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262

  “是的!”罗根深吸了一口气,“一切责任由我来承担!”
  斯图登特上前一步,用力将自己的右手搭在罗根的肩膀上,“不,决定是我们共同做出的!一切责任,由我们共同承担!”
  在无线电通讯技术也已十分发达的年代,苏俄军队越过边境向德国及其位于南欧的轴心国盟友发动全面进攻的消息,不多费时间就传递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由于时差的关系,消息传来时大多数居民还在熟睡当中,而在日销量达到45万份的《纽约时报》印刷车间里,技术总编对刚刚排好版的报纸进行了最后一道核实程序,尤其是认真检查过总经理和主编的签名,这才安排车间进行正常印刷,并额外加印5万份——对于列于头版印发的爆炸性新闻,他个人感到深深的惊讶,如此一来,整个欧、亚、非洲都被卷入了这场可怕的战争,唯有美利坚合众国还保持着它特有的中立。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总经理和主编之所以安排这条新闻上头版,其初衷竟也是娱乐大众——因为他们在接到这个消息的第一反应,也将它看作是愚人节的一个大玩笑。结果这份1851年发行首刊、因二战爆发而荣又因此而衰的主流报纸,在愚人节的清晨给了全纽约乃至美国大众一个结结实实的surprise!
  报刊头版下方,用偌大的粗体字写着“红色与黑色的决斗”,黑白插图则是代表苏俄的锤子镰刀与代表纳粹德国的万字符站在欧洲版图上。对于这则轰动性的消息,超过三分之二的美国人在经过最初几分钟的震惊之后,迅速“看穿”了报纸编辑们的险恶用心。人们不相信印象中专制落后的“红色沙俄帝国”敢于向横扫欧洲的国防发起挑战,何况这两个国家所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签署还不到两年时间,而明文约定的有效期是10年!
  收到消息的不止是《纽约时报》,一些发行量稍小的美国报纸也纷纷转载了这条极具吸引力的新闻,甚至有晚报为此专门退出单行日刊的,思维敏捷的编辑们为其冠以各种各样的新奇标题,内容从寥寥几句到长篇累牍、详尽分析应有尽有,甚至有报刊煞有介事地推测了战事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尽管由于非专业缘故而导致笑料百出,反而大大推动了这些报纸的销量——闹剧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持续到了中午12点,按照惯例,愚人节的把戏到此为止。这个时候,美国人才意识到火星撞地球式的战争真的爆发了!
  在平民大众觉悟之前,身居高位的美国军政官员们也曾将苏俄特使送来的重要公函看作是愚人节的礼物,但当他们发现数百万苏俄官兵已经越过了漫长的边境线突入德国及其巴尔干盟友国家时,便不得不坐下来认真审视苏俄参战对整个战事的影响,以及莫斯科向美国主动摆出的友好合作姿态。要知道,一直以来美国对于英国的帮助,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和德国进行一场互不宣战的战争——在大西洋上,美国舰艇、飞机和德国潜艇已经发生了多次交火,双方均有损失!更重要的是,若不是美国紧急提供的大量军事援助,英国政府恐怕早就已经垮塌了!
  相比于德国人的惊慌、美国人的惊愕,在依然效忠乔治六世国王的英国领土上,军民莫不欢欣鼓舞、充满期待。已经秘密从苏格兰高地转移到加拿大的乔治六世国王,在苏俄军队发动进攻三个小时后即以广播的方式向自己的属民们发布了公告,而这也是他自战争爆发、本土遭到入侵后所进行的第三次全国讲演,战时政府内阁首脑丘吉尔紧随其后发飙了一番更为慷慨激昂的讲演,而这些精雕细琢的言语,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短短两三个小时内组稿完成!
  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两个国家,尽管并肩作战的一刻已经到来,却没有缔结任何形式的盟约,而只是以公告的方式宣布将共同对世界文明的敌人、万恶的法西斯阵营作战,并决定从即刻起在军事方面相互支持、协调作战——就战略态势而言,这种合作将首先在南欧以及北冰洋海域开展!
  愚人节的时限已过,英军地中海战区作战司令部才遵照来自加拿大的机密指令调整了部署,下午3时许,新的作战命令传达到了位于前方的作战部队和海军舰艇:停止撤离克里特岛的行动,从即刻起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岛上的阵地,海军利用夜间全力向岛上运输兵员和作战物资——大英帝国的反击号角,竟在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吹响了,以至于许多倒霉的英联邦军队士兵在海上转悠了大半天时间,清醒过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又站在了克里特岛的海滩上,而对面的德军空降兵连同第一批从海上登陆的陆军官兵,总人数已经增加到了2.1万人!
第25章
磐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波兰的命运是如此曲折坎坷,甚至可以说,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国家和民族像它一样不断地被入侵、被瓜分和被统治,它那可悲的记忆中充斥着杀戮与泪水,尤其是进入18世纪以来,它四次遭到瓜分,灭国的时间长达一百余年!
  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仅仅归咎于人文和政治方面的因素。就地理特征而言,波兰位于东欧中部,夹在东欧的沙俄与中西欧的诸军事强国之间,全境绝大部分为略有起伏的低平原(平均海拔只有173米),缺乏抵御强敌的天然屏障,不论是骑兵还是大规模的步兵军团都能够快速运动——在1939年夏秋之际,德国人和他们的闪电战模式将大兵团作战送上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波兰成了德意志战刀锋利出鞘的首个牺牲品。时光流逝,1941年的4月1日,四百余万苏俄官兵如海潮一般涌过了苏德瓜分波兰时的划定的皮萨河-那累夫河-维斯瓦河-桑河边界,超过1.9万辆坦克组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钢铁洪流,算上协同进攻的装甲车和各式汽车,总数已经达到了3万辆之巨,加上1.4万架战斗机和轰炸机,机械化作战瞬间跃升到了一个巅峰高度,波兰大地再次沦为现代战争理论的试验场!
  400万对40万,这不仅仅是10比1的数字较量。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时,在隆隆炮声的映衬下,苏军战机以真正的铺天盖地之势从德军的“东墙”上空飞过,场面之壮观,令参加过西线战役和不列颠之战的德军老兵们也感到深深的惊诧与恐惧。在不到40分钟的时间里,德军在东普鲁士、波兰、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罗马尼亚的69座军用机场无一例外地遭到了猛烈空袭。部署于东部的1100余架作战飞机,尤其是部署在距离边界线200公里以内的600多架侦察机和战斗机,损失数量竟然超过了此前在南欧损失飞机的总数!
  温暖的阳光下,站在东欧平原放眼远眺,一队队双翼单发的伊-15战斗机(1941年春时的总量约在4500到5000架左右)傲然凌驾于习惯了空中优势的德军官兵头顶,尽管性能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但在吞噬掉了几架勉强起飞的德军BF-109和BF-110战斗机之后,它们避开德军重点防御地段的高射炮火,肆无忌惮地俯冲而下,对任何敢于行进在公路、田野或者村镇街道上的德军目标进行扫射。数量同样可观(1941年初累计制造了3000多架,但有一部分用于出口)的伊-16战斗机,在1934年投产时引领了悬臂式下单翼的潮流,并且在西班牙内战中有过不俗的表现,然而7年时间一晃而过,不足500公里的时速和四挺7.62毫米机枪的配置已经落后,机动性和操作性的硬伤并未明显改善,综合性能已经较德军的BF-109E落下了一大截!
  在苏联空军数量同样庞大的轰炸机部队中,SB系列和DB-3型双发轰炸机占据了大头——仅这两款老式轰炸机就已经超过了德国空军现役作战飞机的总数!这些于30年代中后期大批量建造的轰炸机“不落潮流”,速度快但防御力薄弱,载弹量也局限于2.5吨以下,但当超过4000架这种轰炸机以二十多个庞大的机群分批次飞过河流和田野时,人们就像是看到了蝗灾来临!事实上,这些轰炸机群所到之处,不论是德军防线还是位于后方的交通枢纽、城镇工厂,无不是烈焰四溢、浓烟滚滚!
  在完全失去制空权的情况下作战,对于如今这支德国国防军的官兵们来说还是头一遭,但他们面临的困境还不止于此。以维斯瓦河及其支流为主的波兰水网,河面普遍较窄,水流平缓,根本无法阻挡苏俄军队快速挺进的脚步。随着3万余门射程较远的苏军大炮停止轰鸣,苏军工兵们已经在漫长蜿蜒的界河上搭建起了数以百计的浮桥,数以百计的两栖坦克(二战之前的苏联高层相当热衷于制造多用途的东东,轮履两用坦克、水陆两栖坦克等等)轻而易举地越过了河面,上万辆BT系列快速坦克和T系列轻型坦克亦向世人展示着完全不逊于德军的钢铁狂潮。紧随其后的,是沙俄时代就扬名世界的“压路机”——221个主师分为四个大集群从宽阔的正面发起进攻,当这数百万苏俄战士在起伏的田野中涌动时,就连大地也在为他们的强大而颤抖!
  数量和火力的双方面巨大差距,使得苏俄军队只花费一个上午就突破了德军“东墙”防线大部分地段的一线和二线工事,只有在东普鲁士的要塞区,德军凭借多年来构筑的坚固工事抵挡住了苏军西北方面军的猛烈进攻,但自身损失也相当惨重。午饭的时候,苏军先头装甲侦察营就已经进抵华沙城下——在这里,他们碰到了德国陆军中将沃尔特·莫德尔指挥的第3装甲师。在接纳了从前线后撤下来的大约4000名官兵并受命接管了驻华沙的2000余名守备部队之后,这位在西线战役中表现出色的悍将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以2万余名训练有素但心存恐慌的德军官兵、不到160辆坦克以及六个装备有88毫米重型高炮的防空连,去抵御苏军最精锐的第1机械化军!
  按照苏联红军在1940年10月开始进行的大规模改编计划,到1941年6月将组建30个机械化军,每个军由2个坦克师、1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车团、1个通信营、1个工兵营以及空军分队组成,下辖官兵36000人以上、1031辆坦克(其中包括546辆KV或者T-34坦克)、268辆装甲车和358门火炮和迫击炮。这样的部队一旦实现满编,其战斗力将是非常可观的,而这也是苏军从德军前期作战特点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全新作战模式——只可惜到1941年3月底,由于各种装备的短缺,几乎没有一个机械化军是达到满员状态的。除了缺乏坦克外,卡车总数只有所需的39%、拖拉机只有所需的44%、摩托车只有所需的17%、而火炮很少能超过所需的40%,一些摩托化师只能达到标准装备的29%!
  不过,这些问题在第1机械化军这样的“模范部队”被高昂的士气和进攻的突然性给缩小了。渡河之后,其主力坦克师在重炮和空军的支援下仅花费50分钟就从华沙正东方向的德军防线上撕开了一个突破口,成为整条战线上推进最快的部队——若不是撤退中的德军步兵们在军官带领下节节抵抗,装备BT快速坦克的主力坦克团恐怕在正午之前就已经抵达了华沙城了。
  利用宝贵的两个小时,莫德尔将军将他手中建制完整、之前并未遭到重大打击的第3装甲师主力顶到华沙东郊阵地,35门完好的88毫米炮也被妥善地布置在整条防线的各个支点位置,装备四号坦克的连队作为战术机动隐蔽于城区边缘,而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德军部队直接前往华沙城西进行休整。
  “别着急开火!听我的命令射击!”
  头戴M38型钢盔的德国国防军少尉,正趴在一栋波兰民居的屋顶上用望远镜看着前方,在他的侧下方是一门用灰绿色伪装网掩盖的88毫米炮,7名同样拥有年轻面容的炮手在炮声和爆炸声的影响下显得有些紧张。视线前方,好几十辆苏军坦克扬着阵阵沙尘步步逼近,后面还跟着好些装甲车和卡车,远远还能看见已经下车步行的苏军士兵,他们的头盔在阳光下一晃一晃,就像是勤劳无畏的工蚁。
  来自苏军进攻队列后方的炮弹非常密集地落在城区边缘的德军阵地上,行进中的苏军坦克也时不时停下来开火,亦或是直接在慢速运动的状态下实施非精确炮击。咚咚咚的炮声如同擂动的战鼓,鼓舞着己方官兵的士气,震慑着敌人紧绷的神经。
  也就在88毫米炮位前方不足400米处,早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就已经成型的堑壕式防线重新找到了用武之地,装备着MG-34、50毫米迫击炮、37毫米反坦克炮以及少量“铁拳”反坦克火箭筒的德军步兵们,正用他们并不擅长的防御姿态等待着战斗的到来。
  “那些都是青菜!”趴在屋顶上的德军少尉完全不担心自己的话语被对面的俄国人听到,有过在西线和不列颠的作战经验,88毫米炮的反坦克能力已经获得了充分的认可,因而不论是陆军炮兵还是空军的高射炮部队,用这种火炮平射打坦克已经成为日常训练的重要一项!
  咚!咚!咚!
  从阵地上传来的炮声,听着要比88毫米炮轻柔许多。炮位上的炮手们愈发全神贯注,片刻之后,视线中腾起了穿甲弹打中坦克所爆发出的火焰和黑色硝烟,那些已经抛弃了白色涂装的苏军坦克,换上了更适合在冰雪消融的东欧活动的淡绿色油漆,但在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反坦克炮手面前,这样的颜色无助于改变其一炮毙命的下场——即便是威力有限的德军37毫米炮,也足以在600米距离上打穿追求高速的BT-7型坦克!
第26章
御敌
  在位于华沙城东的一处防空掩体中,戴着单片眼镜的沃尔特·莫德尔中将,正异常冷峻地看着一份份来自各友邻部队的电报。此时已是1941年4月1日的下午2点30分,他的第3装甲师依托城郊的防御阵地顺利打退了苏军的两次进攻,但一次团级、一次旅级规模的进攻,显然不足以反映出苏军的真正实力。要知道从渡河点到华沙城下足有百余公里,拥有空中和炮火优势的苏军部队宛若一柄威力惊人的重斧,在砍碎了德军看似坚固的“东墙”之后尚需要一些调整时间——在奥尔什丁-华沙-凯尔采一线,德军部队依托几座城市的既有工事暂时抵挡住了苏军进攻,从“东墙”防线上溃退下来的德军各部也获得了喘息之机,可真正的暴风骤雨恐怕还在后头!
  “将军!”一名穿戴整齐的陆军少校,站在一部手摇式电话机的旁边,手中拿着听筒,满脸严肃地报告道:“俄军又攻上来了,这次有上百辆坦克!”
  掩体外面的咚咚声已经持续了快有十分钟时间,按照前两次进攻的规律,短暂炮击之后便是坦克和步兵集群的猛烈进攻。莫德尔把电报纸扔在桌上,将华而不实的单片眼镜塞进上衣口袋里,然后从墙上摘下一副偌大的望远镜,一声不吭地朝外走去。这个对自己和下属都非常严格的将领被手下的军官们称为“斯达汉诺夫”,也就是苏联工人的意思(对工作非常卖力?)。这一回,真正的“苏联工人”就在眼前,形势却令人苦笑不已——踌躇满志准备一举消灭苏俄的德军统帅部,却冷不丁被对方迎面一拳。这责任在于决策者的轻敌、情报部门的无能亦或是其他什么,恐怕已经不再是当前最重要的问题了!
  莫德尔离开兼顾防空和防炮击功能的掩体没走几步,数十架苏军轰炸机就气势汹汹地出现在了华沙上空。仔细辨认,它们竟然没有战斗机护航,松散的队形完全不利于空中自卫,却也令德军的地面炮火无从发挥。只见这些双发轰炸机灵巧地低空掠过,往位于城东的德军阵地倾斜了大量的黑色炸弹,还有一些几乎贴着屋顶飞过,一旦发现德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踪迹,便会以炸弹和机枪予以凶猛的攻击。
  “将军!小心!”身材魁梧的副官毫不犹豫地保护着自己的上司,落在不远处的一枚炸弹震得两人脚下发麻,从天而降的灰尘更是呛鼻。爆炸的余波消逝之后,莫德尔不以为然地拍去了身上的尘土,轻描淡写地说道:“比起我们的斯图卡和容克-88,它们还差得很远!”
  就综合性能而言,如今的德国空军主力机型确实胜过苏俄空军,但在数量上却只有对方的四分之一。失去了原本的战略欺骗性和进攻突然性,任何技术优势恐怕也是难以弥补如此巨大的数量差异吧!
  莫德尔并没有驱车前往防线,而是登上了一座楼房,站在高处,人们足以用望远镜观察到发生在城郊的战事。德军堑壕阵地前方的田野中散布着好几十辆坦克残骸,从外观上已经不足以判断出它们的型号,但残存的炮管既不长也不大,火力肯定比不上德军的四号F2型坦克——这种厉害的家伙德国陆军目前还只装备了200多辆,分配到第3装甲师的仅仅4辆,莫德尔将其配属在师属反坦克营,并对它们在几次演习中的表现赞叹不已。
  视线稍远处,行进中的苏军坦克仿佛是移动的大草垛,粗略估算确有一百多辆。要知道在如今的德国国防军,装甲师的数量虽然较1940年时增加了10个,但每师都只有一个坦克团,二营制的团辖坦克150辆左右,三营制的团则是200辆左右,其装备的理想程度其实并不比对面的苏俄军队高出多少!
  莫德尔并不羡慕对手的强大,只是苦苦思索着如何对付苏军的大股进攻部队。这一次,投入进攻的苏军坦克不急着开火了,它们安静地推进到了距离德军阵地大约一千米处,期间甚至能够听到履带摩擦发出的吱嘎声。这时候,莫德尔注意到对方的进攻集群中有一部分坦克的身躯比它们的同伴明显大出一号,而且有着倾斜的车身和梯形截面的炮塔,相比于它们敦厚的车身,那炮管倒是显得有些不成比例,可是刨除了视觉上的“误导”,它们与德军坦克炮相比恐怕只大不小!
  隔着千余米的距离,苏军坦克以直射的姿态向德军阵地发起了快速而猛烈的炮击,只见德军堑壕区火光闪动、烟尘滚滚,不断有各种枪械的残破部件、弹药箱的木屑块之类被抛向空中,在炮声的召唤下,一小队双翼机低空飞来,它们顺着德军堑壕盘旋、扫射,距离之近其机翼上的红色五星一清二楚!
  面对苏军坦克的轰击,德军炮火隐忍不发,可老迈的苏军战斗机如此挑衅,位于阵地后方的德军防空炮手们可不干了,只见一串串穿插了曳光弹的机枪子弹从地面腾起,追着那些速度并不快的苏俄战机而去,须臾之间,一架苏俄战机逃不过交织而成的火力网,中弹之后,从它的发动机位置冒出了大量的灰烟,由于是低空飞行,苏俄飞行员无法跳伞,只好非常勉强地操纵着飞机滑向苏军一侧的地面,就在他几乎逃脱厄运的时候,飞机却突然失去了平衡,一个不合时宜的翻滚立即让它的机身和机翼散了架,最后一下重重砸在了坚硬的地面上,机上残余的弹药和油料瞬间让它变成了一团大火球,试图前去抢救飞行员的苏军士兵根本无法靠近!
  小小的意外并没有迟滞苏军的进攻步伐,等到徒步行进的步兵群赶了上来,苏军前排坦克突然加速,如同草原上奔腾的野牛一般冲向德军阵地,履带扬起的尘土渐有遮天蔽日之势,后面的坦克在烟尘中时隐时现,步兵们顾不上长途跋涉的疲劳小跑着跟在最后面,整个苏军进攻集群顿时变成了一柄质量深厚的重锤!
  咚!咚!咚!
  部署在德军阵地上的37毫米反坦克炮瞄着苏军坦克开火了,这些轻便易用的小口径火炮从德军重整军备开始就作为标准的步兵反坦克武器使用,在对付轻型坦克和小型堡垒工事时显得游刃有余,然而在法国和不列颠,它们面对英法军队装备的重型坦克时变得束手无策,德军为此专门开发了50毫米和75毫米两种口径的新式步兵反坦克炮,并且陆续量产并列装部队——然而和二、三号坦克大量充斥在一线部队一样,德军的庞大规模使得全面换装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尽管受到了烟尘的干扰,德军步兵们的反坦克炮火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准确度,一辆辆BT系列和T系列轻型坦克被直接击穿,爆炸、瘫痪或者受损,不过随着战斗的进行,德军炮手们很快发现自己的穿甲弹对于苏军队列中那些形态怪异的大家伙们无可奈何,眼看着它们的火炮、机枪以及坚实的装甲对德军防线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随着战地指挥官的一声令下,部署在德军阵地后方的反坦克炮正式登场了!
  除了莫德尔用心布置的88毫米重型高炮之外,用于提供强力支援的还有一批数月前才列装第3装甲师的75毫米步兵反坦克炮。这种火炮相比较于大名鼎鼎的88毫米炮质量轻、轮廓低,穿甲能力有所不及,但更适合步兵使用。咚咚的轰响声中,这些火炮射出的炮弹以地平的弹道飞向了德军阵地前方的苏军坦克队列,只见一辆又一辆苏军坦克不分大小和形体,接连被炮火命中并发生爆炸,有几辆被穿甲弹贯穿之后发生了极其猛烈的殉爆,数吨重的炮塔竟被掀入空中然后重重地砸下,还有一些干脆直接化成了剧烈燃烧的火球。等到苏军的装甲车辆和步兵们也进入到枪炮射程之内,德军阵地上的步兵们以极其猛烈的火力进行还击——在“东墙防线”,本该更加凶悍的火力却受到了苏军重炮的压制。
  作为一款成功的高射炮,德军88毫米炮以操作的便捷性和高射速、大威力著称,在隆美尔手中,它们曾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击溃了马蒂尔达II型坦克组成的进攻队列,如今在东线,它们同样以闪电般的速度敲掉了苏军进攻部队的大门牙。丢下大量坦克和步兵尸体之后,苏军的第三次进攻亦以失败而告终!
  德军官兵们刚刚松了一口气,却得到了一个极其糟糕的消息:华沙南北两侧均发现快速迂回的苏军坦克纵队!
  级别稍高的德国军官不难发现,第3装甲师的第三步兵旅和第五装甲旅所属第七十五炮兵团都部署在了正面朝向苏军的华沙东部,大部分88毫米炮和全部的75毫米反坦克炮也都配置在了这一面,守卫南北两翼的是原本驻守华沙的第77警备旅,一支二线的作战部队,从前线退下来的一线部队正在西面加固工事,真正能够指望的,就只有莫德尔麾下那一百余辆尚未出手的坦克了!
第27章
钢铁初碰
  “各排注意,千万沉住气,等放近了再打……”
  在一个封闭而拥挤的空间里,低沉的声音清晰地传到每一双耳朵里。从外面看,这辆充当指挥车的四号D型坦克有着极其分明的棱角和深灰色的传统涂装,它的车体前下部有个45度的倾斜面,上面横向摆放的备用履带往往给人以冲角的错觉,短斜面往后便是垂直上升的驾驶舱和前部机枪,两个拳头大小的车灯分别位于两侧,炮塔上的短小炮管指向北面。
  在那个方向上,伴随着持续不断的轰鸣声,一辆辆浅橄榄绿色的坦克正以一种发散式的队形运动着,宛若一条流淌奔腾的大河破堤而来!
  等了有半根烟的功夫,低沉的声音又一次通过无线电传达到每一辆指挥坦克:
  “现在,各排都给我听好了……一排,卡尔,你们对付最右边排头那几辆;二排,蒙尔特,你们对付最右边往左的排头几辆;三排,你们的火力尽量靠右边!在500米的距离上,我们先捡跑得快的小坦克打,扰乱对方的队形;等进入400米之后,再去啃那些体积大一些的!”
  耳边,隆隆的履带声渐行渐近,但依托城区待命而击的这些德军坦克并没有急于启动,它们像是一只只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螳螂,沉稳异常地等待着最佳时机!
  在靠外一些的地方,德军原本沿着一条排水沟布置了步兵防线,但经过了苏军飞机的连番轰炸,大大小小的弹坑已经将那里变得面目全非,重磅炸弹轻而易举地炸垮了沟渠,一人都难以怀抱的大树也被连根拔起,四周围散布着许多德军阵亡者的遗体,幸存者匆匆回到第一线阵地,步枪、机枪还有手榴弹,看起来并不足以抵挡苏军的红色狂潮!
  天空中,几架投完了炸弹的苏军轰炸机正在四、五百米的空中盘旋,从它们的角度看,地面上的形势应该是相当壮观的,那么胜利就这样唾手可得了么?
  冲在最前面的苏军坦克有着非常协调的形体,圆筒状的炮塔因为凸出的炮盾和用于容纳弹药的方形炮塔后舱而颇具现代化的气息,车体正面大约四分之三属于大倾角的斜面,只有靠近炮塔基座的四分之一是竖直装甲。它们硕大的负重轮和窄面的履带飞快地转动着,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这些钢制负重轮最外圈装有汽车轮胎式的橡胶圈——在拆去履带后,这种坦克在公路上行驶能够达到令人咋舌的速度,这种有别于世界主流的设计思路又被各国军迷们形象地称为“毛子的邪恶武器”!
  对于已经遭到了己方空军猛烈轰炸的德军防线,这些行动迅速的苏军坦克显然完全不放在眼里,它们只有寥寥几辆停下来进行中近程的炮火清理,更多的是在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使用车体前部和炮塔正面的机枪进行扫射,连串的子弹打在德军阵地上激起了阵阵尘土,也迫使德军步兵们将他们标志性的大耳沿头盔隐藏在沟渠下方。700米、600米、500米……
  轰!
  隐藏在房屋侧后方的德军四号坦克率先开火,短管炮的炮口猛然吐出一团火焰,灰白色的硝烟冉冉升起,若不是对这种声音有所了解,人们或许会误以为是当地人在烹制食物——几秒之后,穿甲弹精确地打中了跑的最快的一辆苏军坦克,它毫不客气地撕开了22毫米厚的车身正面装甲,在延迟引信的作用下进入车体后方才引爆炮弹,橄榄绿色的坦克由于惯性还在飞速地向前移动,爆炸的瞬间,它如魔术一般幻化成为大团火球,炮塔舱盖被粗鲁地推开,一个头戴皮质坦克帽、浑身烧着火的家伙忙不迭地钻了出来,还没跑出两步就自然倒下了!
  轰!轰!轰……
  一枚枚致命的炮弹从那些或免于轰炸、或半坍塌的建筑物后方飞出,还有一些德国坦克利用了自然环保的树丛作为遮掩,尽管目标在快速移动着,但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瞄准,超过一半的德军坦克炮手都成功命中了直线运动的敌方坦克。视线中,尘土飞扬的田野中场面蔚为壮观,有些炮弹直接穿透了炮塔装甲,进而引爆了放置其中的备用炮弹,猛烈的殉爆以比侵入者猛烈十倍的威力将坦克车体连同里面的乘员吞噬,对于许多年轻的生命而言,战争之旅就此结束了!
  一轮炮击之后,不等后面的苏军坦克做出有效反应,德军坦克一辆辆抢着发动了第二轮射击,虽然这一次炮弹的精准度略有下降,但在目标众多的情况下,它们的战果依然令人咋舌——如此效率,在西线或者不列颠都是相当罕见的!
  遭到了迎头重击,苏军坦克集群短短一分钟之内即损失了二十余辆坦克,紧随其后的坦克有些鲁莽地撞开了已经完全失去战斗能力的同伴残骸,却将自己暴露在了对方的炮口之下,而更多的苏军坦克则紧急刹车,稍稍调整炮口便向着那些闪动火光、腾起发射药硝烟的位置开火了。炮弹呼啸着划过不足500米的战场,让华沙居民被迫遗弃的建筑物陷于新的摧残,整面整面的高墙因为炮火直击而倒塌,原本主体完好的屋子被内部爆炸的炮弹整个震塌,残存的几片窗户玻璃也以粉碎状向四周围迸射。
  这个时候,城区中传来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硝烟和尘土还未散去,就见一辆辆深灰色的德军坦克在街道和城区边缘斜向移动,履带在水泥或者石板路面上摩擦时发出格外清脆的响声,而它们在离开掩体之后亦尽量将装甲最厚实的正面朝向敌人。移动了数米或者十数米,这些大多数都经过了实战磨练的坦克又迅速停了下来,炮塔和炮口微微调整,片刻,整辆坦克都随着炮身的制退而猛然一颤!
  有战斗就有伤亡,数量居于绝对劣势的德军坦克部队,第三轮射击依然保持了很高的精准度,打爆打伤苏军坦克十余辆,但随着伏击的效果淡去,苏军坦克的命中率迅速提高,在使用穿甲弹的情况下,他们45毫米口径的Model-35型坦克炮能够对正面作战的德军三号坦克构成极大的威胁,对于原产捷克的38t轻型坦克和德国二号坦克几乎是一击致命,至于德军现役坦克中最强大的四号坦克也并不能“高枕无忧”,对手从500米之内射来的45毫米穿甲弹能够对除了炮塔正面之外的其他部位构成相当严重的破坏,而一旦动力装置在战场上抛锚,恐怕很难熬过敌人的下一次空袭!
  损失了2辆三号坦克,另有1辆四号被击伤,实施机动防御的德军坦克群像是得到了统一的指令般迅速后撤,与此同时,以沟渠为阵地的德军步兵们则以他们手中为数不多的37毫米反坦克炮进行了有限抵抗,等到苏军坦克继续向前推进的时候,步兵们迅速沿着泥泞的沟底撤往城内!
  宽不足两米的排污沟并不足以挡住苏军坦克的前进步伐,尤其是在很多被航空炸弹直接击中的地段,轻型坦克都能够驶过,而就在苏军坦克集群减缓速度,最前面几辆小心翼翼地越过了沟渠时,几辆深灰色的四号坦克突然出现在了两百多米之外的街巷。它们在房屋与房屋之间自然形成的豁口位置横车调炮,轰轰几声,瞬间击毁了两辆靠近城区的苏军BT坦克和一辆正准备越过沟渠的BT-6。值得一提的是,这辆快速坦克的炮塔上有着环形天线,而在1941年初的苏俄军队中,拥有无线电的坦克少之又少,它们往往是营连一级的指挥车——为了避免外观上的特征成为敌人打击的焦点,这些天线做得较细,且具有一定的收放功能。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区区200多米的交战距离,恐怕并不属于苏军坦克设计师们最初的设想范围!
  开炮之后,德军坦克迅速逃离“肇事现场”,苏军坦克报复性的炮击打在那些两层或者三层楼的波兰建筑物上,却只是徒劳地推倒一座又一座木石建构的墙壁,偶有房屋坍塌,藏匿其后的德军坦克又迅速转移到另一栋建筑物后面!
  恼羞成怒的苏军指挥官一面让他的坦克交替掩护度过这条位于城市边缘的排污沟,一面呼叫空军支援。仅仅过了二十分钟,几个批次的苏军轰炸机就接踵而至,在地面部队的烟雾和信号弹指引下,它们低空投下一枚枚、一串串的航空炸弹,自从1939年德军入侵之后,华沙北郊再度笼罩在烈焰与浓烟之中,一部分房屋燃起了熊熊大火,就连屋顶有着偌大标识的教堂也没能幸免。整个轰炸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到最后一批苏军战机扬长而去的时候,不仅是苏军坦克集群,就连后续的大批步兵也已经越过窄窄的沟渠向城区纵深推进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德军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无数次考虑到了与苏军发生巷战的可能,却没有一次是德军处于守势、苏军投入进攻的,好在针对性的演习中,德军部队总是轮番扮演攻守方,尤其是国防军步兵们,扛着红旗打城市防御战的机会可不少,而除了37毫米步兵反坦克炮、仅在近距离有效的反坦克手榴弹,他们手中的“铁拳”以及原本用来进攻敌人堡垒的火焰喷射器在关键时刻也能够发挥出不错的反坦克效用!
第28章
以防守之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