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262

  殉爆的英国重巡,在经过十余分钟的痛苦燃烧后方才以一具黑色废铁堆的姿态沉入海中,而在这一段并不长的时间里,两艘德国战舰在北海峡中潇洒地转了个向,逐一重创海面上仅剩的那两艘英国巡洋舰。等到英国人的轻型舰艇准备以高航速发起鱼雷攻击的时候,德国舰队的两千余名官兵连同舰上的主、副炮、高平两用炮都已严阵以待了……
第45章
欧洲海权
  寒冬的暖阳下,当第一架拥有下单翼和纤细流线造型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飞过北海峡上空时,波涛起伏的海面泛着令人眼花的粼粼白光。取得了夜战胜利的两艘德国战舰已然减慢了速度,从舰上放下的交通艇和救生艇正打捞那些漂浮于各种碎片和油污中的幸存者,至于那些大英帝国耗费大量资金建造并且引以为豪的巡洋舰,此刻已经完全不见了踪迹。
  时代的变迁,往往是通过战争这种剧烈而暴力的手段完成的,而且一场看似规模不大的战斗,其所造成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了伤亡数字本身!
  威尔士的安格尔西岛与爱尔兰的都柏林隔海相望,两者之间的直线距离只有寥寥数十公里。在这个惬意的清晨,德国空军作战部长汉斯·罗根少将接到了来自统帅部的指令,他带着作战部随行人员分乘两架“容克-52”运输机缓慢飞过海峡,直接降落在了气氛肃穆的都柏林国际机场上。
  大英帝国元气尽失,如此大好局面之下,一直渴望着自由和独立的爱尔兰人终于放弃了他们对这场战争的观望和谨慎态度。经过多日的外交谈判,现年58岁的爱尔兰总统、独立斗争的领导者德·瓦勒拉在德军攻占贝尔法斯特的当天决定接受德国政府提出的一系列条件,使得这个与英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国家在最关键的时刻秘密加入轴心国阵营——在爱尔兰政府的要求下,德军统帅部决定立即承担起爱尔兰北部的空中和海上防务。为此,德国空军准备按照预先制定的方案将第3航空队一部直接派驻到爱尔兰的指定地区,具体协商则由先前抵达爱尔兰的外交团队正式转交给专业的空军将领们。
  第一次和爱尔兰军队高层打交道,罗根细心地从他们的谨慎中找到了对如今这种局面的渴求和无奈:欧战爆发之时,整个爱尔兰只有4万正规军和20万预备役,而为了表明“坚定的中立态度”,这个规模在爱尔兰军队越过英国边界之前都未经扩充。武器装备方面,爱尔兰陆军使用的还大都是英军上一场战争时期的枪炮,没有坦克,少得可怜的装甲车不堪入目,缺乏重型火炮,所以当这支军队在北爱尔兰遇到英军阻击时未采取果敢的攻击行动,以至于目前还在内伊湖畔遥望贝尔法斯特!
  至于爱尔兰的空军和海上力量,相比较于临近的不列颠和法国就像是成年人面前的小兔子,其作战飞机基本采购自英国,最先进的战斗机是在战场上被德国人看作是老古董的“角斗士”,轰炸机只有“雄鹿”和“战争式”这两种,而且所有的作战飞机加起来还不到德军一个联队规模!此外,在1940年时,爱尔兰海没有属于自己的海军,一些小型舰艇承担起了保卫这个国家漫长海岸线的重任,它们完全不具备远洋活动能力,甚至无法抵御一支英国小型舰队的攻击!
  实际了解爱尔兰军队的兵力和主要部署之后,罗根意识到这个新盟友短期之内只能在政治和战略上发挥作用,军事方面反而需要德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过,爱尔兰的地理位置对于德国将自己的海空势力扩张到整个欧洲西北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全面占领这个弱小的国家又完全不符合德国的战略布局,便只好采用最常用的手段:租借机场、港口和兵营,并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直接保护!
  在爱尔兰军方小心谨慎的介绍下,罗根总算对爱尔兰的军事部署情况有了较为直观的掌握。他起初提出将拥有完备设施的都柏林机场交由德国空军使用,但爱尔兰将领们非常坚决地否定了这个建议,并告知这位年轻的德国空军少将:都柏林方圆50公里内的区域都不会供任何外国军队驻扎!
  首都,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不仅仅是政治中枢,它往往还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国民眼中神圣不可侵犯。爱尔兰人在都柏林问题上的坚定态度令罗根想起了伦敦,想起了另一个历史时空的莫斯科和柏林。现如今,温莎公爵组织的英国“救国政府”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建当中,2000多名经过整编的“救国军”士兵也开始在英格兰南部的主要城市执行巡逻任务,孤立中的伦敦随着德军的5门重型列车炮的直接威慑而变得愈发的摇摇欲坠——这些大口径远程炮每天定时对城南、城北的工厂区和东部的泰晤士河口实施轰击,威力惊人的高爆弹能够让整个城市的人都受到来自心灵上的巨大震撼!
  英国战役已经胜利在望,德国人在爱尔兰问题上显得格外大度。经过了两个小时的简短协商,都柏林以北、靠近边界线的一处野战机场和爱尔兰西北部的伯顿波特机场提供给了德国空军驻扎(实在是没有多大的可选余地)。德国空军还可以使用英军在北爱尔兰遗留下来的军用机场并进行相应的改扩建,而在贝尔法斯特问题上,德国海军派来的代表也很快和爱尔兰军方达成了初步一致:这座大型港口将以租借的形势提供给德国舰艇驻泊,以及作为德国在爱尔兰唯一的军事输入港使用!
  中午之前,德国军事代表团便将所有拟定签署的条款报送回国,在严谨而积极的气氛中,德·瓦勒拉在都柏林为来访的德国军政代表们举行了高级别的宴会。恰在德、爱要员们觥筹交错之际,百多公里之外的贝尔法斯特,两艘收拾完残局的德国战舰正平缓地向着那艘早先搁浅的英国战列舰驶去。
  “升起白旗投降,否则坚决予以歼灭!”领头的德国战舰用信号灯一闪一闪地发出国际通用的讯号,同时将前后主炮对准了原本就残破不堪的英国战列舰“厌战”号。
  困守战舰近20个小时的英军官兵们也不含糊,直接用舰舷一门副炮作出回应——由于舰内动力系统在德军俯冲轰炸机的攻击中完全损毁,就连备用电力也没有剩下,舰首弹药库通道也在爆炸中被彻底卡死,其主炮已经没有一门能够继续射击!
  英舰射出的炮弹在德国战列舰前方激起了柱状水团,但在后者庞大的身躯面前,它显得苍白无力。
  5000米的距离上,两艘德国战舰主炮压平、装填高爆弹。经过了最后一轮警告,它们发出了令整个港湾颤抖的炮声。
  许多德国伞兵从港湾两侧目睹了这一空前的“盛况”,而一名少尉军官在他的日记里写道:“这看起来就像是两个强壮的年轻人在狠揍一个喝醉了酒的老头儿,只看到年轻人频频出拳,老头儿没有半点还手的余地。我们的舰队只进行了四轮齐射,英国战舰的甲板上就再也分不清哪些是炮塔、哪些是舰桥了!舰上的火势很大,尽管我们的舰艇试图用水枪扑灭,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它燃烧了整整4个小时,听说若不是主要弹药库泡在海水里,它完全有可能被炸得只剩下一堆骨架!”
  在德国海军的战争规划中,像“厌战”号这样舰龄稍大但设计上较为成功的战列舰,将视舰体完整度进行相应改造——最好的情况莫过于短暂维修后重新作为战斗舰艇服役,若只是舰体完好则改装成为航空母舰使用,如果情况再差一些,则只好作为废钢铁拆解回炉了!
  在英国人的顽固抵抗下,“厌战”号显然成了最后一种。不过在贝尔法斯特之战中,德军付出了近千名伞兵的代价还是物有所值的,在建的英国航母“可畏”号和基本建成的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很快被德国海军所接管。在经过了若干个月的续建和改造之后,前者将成为继“格拉夫·齐柏林”号之后德国海军入役的第二艘重型航空母舰“赫尔曼·戈林”号(纪念空军有史以来最不幸的总司令,他的死对于德国海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嘿嘿嘿),后者由于双联装与四联装炮塔混合的布局完全不适合更换德制装备,直到德军占领英国北部的兵工厂并恢复生产之后,方才凑齐了10门14英寸口径的主炮。加入德国海军服役后,这艘战列舰被命名为“格拉夫·施佩伯爵”号——以纪念1939年自沉于蒙德维亚港的德意志级装甲舰!
  就在北海峡之战结束次日,数十艘满载人员和设备的船只纷纷驶离苏格兰北部的马莱格、阿勒浦等中小港口,这些原本可以在格拉斯哥、利物浦等大型港口集结出发的远洋船舶,现在只能在不列颠西北部海域编组船团,由于接连作战失利,英国皇家海军只派出了一艘年代久远的巡洋舰和4艘美国援助的城级驱逐舰实施护航。船团中,有几艘是和平时期叱咤大洋的快速邮轮,这些内部陈设豪华的远洋船只在和平时期不断追求着新的速度纪录,战争爆发后也没有闲着,仅仅1940年最后三个月,它们就从北美和大洋洲运送了6万多名联邦军队驰援不列颠,而在1941年的头一个月,它们又从不列颠运送了超过3万英国军民前往加拿大。然而,这些海上“飞毛腿”刚刚驶过冰岛以南海域,就发现有两艘航速极高的大型战舰从丹麦海峡中冲出,领头的一艘,正是威风凛凛的德国重装战舰“俾斯麦”号!
  此时此刻,英国船员和他们的乘客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欧洲的海权已不再属于曾经无比光辉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了!
第46章
战略转变
  1941年1月的最后一天,英格兰东南部又一次笼罩在雨雪交加的寒冷当中。
  就天气而言,这一天的英国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在伦敦西南部一座名为切特西的小镇,却发生了一件对英国乃至整个二战史都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事件:来自伦敦防御司令部的高级指挥官霍利尔少将,来自德国A集团军群的冯·奥伯内特兹少将,以及温莎公爵的私人特使温克爵士,在这里进行了德军包围伦敦38天以来的首次官方会谈。在前期数次非正式接触和协商的基础上,代表各自利益方最终达成了一项停战协议。按照这份《切特西三方协定》,历经了1800多年风雨,且自1801年以来就一直作为大英帝国这个世界性帝国的首都,伦敦,将以一种奇特的和平方式避免战火的摧残——伦敦将转交给温莎公爵统帅的救国军占领,而德军官兵只能作为“游客”进入伦敦区,且不得携带任何武器!
  在伦敦问题上,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政府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仁慈和大度。事实上,这样的选择对于瓦解英国军民的抵抗意识、利用英国这部庞大工业机器剩余力量是极其明智的。毕竟一座化为废墟的伦敦,一个充斥着游击队和地下抵抗组织的英国,对于德国而言将是愈发沉重的战争负担!
  协定签署之后,困守伦敦区的百万英国军民将分为两部分:大部分平民和一些不愿意继续作战的士兵将继续留在伦敦,但他们必须交出所有的武器并保证在战争的剩余阶段不加入战争的任何一方;另一部分坚定效忠英王乔治六世和丘吉尔政府的,将在德军的监督下乘船前往英国北方,这些人获准携带随身物品和枪械,而大炮和车辆将统统转交给温莎公爵的救国军——而不是就地销毁!
  尽管丘吉尔政府在通电中痛斥伦敦守军缺乏战斗到底的决心,并缺席审判了伦敦防御区的总指挥官约翰·奥金莱克和他的副手霍利尔,但在德军开放泰晤士河口和北海西部海域之后,英国海军还是动员了一批小型游艇、驳船和货轮南下。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6万英军和10余万平民顺利撤退到了北方,效忠温莎公爵和新政府的“救国军”也随之接管了伦敦防务,并按照德军要求陆续拆除了城区边缘的主要防御工事,进而疏通了道路和运河,恢复了部分供电,使得伦敦居民生活逐步回到正常轨道上来!
  自巴黎之后,又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得以从战火下较为完好地保留。随着局势的逐步稳定,先前用于围困伦敦的十多万德军部队得以抽身前往英格兰北部,他们的加入大幅增强了北线德军的战斗力。利用短暂的好天气,克莱斯特的装甲部队沿着英格兰东北部的平原地带向北推进纽卡斯尔,也即是哈德良长城遗址的最东端;由布施将军指挥的步兵集群进入了英国西北部的丘陵地带,顺利夺取了莫克姆湾沿岸的港口和城市,但他的先头部队在试图进入约克郡谷地的时候遭到了英军部队的顽强阻击,最终未能与右翼的装甲集群实现双线齐进的部署——英国北部的多山地形和英军的破坏战术,让德军指挥官们最引以为豪的闪击战术失去了发挥的空间。于是在2月初,最高统帅部对登陆英国的德军部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装甲师从11个减少到了5个,步兵师从35个增加到39个,总兵力扩充到了69万,达到了登陆部队的巅峰水平。最先登陆并持续作战的部队陆续乘船返回法国休整,他们的位置将由之前驻守在法国、波兰和北欧的部队顶替,6个二线步兵师也将被送往英国进行实战锻炼。
  海面上,随着帝国海军状态最理想的四艘主要战舰——“俾斯麦”号、“沙恩霍斯特”号、“格耐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轮番出击,不列颠西北部海域和北大西洋航线顿时被搅得七零八落。短短两个星期之内,英国海军即损失了登记吨位达到18万吨的运输船只,另有24艘战斗舰艇被德国海军击沉,这也使得英国人的大撤退计划面临着极为糟糕的局面,尤其是几艘尚不具备战斗力的在建舰艇,凭借自身动力或是由大型拖船拖曳渡海的行动一再延迟!
  与陆军和海军的大规模行动相比,由年轻的少将汉斯·罗根执掌的空军作战部仍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各项行动,针对苏格兰多山地形,最高统帅部希望通过空中轰炸最大限度减轻陆军的压力,而从1月下旬开始,只要天气允许,德国空军都会出动轰炸机对格拉斯哥、爱丁堡以及苏格兰中部的一些军工设施进行空袭——而且确保每一次行动都有足够的战斗机护航。此外,按照预定的轮训计划,德国空军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调整:第2航空队主力被调回德国本土,第3航空队一半以上的兵力被送往法国和波兰,第1、第4和第5航空队向英国增派兵员。如此一来,各航空队都得到了较为均衡的出战机会,而那些1940年之后从航空学校毕业的菜鸟飞行员们也在英国皇家空军这匹瘦死的骆驼身上获得了宝贵的实战锻炼机会!
  德国空军的策略显然有利于长期作战的需要,而随着英国战事渐渐步入尾声,人们不免对这个前所未有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即将走向何方产生了巨大的好奇!
  德国,柏林。
  鹅毛大雪在街道上积累了厚厚一层,以至于出行变得不那么方便。英国皇家空军的远程轰炸机,再无能力奔袭这座位于遥远后方的德国城市,使得阴沉的天空有了安全而纯净的内涵。在宏伟的帝国总理府内,具有现代化色彩的中央空调使得每一间办公室和会议室都温暖如春,而自从圣诞节以来,小胡子元首的愉悦心情感染着在这里工作的每一名军官和秘书。当罗根快步行走于长长的回廊中时,所看到的面孔虽然一贯的沉稳冷峻,可是眼神中无不充斥着轻松自信的成分,就连老迈的元帅和将军们的轻快步伐也像是年轻了十岁!
  “见到您很高兴,尊敬的海军总司令阁下!”在作战会议室门口,罗根和海军元帅雷德尔亲切地握了手,自从赫尔曼·戈林坠机身亡之后,这两大军种的关系前所未有的紧密——国家毫无疑问是最大的受益者,双方的高级将领们也从彼此之间的配合中获得了尊重与认可之外的许多东西,比如从前只能在纸上比划的巨大战略利益!
  “同样很高兴见到你,尊敬的作战部长阁下!”雷德尔举起自己的元帅权杖,满脸微笑地向这位比自己年轻了37岁的空军少将致意。
  “听说我们的‘格拉夫·齐柏林’,再有几个星期就可以正式入役了?”
  “是的!预定于这个月的最后一天举行服役仪式!我们衷心邀请你和米尔希元帅一同出席!”对于“我们”这个用词,雷德尔自然不会反对,要知道这艘重型航母本该在战争爆发的当年就投入服役,可戈林迟迟不肯拨给相应的航空设备和作战飞机,这些问题一经解决,就没有什么可以阻碍德国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艘航母加入战斗序列了!
  “荣幸之至!”罗根愉快地接受了邀请,如果只是将自己的角色局限于空军本身,那么海军航空兵的强大或许不是一件好事,但如果目光放得更加长远,位置放得更高,那么德国海军的强大,对于德国的整体战略而言就是一件大好事了!
  作战会议室的门开了,一个头顶秃得很厉害的陆军将领闪身而出,他看到罗根和雷德尔站在一起倒是一点儿都不奇怪。
  “两位在这里聊天呢!快进来吧,元首正等着呢!”
  相互谦让一番,罗根紧跟着雷德尔进入会议室,然而第一眼就注意到大沙盘里的阿尔卑斯山变矮了——同样规格的沙盘,内涵从欧洲北部和不列颠区域变成了整个欧洲连带地中海和北非,白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脉缩小了一半不止!
  沙盘的变化似乎也带给了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膨胀的自信心,会议一开始,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就以明显轻蔑的口吻向三军高层通报了意大利盟友最近的战况:
  “自从1940年底那场举世瞩目的海战结束以来,我们的意大利盟友和英国海军在地中海互有攻守,总体而言,意大利舰队的主要任务依然是保护本土和利比亚之间的海上航运线!”(有了马耳他这个重要的海上中转站和空军警戒基地,护航战的形势要比另一个历史时空好一些,不过意大利空军方面还是不给面子,大多数作战飞机都调去支援希腊前线了,部署在西西里和马耳他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数量本来就不多,且只在天气晴朗的时候出动,其侦察效用自然减少了大半,结果英国海军很多时候就在他们眼皮底下实施航运)
  “我们的盟友在补给方面并不缺乏,但在本土转为坚决防守的英国军队也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他们在地中海区域的投入。在东非,得到了英印殖民军支援的英军部队投入了反攻,前期攻势不错的意大利军队开始后撤!在北非,数量处于劣势的英军令人惊讶地赢得了布拉迪亚会战的胜利,我们的意大利盟友损失了10多万人!在希腊,大约有4个师的英军和英联邦军队与希腊军队一道阻止了意大利军队的第三次进攻,据可靠消息,意大利军队在这个方向上又损失了大约10万人!”
  听完了约德尔的介绍,罗根心里道:“面条军队终究是烂泥糊不上墙的,任何对于他们的期望都会变成一种奢望。接下来就该隆美尔的非洲军团登上历史舞台了吧!毫无疑问,希腊依旧会成为德军闪击战术的精彩演练,但有了自己的影响,克里特肯定不会变成德国伞兵的坟墓,看起来所有的一切还是在按照历史的大主线一一发生,但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尤其是英国的超速堕落……”
  罗根想得如此入神,以至于阿道夫·希特勒开始说话了,他还有点儿发愣,知道他非常意外地听到了“直布罗陀”,整个人才突然一个激灵。
  “是的,诸位,直布罗陀要塞!每一个对地中海怀有梦想的国家都渴望得到它的垂青,现在,西班牙政府终于认清了形势,而意大利军队距离他们的苏伊士运河还很遥远。接下来,就让我们的军队在地中海战场上展露雄威了!”说罢,德国元首信心饱满地宣布道:
  “下一阶段,我们的主要目标仍在于迫使英国退出战争,我相信在全体将士和温莎公爵新政府的努力下,它很快就会达成!对于直布罗陀,统帅部已经拿出了一个具体的作战方案,而我们将通过法国的铁路线将专门组建的特遣步兵军和炮兵军运往西班牙南部,空军的俯冲轰炸机部队也将进驻西班牙人为我们提供的四座临时机场!诸位,我相信这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也是一场意义空前的攻坚战!”
  听到了这个战略布置,在场的大多数将领们都惊讶不已,而身为空军作战部长的罗根虽然还只是空军少将军衔,可由于负责着德国空军的作战部署,实际上已经迈入了德国军事方面的决策圈,因而一早就获知了这个决定。只不过在陆军将领们的鼓动下,元首决定以强大的铁道炮作为主攻!
  紧接着,元首又宣布了非洲军的组建和派遣命令,由于克莱斯特、古德里安等装甲指挥官仍在不列颠作战或是刚刚返回法国,而新的非洲军又仅含有两个轻装甲师,在西线战役中表现极为出色的隆美尔将军获得了这一与其级别相吻合的任命。
  最后,在入侵希腊的作战部署上,元首强调了1940年底发布的“马莉塔”作战计划,即在3月份攻占爱琴海北部海岸,如有需要,亦将攻占整个希腊本土。当然,发动南线攻势有两个先决条件:其一,是意大利败于希腊;其二,是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这条进军线路畅通。就眼下的形势,意大利的失败已成定局,而保加利亚首脑们虽然口头答应加入轴心国阵营,却一直在拖延签字的时间,这其中又加入了苏俄的角力,已经渐渐丧失了耐心的德国人,随时准备以武力来促使保加利亚人做出正确的抉择!
第46章
何谓远见
  “4-5吨重的超级航空炸弹?我没听错吧!对付纳尔逊级战列舰也只要1吨的航空穿甲弹!”
  手里捏着雪茄的德国空军兵器生产总监恩斯特·乌德特走到窗户旁,猛然拉开了厚重的窗帘。阳光下,那头发稀少的头顶反射着晃眼的光芒。
  刹那间,坐在办公桌对面的罗根想起了“聪明绝顶”这个成语。只是对于乌德特而言,如今的局面恐怕是由于当年的酒色生香和如今的劳心费力共同造成的!
  尽管年轻时代有过一段浪荡不羁的生活,但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超乎常人的大胆以及传奇般的经历,乌德特将军仍是如今这支德国空军中最耀眼和最受人敬仰的明星之一。在他执掌德国空军兵器生产部门期间,BF-109、斯图卡、容克88等一批优秀的作战飞机投入现役,经历了进攻波兰、入侵挪威、横扫西线以及登陆不列颠等一系列作战行动,重获新生的德国空军已然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攻击性的猛虎之师!
  作为这群猛虎的“智脑”之一,罗根也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荣誉。突袭敦刻尔克、奇袭怀特岛雷达站这两次经典的空降作战经由主要报刊进行了连载之后,去年底又被帝国宣传部拍成了军事宣传片,它们不但是德国空降兵们入役之前的必修课程,在德国的电影院里也成为新年期间最卖座的影片。由帝国宣传部印刷发行的1941年版挂历中,罗根也有幸成为12月份的“封面人物”,影响力真正攀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这位年轻的空军作战部长也在利用自己的“远见”让德意志战车避开一个又一个历史的陷坑。
  “嗯哼,有了这种超重级别的炸弹,就算是直布罗陀要塞最坚固的炮垒也不再话下!我这个数据,可是经过爆破专家推测和验证的!”罗根蛋定地说着,他所谓的专家,其实是一部关于英国空军利用超级炸弹炸垮德国水坝的黑白纪录片,时至今日,他仍然记得水坝炸溃后的惊人画面以及主持人绘声绘色的赞叹!
  “嘶……炸弹是容易制造,关键是运载它的飞机!不论是我们的亨克尔111和容克88,即便过载状态也很难达到要求!”乌德特稍稍打开窗户,冷空气一股脑袭来,给弥漫着烟草味道的房间里带来了异样的清新。
  寒风中,窗台上那盆小小的报春花轻灵地摇曳着。
  罗根将自己的雪茄放在桌面的烟灰缸上,以建议的口吻说道:“或许……我们可以尝试利用现有的运输机进行改装。直布罗陀要塞的坚固是众所周知的,陆军的列车炮能否达到破坏效果,现在还不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好两手准备!就算顺利攻克了直布罗陀,今后的前进道路上也还会有其他坚固堡垒,我们不可能每次都千里迢迢将笨重的列车炮运到前线去!”
  “确实!‘千年要塞’算得上是这个星球上最坚固的海防要塞了!200多年来,英国军队进行了多少次翻修和加固?我在西班牙访问的时候,听说直布罗陀要塞的主体工事混凝土层有十米厚,即便是强大的战列舰炮都无法打穿!”重回德国空军之后,乌德特主要负责兵器生产和新型战机的试飞,因而并没有参加大名鼎鼎的“秃鹫军团”前往西班牙参战,只是在西班牙内战结束后方才以军事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去了一趟。那一次,德国和西班牙一口气就签署了二十余项合作条款,前者提供成套的工业机器和武器生产线,换取后者的钨砂、锌、铅、水银、萤石、天青石、云母、软木和羊毛等战略资源。
  “所以说,要是有四、五吨的航空穿甲弹,空军就足以撼动这座超级堡垒了!”罗根重新理顺了逻辑关系。
  乌德特应允道:“好吧,汉斯老弟!我这就指派一支专门的技术队伍处理这件事情!不过……时间上我可不敢保证!说不定,陆军半个月之后就在直布罗陀山升起帝国战旗了呢?”
  “其实我也没指望工程师们像制造铁拳一样把这些大家伙‘一骨碌造’出来,关键还是长远!”罗根笑着说。
  “嗯,可也不要小瞧了我们的研发能力和生产速度!说不定我们会给英国人一个巨大的惊喜!”乌德特自信地说道,进入1941年之后,德国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月产量较1939年提升了百分之八十,困扰这位兵器生产总监的产量问题终于得到了极大的缓和,而这令他得以从繁杂的数字中抽身出来关注新武器的研制和生产:FW-190并没有因为赫尔曼·戈林的离去而下马,第一个装备这种战斗机的空军大队正运往不列颠参战,月产量迅速突破了200架;Ju-88和He-111这两款中型轰炸机的改进型号被送往不列颠进行实战检验。超远程轰炸机、V1火箭、无线电制导炸弹等一系列机密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总之,对外宣称谋求世界和平的德国已经在战争轨道上越走越快了!
  从乌德特的办公室出来,罗根坐着电梯回到了属于自己的楼层,眼下的德国空军在架构和运转方面处于一种十分奇怪的状态。时至今日,赫尔曼·戈林之死已经过去了2个月,可元首依然“霸占”着空军总司令的位置不愿挪动,而此前盛传受到了秘密调查的米尔希和凯塞林既没有调离岗位、也没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叫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偌大的空军总参谋部始终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空军的重要调动、人事任免直接由统帅部借空军总司令的名义各航空队下达,涉及多个航空队的作战行动则由空军作战部牵头统筹。
  罗根的屁股还没在自己的椅子上坐稳,副官卡尔·奥古斯特就冒了出来:“将军,第5航空队报告说,鉴于挪威最近几天都是风雪天气,第10航空军的转场行动可能要推迟到下个星期才能开始!”
  转头看了看窗外明媚的阳光,罗根忽然感慨道:“寒冷的北欧……俄国的冬天也是一样酷寒吧!”
  奥古斯特收起电报夹,小心翼翼地问道:“您怎么关心起俄国的天气来了?”
  “能不关心吗?”房间门关着,罗根并不介意说出这样带有明显暗示性的话语。奥古斯特级别虽然不高,却能够接触空军作战部的高级别机密,而“巴巴罗萨”早在1940年秋天就已经制定了主框架、年底时得到了完善。为了准备对俄国的进攻,德国从两个多月前开始就在有计划地从东普鲁士迁移和疏散居民,并从农民那里有偿征收了房屋和牲口,居住在波兰的日耳曼人也得到了类似的动员。此外,德军在波兰的军用机场正有步骤地进行扩大和升级,而且关押在德国和波兰的战俘也已经秘密转移到了法国——他们留下的营地,正在悄悄进行扩建!
  “您是在担心战争会拖延到寒冷的冬天?”年轻而俊朗的副官看来并不觉得俄国人能够挨过漫长的夏天和秋天。
  “这不是担心不担心的问题,而是要对各种情况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必须考虑到严寒对我们的各种装备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正因如此,所有机型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都送到挪威进行了严格的测试!”说罢,罗根从办公桌上拾起一份作战草案,从前的时候,他对于这样一板一眼的文字和大堆数据感到厌倦,可现在却能够从中找到许多乐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