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7/262

  施佩尔的形象比喻让周围的德国军政要员们觉得又好笑又好气,确实,从德国非洲军团占领埃及、越过苏伊士运河开始,军事压力稍减的意大利人便开始“折腾”了:德美和谈,意大利人嘲笑德国人是在与虎谋皮;德国政府与美国政府在合作框架们开展军事交流,墨索里尼政府跳出来讽刺德军总参谋部“主动泄密”;德国与土耳其合作恢复巴库油田生产,意大利人又指责土耳其坐享其成,搞得气氛十分尴尬;德国政府与沙特谈经济合作,意大利政府却告知德国自己已准备以武力帮助沙特“迈入文明社会”,这一切都在德国引起较大反响。临近新年,意大利政府又开始宣扬以地中海为内湖的新罗马帝国蓝图,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墨索里尼政府竟向德国政府提出用东非和中非的殖民地交换德军控制的埃及、叙利亚沿海地区以及在希腊的全部军事基地,这些殖民地虽然面积很大,可多是荒芜的不毛之地,且不说有没有充足的开发价值,即便前期开发投入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希腊、埃及却是当初德军官兵通过浴血奋战并且付诸了相当大代价才打下的地盘,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意义。因此,这一消息很快遭到了德国军方和民众的一致反对——在这种情况下,墨索里尼成了相当不受欢迎的来访者,沿途没有遭到臭鸡蛋袭击就已经算是相当走运了!
  站在观礼台上,人们很快就能看到意大利元首趾高气昂地坐在车队最拉风那辆豪华敞篷轿车的后排座位上,下巴几乎要比眼睛还领先四分之一个身位。
  “随专列运来的菲亚特豪华敞篷车,光等它从车厢上弄下来就得一刻钟时间!”罗根用鄙夷的口气向自己的卫队指挥官解释先前的事情。
  史蒂芬伯格顿时恍然大悟,紧接着免不了啧啧地感叹一番:德国政要在国内时自然不会如此劳师动众,即便出访国外,使用的也是安全可靠的防弹汽车。如此拉风的配置倒是让人联想起奥匈帝国的斐迪南大公——不仅挑衅邻国,还在充满火药味的边境重镇乘坐敞篷车巡视,结果丢失了自家性命不说,还把庞大的二元制帝国拉入了崩溃的深渊。
  柏林终究不是萨拉热窝,德国民众以较为平和的情绪看待意大利首脑的来访,尽管如此,墨索里尼下车时仍然铁青着脸,显然对德方的行程安排以及迎接的排场十分不满,他扭着肥硕的臀部走上观礼台,象征性地与德国内阁总理握了握手,用意大利语说道:“很难想象,刻板的德国人会选出这么一个徒有其表的年轻人当政府首脑!”
  罗根不太懂意大利语,从翻译那里获知了意大利元首所表达的意思,立即回敬道:“德国人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是28岁当国王的腓特烈二世,所以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国家再度出现这样一个杰出人物时,年龄根本不是问题,就如同法国人毫不犹豫地拥戴30岁的拿破仑担当执政官一样!当然了,如果29岁时还是小报记者的元首阁下您对此感到妒忌,我是丝毫不会感到意外和尴尬的!”
  “前进报可不是什么末流小报!”墨索里尼愤愤然地嘟囔道,这一次不等罗根再做出回应,他便一屁股坐在了给自己预留的位置上,以慵懒而不屑的姿态与相熟的德国官员们打着招呼。
  这个一点都不可爱的“活宝”,罗根已不是第一次打交道。早先作为德国空军将领,他两次前往意大利,当时就已经充分体会到了意大利式的自大和愚钝,也难怪这支装备现代化武器的军队会被土著人打败,更以优势兵力被希腊军队打得满地找牙。也正因如此,不管意大利人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怎么搞动作,罗根也可以毫不在乎地稳坐钓鱼台——在上一场战争中,德军的参战迅速让拥有三倍兵力的意大利战线土崩瓦解,在这次战争中,几个精锐的装甲师就能够攻到罗马,对此就连一贯谨慎的德国总参谋部也毫不怀疑!
  主宾就位,阅兵式旋即开始。不久之前,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所举行的德军阅兵式曾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一定的轰动,人们惊诧于德军装甲部队的强大与步兵团队的精悍,更看到了这支军队在经历血与火锻造后所拥有的独特气质,以至于不少媒体惊呼:德军陆上无敌!
  在激进豪迈的《国防军进行曲》中,担当首都卫戍以及仪仗任务的德军官兵们迈着他们最富标志性的鹅步从观礼台前走过,一张张面孔都写着年轻的自豪。有人说宽厚的肩膀是最好的衣架,这点并不虚,陆军36型野战服配上银色的绶带,穿着小伙子们身上显得格外精神,至于他们所配发的98K型步枪,在战场上未必是最好的武器,但在阅兵式上可是非常漂亮的!
  “哼!堂堂战胜国,居然把步兵作为重要阅兵式的唯一成员,难道是舍不得那么几桶汽油吗?”
  又矮又墩的意大利元首简直是个小号的戈林,那满脸鄙夷的表情也和前德国空军总司令如出一辙——当然了,按照国内地位和出道的顺序,应该反过来将戈林称为放大版的墨索里尼。
  罗根懒得耻笑意大利军队那些还没有马匹高的落后装甲车,更懒得通过翻译向墨索里尼解释,只是很简短地对自己的下属们说:“步兵是任何一支陆军的基石,昨天是,今天是,明天依然是!因此,我们不仅要致力于发展炮兵和装甲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忽略步兵建设!”
第106章
盛情款待
  世人皆知意大利美食家,经过白天稀松平常的阅兵式和不冷不热的首脑会谈,当晚,罗根在帝国总理府的大宴会厅为意大利人准备了一顿极其丰盛的开放式晚宴,古树年轮造型的大餐桌上摆着金黄脆响的巴伐利亚脆皮猪肘、气派豪华的汉堡什锦海鲜、香气扑鼻的图林根煎香肠、皮脆肉酥的梅克伦堡烤全鹅、咸鲜味浓的石荷煎羊排骨、营养丰富的不莱梅子鸡煲、葱香浓郁的萨尔洋葱肉排、辛香鲜辣的柏林咖哩香肠以及清爽软糯的勃兰登堡土豆色拉、松软蜜甜的马格登堡年轮蛋糕、果香四溢的德累斯顿葡萄干面包,更有德国本土自酿的陈年红葡萄酒、极品甜白酒和近十种不同种类的啤酒。且不说吃,就算看上一看、闻上一闻,人们也要垂涎不已,而即便是平日里饱尝美食的意大利官员们,面对如此阵势,两眼岂能容下它物?
  按照惯例,开餐之前要由主宾双方各自致辞,罗根着眼于欧洲局势,简要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对德国和意大利之间的关系寄予期望。相比之下,墨索里尼的言语就要生猛许多。他以极尽赞美之词悼念了昔日的亲密战友、遇刺身亡的前德国元首,并称赞希特勒时代德国的策略是“富有远见和魄力”,由此暗讽德国在战争胜利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内政外交策略,而接下来,他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欧洲的未来——在他的蓝图中,西欧、中欧、东欧和北欧将在德国的领导下成为抵御外敌侵略的堡垒,南欧和地中海则将成为欧洲经济发展的“后花园”。一番豪言壮语说罢,稀稀落落的掌声令气氛颇显尴尬,幸而乐队旋即奏起了舞曲,两国政要以及受邀前来的宾客们毫无拘束地觥筹交错起来。
  “尊敬的领袖阁下,这边来!”
  正当墨索里尼转向那盛满美食的餐桌时,罗根截住了他,神神秘秘地将他带到了一旁的休息室,让侍者给他们各端上一杯黑咖啡,并且只留一名德方的翻译官在场。
  墨索里尼有些不耐烦地往沙发上一坐,“总理阁下还有什么事?”
  罗根一改白天的严肃表情,讪笑着说道:“有些重要的事情,因为其特殊性可能对整个欧洲都造成很大影响,所以不便在首脑会议上提出来,必须与领袖私下会谈!”
  “喔?那么请说吧!”墨索里尼瞟了眼跟在罗根身旁的翻译官,“若是走漏了消息,应该不至于扯到我头上吧?”
  “当然不会!”罗根从口袋里摸出一张纸,展开扑在了墨索里尼跟前的茶几上。
  “这是什么?”墨索里尼一边问,一边俯首去看,只见纸上整齐地列着近百个构成各异的词组——确切的说,是不同战舰的名字。
  罗根解释道:“这上面标注了未来5年内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主力舰艇,虽然美国海军现役舰艇的数量优势并不明显,但凭借他们强大的造船工业,5年之内,美国主力舰艇将在数量和吨位上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主力舰之和!”
  “这简直……”墨索里尼本想说“不可思议”,但美国政府的战时造舰计划并不是深不可测的秘密,各国情报部门多多少少都得到了一些消息。为了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美国已经全力开动战争机器,而且没有欧战的负累,他们可以将最主要的精力投入舰艇和飞机制造。
  “按照常理估计,美国人两到三年内一定可以击败日本,而这些已经开工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大部分都会完工,届时不论是在太平洋还是大西洋,我们都会受到空前的挑战——他们的势力甚至会侵入地中海!”
  “妄想!”一听到“地中海”,墨索里尼几乎把茶几给拍翻了。好在这休息室的隔音效果好,否则外面的人还不定以为两国首脑在小房间里争吵掐架呢!
  “事实证明,直布罗陀要塞并非不可攻陷,而从红海侵入和占领苏伊士运河也不难,这尽管只是出于对远期的顾虑,但我们有必要提前做好应对!”
  “哼!美国军舰若是敢在未得我们允许的情况下闯入地中海,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将它们击沉!”墨索里尼眼睛一转,“若是德国军队没有信心守住直布罗陀,意大利军队完全可以代为驻守!”
  现如今,苏伊士运河由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共同守卫,但它实在没有天险可言。直布罗陀要塞几乎是德军一力攻下,因而在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协议后,目前由德国军队驻守,并且已在英军原有工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改进,且进驻了JG27战斗机联队、St-G3俯冲轰炸机联队这样精锐的王牌联队和以“沙恩霍斯特”号高速战列舰为旗舰的地中海分舰队,实力不容小觑。
  “固守直布罗陀是希特勒元首在世时定下的策略,将士们皆以生命为誓来捍卫它,这绝不是我们可以人为改变的!”罗根故意以希特勒之名堵塞了墨索里尼的歪念,他继而说道:“但与其等到美国海军逼近欧洲和地中海,不如早早采取积极应对!”
  “你们有什么建议?”墨索里尼气鼓鼓地看着罗根,纵然狂妄自大,但意大利海军也就那么些斤两——在1940年爆发的大海战中,意大利主力舰队遭到实力远逊于己的英国地中海舰队痛击,这耻辱的结果成了压在意大利海军官兵心头的一块重石,以至于意大利舰队在战争的剩余阶段再未有任何积极作为,并眼睁睁看着从本土调来的德国地中海分舰队生龙活虎地游弋在自己的“内湖”,甚至进入他们不曾奢望的黑海作战。不过,意大利海军也非一无是处,目前最先进的维内托级战列舰至少在纸面性能上堪舆美国新式战列舰抗衡,这种4万吨级的战列舰装备9门381毫米重炮,就炮口侵彻力计算,其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而且以牺牲续航力为代价,最高航速达到31节以上,若是以同等条件在地中海交手,胜负几何似乎还很难说。
  “组建欧洲联合舰队!”
  短短几个字,罗根说得不快也不慢,但墨索里尼一副全然没有听清的茫然样子。
  “欧洲联合舰队,指挥官由参与国轮流指派将领担任!”罗根依然并不大声地说。
  最初那么几秒,墨索里尼呆若木鸡地坐着,须臾,他眼睛一亮:“这个建议很好,我赞同!”
  这完全在罗根的意料之中。
  “嗯,很好!欧洲联合舰队!”墨索里尼飞快地说道,“以欧洲的战略地理,我强烈建议将这支联合舰队的司令部和主要基地设在地中海,我们愿意提供无条件最好的塔兰托军港!”
  这个看起来有些差强人意的要求同样在罗根的意料之中,毕竟自奥匈帝国土崩瓦解以来,意大利人长期以海上大国自居,在英法相继落败之后,更是自视为欧洲第一海军——诚然,在德国的兴登堡级服役之前,意大利海军在主力舰艇数量上仍略多于德国海军,可若是论“平均年龄”,意大利人手中的可就是一堆爷爷级战舰了!
  “就我个人的意见……是完全赞同将欧洲联合舰队司令部和主要港口设在意大利的,至于是塔兰托、威尼斯还是其他港口,我个人完全没有意见!”罗根故意选了“威尼斯”这个其实并不适合大型舰艇停泊的空选项,好让对方觉得自己在海军事务方面是一窍不通的,若是在正式的公开场合,这未免会惹出一些笑话来,但对墨索里尼则显得十分受用,这从他的积极反应和愉悦神态中就能够窥探一二。
  看着已经满怀憧憬的意大利元首,罗根继续说道:“毫无疑问,欧洲联合舰队将成为全世界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对美国和日本任意一国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不过……”
  “不过什么?”墨索里尼看似不慌不忙,接话的速度却出卖了他的急切心理。
  “还有个比较棘手的小问题,那就是法国舰队!”罗根故意以“小问题”的说法来麻痹对方,不过说道法国舰队,墨索里尼果然非常关注。他皱着眉头想了想,问道:“以我们两国海军的实力,就算没有法国海军加入也无关紧要吧!”
  “在这个问题上我也考虑了很久!”罗根不急不缓地坐在沙发上说,“若是简单地将德国和意大利两国海军现有舰艇的数量、吨位相加,这样的欧洲联合舰队自是冠绝全球,然而这些舰艇中真正适合远洋作战的……恐怕不超过一半,您说呢?”
  虽然很不情愿,但墨索里尼还是承认了这一点。
  罗根又道:“组建欧洲联合舰队的主要目的当然是形成战略威慑力,可一旦真的发生冲突和交战,有任何的损失都必须由我们两国承担,这划算吗?再者,一旦我们两国尽遣海军主力开赴远海,法国舰队反倒成了留守欧洲的头号海军力量,这让我们情何以堪?”
  “您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只是……”墨索里尼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下定决心问道:“您觉得我们应该释放法国舰队并让他们加入到欧洲联合舰队中来?”
  罗根自得其乐地接下了主动权:“反正舰队指挥权永远不会落到法国人手中,为什么不拉他们入伙呢?”
  墨索里尼勉强点了点头,又问:“法国人会答应吗?”
  “这点您就不用担心了!”罗根笑道,“既然我们已经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剩下的就交由我来处理吧!”
第107章
一切为了石油
  有着前夜的丰盛晚餐作铺垫,移至勃兰登堡乡间续会的德意首脑会晤很快就在法国海军问题上达成一致。随后,德国国防部长雷德尔、意大利军队总参谋长乌戈·卡瓦莱罗(墨索里尼兼任意大利国防大臣)以及法国内阁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达尔朗共同签署了《德意法海军协定》,未来数月,拘押在本土港口的法国舰队将在德国和意大利军方的共同监督下重新武装,并加入由德意主导的“欧洲联合舰队计划”。
  在三方共同签订《德意法海军协定》背后,德国和法国政府又秘密签订了一份海军合作协议,约定由德方提供人员、技术和资金对包括两艘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在内的法国公海舰队舰艇进行修复、改建和升级,尤其是德军现役的舰载探测雷达和火控雷达。毫无疑问,这些先进装备与法国海军训练有素的官兵相结合,在同等条件下战斗力完全可以压过意大利人。此外,德国海军还将分批向法国海军提供I型和IIA型潜艇,并帮助法国重建在战争中损毁的潜艇船坞——毫无疑问,这些援助将在短期内极大地提升法国海军在地中海的“存在”。若是将驻扎在法国北部的德军部队看作是德国约束法国的“狗链”,那么重新武装的法国就是锋利的“犬牙”,进而对狂妄自大的意大利人形成有效的制约和威慑。
  在法国问题上的轻率态度迟早会让意大利人自食苦果,不过,这并非此次意大利元首访问德国、德意首脑进行会晤的原定主题——是否以武力入侵沙特阿拉伯王国。在这个问题上,意大利政府的态度非常明确,考虑到目前沙特的主要油田都控制在美国资本手中,而美国政府的主要精力又被太平洋战争所牵制,应该趁着这个机会颠覆沙特政权,再以政权更迭的名义将油田开采权收归沙特政府,然后以合法的方式将其转让给意大利。这种手法的逻辑并不复杂,在世界近代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然而成功的案例基本上发生在新兴势力取代老迈势力的情况下,可就意大利和美国而言,两者的实力和潜力恰恰是前者弱、后者强,一旦美国从战争中腾出手来,沙特势必成为双方矛盾和冲突的焦点!
  冒险挑战美国,意大利也非无事生事,他们在战争期间东征西讨,为的不外乎是土地和资源,然而欧洲现有的油田大都在为德国提供石油,巴库油田和波斯湾东部、北部的油田又被德国抢先战局,意大利政府直接掌握的油田屈指可数,而利比亚目前又还是一块并没有发现油田的贫瘠土地。为了满足意大利军队的正常需要,意大利政府不得不继续耗费宝贵的外汇储备从德国或是美洲进口石油,这样一来成本较高,又容易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便急不可耐地寻找起新的石油来源——起初德国之所以绕过唾手可得的沙特,其一是石油资源同样丰富的伊朗已被亲德势力控制,其二便是考虑到沙特国王早在1933年就将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土地组让给了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美国资本在沙特拥有绝对的优势,想要强行介入,就必然要与美国人发生正面的利益冲突。美国目前在西亚的军事存在虽然可以忽略不计,但世界头号经济和工业强国的头衔可不是浪得虚名,其军事潜力更非区区一个欧洲强国可比!
  在这次德意首脑会晤之前,德国政府已明确表态反对意大利入侵主权独立且政局稳定的沙特王国,但有了构想中的“欧洲联合舰队”作为后盾,墨索里尼名正言顺地将入侵计划摆上台面,言谈中甚至表达了德国政府支持与否意大利都将行动的意思。
  “伊本·沙特是个开明君主,对内发展经济,对外睦邻友好,在民众和部落中的声望很高,在邻国乃至国际上获得的评价也很好,而且拥有一支相当忠诚的军队,其装备水平也还不错。领袖阁下,请恕我直言,想要打败沙特国王的军队并不难,但要在那里站稳脚跟,难!”
  “没有什么能够难倒继承了古罗马衣钵的伟大军队,我们有信心在一个月内胜利结束这次行动!”墨索里尼依然一脸不屑,放眼欧洲乃至世界,恐怕没有哪支现代化军队和土著军队打交道的经验能够超过意军。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沙特不但不“土”,其装备水平甚至不亚于一些欧洲二三流国家,他们不但拥有大量英制和美制武器,甚至还从美国购买了飞机、聘请了飞行员。纵然无法与“强大”的意大利非洲军团正面抗衡,若是能够运用好战术策略,足以让意大利人吃到更多苦头!
  尽管已经批准了“欧洲联合舰队”计划,但罗根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意大利人牵着自己的鼻子走,他当众向墨索里尼发问:“不知领袖阁下和意大利政府准备如何应付美国人?如若美国政府以开战相逼,要求意大利军队退出沙特,意大利政府会选择一场新的跨洋战争吗?”
  “意大利不会畏惧任何一个国家的武力挑战!”墨索里尼高傲地说,这个回答似乎还有那么几分针对德国的意思,见在场的德国政要们大都十分吃惊,他得意洋洋地阐述了自己的“应对计划”:
  “在入侵沙特的同时,我们将东非扩建军港和机场,并将向红海派遣一支拥有重巡洋舰和远洋潜艇的强大舰队,若是美国作出强烈的反应,我们将以强大的武力让他们知难而退;若是美国政府只是在舆论上制造一些气氛,那么我们将毫不在意,甚至通过支持日本来要挟美国,迫使他们最终放弃沙特!”
  “不得不承认,领袖阁下是个极具魄力以及冒险精神的人,这一点我们自配不如!”罗根暗讽道。
  “任何战争都是冒险,我们不是刚刚才赢得有史以来最大的战争冒险吗?”墨索里尼厚颜无耻地将战争胜利的花环戴到了自己头上——从1939年8月战争爆发到1942年11月苏德停战,3年又3个月的战争中,意大利军队创造了主要交战国之中的几个“最”:阵亡人员最少,被俘人员最多,制造的武器弹药最少,损失的作战物资最多,而这些记录也充分说明了意大利军队的作战特点!
  在此之前,罗根已经就意军计划入侵沙特的问题与国防部、总参谋部的高级将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甚至请来了曾在美国担任过大使和武官的前辈们进行了解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假若意大利入侵沙特,美国对意大利宣战的几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若是德国从中斡旋,虽然可以降低意大利和美国兵戎相见的概率,但会让德美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合作关系降到冰点,招致美国民众的抨击和抵制则是毋庸置疑的。经过数次长谈,罗根最终和弗里克总统达成一致:即便不能阻止意大利入侵沙特,也要保持中立地位,甚至可以从舆论上略微偏向于美国。于是在百般劝解无效的情况下,罗根对墨索里尼说:“如若意大利政府执意要武装干涉沙特阿拉伯王国的内政事务,我们只能深深地表示遗憾!同时,在意大利军队进攻沙特直至停战期间,德国将暂停对意大利的军事物资援助,且不会以任何形式参与作战行动!”
  “这个消息真是太让意大利人民失望了!极度失望!”墨索里尼摊开双手,“假若整个欧洲不能一致应对外敌挑战,那我们组建欧洲联合舰队又有什么意义?在这里我需要提醒尊敬的德国总理,《德意法海军协定》是以组建欧洲联合舰队为前提的,若是这个计划因为贵国的决绝立场而取消,法国舰队就休想获得重新武装!”
  罗根一声冷笑:“我实在想不明白,意大利武装干涉在国际上拥有合法主权地位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与欧洲应对外敌挑战有什么关系!我们完全是在遵循德意同盟协定的基础上做出以上决定——唯有在意大利遭到第三国进攻的情况下,我们才有义务全力提供军事援助!难道说……领袖阁下没有好好研究一下当年签署的协定条款?”
  墨索里尼终究不是初出茅庐的小青年,他老练而沉稳地回答说:“不,恰恰相反,我只是对德国盟友的勇气和意志抱有过高的期望,事实证明,一群狮子在一只绵羊的带领下是干不成事的!唉,真怀念我的老战友阿道夫·希特勒!”
  这些话虽然让罗根有些难看,但他并没有为此大动肝火,若是让他现在换到墨索里尼的位置上,进攻沙特也确实是获得充沛石油资源的一条捷径,而且短期之内遭到美国直接军事报复的可能性并不大——若是美国军队真的打到西亚甚至侵入地中海区域,军事上空前强大的德国也不可能真的坐视不理,更不会任由美国军队在位于南欧腹地的意大利登陆!
  “在这里谨以我个人名义祝愿领袖阁下的冒险能够大获成功!”罗根一只手摆在墨索里尼面前,另一只手则准备交待外交官员将意大利入侵沙特的消息秘密透露给美国人,从而借助美国之手好好敲打一下墨索里尼过于膨胀的自我。
第108章
出访美国
  应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邀请,在德、意、法、英、西、土六国宣布组件“欧洲联合舰队”后一个星期,德国内阁总理汉斯·罗根由外交部长冯·牛赖特和国防部长雷德尔陪同,踏上了自己的首次访美之行。
  时值寒冬,当德国访问团乘坐的专机抵达华盛顿机场时,这里刚刚下过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雪。在美方匆匆清扫过的跑道上,被誉为“机械齐柏林”的Ju-490G稳稳降落下来,除了那犹如小飞艇般庞大的机身,它出色的飞行能力让航空工业十分发达的美国人也叹为观止。不过,相比于美军计划大批量生产和装备的B-29,德国人现役的战略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方面就显得有所不及了!
  大批美国政要在国务卿科德尔·赫尔的带领下亲往机场迎接,盛大的场面给足了战后首访美国的德国政府领导者面子,但罗斯福的缺席还是让人们不禁联想起“欧洲联合舰队”宣布组建后美国政府的遗憾声明——美国政府本无权干涉位于大洋彼岸的欧洲事务,然而“欧洲联合舰队”的出现瞬间打破了大西洋的固有平衡。以简单的加法计算,即便美国将全部的海军舰艇调往东海岸,也不足以和欧洲最主要的六个海军国家对抗。俾斯麦级、齐柏林级、乔治五世级、光辉级、敦刻尔克级、维内托级,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突然“联合”在了一起,在美国民众之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以至于在华盛顿机场的外围,一些美国民众举着诸如“警惕法西斯欧洲”、“欧洲佬滚蛋”之类内容激进的标牌表达自己的抗议情绪,骑着高头大马的美国骑警并没有像往常一样驱散这些人,而是远远地组成了警戒线,以不尽相同的眼光看到来访者与抗议者!
  从走下飞机舷梯开始,罗根就在冷静观察着美国官员和民众的反应,对于那些抗议的标牌,他没有丝毫的惊讶,反而对美国政府以这种“温和”方式表达反对情绪感到些许意外:看来眼前的这个美国虽然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和经济实力,但在政治方面还远没有独霸全球的气势和自信,联想到另一个时空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后发表的“铁幕演说”,这一切就不难理解了——美国的霸权很大程度上是由英国引导和培养起来的,这听起来非常奇怪,却反映出了一个没落的老牌帝国无奈而智慧的手腕:既然历史潮流无可逆转,那么就通过手把手教导自己的继任者,使其战略路线尽可能与本国利益相符合。用形象一些的比喻说,那就是当老皇帝已经无力驾驭局势时,便主动交权并且煞费苦心地引导小皇帝纵横天下,虽然满心酸楚,却至少还保留着“太上皇”的位置而不必死于夺宫政变,并在小皇帝的决策中施以自己的影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