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2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250


第45章
搏战北角(1)
  有的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即便循规蹈矩,也只是标准的武夫;有的人,一出生就受到了上帝的偏爱,不但身体健壮,思维也十分敏捷,但这种人数量不多,且需万分小心成为“天妒英才”的范例。
  现年三十六岁的埃里希·霍尔特夫少校便是这样一个拥有超模身材的美男子,他虽然和德国海军现任的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同名,实际上却没有任何的官方背景。能够以区区三十三岁的年纪担任一支护航舰队指挥官,出色的能力和卓越的战功是必不可少的。
  不过,少年老成的霍尔特夫少校并不知道,他本会在1940年挪威战役的纳尔维克之殇中阵亡,而且那一战,德国海军惨痛的损失掉了最精锐的一批驱逐舰,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穿越者的到来发生了改变!
  不过,战争当中处处艰险,如今指挥他的护航舰队行驶在挪威西北部近海,亦需要承担极大的风险——就在15个小时之前,一支英国巡洋舰分队在韦斯特峡湾口对一支德国护航船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而他这支护航舰队虽然拥有三艘战舰,可战斗力却未必比前者强上多少!
  “难道在北方,整个冬天都像这样不停的下雪吗?”
  平静的抱怨,其实代表了许多德军官兵的心声,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中,海军少校倔强的挺直了脊背,而他高大的身姿亦充分展现出了德意志海军制式服装的英武气质。
  “哈,你们南方人还是不了解北方的事情!在柯尼斯堡,冬天只有一半的时间在下雪,只是不下雪的时候,天气也是非常寒冷的。在户外几乎什么也干不了,但……天气再冷,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旁边的中尉军官,个子虽然没办法和自己的长官相比,却有着一张非常标致的英俊面孔,日耳曼人特有的深邃面孔,一双湛蓝色的双眸,上唇特意留着的胡须平添了几分男性特有的味道。从他的话语中,不难判断出其东普鲁士出身——由于地处渔业资源相对丰富的波罗的海沿岸,许多人从来就是靠海为生的,而对水性的熟悉也使得他们成为帝国海军优先征募的对象。
  并排而站的第三位军官,不论身材还是样貌都没什么特别之处,三十出头的年纪在德国海军千余名尉官中间亦接近于平均值,但他的笑容,似乎一点也没有受到严寒的影响,依然是那样的温暖和灿烂。
  “这里加入海军之前,我的姐姐问我,为什么不愿意参加陆军呢?我说,姐姐,你知道我从小就喜欢大海,它温暖、宽怀而又神秘,虽然有时候也会发发脾气,但依然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后来,我才知道,母亲也会有非常冰冷的一面!是不是我们做错什么事情,让她如此生气,啊?哈哈!”
  对于同僚的调侃,来自柯尼斯堡的英俊小伙子笑着说:“不,伦克,没有什么会让自己的母亲真正生气,她本来就是这样子的。如果你从小在海边长大的话,就会了解这一切——大海孕育了生命,也在不断完成自然的交替,可怕的摧毁,有时只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霍尔特夫少校以他那粗翁的嗓音说:“不错,我相信日耳曼民族是这个世界最优秀的人种,而那些低劣的犹太人和斯拉夫人就应该遭到淘汰,而我们眼下正是在努力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我一直以为,军人的使命只是保卫国家!”样貌英俊的军官对于“使命”这个字眼似乎并无好感,毕竟在德国,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阿道夫·希特勒的种族优劣论调,虽然也没人敢于公开表示反对。
  原本十分和谐的气氛,随着不同思想观点的出现而悄然变了味道,就算第三位军官标志性的微笑,似乎也变成了空洞麻木的表情——很显然,这已经不是他们头一次因为这个话题而陷入尴尬境地了。
  在这位于纳尔维克以北约300公里的海面上,风没有停,雪也依然顽固的下着,“笛特尔-罗德尔”,一艘为纪念S66号鱼雷艇指挥官而命名的驱逐舰,正以10.5节的航速朝着巴伦支海航行。
  “拖累”整个船队航速的,并不是这艘驱逐舰缺乏稳定的动力系统,而是那4艘由货轮略加改装的运兵船——按照原来的计划,这支船队连同所运载的2500名山地步兵、1500名海军战斗步兵以及大量武器装备,都应该在半个月前抵达瓦尔德港,但随着暴风雪的降临,这些船只连同人员装备被迫进入挪威的特洛姆瑟港避风,而就在它们进入港口后几个小时,庞大的北方舰队主力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进入港湾,这确实让官兵们兴奋了好一阵子。不久之后,“提尔皮茨”号等几艘大型战舰并没有等到暴风雪减弱便悄然离开,而剩下的小型舰艇和货船,不得不熬到海况大为好转方才重新启程。
  就在这时,舰上的航海官走过来报告说:“船队已经抵达北角,按照目前的航速,再有8、9个小时应该就能到瓦尔德港了!”
  霍尔特夫少校悻悻的说道:“这样的天气,俄国飞机应该没办法出动吧!”
  半个多月之前,由轻巡洋舰“科隆”号护送的运兵船队便是在北角附近海域遭到苏军轰炸机的袭击,损失虽然不大,却也给德国人提了个醒:在北方,苏军在制空权方面还是占有优势的。
  现如今,“科隆”号已经彻底搁浅在莫托夫斯基湾畔,考虑到北方舰队的所有主力舰都集中在巴伦支海域,而英国舰队又能够对挪威近海的航线构成威胁,德国海军转而采用小编队航行的方式运送兵员装备,而从之前发生在韦斯特峡湾口的战斗来看,这确实能够减小航运中的损失——假若遭到袭击的是一支由十几二十艘舰船组成的德国船队,就算有四五艘驱逐舰甚至一艘轻巡洋舰担当护航,恐怕也难以敌过三艘英国巡洋舰的攻击!
  就在埃里希·霍尔特夫少校和他的军官们以为自己的船队将要无惊无险的驶过北角时,舰上的了望哨突然发来警报:船队后方望见舰船的烟柱!
  使用燃油锅炉的战舰,航行时排出的烟已经比燃煤锅炉时代减小了许多,但如果是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因为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颗粒要比平时增加许多,这在寒冷的气候下尤为明显!
  军官们自是大为惊讶,他们匆匆审视海图并进行计算后发现,就算先前在韦斯特峡湾口袭击本方船队的英国巡洋舰队以30节的航速持续追击,在这个时候抵达北角海域也是一件非常勉强的事情——更何况,考虑到燃料的加速消耗、设备的加速磨损以及司炉人员的工作强度,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就让舰队以最高航速跑上一天一夜,那绝非明智的做法!
  然而,战争之所以令人狂热,就是因为它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近乎无限的挑战性。英国巡洋舰可能以高于30节的航速持续航行,不期而至的亦有可能是另一批舰艇——英国的、俄国的甚至美国的,一切皆有可能!
  霍尔特夫少校毫不犹豫的下达了全体警戒的命令,在如今的欧洲海域,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艇数量和总吨位仍远远超过德国海军,加上如今的海上形势,在这里遭遇英国舰艇的几率要大大胜过其他可能。不过出于谨慎的考虑,他没有打破无线电静默向基地发报,而是准备等确认来船身份后再行判断,但对方的惊人航速,迫使他在十分钟后改变了主意:
  “快向指挥部发报,通报我们现在的位置,我们遭遇两艘敌舰,初步估计为巡洋舰,恳请北方舰队速派舰艇支援!发信号,命令‘隆斯特’号带着运输船只进入峡湾躲避,T-11跟我们一同迎敌!”
  这时候,高速驶来的英国巡洋舰也以隆隆炮声作为警告,一响紧接着一响,在空寂的海面上,在白雪皑皑的峡湾中,在灰蒙蒙的天空里,长久的回荡着。
  “隆斯特”是一艘装备有两门150毫米舰炮和若干防空炮的武装货轮,火炮的级别并不等同于战斗力的档次,民船的构造压根经不起凶猛的炮火考验,也就是说,在这支德国船队中,真正具备水面战斗力的只是指挥舰“笛特尔-罗德尔”号——一艘1936年型驱逐舰,以及T-11——一艘1935年型大型鱼雷艇,它们的舰龄虽然已经算得上比较新的,但除非以巧妙的战术应对,否则加起来也很难和一艘巡洋舰抗衡!
  在炮声的催促下,5艘运输船在唯一一艘武装货轮的带领下迅速转向朝着南面的峡湾驶去,那是蜿蜒狭长的拉克塞峡湾,里面虽然没有优良的天然港口,两岸却分布着不少村镇,而且和挪威的其他沿海地区一样,这里也驻扎着德军卫戍部队——据统计,即便在苏德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整个挪威也驻扎着近50德军,且不论这些兵员素质如何,若能够将相当一部分调往东线,对于战局还是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然而元首始终担心盟军会进攻挪威从而切断德国的铁矿石运输线,这一判断也多为后世的军事学家们所诟病。
第46章
搏战北角(2)
  “左满舵,左满舵,保持全速!”
  舰桥指挥室里,霍尔特夫少校双手紧握着前方的扶杆,以免在军舰全速转向的时候因为离心力而失去平衡,震耳的爆炸声连绵不绝,大量海水不断涌上甲板,整艘驱逐舰就像是航行在风暴中——动荡、摇晃,充满不安定的因素。
  全速便意味着惊人的36.7节,在这个时期,各主要交战国的主力驱逐舰多以航速见长,英国的部族级、法国的格帕德级、意大利的索尔达蒂级都能达到35节以上的航速,在这方面,德国的Z级驱逐舰算不上特别出众,可要是跟巡洋舰相比的话,那可就是专业短跑选手与马拉松运动的区别了!
  与海岸相反的方向,辽阔的海面正是速度型舰艇施展身手的理想环境,“笛特尔-罗德尔”号带着大型鱼雷艇T-11号一路狂奔,竟将对方所发射的炮弹统统抛在了身后。仅仅十几分钟的时间,双方的距离便拉大了许多,高速运动中的射击精度原本就低,德国人干脆放弃了炮击,任由对方唱“独角戏”。
  “领头的应该一艘重巡洋舰,它的外观……普兰克,你来看看,那是不是伦敦级!”
  战舰已经重新回到了平稳航行状态,身材高大的海军少校不慌不忙的往后退了一步,将更好的观测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副手——尽管两人在一些有关种族主义的观点上有分歧,但这并不影响作战时的配合。不论是在海军、陆军还是空军,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好的战友是与死神对抗的最好武器。
  模样英军的柯尼斯堡人一边看一边说:“8英寸的舰炮没错,方盒子状的舰桥,噢,那该死的迷彩让我看不出它的速度,也许30节?不错,埃里希,我也认为它是伦敦级!”
  “那对我们来说,简直就是一头大象!”站在两人身后的海军少尉底气似乎不足,他平时总挂在脸上的标志性微笑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常认真的表情。
  他那十分英俊的同僚笑着说:“伦克,谁说老虎就打不过大象呢?”
  少尉耸耸肩,说:“侥幸的话,也许吧!奥托,是不是在海边长大的人都很乐观?”
  “乐观是长寿的秘诀之一!”柯尼斯堡人的神情一点也不紧张,平时与战时的心态,恰好和自己的少尉同僚是相反的。
  一直在认真观察海上形势的霍尔特夫少校,并没有插入两人的谈话,他走到一旁拿起舰内的通讯电话,“给T-11发信号,继续保持队形,同时准备好鱼雷攻击!这一次我们只发射两枚鱼雷,完成攻击后,跟着船队进入峡湾!”
  战斗开始后,几艘运输船航速虽然缓慢,但仍趁着己方驱逐舰和鱼雷艇吸引了两艘英国战舰的注意力而顺利进入峡湾之中,不过从“笛特尔-罗德尔”号所在的位置看,跑在最前面的货船仍没有拐入峡湾里的第一个弯道口,这意味着只要英国巡洋舰抵达峡湾口,便能以舰上的火炮直接轰击德国船只。
  为了掩护己方几无反击能力的运输船,霍尔特夫少校指挥着“笛特尔-罗德尔”号继续改变航向,直到自己的航线与两艘英国巡洋舰平行,距离则保持在一万七千码左右。这样,英国人不至于完全失去打中德国舰只的希望,却又只能维持较低的命中率,而德国驱逐舰亦能够使用舰上的5英寸炮进行远距离对抗。
  1941年时英国海军的火控雷达,在远距离射击上的效果似乎还比不上传统的光学观瞄仪器,但好歹风雪已经较之前减弱了许多,自然因素对炮战的影响也随之下降。经过大约十分钟的炮击,英国巡洋舰终于第一次直接命中了远处的德国驱逐舰——炮弹在舰首发生爆炸,由于瞬间腾起的火球远远高出了驱逐舰的桅杆,英国军官和舰员们甚至已经开始提前庆祝了。然而,他们高估了己方炮弹的威力,亦低估了德国舰艇的防御力,硝烟散去之后,那艘德国驱逐舰仍在顽强的射击,而且中弹之后的第一排炮弹就有一枚差点击中领头的英国巡洋舰。不过,德国驱逐舰除了舰首明显扭曲,前甲板上的第一门舰炮似乎也已经哑火了,至于内部的伤亡更是无法估计!
  “咳咳……我的上帝啊,还以为您要抛弃我这卑微之人呢!”
  充斥着呛人味道的指挥室里,来自柯尼斯堡的中尉军官失力的靠在旁边的舱壁上,一边咳嗽,一边看着周围的人。
  “大家怎么样?有受伤的吗?”霍尔特夫少校用与他身材匹配的音量喊问着,这里没有人比他的脑袋呆在更高的地方,然而,弹片不总是往高处飞。
  “长官,纽曼中士中弹了!”
  冰冷坚硬的木地板上,一名穿着深蓝色制服的军官似乎已经失去了知觉,身边一大滩血不论颜色还是状态都属于刚刚离开人体的那种。
  “医务官!医务官!这里有伤员!”靠近舱门的军官朝通道喊着。
  “快进行急救!”少校简单的作出指示之后,便又拿起舰内通讯电话:“损管,损管,报告情况!立即报告情况!”
  话筒另一边马上传来了声音,这让人安心了不少:“舰首中弹,炮弹似乎穿过装甲在锚链室发生爆炸,具体损伤情况还待查明,我们已经和一号弹药库取得联系,那里现在还很安全!”
  “好,有任何情况立即汇报!”少校放下话筒,恶狠狠的瞪了一眼远海的英国巡洋舰,“哼,英国佬,我发誓让你们尝尝我拳头的滋味!”
  估摸着本方的运输船差不多已经溜进峡湾里面的弯道去了,霍尔特夫少校向本舰下令道:“全舰做好近战准备,靠近之后集中火力打前面那艘英国军舰的舰桥,鱼雷也做好发射准备!现在……左满舵!”
  飞速航行的驱逐舰很快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划出一道深深的水痕,在高速螺旋桨的作用下,白色的浪花从舰尾高高扬起,在体形上几乎就是小号的Z级驱逐舰,虽然设计航速要比1936年型驱逐舰低1节,但在战斗中这样的差距并不明显。只一会儿功夫,两艘快舰就已经完成转向,如同两柄锋利的匕首朝敌人刺去。
  此时此刻,两艘英国巡洋舰正以大舰在前、小舰在后的纵队沿着白色的海岸线形势,对于从左舷高速迫近的德国舰只,这样的战位固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舰炮的威力,但射击的精度却从未达到理想状态!
  在旗舰的指挥下,8门8英寸、10门4英寸以及大量的小口径舰炮疯狂开火,远远看去,由炮弹激起的水柱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纷纷扬扬的水花时而将德国战舰主体给遮蔽了去,但始终没有一发炮弹能够给它们中的任何一艘以致命的打击。
  两支小型舰队的距离迅速拉近,由于只能使用前部舰炮开火,德军一方等于只有两门炮在战斗,而且射击的准头也不敢恭维——有几发竟然直接越过英国舰艇飞到了百多米外的近岸处。好在这峡湾口只有密密麻麻的植被而无人烟,这才不至于殃及无辜。
  “只有8000码了!伙计们,压低炮口,狠狠的打!”
  为首的巡洋舰上,舷侧露天炮位上的英国军官大声吼叫着,可他的声音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周围拼命开火的各式舰炮,或许只有几米之内的炮手才能听见。不过随着双方之间距离的缩小,英国舰艇上数量惊人的高平两用炮开始发挥威力——这些原本用来对付德国飞机的装备,虽然不具备击沉驱逐舰级别的战舰,但对舰面目标和上层建筑的破坏却不容小视!
  枪林弹雨中,两艘德国快舰仍然无畏的高速迫近,7000码、6000码、5000码,不过半支烟的功夫,它们就已经进入到了鱼雷的作用距离了!
  “鱼雷啊!注意鱼雷啊!左舷有鱼雷!”
  英国舰员们纷纷嚎叫起来,他们的战舰虽然也在高速航行,但如果不能及时转向的话,被3000码外的高速鱼雷击中也是完全有可能的事情!
  转向的警铃声及时响起,两艘英国巡洋舰不约而同的向自己的左舷急转——在右舷距离海岸只有数百米的情况下,这也是它们唯一的规避方向。
  和往常一样,鱼雷的出现总能够使得海面上的形势发生一些变化,枪炮声减弱了许多,人为的噪音则大大增加了。尽管飞驰而来的鱼雷只有4枚,发射时似乎也没有完全瞄准目标,但在这残酷的战场上,没有人敢于拿一条好几千吨的战舰来搏一搏运气。英国军官和舰员们都把注意力放在了近处水面,在竭力驱使战舰转向的同时,亦利用舰舷的机关炮、机枪和一切可以动用的武器对逼近中的鱼雷实施拦截。
  趁着两艘英国巡洋舰忙碌的时候,德国驱逐舰“笛特尔-罗德尔”号和鱼雷艇T-11号全速从不远处的海面上冲过,飞快的驶进了两旁尽是峭壁的峡湾之内。
第47章
搏战北角(3)
  冬天的北极圈,白昼转瞬即过,持续多日的暴风雪虽临近尾声,但云层依然密不透风,海面上也看不到半点星光。
  夜统治的世界,除了从不停歇的浪涛,似乎就只剩下风吹过树林发出的摩挲声。挪威深而蜿蜒的峡湾和两旁的万丈绝壁,都是一万年前冰川时期覆盖欧洲大陆的巨大冰块切割而成,黑暗中,那些突兀的石块就像是魔鬼狰狞的面孔,令人不敢轻易靠近。
  拉克塞峡湾入口处,两艘巡洋舰早已停止了炮击,但眼看着美味的猎物从眼皮底下溜走,尤其是在双方实力相差悬殊,先前战斗中又已经击伤对方护航的情形下,放弃确实需要非常豁达的性情。可是,若是深入峡湾的话,巡洋舰较大的身躯反而成了一种不利因素,并且随时可能遭到潜伏在暗处的德国驱逐舰与鱼雷艇的袭击,尖锐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
  “全舰共有17人阵亡、16人受伤,伤亡主要集中在一号炮位及锚链室,好在舰艇主体结构和航行能力基本不受影响。炮弹损耗只有备弹的百分之四十,但一号前主炮是彻底修复无望了!”
  来自柯尼斯堡的海军中尉,原本英俊的面孔因为烟熏和油污而变成了一张“花脸”,在他向舰长报告情况时,这艘驱逐舰正以不足5节的速度缓慢航行在曲折的峡湾之中。在它的前方,5艘运输船都安然无恙,侧翼,排水量不足900吨的大型鱼雷艇T-11在先前的战斗中也受了点小伤,好在舰体主要设备并没有出现严重损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