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262

  和一些双眼放光的芬兰军政官员相比,曼纳海姆是非常沉得住气的那种,但他此时的沉默恰恰是一种认可。
  罗根继续规划着下一步的部署:“基于我们在苏格兰高地的军事行动已经临近尾声,以5个山地师为先遣的作战部队将在芬兰参战之前抵达,我们非常愿意将他们交给英勇睿智的曼纳海姆元帅全权指挥!”
  得到5个师却要接受德军最高军事决策机构的指挥,曼纳海姆并不上当,他决然说:“芬兰军队将作为独立的军事力量作战,这一点从前、现在、今后都不会改变!”
  虽然没有得到最理想的条件,但罗根还是以充满敬意的目光看着这位性格鲜明的芬兰元帅——选择他当战友显然比站在对立面要好得多。
  “既然如此……我们可以建立一个用于协调陆上作战行动的军事机构!”罗根退一步说,“但由于空战的特殊性,我们仍希望由一名德国将军来指挥双方的航空部队!”
  “芬兰的战斗机只负责保卫芬兰的领空,至于轰炸机……”曼纳海姆苦笑一声,“想必德国空军也不会指望老旧的飞机深入苏联领空吧!”
  “这点我可以保证!”罗根干脆利落地答道。
  “海军方面,芬兰的炮艇只适合在近海活动,我想也没有必要归由一名德国将军统一指挥吧?”曼纳海姆抢先摆了一道。
  罗根淡定地拍板道:“可以接受!”
  “此外,相信德国工厂有能力在一个月内赶制出4个半师所需要的芬兰军服,我们的库存只能够供半个师换装!”曼纳海姆又是一声苦笑。
  罗根自然不会给芬兰人反悔的理由,他稍作考虑便将所有的条件答应下来。曼纳海姆元帅虽然心有不甘,但在这种局面之下,他也实在找不出可以挑剔的,便默许了里提总统最后做出的决定。
  接下来,德国和芬兰的军政代表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工作效率,双方只花费了一天半的时间就在全部细节上达成了一致。根据初略估计,德国将为这个北欧小国的参战挪出原本可以支持一个集团军作战的资源,但站在战略高度,一个芬兰的意义显然远远超过一个普通的德国集团军。
  签字画押之后,罗根微笑着向曼纳海姆伸出手:
  “我一直坚信德国和芬兰之间的共同战略利益会促成这次合作,从今往后,希望我们能够像盟友一般亲密无间,早日迎来胜利的和平!”
  曼纳海姆悻悻地伸出右手,“但愿我们选择的是一条通向胜利的道路!”
  “那是当然的!”罗根信心满怀地说道。
第53章
瓦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是指望不上俄国人那边了,他们接连几次大的战役都没能够打破德军战线!可我们自己的局面……再这样维持下去就非常非常危险了!必须想个办法!”
  说话的是个穿着英国正统陆军制服的上校,他看起来年近五旬,脸型削瘦,有着棕褐色的眼眸和高挺的鼻梁,双手用拇指卡在腰际的武装带上,说话不够大声,表情也不够自信。
  在这盛夏时节,屋子里唯一的窗户却挂上了厚重的窗帘,十几个成年汉子聚拢在一起,有的坐在方桌旁,有的倚墙而立,桌上点着两根蜡烛,空气中弥漫着几种烟草混杂的奇怪味道,却也掩盖不住人们身上浓浓的汗味。
  一个坐在桌旁的四方脸男子说:“就算我们集中兵力趁夜打下一两座德军关卡,且不说我们所要付出的伤亡,那几十个德国兵以及关卡里储存的少许物资对扭转局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会引来大批德国佬!”
  另一名面目粗犷却穿着平民服装的中年男人说:“话虽如此,可我还是觉得应该尝试一下,总不能让我们的人一直躲在山洞里吧?”
  一个倚靠着墙、穿未佩戴军衔标识的军装者说:“算下来,攻下一座德军关卡至少需要200名士兵和两三门炮,如此规模的部队集结起来……还得小心那些已经投靠德国人的软骨头!再说了,一旦动用火炮,撤退的时候就很麻烦了!这样算来,我们还是沿途伏击那些运输弹药物资的德国卡车吧!”
  四方脸一捶桌子,“见鬼,我已经厌倦了这种偷偷摸摸的日子,真想光明正大地和德国人干上一仗!真是太憋闷了!”
  “约翰,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有着和你一样的心情,但是抱怨解决不了问题!”陆军上校摊开手说,“目前我所知的唯一好消息,就是加拿大的兵工厂已经紧急仿制了一批类似于德国‘铁拳’的反坦克发射器,据说这批重要物资将通过潜艇运输……幸运的话,我们很快就能够拿着这种武器去对付德国人的关卡和装甲车了!”
  “反正德国人也没有足够的兵力清扫苏格兰高地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就继续熬着呗!”穿着平民服装的中年男人悻悻地说。
  四方脸端起面前的杯子,像是喝酒般将杯中的凉水一饮而尽,抹抹嘴巴:“熬到我们把树皮啃光!”
  陆军上校轻叹了口气,说道:“在外部环境出现有利于我们的局面之前,我个人建议……我们接下来把精力放在鼓励士兵、安抚平民上,尤其是要加强和各个村庄、居住点的联络,让大家坚信这场正义的战争会最终走向胜利,同时让他们警惕周围潜在的软骨头,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立即向我们报告!”
  就在这时候,外面突然传来了隐约一声枪响,屋子里的每一个人顿时变得异常紧张,片刻之后,一个拎着步枪、穿平民服装的年轻男子冲了进来,焦急却又不敢大声喧哗地说:“德国人!伞兵!”
  “真见鬼!”陆军上校哀叹一声,“大家快撤!”
  人们拔出各自的武器鱼贯而出,只一会儿功夫,屋子里便只剩下那种古怪难闻的气味。外面的枪声从稀疏到激烈也只是一转眼的功夫,细细辨认,好像四面八方都在交火,隐约间还能够听到操着英语的喊叫。李·恩菲尔德步枪的射击依然是那样的干脆,汤姆森冲锋枪在林间不合时宜地发出打字机般单调沉重的声音,还有左轮手枪或是其他一些型号不明的手枪在努力和命运抗争,但这些声音很快就被越来越近的“索索索”与“哒哒哒”所压制——前者是随同德军横扫欧洲并作为德国大兵象征的MP38/40冲锋枪,近距离战斗中拥有在这个时代无与伦比的简便操作和稳定性,后者则来源于一种全新的“伞兵步枪”,曾在战斗中缴获这种枪械的英军官兵无不对它的综合性能赞不绝口,而且这种使用德军7.92毫米标准子弹的枪械在苏格兰高地是不缺乏弹药补给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它唯一的缺憾是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一些并不十分恶劣的环境因素都可能造成它的损坏!
  不到十分钟,一群戴着平沿头盔、穿着灰白迷彩作战服的壮汉冲进这栋孤立在林间、像是狩猎者短期居住用的简陋木屋,确定屋内已经空无一人之后,只留下一名军官和四名士兵,其余人便继续循着枪声追去。
  只见这名军官皱了皱鼻子,似乎对房间里的气味很是不满,却没有让手下贸然打开窗户,而是命令道:“看看有没有暗格、地道之类!”
  揣着手电筒的士兵开始在屋子里到处翻查、敲碰,军官将手枪揣进枪套,兀自摘下外部套了网绳的头盔搁在桌上,脱去白色的防滑手套,顺手理了理已经被汗水浸湿的棕褐色头发,发式旋即恢复了德国男士们颇为青睐的二八分。紧接着,他松开领口的第一粒纽扣,汗水同样已经浸湿了作战服里面的衬衫。
  “没有任何发现,长官!”一名士兵操着德语报告说。
  须臾,另一名士兵也报告道:“除了一些吃剩的食物,这里也没有发现!”
  “看来这里只是他们用来临时碰头的据点!”军官从口袋里掏出香烟,小心翼翼地划燃一根火柴,双手捧着送到嘴边,一股浓烈而熟悉的烟草味道顿时弥漫开来。
  仍在燃烧的火柴头靠近蜡烛,火光微微跳跃,房间里的光线顿时明亮了一些。
  外面的枪声渐渐远去了,军官一根烟刚刚抽完,一名拎着手枪、身上同样装束的壮汉便大跨步走进来,“上尉,在林子里抓到一个受伤的,好像是个小头目!”
  “喔,带进来审问!”军官不慌不忙地捡了张凳子坐下,双脚舒服地架起放在另一张凳子上,紧凑的伞兵靴沾了不少泥污,但干净的那部分仍然是锃亮锃亮的。
  须臾,一个捂着手臂的男人被押了进来,他面色发白,表情颓丧,身上穿着一身土黄色的制服,但没有佩戴领章和肩章,手臂上的兵种徽标也被摘了去,看上去就像是一名已经离开军队的退伍老兵。
  军官冷冷地瞟了眼他那张毫无生气的脸,那条浅浅的血痕应该是被枝条刮伤,鲜血浸湿了大半条袖子,但伤势看起来并不十分严重。
  “叫什么名字?什么职务?”
  这一口流利的英语,让被俘者失意地抬起头来,他的目光扫过那棕褐色的头发和年轻坚毅的面孔,停留在胸前那只展翅翱翔的鹰上,而黑暗中的臂膀应该还绣着一个降落伞的标志——鹰从天降,如此情形对坚守在苏格兰高地的英国抵抗政府军民来说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两个完整而精锐的德国空降师,除了那些驻守在重要城镇和机场的,剩下的人可以组成至少50支空降突击分队,以飞机为运输工具,他们从出发到降落往往只需要半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这样的效率已经大大打破了常规,亦令英国人事先制定的游击战术遭到了极大的挑战。
  犹豫了片刻,这名被俘者还是开口道:“波特尔·乔森,原属大英帝国国王切斯郡团,中尉军衔,现在没有任何职务!”
  “乔森先生,你应该还有家人吧……有妻子和孩子?”德国军官的这种口气和善得像是熟人之间的闲聊,却又透着一股子冷意。
  “是的,她们现在都在加拿大!”被俘者语气中能够找寻到一丝虚弱的得意。
  “噢,不错!加拿大……和我们隔着一个大西洋呢!乔森先生……我猜想你的妻子今年应该只有30岁左右吧!或许你也曾考虑过,如果你作为平民抵抗者被就地枪决,或是在德国战俘营里呆上十年二十年,你的妻子会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她可能会因为孤独,或是迫于生计,亦或是其他什么原因跟别的男人上床,也许还不止一个,这想想就让人觉得尊严无存!噢,还有你的女儿,多年后她或许会忘记自己的父亲长什么样子,这该是多么令人伤心的事情啊!”这名德国军官依然是那副不急不躁的口吻,像是在扯无关正事的题外话,却让对面的被俘者绷紧了面部肌肉、怒目冷视。
  “我知道你并不畏惧死亡,更不害怕皮鞭和烙铁,但遵照占领军司令部的指示,我还是要向你转达一个建议:如果你愿意跟我们合作,几个月后你就将坐上从葡萄牙前往北美的客轮!”德国军官掏出一根烟丢在桌上,“不必急着回答我,你有一根烟的时间!”
  被俘者眼中原本是充满决绝之色的,但这个时候他似乎已经失去了说“不”的勇气。片刻的犹豫之后,他竟然从桌上拾起了那支烟,凑在蜡烛上点着,深深地吸了一口。
  外面的枪声几乎已经完全平息了,偶尔的声响听起来更像是德国人在处决那些奄奄一息的抵抗者。
  烟抽了一半,被俘者突然问:“我凭什么相信你们?”
  德国军官把脚从凳子上放了下来,单手朝上:“我以国防军之名起誓,刚刚所列的条件皆是由占领军司令部所发布的命令。只要德国和英国之间结束战争状态,不论德国还在与其他国家作战,都将释放与我们合作的英国战俘!”
  剩下半根烟都抽完了,被俘者深深地叹了口气,“我只能告诉你们我所知道的!”
  “当然,当然!”德国军官将和善的微笑挂在脸上,同时对他的手下说:“哈尔,给乔森先生包扎伤口!佩特尔,让所有人打扫完战场后到这里集结,我们接下来还有新的任务呢!”
第54章
迷失的前路
  夜深了,在苏格兰高地西北的查恩巴恩湖深处,大片近水而生的灌木丛后面藏着一双双期盼而焦急的眼睛。在这乌云蔽月的夜晚,不论高空巡弋的飞艇还是中低空掠过的飞机都难以发挥侦察效用,如此时机,在整个7月份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天。
  一阵轻微的突突声伴随着哗哗的水响从外海方向的湖面传来,人们摒住了呼吸,黑暗中出现了闪动的光点,微弱但有规律可循。这时候,只见一个黑影从灌木丛中站了起来,用手中的电筒向湖面发出同样有节奏的光信号。
  无声的接应最终引来了一艘游艇模样的船只,它周身刷着深灰色的漆,似乎是为隐蔽航行所为,驾驶舱上部只有短短一小截桅杆天线,前甲板上装有一门和民用船型极不匹配的单装机关炮——虽然连普通的德国巡逻艇都不能对付,至少在碰到敌机袭击时不会完全束手无策!
  没有栈桥,没有码头,这排水量约有百余吨的大游艇无法完全靠岸,只是在离岸十数米外远远停住。从灌木丛中起身的数十黑影迅速淌水而去,到那船边时,他们的胸口已然没于水中。甲板上的人将整箱整袋的物品放下,水中的人各扛一样或是两人合作,搬着这些颇为沉重的物件奋力往岸上走,而灌木丛中还站着许多人,有高有矮,最矮的那些一看就是孩童的身形,他们静静站在那里,既不敢贸然向前,又唯恐离开时落于人后。
  在那些黑影的不懈努力下,游艇运来的物品一个小时后就已经基本运上了岸。一个男人朝灌木丛招了招手,那些高高矮矮的人便相互搀扶着向船只走去,中途不断有人摔倒,却没有人哭喊,水越来越深,那些孩童不得不由大人抱着、背着或是骑在肩膀上,等这只足有百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船边,甲板上的人才放下几根软绳梯,但对于没有过航海经验的人来说,借助这种工具攀爬是异常艰难,船上的人有时干脆像拎行李一样把相对瘦小的人从水里拎上甲板。如此折腾了约有一刻钟时间,涉水而来的人才都上了船,这时候不仅内部船舱,就连船头船尾都坐满了人——甚至没有多余的空间供那些年老体弱者躺着。
  在一阵沉闷的突突声中,游艇朝着远离湖岸的方向缓慢驶去,这片湖直接和外海相连,绕过刘易斯岛北端便进入了大西洋海域。刚刚登船的这些人虽然身上还是湿漉漉的,海风一吹不免泛起寒意,但许多人脸上莫不浮现出逃出生天的解脱感。然而,此行向西北方需400多海里才能抵达英国抵抗政府军控制下的冰岛,这中途还得远远绕过已经被德军占领的法罗群岛,漫长的旅程仍充满了艰险!
  狭长的查恩巴恩湖就有十几海里的航程,考虑到全速航行时的发动机噪音可能惊扰了附近的德国巡逻艇,这游艇仅以缓慢的航速沿着南岸行驶,所幸中途并未遭遇意外。两个小时后,它驶入了辽阔的海面,突突的发动机声霍然变得清晰起来,船首激起的水浪开始跃上甲板,呼呼而来的海风不多会儿便将好几顶帽子吹落海中,转眼便消失在黑暗深处没了踪迹。
  “嗯,这游艇大概是经过改装的,我们现在的航速少说也有25节,普通的德国巡逻船根本赶不上我们!别担心!我们马上就能住上暖和的房子、吃上香喷喷的食物了!”
  船甲板上,一位左臂只剩小半截、断口缠着厚厚绷带的中年男子用和蔼的语调安慰着身旁的男孩。这孩童看起来大概有6、7岁,有着一头略微偏褐的金发,模样很是可爱。他紧紧依偎在中年人身旁,目光似乎是因为恐惧而空洞失神,苍白的脸色大概源于营养缺乏,与中年人那种失血造成的白一样的令人忧心。
  一名坐在甲板机关炮位上的水手穿着英国皇家海军的制服,帽子上的飘带随风飘拂,他善意地看着这对父子,目光落到中年人只有拳头长短的左臂根时,脸上又自然而然地浮现出一种敬意。
  天,渐渐亮了。海面上的日出美丽而壮观,这景象吸引了人们的一些注意力,有几个人从拥挤而摇晃的甲板上站了起来,他们面朝东方极目远眺,仿佛看到了明天的美好情景。
  刘易斯岛早已被这艘快船抛在了后头,若是保持这样的航速,再有七、八个小时就能够抵达冰岛港口了。可是突然间,呆在驾驶舱上部的老水手声嘶力竭地喊道:“南面发现船只!”
  一名穿着皇家海军准尉制服的年轻人从驾驶舱推门而出,他举起挂在脖子上的双筒望远镜看了看,面色严峻地朝舱门里面喊道:“全速行驶!”
  甲板上的人群已经陷入了慌乱,只是身在船上,他们无处可去,只能眼巴巴地望着船员们,希望这些曾经带给他们荣耀和希望的人能够拯救自己的命运。
  突突的发动机变得愈发沉重,但这一次游艇加速并不明显——虽然有动力强劲的柴油发动机,可普通民用船舶并不适合长时间的高速疾行,何况百余吨的船体在浩瀚大洋上也难以获得足够的平衡。
  随着海风的愈发狂啸,船体果然剧烈颠簸起来,海军准尉一手紧抓栏杆,焦急地喊道:“大家坐稳了,抓紧身边的绳索!”
  游艇前甲板平整而光滑,所以船员们在这里铺了结网的粗绳,不用这位年轻的船长招呼,人们就已经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般紧紧抓着绳索,唯独断臂的中年人单手紧紧揽着怀中的小男孩,只是以脚用力勾住绳网。
  “到这来吧!”
  一脸青涩的炮手主动向中年男人伸出手,试图让他坐到这机关炮旁更为安全的位置上来,然而炮弹划过的声音破空袭来,瞬间在海面上掀起一团惨白的浪花。虽说人们留在苏格兰高地的这几个月没少经历德军的轰炸和炮击,但甲板上依然尖叫声一片,女人们尤其显得惊恐,而断臂的中年男人抱着小男孩侧身而卧,想要移动显然是难上加难了!
  炮手无奈,回身和同伴一起转动机关炮——敌人的舰炮显然更为强劲,肉眼看来他们的舰艇仍是海际的灰黑色小点,距离缩短一半也超出了机关炮的射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