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雄心(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262

  爱尔兰海是世界上潮汐高度差最大的海区,一到夜间,北部的北海峡和南部的圣乔治海峡都是波涛汹涌,极其微弱的星光下,四艘巡洋舰在摇晃中艰难地沿着航路向东南方行驶。11时29分,“斐济”号巡洋舰上的对海搜索雷达在靠近苏格兰海岸方向探测到两个异常回波,但在海浪的干扰下,未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对方的体形和动向。
  11时37分,“埃塞克特”号上的了望远目测到了海面上的黑色舰影。哈伍德将军虽然一贯沉稳,但由于出发前皇家海军作战指挥部通知说会有几艘驱逐舰和鱼雷艇从贝尔法斯特正对面的斯特兰拉尔港起航并加入这支巡洋舰队,他和他的军官们最一开始都认为那是“自己人”,并且主动发出了灯光问询信号。
  片刻之后,对方以猛烈的炮火做出了回应!
  “将军!将军!是两艘大型战舰!”副官接到来自雷达室的电话并口头转达其内容之时,对方射来的第一波炮弹已经全部落下,巨大的爆炸声和近乎沸腾的海面清楚地告诉英国舰队司令:敌人拥有比自己更为强大的炮火,而且第一轮就打得相当精彩!
  “是一艘战列舰和一艘重巡洋舰!”
  哈伍德异常沉稳地看着海面上,那一根根宛若南美原始丛林参天大树的水柱虽然有高有低,但作为英国海军中为数不多的与德国水面舰艇有过正面交手经历的指挥官,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他声名鹊起的战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装配有11英寸大炮的“施佩伯爵”号仗着射程上的优势率先开火,现如今,敌人又一次占得了先机,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这其中亦有11英寸大炮所发射的炮弹!
  “怎么可能……将军,它们怎么可能出现在爱尔兰海?”
  已经步入了不惑之年的舰长连同站在一旁的副官都是满脸震惊,要知道为了阻止德国海军通过海运向威尔士输送作战物资,英国海军向爱尔兰海域派遣了二十多艘潜艇。仅在1月上旬,它们就击沉了9艘德国舰船,其中还包括一艘新锐的Z级驱逐舰,以至于在此后的半个月时间里,德国海军几乎停止了向这一海域派遣舰船的行动,而陆上和空中的物资运输,无疑将耗费德国人更多的燃料和掩护兵力!
  “事实摆在眼前!先生们,我们别无退路!”哈伍德将军正义凛然地说道,“向各舰发出战斗信号!”
  话正说着,远处又出现了一阵阵跃动的火光,这与前面那轮炮击间隔绝不超过半分钟——德国战舰的炮击速度之快,又一次令在场的英国军官们震惊了。
  在雷声传来之前,见多识广的舰长哀叹道:
  “上帝保佑,我们遇到沙恩霍斯特级了!”
  听到这个名字,哈伍德并不惊讶,他眯起双眼,右手紧紧抓住身旁的扶杆。当年只拥有六门11英寸舰炮的“施佩伯爵”号以一敌三,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接连重创了“埃塞克特”号和另一艘轻巡洋舰,德国战舰精准的炮火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虽然它最终迫于英国皇家海军的整体优势而不战自沉,可是哈伍德不得不承认,经过了二十多年的蛰伏,如今这支德国海军完好地继承了日德兰时期德国公海舰队的长处。至于装备有9门11英寸舰炮、拥有厚重装甲和极高航速的沙恩霍斯特级,哈伍德从来没想过自己有一天要以几艘可怜的巡洋舰与之对抗——至少也要用皮糙肉厚的纳尔逊级或者火力极其凶猛的“胡德”号方有获胜的把握!
  片刻之后,德国人的炮弹呼啸而来,近处爆炸的冲击果然让这艘巡洋舰更加剧烈地摇晃起来,白花花的海水轻而易举地冲上了舰桥,狠狠拍击着经过了防弹强化的舷窗。看着东倒西歪的下属们,哈伍德一点都不觉得好笑,对纳尔逊精神的传承让他在逆境中摒弃了心中的恐惧,迅速在大脑中演算了实力对比和作战过程,然后以咆哮的音调命令道:
  “传令:埃塞克特和澳大利亚全速向南行驶,以炮火吸引德国舰队的注意!斐济和海王星,全速向东行驶,迫近德国舰队并实施鱼雷攻击!”
  夜战条件下,想要打破德国沙恩霍斯特级那甚过于一般战列舰的厚实装甲和该死的细分隔舱结构,大威力的533毫米鱼雷显然要比8英寸和6英寸的舰炮有效得多。然而在这极其关键的时刻,“斐济”号上的通讯官犯了一个算不上错误的“错误”:他们以舰上的信号灯发送命令而不是果断使用无线电通讯——虽说德国人可能通过无线电监听而提前获知英国舰队的战术,但在两艘德国战舰暴风骤雨般的炮火打击下,每一秒的时间对于哈伍德和他的舰队来说都是异常宝贵的!结果就在命令发出之后,领头的“埃塞克特”号挨了当头一棒!
  忽明忽暗的海面上,从数百米之外的钢铁战舰上迸发出的火球带着令人眩晕的刺眼光芒,“埃塞克特”号的舰桥、炮塔甚至是舰首划起的水浪瞬间变得无比清晰。
  火球一转眼就消失了,随之产生的黑烟也引入了夜的暗色,可是舰队领舰的前甲板依然光亮:它着火了!
  深知德国海军光学瞄准仪器之精细,哈伍德虽然大叫不好,心里却立即有了一个新的主意:肯特级重巡洋舰虽然大都在现代化改装中拆除了鱼雷发射管,但服役于澳大利亚海军的“澳大利亚”号却保留了那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十一载岁月对于一艘战舰来说并不长,即便航速较最佳状态时有所下降,它依然能够跟上两艘巡洋舰的步伐。当德国人的又一轮炮击滚雷般袭来之时,哈伍德迅速做出调整:
  “埃塞克特”号诱敌,其余三舰全速奔袭,发射鱼雷后并不立即撤退,而是以舰炮全力轰击德舰上层建筑!
  这一回,哈伍德看来是决意豁出老命跟德国人拼上一拼了!没准,今晚这一战还能再现普拉特河口的光辉?
第43章
海峡夜战(中)
  由于种种原因,雷达理论和运用原本走在世界最前列的德国,军用雷达的实用化方面却不及自己的老对手英国。其实早在1935年,冯·威廉森博士主导下的GEMA公司就已经建成了第一个能够运行的地面雷达站,3年后的1938年,8部对空探测距离达到60公里的FUMO39G型陆基雷达被部署到了德国边界地区。在德国海军,从德意志级装甲舰开始,Fumo系列雷达就成了大型水面舰艇的标准配置,以至于在研究了普拉特河口之战后,一些德国海军的技战术专家认为,朗斯多夫上校没有让舰上的雷达开机工作是个相当致命的错误——他本该提前发现对手并及早避开。
  历史的种种已然盖棺定论,在如今的德国海军,官兵们对雷达的运用要比开战之处纯熟得多,而“格耐森瑙”号和“欧根亲王”号上都安装着较为先进的Fumo-27型雷达,其探测距离超过20公里,能够在天气恶劣的情况下搜索水面,并且与光学测距仪安装在一起,通过方位同步感应器和距离显示器引导舰炮对海面上的单个目标实施齐射。
  因此,即便没有无线电监听,德国舰队司令官冈瑟·吕特晏斯也能够清楚地知道对手在黑暗中的作战调整。这位穿着深蓝色海军大衣、傲然挺立在舰桥指挥室内的海军将领目光如炬地注视着前方:
  “传令:舰队集体左转40度,各舰副炮自由攻击西北方中弹起火的英舰,我舰主炮轰击东北方快速行驶的第一艘英舰,欧根亲王以主炮攻击第二艘!”
  在远离本方控制海域作战,德国人同样谨慎地采用信号灯进行舰艇间的作战联络,而经过了最初茫然无措的还击,英国舰艇已经渐渐找到了准头,炮弹开始在两艘德国舰艇周围激起高大的水柱,尤其是那艘甲板上燃着火的英国巡洋舰,由于保持着相对平稳的航速,其6英寸舰炮和4英寸副炮以极高的射速拼命开火,漆黑海面上闪动的火光格外引人注目。
  吕特晏斯不愧是如今这支德国海军最优秀的舰队指挥官,自战争爆发以来,他与英国海军的历次交手均保持不败战绩,而他的战斗调整也颇具针对性: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单舷的3座双联装5.9英寸副炮不论射速还是火力完全可以与一艘英国轻巡洋舰匹敌;“欧根亲王”号虽然采用口径更小的105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作为副炮,但其射程依然达到了17公里,且拥有每分钟15发的惊人射速,在使用触发式引信的情况下,对于装甲防护一般的巡洋舰来说亦能够造成极大的人员杀伤!
  战斗命令一经传达,两艘德国战舰上的官兵们又一次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已经加速到28节的“格耐森瑙”号如一柄锋利的尖刀在海面上划出深深的白色水痕,一团大浪袭来,竟被它漂亮的大西洋艏击碎成无数的水花向广袤的海面飞溅。即便在急速转向的情况下,其吃水很深的舰体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倾斜,位于舰艇最高处的雷达/光学设备联合基座可以360度旋转,此时已经牢牢锁定了最新的目标。方位参数通过机械方位显示盘实时传递到了舰上的射击指挥室,结合雷达距离显示器上的参数,射击指挥官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计算出了射击参数,再以舰内通讯电话传达到各个主炮塔内。
  “方位……右舷29度!距离……13244米!穿甲弹一发!”手握电话筒的炮长大声传达着来自指挥室的射击参数,而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的每一座炮塔就像是一个做工精密的仪器,炮手们通过方位角电动瞄准装置来驱使沉重的炮塔转向指定目标,由液压提供动力的高低脚辅助调节装置在效率上要比早先的手工调节高出一大截,唯独在弹药传送和装填方面,他们还在使用传统的滑道和滑车,而且前端弹药需要依靠人工搬运——新服役的“俾斯麦”号主炮塔已经采用了全新的半自动装填,每分钟两发的射速在同级别战舰中遥遥领先!
  主炮口径小往往意味着再装填速度快,经过长年严格训练和不断磨合,“格耐森瑙”号的每一名炮手都已经成为这部精密机器中快速运转的零部件,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将穿甲弹以及驱使它们飞行上万米并达到预定破甲能力所需的发射药包填入炮膛之内。
  等到最后一名炮手高高举起自己的右拳,炮长朝着话筒大声喊道:“1号完成!”
  3秒之内,其余两座主炮塔也完成了装填,待到短促的炮击铃声结束,炮长和炮手们已经往耳朵里填上了特制的塞子,解除击发保险之后,他那在全舰都算得上赫赫有名的大拇指果断地按下了射击控制钮。霎时间,整个炮塔连同脚下的甲板都在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中猛烈摇晃起来!
  “上帝保佑!”
  留着小胡子的炮长迅速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然后摘下耳塞,拿起电话。
  “1号顺利!”
  德国人的“顺利”,也即意味着9发单重达到300公斤的穿甲弹以近乎900米每秒的初速飞射而去——“俾斯麦”号的15英寸主炮发射的炮弹初速才820米每秒!
  紧随“格耐森瑙”号进行转向的“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同样获得了理想的射击角度,它的4座双联装主炮齐刷刷地指向战舰右舷,炮管仰角较低,射击姿态看起来颇为优雅。就在旗舰开火之后6、7秒,这些身躯细长的8英寸舰炮也发出了战斗的怒吼!
  距离和速度的换算,使得“格耐森瑙”号上的军官们在短短十数秒之后就得能够正面检视下属们的射击水准:黑暗中若是出现爆炸的火光,那便意味着炮弹打中了目标,如果只有沉闷的爆炸声传来,炮弹便只是枉然地落入水中——顶多只是近失弹!
  以炮术见长的德国海军,在历次海战中往往能够先敌命中目标,挪威战役期间,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在26000米距离上三次齐射就命中了英国海军的“光荣”号航空母舰,然后一直从2万多米打到9000米,将英舰打成了筛子,倒霉的“光荣”号也因此成为历史上唯一一艘被战列舰击沉的航空母舰!
  这一次,远海传来的轰鸣声如滚滚惊雷般传来,视线中却没有出现爆炸的火光。
  阅历丰富的海军中将和舰长根特上校依然如老松般岿然不动。
  在舰上副炮孜孜不倦的炮击声中,三座三联装主炮塔终于又一次发出了响彻海际的怒吼!
  “中了,打中了!”才几秒钟时间,指挥室里就传来了一个亢奋的声音,众人转头看去,一名不久前刚从轻巡洋舰部队转来的少校指着战舰右前方。原来,那艘早先起火的英国巡洋舰又一次被德舰的副炮所击中,甲板和舰桥上的熊熊大火已经将它变成了黑暗中的一柄火炬!
  吕特晏斯没有任何表情地将目光重新转会到右舷远处,单单一艘巡洋舰绝不是德国舰队冒险进入爱尔兰海的最终目标。在这个寒冷而漆黑的夜晚,他和他的战舰将成为贝尔法斯特港的新守护神。那些完全由英国海军官兵掌控、随时可以逃亡北美或者英国殖民地去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他可以毫不手软的统统予以击沉!
  遭到了一轮炮击之后,那三艘结伴而行的英国战舰并没有立即开炮还击。近处闪动的火光和战鼓擂动的轰鸣是“欧根亲王”号的主炮齐射,在理想状态下,它的8英寸主炮能够达到每分钟5发的射速,不过在海上夜战中,射速上的略微差距并没有很大影响,而且也很少会有指挥官让自己的战舰在实战中进行极速射击——命中率对于海战胜负的意义显然更胜一筹!
  十数秒后,海面上依然只有爆炸声而不见火光!
  气氛愈发沉闷,这时候雷达室传来报告:
  “三艘英国战舰正高速向我舰驶来,距离不足万米!”
  吕特晏斯那铁板一般的面孔上终于有些细微的变化,虽然雷达技术在训练和演习中的表现不错,尤其能够弥补光学仪器和肉眼在夜战中的不足,但德国海军迄今为止还从未在实战中凭借雷达取得过战果——真正可靠的,或许还是舰上的光学仪器和素质出众的官兵!
  半分钟之后,吕特晏斯的舰队又进行了第三轮齐射,在两舰副炮频频打中万米之外的目标时,由雷达指引射击的主炮却又一次令人失望地空手而归,海军中将终于命令道:“向右舷发射两颗照明弹!”
  黑暗中快速行驶的三艘英国战舰还是没有还击,反倒是那头受伤的困兽在龇牙咧齿地狂吼着,6英寸和4英寸的炮弹有些杂乱地落在近处海面上。
  不绝于耳的炮声和爆炸声中,“格耐森瑙”号右舷一座双联装105毫米高射炮悄然昂起了修长的炮管,官兵们迅速将两枚标有特殊颜色的炮弹填入炮膛,朝着空无一物的夜幕开火了!
第44章
海峡夜战(下)
  随着两枚德制照明弹在北海峡中部偏南海域当空绽放,沉沉夜幕被毫不留情地揭开了,荡气回肠的大海战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人们眼前!
  汹涌的波涛中,英德双方的6艘大型战舰均处于高速运动状态,百余门口径各异的舰炮每分钟向对方倾泻数以十吨级的穿甲弹或高爆弹,拖着暗红色尾焰的弹头在宽阔的海面上飞逝而过,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水团不断在舰艇周围升起、落下。就交战的规模而言,这场海战远远不及24年前日德兰大海战之夜战部分,但无人可以否认,它将会对这场愈发现代化的战争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
  位于照明弹下方的,是三艘体型相差无几、以战斗斜纵队快速向南行驶的英国巡洋舰,桅杆上的圣乔治十字海军旗只有两种颜色,即圣洁的白色和激情的红色,它们在风中发出猎猎的响声,鼓舞皇家海军官兵们以大无畏的精神向敌舰冲击!
  位于照明弹西面大约5000米处,一艘燃烧中的巡洋舰是这片海域唯一的醒目航标,来自黑暗边缘的炮弹仍在它的周围轰起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水柱,而且落点基本集中在以舰艇为中心、半径50米的圆形区域内。这艘巡洋舰前部一座主炮塔冒着黑烟,早已没有了反应,左舷前部的副炮也哑火了,除此之外,舰上其余炮火仍在顽强地朝着远处开火!
  在照明弹南面大约8000米处,一大一小两条快速战舰可以说是这场海战的真正主角!它们拥有格外简洁流畅的线条,从炮塔到舰桥、从烟囱到舰尾,无不充满了浓郁的德式风格。两舰的主炮整齐划一地指向右舷,就在照明弹点亮海面的刹那,这些主炮开始进行最后的微调,片刻,黑洞洞的炮口接连喷射出大团明黄色的火光,黑色的硝烟霎时间将半艘战舰都隐于其中,而在它们的舰桥顶部,独特的网格状天线依然在小幅度地转动着!
  几乎就在两艘德舰开火的同时,三艘自北向南高速挺进中的英国巡洋舰出现了细微的变化:尖锐舰艏下方,白花花的水浪突然增大,且右侧明显高过于左侧;舰体和甲板出现了倾斜,以至于一团海浪袭来,轻而易举地涌到了主炮塔根部,再一次将早已洗刷无数遍的甲板清理一番。
  接下来的十秒钟,对于双方指挥官和舰员来说都是一种煎熬,尤其是“只挨打、不还手”的英国舰队,官兵们更是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刺耳的呼啸声中,巨大的柱状水团终于重新出现在海面上。自从全舰射击指挥系统投入运用以来,战舰全部主炮对相同目标的齐射就更具协调性,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百分之百的“统一”。主炮之间的射击仍存在客观上的差异,加上“炮弹”这一工业产品的个体因素,在经过了数千米的飞行之后,它们不至于在同一瞬间落下并爆炸——在肉眼依然能够辨别的差异中,每一枚带有强大动能落入海中的炮弹,首先因为自身重量和速度激起一根水柱,在触发式引信的作用下,来自内部炸药的化学反应很快在海面上产生更高更大的水柱。
  于是,水柱接二连三地腾起,一根高过于一根,丛林式的水柱迅速遮蔽了人们的视线!
  在德国舰队迅速而精准的轰击下,全速转向的三艘英国巡洋舰并没能避开全部的炮弹。原本射向领舰的炮火,现在集中出现在了第二艘战舰周围。只见它舰桥位置刺眼的火光一闪,无数的碎片随同浓烟四散膨胀,转眼的功夫就填充了大片的空间,而桅杆上的舰队司令旗也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中不见了踪影!
  未得到旗舰指令的情况下,三条巡洋舰继续按照之前的航向全速行驶,由于相对方位的改变,它们后部的舰炮获得了一定的射击角度——自从它们的舰影从照明弹的光芒显现出来之后,舰上沉寂已久的主炮就在不断地搜寻和调整当中。穿过了德国舰队齐射所造成的水浪区之后,前面两艘巡洋舰上的主炮终于迸发出了激动人心的怒吼。8英寸口径的穿甲弹带着复仇的欲望飞向了南面,此时此刻,双方的直线距离已经不足8000米了!
  英国皇家海军不甘堕落的雄心,却没能克服双方舰艇相对的超高速运动影响,一转眼的功夫,两艘巡洋舰发射的十余发炮弹无一例外地落在了德国舰队的屁股后头,而第三艘巡洋舰紧随其后发射的炮弹,更是有些夸张地落到了距离目标百米开外的空旷海面上!
  经过了相对一番的攻击,两艘德国战舰再次进行了航向上的调整:领头的战列舰率先右转15度,新的航迹几乎与三艘英国巡洋舰反向平行,这种状态下全舰9门主炮仍能够游刃有余地攻击对方;紧随其后的重巡洋舰以相同的角度迅速完成而来转向,8门主炮整齐划一地进行了调整,以攻击英国舰队刚刚受伤的第二艘巡洋舰!
  完成航向调整之后,德国舰队与单独行驶的那艘英国巡洋舰距离拉进到了不足5000米——如果是刚刚加入战场的状态,皇家海军的轻巡洋舰可以从这个距离上进行远程鱼雷攻击,然而就在这几分钟时间里,德国舰队同样精准而猛烈的副炮火力已经将它打得几无还手之力,航速的被动减缓则是舰体内部受损的直接体现!
  随着距离的拉近,德国战列舰左舷3座双联装的150毫米副炮更加卖力,而它舷侧的105毫米高炮甚至在用防空射击的频度实施炮击,只见距离越来越短的海面上,大大小小的炮弹像是火星一般飞过,其密集程度不禁让人们为那艘英国巡洋舰上的数百米官兵感到悲哀,更为日落西山的大英帝国海军感到悲哀!
  眼看着两艘精悍的德国战舰已经在双倍于己的英国舰队面前牢牢占据了主动权,战场形势却因为一群出现在苏格兰海岸方向的小型舰艇而发生了变化,紧接着,德舰上的无线电监听仪器截获了英国舰队的明码通讯:“驱逐舰和鱼雷艇全速向德国舰队突击,巡洋舰不惜一切代价进行火力掩护!”
  如果说英吉利海峡是大英帝国后花园里的水渠,那么北海峡和爱尔兰海就是这个国家浴室里的浴缸,面对德国舰队的突入,英国海军能够从附近多个港口派出轻型战斗舰艇——如果是在1940年早期,那么出现在德国舰艇雷达上的敌舰出现必然成倍于眼前的数量!
  面对这预料之中的变化,两艘德国战舰并没有立即调整航向,领头那艘身形优雅的战列舰仍以它那9门长身管的11英寸舰炮快速轰击7000多米之外的英国巡洋舰队,紧随其后的重巡洋舰倒是立即按照旗舰的指引调整了战术:它的8座主炮迅速进行了近乎180度的转向,顷刻之后,密集的火力开始砸向舰队左侧那艘火势已经失去了控制的英国巡洋舰。德制的8英寸穿甲弹轻而易举的穿透英国利安得级轻巡洋舰4英寸厚的舰舷装甲,爆炸产生的浓烟还未散去,冰冷的海水就已经势不可挡地从破口涌入,顺着被穿甲弹接连凿开的舱壁和水密门进入内舱。
  德国重巡洋舰的第四轮主炮齐射之后,这艘本该在大西洋上叱咤风云的英国战舰终于彻底地沉沦了,失去了动力和主要火力之后,它变成了德国人远程鱼雷攻击的标靶:“欧根亲王”号在4000米的距离上用两条鱼雷结束了它最后的痛苦,一同沉入海底的还包括420多名舰员,最终获救者仅仅150余人!这艘导致德国海军“格拉夫·施佩伯爵”号覆灭的最主要元凶终于品尝到了自己酝酿的苦果!
  结束了舰队左侧的战斗,两艘德国战舰开始对付自己右舷的目标。尽管舰载雷达在火控射击方面的功效有些令人失望,但它们还是准确提供了有关战场形势的数据:那些身躯小巧的英国舰艇速度很快,相信几分钟之后就能够越过己方的巡洋舰队突入主战场。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国舰队指挥官做出了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集中全部火力猛攻三艘英国巡洋舰!
  英国舰队早已不甘示弱地发射了他们的照明弹,在跨越7000多米的炮战中,英制8英寸和6英寸穿甲弹也渐渐找到了准头。就在友舰逐渐从海面上消失的时候,来自英国巡洋舰“海王星”号的一发炮弹击中了德国战列舰“格耐森瑙”号的舰桥,狠狠敲掉了它造价昂贵的Fumo27型雷达和与之并联的10.5米大型光学测距仪!
  就在一部分乐观者以为战场局势即将因为这个变化而发生倾斜的时候,“格耐森瑙”号的新一轮齐射直接命中了“海王星”号,轻而易举地端掉了它的一号主炮塔,并将其烟囱后部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三座高射炮位全部化为碎片状态,而“欧根亲王”号亦在接连两次齐射后找到了“澳大利亚”号!来自德舰的8英寸穿甲弹接连贯穿5.5英寸的舰舷主装甲和3英寸的弹药舱附加装甲之后,瞬间引爆了其二号弹药库内残余的20多吨烈性炸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26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