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62

  同一天,格拉斯哥战役打响,德军第22机降师在该港口城市的西北和西南郊区实施空降作战,意图迅速占领了那里大大小小的造船厂,而德军第13、第16装甲师连同1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普通步兵师以及集团将所属炮群向格拉斯哥以南约20公里处的英军防线发起了猛烈进攻。
  在由德军空降部队主导的前期巷战中,通过“巨人”重型滑翔机运送的三号和四号坦克尽管得到了空降兵们的全力配合,却还是被英军使用的反坦克武器击毁和重创了一多半。经过战斗结束后的清算,德军官兵们惊讶地发现己方一辆三号坦克竟然被十多发大口径反坦克枪子弹击穿了顶部和后部装甲,以至于整个成员组非死即伤!此外,英军步兵的2磅炮(40毫米)和6磅炮(57毫米),在中近距离的作战中均能够有效威胁到德军空降坦克!
  格拉斯哥城外,一贯锐不可当的德军装甲部队虽然只花费了5个小时即突破了英军防线,但是两个以二号和三号坦克为主力的德军装甲师,战斗损失率均超过了百分之十五——在攻坚战中,由于英军利用手中的各种武器实施反坦克防御,德军坦克装甲薄弱的缺点暴露无遗,被反坦克炮、火焰喷射器、步兵反坦克炸药以及反坦克枪击毁击伤甚多!
  21个小时拿下爱丁堡,26个小时攻取格拉斯哥,德军不列颠之战的强势推进,很大程度掩盖了坦克性能方面的不足,况且在德军统帅部和陆军的要求下,各大军工企业正抓紧生产三号和四号坦克,但月产量也还不足650辆——短期内为庞大的陆军装甲集群换装新式坦克是不现实的!
  好在,并非所有的人都固步自封、满足现状。也就在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之战结束后的第二天,在柏林郊区的库麦斯道夫试验场,德国空军前期向各军火公司求订的“35吨空降坦克”进行了第一次样车展示。经过了前期的初步遴选,莱茵金属的设计方案惨淡出局,而研发并制造了德军四号坦克的克虏伯公司、车辆与发动机大亨戴姆勒-奔驰公司、老牌军火公司亨舍尔提出的方案均通过了验证,他们均已研制出了第一款样车!
  就常理而言,短短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地研发一款中型坦克过于仓促。因而在当初发出订购方案的时候,德国空军就要求各军火公司尽可能采用目前三号和四号坦克的零部件,以力争在1941年春天前完成样车。
  作为“35吨空降坦克”方案的策划者,已经担任空军作战部长的罗根亲自到场观看。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而在试验场的空地上,四辆体型和外观不尽相同的坦克一字排开。停在最右边一辆,是德国党卫军和国防军均已开始列装的四号F2型坦克,它的战斗重量为26吨,故而要比旁边三辆明显小上一圈。43倍径的75毫米长身管炮是它区别于以往四号坦克的最明显区别,当然了,它的炮塔上焊接有隔空钢板和钢制栅栏,车体两侧安装了钢质裙板,这样的设计已经在不列颠战场上经过了实战验证,从官兵们的反响来看,效果相当不错!
  在四号F2型坦克左边由内往外依次是克虏伯、戴姆勒-奔驰和亨舍尔的样车。一眼看去,克虏伯的“35吨坦克”根本就是四号坦克的单纯放大版,棱角分明的炮塔与车身依旧是四方盒子的造型,对于空军订购方案中“炮塔和车体倾角”的要求,设计师们看来并没有特别在意——性能数据手册上,车体倾角一栏写着“85°”,几乎是有等于无!
  戴姆勒-奔驰的样车,车身比克虏伯的宽且短,而且他们显然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动力系统。它采用了一台戴姆勒-奔驰自产的600马力柴油机,其理论上的最高公路时速能够达到55公里,且最大公路里程超过了300公里。就这两项性能而言,已经远远超过了德军现有的任何一款坦克,车身和炮塔倾角为75至80度。鉴于德国目前所有的坦克都装备着易燃的汽油机,当罗根看到数据手册上的详尽介绍时,立即对这辆样车充满了期待。不过,若是他得知戴姆勒-奔驰公司选用柴油机而非汽油机,最根本的原因是考虑到空降部队采购的坦克数量非常有限,因而在柴油供应方面不会有太大麻烦时,不知道心里会不会对巴库和波斯湾两大石油产区愈发的望眼欲穿!(德国采用的是干馏法提炼汽油,因为这个的成本较低,技术也简易。通过焦油获得柴油是可行的。基本步骤是先分离出重油和轻柴油,在对重油进行分离,以获得重柴油,但是裂解比例是有问题的,重油和轻柴油的裂解率大致是4:1,后者大约占分离总量的20%。德国的国情决定,它们的军队建设必须首重陆军,而并非所有柴油都适合车载柴油机,高功率、小型化的车载柴油机使用的只能是轻柴油,也就是只有合成燃料总量的20%可以为陆军所用。而获得的大比重的燃料——重柴油,却并非德国所急需的,所以,德国假如要在陆上普及柴油机,不但会增加成本,而且回报率会低变得极低。)
  除了开拓性地使用了车载柴油机,戴姆勒-奔驰公司还为他们的样车选用了弹簧式悬挂装置,考虑到空降作战的特性,还对坦克抗震结构上进行了强化,这一点也颇让空军的技术专家们满意!
  至于最后一辆亨舍尔公司的样车,外观上依然沿用了德国坦克一贯的方形车身,所谓的倾角也只是“85度角的样子货”,而为了让装配有长身管75毫米炮的炮塔更具战斗操作性,他们特别设计了一个比四号坦克更宽更长的炮塔。从横截面上看,这个焊接结构的炮塔呈半椭圆状,并且增加了勺状护盾,使得防御较四号坦克增强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发动机方面,因为考虑到空降坦克将由运输机群承载,他们标新立异地选择了Ju-86所使用的Jumo205型柴油发动机,鉴于坦克发动机的尺寸,最终在自己的样车上安装了改造后的6汽缸航空柴油机——1700转速/分的时候可以提供720马力的功率,以至于在比戴姆勒-奔驰样车重1.8吨的情况下,时速仍然高出了5公里,达到了相当惊人的60公里每小时!同时,亨舍尔公司的工程师们还考虑到了这种柴油机尽管使用的轻质航空燃料,能够轻而易举地从空军各处机场甚至是一些运输机的油箱里获得!
  通常情况下,样车展示并不像后期测试那般全面检验机动性、防御性、攻击性还有长距离行驶的可靠性,加上这次准备时间较短,三辆样车各有一些部件采用的是等重或者效用相近的“替代品”,所以德国军官和技术专家们就像是面对博物馆里的展品一样绕着它们进行围观,并听取主要工程师们对自己样车的性能讲解。接下来,势在必得的克克虏伯公司和戴姆勒-奔驰公司让他们的样车进行了载人试车,罗根也亲自坐在炮塔上感受了一下“35吨空降坦克”与四号坦克的区别。总体而言,克虏伯的样车技术最成熟,在绕着试验场转了两圈都未出现故障,戴姆勒-奔驰的柴油机在坦克行驶过程中三度熄火,而且柴油机冒黑烟、噪音大的特点毕现无遗。至于亨舍尔公司标新立异的航空柴油机,由于技术上还有待改进,最终没能进行实际展示。
  展示结束后,在空军副司令米尔希的主持下,空军兵器生产部、空降兵装备部和空军作战部进行了“三堂会审”,大多数军官都倾向于克虏伯公司的样车,毕竟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几个月后就能够顺利进入量产期,在这个问题上,罗根又一次发挥了自己的主观作用:三个公司的样车各有特色,在装甲方面却无一合格,在他的强烈建议下,三家军火公司都获得了各生产3辆测试车的订单,但必须在装甲倾角、装甲厚度以及发动机稳定性方面做出相应改进!
  造价方面,军火商们的单车报价都达到了四号坦克生产型的三倍以上——许多军官都觉得还不如直接改装四号坦克,但罗根依然坚信,眼前的代价用不了多久便会体现出它的巨大价值!
第53章
雁南归
  没人说得清战争期间英德双方共在泰晤士河口布设了多少枚水雷,伦敦之围和平解除时,英国海军被获准利用非武装舰只运送军队和平民撤离,短短三天时间里,皇家海军从难以通行的海面上开辟出了一条通道,而在这之后,效忠于温莎公爵及其救国军的英国海军官兵,又利用德国海军转交来的英制和法造扫雷艇进一步清扫水雷,到了1941年2月底的时候,泰晤士河已经恢复了部分通航能力。根据《切特西三方协定》,伦敦成了战火下的特殊自由区,除了负责维持治安的英国救国军之外,其余国家和势力的船只亦可在无武装的状态下相对自由地进出。纵观欧洲历史,这样的情况在诸多战争事件中并不稀奇,只是在英国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那种殊死抵抗的意志已经渐渐瓦解了!
  当北方的战事依然在激烈进行的时候,温莎公爵政府与德国政府最近签署的一项交换协议,德国开始分批次释放早期的英军战俘和平民——1940年夏天的西线战役中,虽然大批英军通过敦刻尔克逃离了灾难,但仍有超过10万英军官兵、大量随军家属以及暂居法国的英国人被德军俘虏。虽然退守苏格兰北方的丘吉尔政府拒绝交换性地释放仍在英军战俘营中所剩的600多名德国飞行员和近2000名陆海军战俘,德国政府依然挑选出那些愿意接受英德亲和、不支持英国继续抵抗的军官与具有一定家族影响力的平民率先返回英国,这样的心理攻势也确实收到了效果:英国南部的局势进一步趋于稳定,而且越来越多的英军官兵放下武器、离开他们之前藏匿并开展游击作战的威尔士山林和英格兰北部山区。
  多云转晴的一天,一艘悬挂着德国国旗的中型游船平缓地从比利时方向驶来。在这艘由德国海军官兵操控的快船上,搭载了一群身份特殊的客人。
  当自己还是作为留学生来到欧洲的时候,罗根就曾乘船游览过泰晤士河以及见证大英帝国数百年强盛的伦敦城。如今再来,身份和时空都已发生了原先意想不到的转变,旁观者已然获得了强势的主宰权,可是本应该充斥胸腔的那股豪迈与自信,却悄然被离别的伤感所湮灭……
  “这座伟大城市的多数建筑都得到了完好的保存,但非常令人惋惜的是,有一些古老而坚固的房屋被丘吉尔政府下令改建成为战斗堡垒,想要让它们恢复原貌恐怕是很难做到了!”
  当罗根用比当初流利许多的英语将战争责任推到对手头上的时候,著名的伦敦塔桥恰好遥遥在望。因为寒冷而将小半张脸藏在羊绒围领的多琳,刚刚还在神情惆怅地看着这陌生的海面。
  “是啊,有些东西一旦改变了,想要在变回去是不可能的!”
  多琳此言颇有深意,当得知可以返回英国的消息之后,她的姨妈和姐姐们无不是欢呼雀跃,唯独她这个正统的英国人却显得异样的惆怅。或许,这个青涩而内敛的英国姑娘早已经下定决心要抛开世俗成全一段跨国的战争爱情;或许,她一开始只是为了保全家人而做出选择,经过了几个月的相处,却又无可救药地陷入了迷恋。不论是处于什么样的原因或是心态,总之,那一晚,她哭了,在罗根的怀中无比伤心的哭泣。
  作为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将领,罗根也有自己的无奈。经过了前期风雨满城的尴尬处境,他终于意识到金屋藏娇对于一位来说是弊大于利的——即便要藏,也不能藏在公众眼皮底下。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在征求了多琳及其家人的意愿之后,便趁着这次来到英国部署军务的机会将她们一并安顿。
  自从戈林事件之后,德国高层军政人员就被要求尽可能避免乘坐飞机出行,罗根和他的下属们便乘坐快速专列从柏林驶抵安特卫普,再在那里登上了往来于英国和比利时之间的游艇。整个过程耗费大约十六个小时,比起飞机来说要慢得多,却也让罗根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长痛不如短痛”。
  直到船即将靠上古老的西印度码头,罗根假装平静地说:“没有了旧时的机器轰鸣,伦敦还是一座非常适合居住的城市!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可以一直在这里住下去,或者……等到怀特岛上的房子重建起来再搬回去!如果利物浦那边有消息,我也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我们会再见面吗?”多琳无比依恋地问。尽管在她们柏林的时候,罗根也经常因为公务而外出一段时间,可那时候至少知道情郎终究会归来,如今相隔甚远,就真的变成望眼欲穿了!
  “会的,当然会!只要时间允许,我每个月都会来!”罗根郑重其事地许诺道。
  “每个月?”多琳抬起头,一双通红的眼睛像只可怜无辜的小兔子。
  此情此景,如何不让罗根想起《魂断蓝桥》中的经典桥段?
  “嗯,我会尽量做到这一点的!并且,只要你和你的家人有需求,我都会尽力做到!”有那么一刹那,罗根觉得这话就像是无良富人在对自己的“二奶”所说,只是严格意义上,单身男性是不会有“二奶”的。
  多琳没有再说什么,船靠岸之后,罗根亲自将她们送到了距离河畔一步之遥的新住处,若是在和平时期,伦敦市区带花园的别墅可是价值不菲的,由于战争的关系,几经转手之后,它的售价就只有原先的十分之一不到了。
  豪华的陈设令“苏珊大妈”和多琳的两位表姐十分满意,而多琳却一个人失魂落魄地回到了自己的新房间,甚至没有下来为罗根送别。
  离开之前,罗根在心里对自己说:“等我成了无上权力的主宰者,一定会让你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
  可惜的是,多琳听不到这豪迈的语言。就在罗根一行人驱车驶向码头的时候,她默默地站在窗户后面,和当初在本布里奇港一样,以无比复杂的心情目送斯人远去。
  ※※※
  次日清晨,罗根一行方才抵达了前移至利物浦南郊的德军前线总指挥部。一周之前,冯·伦德施泰特元帅刚刚获得了新的任命:英国占领军总指挥。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老帅都将作为德军在不列颠的最高军事长官留在英国,但他的A集团军群主力将不会继续留在这里作战,而是陆续返回法国和德国本土,为下一阶段的陆上行动做准备!
  如果能一鼓作气攻下英国北部剩余区域,自然是一劳永逸解决英国战事的最好选择,然而占领了格拉斯哥之后,由4个主力装甲师、1个轻装师和1个摩步师组成的德军装甲箭头就主动停住了脚步。制约他们继续推进的并不是燃料后勤供应或者英国军队的拼死阻击,而是冰河世纪最后一个据点,苏格兰高地!
  只用山峦叠嶂还不足以描述苏格兰高地的地形,古老的岩石被水流和冰川分割成峡谷和湖泊,留下来的是一个非常不规则的山区。一望无际的高地被舒缓起伏的低矮绿草和苔藓所覆盖,几乎所有的山顶都差不多一样高。山的外型平淡无奇,多是些平缓浑圆、起伏不大的曲线,没有一点锋利或突兀的气势,可偌大的高地只有寥寥几条蜿蜒的公路,加上多雾的温润天气,德军的机械化优势在这里完全得不到发挥的空间!
  正是顾虑到了苏格兰高地的糟糕地形,在德军高层会议上,小胡子元首已经明确表示,他不会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精锐部队在潮湿寒冷的山群中跟残余的英军部队玩捉迷藏,而是准备在短时间内通过心理攻势、海上围困和空中轰炸来迫使乔治六世和丘吉尔政府放弃在英国北部的抵抗!心理战方面,温莎公爵政府这一招棋已经落到了英国军民的要害处,而德国海军主力舰队和潜艇部队已经在英国西北部和北大西洋海域形成了一张严密的海上封锁网,一旦直布罗陀易手,英国海军完全不可能再兼顾地中海与本土区域。至于空军轰炸,罗根这次前来,就是要布置为期一个月的“天网行动”。
  随着里希特霍芬将军以斯图卡为主力的第8航空军和以战斗机为主的第1、第2、第4航空军等精锐战斗部队转场前往奥地利以及德军控制下的罗马尼亚机场,归由施佩勒元帅统辖的西线德国空军实力已经将鼎盛时期减弱了将近一半,目前能够随时升空作战的约有战斗机和重型战斗机740架、俯冲轰炸机150架、中程轰炸机500架以及大约300架其他型号的辅助机型。好在英国皇家空军在北部只剩下不超过200架有效作战飞机,而苏格兰高地以及东侧低洼地带的城镇较少,用于防空的武器有限,加之英国从南部撤退设备的行动缺乏统筹性和计划性,使得大部分迁移而来的工业设备和生产线都还未恢复运转。(历史上苏军向乌拉尔山区转移设备时,其产量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经过了一段时间才逐渐恢复,可惜德国空军的轰炸机无法对那里实施战略轰炸)
  鉴于德国空军的作战机场推进到了格拉斯哥至爱丁堡一线,苏格兰北部所剩的战略纵深不过200余公里,已经完全处于BF-109E型战斗机的作战航程之内,在与施佩勒交换了意见之后,罗根祭出了他蓄谋已久的“空中袭扰战术”——即以飞行小队或中队为单位,有针对性地对苏格兰高地各处目标实施不定时的攻击。整个作战行动又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只要天气允许,战斗机和轰炸机就配合出击,由轰炸机对军事目标实施空隙,而战斗机隐藏在高空掩护,用以消耗英军最后的航空力量;中期,战斗机也挂载航空炸弹出击,无区别轰炸苏格兰北部每一处城镇、港口和工业设施;后期,配合统帅部的作战策略,将部署在英国的航空部队有序调回德国本土,仅保持掌握制空权最低限度的飞机数量,而在这一阶段,预计按时完工的“格拉夫·齐柏林”号也将以苏格兰北部作为训练飞行员的实战场!
第54章
净土
  后世对于因弗内斯的了解,更多的是因为传奇的尼斯湖而非这座“高地之都”自身的美。作为苏格兰高地的首府,同时也是苏格兰最北方的城市,因弗内斯其实是整个欧洲最干净的居住地之一,这里坐落着古老的苏格兰建筑群,它们虽然没有繁华都市的那种恢弘和挺拔,但坚固的墙壁和深色的尖顶却给人一种沉稳的厚重之感!
  居住在这座平静祥和的北方小城,人们本可以避开战火硝烟,但是在这个大不一样的历史时空中,英国一输再输,进入20世纪以来,国王和首相这两位无比尊贵的“客人”头一次驾临于此并且住了下来,好景不长,机翼下喷涂着铁十字徽标的轰炸机终于出现在了天边。霎时间,部署在城镇周围的高射炮群疯狂的嘶吼着,由剧烈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烟云破坏了这里的湖光山色之美,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些德国轰炸机竟然一口气洒下了十万份传单——这些印有鹰徽的白纸所造成的污染,远比相同重量的炸弹来得多!
  英国战时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一如既往地拄着拐杖、叼着雪茄,他缓慢地走向一身戎装、背着手矗立在屋前的英王乔治六世,用沧桑而沙哑的声音劝道:“陛下……您还是回到掩体里去吧!这也没什么好看的!”
  “他们不想要我的命,他们害怕激起整个英国的愤怒。现在,他们的目的已经达成了,他们赢了!他也赢了!”身材高大的乔治六世,口气是那样的落寞和无奈,方方正正的脸孔仿佛被寒冰冻结了一般,除了说话时嘴唇颤动,所有的面部器官仿佛都失去了知觉。
  丘吉尔在英王身旁停住脚步,他略微仰起头,看到穿着裘皮大衣、面色憔悴的王后就倚靠在二楼的窗户后面,一名满头金发的中年侍女正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她。
  “陛下,如果连您都失去了战斗的信念,那么英国这棵大树就会瞬间倒塌!您……想要投降吗?”
  直到自己所占的位置已经看不到德国轰炸机了,乔治六世才低下头,转而看着丘吉尔说:
  “投降,对英国王室来说未必不是一种解脱,至少大家不需要再为生存而东躲西藏。反倒是你,勇敢的首相,又该何去何从?”
  “我已经快67岁了!陛下!”丘吉尔平静地说道,“如果英国战败,我作为坚持战争立场的首相,自然会被德国作为战犯引渡。幸运的话,痛快地结束生命;不幸的话,还要在德国的监狱里蹲上几年!”
  乔治六世盯着他看了好几秒,“这么说来,你还真算是幸运的!而我,恐怕得为英国的失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退位,然后在某个被遗忘的城堡里度过余生……二十年,也许三十年,或者更长!”
  作为军政界的“老江湖”,丘吉尔马上就从话中领悟了对方的态度,脸上的冰霜迅速融化,苦笑道:“原来,活得长未必是好事!”
  雪花般的纸片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乔治六世伸出手想要抓住一张,可它们却像是顽皮的鸟儿一般偏偏从他手边溜过。这时候,丘吉尔展现出了和他平常大不一样的敏捷姿态,“哗”地抓住一张,然后单手送到乔治六世面前。
  “其实……我并不在乎别人怎么评论我,但我不希望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就此过上暗无天日的生活!你明白吗?”
  乔治六世并没有接过那张传单——他没必要知道这上面的内容,德国宣传部门的印刷品没几句真话,况且德国人开出的条件,早已经通过温莎公爵的特使转达了。
  “您肯定也不希望自己的子民过这样的生活!”丘吉尔单手将传单揉成一团,让它自由坠落到地面上。
  对于这个别有深意的动作,乔治六世看在眼里,寥寥几句话,他又重新找到了一些信心。
  “那么,将军们觉得德军会不会大举侵入苏格兰高地?”
  “不会!”丘吉尔立即做出了回答。
  “那么说,我们还能够继续在这里坚守咯?”乔治六世按照自己的思路推测说。
  “不!陛下,由于德国人的海上封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里的生活会非常艰难,而且一旦温莎公爵的伪政府控制了南部,我们的处境会变得更加糟糕!因此,我们正在商议,请您、王后尽速撤往加拿大,并正式宣布组建流亡政府!”丘吉尔语速平缓但一口气说完,显然是之前就已经考虑好了言辞。
  “我不明白!”乔治六世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看着精力不比当年、智谋却更加成熟的首相。时光流逝,这家伙依然是那样的好斗和坚定。
  丘吉尔一脸无奈地说:“一个月前,我们坚持留在英国是为了鼓舞民众的士气;一个月后,我们离开英国是为了避免英国爆发内战。如果南方的军队在德国人的威逼利诱下进攻北方,陛下,我们会陷入极为尴尬的境地!”
  “他们……他们敢于向自己的国王举起步枪?”乔治六世声音有意提高了一度,老虎的威严终于还是条件发射般爆发出来了。
  “只要德国人的威逼利诱足够有效……事实上,他们的手段相当高明!温莎公爵,英国的前任王储和国王,把大半个英国从德国人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嗯!在许多不明真相的平民眼中,他就是救世主,而不是卖国贼!”丘吉尔毫不留情地讽刺说。
  国王陷入了短暂的沉思,在君主立宪这个体制下,和平时期他根本不需要承担如此多的责任,但是当国家面临存亡危机的时候,内阁的重大决定还是需要经过他的认可。
  丘吉尔倒也不急,默默地站在一旁,目光寸步不移地放在国王胸口那一排并不具有实际意义的漂亮勋章上。平心而论,在才华和决断力方面,这位国王确实远远不如他的哥哥温莎公爵,然而正是君主立宪制的特殊性,阻止了一个崇拜和支持纳粹主义的国王统治英国——若是任由英国与德国联手,那么几乎整个世界都会笼罩在法西斯主义和军事独裁的阴云当中!
  “一个英国的国王,即便是死,也应该死在自己的国土上!”乔治六世突然感慨了一句,然后微垂着头,“但如果离开英国最终能够拯救这个国家,拯救这里的千千万万子民,我愿意做出这个牺牲!”
  “您是个英明而伟大的君主!”丘吉尔不择时机地恭维道。
  “那么,你们已经考虑到了王室和政府撤往加拿大的话,各联邦国家和殖民地,尤其是加拿大,会继续支持我们?”
  “是的,陛下,我们已经全盘考虑过了!从我们曾经的盟友——法国的现状,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受到敌人控制的伪政府,是无法掌控远离本土的联邦国家与海外殖民地!我已经从我们忠实的朋友——罗斯福总统那里得到了保证,美国只承认您是英国唯一的合法君主,而我们的政府是英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只要美国政府保持这一态度,而我们又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全和控制皇家海军舰艇,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都会坚决地站在我们一边!”丘吉尔的口气很坚定——在有些摇摆不定的国王面前,也必须坚定!
  “既然这样……”乔治六世肩膀微微向下,看起来正准备放下一副无形的重担。
  丘吉尔连忙接过话:“请放心,陛下!虽然德国海军的战舰和潜艇在北大西洋频繁活动,但大英帝国的海空军仍有足够的实力保护王室和政府向北美转移!不过,如果您愿意的话……我个人还是建议您和王后乘坐专机,毕竟海路还是有一定风险的!”
  “如此……”国王仰起头,二楼的窗户已经重新拉上了窗帘,因而看不到王后那张无比憔悴的脸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