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250

  即便经过了四年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作为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伊斯坦布尔港区依然是桅杆林立,战争中英法舰队的封锁让许多船主和货主亏了血本,一些人等不到战争结束就破产了,他们的船只就成了债主们的抵押品。因此,这里待售的轮船非常多,虽然随着战争的结束,船价开始回升,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只是和在安塔利亚一样,土耳其船主们对外国商人的开价都会比正常价略贵一些。
  “先生,看看我这艘船吧!1908年下水,机器设备还非常新,装2000吨货物跑15节不成问题。什么?远航?当然,它在战争前一直跑印度航线,最远还去过日本呢!怎么样?先生们想上去看看,好叻,这边请!”
  眼前这个瘦瘦的土耳其人让张海诺想起了电视剧里拉客的店小二,只是半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又摇着头下了船,专攻动力系统这一块的吉瑟尔非常不屑评价到:“这样破旧的锅炉和轮机,船能跑出地中海就很不错了!”
  “碰到稍大的船上海浪漏水是必然的!”艾尔加也不客气。
  这样的情况,张海诺他们第一天碰的并不少,四年的战争不但让这些船主失去了生意,也让这些各式各样的货轮整年整年停靠在码头上,许多船的锚链、扶手和烟囱都锈迹斑斑!好在这伊斯坦布尔港够大,停泊的船只也够多,在他们抵达这里的第三天上午,一个合适的目标终于进入他们的视线。
  “哈坎伯德号,不莱梅船厂建造,1912年下水,首航就跑出了18节的航速!最多可载4200吨货物,使用2套四气缸往复式蒸汽机,全部德国货!在燃料舱装满的情况下最远可以航行8000海里,如果使用货舱搭载额外燃料的话,单次航程可以超过1万海里!”
  船主的介绍方式虽然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艘双烟囱的远洋货轮船体上的油漆同样因为长期缺乏维护而脱落了不少,但一听到是正宗的德国货,张海诺他们就来了兴趣。
  如果这位船主是德国人的话,张海诺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亲切。只可惜,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船主个子又瘦又高,黄褐色的皮肤,欧化的面部轮廓,这些都清楚的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纯正的土耳其人。
  尽管如此,张海诺他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上船参观了一圈。要看一艘船是不是正宗德国货,从一些小细节上就能够辨认一二。战争的爆发让它在这里静静的停泊了四年,从前的船主和船员们大概早就通过陆路回德国去了,这船舱里显然久未主人,到处积满了灰尘,但舱门依然活动自如,舱内很少能看到锈迹,至于下层的锅炉舱和轮机舱,用手抹去上面的灰尘,那些机器设备都像是在尘封中静静等待重生。
  经过吉瑟尔和艾尔加两位专业人士鉴定之后,该船的动力系统情况良好,只要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检修就可以出航了。
  “125万镑?”
  听到对方的报价,张海诺故意将自己的嘴巴张得老大,然后一边摇头一边沿着舷梯往下走。
  船主,一个瘦高的土耳其中年人,当场着急了:
  “哎,哎,先生,125万镑只是标价,您想要买的话还可以便宜一点的!”
  张海诺脚步没有停,但他叫过阿尔萨兰吩咐了几句,然后带着奥托他们继续往码头上走,唯有小向导独自跑回那位船主面前,伸出3根手指,“60万镑!金币结算!多一个子都不买!”
  一个小时之后,在伊斯坦布尔的船只交易所里,土耳其船主一边欢天喜地的签字领钱,一边还虚伪的恭维道:“老兄真是厉害的生意人,这样的交易多做几次,我老本就都亏光了!”
  “哪里哪里!做成生意,又交个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张海诺心里道,在战争期间这样的船就算50万镑也卖不出去,好歹战争结束了,金价却继续一路飙升,以60万镑的金币结算对任何一个土耳其船主都是非常理想的交易!
  接下来,买方卖方各自向在场的鉴证官员缴纳交易税和鉴证费用,由于交易双方需要出示相关证件,所以这艘船暂时是以艾尔加的名义买下的。在私下交流的时候,艾尔加已经表示自己愿意跟着张海诺他们到任何一个地方去,唯一的条件就是带上他的老婆孩子,所以张海诺对他还是较为放心的。
  这艘船的前船主,那个瘦高的土耳其中年男子,将卖船所得的金币小心翼翼放进自己的手提箱里,然后从身上取出一些钞票。
  “总共是3万6千镑没错吧!”
  负责鉴证的土耳其官员是个高而胖的家伙,挺着个比孕妇还要夸张的大肚子,若不是那身制服的话,走在街头一定会当作乡下那种吃得又多运动又少的土财主。
  “交易税是总金额的百分之五,鉴证费是百分之一,所以是3万6千镑,请用交易所使用的货币支付!”
  “有这条规定吗?咳咳,再说我们刚刚是用钞票进行交易的吧!”船主假装不知,但张海诺看到他另一只手悄悄塞了些什么到那位官员手里,“土财主”掂量了一下,这才让自己的助手手下那叠钞票。
  “没错,你们刚刚使用钞票进行交易的!”
  “谢谢啦!”
  船主红光满面的带着手下离开了。
  “先生,买方同样是3万6千镑的税费和鉴证费!”
  看张海诺他们是外国人,“土财主”倒也不像对船主那样傲气,可是钱这方面却一点也不含糊。
  张海诺鄙夷的一笑,也从口袋里摸出一叠纸钞,索拉克给他的有一半是这种土耳其纸钞,而他通常都用这些在安塔利亚购买柴油、食品和其他补给,但似乎官员们接受贿赂的时候就只收金币了。
  看到这个外国人竟然也套出纸钞来结算,“土财主”脸色显然不怎么好看,但是当他眼瞅张海诺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把金黄色的东西时,脸上马上恢复了镇定。
  “真是辛苦您了!”张海诺一边让阿尔萨兰将自己的话翻译给对方,一边像模像样的将金币塞过去。
  土耳其官员掂量掂量手里的东西,满意的点点头。
  “嗯,嗯!恭喜几位买到这样一艘不错的船!对了,购买货物的时候记得缴纳交易税,出港的时候记得缴纳通关费啊!”
  “那是一定的!”张海诺心里很是不屑,这些贪官污吏,满脑子也就是钱吧!
  在将全部收入揣进衣服里面的口袋之后,“土财主”得意的拍拍肚子,“那就不送啦!”
  在离开船只交易所之后,张海诺一行回到了那艘已经属于他们的远洋货轮上,看着那依然写着“哈坎伯德号”的船牌,张海诺转过身问艾尔加:
  “既然你是船长,就由你给它取个名字吧!”
  艾尔加不忙着起名字,而是问:“这次远航不能带上我的快速号吗?”
  “是的!”张海诺肯定的回答到。
  “快速号,就叫他快速号吧!”
  “船只更名还得交钱呢!”阿尔萨兰在一旁提醒到。
  “没关系,我们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和那些官员打交道呢,什么时候再顺便把船名变更一下!”张海诺吩咐道,“吉瑟尔,你负责这艘船的大修工作。阿尔萨兰,你帮我们雇10个有经验的维修工人,明白吗?”
  张海诺说着从手里数出20张纸钞给他,“给你两个小时,去吧!”
  “好叻!”
  阿尔萨兰个子虽小,但好歹已经成年了,办这些事情还不成问题。
第27章
德国船工
  “接下来,我们还要注册一间土耳其船运公司,这样才能名正言顺的购买大宗物资运送出港,手续齐全的话,船只才好从直布罗陀海峡经过!”
  阿尔萨兰走后,张海诺盘算起来。
  “看伊斯坦布尔这么大,买到足够的柴油应该不成问题!只是这船……”西蒙表情复杂的摸摸这艘远洋货轮甲板上的栏杆,“得要不少人来操纵啊!我们现在连土耳其人也只有20个人,这还不够!”
  这个问题张海诺早就考虑过了,他拍拍西蒙的肩膀,“没关系,现在我们只要先把物资准备妥当,再雇一些临时船员替我们把船开到利姆诺斯岛,等我们和赫森他们会合之后,从潜艇上抽调20个人上来不久解决问题了吗?”
  西蒙点点头,接受了张海诺的这个办法。
  西蒙安心了,张海诺心里还有些不踏实,U21和U148共有74名艇员,非战斗状态下操控U148远航留30个人足矣,这样就能安排44个人上这艘远洋货轮。然而这是在全部74名艇员都前往美洲的前提下,在离开赫森岛之前,张海诺和赫森向艇员们公布了军官团的决定,即带着U148前往美洲,艇员们对此反应不一,有人一如既往的支持这次大胆的旅程,也有人希望能够就此返回德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则还没有作出最后的决定。
  人各有志,这些艇员不仅是德国军人,更是有思想的独立个体,所以张海诺也不指望每个人都死心塌地的跟着自己前往美洲,他只希望赫森能够利用这段时间多劝说一些艇员留下来,毕竟,离开的人越多,不仅会影响到之后的航程,还会加大泄露这个机密的可能。
  “我们还是先去拜会一下奥地利派设这里的使馆吧!有他们引荐,我们才能接触到负责相关事务的土耳其官员,注册船运公司和购买大宗物资也会更方便一些!”
  奥托建议到。
  “奥地利使馆?”
  张海诺的第一反应是自己要找也应该找德国使馆呀,但他很快想起来自己现在的“身份”。
  “嗯,我想我们可以先让艾尔加帮我们办理好伪造的奥地利护照,至于船运公司,我们可以用艾尔加的身份来注册,怎么说他也是正正经经的土耳其公民!你们说呢?”
  奥托支持道:“当然,一个在土耳其注册的船运公司,由土耳其人出任公司代表是最合理的,何况艾尔加现在是铁了心跟着我们!”
  或许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想到艾尔加还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现在看来,他不仅仅是会驾驶小货轮那么简单。当然,在经过集体讨论之后,张海诺他们决定在今后分红的时候给艾尔加也算上一份。
  在纸面上完美的事情实际进行的时候却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情况,接下来前往奥地利大使馆的遭遇让张海诺他们很是无奈:随着奥匈帝国的崩溃,奥地利政局动荡不安,之前奥地利政府派驻伊斯坦布尔的外交官员早已撤回国内,留在这里的只是一些普通工作人员,他们对于外交上的事务事情不甚了解。
  抱着侥幸的心态,张海诺他们又去了一趟德国使馆,这里的情况同样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德国政府派来了新的大使,但此人初来乍到跟土耳其的官员们还不熟悉,对于奥地利商人也是爱莫能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张海诺他们只好直接前往土耳其商业部门的办事处按照正常程序办理船运公司设立事务。这照章办事不仅费时间,还非常费钱,差不多每个管事的土耳其官员都得打点,还真应了雁过拔毛这句中国古话。
  一个腐朽到了极点的国家就是这样的,张海诺知道再有三年时间奥斯曼帝国就将彻底崩溃,这些人也就是最后的疯狂罢了!
  经过一天的奔波和忙碌之后,张海诺重新回到了他们新买下的超级快速号上,此时吉瑟尔正带着阿尔萨兰帮忙雇来的工人们检修船只、清理甲板,但让他万分惊讶的是,那些工人们竟长着欧洲面孔,而且……而且他们嘴里说的居然是德语!
  德国人么?
  张海诺之前根本没有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因为他觉得地中海航线虽然为英法控制,但滞留土耳其的德国商人和船员却完全可以通过陆路返回德国。他刚才还特意通过土耳其官员打听了一下,戈本号上的德国军官和水兵已经在1918年11月的时候撤离土耳其返回德国,那艘战列巡洋舰现在已经完全由土耳其人操纵。
  “你们好!”
  为了解开心里的疑惑,张海诺主动上去和这些工人打招呼。
  “先生,您好!”见来者说的也是德语,工人们显得很友善。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人和奥地利人的关系还是非常密切的。若不是协约国的阻碍,两国在战争结束之后就有可能通过合并来消除战争失败的不利影响,而这个合并最终也只是推迟了一些年头。当希特勒的军队进入奥地利时,受到了大多数奥地利人的欢迎和拥护。
  “噢,我想问一下你们这里谁是头儿?”
  张海诺不紧不慢的说到。
  “我是!”
  主动站出来的是个留着大胡子、身材相当魁梧的船工,他头发有些乱,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工作服,看起来顶多也就三十四、五岁。
  “你好,我叫恩伯特·林克,奥地利商人,也是这艘船的股东之一!”在不明对方来历的情况下,张海诺这样介绍到。
  大个子从旁边拿起一块还算干净的抹布擦擦满是油污的双手,和张海诺握手道:
  “您好,林克先生!大家都叫我托马斯!”
  “托马斯先生,你和你的人都是从德国来的吗?”张海诺开门见山的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