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250

  “稳住……稳住……”投弹手奥斯瓦德中士的声音依然沉稳,只是他的搭档在敌人的炮火面前没办法让轰炸机较为平稳的飞行——使用望远镜观察有个特点,放大倍数越大,越需要一个稳定的观测平台,否则观察着看到的只能是一片混沌。
  “我在努力!”佩特没有好气的说,“但如果你不快点的话,我们两个都要交待在这里了!”
  奥斯瓦德没吭声,过了大约10秒,驾驶员终于忍不住让飞机在空中急速左转,这时候,他们距离最近的一艘敌方驱逐舰至多只有500米的距离!
  中士这才如气温一般冷漠的说道:“大量船员正在跳船,它估计已经被放弃了!”
  “确定?”佩特上士问。
  “有九成把握!”中士语气很坚定。
  “好吧,向母舰报告我们的发现!”佩特继续让他的飞机远离敌人的炮火,一面让自己的搭档使用机上的无线电进行联络。
  “等等!”奥斯瓦德中士突然喊停。
  “怎么了?”佩特赶忙问,可他的搭档又不说话了。
  负责驾驶这架轰炸机的可怜人一边郁闷不已的嘀咕着,一边将他的飞机调整到高于海平面大约200米的高度,在他完成转向之后,他的投弹手才又说道:
  “另一艘航母,我看到了,它已经向左侧倾斜了至少45度!”
  “那么说,它也已经被放弃了咯?”上士的热情刚被激发了出来,得到的却是一个很冷的词句:
  “废话!”
  “你这家伙……”佩特虽然早有不满,可他的搭档偏偏就是这样的性格,在飞行人员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更换搭档短时间内是不用考虑的事情,更何况奥斯瓦德中士除了性格稍有些怪异之外,在航空和投弹技术方面几乎是无可挑剔的。
  这时候,奥斯瓦德向母舰汇报情况的声音从后面中传来,佩特左右看看,随行的作战飞机有的正投入进攻,有的已经投了炸弹在空中盘旋,突然想到,这些情况其他飞行员也应该发现了,说不定他们早早就向母舰报告了呢!
  一分钟之后,耳机里传来投弹手的声音:“母舰说他们已经收到情报了,让我们自行寻找攻击目标,大型军舰和大型货船同等对待!”
  “那我们攻击货船吧!至少它们的防卫弱一些!”佩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投弹手的回答只有一句话:“你说了算!”
  佩特无奈的摇摇头,正欲在海面上寻找新的攻击目标,突然间,一种极其不好的感觉袭击了他的心脏,手几乎不经大脑的往左一摆,整架飞机也随之摇摆。电光火石之间,一串子弹几乎擦着座舱右侧飞过。
  明晃晃的子弹,让佩特后怕不已!
  转头一看,一架外形极易辨认的“野猫”就在后上方不到300米处!
  “该死,它是从哪里来的?”佩特愤愤的低吼道,骂的是狡猾的美国飞行员,也是那些执行护航任务的德国战斗机飞行员们——在没有发现美国战斗机的情况下,他们似乎放松了警惕,转而像轰炸机一样攻击海面上那些舰船去了!
  奥斯瓦德没吭声,而哒哒哒的机枪声已经代他作出回答。
  搞清楚那只“野猫”是从哪里跑出来的或许已不是佩特的当务之急,实际上对方也没有给他那么多的思考时间,大口径机枪接二连三的开火,长射和短射相结合,子弹时不时打在Fi-167机翼的蒙皮上发出噗噗的闷响,为了避免在这片陌生而威胁的海域被击落,佩特使劲浑身解数驾机躲避,但无奈区区325公里的最大时速根本躲不过一架由老手驾驶的“野猫”战斗机。
  眼看着对手越追越近,奥斯瓦德的机枪又始终没能“超水平发挥”,佩特愈发的焦急不安起来,但在内心深处,他仍将希望寄托于本方的梅塞施密特战斗机能够及时赶来——几个急转下来,视线中并没有看到第二架美国战斗机,这也意味着后面那架“野猫”很可能只是一个潜藏在暗处的袭击者,而这里的制空权仍然被德国舰载机群所掌握!
  “该死!”
  奥斯瓦德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的时候,佩特吃了一惊,第一反应便是自己的搭档中弹了,尤其是后面的机枪声也停了,但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他实在没办法转头去照看一下自己的同伴。就在事情看起来已经没有转机的时候,他突然又听到了奥斯瓦德的声音,听起来这家伙非但没事,反而还异乎寻常的兴奋:
  “嘿,托比亚斯,它放弃了,似乎准备逃跑……噢不,它在向海面滑行,也许是我击中它的发动机了!感谢上帝保佑!感谢诸神保佑!哈,美国佬,去海里喂鱼吧!”
  这也许是佩特有史以来听这家伙一口气说话最长的一次,他透过座舱盖往下看,那架“野猫”确实不像是在主动下降,螺旋桨的转速似乎也不太对劲。也许它的发动机出了故障,也许它油箱里没油了,不管什么原因,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它不能再对自己构成威胁了。
  半分钟之后,一架喷涂着蓝灰迷彩的BF-109T才从远处赶来,并追着已经快要贴近海面飞行的“野猫”补了几枪。从几百米的空中看去,那架美国战斗机最终在海面上溅起一团水花,很快便消失不见了。
第42章
梦回日德兰(5)
  “撇开我方在航母和舰载轰炸机方面的优势不说,按照目前的航速计算,到傍晚的时候它们也将进入我方主力战舰的炮火射程。客观的说,那两艘美国战列舰无论如何也无法阻止我们大开杀戒,保持船队完好队形只会让这场屠杀来得更加轻松、畅快,也正因如此,我个人认为,这种情况不正常,很不正常!”
  当又一批攻击机群抵达英美护航船队上空并将对方的情况发回本方舰队后,舰队参谋官雷蒙·冯·舒伯特将军在他先前谨慎态度的基础上,作出了对这次作战行动不利的预测。按照他的观点,远海作战必须谨慎再谨慎,尤其是在国内形势正日趋稳定的情况下,保存主力舰队要比重创敌人护航船队更加重要。
  作为舰队指挥官,张海诺也打破沉默道:“失去了航空兵的保护,又面对着火力与航速均远比自己的护航舰队强大的敌人,英美船队却没有解散编队、分散撤退,这确实有些不符常理!根据战场形势来看,救援舰队如果是从英国本土或是北美的任何一个港口出发,都无法在我们结束战斗之前赶到,但如果那是一支原本就在北大西洋某处海域游弋的舰队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可是按照整体战略分析,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保留主力战列舰的可能性不大,至于英国海军,现在已经没有一艘像样的战列舰可以使用了!我们面对的,充其量就是由若干巡洋舰和航空母舰组成的支援舰队!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俾斯麦号和沙恩霍斯特号的航速优势逐一击破,战果甚至会比我们计划的更加辉煌!”
  自从“俾斯麦”号服役以来,库尔特·霍夫曼就一直担任着舰长职务,随舰参加了海峡冲刺和后来那两次决定性的海战。在“俾斯麦”号入坞维修期间,霍夫曼将军还随同海军观察团前往意大利和法国进行了考察交流,并就意、法两国的主力战列舰现状和发展前景撰写了一份考察报告呈送海军参谋部,得到了海军高层尤其是雷德尔本人的称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人在战列舰技战术领域的专业程度以及强烈的自信心。
  “将军,你觉得以俾斯麦号的能力,能够应付多少架轰炸机的攻击?”张海诺突然给霍夫曼提出了这样一个海军将领们私下里时常探讨的问题。
  “单独应付么?”霍夫曼问。
  张海诺想想说道:“给你一艘轻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的护航兵力,但本方航母在200海里之外!”
  霍夫曼考虑了片刻,答道:“以美军航空部队先前的表现,没有四五十架轰炸机别想困住俾斯麦号;以英国海军航空兵的素质和装备,这个数字还要增加百分之五十!”
  虽然德国的主力战舰中还没有哪艘遭到过敌方海军航空兵的重创,但霍夫曼的答案大体是基于先前的海空对战所得出的,和张海诺的估计相差不多——当然,假设条件中相隔200海里的本方航母究竟能够发挥多大的作用还将进一步影响到最终的结果。
  “一艘正规的英国航母就可以搭载至少四五十架舰载机,如果数量超过三艘的话,就有能力压制住我们的彼得·施特拉塞号,进而对我们的其他战舰构成很大的威胁!”张海诺缓缓说道,“以我的看法,敌人的支援舰队不可不防,而且要大力防范,但在形势明朗之前,我们也能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担心而放弃到手的猎物!不知道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能够像1940年春天那样重创敌人的大型护航船队,将使敌人在大西洋上的航运线停滞至少两个月!两个月,对于整个战争形势会起到多么大的影响?我无法精确计算,但对德国是有巨大好处的!”
  须臾的思虑之后,舒伯特说:“元帅,既然您坚持从大局出发,我自将无条件的支持您!现在,我提出我的第一个建议:继续扩大我们侦察警戒力度,并尽量保持对敌人船队的高强度空中打击!”
  张海诺将目光转向海军少将路易斯·里切罗——前海军航空兵副总监、“格拉夫·齐柏林”号次任舰长,也是这次行动中舰队航空兵的总指挥官。
  “抱歉,舰队参谋长阁下,我不得不提醒您,我们现在只有一艘彼得·施特拉塞号,要么加大侦察警戒力度,要么保持目前的攻击力度,您恐怕只能选择其中一项!”里切罗礼貌的重申了舰队航空兵所遇到困境。
  舒伯特说:“以将军的智慧,应该可以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理想的平衡点!”
  这样的恭维对于里切罗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效果,这位海军航空兵指挥官平静的说道:“智慧并不能让我们的航空母舰变得更多,舰员们已经竭尽全力,可格拉夫·齐柏林号需要更多的时间方有可能修复!需要提醒各位的一点是,地勤人员的体能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彼得·施特拉塞号上舰载机进行重新装弹和补充燃料的速度将越来越慢,我们可以试着从格拉夫·齐柏林号上抽调几百人,但这无助于根本性的改变!”
  在这个自动化程度还不高的年代,张海诺也无法对他的属下奢求更多,他问道:“正常速度大概可以保持多久?”
  “事实上,从第三批舰载机降落开始,速度就已经开始下降了!”里切罗将军依然是那副处变不惊的表情。
  张海诺又一次将目光投向舒伯特。
  舒伯特对里切罗说:“将军,天黑之前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的扩大战果,如果飞行员们运气够好的话,他们甚至可以代替主力舰队解决所有的问题!”
  航空兵总指挥平静的看看舰队参谋长,又看了看舰队指挥官,不再说话。
  “眼下就这么执行吧!”张海诺最后拍板说道,只是语气并不像从前那样的坚定——将领们散去之后,他忽然觉得,少了阿道夫·希特勒幕后一意孤行的推手,自己反而找不到从前那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了。
  ※※※
  将一枚756公斤重的航空鱼雷摆放在一艘1.6万吨的远洋货轮旁边,大概每一个人都会觉得这枚鱼雷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在真正的战争中,它却具备给后者致命一击的实力。
  “喔噢!鱼雷击中目标了,漂亮!托马斯,我们会因此而获得勋章的,它可是个大家伙!”
  Fi-167型鱼雷轰炸机的前座舱里,戴着皮制飞行帽的驾驶员乐不可支,就在他刚刚回头观察的瞬间,之前投下的鱼雷在那艘悬挂着美国国旗的货轮一侧爆炸并激起巨大的水团。毫无疑问,一艘没有任何装甲的民用船只是无法抵御如此威力的攻击——即便运气极好而免于倾覆,它也很难再航行到原先计划的目的地了。
  他的投弹手却很是冷酷的说:“等等看,我们最好能确定它是爆炸沉没还是重伤!这关系到铁十字勋章的等级!”
  “好吧!虽然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到母舰上去,但你说得对,我们应该留下来看看!有些混蛋进攻不行,窃取别人的战果可是一等一的!”上士军衔的飞行员心情极好的说,紧接着,他自己补充道:“我们还有充足的燃料!”
  在加满燃料的情况下,Fi-167型鱼雷轰炸机的战斗航程达到1500公里,也就是说它可以带弹飞行至少4个小时,这可比加挂了额外副油箱的BF-109T或是Ju-87C还要久。也正因为拥有这样的性能,Fi-167也承担着普通的侦察任务。
  不一会儿,两人果然看到另一架Fi-167放低高度并在足足一千五百米外投放了鱼雷,由于他们先前击中的那艘大型货轮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动力,对于这枚快速逼近的鱼雷没有丝毫的规避之力。一分钟之后,巨大的爆炸再次给了货轮沉重的打击,靠近船舷处的海面上甚至出现了一个醒目的漩涡,那意味着海水正以惊人的速度从破口涌入船舱,而船甲板的倾斜也愈发的明显和迅速了!
  “好了,这下子我们只能占到一小半的功绩了!”飞行员有些沮丧的说。
  投弹手没马上搭理他,等到飞行员已经调整航向准备返航的时候,他突然说:“刚刚收到母舰发来的命令,已经完成攻击并且油料充足的,将执行临时的侦察任务,而我们中队负责向东侦察!”
  这时候,飞在前面的一架Fi-167机翼一摆,转而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飞去。
  飞行员瞟了一眼面前的仪表盘,没好气的说:“好吧好吧!临时侦察任务!看看附近会有什么东西,海上怪兽还是英国佬的舰队!”
  很快的,Fi-167左侧机翼往下一沉,机身随即向左倾斜,整体在空中划出了一道向左的弧线,双层机翼很快又恢复了水平,抛下了鱼雷的轰炸机便以一种较为轻盈的姿态向东飞去。
第43章
空穴来风
  没有了美军舰载机的侵袭,庞大的德国舰队继续向北行驶。甲板上,值班军官们依然保持着警惕,而在上层舱室内,技术官兵们也都全神贯注于各自操作的设备。
  “长官,您看看这个!”
  几台看起来要比一般发报机庞大和精密的仪器前,一名戴着船型便帽和耳机的士官将一张用铅笔写了字的文件纸递给刚刚站在自己身后的军官,这位约莫在三十岁左右的海军中尉迅速将纸上的内容扫了一遍,从口袋里掏出笔并在页脚签了名字,便急匆匆的走出了这间舱室。
  与此同时,在旗舰作战指挥室隔间的休息室里,能够对舰队行动起到重要影响的人正喝着下午茶稍显轻松的谈论着整体局势。
  “如果我是丘吉尔,必然会想方设法利用这次机会扭转局势,他手里看起来已经没有一支能堪重负的舰队,但那些航空母舰却是未来海战的中坚力量!能够妥善利用的话,仍可以配合美国海军发挥惊人的力量!”
  这话如果是从张海诺口中说出来,自然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在这个巨舰大炮思想还非常盛行时代,只有为数不多的人能够充分预见到航母的核心作用——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母大对决的珊瑚海之战,按照原来的进程还要再等上两个多月。
  现在,说这番话的却是德国海军少将路易斯·里切罗,德国海军中少有的专业航空兵指挥官,先后担任过海军航空兵副总监和大型航空母舰“格拉夫·齐柏林”号舰长,如今又作为主力舰队航空兵司令随舰队出战。不过在“格拉夫·齐柏林”号遭到严重创伤之后,他没有选择前往“彼得·施特拉塞”号继续指挥他的舰载机部队,而是搭乘交通艇登上了旗舰“俾斯麦”号。
  “丘吉尔确实是个不轻易言败的人,所以他也不会甘心就此妥协,但我不认为用一支纯粹的航空母舰编队出海作战是个明智的决定,万一遭遇我方快速水面舰艇——哪怕只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或是两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情况就会像是中世纪的战场上弓箭手遭遇轻骑兵突袭一样!”说话的是“俾斯麦”号舰长库尔特·霍夫曼,一个被认为是德国海军指挥官典范的高级军官。
  “先生们,你们深入研究过美国人马汉的海权战略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