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8/262

  “可以!”古德里安很快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以克里米亚的复杂地形,步兵加炮兵的配置属于传统的攻坚战术,从此前的作战情况来看,以步兵为主的第4集团军确实是执行这一任务的理想选择。然而就算空军全力以赴,第二次克里米亚半岛战役恐怕也依然会变成一场空前惨烈的攻坚战。于是,罗根不轻不重地插话道:
  “按照常规的进攻模式,要塞攻坚战的消耗和损失应该是相当大的吧!”
  “是的,副总理!按照我们最乐观的预计,拿下克里米亚至少要损失2万人!”曼施坦因担任C集群指挥官的时间虽然很短,但他显然已经对自己的任务有了非常细致的掌握。
  “2万人……”罗根想了想,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少,但综合考虑到部队在攻坚战中的弹药、装备以及精力消耗,代价还是十分沉重的,更何况这还是指最乐观的情况。苏军既然在宝贵的空隙期火速加强了克里米亚的防御,足见他们对这个半岛的重视程度!
  曼施坦因紧接着又补充说:“其实除了常规的进攻手段,我们最初也考虑过空降和登陆,但克里米亚的地形以及我们在黑海的实力都压缩了我们的战术空间!”
  “在这样一个遍布永备工事的狭窄区域大规模空降听着就足够疯狂,但我觉得还是有一些发挥空间的。此外,我在这里透露一个绝密的消息:在我们积极的外交攻势下,土耳其政府已经同意我们经由达达尼尔海峡向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运送救济物资,以帮助这两个国家的难民渡过难关。根据协定,我们获准使用排水量低于八千吨的运输船和低于两千吨的护航舰艇!”
  听了这个消息,曼施坦因和C集群的几位主要将领顿时眼前一亮。
  罗根微微点头道:“虽然目前这一切都是在绝密的状态下运作的,但按照土耳其政府的要求,在我们的船队进入土耳其领海前一天,他们将会对外通报这一非作战用途的通航协定!”
  “那么我们还是不能给苏联人一个充分的惊喜!”曼施坦因略有些失望地说,紧接着,他又问:“那么……副总理,这些舰船单次运送登陆部队的规模能够达到多少?”
  罗根低声回答说:“由于土耳其人限制了我们的船队规模,在充分利用运力和空间的情况下,单次最多可以运送两个海军陆战团,此外,我们还准备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向黑海增派一批潜艇,以增强我们对登陆场的海上控制力!再者,海军还将抽调尽可能多的水上飞机参战!”
  “太好了,太好了!”曼施坦因稍稍压低了声音,他望着东方寻思了好一会儿,这才乐观地说,“我们短期内拿下克里米亚半岛的希望大增啊!”
  “其实好消息还不止这一点!”古德里安微笑着对这位足智多谋的同僚说,“我们将在月底前秘密向南线战斗群增派一个山地军和四个伞兵团,全面攻势开始后,他们在高加索地区方向的猛烈进攻必然牵制很大一部分苏军,希望你们能够在刻赤海峡顺利会师!”
  曼施坦因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这次C集群和南线战斗群同时调整指挥官职务,他和隆美尔也在同一天成为令人既羡慕又期待的“希望之星”。实际上,两人在之前的作战指挥中都有过杰出而令人信服的表现。
  “诸位,在实际作战方面我本不应该多说,但我的心从未离开过军队,因此,我谨以个人的名义提几点建议,希望对作战有所帮助!”罗根委婉地说出这句话时,从在场将领们表情中得到了信任和支持的回应——军政分离的宗旨是为了避免个人独裁,而不是将军事和政治完全割裂开来。若真的实现了这一点,政治和军事的各自堕落也就为时不远了!
  在不使用军事地图等工具的情况下,罗根不紧不慢地阐述道:“要塞攻坚战少不了重炮,而我们的超级巨炮‘卡尔’已经研制成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妨将消息泄露给苏联人,并大张旗鼓地调遣K5列车炮,迫使他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陆地防御上,同时干扰他们对于我们进攻时间的判断,而我们真正倚靠的应该是射程虽然不远但具备自行能力的重型臼炮、使用重磅穿甲弹的轰炸机以及精妙的步兵突击战术!”
  “说得没错,列车炮威力惊人,但使用它们必须提前修复或铺设铁路,还必须投入大量的防空兵力,用它们来误导敌人就不怎么费功夫了!”曼施坦因当即给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其二,大胆使用空降和登陆作战,规模不必太大,重在扰乱苏军的部署和军心士气!因此,时机的选择十分重要,我想苏军这一次仍会在皮里科普地峡组织外线防御,我们不必急于突破,而是尽可能调动苏军的预备部队,然后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突然实施空降和登陆作战,并在半岛东部尤其是刻赤海峡附近埋伏潜艇以及大批挂载鱼雷和炸弹的水上飞机!”作为一名曾在空军叱咤风云的人物,罗根自是对空军的各种战术了然于心,在英吉利海峡重创英国舰队一战更是他毕生的得意之作,相比于大英帝国的主力舰队,苏联海军的黑海舰队只是一条刚够润口的小鱼。
  “其三,在发动克里米亚半岛战役期间,最好能够以中远程轰炸机不分昼夜地轰炸苏军在周边区域的空军设施,尤其是对岸的高加索地区——从战略地形上看,那里是苏军部署空军战略预备队的理想场所!”罗根这最后一个建议是对自己的老搭档冯·里希特霍芬所说的,考虑到斯图登特对于空军的战斗指挥并不十分在行,这位空军总参谋长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空军的作战“导航员”。
  “我们已经在战略上做好了充分的部署,再有半个月时间,各项准备都将完成!”冯·里希特霍芬自信饱满地说道,“现在只等进攻号令了!”
  毫无疑问,眼前这些将领正逐渐成为国防军的大脑和灵魂所载,他们的认可与支持让罗根重新燃起了内心伸出那股强大的征服欲,他转头望向海面,小小的黑海不足以实现他的抱负,远在一百多公里之外的塞瓦斯托波尔也只算是一颗略有嚼头的小蛤蜊,真正的大餐还在后头哩!
第88章
劲东风
  在罗根的看似随机应变的调整与总参谋部的默契配合下,本来只计划一个星期的东线之行两度延长,一行人不紧不慢地视察了驻扎在乌克兰的C集群各部,详细讨论了全面攻势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然后又应空军总司令斯图登特元帅的邀请视察了位于白俄罗斯、立陶宛和拉脱维亚的空军基地,并目睹了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前往苏俄腹地实施轰炸的壮观景象。末了,一行人还准备应海军的邀请前往立陶宛军港克莱佩达视察,就在这时,在大西洋会晤的德美两国首脑宣布签署《亚速尔宣言》,该宣言标志着德美两大强国战略关系从间接对抗转为密切合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德军在东线筹备的全面攻势终于万事俱备!
  就在《亚速尔宣言》发布次日,罗根带着视察慰问团抵达了陆军在东线的作战总指挥部,布列斯特。
  在全欧地图上,布列斯特虽然是座毫不起眼的小城,但它处在东欧“十字路口”,向西是波兰平原,向南是乌克兰粮仓,向北是波罗的海南岸国家,向东越过白俄罗斯便进入了苏俄腹地。此地距离前沿战线约160公里,既不近也不太远,确实是前线指挥部的理想之选。鉴于苏联是目前唯一一个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国家,也是德国长期以来最强劲的对手,陆军总司令克莱斯特元帅亲自出任陆军部队的前线总指挥,这一指挥体系与昔日德军统帅部、陆军司令部并驾齐驱的“双核”有着本质区别,因为克莱斯特和他的临时指挥部仅直接调动战略总预备队,以及统筹各作战集群的后勤供应、协调陆海空军的作战配合,调整三大作战集群和南北两个战斗群的实时作战任务,但不越过集群或战斗群司令部指挥其下属部队作战。
  就在罗根抵达布列斯特前两个小时,原本还在国内进行作战筹备的克莱斯特元帅率领陆军参谋团飞抵该地,双方直接在配置有完备通讯指挥设施的陆军东线总指挥部见了面。照例寒暄之后,陆军总司令简要介绍了调整后的作战计划,一线进攻部队增加了11个师,但由于从英国和法国抽调了驻军,战略总预备队的数量只减少了4个师。此外,意大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也都最后确定了参战部队的规模,前者已经着手组建了拥有4个装甲师和27个步兵师的“东方集团军群”,但除了部署在罗马尼亚境内的7个师,其余要么是在本土集结,要么是在遥远的北非驻扎;后两者所能够投入的兵力虽然不多,加起来也只有12个师的规模,但在作战能力上要较意大利人略高一筹,并且距离战区较近,一旦德军发起进攻,罗、保军队可以迅速进入乌克兰,并且在作战上完全接受德军指挥。
  “以上是调整后的作战计划,罗根副总理,您在作战指挥方面也是专家,这里没什么外人,还望不吝赐教!”克莱斯特认真地客套说。
  这一作战计划本身就已经十分详尽了,罗根连忙摆手:“赐教不敢,眼下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一睹这场战争最精彩的华丽篇章!”
  克莱斯特也不勉强,他转过来问古德里安:“总参谋部是否确定了最后的进攻日期?”
  古德里安不答“是否”,而是以陈述的口吻说:“根据气象机构的预测,从后天开始将会有为期一周多的晴天,按照往年的经验,之后是大约二十天的雨期,再接下来就该进入东欧一年中最持久的晴朗好天气了!有鉴于此,总参谋部向国防部提交了两份方案,一份是在4月11日发动攻势,另一份则是在3月22日,也就是三天之后,向苏军发起全面进攻!”
  “3月22日和4月11日……副总理怎么看?”克莱斯特有意看了看罗根,新宪法虽然规定了宣战必须经由内阁和国民议会批准,但德国和苏联早已处于交战状态,即便是发动全面攻势,也只需国防部签署进攻命令即可。不过考虑到此事关系重大,新任国防部长雷德尔必然会在征得总统和总理同意后才会发布进攻命令。
  “前者出其不意,后者稳妥有序!”
  罗根给出了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评价,看起来并不表态,但以他的指挥风格,人们不难揣测出他的个人倾向。
  克莱斯特想了约莫两分钟,对古德里安说:“我个人的建议是在3月22日发动攻势,有一个星期的晴朗天气就足以让我们完成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而二十天的雨期可以稍稍放缓进军速度,集中精力歼灭那些被包围的苏军部队,攻克那些坚固的苏军据点!总参谋部的意见如何?”
  面对陆军总司令的征询,古德里安并不明里表态,只是默点了头。
  接下来,人们一同将目光投向空军总参谋长。
  冯·里希特霍芬保持着昂首挺胸的姿态:“空军已经完成了前期部署,最多只要两天时间,各战斗和攻击部队就能够转入前线机场!鉴于前线机场全部经过了扩建和加固,即便是在雨期,我们也能够保持最低限度的空中支援!”
  陆、空军高层的意见已经十分明显,这时候,罗根从旁建议道:“按照常理,沙赫特总理最快今天就能返回欧洲,但……他也有可能做出另外的安排,因此我们不能坐等机会白白流失!如果确定在3月22日发动进攻,我们也可以在得到总统认可的情况下直接采取行动,但,这需要说服我们的国防部长!”
  “海军元帅是个相对稳健的人,我感觉他个人应该是更倾向于在4月份发动进攻的!”古德里安有些心怀顾虑地说。
  克莱斯特和里希特霍芬则一起看着罗根,就私下关系而言,前空军元帅和前海军总司令似乎有些交情。
  罗根想了想,若是由自己打包票,说服雷德尔或许不会太难,关键在于此事可能引起的争执与摩擦。不过,沙赫特在国内经济工业和国际政治上的运筹固然十分成功,太过耀眼的光环可能使目前的权力制衡失去作用,以沙赫特的聪明才智,成为“希特勒二世”也不是没有可能。基于这一点,罗根决定冒一次险,大不了就是丢掉副总理的位置,只要维宪派仍旧在国会保有相对优势,沙赫特也奈何不得!
  想清楚了这些,罗根开口道:“国防部长那里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我觉得既然沙赫特总理已经为我们解除了美国这一后顾之忧,我们现在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投入进攻!至于有些人觉得等更多装备五号坦克的装甲营加入作战序列更为保险,我个人反而觉得一线部队不应该将过多的希望寄托在这些性能还不特别稳定的新式坦克上,毕竟我们已经拥有一千两百辆能够和苏军大多数坦克对抗的四号F2、四号G型坦克以及三号F型突击炮,拥有600门具备较高机动能力的88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大量能够熟练使用各种步兵反坦克武器的一线官兵,只要保证战术运用得当,对付苏军总量有限的装甲部队是绰绰有余的!”
  “那么……具体作战方案无需临时调整吧!”古德里安确定式地问道。
  作为政府要员,罗根依然不作任何表示,克莱斯特对着大作战地图琢磨了片刻,给予了肯定的意见。
  古德里安深吸了一口气,说:“好!我们就立即按照作预案调动各作战部队向进攻出发阵地移动吧!雷德尔元帅那里我去争取,希望能够赶在后天黎明之前拿到进攻命令!”
  “我和你一同去!”罗根不容置疑地说,“只要劝服了国防部长,我有把握征得总统的支持!”
  “那太好了!”古德里安稍稍松了一口气,他在作战指挥方面固然是一把好手,但毕竟就任国防军总参谋长还不久,而且与海军元帅雷德尔所打的交道并不多,能否劝服对方心里还没有底。
  罗根主动向克莱斯特伸出手:“元帅,看来我的愿望又要落空了!不过请放心,这次回到德国之后,我会在后勤保障方面全力以赴,绝不会让前线将士受到作战物资的困扰!”
  就在几个月之前,由于德国内部发生政变以至于后勤补给中断,德军不得不放弃已经近在咫尺的胜利,再一次从莫斯科外围撤退下来,并在苏军的反击下一直后撤到了目前的战线上。时至今日,这场仗依然令失去了诸多战友的将士们唏嘘不已。
  “没关系,我会让战地摄影师尽可能多地拍摄战斗进程并在第一时间送回柏林的!”握手之后,克莱斯特非常认真地敬了一个军礼,“我们在这里等待您和古德里安元帅的好消息!”
  罗根郑重其事地点点头,与古德里安一同朝门外走去。
第89章
阶梯
  1942年3月20日,德国,柏林。
  尽管早晚仍是寒意重重,可初春的气息已经挂在枝头、浮于水面,弥漫在了大街小巷,亦描画在了人们的神情与姿态上。
  “现在怎么办?直接去见总统?”
  走出国防部大楼,手持元帅权杖的古德里安显得愁容满面。就在刚刚,他与罗根共同就东线作战事宜与现任国防部长雷德尔进行了沟通,本来希望这位德高望重的海军元帅能够支持总参谋部以及陆空军的作战计划,而雷德尔既不否定这份方案,亦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而是秉持本位主义玩起了“太极”——以雷德尔的个性特点和在海军的表现,他并非一个缺乏魄力的人,但他毕竟才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呆了几个月,又是德国历史上第一位成为军队首脑的海军将领,当一项决策需要他担负一定的风险与责任时,便显得过分谨慎了。
  “没有国防部长的支持,就算说服了总统也未必能够顺利成行吧!”裹着厚实的毛呢外套,罗根有些茫然地望着车水马龙的大街,虽然战争一直没有结束,但是最近几个月,东线的战斗对国内局势的直接影响日益缩小,若不是还有许多亲友在军队服役,民众大概都要忽略这场拖沓的战事了。
  “难道就这样放弃了?”古德里安明显的心有不甘。
  “不,当然不!硬来是行不通的,我们得再想想办法!”罗根撩起袖口看了看表,“我们先去喝杯咖啡吧!”
  虽然没有喝咖啡的心情,但这时候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古德里安便接受了罗根的建议。两人快步穿过中间铺有电车轨道的大街,一转眼的功夫就转进了斜里的小巷子,这里的咖啡店很多,看样子国防部的军官们闲暇时是常来光顾的。
  叮铃!
  悦耳的铃铛声能够在第一时间提醒商家客人的到来,这间咖啡馆的装潢与陈设显得典雅而又不乏朴实,站在柜台后面的中年人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军服,看款式应该属于上一场战争时德皇军队的后期装备。当他抬起头看到两位直面而来的客人,意外只是浅浅地写在脸上。
  “欢迎光临,二位……请楼上坐,我们有安静的包厢!”
  常年在国防部大楼附近做生意,见过的军政要员应该不会太少,虽说副总理和陆军元帅级别的客人确实稀有,但国家领袖都能够轻装简从地到戏院去看戏,其他人进咖啡馆也就不足为奇了!
  罗根坦然而随意地说:“那就烦请替我们安排一下!”
  穿着旧军服的中年人亲自将罗根和古德里安引到了二楼的包厢里,它靠窗但又不会太过敞亮,正适合聊天谈话。
  “来两杯黑咖,一盘点心!”罗根看了一眼这中年人,他头顶中央基本秃光,身形发福得厉害,即便年龄合适,以身体状态显然也不会再列入国防军的预备部队。
  中年人微微欠身:“好的,请稍候!”
  等这位咖啡馆老板关上门出去了,古德里安方才摘下军帽,用手稍稍理了一下他那日渐稀少的头发。
  罗根不慌不忙地摘下自己的黑色圆沿礼帽,一头油亮浓密的黑发始终是他的骄傲所在。
  “时间紧迫,我觉得我们并不适宜绕弯子,还是单刀直入地搞定关键人物!”
  “您觉得我们还有希望从雷德尔元帅身上找到突破口?”古德里安很是质疑地问。
  罗根摇头:“没有必然的把握,只是个人的直觉!”
  “闪击英雄”有些无奈地吁了口气,本来路上还踌躇满志,觉得雷德尔这位一贯坦直、谦逊且不乏儒雅气质的博士级人物应该有审时度势的眼光和魄力——若是由他亲自签署发布作战命令,并且最终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胜利,那么即便他不插手实际作战事务,也会凭借此战而名垂千古。
  罗根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低声说:“凭借对英国海军的胜利,雷德尔元帅在德国海军历史上的地位空前,甚至有许多人觉得他已经超越了德国海军之父提尔皮茨!有这一切,雷德尔元帅确实不必选择进一步的冒险行动!”
  “如若他对所获的一切都感到心满意足,自是不愿意再冒险了!那我们还有希望吗?”古德里安有些自言自语地说,须臾,包厢门被轻轻敲响,紧接着,门外传来了中年人刻意压低的声音:“咖啡和点心,可以进来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8/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