迅速而高效的轰炸,德国机群扬长而去,罗根和他的士兵们莫不拍手称道。
  海面上的喧嚣刚刚结束,沉寂了好一阵子的瓦砾堆终于传来了一些声音,在前方警戒的德国伞兵有些惊慌地喊道:英国坦克!
  坦克?
  罗根下意识地瞧了瞧隐藏在废墟堆后面的四号坦克,自空降以来,它还只碰见过一个英国“同行”,而且还是那种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的,这次终于有了棋逢对手的机会?
  “马蒂尔达,是马蒂尔达!”那个负责警戒的伞兵紧接着又喊道。
  这一次,罗根除了拿起望远镜,还特意看了看不远处的两个“棒槌神兵”,第二批党卫军车队运来了火箭弹和新的火箭筒,而在空运装备的优先等级中,罗根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列入了最重要的一个档次!
  研制“铁拳”的初衷,不正是为了对付盟军的坦克么?
  想到这里,心情顿时释然。
  装甲车和步兵后撤,坦克待机,“棒槌神兵”埋伏。
  加上第二批党卫军车队拖来的3门75毫米步兵炮,罗根在东考斯港外围已经屯集了5门这种射程可达到3.7公里的火炮,距离他YY中足以打垮英国舰队的强大炮群还存在天地之差,但用来对英军进攻部队进行跨越式射击已经绰绰有余了。
  此前少有的持续炮击让英军指挥官们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在炮弹爆炸的烈焰与硝烟中,英国坦克的身影还是出现在了遍布碎石块和各种杂物的街道上。罗根几乎第一眼就从炮队镜中辨认出了那家伙的型号:马蒂尔达II。
  正面装甲厚度达到80+?
  哼哼,罗根嘴角的坏笑几乎已经成为了他的个人标识。
  仗着自身防御力的强大,一辆辆马蒂尔达II稳稳向前推进,落在附近的炮弹对它们坚厚的装甲几乎没有影响,由于德军炮兵处于视线之外,先前嚣张跋扈的德国装甲车辆和步兵们又消失得无影无踪,“战场女皇”们炮塔上的2磅炮显得无所事事,随着履带在刺耳的摩擦声中向前碾东,黑洞洞的炮口也在小范围地左右移动。
  所谓步兵坦克,行动时一贯少不了“伟大”的步兵们,但由于德军步兵炮的跨越式射击,这次英军步兵们与坦克相隔的距离稍稍有些远——有些大胆的紧跟在马蒂尔达屁股后面,但一发炮弹落在侧翼或者后方,他们就得倒下一片!
  300米?
  罗根不慌不忙地让随行伞兵收起了炮队镜,整个人都躲到废墟后面,隐藏在大仓库后面的迫击炮组开始射击。在巷战的复杂环境中,对于高角度落下的迫击炮弹,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士兵也很难判断发射者的位置!
  200米?
  罗根示意身旁的“棒槌神兵”们做好战斗准备,且听自己的命令行事。“铁拳”固然厉害,但如今的低版本有效射程只有可怜的50米,等到成了真正的RPG,射程和威力都将有极大的提升!
  100米?
  两挺部署在近处的MG-34开火了,以极高的射速放倒了一群试图紧跟坦克的英军步兵。在英国坦克笨拙地调转炮口之前,德军机枪组又迅速转移阵地,任由那些炮弹盲目地砸向坍塌的房屋和残缺一角的花坛。
  50米?50米!
  罗根不慌不忙地从皮套里拔出鲁格08,对他而言,这就是一支精致的发令枪,虽然有些物非所用,但至少要比那些穷其一生都没有真正使用过的,又或是只用来滥杀无辜的,要好得多得多!
  啪!啪!
  罗根再次对空鸣射两枪,远些的士兵虽然未必能够听清,但看到近处的“棒槌神兵”纷纷跃出掩体向街道上的英国坦克射击,他们的跟进也不会太慢!
  相比于耳边喧嚣的枪炮声,“铁拳”发射时相当安静。在“堡垒行动”开始之前,罗根为新组建的特别空降团全体官兵增加了一堂课程,那就是“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使用,由克虏伯派出的技术组分别指导正确的使用姿势和操作要领,尤其告诫士兵们,以“铁拳”目前的威力,对付坦克侧面、背面和履带的效果会比直接攻击正面好得多!
  尽管时间仓促加上新生产出来的火箭弹数量有限,参战的德军士兵们只能在实战中摸索这种武器的弹道特性。这时候,罗根的这些“棒槌神兵”先前挥霍无度的好处就显现出来:十余支“铁拳”接连开火,成功报销了领头两辆马蒂尔达II的履带,两个大铁坨顿时成了英国人自己留下的挡路石。后面跟进的坦克只好从旁边绕道,当它们碾过大堆的碎石瓦砾时,最最薄弱的车底盘就呈现在德军反坦克射手面前——刺猬若是在敌人面前露出肚皮,离死亡也就不远了!
  罗根侧过头,目睹一名勇敢的伞兵举起手中的“铁拳”,稍稍瞄准便朝前方大约30米处一辆正在翻越障碍的马蒂尔达II开火了,火箭弹直接命中了左侧履带,“战场女皇”顿时像半身瘫痪的病人一般逆时针旋转起来,并且无可挽回地将自己的左侧车体暴露在更多的“棒槌神兵”面前。另一名伞兵果断出击,在这样的距离上,5.6米长、2.5米高的庞大车体可是一个相当理想的射击目标!
  飞射而去的火箭弹打中了炮塔偏下的位置,猛烈的爆炸让30米外的人难以忍受地捂着耳朵,大团烈焰几乎在一瞬间吞噬了坦克的中前部,浓黑的硝烟从炸点拼命往外涌,仔细一看,车顶盖位置竟然也在冒烟!
  几分钟时间,汹汹而来的9辆英国坦克就被打瘫4辆、打爆2辆,还有3辆在进退之间陷入了犹豫。霎时间,无数的德国步兵变魔术般从更远处的废墟堆中冒了出来,MG-34像一只只失去控制的野兽疯狂地吼叫着,那辆传说中空降而至的四号坦克也隆隆地从一栋并未完全坍塌的仓库后面驶出,短管的75毫米坦克炮对付马蒂尔达II的正面装甲会很头疼,但穿甲弹仍能地钻开它们其他部位的装甲,至于马蒂尔达I和“盟约者”(MK-V)及之前任何一款巡洋坦克(MK-I、II、III、IV)的装甲,近距离都能轻易击穿!
  两分钟之内,不断微调炮口的德国四号坦克连射四弹,正面击爆移动中的英军巡洋坦克两辆,侧面击毁因履带受损而无法移动的马蒂尔达II一辆,然后与另一辆失去行动能力的马蒂尔达II展开精彩对射——英军坦克的2磅炮(40毫米口径)被四号坦克车体正面的装甲弹开,四号坦克的75毫米穿甲弹亦未能打穿对手的车体装甲。最后解决战斗的还是在机枪掩护下斜里杀出的德军“棒槌神兵”,从撤后射入的反坦克火箭弹摧毁了这辆造价低廉但颇有特点的英军步兵坦克。
  等最后一辆英军坦克也起火燃烧了,无法和敌方坦克正面对抗的德军装甲车战斗群得以重回战场。像是为了宣泄无奈躲藏的憋屈,它们的机关炮和机枪火力格外凶猛,而在四号坦克战神般光辉的照耀下,士气如虹的德军步兵们也个个奋勇向前,竟一鼓作气将英军步兵们如数赶回了码头!
  这一次,罗根不再客气地“点到即止”,鉴于港外的英国舰艇和运输船只遭到了德国空军的猛烈空袭,他看准时机,下令全体战斗部队继续向码头推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