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62


第1章
闲人不闲
  “早上好,少校!”
  “早上好!”
  “早上好啊,罗根少校!”
  “早上好!长官!”
  “早上好,汉斯!”
  “嘿,凯特,早上好!昨晚睡得好吗?”
  “嗯,很好!祝你愉快!”
  “也祝你愉快!”
  与迎面而来的相熟或者不相熟的军官们打过招呼,穿着一身笔挺军服的罗根拎着黑色公文包,快步穿过德国空军部大楼一层的大理石走廊,搭上电梯,径直来到位于5楼的办公室。
  转过拐角,坐在办公桌后面的金发小姐莞尔一笑,“早上好,少校!您今天气色不错!”
  罗根无意窥视浅灰色套装领口下的春光(这个时期德国人穿着得体但不保守),微笑着回应道:“谢谢,萨拉,你今天也很漂亮!”
  虽然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赞美,女秘书还是受宠若惊地说:“是么?谢谢!祝您愉快!”
  “也祝你愉快!”
  从这位女秘书的办公桌往左第二间,门牌上挂着“后勤部-设施建设-汉斯·罗根”的铭牌。只要没有外出安排,工作日的时候罗根基本上都在这间办公室里。
  从模范空降营指挥官到空军部“高级白领”的蜕变,是从“尖刀行动”结束后的第二个星期开始的。当时德国空军的大BOSS、以肥胖和贪婪著称的赫尔曼·戈林本想以违反行动禁令、污蔑上级军官之罪名指控罗根,一旦罪名,革除军职都算是从轻发落。无奈小胡子对这次行动的过程和结果十分满意,认为这充分体现出了日耳曼战士的优越性,并对罗根及其下属的表现大加赞赏。既然元首无意追究,针对那封电报结尾的“帝国空军元帅万岁”所展开的调查最终不了了之——据说因为空军没有及时前去掩护,戈林还被元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了一顿,但后来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处罚。
  论功行赏,罗根因战绩突出而获得一个月内的第二次晋升,还荣获了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1940年6月3日才开始颁发)。对于这次晋升,赫尔曼·戈林本人出乎意料地给予了高度支持,在公开对罗根进行了一番褒扬之后,宣布将其调往空军部任职,美其名曰“委以重任”。刚开始的时候,罗根还满心希望地在空军司令部呆了两天,可紧接着就被指派到了现在的岗位。
  后勤也就算了,还是设施建设一类,让一名战地指挥官担任这样的职务,无异于坐了一张冰冷的板凳。
  没有了斯图登特的庇护,小胡子对此又茫然不知——即便知道了,也不可能为了一名小小的空军少校跟自己多年的死党计较。于是乎,罗根安安静静地在远离前线的帝国首都安下身来,但与其说是任命,不如用“韬光养晦”这个词更为贴切!
  经过前一阶段的两次行动,罗根已经深深感到了作为一名指挥官,缺乏军事素质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利用戈胖子给自己“量身定做”的闲职,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军事书籍,从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杜黑的《制空权》到德国空军内部的作战教材、条令以及各种武器的操作手册,大有昏天黑地、不知疲倦之势。从前觉得味如嚼蜡的文字,经过战场的熏陶之后竟变成了可口的美味,有时候忘我地看了一天书,出门的时候发现整栋楼里只剩下值班军官和卫兵了。
  也许正是罗根这种“不思进取”的表现让上位者觉得无趣,刚开始还有故意让人找了两次碴的赫尔曼·戈林,这段时间似乎完全忘记了这位极度“不安分”的下属。当然,上位者有上位者更加关心的事情,例如宁顽不灵的英国佬。
  7月刚过,随着英国政府再次明确拒绝了德国的和平建议,万分恼怒的小胡子元首签发了代号为“海狮”的作战计划。德国空军最先领命出征,狂傲的赫尔曼·戈林拍胸脯保证,他的机群会在两个月内夷平英军的机场、港口和重要设施,为下一步的登陆行动铺平道路——私下里,他甚至认为英国人会被德国空军的强大战斗力吓破了胆,在德国陆军的坦克上岸之前便会选择妥协!
  很快的,德国空军开始进行试探性的攻击,最初的目标是航行在英吉利海峡中的英国船队,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中队总能及时出现并对德国轰炸机实施拦截,一个星期下来,德国人非但没能取得像样的战果,反而损失了几十架作战飞机。
  历史在一定程度上的重演,并没有让静观其变的罗根感到意外,利用空军后勤部的权限,他得以查阅一些外人无法接触的资料,以增长自己在武器方面的见识。至于“尖刀行动”带回来了英国人引以为豪的“秘密武器”,尽管在最后的炮战中部分受损,可这并没有难倒德国空军的技术专家们。利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成功破解了这种设备的关键技术,一些特有器件的仿制工作也正陆续开展,而对于战局最具有影响力的,莫过于他们研制出的电子干扰设备。
  一次吃巧克力差点咬到手指,罗根突然想起金属箔条干扰雷达的办法,便旁敲侧击地向德国专家们了解了一下。目前果然还没有人想到这种办法——本着对赫尔曼·戈林的蔑视,罗根暂时没有透露这种行而有效的干扰方式,而是决定留待关键时刻再拿出来:反正各大巧克力工厂每天都在生产数以十万计的锡箔纸,短时间内筹集足够数量的金属干扰条并不是什么难事。
  言归正传,1940年的7月19日的柏林,笼罩着低厚的云层,虽说乌云遮蔽了炽热的阳光,却又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床厚被子,闷热得令人有些喘不过气来。好在空军部大楼的中央空调(这玩意儿1902年被发明,20年代就已经实用化)效率颇高,一进房间,罗根就将门关得严严实实,再给自己泡了一杯香茗——相比于空调之类的现代化电器,倒是东方的好茶很难弄到。
  刚翻开书,桌上的电话就响了。
  罗根拿起话筒,是先前那位秘书小姐萨拉,此女年芳20,生得一副好模样,据说还有个在国防军当将军的舅舅,无可争议地成为这一楼层最受关注的女性。
  “少校,米尔希将军请您到他的办公室去一趟!”萨拉甜甜地说。
  “噢?是吗?好的,我这就去!”罗根挂下电话,心里嘀咕着,这位拥有空军副司令、空军总监等一系列头衔的空军上将平日里可是相当忙碌,今天怎么想起自己这个惨遭发配的人来?据说这家伙当年为戈林出力颇多,后来却因为过于强势而遭到胖子的排挤。当前线打得热火朝天的时候,空军的二号人物却只能安安静静地呆在后方组织产生……
第2章
二把手的想法
  敲门之前,罗根特意整了整衣领。炎炎夏日还要扭紧每一粒扣子,这也许是军人最无奈的事情。
  这敲门的力道,既不能过于刚硬,又不能太过软弱,对于这个动作的拿捏,罗根自问一直做得不是很好。
  “请进!”一个严肃而略显冷漠的声音从门里传来。
  罗根轻轻扭开门把手,只见一个额头极其宽厚的中年男人坐在一张硕大的书桌后面,旁边站着一位身材高挑、样貌标致的女秘书,一头褐色的秀发盘在脑后,那双又长又白的美腿在罗根看来已经达到了“极品”级别。
  48岁的空军副司令手中的钢笔飞快地移动着,似乎在签署一份文件,最后潇洒地落笔,抬头朝女秘书微微一笑,这才将目光转向门口。
  “来,罗根少校,请坐!艾米,请帮我倒一杯咖啡来!”
  罗根本想说自己喝茶,但见米尔希并没有起身相迎,便将已经到喉咙口的话压了回去。他正步向前,规规矩矩地在书桌前的椅子上落座。
  等女秘书倒来一杯咖啡,关上门推出去之后,这位称得上年少得志的空军副司令才不慌不忙地说:“觉得这里的工作怎么样?”
  “很好!”罗根给了一个相当标准的答案。
  米尔希歪歪地靠在椅子左侧,以他那据说拥有犹太人血统的双眸看着这位声名在外的年轻军官:“嗯,同僚们对你的评价很高,认为你是个认真并且富有上进心的年轻人。只是……习惯了在战场上厮杀立功,突然到我这里来还是会有些不太适应吧!”
  “刚开始的时候有一点!”罗根的回答依然稳如座钟。
  “有些事情慢慢就会习惯,有一些永远也习惯不了!”米尔希这话似乎别有用心,罗根则以沉默作为回应。
  “蓝山咖啡,不尝尝么?”米尔希突然岔开了刚刚的话题——再说下去气氛也只会越来越僵。
  罗根端起杯子啜了一口,咖啡确实非常香浓,但自从知道了“汉斯·罗根”几乎不碰咖啡,有外人的时候他就只喝茶了。
  “抱歉,我还是比较喜欢喝茶!”
  米尔希却一点都不生气,他嘴角露出一丝奇怪的笑容,等到罗根将咖啡杯几乎原封不动地放回托碟里,这才搓搓手,并无任何期待地说道:“有没有兴趣干点比较实际的事情?”
  对于“实际”这个字眼,罗根并不难理解,但他不论后勤还是技术依然是门外汉一个,能干些什么“实际”的事情呢?
  “您具体是指……”
  “罗根少校,我知道你在伞兵作战方面的经验相当丰富,而且模范空降营的组建也是你一手操办的,其实这个大型滑翔机计划……应该说本来就跟你有很大的关系吧!”米尔希把脸转向自己左手边,在他办公桌的另一边,有一个画图用的大斜板。这位空军高官是否有兴趣涂涂画画罗根不得而知,但那里正挂着几幅设计草图,以罗根的视力,不难看出那都是飞机的线图。
  “我这里有容克斯和梅塞施密特公司提出的设计图,事实上,两家公司都已着手制造样机!”米尔希的口气像是在炫耀家中的珍贵藏品。
  “我能过去看看吗?”尽管对于飞行技术一无所知,罗根还是提出了这个相当合理的要求。
  米尔希看似随意地抬了下右手:“当然,我正希望你能够你的实战经验提出一些宝贵意见!”
  罗根走过去看了看,草图上的飞机并没有发动机和螺旋桨,按照上面标准的尺寸,就外行人的眼光,也就是放大了数倍的DFS230突击滑翔机罢了!
  只一分钟不到,罗根就回到了位置上,这个结果似乎早已在米尔希的预料之中,所以他的脸上仍然挂着和悦的表情。
  罗根实事求是地说:“只要它们能够装着坦克飞上天,我个人没有任何意见!”
  米尔希收起刚刚的轻松,换了副稍显严肃的表情:“在理论上,容克斯公司的滑翔机能够携带全副武装的II型坦克上天,梅塞施密特公司的载重量更大,但基于我们此前从未制造过如此庞大的滑翔机,它们究竟能不能成功,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罗根想了想,“我坚信德国空军有这个实力!”
  米尔希笑了,笑容中不免有些苦涩:“这句话对于我们的专家既是鼓励,也是压力!考虑到帝国海军的实力有限,元首迫切地希望这种大运力的滑翔机能够将坦克一类的重型装备空运海峡对岸去,哪怕只有一个装甲团,也足以建立一个稳固的滩头阵地!”
  罗根从这话里听出了一丝抱怨的成分,也许还有对外行人的嘲讽,他低头拿着桌上那杯咖啡,慢吞吞地说道:“那确实是我向斯图登特将军提出的建议,在我的印象中,德国空军应该具备这种能力!”
  “理论和实际并不总是对等的!”米尔希静静地说出这句话,停顿了好几秒,征询似地问罗根:“我准备任命你为这个项目的总负责人,你觉得怎么样?”
  罗根本想以自己不懂技术为由拒绝,但他隐隐觉得这是自己继续改变历史的一个机会,而且他也很想知道,这位空军副司令对自己以及赫尔曼·戈林究竟是持什么样的态度——敌人的敌人往往就是朋友,至于米尔希和戈林之间究竟水深火热到了何种程度,外界的揣测很多,罗根觉得不可尽信也不可完全不信。
  “好!”
  当这个简单的词从罗根嘴里蹦出来的时候,米尔希脸上分明是解脱而不是喜悦的表情。
  “但是……”罗根有意将这个音拖得很长,“如果这个项目因为我成为总负责人而陷入资金与人员短缺的境地,元首万一怪罪于将军,那我岂不成了罪人?”
  米尔希一愣,身体离开了椅背,以端坐的姿态哈哈大笑:“少校,你真是个有趣的人!放心吧,他向来不会干预某一个项目的细节,尤其是元首钦定的项目,更何况……真正决定项目资金和人员的是我。所以,罗根少校,请放手大胆地去做吧,我可以保证,在这个项目上我是会全力支持你的!至于施佩尔那边,我也会跟他打好招呼的!”
  从米尔希那双皎洁的眼睛里,罗根还是看不出他的真正态度,不过既然手里的书已经看的七七八八了,何不借这个机会干点“实际”的事情呢?
第3章
生活是什么
  正式成为重型滑翔机计划负责人的第二天,罗根的办公桌上就出现了一大叠文件,招标通知书、竞标方案、设计修改案等等,尤其当他看到军方预算金额的时候,更是吃惊到了无以为复的境地。
  4000万马克(可追加)!
  要知道,罗根晋升空军少校之后,一个月的薪水也不过600多马克,加上战时津贴,算下来得4000多年才能挣到这些钱——按照普通德国工人每月120-150马克的平均收入,这也相当于2万多名工人整整一年的工资!
  不过,预算金额虽然庞大,却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层层分包、中饱私囊,德国人的严谨在这里依然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地方要花多少钱,哪些钱已经花出去了、哪些预计在下一阶段花出去,都有详细的记录。
  在这项重型滑翔机计划中,目前进入了样机制造的共有两家公司:容克斯飞机发动机公司和梅塞施密特股份公司。其中容克斯公司开展此项计划的试验基地位于梅泽堡,样机的制造进度达到了百分之八十;梅塞施密特公司使用了他们位于拉普汉姆的试验基地,样机制造进度为百分之六十五。
  不知是巧合还是惯例,两家公司都选择了同时制造3架样机,并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大规模生产准备成规模的生产线了——按照德国空军的招标案,首批就需要一百架如此庞大的滑翔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