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2/262

  看到“15”号车以及两辆被击毁的T-34,坦克手们都显得十分惊讶。一名少尉军衔的车长钻出他的炮塔后说道:
  “伙计们,你们在后面干得真漂亮!我们在村子里是以两个连的兵力围攻不到二十辆苏军坦克,而且还有好几辆是完全不入眼的BT坦克!早知道我们就不跑那么快了!”
  “若不是坦克装甲厚实,你们恐怕只能来替我们收拾尸体了!”奥托打趣地回答道。
  “别担心,只要不被这些苏联坦克抄到侧后方,我们的装甲完全能够应付他们的穿甲弹!”这名少尉军衔的车长显然对自己的新座驾赞赏有加。
  “之前的侦察报告不是说这座村庄是苏军坦克部队的一个集结点吗?怎么只有二十辆坦克?”冯·福斯特问。
  少尉答道:“可能我们的炮兵还在轰击他们防线的时候,苏联人就把他们宝贵的坦克撤走了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继续向纵深推进,毕竟步兵们已经赶上来了,而且我们空军也在不停地袭扰,我想那些苏联坦克是跑不远的!”
  “连长没说我们现在怎么办?在这里警戒还是到村庄那边去集结?”冯·福斯特又问。
  “就地警戒!”少尉给自己点了一根烟,“村里到处都是被打爆的坦克,我们在这里等着吧!”
  冯·福斯特没有多说什么,稍稍休息了一会儿,便又组织弗朗茨和卡尔检修坦克,以免它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掉链子。
第79章
谁执牛耳
  春寒料峭,在位于黑海之滨的科岑亚卡,路旁的几颗大树已经抽了新芽。树下,两位身形峻拔的德国军官相错而立。
  “不行,绝对不行!这并不是一次真正的战略进攻,就算形势再好,我们也只能到这里为止!命令各连就地组织防御,中午之前,两个装甲营的主力都要后撤到防线一带!”
  穿着灰色陆军制服的这位军官名叫爱德华·哈尔姆,现年34岁,少校军衔。就外貌而言,他属于法国式的成熟型男,帽檐下那双不大的眼睛显得炯炯有神,偏淡的上唇胡干净而整齐,衣装的每一个细节都井然有序;就语调而言,他坚定、冷峻,甚至给人一种傲慢之感,仿佛把英国绅士的深沉、法国骑士的风度以及德国战士的坚韧集于一身。事实上,他出生并成长在英国,成年后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德国并通过层层审查加入到了国防军。对于一个混血儿而言,要想在刻板而严格的德国军队中寻求发展,所遇到的艰辛可要比常人多得多!
  “撤退的苏军装甲部队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我们为什么不尽量扩大战果?我们今天占领的阵地和据点,在接下来的全面攻势中必将成为后续部队的重要桥头堡!再说了,一早上我们就耗费了6万多发炮弹,空军的猛烈攻击也消耗了大量燃料与弹药,这样的付出难道不该成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动力?”
  这位穿着黑色制服、戴着船型便帽的装甲兵军官也是少校军衔,也许天生而来,也许环境造就,他嗓门惊人的大,近距离甚至会令人产生耳鸣。说话的时候,他语气抑扬顿挫、手舞足蹈——听他的口气,大概也和许多装甲兵军官一样觉得步兵指挥官们过于谨慎和保守!
  “你觉得苏军会把他们真正的精锐部署在一线吗?别忘了,我们这次并没有做好向纵深推进的准备——后勤无法得到充分的保障,侧翼没有友邻部队掩护,空军的持续支援也是个大问题!再者,即便坚守,我们这里也会成为整条战线上一个明显的突出部,难道我们要日夜赶工然后把这里变成要塞区?综治,我是坚决不同意继续推进的!”穿灰色陆军制服的哈尔姆少校在原则问题上显现出了寸步不让的固执,作为军部临时委任的直属装甲团指挥官,他负责的是以五号坦克为主的新锐装甲营以及原本归由军部直属的装甲侦察营,其实就装备和战斗力而言,这两个装甲营实力都比普通的国防军装甲营强悍:前者百分之八十的坦克都是目前德国最炙手可热的新式坦克,后者不仅配备了改进型的三号和四号坦克,还有一批安装75毫米炮的KWK37型半履带式装甲车,在机动力和火力方面相当突出!
  也许是对方的语气过于冷傲,也许是一早就对这个“来历不明”的混血儿看不顺眼,穿着黑色装甲兵制服的少校很鄙夷地笑了:“害怕了?我们的战斗可不害怕!在不列颠,我们毫不手软地打败了那些劣等人,在东线,我们勇敢地和狂暴的俄国人战斗,我始终坚信,最勇敢的人才有资格成为胜利者!这是不可违逆的自然定律!”
  换了常人,十之八九会被这种带有强烈歧视色彩的话语给激怒,然而哈尔姆少校只是用他军帽下的那双冷厉的眼睛紧紧盯住对方,他一字一句地说:“阁下就算没有研读过历史和人文,难道也没有听过伟大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关于民族优劣的论述?你说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劣等人?哼!我看你根本连什么是劣等人都不懂!”
  “你……”装甲兵少校虽然意欲反驳,可他很快发现自己落入了对方设置的“信仰陷阱”之中——尽管阿道夫·希特勒是个暴躁、狂野的冒险家,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带给德国此前几百年都无法企及的功绩,更重要的是,他是在政治生涯巅峰时期不幸陨落的,人们很容易忘记他的种种缺点,而对他的离去充满了惋惜和感怀,即便是在军队,也仍有许多人对他满怀崇敬!
  僵局若是延续下去,谁也无法说服对方。哈尔姆少校依然昂首挺胸:“虽然你我级别相同,但是上级授予我指挥这支部队的权力,所以……安根少校,如果你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愿意服从我的指挥,那么请直接向军部反映吧!不过,在没有结果之前,我不允许你私自调动侦察营的任何一支战斗部队,各侦察小队的活动范围也必须限定在10公里以内!”
  “10公里?少校,那您就祈祷空军的侦察机能够发现那些隐蔽行军的苏军部队吧!”装甲兵少校格奥尔·安根轻蔑地抛下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向不远处停着的装甲指挥车。
  哈尔姆少校转头看着相反的方向,德军装甲部队虽然非常轻松地占领了科岑亚卡,但往南20公里就是乌克兰南部重镇赫尔松和第聂伯河。一年前,苏德军队曾在河畔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杀,当时德军艰难地击退了苏军,但在接下来的克里米亚半岛攻防战中,冯·扎尔穆特所指挥的第16集团军却在苏军的顽强阻击下损伤惨重。
  正午刚过,一队以四指编队飞过科岑亚卡的BF-109E中,隶属于德国空军第3航空军的飞行员们以相对轻松的姿态闲聊着:
  “吃午饭的时候,库梅茨少校说了句相当经典的话,他说:如今的苏联空军就像是空军一般透明!”
  “哈哈,这个形容实在太妙了!我喜欢!”
  “苏联空军何止是透明,简直是不存在!听说第14和15航空军每个月要向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工业城市以及乌拉尔山工业区投掷上万吨炸弹,我想,苏联人的工业设施早就被摧毁殆尽了,他们拿什么来造飞机?”
  “话虽如此,但我听说苏联人很可能已经从美国进口了一批新式战斗机,我们还是小心提防的好!”
  “美国战斗机又怎么样?英国皇家空军不是曾经用过P39和P40跟我们对抗么?还不是一样的结果!”
  “嘿,伙计们,这方面我肯定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初我一个人干掉了两架P40,在英国投降后,我又试着驾驶了一架从英军手中缴获的P39。说实话,美国佬的飞机真是太烂了!”
  “哈哈哈……”
  “嘘!收声!”长机飞行员的声音让队内通讯频道顿时鸦雀无声,约莫过了十来秒,他用略显沉重的语调宣布道:“刚刚从联队指挥部得到指令,雷达在第聂伯河畔的赫尔松附近发现了大批苏军飞机,这很可能是从乌克兰东南部机场起飞的,联队主力将在十分钟内赶到,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探清对方的实力并尽可能干扰他们的行动!”
  听到这个消息,其他三位飞行员显得非常亢奋:
  “好呀,很久没有进行真刀真枪的空战了,让我们瞧瞧这些苏联飞机究竟是双翼的老木头还是其他什么!”
  “爬升吧!队长!占据绝对高度,然后给他们来个措手不及!”
  “来得好,我还差两架就能拿到又一枚铁十字勋章了!”
  “跟着我爬升!”长机飞行员旋即又提醒道:“大家全力以赴,千万不能疏忽大意!”
  明媚的阳光下,四架采用空气动力外形、起落架全部收起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嘶鸣着向着高空飞去,自从1939年战争爆发以来,这样的场景在欧洲上空屡见不鲜,但如今这些德国战机的机翼上都不在喷涂鲜红的万字徽标——机翼和机身上的黑白铁十字徽标并不惹眼,加上冬季的灰白块状迷彩,它们很容易在东欧上空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不多会儿,大群黑点便出现在这些德国飞行员们的视线中,虽然如愿占据了高度优势,而且对方显然还没有发现自己,但是飞行员们却全然没有了之前爆棚的信心,原因如他,编队而来的苏联战斗机远远超过了他们的估计:黑压压的这一大片少说也有两百来架!
  “我没眼花吧!”尽管并无怯懦之意,但这名飞行员还是在队内通讯频道中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惊讶之情:“俄国人从那里弄来这么多飞机!”
  这时,另一名飞行员也有些迟疑地说:“他们这次终于倾巢而动了么?队长,我们要不要速战速决地来一次攻击?”
  “耐心点,伙计们,看清楚情况再说,里面好像有不少是单发的轻型轰炸机!”越是到了临战时刻,长机飞行员显得愈发沉稳。要知道德国空军目前仍是全欧洲无可厚非的NO.1,且不论是新锐的福克-伍尔夫190还是梅塞施密特公司的最新改进型BF-109F,其技术明显领先于苏联空军的雅克-1和米格-3。至于说到目前为止产量最大、使用最为广泛的BF-109E,综合作战能力也足以抗衡苏联空军的任何一款新式战斗机。
第80章
瞬息万变
  在阳光的照耀下,四架BF-109E敏捷地俯冲而下,它们虽然没有斯图卡那样拉风的响笛,但在超高速的飞行状态下,流线型的机体划破空气,发出持续而凄厉的嘶鸣声,再加上发动机过载似的呜咽,给人的感觉像是怪叫着从高处跳劈下来的持刀武士。
  德军飞行员们极少像苏军同行那样采用极端的冲撞战术,因此,他们最犀利的武器是技术而非蛮劲。在数百米的距离上,要打中左摇右摆的战斗机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考验着飞行员们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总体而言,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们能够熟练运用空战武器,他们在中长距离上的命中率要较新手们高出不少——德军长机的一轮射击,竟直接命中了一架苏军战斗机的机翼,20毫米机炮炮弹轻而易举地撕裂了金属蒙皮。这时候,苏联飞行员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手忙角落地想要躲避攻击,反而令自己的飞机陷入到了无可挽回的螺旋状态!
  趁着苏军飞行员的视线被阳光干扰,四架德军战机果决地冲入苏军飞行编队中,第一轮猛烈的开火就揍下三架,还有一架只是锵锵躲过攻击——这样的效率,在螺旋桨飞行器时代可不多见!
  “伙计们,干得漂亮!”通讯频道里当即传来了啧啧的赞叹声。
  “大家当心身后!”长机飞行员透过他的反光镜看到了尾随而来的苏军战机,一转眼功夫就损失了三架飞机,他们肯定恨不得将这几架突然出现的德国战斗机连同上面的驾驶员撕碎!
  通讯频道中传来了另一个声音:“这些美制战斗机速度好像还挺快的!队长!我刚刚看了一下,这些苏联飞机里面战斗机大概只有七、八十架,其他的应该是轻型轰炸机——机腹下挂着炸弹的Ar-2和机翼挂弹的Sb-2,飞行速度很快,逃跑速度也很快!我没看到有美制轰炸机!”
  长机飞行员旋即说道:“看来苏联人的反击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得把这个消息赶紧报告给联队指挥部!绿鹰3号、绿鹰4号,你们保持双机编队,吸引一下敌人的注意力!绿鹰2号,你掩护我!”
  意识到来袭的德国战斗机确实只有区区四架之后,尾随而来的那几架刷着橄榄绿色涂装的P-39“眼镜蛇”战斗机加足马力想要追上来。不过,这种美制战斗机在不列颠之战中虽然表现得可圈可点,可是最高时速却始终是个弱项,即便是速度最快的初期型号,中高空的飞行时速也比BF-109E慢了近60公里,至于后续改进型号,由于为了节省成本而去掉了增压器,最高时速竟然还不到600公里。若是直线追逐,苏联飞行员们恐怕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德国战斗机从容离开了,不过这终究是立体战争的时代,双方最初的交火位置就在苏军控制区的边缘地带,为了摆脱苏军战斗机的追逐,四架德军战斗机继续低空向东飞去,紧接着又转向北方试图返回本方控制区,冷不丁的,地面上的苏军防空炮突然猛烈开火了。所幸一开始弹雨并不密集,长机飞行员小心翼翼的闪过那些从地面腾起的亮点,发现使用苏联空军涂装的几架美制战机仍紧咬在后面,无奈的摇摇头,双手紧握住操纵杆,目光反复在座舱玻璃、反光镜与高度计之间移动,大脑中精确地盘算着最佳脱离时机——随着飞行高度的降低,他忽然意识到前方的树林有些异样,等到从树林上空掠过时,他惊讶地发现其中竟隐藏着数量不明的苏军地面部队,而且分明有苏军坦克的踪影!
  尽管进行了小幅度的改进,BF-109E的续航力仍然不甚理想,趁着另一双机编队开始吸引苏军战斗机的注意力,长机飞行员赶忙拉起纵杆,避开浩浩荡荡的苏军飞行编队朝着相对旷荡的空域飞去……
  “看吧,这些蠢蛋,我就说了苏联人的迅速溃败只是隐藏了真正的实力!现在该是他们反击的时候了!”
  站在半履带式的装甲指挥车上,穿灰色军服、佩戴一级铁十字勋章的哈尔姆少校端着望远镜向东面的天际眺望,在那个方向,苏德双方的数百架飞机正激烈厮杀着,浩瀚的天际为它们提供了一个近乎无限的战场,从高空到低空,到处都是战斗的场面,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好几架样式不尽相同的飞机拖着黑烟坠落,那一朵朵白色的伞花之下,莫不坠着幸运或是极度不幸的人。
  “长官,还是联络不上侦察营!”戴着耳机的技术上士一脸忧郁地报告说。
  哈尔姆少校愣了一下,然后很是失落地叹道:“那个鲁莽的家伙难道还是念念不忘他的进攻?在已经完全失去突然性的情况下,以装甲部队为主力的进攻并不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会栽进对方的陷阱当中,这么浅显的道理,他竟然不懂?”
  “长官,我们是否将安根少校违抗军令擅自出击的情况报告给军部?”技术上士小心翼翼地建议到。
  “你觉得安根少校真会擅作主张?”哈尔姆少校冷冷地回了一句,然后重新端起望远镜,虽说德军投入的作战飞机数量要略少一些,但参战的都是战斗机,飞行员的经验和素质又普遍高于对手,因此在场面上已经明显占据了上风。
  技术上士从背后看了看少校,又看了看激烈进行中的空战,无言地坐回到他的无线电台前。
  一个半小时后,在赫尔松西郊的公路上,一场意外的遭遇战爆发了。乍一开始,执行战斗侦察任务的德军坦克和装甲车凭借纯熟的战术配合先发制人,短短几分钟就击毁了7辆苏军BT坦克,并将搭乘汽车协同作战的苏军步兵痛揍一顿,但仅仅过了十来分钟,随着Ar-2和IL-2的相继出现,战场形势迅速发生逆转——前者装备两台发动机,是苏联空军少有的俯冲轰炸机,其最大载弹量达到1.5吨,飞行速度和自卫火力都比德军的斯图卡高出不少,但采用传统的小角度俯冲,命中精度和威慑力反而不及斯图卡,而且由于造价和苏联工业的限制,这种飞机总共才制造了200架;后者在另一个时空有着“黑死神”的响亮名号,但此时还是默默无闻,抛开战略层面的影响不说,早期型号的伊尔-2采用单翼构造,机械故障率高,且没有配备后射机枪。纵然如此,这两款并不耀眼的轰炸机却在德国空军保护伞短暂收起时给了突进的德军装甲部队狠狠一击。短短二十分钟,就有11辆坦克和12辆装甲车被苏军飞机的航空炸弹或是机关炮重创,但这对于困顿中的德军装甲部队来说还不是最糟糕的,空袭刚刚结束,一队T-34就在大批步兵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杀来……
  “大虎15收到!撤出战场!”
  调整通讯频道,古斯塔夫向自己的车长大声报告说:“保罗,连指挥车命令我们立即后撤,尽速撤出战场!”
  “撤退?”保罗·冯·福斯特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刚刚过去的几分钟时间里,他的车组连续开火,不仅摧毁了两辆T-34,还大量杀伤了随同作战的苏军步兵。眼看着更多的T-34出现在前方的公路和田野中,己方的三号坦克和装甲车显得有些慌乱——在T-34面前,它们的火力和防御都显得过于薄弱了!
  “是的,让我们先撤!”古斯塔夫又重复了一遍。
  冯·福斯特咬牙道:“向连指挥车报告:我们还没有解决倒车熄火的问题,所以请求留下来担任火力支援!”
  经历过波兰战役、西线战役以及一年多的苏德战争磨砺,德军坦克手们的素质已经相当沉稳了。尽管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在苏军的轰炸中损失惨重,车长们还是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牢牢控制着局面。在冯·福斯特的连,十余辆五号坦克各自占据了良好的射击位置,42倍径的75毫米炮频频击中对面的苏军战车,使得它们始终无法迫近到800米的距离!
  轰!轰!
  接连两团爆炸的烈焰鲜艳刺目,在惯性的作用下,那辆中弹的T-34仍在前进,过了好几秒,它才停了下来,只见两名身上燃火的苏军坦克手仓惶跳出坦克,在步兵们的接应下逃出生天。
  “真见鬼,苏联人哪来这么多T-34,难道他们的工厂只生产这么一种车辆?”
  冯·福斯特本是愤慨地宣泄,却不想自己说到了点子上。自从1941年冬季的反击遭到挫败以来,苏联的处境每况愈下,尤其是数量急剧增加的德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几个月来对苏联腹地的工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好在美国人终于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意识到了局面的糟糕程度,他们终于抛开了“现货自运”的《租借法案》,筹集大批商船向苏联运送军事物资。在美日开战之前,这些商船还可以穿过太平洋向苏联在远东的港口运送物资,但在美日开战后,他们就只能冒险从走白令海峡前往东西伯利亚还,而随着日本海军摆开阵势向阿留申群岛袭来,就连这条海路也岌岌可危了!
第81章
角逐战场
  略低于路面的麦田中,两辆德军五号坦克几乎同时开火,42倍径75毫米坦克炮所发射的被帽穿甲弹呼啸而至,精准地命中了同一辆T-34,猛烈的爆炸绽放出炫目的光芒!
  “干得漂亮!伙计们,坚守阵地,给我狠狠地打!”
  在一处依托田埂建立的临时阵地上,手持卢格手枪的少尉军官勇敢地招呼着他的士兵们。MG34机枪猛烈扫射着,密集的子弹将那些试图夺取德军阵地的苏军步兵死死压制在公路那端,不断有穿着褐色军服或是披着白色风衣的苏军士兵倒下,然而德军这边同样有不少人已经阵亡和负伤,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在苏军空袭中损失的。
  当然了,不断逼近的苏军坦克部队也同样对他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2/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