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2

  眼神相交的刹那,罗根分明看到了这位党卫队领袖隐藏在深处的喜悦,这个时候,其头号竞争对手鲁道夫·赫斯可说是一败涂地了,那么接下来呢?军队能否阻止他的可怕野心,而自己又该在这个非常时期扮演什么角色?
第14章
魔鬼的阴谋
  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苏军展开大规模进攻早已不是第一次,但独裁者的暴毙让重任在肩的德国将领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整夜下来,就连罗根这样的“边缘人”也只是打了个小盹,年过六旬的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更是靠着一杯又一杯的浓咖啡熬了下来。
  这一夜,苏军的攻势依然像是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其实不论是从前的沙俄军队还是如今的苏联红军,俄国人的进攻总是以人潮汹涌而闻名,他们就像是一台力量惊人的“压路机”,以不计伤亡的粗线条打法不断压迫对手。然而在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这样的进攻方式就像是一个魁梧、健壮但是体力有限的拳手,厉害的只是开场那“三板斧”。按照勃劳希奇的指令,德军各部队依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井然有序地退至距离一线阵地约15-20公里的B防线——这条防线的攻势虽然没有一线阵地强大,却因为未曾遭到苏军炮击而保留了较为完整的攻势,而且从一线阵地到B防线的这段路程中,德军预先布设了大量的雷场和多处阻击阵地。
  对于陆军的这种作战方式,空军出身的罗根自是感到叹为观止。更重要的是,勃劳希奇面前的棋盘上摆着多达百万的一线部队,运筹帷幄间的大度绝非装装样子。相较而言,罗根在不列颠指挥过最多的部队也不过几万人,而且战事之艰难卓绝,整个过程中鲜有享受快感的经历!
  勃劳希奇沉稳自若的源泉不仅在于对德国陆军的了解和信心,更源于对苏军作战方式的逐步了解。清晨6时许,来自第2集团军群的一份作战报告显示,苏军装甲部队和步兵在进攻德军B防线之前就已经疲惫不堪了,凌乱无序且缺乏炮火支援的冲锋根本没能对防线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借助照明弹,德军部署在阵地上的88毫米反坦克炮击毁了大量苏军坦克和装甲车,步兵们更是愉快地进行着打靶训练。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战局未有意外变化,正午时分,战线依然稳稳地停在B防线。对于作战地图上那条醒目的红线,勃劳希奇显然十分满意,这位资历深厚、能力出众的陆军总司令可谓性格鲜明,即便面对元首的决定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然而很多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最终还是会屈从于元首的意志,以至于不少正直的陆军将领都在私下里抨击和嘲讽他是个唯唯诺诺的应声虫。如今希特勒一死,陆军的指挥权真真正正地掌握在他手中,怎么不像年轻后辈那般意气风发一把?
  对于苏军攻势的终结,在场将领中大概只有凯特尔和他虚有其名的作战部长会感到些许失落。随着德国空军在一整个上午的防御性作战中击落了400余架苏军战机,使得苏军航空部队在东线的新一轮攻势刚刚开始就陷于困境,苏军突破B防线的机会已经悄然流走。为了准备晚上的全国广播,勃劳希奇将陆军的指挥权临时交托给冯·博克和冯·勒布两位元帅,自己揉着疲倦的双眼到贵宾休息室睡觉去了,参谋军官们也相互调剂轮班,这帝国总理府的作战大厅里顿时安静了许多。
  从昨晚起一直熬着没睡的凯塞林也扛不住了,但他并没有将东线空军的指挥事务交托给同为军事决策委员会委员的罗根,而是交代他的副手、空军一级上将(即大将)阿尔弗雷德·克勒尔统筹战局。
  对于这意料之中的安排,罗根并无失望的情绪,鉴于东线和南线空军司令部的相对独立性,他只留下少数参谋官继续收集各方情报,而让包括里希特霍芬在内的其余军官们下去休息,自己默默走出作战指挥室,独自在这气势恢弘的建筑内散步——或许是疲倦过了头的关系,或许是从浑浊的房间里出来呼吸到了新鲜空气,他的思维忽然开始加速运转。阿道夫·希特勒以这样一种极其意外的方式撒手人寰,此前对于未来的各种忐忑自然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但是危机并没有就此解除,理智告诉罗根,若是让希姆莱这样的家伙执掌政权,帝国的命运恐怕不会比希特勒时代好多少,种族屠杀、专权干政、插手战局,就算赢得了与苏联的战争,那也只会让这头战争巨兽毁灭整个文明世界。
  “怎么,我们年轻的委员在深思熟虑着国家大事?”
  罗根正想着这些暂时还没有答案的推理,一个低沉的声音差点把他吓了一跳,更要命的是,这人恰恰是他不愿意支持却又不得不支持的……希姆莱。
  “呃,是领袖阁下!觉得很累,又睡不着,所以出来走走!”罗根随口说道,而并未减速的思维令他敏捷地反问道:
  “外面的局势怎么样了?我是说柏林还有各州首府!”
  “暂时还算稳定!”希姆莱说话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罗根,仿佛是在审问这张年轻面孔是否有不利于自己的内容存在。
  “那就好,再有几个小时就该向全国公布消息了!”罗根毫不避退地与希姆莱对视,片刻之后,这位党卫队领袖以一个颇有深意的微笑转移了视线。
  接下来,罗根主动问道:“不知领袖阁下现在有什么打算?”
  “以总监阁下的智慧,应该很容易猜到我的打算吧!”希姆莱瞟了眼罗根。
  罗根朝四周围看了看,这条走廊面朝餐厅,所有的窗户都拉上了深色的窗帘,附近的每个出入口都有元首警卫旗队士兵的身影。在这种非常“安全”的情况下,装傻是不合时宜的。因此,罗根以谨慎的腔调说:“空军是不足以角逐巅峰位置的,海军元帅不论年龄还是志向都不至于此,摆平了副元首,接下来就只有陆军元帅们堪当您的对手了!”
  “这么说……你是愿意支持我的?”希姆莱以一种怪异的口吻反问道。
  “我有什么理由不支持领袖阁下吗?”罗根同样反问说。
  “我们空军总监果然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噢,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该改口称您空军总司令阁下了,让我们猜一猜,德国最年轻的元帅会是多少岁……40?不!30?不,应该是28岁!我想,世界上还没有哪个非王室出身的军人在这个年龄获得元帅军衔吧!拿破仑皇帝也不至于此!”希姆莱这一番话直接摆明了条件,而狡黠的笑容也一直挂在他的嘴角。
  “我的愿望不仅仅是成为德国空军总司令!”罗根故意说了这么句话,然后他看到希姆莱的脸色由喜变惊,眼神也迅速起了变化。等到从希姆莱的表情中掂量出了自己的应有分量,罗根这才一本正经地说:“我毕生的目标就是把德国空军打造成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航空力量,不但要有所向无敌的战斗机部队,还要打造一支空前庞大的跨洋轰炸机部队,我们的空降部队也应该是举世无双的,这一切,我相信任何一位有着远大目标的国家首脑都会予以支持,您说对吗?”
  希姆莱愣了片刻,脸上的表情再次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他笑道:“对,德意志理应拥有这样一支空前强大的航空部队,更重要的是,它应当由一位志向远大且精力无限充沛的领头人!”
  “可是没有谁是精力无限充沛的!”罗根一板一眼地说,“但我将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我的一切!”
  希姆莱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收起了笑容。
  “原本我以为只要合适的条件,陆军元帅们就会转而效忠新元首,但这意外的变故让他们获得了角逐权力巅峰的机会,所以任何条件都不足以打动他们。汉斯,你有什么建议吗?”
  这是希姆莱第一次直呼自己名字,罗根旋即小声说:“干掉他们?”
  “不不不!”希姆莱连忙否定说,“这样做风险太大了,万一惹恼了陆军的军官团,我们很难再控制住局势!”
  听到这句话,罗根心里最大的块石头也就放了下来。在他看来,虽说陆军还有曼斯坦因、古德里安和隆美尔这样的杰出将领,但他们出色的能力并不能完全替代老帅们的威望,而且平心而论,如今这群陆军元帅在指挥方面的睿智和信心亦是这支德国陆军最宝贵的一笔财富——若是突然间失去了他们,战局很有可能失去掌控。若是苏军的钢铁洪流涌入柏林,谁来当第三帝国的元首就将变得毫无意义了!
  “通过合法选举……我们应该也能够获得胜利吧!”罗根特意在这句话里用上了“我们”。
  希姆莱仍然摇头,“时间拖得越长,变故越大,千万别忽略了赫斯这个因素!”
  “那么……”罗根虽然不愿意为希姆莱出谋划策,但自己什么意见也不提同样不妥,便小心把握着分寸说:“既要快,又要好,那就只能从军事决策委员会着手咯?”
  “差不多!”希姆莱很小声地说,“我已经动员内阁部长们着手成立军政决策委员会,统筹内政、外交和军事事务。按照12名内政外交官员和12名军事委员的比例,我们就能够掌握到半数席位了!等到整个局势都稳定下来,再通过军政决策委员会选举出临时的国家元首,等到政权稳固,走不走选举这条路就已经无关紧要了!”
  罗根冷静地想了想,这样的安排确实对手握实权的希姆莱比较有利,而且以席位定输赢的话,自己这一席也确实起到了较为关键的作用。
  “有了你的支持,我们获胜的希望大增啊!”希姆莱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罗根。
  罗根违心地笑着说:“那是当然的!”
  “既然是交心之人,我也不瞒着你!”希姆莱伸手揽着罗根的臂膀,用比刚才还小的声音说:“为以防万一,我们还是要备好B方案。考虑到党卫军的调动容易引起国防军的警惕,而党卫队的战斗力又完全不是军队的对手,所以……”
  罗根心中一惊,脱口而出:“伞兵?”
  希姆莱先是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虑和顾忌,然后才假装赞许地说:“你在军事方面的造诣果然堪称天才!虽说陆军将领们对你的身份有所提防,但伞兵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击数百公里外的目标,这一点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防备的!”
  “可是,伞兵的指挥权在斯图登特将军手中,而他……”
  希姆莱依然紧紧搂着罗根的臂膀,就像是搂着自己的亲兄弟一样,并且压低了声音说:
  “斯图登特将军是元首最器重的将领之一,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退一步说,你在伞兵部队还有很多老部下,这个优势可是其他人所不具备的!”
  头一次如此深入地了解到希姆莱的心计,罗根的震撼确实不小,他继续在表面上迎合:“这点我明白,至于具体计划……我需要知道详细的内容!”
  “放心,到时候会告诉你的!这段时间你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笼络斯图登特将军和你的那些旧部下,至于凯塞林,你完全不用担心,毕竟苏联间谍那么多……何况我们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替代者!”希姆莱诡秘地笑了笑,然后松开了自己搭在罗根臂膀上的那只手。
  听了这话,罗根惊愕不已,他急切地说:“虽然我不喜欢凯塞林元帅,可是在空中作战指挥方面,我的能力是远远比不上他的,现在要让我负责统筹全局还为时过早!”
  “要对自己有信心!”希姆莱轻描淡写地说道,杀人对于这位曾经的养鸡场主来说似乎比杀鸡还要容易。
  罗根无言以对。
  “如果空军的另一位委员也支持我,获胜的把握岂不是更高?”希姆莱走之前留下的这句话,让罗根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空军高层既有资格担任委员又支持希姆莱的人,究竟是谁?
第15章
老部下
  1941年的5月26日,星期一。当这一天的夜幕降临之时,驻守各处的德军官兵品味着不尽相同的天气,欧洲最西端的比斯开湾沿岸海风徐徐、星光灿烂,欧洲最北端的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寒风凛冽、当空飘雨,欧洲西南角的直布罗陀风急浪高、空气清新,位于东南欧的克里特岛狂风暴雨、摧枯拉朽,还有酷热的北非之地风高云淡、万物俱静……
  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元首”的召唤下,数以百万计穿着灰色制服、戴着大耳沿钢盔的士兵们正在努力扩张着这个空前庞大的帝国版图——即便是失去了波兰大部的情况下,由于非洲军团在东北非的攻势,它控制的区域面积也仍在不断的增长。
  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天晴天阴,不计其数的德国军人和平民在同一时间坐在了收音机前。他们有些人枕戈待旦,随时准备迎击来犯之敌;他们有些人刚刚从生产线上下来,手里还捧着热腾腾的饭菜;他们有些人坐在露天的院子里,老弱妇孺满怀忐忑;他们或身处浮动的舰艇之上,或蜷缩于战壕之中,或依偎在餐桌旁边,或聚集于人头攒动的咖啡馆。
  有人说,德国人的时间观念就像是瑞士钟表一样精确,这虽然多少有些夸张,但整点一到,数以十万计的收音机里同时传出了一个深沉而沧桑的声音。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公民们,我是德国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奇。在这里,我以沉重的心情向你们宣布一个噩耗,我们伟大的领袖,曾带领德意志洗去屈辱、迎来强盛,率领德国军队横扫宿敌、扬威世界的帝国元首、三军统帅,阿道夫·希特勒,不幸在一次由敌人酝酿并实施的刺杀行动中重伤不治……”
  如此铺陈直叙的开场,和元首的讲演风格是截然不同的,但在这个时刻,风格根本无足轻重。收音机旁,无数人呆若木鸡,无数人张口失语,无数人不敢相信,无数人黯然泪下。
  “我们伟大的元首离我们而去了,但他并没有抛弃德国,他的理想和意志仍在指引我们前进。我们的敌人已经准备好了步枪和大炮,他们乐于看到我们陷入无限的沉痛、哀思甚至是混乱,好趁机取得卑劣的胜利,但我们不会让他们得逞!英勇无畏的德国军队将誓死保卫这个国家的每一寸领土,纪律严明的德国军队将保障每一个公民人身财产不受侵犯,果敢顽强的德国军队将以自己的奋斗开拓德意志的光明未来!”
  从前至后,勃劳希奇的声音愈渐铿锵,到了最后三个排比句更是一句比一句洪亮。它就像是一把利刃,撕开了束在人们心口的绳索;它就像是一柄火炬,照亮了人们迷失的道路;它就像是来自天堂的圣音,将人们头顶所有的阴霾都驱逐了出去……
  “现在,我谨以德国军事决策委员会主席、德国国防军陆军总司令的名义,宣布国家进入过渡时期,在此期间,德国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将由12位德高望重者所组成的军事决策委员会负责,帝国的一切内政外交事务将由帝国内阁会议和军事决策委员会共同承担,政府和军队官员将各司其职,直到我们以全民选举的方式选出新一任国家首脑!”
  坐在话筒前的勃劳希奇,自是无法听到来自千里之外的声音,人们是依旧深埋在悲痛之中,还是从这变故中看到了新的希望,亦或是将满腔的悲愤转化为对敌人的憎恶;他看不到人们脸上挂着的是泪水还是笑容,亦或是用双手掩面、兀自哀思;他所能肯定的是,这简短的公告将给德意志带来极大的变化,给整个世界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一曲慷慨激昂的《德意志高于一切》,为勃劳希奇的第一次全国讲话划上了句号。就技巧而言,这样的讲话根本无法和阿道夫·希特勒此前所进行的任何一次全国讲话相提并论,但内涵上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广播结束了,整个柏林静悄悄的,漫长的东线战场静悄悄的,柯尼斯堡只有海风仍在呼呼作响,华沙上空几只孤单的鸟儿飞过,就连巴黎的灯光看起来也是了无生气的。
  正准备在一份战斗机生产调整计划书上进行批阅的罗根,钢笔尖停在了距离纸面0.1公分的地方,他转过头,若有所思地看着漆黑一片的窗户。他仿佛听到了笑声,压抑已久的欢歌正从田野中传来,其间似乎还夹杂着自由的鼓声,也许还有劫后余生的笑声……
  咚咚咚!
  一阵轻促的敲门声将罗根的思维从半梦半醒状态唤回了现实,他皱了皱眉头,飞快地在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大名,同时说道:“进来!”
  “长官!”副官奥古斯特推开门侧身而站,“您召集的人到齐了!”
  “噢,请他们进来吧!”罗根合上文件、套上钢笔,“把这些文件拿去执行吧!”
  “是!”奥古斯特正步走到书桌前,小心翼翼地将几份刚刚签出来的文件收起,这时候,四名穿着空军制服、佩戴伞兵徽章的军官鱼贯而入,原本略显空荡的房间一下子变得内容充实了。
  等到奥古斯特关上门出去,罗根起身并且张开双臂,“我的兄弟们,好久不见了!”
  和绝大部分德军官兵一样,这四位军官刚刚也收听了“极其重要的全国广播”,一位在普通军民中间拥有极高威望的领袖遇刺身亡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重逢的喜悦也变成了哀痛中的相互勉励。
  在与这四人逐一拥抱的时候,罗根也在认真地打量他们:托比亚斯·法斯特,从突袭敦刻尔克就跟着自己的元老级人物,机敏、聪慧且完全值得信赖的年轻人,受罗根保荐进入了波茨坦军事学院深造,全部课程原本要到1941年底方才结束,但由于苏军进攻初期德国在军事上处于劣势,他提前结业并在由第7伞兵师预备部队组建的第9伞兵突击团中任职;凯伦·莫尔特,模范伞兵营的第一批成员,精通无线电技术并且在实战中屡建功勋,随空降部队撤离不列颠后由罗根推荐进入格罗斯利希特费尔德高级军校,走技术情报路线;托马斯·米勒,模范伞兵营第一批成员,以炮长的身份参加了多次战斗,尤其在夜袭克里特的行动中有出色表现,在历史悠久的巴伐利亚陆军学院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深造,苏军发起进攻时在空降教导师任职,目前已经被派往党卫军参与其伞兵部队的组建工作;法蒂·阿尔顿达格,模范伞兵营第一批成员,以英勇果断的作战风格引起了罗根的关注,后进入德国航空学院短期深造,已从当初的空军中士晋升成为空军上尉,也是四人中军阶最高的一个,目前在第1空降师后备部队负责编组和训练新兵。
  简短的寒暄之后,罗根请他们一一入座。
  “今天请你们来,是想让你们知道,当初举荐你们进入不同的军校进行深造,最主要的原因是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潜能:托比亚斯,你拥有高级参谋必须具备的洞察力和敏捷反应!凯伦,你是无线电高手,在这方面已经算得上专家了!托马斯,你兼具伞兵与炮兵的特长,头脑灵活,勇气十足,是近乎完美的伞兵军官!法蒂,你在训练和组织方面很有办法,你的每个手下都很敬重你!”
  在从四位军官脸上找到了受宠若惊的喜悦和自我评估的信心之后,罗根继续说道:“还有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都很年轻,都有希望在自己的戎马生涯中留下更高的印迹,让我们的家人和后代以我们为荣!然而在任何一支军队中,论资排辈都是无法避免的,如果我们想要在四十岁之前就有所成就,必须兼顾两点:拼搏和运气!在战场上,我们共同拼搏、出生入死,荣誉和奖励是我们应得的,可这个过程却很残酷。想想我们失去的那些伙伴,他们再也无法分享我们今天的荣耀了!运气,我想几乎全德国的人都在羡慕我,以这个年龄成为空军总监、航空兵将军,成为军事决策委员会十二人中的一员,运气简直好透了,可运气又是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只有上帝才能够左右的东西!”
  片刻的停顿用来烘托气氛,紧接着,罗根故意降低了音调:“我思索许久,运气虽然不可控,却有另外一样东西能够发挥和运气一样,甚至比运气还大的作用,那就是……团结!一个猎手杀死老虎是运气,一群猎手杀死老虎就不足为奇了——团结,就是通过群体的努力来实现那些单凭个人难以实现的目标,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志同道合者共同的群体,能够克服阻拦我们的一切困难!”
  身份和气势上的悬殊,令在座四位年轻军官集体起立,其实早在他们从诸多同伴中脱颖而出获得深造的宝贵机会时,罗根就已经向他们暗示了“将来必有大用”。试想一下,谁会拒绝一位曾经有过兄弟情谊、同生共死,现在身居高位、手握大权的上司伸出的橄榄枝,要知道在这个年代、这个国家,大部分人的思想单纯得令人惊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