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7/262

  “是么?”福斯特显得心有不甘。
  “我也说不准,只是感觉!”技术兵猛吸了两口烟,等到人员运输车从旁边驶过,他叼着烟头,敏捷地爬了上去,“祝你们好运!”
  福斯特挥了挥手,“也祝你们好运!”
  若不是公路对面的田野中还有好几辆坦克和装甲车仍在维修,福斯特和他的车组会更觉得孤单。过了足有四十分钟,一辆三轮摩托车才从西面沿着公路驶来,送来了一名体格颇为健硕的下士通讯官。
  “冯·福斯特上士,这是从军部发来的命令,要求你们直接返回尼古拉耶夫。燃料补给车正在赶来的途中,估计再有十分钟就能抵达!”
  “我们已经从维修分队获得了一些燃料,开到尼古拉耶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为什么不让我们投入战斗?”福斯特不解地问。
  “具体我不太清楚,只知道这份命令写得非常清楚!”这位通讯士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那么好吧,我们会遵照命令执行的,谢谢你!”福斯特敬礼道。
  “别客气!”下士扫了一眼车组的五名成员,颇为羡慕地说:“你们都是英雄!”
  “站在战场上的不都是英雄么?”福斯特有些纳闷地自言自语到,至于通讯士官和他的三轮摩托车,随后沿着公路向东驶去——每个人都在向战场方向赶,唯独他们这辆仅有少许无关痛痒的伤痕的五号坦克在独自朝反方向行驶。很快的,他们遇上了那辆满载汽油而来的燃料补给车。
  “长官,我们奉命前来为你们补充燃料!”佩戴陆军中士军衔的汽车兵热情洋溢地对福斯特说。
  “不用了,我们有两百升汽油,去尼古拉耶夫绰绰有余,你们还是到前面去看看其他坦克和装甲车是否需要紧急补充燃料吧!”福斯特回应说。
  “是么?”汽车兵似乎对此感到失望,他很是纠结地想了想,“长官,您确定不需要补充燃料?”
  福斯特很坚定地摇摇头,此行前往尼古拉耶夫只有20公里不到,就算全是越野行进也耗不了那么多汽油。
  汽车兵悻悻地驾车离去,而福斯特和他的车组继续孤独地“逆流”而行,半个多小时之后,他们顺利抵达了尼古拉耶夫,并且非常意外地受到了一群校、尉级军官的热情迎接,成为英雄的滋味固然是前所未有的畅快,可惜到了傍晚时分,苏军主力部队逃出包围圈的消息使得这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尴尬起来——尽管德军第4集团军的步兵战斗群率先抵达第聂伯河畔,最终却没能顶住苏军装甲部队的冲击,十余万苏军部队突围而去,最终被包围在这块三角区域的不过是总数不足2.5万人的后卫部队和伤病员。到了夜里,戴里克将军被解职的消息不胫而走,亦令长期在这支部队服役的官兵们倍感唏嘘。
第85章
命数
  1942年3月3日,德国,柏林,总理府。
  在经过重新装潢的小会议厅里,国防部长埃里希·雷德尔元帅字正腔圆地向以沙赫特为首的内阁成员们通报了东线的战况,就规模和持续的时间而言,这场发生在乌克兰东南部的作战行动似乎只算是一场小战役,但不凡之处在于它是新内阁执掌政权后的第一次主动进攻,亦是大规模战略进攻的前奏,战斗的进程对于新内阁、新国防部、新总参谋部以及所有刚刚适应新位置的军政官员们来说是极具参考价值的!
  “通过这次战斗,我们有以下几点重要收获:第一,苏联陆军和空军仍拥有较强的战斗力,装备方面的情况也要比我们此前估计的完备和精良;第二,我军前期批量装备的新武器,包括空军的伍尔夫190战斗机、陆军的四号G型坦克和41型反坦克炮等,已经顺利度过了操作磨合期,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较令人满意;第三,尽管我们前期提拔的一批集团军级和军级指挥官指挥能力非常突出,但临战经验尤其是指挥高级别部队作战的经验相对不足,这导致了我们在作战中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错失了宝贵的战机!”
  做完了这一番非常中肯的评价,雷德尔元帅依然如同峻松一般站立在自己的位置上,等着其他内阁成员的询问。
  “元帅,这次我们新投入使用的五号坦克获得了极高的评价,而我想知道的是,它是否像宣传的那样完美?”说话的是财政部长克罗希克伯爵,此人生性正直,品格中有些小善良,因而虽然与沙赫特有那么一些私人过节,最终还是获得了留任——与第三帝国独裁统治时期相比,财政部长在如今的国家建设和军备方面拥有更多的发言权。
  “宣传毕竟带有政治和心理目的!”雷德尔毫不回避的说,“任何一样新武器都有它的试验期和磨合期,五号坦克也不例外。不过,公平的说,由罗根副总理在任空军兵器技术总监时研发的‘35吨空降坦克’,在设计思路和理念上就是非常优秀的,只要能够解决机械可靠性的问题,它会成为陆军装甲部队最可靠的中坚力量!”
  听到这话,坐在沙赫特旁边的罗根微微一笑,他给这个时空带来的变化又何止区区一款新型坦克?
  “经过此战,我们的全面进攻是否还会按照原定的时间进行?方案是否会进行结构性的调整?”劳工部长希尔特很关心与劳动力需求有重大关系的一切问题,一旦全面进攻开始,军工产品需求的猛增是很显而易见的。
  “进攻的时间主要在于天气状况,至于具体的……考虑到苏军的实际战斗力,我只能说总参谋部已经对原定作战方案进行了相应调整,预计投入进攻的兵力会有所增加!”雷德尔非常平静地回答说。
  尽管内阁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但由于实行严格的“军政分离”,军事战略由国防部和总参谋部负责,内阁成员们对于军事问题大都是浅尝则止。接下来,几位部长又就伤亡、消耗简单询问了一下,雷德尔一一进行了简单的回答——虽然是海军出身,但上任近两个月,雷德尔对国防军的主要事务已经可以做到应答自如了。
  最后,总理沙赫特总结性地发言说:
  “总体来说,这次作战的进程和成果还是令人满意的,在投入兵力和装备数量大致相当、局部略有不及的情况下,我们差一点就实现了一场围歼战,这对我方的民心士气有着明显的提升作用,对苏军官兵和民众的心理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有鉴于此,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一场坚决的全面攻势来结束东线的战争,从而全面转入和平建设!当然,在任何时期我们都不会放松军队建设,在加大对海军投入的情况下,同样不会忽略陆军和空军建设!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支全面现代化的、独一无二的综合型军队!”
  虽然着重加强了说话的力度,但沙赫特终究不是希特勒,内阁成员们的鼓掌很认真,也很理性,狂热的情绪在这里几乎是看不到的。内阁成员中的三位军人——国防部长雷德尔、航空部长乌德特、运输部长施耐特,也仅仅是挺直了脊背,眼神中流露出的期许和憧憬非常有限。
  “考虑到官兵们为这场胜利也付出了不小的牺牲,雷德尔元帅,希望国防部能够尽快安排一次巡视慰问,内阁将委派罗根副总理和希尔特部长作为代表,军队方面由你们自行安排!”在分别与两位当事人进行眼神交流之后,沙赫特简单地做出了布置。
  “好的!”雷德尔几乎不假思索地给出了肯定答复。
  “散会!”说罢,沙赫特率先起身并直接离开了会议厅。
  “尊敬的海军元帅,我们大概什么时候出发?”头发斑白、穿着一套旧式黑色燕尾服的希尔特以友好的口吻向国防部长询问说。
  “主要是看您和副总理的时间安排,我们随时都可以出发!”说这话的时候,雷德尔将目光投向默默收拾文件和笔记的罗根,其实在起初决定国防部长人选的时候,雷德尔既不是候选人中威望最高的,年龄上也没有太多的优势可言,但他最终击败了路德维希·贝克和克莱斯特等强劲对手,以弗里克和罗根为首的维宪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一点,雷德尔显然是心知肚明的。
  “我没有问题,完全听从国防部的安排!”罗根的回答以客套为主,这一次沙赫特之所以不亲自去前线视察慰问,并不是他甘愿放弃笼络军心的机会,也不是他自感已经坐稳了总理宝座,而是因为还有一件更具意义的事情等着他去做,那将是一次关系到世界格局的历史性会晤——在德美和平协议签订后,根据美国方面提出的倡议,德美两国的政府首脑将在大西洋中部的亚速尔群岛会面,并就两国军事合作进行深入的协商。沙赫特在军事方面固然是个门外汉,但他无与伦比的智慧使得他在战略方面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处理德美两国关系这一问题上,他的决策显然要比自己任何一位前任都看得更为长远。
  于公于私,罗根都不希望错过这场重量级的国际会晤,因为即便不能够从中发挥作用,能够亲眼见证这历史一幕也算是人生的重要时刻。可惜沙赫特与维宪派之间的合作仅仅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在相互划定权力范围之后便极力阻止对方渗透。此次出行,仅有外交部长冯·牛赖特属于政治上的中立人物,其他成员要么是沙赫特的支持者,要么是与其关系密切的合作者,至于那些财团和工业巨头们,早早嗅到了两个工业强国展开合作所蕴藏的经济利益,对沙赫特更是唯马首是瞻。
  不能参加德美高层会晤也就算了,作为维宪派在政府的关键人物,罗根被派去遥远的乌克兰视察,这无疑是沙赫特为了解除后顾之忧而刻意安排的,除此之外,他还特意强调了新宪法中有关权力承接次序的规定,即便他本人出现意外,军政外交的绝对权力也不会落入总统一人之手,而是紧急召开国民议会,由国民议员们共同执掌国家大权!
  在有关巡视慰问行程的问题上,雷德尔并没有现场公布答案。离开总理府之后,罗根径直驱车前往位于东区的总统官邸,当面向弗里克报告了这次内阁会议的内容。尽管对沙赫特的做法有些不满,但他的每一个举动都完好地利用了新宪法的条款,而维宪派又偏偏是靠“维宪”起家的,作为国家总统,弗里克一时间也找不到反击的机会。
  “若是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等到下一次选举到来之时,我们将无力与沙赫特的党派抗衡——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建树将成为一面极具号召力和鼓动性的旗帜!”罗根这话并非是在杞人忧天,此时虽然没有民意调查这种东西,但是从最近两个月的势头来看,沙赫特已经逐步获得了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在这位金融奇才的努力下,德国不仅保持了战时就业率,还促使一大批妇女劳动力获得了工作机会,从而使每个家庭的平均收入实现了一定的提升。此外,随着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大,德国国内的物资供应变得愈发充裕,这也使得物价水平保持在较为理想的稳定状态。
  “这对于德国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弗里克从宽大的躺椅上站起身来,缓缓地走到罗根身旁,笑着拍拍这位年轻搭档的肩膀,“有了雄厚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国家实力才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军事也才能真正发展起来!现阶段,我们确实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来摆脱对军事工业和资源掠夺的高度依赖性,但真正的和平并非建立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之上,我相信,我们与美国之间终有一战!”
  罗根点点头,按照历史的进程,德国的崛起不过是替代了苏联的位置,只待美国击败了日本,两个超级强国之间的对峙是迟早的事情。
  “咳咳……”弗里克还没来得及说下面的话便剧烈咳嗽起来,别看这位66岁的老政客平日里精神抖擞,一旦天气发生较为突然的变化,身体就很容易出些看似无关痛痒的毛病。
  “您还是要多注意身体啊!”罗根关切地说。
  “嗯,没事的,人上了年纪就这样!”弗里克自我宽慰到,然而和他同年出生的沙赫特身体可要硬朗许多,一年到头也不见他感冒咳嗽。
第86章
得军心者
  “鉴于你在战斗中勇敢而智慧的表现,保罗·冯·福斯特少尉,我谨代表国家授予你一级德意志勋章,希望你在今后的战斗中能够继续发扬英勇顽强的品质,并将作战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你的战友们!恭喜!”
  说完这些话的时候,罗根已将金光闪闪的勋章挂到了受宠若惊的年轻装甲兵胸前。根据最后的官方统计,这位五号坦克车长带领他的车组在一天之内干掉了14辆苏军坦克,其中有11辆是T-34,这不仅刷新了另一位年轻王牌在不列颠之战期间创下的单日击毁记录,更让德军新式坦克极其“惊艳”地登上了战争舞台!
  小伙子高高挺起胸膛,中气十足地表态说:“谢谢您,尊敬的副总理。为了德意志的胜利,我甘愿奉献出我的一切!”
  这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注定要涌现出无数有名和无名的英雄,他们有些确实惊为天人,有些宣传意义远大于实际作用,对于这一切,罗根其实早已看透,但他还是给了这位比自己小好几岁的军官一个鼓励的笑容:“继续努力吧!我们的英雄!”
  授勋仪式最终在一阵极其热烈的掌声中宣告结束,两天前刚刚获得晋升并被授予了银橡叶骑士十字勋章的冯·福斯特可谓名利双收,要知道他还是“德意志勋章”颁发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荣的基层军官——在此之前,获得这一奖励的皆是在维宪变革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中高层军官。
  在罗根看来,授勋仪式只不过是激励军队士气的常用手段,相比之下,那些没有获得奖励的高级指挥官们才是更需要关照的。借着这次视察之机,他请古德里安以总参谋长的名义将C作战集群的主要将领召集起来,自己则特意穿上了从前的空军元帅制服,尽管制服上除去了军衔标识,但那些闪耀的勋章直至今日仍然是许多高级军官们奋斗的目标!
  “冯·曼施坦因将军,这次作战行动已经是出乎意料的成功,您大可不必为最后的小瑕疵而感到内疚!我认真研究了作战的具体经过,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您的临阵指挥都是无可挑剔的!”罗根这番话并不仅仅是客套的安抚,曼施坦因正是在他的强力推荐下才从诸多资历相近的同僚中脱颖而出成为C集群的新任指挥官,而这一点在军队高层已经不是秘密,曼施坦因本人亦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以他的性格,公开或私下都是不会向罗根道谢的。
  在上司、下属都在场的情况下,曼施坦因的情绪依然稍显低落:“副总理这番话令在下很是惭愧,其实在战斗打响之前,我对出现这种意外的可能已经作了初步估计,只是最终选择了盲目信任……此战丧失了歼灭苏军装甲部队的绝好机会,下一次想要取得相同战果就要难的多了!”
  罗根环视周围,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面孔大多数在半年之前还只是担任集团军级的副职或是军级指挥官,现如今肩上都已经担负起了更重的责任。戴里克将军的失误并不意味着这一群相对年轻的将领们就缺乏作战的经验和稳定性,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作为参考,罗根相信这些指挥官只是在自信心和气度方面还略有欠缺。
  “在来的路上,我和古德里安元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最终我们都认为未能全歼苏军生力军对我们下一步的全面攻势是利大于弊的!诸位,我们并非是要安慰大家才这么说的,假若我们围歼了苏军在南部战线集结的主力装甲部队,那么糟糕重创之后,苏军统帅部显然会在接下来的作战行动中采取更为谨慎的防守策略,以我们的作战特点,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对手的龟缩防守!”说着,罗根将目光投向就坐的国防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这位闪击英雄郑重其事地点点头——这,确实是两人促膝长谈所达成的共识。
  “不慢各位说,我们全面攻势的突破口就选在了南线,选择了由C集群来担当主攻,而且经过了这场战役,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大在南线的力量投入,尤其是装甲部队和空军!”说完,罗根又与随行的空军总参谋长冯·里希特霍芬将军进行了眼神交流,这位才华横溢且精力过人的空军将领同样从眼神和动作上给予了支持。
  和政府总理沙赫特视察军队时的情况相比,能够与一线指挥官们感同身受该是罗根的最大优势所在!
  “虽然离开军队也有一段时间了,但长久以来,研究战略和战术一直是我的兴趣爱好所在,我也很乐意与大家分享我在这方面的认知,其中会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不吝赐教!”罗根先是谦虚了一番,然后以非常认真的态度分析说:
  “苏军的这次进攻确实展现出了不俗的战斗力,这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军队质量和数量是同等重要的,然而苏联的国情从一开始就限制了精兵简政策略的实施,我相信,短短几个月时间不足以让多数苏军部队发生本质的变化,而这次投入作战的应该是苏军最精锐的部队——巧合也好,对方刻意为之也好,我们都不必太过忧心。我愿意在这里作出大的胆预测:在全面攻势中,我们遇到的苏军大多数还是老样子,因而初期我们的攻势会进展非常顺利,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小心谨慎,因为我们不知道苏军会在什么时候、什么位置投入他们少而精锐的部队,尤其是在我们的空军无法发挥优势的情况下!”
  “按照副总理阁下的推测,苏军这一次作战是故意造成假象,让我们觉得他们的实力得到了恢复和提升?”说话的是冯·布里森将军,第4集团军指挥官,他的部队是此次战役德军方面的绝对主力,并且在对苏军装甲部队的战斗中表现出了不俗的实力。按照总参谋部的作战方案,这个集团军将于近期补充相当数量的装甲和重炮部队,从而在全面攻势中继续扮演重要角色。
  “是的!”罗根肯定地回答道,“有时候我们亲眼看到的并不就是事情的真相——要相信自己基于客观事实的推理和判断。第一,我们对乌拉尔山工业区的持续轰炸必然对苏联的军工生产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即便其他国家能够提供苏联所需要的全部生产原料,苏联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生产出足够的坦克,并且还让新兵们数量掌握这些相对复杂的装备!第二,以西伯利亚铁路的运力,就算其他国家将足量的物资堆积到了苏联在远东的港口,也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运抵位于腹地的各工业区,而运输时间越长,抵消的生产时间也随之增加!第三,若是由其他国家直接提供军事产成品,那么我们更应该感到乐观,因为苏联的武器设计是基于截然不同的思路,1000辆美国或是日本坦克,在我们面前发挥的作用可能还不及500辆苏联坦克!第四,综合考虑德国、美国、日本和苏联的战略位置和关系,苏联目前几乎没有可能从外界获得大批量的军事物资,他们现在是在消耗仅有的储备,目的只有一个:拖延时间!”
  这番新鲜的言论出口,造成的效果便如同当初关于世界格局的推论出现在各大报刊,举国哗然之余,很快就有人幡然醒悟、赞叹不绝——尽管这个国家的军人和民众素质都很高,但绝大多数人的思维都固定在了自己的角色上,将领们擅长战场谋略和战术指挥,专家们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创造力,至于大战略层面,即便是昔日的元首也没有足够深远的眼光。在这方面,或许只有同为德国人的马克思是与众不同的佼佼者!
  力镇全场的效果反映在将领们的眼神中,罗根对此感到心满意足,他缓了一下节奏,说:“诸位,苏联拖延时间的原因其实不难揣测:他们自知短时间内无力打败我们,又不愿意解散联合体并割让大片领土的和平条件,只好力求僵局,等着世界局势发生变化,或者德国再次发生政变。若是美国最终打败了日本,他们会竭力说服美国联手对抗德国;如果日本打败美国,那么他们也可能将新的希望寄托在日本人身上!”
  待罗根话音落下,古德里安双拳捶在桌面上,用力说道:“苏联人休想将我们拖入到消耗战的泥潭里!”
  “所以,这场战争的关键就看我们C集群了!”冯·曼施坦因心领神会地接过话,而在座的将领们这时候显然也都拨开迷雾看清了努力的方向,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大战略面前,刚刚结束这场仗所带来的喜悦与遗憾变得无足轻重。
  “在这里我还有一点个人意见是关于五号坦克的!”罗根在会议桌上扫了一圈,很显然,这种新式武器给人们同时带来了希望和担忧。
  “坦白的说,五号坦克到目前为止并不很成功:42倍径75毫米炮威力不足,机械故障太过频繁,还有批量生产的成本偏高等等!即便如此,只要我们保持旺盛的攻势并且一直处于向前推进的态势,这些缺点将被我们熟练而高效的战地维修部队所弥补,而且我们已经准备了充足的备件供前线部队更换使用!所以,诸位,在下一阶段的作战行动中,请放心大胆地使用我们的新式坦克,它们会成为突破敌人战线的有力武器!”
第87章
要塞攻略
  “在去年的秋季攻势中,我们曾突破皮里科普地峡进入过克里米亚半岛,并且领教过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坚固!根据空中侦察,最近几个月苏军一直在加固防御攻势,现在整个半岛简直成了一个超大号的要塞,而且苏军在亚速海的沿岸港口集结了不少运输船,向半岛紧急增兵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位于尼古拉耶夫港口的一处高地上,曼施坦因不无感慨地向前来视察的政府副总理、军队总参谋长等军政要员们介绍了隔海对望的那座巨大半岛,克里米亚。它位于苏联欧洲部分南端,就像一只伸展开全部触角的巨型章鱼,长年不动地悬浮在黑海北部的海面上。这里是连接欧洲和中近东的重要海上通道,南部海岸与土耳其遥遥相对,西部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东部仅与高加索地区隔着一条狭窄的刻赤海峡。
  来到黑海之滨,罗根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陌生,一路上他只是默默地听、静静地想。诚如曼施坦因所忧虑的,在放大的航拍照片上,星星点点的防御工事就像是芝麻饼上的芝麻,一眼看去竟不计其数。除了坚固的陆上防御体系,红色海军的黑海舰队亦是德军进攻克里米亚半岛的另一障碍——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两个盟友的海军力量不值一提,而德军通过陆路运来鱼雷艇和小型潜艇在规模上还完全不成气候,在这种情况下,短时间内拿下克里米亚将是个巨大的挑战!
  “考虑到克里米亚半岛的地理位置,一旦全面攻势开始,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它!”
  国防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说这话时显得十分坚决,担任主攻的C集群若是在没能拿下克里米亚的情况下继续向北推进,那么苏军很可能通过亚速海向半岛增兵,从侧后方牵制C集群甚至断绝它的补给线,这无疑是个非常致命的威胁!
  曼施坦因回答:“考虑到我们集群的作战任务以及苏军目前在克里米亚的部署,我们的初步计划是给第4集团军配属额外的炮兵部队,再加上充分的空中掩护,力争以半个月的时间拿下克里米亚,而我们集群的装甲部队则全力投入到正面战场上!除此之外,我们还准备把4个步兵师、1个山地师和1个装备重型坦克的装甲团作为克里米亚之战的战略预备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