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262

  稍稍的思考,雷德尔语气中肯地说:“我们眼下还要提防英国人行踪不定的航空母舰和布设在那片寒冷水域的水雷!再说……俾斯麦号的修理工作至少要到下个星期才能结束,格耐森瑙号最快也要两个星期才能回到海上!”
  “太慢了!太慢了!跟不上帝国的节奏!”希特勒很是不满地摇了摇头,但没有过多地斥责已经做得足够好的海军。接下来,他看了看勃劳希奇,然后又将目光转移到凯特尔身上。
  “不惜代价地拿下苏格兰高地多好!”
  “您忍心您的十万名忠诚、勇敢、训练有素的国防军士兵永远地留在那怪石嶙峋、长年浓雾的异乡?”凯特尔用一种谨慎的腔调反问道。
  希特勒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从凯特尔那张没有太多表情的脸上,他显然得不到任何积极的内容,于是目光又继续游移。由于此次涉及到高度机密的情报,帝国情报部门的“金发恶魔”海德里希以及他的直接上司希姆莱也得以列席,两人都穿着一身笔挺而漂亮的党卫军制服——经过了西线和不列颠战役,党卫军实现了从弱到强、从缺乏战争经验到久经战阵这一过程,规模也从最初的3万人不到迅速扩充到了近10万人,拥有四个师级和一个旅级正规部队,此外还有一大批新兵正在前国防军军官们的训练下迅速成长。不过相比于国防军陆军部队,他们目前也还只能扮演辅助角色。
  最后扫过空军元帅施佩勒那张紧绷的脸孔,希特勒彻底失望地问道:“那么,今天就没有一个能够令人振奋的提议了么?”
  这个世界永远不缺乏出头鸟,尤其是当一些人不具备和传统的高位者直接抗衡的情况下,这往往成为他们乐意冒险的捷径。
  “将十万英国军队和十万希腊本土军围困并迫降如何?”说这话的时候,罗根依然坐着并且端直了上身,从而产生中气十足的效果。
  若不是顶着帝国空军作战部长的头衔,一个年轻的空军少将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场合的——这里除他之外,也只有海德里希能够在年龄上吸引人们眼球了!
  “我们的右翼部队正猛插向他们的后方,难道二十万英希联军还能插上翅膀从阿尔巴尼亚边境飞走?”最高统帅部的作战部长约德尔表现出的不屑神态,很难说是针对打意大利人英勇得很、一见到德军就发憷的英希联军,还是空军作战部长的“幼稚想法”。
  “我承认,若是意大利海军能够保证封锁希腊东南部海域,我的提议毫无价值,甚至可以说是垃圾!”罗根有意用这种轻浮的腔调来吸引人们的注意。
  约德尔一时语塞,这当口,勃劳希奇眉毛一挑,“难道空军就不能封锁希腊海岸线?”
  几秒的思考和揣摩,罗根答道:“9个月之前,我们甚至不能完全封锁一个敦刻尔克;9个月之后,我们就能够封锁四百多公里长的海岸线了?”
  这个印证无疑是恰到好处的——从敦刻尔克撤走的十余万英国远征军在后来的不列颠战役中确实给德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德军终究还是横扫了英国大部。
  此时,约德尔已经缓过一口气来,他针锋相对地说:“就算一部分英国和希腊军队逃到北非去,下场也不见得有多么好!”
  罗根此次一反年轻将领的谦逊姿态,寸步不让地说道:“能够消灭而不消灭,是为了让德意志仁慈的光辉照耀每一个敌人?”
  约德尔冷冷地看着罗根,心情不爽却又不好发作,一旁的勃劳希奇倒是摆着德国元帅应有的姿态:昂首挺胸地坐着,目光骄傲地平视前方。
  “军事作战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尽可能削弱对手、增强自己,直至赢得胜利么?”希姆莱突然插了一句,他的镜片随即转向元首,“还有39天时间,为什么不彻底消除我们在南线和北线的隐患呢?”
  小胡子微微点了点头,目光转向罗根。
  “你要多少运输机?”
  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罗根心中一惊一喜,他本想向元首请求增派3个特种轰炸机团,也就是大约400到450架运输机,按照德国空军目前的机型构成,这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容克-52。按照每架运载11名伞兵或者18名士兵的量,一次性就能够多向作战区域运送四至五千名士兵,从而实现真正的战略空降——在空军作战部提交的“水星计划”中,虽然无法针对局势提出具体的行动时间,但仍对空降规模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测算。然而经最高统帅部讨论定案之后,计划时间和规模都变成了“视具体局势而定,不早于(低于)XXX,但考虑到战略平衡,不迟于(高于)XXX”。
  当时过多的不确定性,使得罗根无法以历史为由继续坚持,没想到还是为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如果说前期主动向海军和陆军做出让步是为了德国的整体战略,那么如今“寸土必争”亦是出于全局考虑!
  迅速权衡各方利弊,罗根提出了应变方案:“我只需要250架运输机和70架重型滑翔机,它们的调动对东线的战前准备影响不大,而且作战结束后可以直接飞往原定集结场!”
  “两个特种轰炸机团和两个重型滑翔机大队?”小胡子玩弄着自己的手指头,十几秒的考虑之后,他朝凯特尔看了有三、四秒的时间,这才转向罗根。
  “三个星期,不高于百分之二十的损失率,能保证这一点吗?”
  不能保证又如何?罗根心里小小地狡猾了一下。
  “当然,我的元首!”
  “那么,当二十万英国和希腊士兵走进德国战俘营时……”停顿的片刻,小胡子似乎是在下最后的决心,又或只是故弄玄虚,当所有人都竖起耳朵等着下一句的时候,独裁者才做出了这个震动全场的决定:
  “我亲自授予你航空兵将军之军衔!”
  此时此刻,就连罗根自己也懵了一下,航空兵将军,那可是二级上将,德军从上往下数的第三级军衔!自己担任空军少将已经有些时日了,可要说再跳一级成为万众瞩目的航空兵将军,那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政治影响力而言,恐怕也只有海德里希能够拉出来比一比了!
  末了,阿道夫·希特勒又补充了一番,大致就是“只要有才、有功、有胆,皆能够获得这种机会”的意思,但在将领们看来,这终究只是非常非常特殊的个例而已。离开会议室的时候,他们也大多将羡慕的眼神投向罗根——胜,钵满盆溢;败,亦不会有太大的损失。这种一本万利的买卖,真是不可多得!
第12章
笨鸟先飞
  “领袖阁下,真是太感谢您了!”
  在帝国总理府门前,罗根郑重其事地向希姆莱道了谢。虽说“养鸡场主”在整个欧洲的名声都很糟糕,可他终究是元首最信赖的得力干将,手握着庞大的党卫队组织还有人员装备都很精锐的党卫军。罗根为数不多的好友之一,迪特里希,在军事上也得到了他颇多支持。
  戴着圆框眼镜、留着一撮小胡子的希姆莱,外型上确实很不讨人喜欢,而他的一脸微笑更像是刻意做给那些陆军将领们看的。
  “各抒己见而已,说不上感谢!对了,将军这是准备立即返回前线呢,还是会在柏林稍作停留?”
  罗根听出了话内之意,略作考虑,他答道:“眼下战事迫切,等到结束了巴尔干之战,定当上门拜访!”
  “好!恭候将军佳音!”希姆莱笑得依旧灿烂,就连站在他身后两米开外的海德里希,也在阳光下露着他那迷倒万千德国少女的笑容——恶魔的笑容并不寻常,只是在政治方面还略显稚嫩的罗根尚未觉察到罢了。
  离开总理府,罗根并没有直接前往机场,而是在帝国空军部稍作停留。既然元首已经批准向南线增派运输机部队的要求,空军也再无他人可以造成阻挠。在征得参谋团队的意见之后,他选定原本部署在普鲁士和奥地利的两支运输机部队并立即下达了调动命令。尽管这些部队都被列为“巴巴罗萨”行动的首批进攻力量,但按照德军统帅部的安排,他们要在进攻发起前几天才会奔赴进攻出发阵地,而陆军和海军部队也是相同的流程——德军参谋部的长处就是总体规划和细节安排,一个多月后的行动已经非常细致地列入了表格,所以一旦其中某些部队提前调动,整个计划就会像是诺米诺骨牌一样受到干扰,届时最保险的做法恐怕就是将这些意外调动的部队排除在外,可这又会影响到整体作战的效果,令人很是无奈!
  在做出了方向性的决策之后,罗根将细节问题丢给空军作战部年轻而富有才干的参谋们,自己登上了前往保加利亚的飞机。
  漫长的航程枯燥乏味,但同一天,从保加利亚南部机场的德军轰炸机群按照计划空袭了位于克里特岛的英军设施,这却是一场非常“有趣”的战斗!
  德军入侵希腊时,介于希腊本土与埃及北部之间的克里特岛上共有三座机场,最大的一座在中部稍偏东的赫拉克棱,能够起降各式飞机,而马里门(首府卡尼亚以西约40公里)和雷斯蒙(岛的中央稍偏西)两座机场均是英军进驻后修建的,只适合战斗机和轻型轰炸机使用。日薄西山的英国皇家空军所能够派出的作战飞机尤其是足以和德军抗衡的战机数量极其有限,所以他们将仍一部原本将安装在亚历山大港附近加强防空的陆基雷达建在了克里特岛,试图以此来做成小成本、大收获的“买卖”,而这也足见丘吉尔政府对于巴尔干战场的重视程度(只要能够转移轴心国视线、分散其力量的都得重视)。
  从保加利亚南部到克里特足有700多公里,因而当雷达屏幕上出现德军机群时,驻扎在克里特岛上的三个皇家空军战斗机中队全部升空迎击。实际上,即便是挂载了副油箱,德军的BF-109作战半径也还不到600公里,但它的小弟BF-110型战斗机在航程方面可就胜出不止一筹了。不列颠战役进入后期扫尾阶段,德国空军剩余的300余架BF-110陆续送返德国本土进行改装,其中一部分增加了初期的电子侦测设备,从而具备了最基础的夜战能力,另一部分进行了火力上的调整和增强,而在加挂三个副油箱的情况下,它们单程飞行距离延长到了2100公里,完全能够伴随He-111和Ju-88实施远程轰炸——尽管和“喷火”、“飓风”这种灵巧战斗机对抗时完全落于下风,但不要忘了,德国空军下一阶段的对手可是以量取胜的苏俄空军!
  对上德军机群之后,英国飞行员们也即发现了轰炸机群上空护航而来的BF-110梯队,尽管情况有变,但按照不列颠作战时的经验,他们觉得这种笨拙的双发战斗机依然只是小菜一碟,故而只是分出十五架“飓风”与之纠缠,剩下的二十架“飓风”和“角斗士”战斗机迅速地扑向德国的轰炸机群。
  一见到整队的“飓风”飞来,二十多架BF-110居然扭头就跑,这样的情形可让英国飞行员们乐坏了——要知道德军双发战斗机最大的优点就是正面火力强大,20毫米机关炮射程比普通航空机枪远得多,德军护航战斗机此举无异于自暴弱点,而且它们转向时的缓慢姿态更有如八旬的老太。面对如此机会,血气方刚的英国飞行员们哪里会放过,他们加足马力冲了上去,然后眼看着就要将这些蓝灰色涂装的大家伙套入瞄准器的时候,原本只安装有一挺7.92毫米机枪的后部机舱突然迸发出了极其凶猛的火力:两架“飓风”触不及防,当场被密集的弹雨击中,破裂的机舱内满是血迹,直到坠落之前也没有人幸运地离开!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其余英国飞行员目瞪口呆,机灵的家伙立即拉起飞机,心怀侥幸之徒试着开火,然后他们的7.7毫米机枪如何是对方大口径机炮的对手,连贯的弹雨飞射而来,短短半分钟内竟又有两架“飓风”被击落,进攻者的队形一时间大乱,而整队的BF-110突然化整为零,重新调头并扑向那些正围绕德国轰炸机群实施攻击的英国战斗机——正面对射不是敌手,背面又有机炮伺候,英国飞行员们一时间乱了方寸,加上投入南线作战的德军He-111型轰炸机和在直布罗陀那批不同,它们以牺牲载弹量为代价加强了重点部位的装甲保护,7.92毫米机枪也部分换装成为更大口径的13毫米,加上在不列颠上空历练出来的编队掩护战术,一刻多钟的战斗下来,英军战斗机竟得不偿失……
  突破了空中防线,六十余架德军战机以极快的速度找到了克里特岛上的三座机场。在这里,它们投下的并不是以往那种50、100或是200公斤规格的航空炸弹,而是专门研发用来对付机场设施的“恶魔之卵”。这些可怕的小炸弹如天女散花般飞落在机场跑道、仓库和附近的高炮阵地上,它们有的立即爆炸,将原本平直的跑道炸出很可能让飞机折断机轮的坑坑洼洼,有的像是臭蛋一般四散滚落,若干时间后却又突然爆炸,毫无规律的特性让英军官兵们束手无策。失利而归的英国战斗机在降落时又招致更多的损失,从而被迫使用那些尚未完工的备用跑道——德国的一番折腾,竟让整个克里特岛的空中防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陷入了瘫痪状态。这,是英国人当初怎样也没有想到的!
  更让英国人大为意料的事情还在后头。
  由于德军山地步兵顽强地突破了希腊北部的一系列防线,德军装甲集群的先头部队也于入侵后的第三天出现在了爱琴海平原的道路上,刚刚大败意军的二十万英西联军正面临着退路被完全截断的糟糕境地,除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陆上交通工具向南撤离,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也启动了紧急方案,即利用巡洋舰、驱逐舰和快速船只从希腊西北部港口撤走陆军。然而在漫天飞舞的德国空军面前,不论陆上还是海上的撤退行动都遭到了极大的影响,唯有当夜幕降临之后,撤退效率才会提高一些——就在这个时候,意欲复仇的意大利舰队以驱逐舰和鱼雷艇为主力,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趁夜攻击了希腊西部海域活动的盟军舰船,英国地中海舰队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兵力去提防这些说无能又不完全失去功能的意大利人,整整两天下来,竟然只有7万人得以从阿尔巴尼亚前线撤回希腊中部和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士兵都隶属于英国及其联邦国家的军队!
  还未完全摆脱困境,联军内部又发生了严重分歧:希腊人认为应当利用希腊本土的地形特点进行坚决防御,尤其不能弃首都雅典于不顾。英国人早早见识过德国陆军的厉害,觉得应该尽早从希腊本土撤退以保全实力。双方站在各自利益的出发点僵持不下,直至希腊政府以向轴心国阵营妥协相要挟,英军才勉强做出让步,即以皇家海空军和陆军的坦克、火炮协助希腊军队保卫首都——步兵则提前撤往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和克里特岛。
  在波兰、挪威、西欧以及不列颠积累起丰富作战经验的德军实干派将领们并没有让英西联军按照计划实施有步骤的撤退,他们的推进虽然远远不及横扫西欧时的速度,但仍在入侵的短短4天之内包围了防御希腊北部的联军部队,8万多名希腊军人被迫放下武器。此后不论是国防军的几个老牌装甲师还是在国内进行了一番休整的“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旅都表现出了十足的战力,丰富的地面战术以及德国空军的配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三号和四号坦克不足所带来的缺憾。联军阵脚大乱,英国单方面加速了向克里特的撤退速度,而为了避免出现如历史那般艰难的克里特之战,“水星”被有意识地提前发动了!
第13章
敲门砖
  “报告!德国空军第7伞兵师模范空降营全体官兵,满编1400人,实编1400人,现已列队完毕!请检阅!”
  中气十足的男中音,来自于双剑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的获得者、27岁的空军少校格哈特·施尔梅。在3个月前的伯肯黑德之战中,这位有勇有谋的伞兵指挥官连同这支英勇顽强的精锐部队以优异的表现征服了德军高层。除获得元首颁布的嘉奖令之外,小伙子们还获得了令人羡慕的伦敦-巴黎一周游,难得的假期让自组建以来经历了多场苦战的官兵们极大地提升了士气,而在法国休整期间,他们补充了一批新生力量,并且成为德国空军第一批换装MP40冲锋枪和“铁拳II”型反坦克火箭筒的战斗部队,并顺带更换了已经获得战场验证的RZ40大型降落伞!
  对于自己当年一手组建起来的模范空降营,罗根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短短半年时间,这支当初备受质疑的部队已经脱胎换骨,成了德军空降部队中最耀眼的明星。队列中,罗根还能够找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们的纯朴稚气已经在战火中熏染成为钢铁意志,他们的青春活力已经锤炼成为猎人的耐性。他们的肩膀依然那样宽厚,双拳依然那样紧实,目光如鹰一般锐利,姿态如峻松一般挺拔。略显朴旧的军服,掩盖不住他们的精锐气质;整齐划一的队列,蕴藏着惊人的战斗力!
  “全体……致礼!”
  在连长们交相辉映的口喊声中,官兵们保持着标准的德军站姿,向这支荣誉部队的首任指挥官,也是如今整个德国空军偶像式的任务致以注目礼。
  一身作战装束的罗根,在施尔梅的陪同下检视了这支刚刚从罗马尼亚运至保加利亚南部的精锐部队。如今模范空降营依然是当初组建时的6连制。看着队伍后部那一辆辆气势磅礴的三号和四号空降坦克,看着那些机动灵活的战斗桶车和摩托车,罗根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支部队刚组建时的场景,老迈的二号坦克就已经让士兵们惊叹不已,现如今,安装有长身管火炮的四号坦克已经能够通过重型滑翔机降落到敌人后方,这柄尖锐的利剑已经让一贯孤傲的英国人尝尽了苦头,接下来,它们还将在南欧和更为广阔的东欧发挥重要作用!
  “你们是帝国空军的精锐,也是德意志复兴的希望所在!你们一直以来受到元首和最高统帅部的关注,受到整个德国的瞩目!你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伟大的胜利!我以你们为荣!”
  在使用扩音器的情况下,罗根依然运足气力,好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高亢嘹亮。其实在这支部队的使用上,空军高层还曾出现过分歧,以当时的参谋长耶舒恩内克为首的一些将领希望参照党卫队特种部队的模式,组建一支能够快速投放、执行各种特殊任务的空降部队,而罗根基于模范伞兵营的组建初衷和作战特点,最终使之作为拳头部队保留在作战序列之中。
  “有人说,空降兵是最勇敢的士兵,因为他们天生就是要被敌人包围,并且要在以少打多的情况下战斗!我对此深表赞同!不仅如此,空降部队往往要在远离己方主力部队的情况下深入敌人后方,与敌人进行周旋,这不只是勇敢就能够实现的!你们是一支充满智慧和灵性的部队,敌人对你们的名字闻之胆寒!现在,你们又要重新踏上战场,重新落入敌人的包围圈,重新和强大的敌人作战,你们害怕吗?”
  “不怕!”
  1400个人,1400张嘴,用响亮的回答证明着自己的坚定。
  “让敌人颤抖吧!”罗根发出了这最后的号召。尽管一路上车程颠簸,但再过16个小时,他们就将以经典的方式向希腊战场挺进!
  初春和煦的阳光下,希腊的神话之都,雅典,一如既往地散发着令人神迷的历史气息。帕提农神庙的遗址写着上古的恢弘,高大坚固的卫城镌刻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陈旧的街巷记录着千百年来的琐碎。就是这样一座伟大的城市,随着又一场浩劫的临近,竟被笼罩在仓惶不安的气氛当中。携家带口的平民们正在军队的引导下离开城区,尽管不至于出现大面积的混乱,可女人的抽泣、孩童的啼哭以及不断鸣响的汽车喇叭声都让人感到异样的烦躁。一队队希腊军队或者英联邦军队的士兵在军官带领下列队走过,脸上的表情看似沉稳,可步枪在他们肩膀上是那样的沉重……
  希腊城外,数以万计的青壮年埋头挖设防御工事。他们中有的来自附近的乡村和城镇,被政府动员前来协助军队作战;有的,是几个月之前才加入希腊军队的,白净的手掌上还找不到老茧,对于战争的好奇已经悄然演变成了失望和恐惧;有的,心中惦挂着仍在英国本土的亲人们,只盼着德国人能够像他们宣传的那样对英国平民秋毫无犯;这里还有一些人从出生到长大都活在距此千里的美洲和大洋洲,那里宁静、祥和,看不到战火硝烟,听不到爆炸的轰鸣声,但为了宗主国的尊严与利益,他们抱着各种心态扛起枪奔赴陌生的战场,去和空前强大的敌人抗衡——值得或者不值得,那要每个人自己去衡量!
  “这玩意儿能挡住德国坦克?”
  在一座略微凸起的小山丘上,一名穿背带裤、手拄锄头的希腊青年用一种质疑的眼光看着一队英军士兵将外表稍显简陋的火炮推进他们刚刚挖设好的掩体之中,只将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炮口露在外面。
  尽管对方的英语说得很是蹩脚,身材高大、留着络腮胡子的英军士官还是听懂了,他嘴里叼着一根烟,那轮圆的胳膊看起来格外有力。
  “你觉得我们挡不住德国人的进攻?”
  “我当然希望德国人在这里吃到苦头,但听说他们很厉害,在欧洲还没有找到对手!”这希腊小伙子长相还算清秀,上唇留着几根自然生长的胡须,单纯的眼神中有些茫然的成分。也许对于平民来说,战争失利还不至于堕入世界末日——英国人几乎丢掉了本土,不也还活得好好的?
  “嘿,再厉害也是有弱点的!你知道这门炮干掉过多少法西斯?”粗壮的英军士官指着炮盾前方那些白色的坦克和装甲车图标,一一数着说:“在萨尔乌,两辆;在康斯坦德,三辆;在索尔卡山,一辆……”
  “得了!”希腊青年突然嗤之以鼻地说,“那些都是意大利人的吧!我是说德国坦克,德国的!”
  最后这个“德国的”,格外加重了语气,引得周围几个英军炮手都投来惊诧的目光。
  英军士官一愣,然后看似胸有成竹地说:“会有的,很快就会有的!每击毁一辆德国坦克,我就在这里画上一辆!等帮你们赶跑了德国人,这上面就已经画满了!”
  希腊青年撇了撇嘴,表情中的轻蔑成分并没有减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