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250

  “再有四到五天时间,我们就能进入爱琴海,相信现在赫森上尉和他的艇员们已经在那里等着我们了!那里的情况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小伙子们,勇敢的冒险者们,我们梦想实现的地方就在前方,用不了多久,我们就将重新回到德国,重新开始我们新的生活!”
  张海诺的话音落下没多久,沉默的空气中传来了第一个掌声,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张海诺回过头,看到奥托·冯·格伦布考、埃德文和西蒙他们纷纷鼓起掌来,虽然这几个军官的掌声并不激烈并且显得有些稀稀拉拉,但这艇上的气氛却终于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艇长,我支持您!”
  火头军布拉茨,同时也是这艘潜艇上最强壮的男人,用他那雄壮的声音吼了一嗓子。
  这不是托,如果张海诺的从事过医药行业的话,或许会想到找这么一个托来衬托气氛,但布拉茨的一字一句都发自他的内心。
  “艇长,我支持您!”
  “上尉,我们支持您!”
  当这样的声音越来越多的时候,张海诺不住的向这些年轻艇员们点头,他知道,自己已经在成功之路上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
  为了避免被协约国舰船发现,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海诺刻意选择了远离普通航线的海域航行,U148的军官和艇员们轮流在甲板和指挥塔上职守,好在潜艇体型脚一般的船只小,转向、倒车等各方面性能也更加出色,所以一路上碰到礁石、涡流等也都安然避过。
  唯一的意外发生在11月10日的傍晚,U148在意大利以南海域躲避一艘货轮时不慎蹭上了一块暗礁,潜艇虽然很快脱离了险境,但张海诺不得不下令潜艇停下来进行检查,结果喜中带忧。喜的是艇上的动力设备、储油舱和主要线路均未受损,航行能力基本不受影响,忧的是尖利的礁石却在艇底淡水舱的位置划开一个口子,艇上的淡水储备顿时减少了一大半,而且这个破口对于潜艇的深水潜航是个非常不利的影响!
  这一次,张海诺并没有向艇员们隐瞒,而是坦然告诉大家在潜艇在抵达爱琴海之前必须尽可能节约用水。多少出乎他意料的是,艇员们的情绪非但没有受到这个意外的影响,反而更显众志成城。
  11月11日,历史上德国结束一战向协约国投降的日子,也是让张海诺非常关注的日子。德皇既然已经“准时”退位,他相信这里的一切还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大的改变,可是直到当天晚上12点,和战争结束有关的电文也没有传来,不论威廉港还是柏林的电台都令人意外的保持着沉默。
  这一夜对于张海诺来说是相当难熬的,他让通讯官罗茨和副手轮流坚守在电台旁,而他自己每过一两个小时就会去指挥舱逛上一逛,直觉告诉他,这个夜晚非常重要。
  果然,在凌晨5点的时候,柏林电台终于发出一封明码电报,电文是针对所有德国军队和民众发出的,内容很沉重,要求“陆军有序的撤回德国,并负责维持国内的秩序,海军严守各自港口并等待进一步的命令”。
  从这之后,柏林电台每隔十五分钟就会发送一次同样内容的明码电报。
  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而巧合的是,张海诺和他的U148在这一天清晨穿过希腊特里波斯利半岛和克里特岛之间的安迪基西拉海峡进入爱琴海海域。
  这注定是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同时也是一个崭新的开端。
第6章
会合点
  预防针和强心针双管齐下,张海诺终于让他的艇员相对平静的接受了德国投降的事实。也许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德皇的逊位就已经意味着德国的失败了,而如今的投降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
  尽管艇员们表面上没有作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来,但张海诺在巡视各个舱室的时候还是看到许多人躲在角落里默默流泪,就连自己的挚友埃德文,在得到这个确切的消息之后也独自在甲板上站了好几个小时。
  这真是一群优秀的军人,他们忠诚而坚韧,他们勇敢而纯朴,他们追求荣誉但不残杀无辜(二战中的国防军也依然保持着这个优良的传统,武装党卫队和盖世太保则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们往往能通过自己的战术素养和坚韧的意志力弥补数量、技术上的劣势,但他们的结局却又总是那样的让人无奈。
  此情此景让张海诺心中万般感慨,但如果不想在27年后再次看到这个场景的话,他要么早早的死去,要么就通过自己的力量改变历史。
  张海诺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所以,性格让他坚定的选择了后者。
  不过,现在他脑海里虽有这样一个宏大的计划,但接下来是否能够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运气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张海诺相信,只要运气不至于太差,完全能够从那些战争中被击沉的商船上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物品。虽然不是每艘商船都会运载贵重物品,但在突然遭到袭击的时候,船员们往往来不及带走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这些人要么是只身逃跑,要么干脆和船只一同沉入大海。
  当克里特岛的轮廓出现在潜艇右舷时,张海诺突然想起自己在那个时代最后的回忆,同样是克里特岛,同样是这碧蓝的海水,那个连接两个时代的时空通道还会再一次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打开吗?自己会在这最为关键的时候被带回到从前那个时代吗?
  不!
  张海诺的内心有个非常清楚的声音,既然已经在这个时代付出了这么多,既然已经在这里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标,既然已经有这么多忠实的追随者,那么老天,就请让我在这个时代继续奋斗下去吧!
  老天没有一丝回应,而克里特岛也被渐渐拉在后头,直到完全消失在海平线上。
  张海诺收起了自己多余的想法,他知道直布罗陀海峡远不是他完成计划的最终障碍,接下来,他还要尽快和赫森的U21会合,并且要时时刻刻提防那些协约国舰船,这其中也包括希腊人的军舰、货轮甚至渔船!
  在欧洲,希腊属于经济工业和军事力量都相对薄弱的国家,但自19世纪初期获得独立以来,他们同周边的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旨在稳固领土和扩大疆域的战争,尤其是20世纪初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希腊一开始在名义上保持中立,却允许英法舰只使用他们的锚泊地并向其提供补给,而在经过长期的观望之后,他们在1917年6月正式宣布加入协约国,此后虽未在陆上与同盟国军队大规模交战,但他们的海军却积极参加协约国在地中海的军事行动。
  尽管希腊人非常的不“友善”,但当初制定这个计划时,张海诺经过仔细的权衡最终还是作出了将潜艇开往爱琴海并与赫森的U21在那里会合的决定。这样做的考虑一是北海和波罗的海都缺乏合适的藏身地点——战争结束后英法必定会对那里进行一番仔细搜索,相比之下,拥有2500多个岛屿的爱琴海在地理上则要复杂许多;其次,赫森对这片海域十分的熟悉,而他的U21艇身小、海上适航力相对较弱,航程也不如U148,会合地点选在这里对他们来说相对较为容易。
  当然,这其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爱琴海东部的一小部分岛屿是属于土耳其的,这个国家在一战中选择了同盟国阵营,战争中的经历让他们的官员、将领和民众都对德国人颇有好感,虽然战败同样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但张海诺他们想要从土耳其弄到物资显然要比其他国家容易的多。
  在进入爱琴海域之后,张海诺他们果然碰到了不少协约国舰船,不过战争既已结束,德国政府又发布了让陆军撤回国内、海军在港口待命的命令,协约国舰只的军官和水兵们也都放松了许多,张海诺注意到他们即便在大白天航行也不再采取“之”字反潜航线,最让他们害怕的应该不再是德国潜艇而是那些战争遗留下来的水雷。
  这预料之中的情况让张海诺心里舒坦了许多,白天他们小心翼翼的躲过那些协约国舰船的视线,必要时就潜入一二十米的海中规避,晚上再沿着预先计划好的路线快速前行。这样一来,在德国投降后的第四天,他们终于抵达了爱琴海东南部靠近南斯波拉泽斯群岛和卡尔帕索斯岛的海域。那里远离希腊大陆,距离克里特岛和罗德岛各约百余海里,距离最近的土耳其港口约120海里。
  将这里设为会合地点是张海诺与赫森在芬克庄园共同商量后作出的决定,赫森在战争中曾数次经过这片海域,这附近除了较大的卡尔帕索斯岛和阿斯蒂帕莱斯阿岛有希腊人居住之外,其他都是荒无人烟的孤岛。这些岛屿大的不过几平方公里,小的还不足一平方公里,大都是鸟岛或者火山岛,还有不计其数的暗礁,因此直到20世纪初,各国商船都会尽量避开这里。
  赫森告诉张海诺,在1915年冬天的时候,有一次他为了躲避暴风雨的袭击而靠近其中一个火山岛,并非常偶然的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可以用来停泊小型船只的天然凹口,那里虽不能停靠千吨以上的舰船,却足以供U148这样的大型潜艇容身!
  在暴风雨停之后,赫森让自己的艇员将这个岛屿全面勘查了一遍,唯一让人遗憾的是,岛上没有淡水,植被也少得可怜,除了这两点之外,这里根本就像是专门为潜艇设计的秘密基地!
  由于海图上并未给这个突兀火山岛标注名称,赫森便以自己的名字为它命名:赫森岛。
第7章
秘密基地
  凭着赫森留给自己的经纬度坐标,张海诺没费多少力气便找到了那座“赫森岛”。
  那是一座因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小海岛,在爱琴海这样的火山岛很常见,古代希腊人就已经懂得从上面采集大理石和铁矿石。不过,像“赫森岛”这样远离大陆又面积狭小的岛屿,希腊人的大船不屑于光顾,也许只有从克里特岛或是罗德岛出发的渔船或许偶尔会来这里避避风。
  在找到“赫森岛”之后,张海诺并不急着靠过去,而是谨慎的在附近转了一圈,由于天气晴朗,又是大白天,海面上的能见度非常高,这方圆十海里之内连一只船影都没有。确定周围没有异常之后,他这才下令打开艇上的联络信号灯,每隔半分钟就朝“赫森岛”发去两长一段的信号。
  不一会儿,那座火山岛的最顶部便出现了一闪一闪的光,就像是有一面镜子在不断反射太阳光一样。
  张海诺仔细辨认了一番,那确是他和赫森实现约定好的三短一长信号。
  这个时候,他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如果赫森未能如约前来会合,那对他的计划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尽管出于保险起见,赫森在从芬克庄园返回波拉港后派专人给他送来了一份复制的资料,但是没有U21的策应和掩护,张海诺觉得不论是打捞沉船还是前往土耳其购买物资,碰到意外情况时都会非常的麻烦。
  张海诺指挥着潜艇继续慢速向前行驶,大约10分钟之后,他看到了一艘充气橡皮艇慢慢悠悠的从那座火山岛脚下划出来。望远镜里,德国海军在一战中的超级王牌艇长之一、被誉为海上疯子的罗德里克·冯·赫森正高傲的站在那艘橡皮艇的船头。
  见这情景,张海诺可以百分之百肯定赫森那边没有任何问题!
  在海面上飘荡了20多天,再次见到老朋友让张海诺倍感欣慰,只是当赫森和他的艇员引导着U148进入那个所谓的天然潜艇基地,他不免有些失望,这和他想象中的天然水下溶洞或是大裂缝相去甚远,如果将这座火山岛比作一个盘子,那么这里就像是有人在盘子上不小心碰出的小豁口,豁口呈不规则的椭圆形,大小也就120×40米的样子,这比两个标准游泳池大不了多少!
  不过,失望只是指第一眼看到这“秘密基地”的感觉,当张海诺正正经经研究起这里的地形地势来,便越来越觉得赫森的眼光老辣而独到了——这个火山岛边缘的小豁口面积虽然不大,但里面的水深不见底,更让人惊叹的是,这豁口周围的火山岩都呈现出一种灰褐色,也就是说两艘潜艇往这里面一摆,稍作伪装便会让人以为是两个突兀的大岩石,不靠近了看还真难以辨别真伪!
  当U148缓缓驶入这个小港湾的时候,U21早已安静的停靠在那里面,大概是出于警戒和预防的考虑,艇员们已经掀去了甲板炮上的帆布并将炮口朝向海面,甲板和指挥塔上则是一个个熟悉的身影。
  这时,已经登上U148的赫森正在张海诺的带领下参观这艘潜艇的前后甲板,很显然,这艘潜艇两倍于U21的火力让这个超级潜艇王牌羡慕不已。
  “如果1914年就让我指挥这样一艘潜艇,我早让英国舰队见鬼去了!”
  赫森语气虽有些狂放,但在张海诺看来他完全有资格说这句话——别看U21拥有6000海里的续航力,但在海上航行时却十分的颠簸,同样是6具鱼雷发射管,但450毫米的鱼雷在威力上要比500毫米鱼雷小一个档次,再说这艇上的甲板炮,U148的两门100毫米炮让它具备在火力上和一艘炮舰甚至轻型驱逐舰对抗的实力!
  “是啊,只可惜这种型号的潜艇1917年才被建造出来,数量也少得可怜!要是在1917年宣布无限制潜艇战的时候我们拥有100艘这样的潜艇,也许战争的结局就会改变!”
  在这个时候说这句话,张海诺口中已然没有了当初的豪情壮志,剩下的只是一种淡淡的无奈——历史上二战初期的德国潜艇司令邓尼茨何不是这样想的呢?
  “会的,一定会!”
  赫森倒是十分肯定,他本想再到甲板下面去看看,但眼见U148即将靠上U21,他转过身朝自己潜艇上的艇员们喊道:
  “注意碰撞!”
  张海诺早已注意到U21靠海的这一侧艇身外侧挂了十几个充气救生圈,这种救生圈耐撞性能虽然不及普通的橡胶救生圈和轮胎,好在两艘潜艇也不算什么大船,用它们来防止两艇因磕碰而出现破损足矣。
  看着U148即将靠上来,U21上面的艇员们却并不慌张,眼尖的更是高高举起手臂。
  “海诺·冯·芬肯施泰因中尉,欢迎您回娘家!”
  两艘潜艇上顿时一阵哄笑,张海诺也大声回应他们:“谢谢!我现在已经是海军上尉了!”
  那边又是一阵爽朗的笑声,这个时候张海诺忽然想起来,从理性的角度来讲,他们现在已经不再是德国海军的作战人员了,因为在海军的战斗序列中U21和U148都已被抹去,而他们这些人也被列入阵亡或是失踪者之列。
  道理虽是如此,但张海诺觉得他们并没有必要在相互称呼时抛弃军衔,一来这个团队需要有领导者和纪律,军衔显然是很好的约束方式,二来在接连得知德皇逊位、德国投降的消息之后,他实在不想再让其他事情来打击艇员们的士气了。别看大家现在都表现得很乐观,但在海面上飘荡太久而且又毫无收获的话,人们的情绪将变得越来越低落。
  想到这里,张海诺觉得有必要尽快修复U148艇底的破口并开始他们的打捞计划,好在潜艇上不仅有潜水装备,还有一些用于紧急修复潜艇的设备——焊枪、密封圈和备用薄钢板等等。作为在水下活动的利器,潜艇最大的麻烦莫过于出现机械故障和漏水了,这种情况下往往就需要用最基本的修理设备进行紧急抢修。别说是U148,就连U21这种的近中程潜艇上也会携带最基本的修理工具,而好的潜艇机械维修人员得同时兼任管工、电工以及焊接工等数职。
  由于这个计划的特殊性,自从在芬克庄园一别之后,张海诺和赫森都可以在艇上屯积了一些修理装备和备用零件,这样应付一般的故障是足够了,但是潜艇和其他的舰只一样,远距离航行之后都需要定期检修,这也意味着U21和U148不能脱离港口太长时间,一旦发动机、蓄电池之类的出现严重故障,这茫茫大海上将找不到援手!
第8章
动员
  自从张海诺离开U21之后,赫森的战绩增长虽然不多,却多次在海上经历种种险情,好在他的经验和指挥一次又一次带领艇员们摆脱困境,当张海诺和他们在“赫森岛”会合的时候,U21上只有两个生面孔,而且战争结束前被调回德国的两名艇员都是因为生理疾病而非战伤的缘故。
  在U148进入“秘密基地”之后,艇员们顾不上休息便开始检修艇底的破损处,张海诺和赫森则坐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合计两艘潜艇所携带物资的情况。首先是燃油,经过漫长的航行之后,U148的燃料只剩下20多吨,而U21的情况更糟!由于奥匈帝国的物资短缺情况比德国还要严重,波拉港库存的油料早在几个月前就亮起了红灯,赫森不得不自己花了一笔钱收买负责管理油库的奥地利军官,这才弄到了供U21航行至此的燃料,艇上剩下的3.5吨燃油仅能供它继续行驶不超过500海里!
  在张海诺和赫森最初的计划里,两艘潜艇应该是载满燃料出发,可现在的情况却比预想的糟糕许多,德国在二次大战中遭遇的燃料危机却提前在这里“上演”,两个战绩加起来超过20万吨、光油船就击沉了6艘的王牌艇长现在只有感慨的份了!
  “这里,安塔利亚港,可以弄到油料!我们以10节的航速过去只需要一天的时间,但我想土耳其人现在是不会收我们的马克了,得有硬通货!”赫森指着地图说到,他们两人口袋里足有数千马克的纸钞,但这些钞票已经随着德国的战败而急速贬值了!
  “是啊,只要有硬通货,我们就能从近海划橡皮艇登陆,然后在那里买一艘小型驳船,把桶装柴油运过来,但现在最大的问题就在这该死的硬通货上!”张海诺并不是在后悔没有带那些金币和银币出来——这些贵金属硬币虽然坚挺,但用来购买大宗燃料物资还是太少!
  “我们的计划是先打捞出一些有价值的物品来然后去土耳其换钱和油料,可这些燃料加起来只能供我们行驶1000多海里,记录簿上最近的沉船……”
  张海诺拿着尺子在地图上比划了一下,“有300海里,如果第一艘沉船上什么也没有,我们就得再去下一个,这之间又是将近200海里,这样再折返回来就很危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