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262

  “这不是我的决策,只是我个人的建议!”罗根口气随和地纠正说。
  这句话听得多了,便也没有人认真当回事。
第104章
刀兵入“库”
  “长官,目前已送抵列存的共有动力飞机1615架、无动力飞机320架。在动力飞机中,梅塞施密特-109单发战斗机中前期型号有184架,道尼尔-17双发轰炸机有95架,道尼尔-217双发轰炸机有20架,费勒尔-156单发侦察联络机229架,伍尔夫-200四发侦察攻击机58架,亨克尔-51单发侦察攻击机23架,亨克尔-70单发侦察轰炸机7架,亨克尔-111双发轰炸机169架,亨克尔-221四发轰炸机83架,容克-52三发运输机77架,容克-86双发侦察机9架,容克-87单发俯冲轰炸机391架,容克-88双发轰炸机240架,容克-290四发运输机30架。在无动力飞机中,DFS-230轻型突击滑翔机有261架,哥特-242大型滑翔机18架,‘巨人’重型滑翔机41架!这些飞机或新或旧,大都是完好无损且可以随时使用!”
  这一大串数字听起来繁琐,但当人们看到那整齐排列在大草坪上的近两千架飞机时,心中的震撼之感是很难用语言来形容的——这里并不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而是位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州的卡德拉空军储备基地,它距离慕尼黑约60公里,靠近小城奥格斯堡。尽管这里是在欧洲腹地,但因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空气干燥,用来长期停放机械设备亦算是比较理想的。为了防止雨水侵蚀,德军将回收利用的旧降落伞和旧营帐为它们制作了简易的“外套”,从而使得这片占地六十余万平方米的超级停机坪一片素色……
  “弗舍尔上校,将这些宝贵的战略储备资源交由您管理,我可是百分百的放心!”
  罗根这简单的称赞并不仅仅是客套,站在他身旁的这位空军上校一头花白银发,尽管在与新任的内阁总理交谈,他的姿态和语气依然是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其实这并不是两人第一次打交道,两年前罗根赴空军参谋部任职时,弗舍尔就在负责空军后勤事务了。工作中两人相交甚浅,但同事们关于这位老军官严谨细致的评价可是多有耳闻!
  “嘿,只要是国家和军队交予我的任务,自然会不折不扣地完成!只是……”一脸沧桑的老上校顿了顿,望着这偌大停机坪上的近两千架军用飞机,叹道:“当初制造这些飞机的时候,大概耗费了十几亿帝国马克的巨额经费以及大量的金属资源和人力投入吧!”
  罗根只在心中粗略估计了一下:“嗯,光造价就超过了十亿帝国马克!上校是觉得将它们空置在这里过于浪费?”
  老上校迟疑了一下,答道:“确实有些浪费!”
  虽然这位领口挂着铁十字勋章的老资历空军军官并没有直接说出疑问所在,但罗根并不回避:“许多人觉得应该留用这些状况良好的飞机,毕竟战争才刚刚结束,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不必急着大幅削减德国空军的规模!可是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是,若是这里一千多架飞机仍在空军服役,需要配备多少飞行员和地勤维护人员,又要耗费多少油料和零部件。在空军总投入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本可以用来研发新设备的资金却耗费在了维持庞大机群的运转上。如今的欧洲需要我们保留一万架作战飞机吗?除非大家不愿意承认,我们在欧洲事实上已经没有了像样的竞争对手!”
  老上校无言以对,或许正如罗根最后一句话所说到的,人们是“不愿意”看到德国空军从前所未有的规模削减下来——1.4万架作战飞机带来的自豪感、满足感以及威慑力,自然不是5000架战机能够带来的!
  “还有一些人反对我们这样将飞机大批储存的行为,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并没有结束,国际军火交易的需求依然旺盛,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性能良好的飞机出售给美国、日本或者是中国,以换取大笔的资金,就如同美国政府在战争中所做的那样!当然,我们会通过出售军火来换取硬通货和稀有资源,但绝不是盲目的交易!今天,我们已不再是那个在强邻夹缝中求生存的可怜虫了,我们有着足以影响世界的能量,眼界不该停留在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上!”
  罗根的话说到这里便停住了,初冬的寒风吹过,胸膛里却涌动着踌躇满志的暖流。
  老上校依然不语,须臾,他叹道:“也许您说得对,我们的眼界和思维都还拘泥于过去!我们已经站在了欧洲之巅,就应该把眼光放在更遥远的未来!”
  “未来……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飞机退出现役停放到这里,我想这里或许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停机坪!”罗根目光扫过这方才完成了第一期工程的飞机储备基地,按照周围可使用的土地面积,最终完全可以建成规模极其惊人的飞机‘坟场’。纵然有工程机械的运作,如此浩大的工程仍需要相当规模的劳动力,来自东线的战俘——俄国人、波兰人以及其他为苏军效力的人员,将成为最主要的劳动力来源!
  临行之前,罗根提醒道:“战俘虽然是很好的劳动力,但千万不要把他们想得太过单纯!上校!”
  “好的,长官!”弗舍尔上校仍以“长官”称呼罗根,毕竟在获任内阁总理之后,罗根只是脱去了军服而未脱离军职,这固然让一小部分好事者找到了话柄,但主流舆论在这方面显得“漫不经心”,也许在内心底,他们宁愿相信正统军人出身的总理能够给这个刚刚赢得战争的国家带来更为积极向上的变化,而非谨慎地守着老家底。
  类似于卡德拉空军储备基地的超级兵器库——或者说是“兵器墓地”,在德国并不只有一处。在距离波西米亚之都布拉格约70公里的莫希克山谷中,人们能够看到同样壮观的景象——2840辆经过清洗和粉刷的坦克装甲车辆整齐地存列于此,恍惚之间,宛若看到了埋伏在这里并且随时准备奔赴前线的强大装甲集群!
  战争的旁观者多羡慕德军坦克的犀利,并为它们集群冲锋时的场面所震撼,但细细辨认,就会发现停放在这里的鲜有超过15吨的中型坦克。毫无疑问,这里的轻型坦克绝大多数都在德军的一线部队服役过,昔日里,它们在波兰和法国的田野中纵横驰骋,叫敌军官兵心惊胆寒,但当交战对手换成重工业强国苏联时,这些为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坦克难有作为,很快便黯然退居二线,只有一部分特殊用途的衍生型号仍然活跃在战场上。尽管如此,纵览近四年战争史,一些德国军事评论家分析认为,在战场上威风凌凌的四号和五号坦克并不是战争胜利的最大功臣,那些在战争初期作为德军装甲部队绝对主力东征西战,并且作为绝大多数德军坦克兵训练装备的I号坦克才是真正的胜利基石!现如今,共有317辆I号坦克停放在了卡德拉山谷中——欧洲局势未必会始终如一,但等待它们“重出江湖”的机会恐怕很难再出现,它们或许都将在寂寞的等待中了却不平凡的一生,又或是在若干年后作为博物馆展品接受人们的瞻仰!
  同样退出德军一线装甲部队战斗序列的还有462辆早期型号的II号坦克,装甲板上的斑驳弹痕正是它们作为战场急先锋留下的深刻纪念。鉴于当前世界军火市场格局重组,且相当一部分有坦克购买意向的国家、势力财力并不雄厚,低能低价的旧式坦克反而可能成为抢手货,加之德军几乎不可能重新启用这些退役的II号坦克,它们完全有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重出江湖”,继续在20世纪的战争舞台上发光发热!
  在莫希克山谷,标准灰色涂装的Pzkpfw-35(t)和PzKpfw-38(t),也即是原捷克研发制造的LT-35和LT-38轻型坦克,高达557辆的存放数量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既骄傲又失落。这些轻型坦克诞生之时算得上先进装备,然而武器精良的捷克军队却最终成为了大国政治的牺牲品,蓦然回首,人们难免满怀唏嘘。在这557辆波西米亚“土生土长”的坦克中,35(t)为126辆——除了军事展览馆、纪念馆和坦克学校保留的十余辆,这已是德军现存该型号坦克的全部;38(t)为431辆——整个38(t)系列中,仅有30余辆侦察型、120余辆防空型和80余辆反坦克型还在德国军队中服役。
  除了各种型号的坦克,莫希克山谷中还存放了上千辆利用坦克底盘改造的变型车——有些是形势所迫的应急产物,有些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品,如在一号坦克地盘上安装47毫米炮的“一号自行反坦克炮”、安装150毫米榴弹炮的“一号自行步兵炮”,利用法军履带式补给品输送车改装的“黄鼠狼”I型自行反坦克炮。这些衍生型号的车辆在特定时期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有的性能上已经完全落后,有的设计上就存在致命的问题,因而当那些用相同底盘改造的架桥车、弹药运输车和自行防空炮仍在德军一线服役时,它们只得黯然归隐。
第105章
给法国“松绑”
  “平心而论,德国和法国的百年恩怨主导着欧洲近代格局的演进,错综复杂的关系造就了错综复杂的心理。今时今日,要让日耳曼和法兰西两大民族释怀可不容易,或许……唯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才能做到这一点,您说呢?尊敬的法兰西国内阁副总理?”
  在位于柏林帝国总理府的长廊中,穿着浅灰色正装的德国内阁总理汉斯·罗根与前来访问的法国维系政府内阁府总理兼国防部长弗朗索瓦·达尔朗上将并肩而走。在法国战役期间,罗根还只是一个小小的伞兵军官,达尔朗则是法国海军的领导者,两人在战场上素未谋面,直到他们先后成为本国的主要决策者,才渐渐有了接触。正因如此,两人之间并没有很强烈的对立感,更何况罗根在法国问题上所推行的和解政策得到了大多数法国人的欢迎——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假惺惺的作为,真正爱好和平之人,怎会任由数十万装备精锐的德国士兵继续在法兰西的土地上耀武扬威?
  “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只有上帝才知道吧!”
  达尔朗不冷不热地回答说。在德国呆了近一周时间,并且受到了柏林方面的盛情款待,但这位充满争议的法国实权派将领脸上却从未露出过一丝笑容。深厚的坚冰之下,是对祖国未来的深深忧虑:为了加强对地中海及沿岸区域的控制,意大利政府近期高调宣布了一系列军备计划,包括建造新一代战列舰、加速空军现代化建设以及研发生产新型坦克等等,这不仅对法国余存的主要殖民地构成了威胁,甚至让法国人愈发担忧本土南部及领海的安危。事关国家和民族最后的尊严,法国政府却有心无力,且不说糟糕的经济与财政状况,受到《德法停战协定》的约束,法国海军整体实力仍居于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日、德)的舰队仍以解除武装的状态呆在指定港口,默默忍受着时间和海水的侵蚀。
  转头望向室外,纷纷扬扬的雪花正把花园装扮成为银白色的世界,这让罗根想起了东方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远吗?
  “事实上,我个人并不希望看到德国和法国的持续对立,毕竟过去的纠纷已经通过战争的方式得到了解决!我想,历史的潮流不可逆转的,欧洲终将在和平的环境中走向新的繁荣!”
  迟疑了一下,达尔朗用稍稍缓和一些的口吻说道:“总理阁下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志向,真是德国人民的福气!”
  “不瞒副总理阁下说,我们的总参谋部已经拟定了一份撤军规划,以逐步从法国撤回大部分驻军!我觉得这是德国重新赢得邻国信任所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
  “规划?”达尔朗敏锐地从罗根的话中找出了关键字眼,“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
  “具体期限目前还不便透露!”罗根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撤军的顺利与否不仅在于德国政府,也同样需要法国政府和人民拿出诚意!”
  “诚意?”达尔朗忽然叹了口气,反问道:“难道法国人民这两年多以来的态度还不够有诚意么?”
  “除了那么少部分人!”罗根语调平和地答道。
  话说到这里,达尔朗的口气显得有些生硬:“这么说来,贵国政府是希望我们加大对叛国分子的清理和镇压力度,最好是抓到一个枪毙一个、抓到一家枪毙一家?”
  罗根不喜欢以咄咄逼人的态度去压迫那些已经处于失败地位的人,而是尽可能地展现出胜利者的风度:“贵国政府具体采取什么方式来维持治安,我们并不过问,只希望类似于前一阵子发生在芒勒的军车遇袭事件、发生在第戎的工厂设备被破坏事件以及每个月至少50起电话线遭破坏事件能够尽量避免!”
  “如果贵国政府能够严格约束占领军以及前来度假的军人,使与之有关的打架滋事、破坏法国公民财产、非礼调戏妇女的事件从平均每月182起减少到50起以下,那么我相信法国的治安情况会比现在要好得多!”达尔朗转过身直面罗根,尽管眼中毫无挑衅之意,但话语还是有些让人听着不舒服。
  对于达尔朗所说的这些数字,罗根虽然不能确定,但也知道实际情况大致如此——纵然是纪律严格的德国国防军,度假期间也难免在酒精的刺激下做出诸如殴斗或是滋扰百姓、调戏异性的事情来,想要约束他们并非没有可能,但罗根深知松弛有度的道理,自然不会向法国人做出这样的承诺。
  于是两人默不作声地朝前走,最终来到了总理办公室。总理府虽然是昔日的总理府,但这间办公室却不是阿道夫·希特勒当年办公用的,那一间经过整理已经成为供来宾参观的陈列馆。当然了,这个世界从来不乏好事者,有人自称在这里见到过希特勒飘荡的魂灵,纵然如此,耗费巨资建造且堪称经典的宏大建筑也不会轻易废弃——经过人力物力方面的综合考虑,希特勒当年近乎疯狂“世界之都”计划被缩减成一个为期二十年的城市规划,届时柏林仍将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美丽的现代化城市,届时经过小幅度改建和扩建的帝国总理府依然会矗立在它的中心地带,成为见证历史的地标性建筑!
  屏退了随行人员,偌大的办公室只剩下罗根与达尔朗两人。维希政府现任总理、一战英雄贝当元帅现今已是86岁高龄,外界普遍认为达尔朗将成为贝当的继任者,而且这个残破国家的主要军政权力也逐渐转移到了海军上将手中。
  “我们准备解放困守在土伦港的法国舰队!”
  在相对密闭且高度安全的空间里,罗根的开场白无疑让法国人很是吃惊。
  “我们可以无偿提供修复、改造这些舰艇的人员、设备和资金,当然了,我们的技术工程师希望从你们的战舰上汲取不同风格的设计经验,以完善本国的造舰技术!”罗根这番坦诚的语言顿时打破了先前在长廊中的僵持气氛,只见达尔朗睁大眼睛望着这位年轻得令人吃惊的德国总理,脑中飞速计算和分析着……
  这会儿,罗根倒是优哉游哉地端起咖啡,纯正的蓝山咖啡,在物资匮乏的法国已然成为奢侈品,但在德国就算不得特别了!
  半杯咖啡的时间,达尔朗有些温吞地开口道:“造艇技艺可是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所在,若是德国海军能够无偿提供相应的潜艇技术……”
  “德国海军正好有一批适合在地中海航行和作战的中近程潜艇要存入战略储备库,我们或许可以从中调拨二十到三十艘完全符合作战要求的提供给法国海军,并移交一部分设备技术图纸!”罗根表情认真地说道,“也许很多人会觉得我们这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的判断:未来数十年之内,德国和法国之间不会再有战争!”
  “是么?”达尔朗很是疑惑地看着罗根。
  “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努力推动德法和解、尽力减轻乃至消除两个民族之间的宿怨的原因了!”罗根一板一眼地说,“要知道,欧洲的和平并非某一个国家就能够实现的,法国、英国、西班牙以及北欧诸国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您说得很好!”达尔朗难得献上赞誉,虽然满腹狐疑,但这也确实是他和大多数法国人所期盼的结果。这时候,法国海军上将或许也听出来了,年轻的德国内阁总理有意撇开了“意大利”的名字。
  “对了,总理阁下,听说……意大利元首将于近期抵达德国进行访问?”
  带着并不质疑的语气,达尔朗轻描淡写地谈及这件事情,然而这种淡定中亦饱含无助的失落——同为前一次战争的胜利国,法国和意大利在地中海的利益竞争贯穿二、三十年代,而当1940年法国即将战败时,意大利政府“趁火打劫”,进一步加深了两个国家之间的仇恨。在法国投降后,意大利极力要求瓜分法国舰队,只是法国人誓死不从并且以舰队自沉相威胁,这才以折中的“解除武装”收场,但不幸的是,英国海军的袭击令困顿中的法国海军损失惨重,徒增了法国海军身上的沉重戾气。
  罗根抬手看了看表:“准确地说,墨索里尼现在已经处于德国境内了!”
  “那么……”达尔朗略有些警惕地看着罗根。
  罗根坦然笑道:“当初拘禁法国舰队的条约上签着意大利代表的大名,如今没有意大利首脑的同意,我们怎能够单方面解开这副枷锁?”
  “哼!意大利人怎么可能同意?”达尔朗气呼呼地说,“这简直就是白费力气!”
  “他们当然会同意!”罗根慢悠悠地端起咖啡壶,往自己杯子里续了半杯咖啡。
  达尔朗想了想,伸手捧起自己的咖啡杯:“这么说……总理阁下有说服他们的十足把握?”
  “说服?不,我并没有说服他们的把握!”罗根答道,“但我会让他们在条约上签字的!”
第106章
笑看意面
  当意大利元首墨索里尼乘坐的专列驶入柏林南部的波茨坦车站时,月台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纵情高呼着“万岁”,然而有心者不难发现,这些人大都是居住在德国的意大利人,相当一小部分人是同情或支持意大利的德国人,穿灰色军服者更是寥寥无几——倒是在车站外面,德国宪兵们如峻松一般排列齐整,军乐队则轮番奏着德国和意大利国歌。
  作为与墨索里尼地位同等的德国现任内阁总理,罗根并没有前往波茨坦车站迎接,而是在菩提树下大街靠近勃兰登堡门一端找了家不错的咖啡馆,与内阁副总理施佩尔等人悠哉地喝着咖啡。与此同时,隶属于柏林第1卫戍师的万余名官兵也在菩提树下大街等候意大利人的到来,为了抵御冬日的寒冷,他们大多数人手中都捧着纸质咖啡杯,一边跺着脚,一边与同伴闲聊。对于这种看起来有些懒散的场面,队伍中的军官们不仅不管,有的人甚至直接坐到路旁的咖啡馆里。在以严谨而闻名的德国,如此“怪异”的现象其实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德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昔日盟友在国际关系上的变化才是根本!
  “总理,他们刚刚下了火车,不出意外的话,5分钟就能抵达勃兰登堡门!”
  一身戎装的伦特·史蒂芬伯格推门而入,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道理在整个世界都是行得通的。现如今,这位综合能力突出的年轻军官以空军准将军衔担任总理府卫队指挥官,成了同龄人中当仁不让的翘楚!
  “喔,终于来了!”罗根懒懒地放下咖啡杯,“一刻钟后通知大家准备吧!”
  “一刻钟?”史蒂芬伯格大概以为自己是听错了,于是谨慎地重复了一遍。
  “是的,一刻钟!”接着,罗根转头对紧张而又兴奋的服务员说:“能帮我续上一杯吗?”
  “当然!”服务员恨不得飞过来帮万千青年和孩童的偶像续杯,这种从容不迫的风度,早已远远超过了其年龄所限。
  大约二十分钟之后,一队黑色的汽车经由笔直的赫尔曼·戈林大街朝勃兰登堡门驶来。菩提树大街这一次的垃圾桶中顿时塞满了咖啡纸杯。穿着德国陆军深灰色长款冬装的士兵们列好了整齐的队伍,毛瑟98K型步枪以基本一致的角度扛在肩上,尖利的刺刀则封存于刀鞘之中,一张张刚刚还神情轻松的面容顿时变得如天气一般严峻而冰冷。
  不慌不忙地戴上皮手套,罗根整了整衣领,带着一干军政要员们离开咖啡馆走向早已在勃兰登堡门左侧搭建好的观礼台。使用105毫米口径榴弹炮框架的礼炮昂首指向蓝天,穿着普鲁士传统深蓝色军服的炮手们也都个个挺直了胸膛;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骑兵们戴着传统的尖顶头盔,魁梧的体格配上严格选拔的良种骏马,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输法国人引以为豪的仪仗骑兵队。
  “看呐,意大利元首真是个不太招人喜欢的家伙!”
  罗根努嘴指向赫尔曼·戈林大街,虽然路旁的建筑物上都插着德国和意大利的国旗,但是自发前来欢迎的民众稀稀拉拉,相比于半月前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来访时的热闹情景,那可简直是天壤之别。
  “如果你的邻居总喜欢在你工作的时候指手画脚,觉得你不该这样不该那样,而且总是盘算着扒开你的菜园子篱笆摘几把新鲜蔬菜,你不揍这个邻居就算客气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