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林恩可不管这些,他双手扶着黛娜的肩膀:“太好了,会是男孩还是女孩?有多长时间了?”
“林恩!”黛娜第二次唤他的名字,表情很是严肃。
林恩稍稍冷静下来,他抓了抓头:“这实在是太突然了,虽然……可是……”
“我们好好谈谈,行吗?”黛娜的语气比起刚才在书房软了许多,但仍透着那么一股别样的冷意。
林恩猜也能够猜到她想说什么,如今“人质”在她肚子里,敷衍看来是敷衍不过去了,便硬着头皮说:“噢,好,坐下来谈!”
两人回到卧房坐在床边,黛娜很认真地盯着林恩看,这让他觉得很不自在,但还是以平静的目光与之对视。
“这是我们的孩子,林恩,我不想他一生下来就处于乱世的环境中。战争好不容易结束了,我们的祖国,丹麦,也幸而没有遭到战火摧毁,你也亲眼看到了,哥本哈根仍是那样的美丽,那些平静的村镇更是安居乐业的好地方。林恩,我们回丹麦去吧!找个没有人认识我们的地方,即便清贫,也比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好。”黛娜声情并茂地劝说道。
林恩点头却又紧接着摇头:“黛娜,听我说,那样的日子也是我真心向往的,但现在不是时候,我需要多一些时间。”
黛娜紧盯着他有所闪烁的目光:“不,现在,就现在。”
林恩咬着嘴唇:“你是如此的美丽,黛娜,我担心突然去过平凡的生活,那会有太多我无法应付的困难。”
“难道你不想要我们的孩子出生并成长在一个安定的环境中吗?”黛娜说这话时,眼中已经泛起了泪光,她双手紧抓着林恩的右手,“就算你倾心于第三帝国的复兴,那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我们也就算了,为什么要让我们的孩子也跟着过那种封闭的、担惊受怕的生活,这不公平!”
女人的哭腔曾是林恩最不想听到的声音,可如今他却逃无可逃。这一刻,他忽然又想起了艾莉丝一家,若是当初选择和他们在一起,现在没准跟第三帝国已经没有半毛钱关系了,但那未必就能获得稳定的生活——逃避盟国的追查搜捕,为了生计而苦恼,或是在盟国占领区忍受着占领者的无情欺辱。
“好吧,黛娜,好吧!”林恩终于松口道,“我以生命保证,绝不会让我们的孩子出生、成长在动荡的环境中,我会把你们母子安排回丹麦去,让你们过上合法、富足的生活。”
这显然不是黛娜想要的结果,泪水夺眶而出,她拍打着林恩的臂膀哭道:“我不准你离开我!我不准你离开孩子!”
林恩强行吻住了她的唇,感受着从嘴角渗入的那丝咸涩……
许久许久,等到侍应生送来早餐,林恩和黛娜分坐在小餐桌对面,两人的脸色都有些泛白,以至于侍应生好奇地往阳台那边看了眼,阳台门并没有打开,但也许这两个人在阳台上站了太久时间,毕竟在2月份的斯德哥尔摩,昼间的平均气温也在零度以下,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冰雪都城。
等到侍应生走后,林恩默默拿起刀叉,细心地替黛娜切好驯鹿肉片和姜饼,然后轻轻地送到她面前。
“多年以后,当孩子得知真相时,我真害怕他会以你这样一个执着而顽固的父亲为荣,你是这样的优秀,却为着一个难以实现的梦想在奋斗。”黛娜含着泪说。
林恩面带微笑的对这位迷离迷人的加尔戈夫人说:“曾经的我甘于平凡,但一切都不同了,我不想在这样一个时代过以往的那种生活。我已经找到了我的信仰,并将为之战斗下去,创造一个属于我的时代。十年后,遨游在太空轨道上的飞行器不只有美利坚与苏维埃的标识,世界将不再在东西方对峙的核战阴影中艰难度日,这一切……终将成为我无憾此生的荣耀。”
黛娜双眸的视点在林恩脸上游弋,似乎在竭力看透眼前这个男人心中所藏的奥秘,然而跨越近七十年的时光绝非寥寥数语就能够概括的。片刻,她垂下头,左手拿起叉子,从盘子里叉起一小块美味且营养丰富的驯鹿肉,黯然说道:“小时候妈妈总说我像个小公主,长大了肯定会嫁给某个王子,可爸爸常说,王子一旦成为国王,将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一切重任,而王后,众人心目中最圣洁、最幸福的女人,必然为了自己的丈夫牺牲很多宝贵的东西。那时候我一点都不理解,但现在我想我懂了,默默支持一个心怀大业的男人是多么辛苦的事情,它需要太多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所以,我宁可自己嫁给的是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就像是我爸爸那样的人,可惜到头来我连自主决定的权力都没有,多么可悲!”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无奈与悲哀。”林恩深有感悟地说道,“若是有一天我能让你和孩子过上王后、王子的生活,所有的付出和牺牲就都是值得的,完全值得的!”
黛娜流着泪笑了,面带笑容地将可口的食物送入嘴中,拌着泪水一同下咽。
虽然结果有些勉强且充满了悲伤的元素,可林恩终究还是劝服了自己的妻子,这在他看来比战略上迈出第一步还要艰难。侍应生送来了早餐,也送来了当天的报纸,在这种情况下林恩本来无心看报,但不经意一瞥就看到偌大的头版标题:芬兰英雄黯然谢幕!
芬兰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它在二战中奉行着非常特殊的立场:战而不攻,在收复苏芬战争后被迫割让的土地后,他们那支装备精锐且富有山地作战经验的军队就以旧的国境线为界“不越雷池一步”。在北方,缺乏寒带作战经验以及运输工具的德军山地集群踌躇满志却连斯摩棱斯克的边都没挨着,若是有熟悉地形又精悍善战的芬兰军队共同出击,那条战线很有可能成为撬动战局变化的支点;在南方,列宁格勒已经在芬兰军队的远程火炮射程之内,德国方面百般使计想让芬兰参加对列宁格勒的合围和进攻。1942年曼纳海姆75岁大寿,阿道夫·希特勒破天荒的亲临芬兰为他祝寿,对芬兰方面的看重可见一斑,然而曼纳海姆元帅故意将会面地点安排在了一个偏僻的火车站,据说当天的餐点非常难吃,而且明知希特勒讨厌烟味,曼纳海姆饭餐后还抽起了一根大号的雪茄,结果希特勒只待了几个小时便匆匆离开芬兰,到头来也没削减对芬兰的物资援助。
可观评论历史种种,芬兰军队统帅、战争后期的芬兰总统曼纳海姆应该首先是个诚挚的爱国者,然后才是第三帝国的战略伙伴,在那个时代,他是欧洲最有魄力、最富有雄才伟略的领袖人物之一,正是在他的带领下,弱小的芬兰军队才创造了苏芬战争的传奇,也得益于他明智而坚定的策略,芬兰才免于亡国的厄运。在战争行将结束之时,昔日的伙伴恨不得调转枪口为胜利者效劳,芬兰非但没有这样做,还在曼纳海姆的授意下与第三帝国签署了一份密约,即暗中向藏匿在北欧的“流亡分子”提供有限的装备物资。在全世界范围内,另一个以官方形式提供帮助的便是弗朗哥的西班牙独裁政权,但那是一个盟国奈何不得又拼命想要拉拢的对象,比芬兰的国际地位那可要优越得多。
拿起报纸,林恩看到的果然是曼纳海姆辞去总统职务、即将离开芬兰前往瑞士流亡的报道。作为苏芬战争期间鼎力支持芬兰的瑞典,在面对强大第三方时一贯站在同情北欧兄弟的立场上,这一点在头版新闻中对芬兰前总统、军队统帅充满赞誉的评价就能够看出,“民族英雄”、“战略家”、“爱国者”等崇高的字眼轮番出现,并相对客观地评述了曼纳海姆那充满传奇的一声,落笔之处称其为“芬兰最伟大的领袖”。对于曼纳海姆离职的原因,瑞典人虽然没有直言是苏联方面的压力,但还是留下了非常明显的暗示。此外,报道还对曼纳海姆接下来的生活进行了预测,虽然苏芬战争前后芬兰接受了来自西方世界的大批援助,但这位奉公克己的前总统私人财产寥寥无几,而且到了瑞士之后,迫于“国际压力”,他很难再和芬兰保持正式联络,回归故土之日看起来也是遥遥无期——若是历史大势未变,林恩知道,这一预测是相当准确的,曼纳海姆有生之年将不再有机会重返芬兰。
看完报道,林恩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用好了能够大做文章。战后的芬兰军事实力大不如前,失去了曼纳海姆以及东部的地峡防线,他们甚至不再有勇气跟苏联人刀枪相对,但官方和民众对苏联的愤慨、仇视会只增不减。若是打着曼纳海姆的旗号在芬兰活动,怎么说也能获得半个主场的待遇,即便那里苏俄的密探和间谍横行,探察情报、建立秘密基站也将事半功倍。
见林恩如此专注地看着报纸,黛娜既没有感到惊讶也没有生气发飙,而是静静地看着他。多吃了几口,又一阵恶心去了盥洗室。正常的妊娠反应,林恩也帮不上什么忙,基于劳伦茨·巴赫的例子在前,林恩并不奢望元首会同意黛娜将来带着孩子在丹麦生活,也不觉得安德里在这件事情上会一门心思帮助自己,所以他决定隐瞒下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一步步安排好后路。餐后,他让沃夫鲁姆悄悄去请医生来,对安德里夫妇等同行人员则解释说黛娜身体微恙。在这之后,他主动找了安德里,两人一合计,离开芬兰的曼纳海姆确实是个意义非凡的棋子,安德里遂决定联络瑞士方面尽速确定曼纳海姆的落脚点并进行前期的侦察,接着又将考特兰德等人召集起来研究具体对策——初步的结论是如果己方不能够赶在红军节前部署好暗杀行动,那就适当推迟并另觅机会。不论这一计划的最终结果如何,下一步都将在芬兰境内建立新的技术情报站,除了供情报人员回馈情报、藏身休整外,还将提供无线电导航和潜艇补给方面的支持,以便于对付东边这个注定持久的老对手。
短暂的白昼很快结束了,散会之时已经天色全黑。回到套房,沃夫鲁姆告知说医生已经检查过了,黛娜怀孕已有两个多月,目前一切正常,并建议孕妇加强营养、保持良好心态且避免舟车劳顿。自从被掳作十二“瓷娃娃”之后,营养条件肯定是有保障的,舞蹈训练和表演也保证了良好的身体状况,这些都是乐观的因素,但黛娜最近的心态有较大起伏,而且按照原定计划,接下来还要在芬兰以及基地之间奔波一次,至于林恩亲自前往苏俄一事,虽然元首并没有下令,可安德里等人显然都觉得这种艰巨的任务只有他出马才能十拿九稳,这些又都让他犯难。
第135章
最后的突击者
1946年2月13日,芬兰北部某山林,秘密营地。
“向长官敬礼!”
发号施令的军官是个身材并不扎眼的中等个子,头戴佩有苏军徽标的布质军帽,身穿全套1944年款的苏联陆军冬季制服,却操着一口标准的德语。在他右手所对的方向,排成两排的三十余名像是这风雪中的白桦树,身板挺得笔直。他们个头高矮不一,且大都留有胡须——浓密的上唇胡或是挂面的络腮胡,身上的军装都是相同款式,军衔标示从列兵到少尉都有,携带的武器以PPS42为主,辅以狙击型的莫辛·纳甘步枪和军官手枪。
当进入营地的这一行数名穿普通衣装者走到队列前方,看起来颇为诡异的场面出现了,这些苏联陆军装束的官兵们整齐划一的抬起右臂行举手礼。
在寒冷的风雪中,众人呼吸出来的白气汇成了一片淡淡的白雾。
“礼毕!”
军官像是担心外人看到这个场景而识破他们身份似的,只等来者站定便匆匆喊出了口号。
站在这座重新启用的秘密营地,面对这样一支自己此前从未听闻并注意过的特遣部队,林恩心中是真正的百感交集。所谓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还有多少秘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埋藏在历史的尘埃当中,人们说不清也道不明,区区一个第三帝国的各种秘密编书就已经够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了。
“帝国的精英们,我谨代表我们伟大的元首向你们致敬!你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是我们全体德意志战士的骄傲!”
简单的致辞不足以概括林恩的感怀,而他知道,这样一群对信仰的坚贞与渴望毫不逊于自己的战士,再多的赞美也只是钢墙前的风,永远只能流于表面而不能穿入内在。
德国特遣部队还在芬兰的存在要追溯到30年代后期,随着希特勒政权的建立以及逐步巩固,野心勃勃的帝国开始向周边扩张势力,拉拢利诱那些在战略上渴求强国支持的势力,芬兰无疑是帝国领袖选中的一个理想目标。出于对苏联的抗拒抵触态度,芬兰人很快接受了来自中欧的军事援助,德国的军事技术人员和训练教官随着第一批军械武器抵达这个寒冷而美丽的北欧之国。苏芬战争爆发后,德国虽然保持中立,但仍通过该各种途径将人员武器运入受到苏联海军封锁的芬兰,这其中就包括了柏林方面组建的秘密志愿者部队。这些富有经验的山地作战人员、优秀狙击手以及反坦克专家穿上芬兰军队的服装,跟着芬兰游击队在条件艰苦的山林中穿行,让实力占据绝对优势的苏军部队吃尽了苦头。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后,这些作战人员有的加入了德军派驻北欧的山地集群,有的仍留在芬兰军队协助作战。虽说合作的初衷是各取所需,但同生共死的战友之情有时候却是胜过实际利益的。1944年,明哲保身的芬兰宣布退出战争并强行驱逐了芬兰境内的德国武装人员,数十万德军官兵和辅助人员只得黯然撤离,这一小部分熟悉芬兰和芬兰人的精英却以特殊的方式秘密留驻下来。战争结束时,“雅利安方舟计划”的策划者和实施者站在基地安全角度考虑,秘密下令将这些精悍的战斗人员撤往“避难所”,秘密营地随之遭到废弃。如今新的任务有需要,帝国大本营便又将这支秘密的特遣队派回到了芬兰——对于这一切,芬兰政府的首脑们是毫不知情的。至于附近的芬兰军事官员尤其是驻地指挥官,则是假装毫不知情。
既然都是自己人,林恩也不多客套,他对这位身形普通的军官说:“让兄弟们解散吧!”
这位军官毫不拖沓:“全体……解散!”
在他大声发令时,林恩注意到他脖子靠近下巴处有一道很深的疤痕,这个部分遭到弹片击伤可是相当凶险的,搞不好就会当场毙命,看来这家伙是个幸运的九命猫。
在这位军官的引导下,林恩一行人走进了建在一处土坡下的窑洞。因为升了炉火,里面要比室外暖和许多,但四壁和脚下的泥土都很潮湿,条件比起寻常的茅草房还要差一些。正因知道条件艰苦,林恩、安德里以及考特兰德都特意将夫人们留在斯德哥尔摩,尽管平添了她们的担心,事实证明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决策。
“辛苦你们了!”林恩真情慰问说。
军官请他们在用木桩子做成的凳子上坐下,然后从炉子上提了壶子给他们一一道水,这个场景让林恩想起了自己当年从“吸血鬼”突击队本部前往第三突击分队报到时的场面。
倒好了水,这位军官才回答林恩刚刚的话说:“长官太客气了,能够重回老地方,能够重新找到证明自我、实现价值的机会是我们的荣誉所在!”
对于这种温情场面,安德里作为前盖世太保的部门长官和如今的帝国情报长官实在不太感冒,等林恩端起杯子润口,他径直对军官吩咐:“说说情况吧!”
“说说情况”其实是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位苏军装束的特遣队军官没有多问,他不急不慢地说道:“我们的特遣部队代号‘索尔’,意指北欧神话中的雷神。除了外围警戒的11名士兵和负责通讯联络的4名军官,其余人员长官们刚刚都已经见过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坚定可靠的,并且精通各种武器,都能够说芬兰语和俄语。战争时期,我们曾经实施过三次敌后渗透,除有一次很不幸遭致失败,另外两次基本上都达成了作战目的。我们这里距离苏俄边境有130公里,越境抵达斯摩棱斯克-列宁格勒铁路线需要徒步行进一个星期。”
除了第一句话,其余每一句都包含了林恩他们最需要得到的信息,尤其是时间。算算距离苏军的红军节只有十天时间了,潜回苏俄的米蒂戈少校那边新传来的第一批情报仍没有捕捉到真正的关键点,若是再晚就得重新寻找机会了。
安德里道:“我记得1943年的时候,你们曾策划过对苏俄领导者的暗杀行动,那一次……”
“就是我们失败的唯一一次。”军官毫不避讳地回答说。
安德里点点头:“虽然没能成功,但我相信你们对苏俄那边的警戒体系以及苏联领导者的作息等方面都有着比其他人更深入的研究,现在再让你们执行这样的任务,把握有多大?”
从安德里这样的口气中,林恩推测他此前应该是对这支索尔特遣队有较多了解的,说不定和这位军官还是认识的。作为一名情报高官,他脑袋里必然储藏着许多自己想要知道又暂不能获知的信息,要是自己有读心术该多好。
军官随之答道:“如今已经过去了快3年时间,我相信苏俄的警戒体系已经和1943年时大不相同了。我们并不惧怕挑战,我们都甘愿为国家和民族奉献生命,但不是作无谓的牺牲。在行动之前,我希望长官能够批准我派遣几名最得力的手下先行潜入苏俄,用他们的手段去探察所需要的情报信息,并且提前寻觅好沿途的隐蔽点、中转站。至于苏俄领导者的活动方式,我们所知的实在有限,要么蹲点守候,要么针对某次公开的庆祝活动。”
这思路倒是和林恩之前所设想的基本一致,不过,派手下先行这一来一回可得花费不少时间,而且暴露意图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了。如此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将米蒂戈少校那边残存的情报力量和这支特遣队充分联合起来,融合他们的力量完成这次难于上青天的任务。
“这方面我们的专职情报人员已经在倾力进行了,相信不久就会有充分的情报传回,但现在的关键是时间紧迫……2月23日,红军节,列宁格勒。”在布置工作时,安德里的话总是这样直接而简洁,不像是林恩向他打听情况,一件事非得绕老绕去,绕不开就干脆装聋作哑。
军官听了并不惊讶:“每年苏俄军政高层都会出席这个活动,而且列宁格勒的戒备不像是首都莫斯科那样密不透风,是个不错的机会。如果长官确信准确的情报能够在23日前获得,我们不妨提前出发,在苏俄境内和情报人员接头,根据情报就地谋划行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
这种大胆而果决的思维方式是林恩一贯青睐和欣赏的,也难怪这样一个其貌不扬的人能够担当元首直属秘密部队的指挥官,更让自己堂堂大本营首席战略参谋官直到最后一刻才从任务指令中获悉他们的存在。以其人之干练,若此次行动能够成功,前途亦是不可限量的。
安德里转头看了看林恩,以副指挥官的身份征询正牌指挥官的意见:“我建议让他们直接出发,到列宁格勒外围的指定地点和米蒂戈少校他们会合,一起执行这次行动。这样在时间上应该是来得及的,就是临场决断……”
在“避难所”基地,林恩的北美之行已经以连载的方式刊登在了爱娃·符特里奇主编的《德意志报》上,经过宣传手法的渲染修饰,变得比真实情况更加曲折的小说体,这也让林恩的声望疾速攀升,并且获得了官兵们给予的各种美誉,以至于人人都觉得他是个临危不乱、智力和决断力超群的厉害人物,却忽略了他所作出的每一个抉择背后都存在着概率和运气的影响,而并非是剖析透彻、十拿九稳的。
第136章
宿命的抗争
1946年2月21日,列宁格勒市区。
初次来到苏联境内,耳边不时飘荡着《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激昂曲调,林恩紧紧跟随曼斯·芬特里格——米蒂戈少校专门派给自己担当翻译的情报人员。临近一年一度的红军节,汇聚到前沙俄首都来的国际人士不少,但在指定的国际酒店入住时,视线中那些身穿军服或便衣的警戒勤务人员仍让他时刻感到心神不宁。此时尽管怀揣一本刚刚拿到的瑞士护照,有理由只会德语和英语,但作为前党卫军人员,在东线和苏联人的恩怨纠葛实在太深,深处死敌的土地,总觉得浑身上下每一个细胞都很不自在。
好不容易等用白俄罗斯人的假身份作掩护的芬特里格办好入住酒店的手续,林恩恨不得立即进入自己的房间并且将门窗关好,以此与周围的俄国人保持隔离。偏偏如此,在拐角处,他冷不丁望见一张老面孔,斯瓦莱·吉雅·马特索夫,在柏林战役中两度被自己俘虏的那个苏军上校,如今的他穿着将官军服,正春风满面地和一位穿着黑色西装的中年男子道别,身旁还站着一个年轻魁梧的副官。
林恩差点儿魂飞魄散,一颗心悬在了嗓子眼,尽量低着头快步走上楼梯。
所幸,马特索夫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面前这位宾客身上,关键时刻并没有转头朝林恩这边瞟上哪怕一眼,而他的副官虽然看到了林恩和芬特里格,对他们基本正常的行迹姿态也没有产生疑惑。
终于上楼、开门、进屋,林恩小心翼翼地侧头往走廊上看了看,确定没有人跟在后面,这才如释重负地关上门,感觉血压冲到了极致。
这该死的安德里!
林恩在心里愤愤不平地咒骂着这个貌似可靠的情报头子,自己不善雪地行军,又对索尔特遣队的指挥官百般赞扬,终究还是没能逃过安德里的阴柔手腕。冯·伯宁他们早先就在着手帮自己办理的瑞士护照拖了许久,偏偏在这个时候搞定并火速送来,大本营那边的直接命令也恰恰在节骨眼上抵达,明确要求林恩亲临实地全权指挥。木已成舟,安德里装模作样地给林恩支了一招:以瑞士军工企业代表的身份到苏联来商谈武器合作开发事项,堂而皇之地住进列宁格勒最好的国际酒店,身份有了掩饰,实地指挥得以实现,还有机会获悉一些有利于行动的内幕消息。
林恩有一千个不情愿,到最后还是被送上了从赫尔辛基飞往列宁格勒的班机。考虑到行动的巨大风险性,安德里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会暂时对黛娜保密,以免她过度担心。为此,他和考特兰德等人将继续在芬兰逗留,直到行动结束后林恩凯旋。
虽然行程仓促,但有安德里这个大情报头子亲自坐镇安排,林恩抵达列宁格勒机场后身份审验、接应碰头然后抵达酒店,这一路上都非常顺利。至于马特索夫,这应该属于计划无法预料的意外,绝对的意外。
在屋内进行了最基本的反监听检查后,行事干练的曼斯·芬特里格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掏出地图:“长官,根据我们探明的情报,阅兵式将在2月23日上午10点举行,中午苏俄领袖将在战胜广场旁的巴普洛夫斯基兵营与军队主要将领共进午餐,晚上才是宴请国际宾客的宴会,地点就在西郊的彼得宫,也就是沙俄时代的夏宫。苏俄领袖所乘坐的汽车可能经过的几条路线我们都进行了预先的勘测,您看!”
普通旅游地图上已经用有色线条标注好了估计线路,至于车队经过的时间,应该就是午餐之后到晚宴之前的这段时间。
“人员装备方面,我们最多可以投入12人参加战斗,从芬兰那边过来的特遣队预计将于明天抵达,战斗人员加起来将达到50人,我们弄到了11支步枪、7支冲锋枪、1挺轻机枪、1挺重机枪、48枚手榴弹、1门迫击炮及6发炮弹、200磅炸药。”芬特里格飞快而小声地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