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250

  在回基尔港的路上,张海诺又想起了历史上的莱茵哈特·海德里希被赶出海军的故事:海德里希是年轻女子最为青睐的一类青年才俊,因此绯闻不断。1930年夏天,海德里希结识了汉堡造船厂主管的女儿,两人很快同居。这年冬天,海德里希在一次舞会上对出身丹麦贵族家庭的金发美女丽娜一见钟情,施展浑身解数热烈追求,两人在圣诞节订婚。海德里希的前任女友得知此事,精神崩溃,她的父亲同许多海军将领关系密切,于是向海军当局提出控诉,要求调查海德里希的个人操守。海德里希非常恼怒这种仗势欺人的做法,在三名海军将领组成的操守法庭上声称,那女子没认识几天就和他同居,一个海军军官怎么能娶这样随便的女人。海德里希玩世不恭的态度激怒了操守法庭,结果法庭认为海德里希品行不端,不适合继续留在海军。1931年4月,海德里希在海军服役九年以后被通报遣退,扫地出门。
  对海德里希来说,如果不是这次“操守事件”,他也不会加入纳粹和党卫队进而成为一个臭名昭著的“杀人魔王”,最终掉进自掘的坟墓——也许有人觉得他掌管盖世太保毕竟风光一时,那总好过在海军熬出头。如果张海诺被赶出海军,在元首手下谋得一官半职并不难,也许比留在海军还更有前途,可那却不是他的理想所在。
  回到基尔的时候,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张海诺并没有什么胃口,于是直接回到主力舰队司令部特别安排给他的公寓内。大多数时间,他都是一人独居,如今安娜身处丹麦陪伴她年老体衰的母亲,隔一段时间才会乘火车到德国来小住些日子,而司令部的军官们对这位总参谋长夫人也较为熟悉了。
  扭亮台灯,看着床头柜上相框里的照片,张海诺脸上总是不由自主的露出发自内心的微笑。安娜是个爱哭的姑娘,但她却能凭借对爱情的坚定信念扛过之前种种曲折,终将一生交托给自己。她孝顺母亲,与兄长情谊深厚,她善良且乐于助人。即便正的被赶出海军,张海诺觉得,自己不会怀疑当初的选择,但是现在,当事情还没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局面时,他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一夜多梦。
  几天之后,海军部针对新式舰载鱼雷机Ar-195和Fi167的样机测评在基尔港进行,如无意外的话,海军的制式舰载鱼雷机将在这两种机型中选出。
  张海诺对阿拉多(Arado)的良好印象,主要是来自于Ar-196——德国海军业已选定的舰载水上侦察机,那种轻型侦察机将取代德国海军主力舰只目前使用的He-60。相比之下,费舍勒(Fieseler)公司在航空界的名气要相对小一些,他们之前唯一被德国军方所采用的就是Fi156“白鹳”联络/观察/救护机,而这一次也是他们首次竞争海军航空部队的订单。
  Ar-195和Fi167,皆是自“格拉夫·齐柏林”号航母建造方案确定后开始设计的舰载双座侦察/鱼雷攻击机,阿拉多和费舍勒两家公司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和英国箭鱼式鱼雷机一样的双翼配置,但它们的金属机身结构则要比前辈们牢固许多。
  两架样机刚刚出场,张海诺的目光就立即被Fi167吸引了过去:它采用大展弦比的机翼,主翼采用固定前缘缝翼和后缘襟翼技术,这一设计意味着它能够在较短的距离起飞,同时它的机体被设计成细长型,其主起落架脚柱被延伸地很长,在降落时可以耐受较大的下降速度。由于起落架脚柱的位置处于机体重心的前方,配合强力油压刹车装置,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使飞机制动,飞行员有很好的操控性。
  在驾驶舱方面,双翼的Fi167采用了极为超前的设计——类似于数十年后美国F15战斗机的长弧形玻璃舱盖,这保证了驾驶员和后座的观察员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视界,配着它敦厚得像是科幻机器人双脚的起落架,让张海诺仿佛处于一个时空交错的路口!
  相比之下,阿拉多的Ar-195样机虽然也是双翼机,却显得笨重许多,机头整流罩平而钝,机翼也要短小一些。仅看外观,张海诺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和自己相同的倾向。
  随后的样机飞行测试中,Fi167没有辜负它出色的外表,其短距起降能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飞行速度也较阿拉多的样机高出不少。在费舍勒公司提供的资料上,张海诺了解到它采用的是1100马力戴姆勒-奔驰12缸倒V型活塞发动机,测试时最大时速为325公里,实用升限8200米,战斗航程1500公里。主要武备采用1挺固定的前向MG17机枪,后座可旋转枪架上安装有另一挺1挺7.92毫米口径的机枪,该机最大可携带1000公斤的炸弹或756公斤的鱼雷。
  尽管Ar-195的各项指标勉强达到了海军最初提出的标准,但在一系列测试之后,海军部的技术军官们的意见无一例外的倾向于Fi167,兼任基尔海军基地司令和海军航空兵司令的罗尔夫·卡尔斯将军也是如此。他随即将汇整资料并向海军司令部呈报的重任交托给张海诺,说是重任,做起来却并不那么复杂。张海诺暂且放下心中的杂念,全心全意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他将这两架样机的设计资料和技术部门的评测报告汇总起来,并根据他个人以及罗尔夫·卡尔斯将军的意见写了一份七页的书面报告,报告中强烈建议海军采用费舍勒公司的设计,首批可订购12到15架用于进一步测试、改进和训练。
  对于这份报告,罗尔夫·卡尔斯非常满意,并爽快的在报告最后签署了自己的意见:完全同意!
  带着这份报告,张海诺又一次飞往柏林,这回同行的除了他的副官雷昂之外,只有另外两位位前往海军司令部公办的军官,因此“容克大婶”的机舱里显得空空荡荡。张海诺要了一杯热咖啡捧在手里,看着舷窗外不断闪过的云朵,他又想起了自己第一次见到芬娜时的情景。不得不说,那真是一个气质高贵的美人儿,但和人们想象中的一样,这种显贵家庭的千金女习惯用冷艳拒人于千里之外,却又总是为富家公子们所追捧。如今20年过去了,那位昔日的冰山美人不知是应了容颜易老那句话,还是依然保持着当年的卓越风姿。不管怎样,张海诺觉得自己应该找个机会和她见上一面,好将有关婚约的事情做个了断。
  一般而言,报告直接呈送到海军总司令那里能够得到较为直接的回应,而张海诺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干的。不过这一次,他决定照章办事,首先将报告呈送到海军总参谋长那里——如今这个职位由他素来较为欣赏的赫尔姆斯·海耶担任。海耶在研究过这份报告之后决定直接送报雷德尔审阅,这一过程也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总而言之,在受外界干预较小的情况下,海军司令部的办事效率还是不错的,可惜这个优良传统总是容易在战争爆发后被强权者打破:从前的德皇威廉二世就曾严重干预过海军的战略战术,一旦海军战事不利,难保如今的独裁者不会走历史的老路。
  两天之后,雷德尔专门召集了一个方案委员会,这也是德国军方的惯例。委员会由11名资历深厚的将领和技术官员组成,他们很快审阅了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提出的报告。因为几乎不存在争议,他们只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讨论会便向雷德尔提交了一份具体执行方案:从海军航空兵项目预算中划拨120万马克,作为支持费舍勒公司建立生产线和订购第一批12架Fi167的费用。在张海诺的争取下,这一款项的数额最后被提高到了180万马克,第一批飞机数量也增加到了15架,以利于让这种令人满意的双座侦察/鱼雷攻击机尽快形成战斗力。
  舰载鱼雷机一事定案了,张海诺又从雷德尔那里接到另一个任务: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战巡)第二艘“格奈森瑙”号将于5月服役,帝国宣传部长亲自打来电话,如无意外,元首届时将出席该舰的服役典礼,而宣传部也希望借这个机会拍摄一部有关大型战舰的宣传影片。有鉴于张海诺和国社党高层的关系,雷德尔希望由他来负责海军在协调方面的事务。
  (两艘沙恩霍斯特级均于1935年5月动工建造,一号舰沙恩霍斯特于1939年年1月服役,二号舰格奈森瑙的服役时间反而比沙恩霍斯特号早8个月,它的提前服役主要用于试航和训练,后来在波罗的海测航时发现干舷过低不利于航行,该舰隧于1938年冬天入坞改装)
  元首偏好大型战舰在德国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从上台以来,他先后参加了“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沙恩霍斯特”号以及“格奈森瑙”号的下水仪式,当“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服役并取代“德意志”号成为舰队旗舰时,他也曾亲临现场向该舰的海军官兵发表讲演。对于雷德尔交待的任务,张海诺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便应允下来。他随后去了一趟帝国总理府,代表海军部和戈培尔协商有关元首出席服役典礼以及宣传片拍摄的事务。
  因为来者是元首最欣赏的海军军官——这一点在元首府也是人所皆知的事情,戈培尔丝毫没有因为双方等级的差别而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张海诺觉得这也是雷德尔选择自己所考虑的因素之一。简短的寒暄之后,戈培尔公事公办的罗列出海军方面的配合事项:主要安全措施由海军负责,但党卫队也会派出武装人员和便衣协助维持现场治安;元首行程由海军部和元首办公室共同安排,这些和从前元首参加下水仪式时并无二恙。
  戈培尔希望尽可能扩大这次记录影片的宣传价值,他建议海军部出动全部主力舰来一次气势磅礴的海上阅兵式,而他的摄影师将进行全景拍摄,海军宣传片将和近期拍摄的陆军宣传片一同呈现在国人面前,以扫除民众在内心底对潜在敌人的恐惧。
  针对海军部有关宣传片影响力的疑问,戈培尔补充到:“这样的影片只是给普通民众看的,元首认为英国人根本不会为装备280毫米主炮的‘格奈森瑙’号和区区万吨的德意志级装甲舰而提高警惕。所以,海军部不必担心这样的宣传片会带来任何不利影响!”
  这看似很有战略家的眼光,但张海诺并未给予任何评论,他代表海军部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任何涉及机密的舰艇设备和武器不出现在宣传片内,戈培尔对此满口应承。不过,这位帝国宣传部长兼教育部长紧接着又以宣传片效果为由提出在仪式举行当天海军官兵向元首致举手礼而不是传统军礼。
  张海诺在心里暗道戈培尔狡猾,这哪里是宣传效果不效果的问题,根本涉及到海军在政治方面的立场。海军官兵虽在阿道夫·希特勒就任帝国元首那一天宣誓效忠于他,却并不意味着就此依附在纳粹党之下。自纳粹上台以来,德国国防军的大多数将领都在极力避免军队卷入政治事件中去,然而陆军在失去勃洛姆堡和弗里奇两位领头人之后已经有所动摇,海军的情况则相对好一些。在两年前“沙恩霍斯特”号的下水仪式上,海军官兵就在总司令雷德尔的带领下以传统军礼回应希特勒的举手礼,这据说在当时就引起了一些纳粹党徒的不满,但在那之后的两年间,德国海军依然很好的保持着这一传统。
  对于这个可以说是由来已久的问题,张海诺可以不假思索的代表海军作出回答,但直接否决难免会给好事者留下话柄,甚至以此来抨击海军对元首的不敬。他想了想,以另一种方式回答到:
  “海军的传统军礼,亦是向元首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如果要说和举手礼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只是因为他们身上还有另外一重特殊身份:德意志帝国的军人!”
  戈培尔或许没有料到自己的提议在这个海军代表人这里就碰了钉子,无奈在这个问题上就连元首也强硬不得,他讪讪的笑道:“我始终觉得,海军应该和民众一样行举手礼,象征军民一心,这不是很好吗?”
  “军民原本就是一心忠于元首,既然都是表达对元首的无比忠诚,哪种礼节形式似乎并无区别!”张海诺寸步不让。
  戈培尔紧接着他的话反问道:“既然是表达对元首的无比忠诚,行举手礼又有何妨呢?”
  戈培尔在演讲和宣传方面的功力,几乎是不逊于元首的,但张海诺深知自己在这种情形下绝不能退步,他极力保持着镇定的思维,既不落入对方的语言陷阱,又要找出击退对手的办法。
  “军人是国家之本,传统则是军人之本!既然是国之根本,就不能轻易动摇。部长阁下,您说是不是?”
  戈培尔用带有些许诧异的眼神看着张海诺,颇有深意的说道:“好吧,将军,这个话题今天就到此为止吧!顺便说一句,元首对您可是寄予了无限厚望的!”
  张海诺顿了一下,微笑着说道:“这一点我始终铭记于心!”
  这一次交锋,并没有给他们接下来的合作带来麻烦——至少在表面上。张海诺顺理成章的成了海军部和总理府以及宣传部的联络协调人,经过双方数次协商,最终确定参加这次所谓海上阅兵式的包括新服役的“格奈森瑙”号、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三艘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以及一个中队的鱼雷艇,它们舰体简洁、武备精悍且早已为外国军事观察家们所熟知,而包括舰载雷达、海军航空部队以及新入役的驱逐舰在内的一系列装备则不出现在宣传片中。
  随着服役仪式的临近,戈培尔派出了他庞大的专业摄影团队,而随队抵达基尔港的还有一些意大利记者——对于这种处于外交考虑的安排,德国海军是持谨慎态度的,因而在这些人抵达之前,所有的潜艇和驱逐舰都已离开基尔港,海军航空兵部队也将训练场转移到了距此数百公里的吕根岛,那里实际上已经成为德国海军的重要潜艇基地和海军航空兵基地之一。
  因为天气原因,原定于5月20日举行的服役仪式被推迟到了第二天,尽管如此,还是有超过10万人涌入基尔港观看这艘新锐战舰的入役仪式。不久前在德奥合并上大获全胜的阿道夫·希特勒依然是无可替代的焦点人物,他兴致勃勃的检阅了海军仪仗队,并向前来观阅“格奈森瑙”入役仪式的民众举手致敬。人们纷纷以纳粹式举手礼迎接这位元首,唯有海军官兵和陪同希特勒检阅部队的雷德尔等将领仍以传统军礼相对。
  入役仪式结束后短短几天,帝国宣传部便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影片的后期剪辑工作,并配上了令人热血沸腾的进行曲。宣传片首先在政府和军队内部放映,尽管这只是纳粹常用的宣传手段之一,但张海诺必须承认,威武的军舰和整齐列队的水兵甚至战舰扬起的波浪都具有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渲染力,那种低沉雄壮进行曲更是容易激起青年人的热情。经元首钦定,宣传部分别为海军和陆军拍摄的宣传片一并于6月在全德公映,效果则是显而易见的:整个6月间,报名参加海军的人员竟有4万多人,而陆军的情况更好,约有20万人排队前往德国各主要征兵站。
  ※※※
  在柏林郊区的一栋大别墅里,巨大的落地窗给予客厅充足的采光,典雅的波希米亚式陈设奢华却又不落俗套,挂毯、油画、花瓶以及水晶吊灯,这里每一件摆设都显得那样的精致,而全羊绒的沙发更是松软的超乎人们的想象。负责打扫房间的女仆们动作轻快,仿佛一群芭蕾舞演员一般。
  在隔壁的房间里,情况似乎截然相反,这里光线黯淡,让人分不清近在咫尺者的面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胶片味道,在一张偌大的沙发上,坐着这座宫殿的女主人,而她年老却不乏力的管家正静静立侍于一旁。
  沙发正对面的幕布上,各种景色、人物正飞快的转动着,但这里的海没有浪涛声,这里的大船不会鸣响汽笛,这里的人们正群情激昂,高举着手臂、做着声嘶力竭的表情,但耳边却只有放映机转动的枯燥声音。
  镜头,在人群、战舰和第三帝国元首之间切换着,在如今的德国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够面对此情此景而心绪平静,但这私人电影院里屈指可数的观众却属于这样特立独行者。
  “是他吧!”一个清雅但不虚弱的声音打破了这里原本一直持续的平静。
  立侍于一旁的老者弯下腰,低声答道:“是的,海诺·冯·芬肯施泰因海军准将,现任海军主力舰队参谋长和航空兵部队总监,是德国海军近年来升迁较快的人物之一,据说和国社党高层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只可惜,我们现在还拿不到他在海军的档案,也无法确定他前些年来在做些什么,关于这一点,我们是否需要通过政府那边的关系查一查?”
  幕布上的景象此时已经定格在了其中一副图片上,背景很单调,主角是几个身着海军将官军服的人,其中一个,年纪不过四十出头,那张比例适当、棱角分明的面孔充满了一种成熟男人的自信和沉稳,但皮肤又不像其他同僚那样饱受烈日和海风“摧残”。
  好一会儿,女声才慢慢悠悠的再次响起:“这是个危险的游戏,精妙的轮盘上,只有一次下注的机会!梅耶,你觉得我们赌是不赌?”
  老者毕恭毕敬,“一切凭您决定!我尊贵而伟大的总裁!”
第32章
巨人的软肋
  直到被送进基尔港下属的海军医院里,42岁的恩斯特·林德曼少将还在为自己的不走运而懊恼,这位两周之前刚刚在海军宣传片中露脸的舰长,如今却因为一块肥皂而不得不暂时离开他心爱的军舰,那可是整个德国的骄傲、目前德国海军现役舰只中吨位最大的“格奈瑙森”号!
  “我想我这点伤还不至于影响到日常工作吧,医生!”尽管头上缠着厚厚一圈绷带,倔强的林德曼还是满怀期待的问他的主治医生。
  “不,将军,您必须好好休息至少两个月,否则这次受伤很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外罩白大褂、里面穿着军服的军医官指指自己的后脑勺部位,“这里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之一,虽然它摸起来很硬!”
  “噢,两个月!我的军舰和舰员可等不了那么久!”林德曼咧着嘴、咬着牙,一大部分来自于事情本身。
  就这样,战列舰(德国自称战列舰,但它更接近于战列巡洋舰)“格奈瑙森”号的首任舰长刚上任便因为一次令人哭笑不得的意外被迫离开自己的岗位,而这艘战舰出航在即,给它安排一位新舰长成了海军主力舰队司令部的当务之急。
  “首先,副舰长卡斯奇上校经验不足,军衔也不够,担任代理舰长有些勉强!调任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其中一位舰长倒是不错,但又得重新找人填补那里的空缺。噢,可怜的恩斯特,他洗澡的时候怎么就不能小心点呢?”被张海诺视为“猛将兄”的威廉·马歇尔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一直担任德国海军主力舰队——亦被称为战斗舰队的司令官,随着一艘艘新锐战舰的服役,他职位虽未改变,但权责却在逐年增加。
  不过,十多年的空白期给海军带来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断层,在人员构成尤其是大型战舰指挥官方面有着同样的不利影响:一战时期的那些主力舰指挥官们,如今即便还留在海军也是年纪一大把了,像张海诺的“表舅”冯·劳伦茨早在20年代初就转入二线,现已年过六旬的他只在海军担任战史顾问这样的闲职;像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副司令古泽、战斗舰队司令马歇尔这些目前在德国海军担任重要职务的将领,也都没有担任大型军舰正职的经历,更不要说海耶、邓尼茨以及张海诺这样一战时期的“小兵”了!
  “‘德意志’号的舰长洛恩资历和经验都很丰富,只是再有两年就到退役年龄了!”想起自己的老上司,张海诺就颇为怀念在“德意志”号上担任参谋官的那段日子,虽然远航海上的生活有时显得非常枯燥,但他在舰艇指挥方面的提升却是实实在在的!
  趁马歇尔还在考虑人选,张海诺抱定主意:“司令官阁下,其实自考入基尔海军学员军官进修班起,我就梦想着成为一艘大型战舰的指挥官!如果您相信我的能力,不妨让我试一试!”
  “你?”对于这个提议,马歇尔看来颇感意外,但他转念一想,便又放下手中的笔,说道:“可是你目前还兼任着战斗舰队参谋长和海军航空兵总监的职务,如果再担任‘格奈森瑙’号舰长,担子可是非常重啊!”
  “若能得到您的首肯,我愿意向海军司令部提请解除现在这两个职务!司令官阁下,我想您也知道,参谋长和总监这样的职务实在不适合我这种耐不住寂寞的人担当!”
  “耐不住寂寞?哈哈!”对这个自嘲而又形象的用词,马歇尔爽朗的笑了起来。末了,他表示原则上同意张海诺暂时担任“格奈森瑙”号代理舰长,并向海军司令部提请了这一人事任命。
  如今在海军部掌管军官人事的,正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冈瑟·吕特晏斯,他在二战中先后指挥过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编队、俾斯麦和欧根亲王编队,同时也被誉为二战德国海军最优秀的水面舰艇指挥官,只可惜他和“俾斯麦”号的命运过于悲惨,这才给后来的军事爱好者留下无尽的遗憾。
  以张海诺如今在海军的超高人气,接下来的事情基本上在预料之中。张海诺被吕特晏斯找去进行了一番交谈,也许是对这个资历尚浅的军官不太放心,也许只是想确定这个人选具备足够的资格,吕特晏斯问了许多有关大型舰艇指挥以及处理舰上大小事务的问题。这难不倒张海诺,他根据自己在海军进修班和“德意志”号担任参谋官所掌握的技能一一回答。
  过了吕特晏斯这一关,雷德尔那里便没有太大问题,在被说服之后,他照例向张海诺叮嘱一番,告诉他这次“格奈森瑙”号入役以训练舰员和测试舰船性能为主——因为这是德国海军时隔近20年之后第一次建造如此大吨位的战舰,所以工程师们在许多技术细节上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最后,张海诺要求将自己的几个旧同僚调往“格奈森瑙”号,以协助自己工作。
  在“格奈森瑙”号启航前的一周,新舰长的任命事务迅速完成。张海诺主力舰队参谋长的职务被解除了,海军航空兵总监的头衔却被保留下来,而他就任“格奈森瑙”号舰长也没有挂上代理二字——除了名气之外,他的履历表倒也具备足够的说服力:1913年以全年级第5名的成绩毕业于基尔海军学校鱼雷专业,一战时期战巡“塞德利茨”号鱼雷指挥官、战斗英雄;自1917年起先后担任U-171、U-9以及U-148指挥官,潜艇部队的王牌艇长;自1928年起海外项目部主管,1932年以基尔海军学校军官进修班第7名成绩通过考核,随“格森”号训练舰进行了为期8个月远洋,然后在装甲舰“德意志”号上担任参谋官直到1937年,之后任战斗舰队参谋长、海军航空兵总监。
  多年来的梦想实现之时,张海诺的心情是激动而复杂的,但他并未来“新官上任三把火”,而是采用更为稳妥的安排:舰上原各部门军官职位不变,而前“德意志”号航海官雷蒙·冯·舒伯特、枪炮指挥官利奥波德·斯托恩以及从“柯尼斯堡”号抽调来的参谋官路易斯·里切罗——这三位都是张海诺在进修班时的同期学员,且一道参加了“格森”号训练舰的远航,则组成了一个直接向舰长本人负责的参谋班子,以协助舰上各部门的日常训练工作。
  自此,张海诺拥有了自己担任指挥的第一艘大型军舰,连同一支优秀的幕僚团队。
  “格奈森瑙”号此次出航,除1600余名舰员之外还额外带上了一支专业的工程师团队,他们将负责全称检测和评估这艘新型战舰的各项技术性能。在张海诺的印象里,历史上的这级战舰就一直为动力系统所困,而屡遭创伤的“格奈瑙森”号最后干脆长期在船坞里趴窝,这对于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建造的重型舰艇来说绝对是个浪费,他可不希望这样的遭遇在自己面前重演。
  6月9日,一切准备妥当,在长长的汽笛声中,满载排水量3.9万吨的巨舰缓缓驶离基尔军港,向着波罗的海深处平缓前行。
  利用出航前短暂的准备时间,张海诺迅速了解和熟悉了舰上各部门的负责军官,并在短短数天内走遍舰上各主要舱室,以此来了解自己新下属们的情况。全新的战舰配着平均年龄不足21岁的舰员,“格奈森瑙”号全舰上下可谓朝气蓬勃,而舰员们的士气显然没有因为“临阵换帅”受到影响。
  试航过程中,在总工程师特奥波德·安迪斯的陪同下,张海诺带着技术军官们逐一检查了舰上的主副动力系统。众所周知,沙恩霍斯特级战舰是在特别强调军舰速度的基础上设计的。海军工程师们最初主张采用柴油机,柴油机耗油节省,并且续航力大,然而柴油机却难以获得30节以上的航速,而且在舰上占的空间太大。在安装何种动力装置问题上,德国海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最后在雷德尔亲自出面干预的情况下采用了高压、高温蒸汽轮机。如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上均安装12台燃油锅炉和3台蒸汽轮机,总设计功率136,000马力,且两舰的主机均能超载运行。在全速试航时,“格奈森瑙”号主力功率达到150,000马力,达到30.5节的极速!
  此外,舰上还装有6台460千瓦涡汽轮发电机和2台150千瓦柴油机发电机,总发电能力为4,520千瓦,其中包括在战斗损伤时的900千瓦预备电力,这些设施在试航期间均运转良好。
  曾在“德意志号”上呆了三年的张海诺,对这两艘战舰的航海性能有着较为直观的体会。“格奈森瑙”号全速航行时的那种驰骋大洋之感确实不是“德意志”号依靠柴油机所获得的26节航速所能比,且不会有柴油机大功率运转时震动过大的情况发生,但它全速航行时烟囱中喷出的滚滚黑烟却不只是污染环境的问题。因为采用传统的重油锅炉,“格奈森瑙”号在油料消耗上也是惊人的,尽管储备舱的容量是“德意志”号的三倍还多,但15节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却仅为9000海里,远远低于德意志级的16000海里。
  6月13日,出航的第四天,“格奈森瑙”号在海上进行了第一次主炮齐射。三轮齐射过后,主炮设备以及舰上的射击指挥仪器工作正常,9门283毫米主炮齐鸣的场面也让年轻的水兵们振奋不已。
  设计之初,德国海军部倾向于在这艘标准排水量3.5万吨的大战舰上安装15英寸(380毫米)主炮,以此来抗衡英法等国的现役主力舰,但希特勒担心过早采用15英寸大炮将刺激英国人,因而要求建造时采用和德意志级口径相同的11英寸(283毫米)炮,但主炮塔座圈大小以双联装15英寸主炮来设计。这样的话,一旦战争爆发,海军就可以很快换上15英寸巨炮。
  张海诺并不清楚二战历史上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最终未能更换15英寸主炮的具体原因,就目前“格奈森瑙”号的火力配置来看,9门54.5倍径的283毫米炮齐射时声势浩大,但在行家眼里和战舰庞大的身躯不成比例。在更换大口径主炮之前,海军司令部希望通过提高射击速度和精度来弥补主炮口径上的不足,张海诺觉得暂时也只能这样委屈一下——若是一意孤行而引发了新的英德海军竞赛,那么英国在德国相继吞并苏台德地区和捷克斯洛伐克期间的绥靖政策恐怕就会有所变化了,这对德国的战略是极其不利的!
  “格奈森瑙”号的火控系统仍然以世界一流的蔡司光学指挥仪为主:3部10.5米光学测距仪用来指挥3座硕大的主炮塔,副炮和高射炮也拥有与各自大小相适测距仪,而海军技术部门最新研制的FUMO雷达7米测距仪则首次安装在了大型军舰上,不过由于技术尚有待改进,它们现在仍扮演光学指挥仪的辅助角色,即纠正偏差以及在雨天和夜晚等光线较差的情况下为主炮射击提供数据支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