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250

第1章
忧愤的任命
  “噢,尊敬的领袖阁下,您怎么来了?”
  在位于西西里岛东南部的联军指挥部门口看到自己的老朋友,张海诺自是颇为意外,尤其是在没有得到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
  党卫队全国领袖、党卫军一级上将汉斯·洛梅斯特,在众人面前并没有表现得和张海诺有多么的亲密,而只是面带微小的摘下手套与对方握了手,并以公事公办的语气说道:“尊敬的海军副司令、帝国海军元帅阁下,我今天来是替元首传达命令而来。按照元首的要求,这道高度机密的指令只向您一个人传达!”
  张海诺也不多说什么,伸出右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这时包括战役副总山地步兵上将林格尔在内的众多德意军官,都纷纷退后让出一条宽敞的路来,好让这位来自德国的大人物与自己的指挥官一同走到里屋的独立办公室去。
  洛梅斯特点点头,大步流星的往里走,身后全副武装的党卫军士兵紧紧相随。待两人进入办公室之后,两个人高马大、肩挎MP40冲锋枪的党卫军士兵牢牢占据了房门两旁的位置,那锐利的目光迫打消了任何人想要靠近的企图。
  如此阵势,这指挥部里的联军军官们自然是闪得离办公室远远的,不知内情的,恐怕还以为要出什么不好的事情呢!
  进屋之后,两人便“原形毕露”的来了一个大大的熊抱,尽管没多久之前两人才在柏林见过面。
  “汉斯,真没想到你会来,看来这事一定非常重要!”面对老友,张海诺也便开门见山的说到。
  洛梅斯特右手揽在张海诺肩上,一边走向沙发一边说:“海诺,说实话,这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元首亲自下令,在苏联战场和北非同时发动秋季攻势!在东线,中央集群已经集结了75个师和三支主力装甲兵团,旨在攻下莫斯科的‘台风’行动很快就将打响;在北非,我军的‘独立’行动也将在一周内开始,这次作战将由隆美尔将军的北非装甲军团单独发起!”
  这两个作战行动的代号,尤其是“台风”,张海诺并不陌生,在原本的历史上,围绕莫斯科展开的争夺将是这次战争中最残酷和惨烈的一场会战,它不仅夺走了上百万军人和平民的生命,还遏制住了德军在进攻苏联以来的凌厉攻势,从而成为苏德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之一。至于历史上的“独立”作战行动,不论规模还是知名度都远无法和“台风”相提并论,但它在轴心国与盟军争夺北非的战争中却是一场相当重要的战役,它甚至一度让轴心国军队看到将英军逐出北非的希望。
  张海诺听出了老友的话中话,对莫斯科的围攻需要调动尽可能多的地面和空中部队,而目前部署在西西里岛的第2航空军则是德国空军的一支主力。至于隆美尔在北非的攻势,张海诺当然清楚这位传奇将领想要什么。根据德国元首和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安排,德国武装党卫军部队目前的作战行动归由陆军统一指挥,因而一支党卫军部队归由隆美尔指挥没有任何的问题。
  对于元首的决定,张海诺早有心理准备,他平静的说道:“但愿元首能够顺利拿下莫斯科,也祝愿隆美尔将军能够攻占开罗!”
  “是的,但愿一切顺利!”洛梅斯特轻轻拍了拍张海诺的肩膀,也不掩饰的说:“海诺,元首昨天在柏林接见了意大利元首的特使,并允诺将马耳他战役余下的行动交由意大利军队负责。党卫军第7武装山地师和国防军第5山地师将直接从马耳他运往北非,海军第1战斗师前往希腊休整,第2航空军近日也将转往苏联前线。另外,你被任命为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总指挥官!”
  若是一般的人前来传达命令,想必会把职位任免放在最先来说,但洛梅斯特显然很好的分清了这些指令的因果关系。
  “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身为海军副司令,张海诺当然不会不清楚这是怎样一个机构。二十多年的从军生涯让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用意,他嘴角挤出一丝苦笑,“看来我得重新回波罗的海指挥那几艘战舰去了!”
  “别担心,元首说只要‘俾斯麦’号一修复,便会让你再次率领主力舰队深入大西洋作战,只是现在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避免激怒美国人!”洛梅斯特只是安慰性的说道。
  张海诺无奈的摇摇头,“元首的跳跃性思维太快了,我是永远跟不上的!”
  在这个时代,“跳跃性思维”并不是一句常用语,洛梅斯特似乎有些费解,但结合各方情形,他又理解其中的内涵。
  “海诺,我特意替你向元首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两天我们就去希腊好好转转,还记得我们当初经过希腊海域的时候,你还惋惜着说没有机会去看看阿伽门农神庙呢!”
  “噢?”张海诺转头看着老友,想了一会儿,终于回忆起自己的确说过这么一句话,但那还要追溯到23年前他们乘船从土耳其前往美洲的时候。
  “很遥远了!”
  “是啊,很遥远了!”
  张海诺想了想,眼下整个马耳他岛除了瓦莱塔之外都已经控制在联军手中,德军航空部队又以极大的代价重创了英国在地中海域最后的主力舰队,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意大利军队拿不下瓦莱塔也就算了,要是再把马耳他给丢了就说不过去了。
  “既然我们尊敬而伟大的党卫队全国领袖阁下都能够抽身相陪,我还有什么话说呢?”
  洛梅斯特笑着道:“海诺,‘伟大’这个词纯粹是在讽刺我,以我目前的能力和影响力,与真正伟大的人相比,那是一个在地、一个在天!”
  “真正伟大的人,你指的是元首么?”张海诺突然一反常态的以凌厉的口吻问。
  洛梅斯特眼睛里透着一些惊讶,他盯着张海诺平静的双眼看了有五、六秒钟,这才若有深意的说道:“元首已经相当伟大了!”
  张海诺一直撑着的眼皮这才眨了下来,他表情平静的转过头,看了看自己桌上那幅满是各种颜色的线条、圈圈的作战地图,看来它已经用不上了。
  张海诺并没有看到洛梅斯特咬嘴唇的动作,只听到对方稍后的补充:“在我心里,至少在不列颠空战发起之前是这样的!”
  沉默了片刻,张海诺转过头,“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尺!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你我在这个问题上量出的距离是相同的!”
  其实张海诺也说不清楚这算不算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交心,但至少双方都知道了彼此在同一个问题上的观点,在这之后,张海诺稍稍打点行装,便与副指挥官、意大利陆军上将卢克·卡尼尼进行了简单的指挥权交接。象征性的仪式结束后,他和洛梅斯特一起登上了飞往雅典的飞机,而当他们离开西西里岛时,驻扎在西西里和已经在马耳他登陆的德军部队,已经陆续开始接到来自上级的指令。按照阿道夫·希特勒的要求,第2航空军主要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都将在三天之内转场前往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德军战地机场,而总数达到2.2万人的国防军和党卫军地面部队,也将在一周之内搭乘意大利海军的运输船前往的黎波里和班加西。
  一支费劲周折集结起来的联合作战部队,还未完成全部使命便各奔东西,作为他们的召集者和指挥官,张海诺心里难免产生一种苍凉之感。带着这样的心情,就算是被看作是神之遗迹的阿伽门农神庙,也很难唤起他的兴趣,也许唯一能让他感到欣慰的,便是在另一个世界的二战中,轴心国在地中海战略上最大的决策失误终于得到了纠正——只要马耳他在手,英国便无法利用空军和海军有效封锁从意大利前往北非的意军运输船只,在物资至少不那么缺乏的情况下,骁勇善战的隆美尔便有继续横扫北非的资本了!
  和平时期的希腊确实是个调养身心的好地方,几天下来,张海诺的低落的情绪终于有所缓和,军人的职责让他惦记最多的还是军务。携游览风光之便,他巡视了德意军队占领下的几处希腊港口,此时比雷埃夫斯已经被选为德国海军在地中海北岸的新基地,新的岸防工事和雷达基地正在紧张修建当中,与之遥相呼应的则是卜雷加港——在德国海军参谋部近期制定的远期规划中,那座港口将被建设成为德国海军在北非的补给站、要塞以及舰队母港。待到英军被逐出直布罗陀,德军将派遣一支由若干次级主力舰组成的舰队进入地中海,最终和意大利一道成为这片重要海域的主宰者。
  在张海诺和洛梅斯特准备离开这里的时候,“台风”正劲,北非的“独立”也声势浩大的拉开了序幕,不过据说意军总司令部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前往隆美尔的指挥部提出抗议,因为事先德国非洲装甲军团并没有将这次大规模进攻告知意军将领,然而事情已无挽回的余地,得到阿道夫·希特勒支持的隆美尔,没有意军官兵的拖累反而放开了手脚,他的装甲部队迅速越过利比亚和埃及边境向开罗挺进。张海诺不知道那些从西西里和马耳他调去的德军部队在这场战役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已知的一点,是隆美尔距离梦寐以求的苏伊士运河,达到了一个历史未有的程度!
第2章
生命之重
  10月的柏林,天气已经转凉,前一段时间因为苏军轰炸机远程奔袭而造成的破坏,已经在工程部队的抢修下基本恢复了原样,更重要的是,供苏军轰炸机起降的蒙群岛已经为德军联合登陆部队所攻陷,眼下能够对帝国之都构成威胁的,便只有从英国起飞的轰炸机而已。战争期间,这座城市不论白天还是夜晚都是繁华的,可张海诺对于这里的一切已经感到非常陌生了。
  在提尔皮茨大街的住所,张海诺孤寂落寞的卧在沙发里,听着老式留声机播放的轻音乐,右手托着一个晶莹剔透的高脚杯,里面红色的液体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在他面前的木制茶几上,放着一个花瓶大小的水晶酒壶,大半壶的红酒正在灯光下幻射出奇异的色彩。就在这个酒壶旁边,有一个传统德国铁十字形状、带着彩色绶带的金属物件,上面镶嵌有一颗一颗散发着微微光芒的颗粒。
  在如今的德国军界,没有人会不像得到这样一枚物件。事实上,这种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是十天前才正式颁布的,它也是目前德军最高统帅部颁布的最高级别的军事荣誉。但张海诺就这样让它静静的躺在茶几上,甚至没有拿正眼去好好瞧瞧它——尽管它是对自己成功诱使土耳其出让战列巡洋舰“戈本”号以及指挥联军部队攻上马耳他的奖励。
  几个小时之前发生的那一幕幕场景,就像是幻灯片一样在张海诺的脑海中不断重现。在水晶大吊灯照耀下,充满古典气息的宴会厅就像是古代君王的宫殿,在这座灯火辉煌的宫殿理,身穿青灰色制服的阿道夫·希特勒,看起来仿佛变得更加年轻了,他的情绪是那样的高昂,一段简单的祝酒词都能变成一场冗长的讲演,在他狂热的咆哮中,在场的许多人都陷入了不能自已的境地。
  接下来,希特勒亲自主持了对包括张海诺在内的七名德国军官所进行的授勋仪式,此外还有三人因为身处前线而无法到场。毫无疑问,这些军官成了在场权贵与名流眼中的佼佼者和幸运儿,官路亨通、平步青云似乎都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有张海诺,把这次授勋当作是劝服阿道夫·希特勒改变战略的一个机会,尽管他深知想要让自视甚高的元首推翻自己之前的决定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
  希特勒愉快的接受了他单独交谈的请求,但是在持续不过十几分钟的谈话中,元首除了用近乎吹捧的词调肯定他在戈本号事件以及马耳他战役的出色表现外,只是言简意赅的对他提出新的期望——以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指挥官的身份,带领德国海军水面舰艇及战斗部队,从背面进攻列宁格勒,从而协助陆军拿下这个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希特勒可以将参加了马耳他战役的海军第1战斗师从希腊调往东线,可以让部署在芬兰战线上的德军山地步兵以及芬兰军队全力配合这次行动,甚至可以让张海诺享有对东线德军主力航空部队的调配权。
  面对德国元首开出的“口头支票”,张海诺自己都觉得脸上的微笑是麻木的,纵观整个二战历史,列宁格勒一直是德军无法逾越的一道坎,苏联军民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无比的牺牲精神抵挡住了德军的猛烈进攻和长期围困。德军自身的战略失误,芬兰军队的“知足常乐”,再加上苏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的顽强,这一系列因素叠加起来,最终造就了历史有名的一场攻坚战。
  这,岂是张海诺凭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如果站在德国元首的位置上,张海诺或许还有可为,可他眼下非但距离权力巅峰相去甚远,还陷入一种莫名的纠葛之中。
  结束谈话之后,阿道夫·希特勒以连夜前往东线视察军队为由提前离开了宴会,张海诺紧接着也乘车返回了自己在柏林的住处。按照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安排,他次日便将飞往里加——目前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所在地。
  心情抑郁的喝着红酒,张海诺不知怎么的想起了芬娜,想起了她曾说过的那些话,也想起了她背后神秘的犹太联盟。他突然觉得也许那个女人说得并没有错,自己要是一直这样活在只有工作的世界里,终究会变成那个喜怒无常之人任意摆布的傀儡工具,这样的生命到头来又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财富的欲望多年前就已经止步了,现在该得到的荣誉、该得到的官阶也都得到了,除了扭转那一个又一个历史败局所带来的快感,张海诺真的感觉自己已经无欲无求了。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他有时候会突然想要带着妻儿老小前往一个没有认识的中立国家,就此过着淡泊名利的小家生活,远离那些纷争和杀戮。
  纠结,心中尽是纠结。
  走到窗前,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雨,风一吹,夹杂着潮起的凉风迎面扑来,在海上见惯了大风浪的人,自然不会为这点风雨受惊吓,可是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却让他一阵心烦。
  张海诺最终没有去找芬娜,第二天一大早,他就登上了前往拉脱维亚的专机。几个小时后,当他驻足于拉脱维亚首府、波罗的海沿岸重要港口城市、贸易中心以及海军基地——里加时,看到了满城尽挂纳粹旗的景象。尽管在这个保守苏俄欺压的国度里,德国驻军与原住民的关系远比在法国融洽的多,但趾高气昂的德军巡逻士兵与小心谨慎甚至有些畏畏缩缩的拉脱维亚市民,还是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对比。
  由于苏军在战争之初缺乏防备,德军在东线进攻发起后的第三个星期就攻占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战斗持续的时间不长,但强度却足以让许多历史悠久的教堂、塔楼和其他建筑招致严重的损毁。只是眼下张海诺无心惋惜那些被损坏的文化遗产,他来到这里亦不是参观游览的。成立于苏德战争爆发之初的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早在8月下旬就前移到了里加,而多少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时任海军总参谋长的海耶中将竟主动要求担任该司令部的指挥官一职,并且于9月初指挥发起了蒙群岛联合登陆作战——这时候,张海诺正在土耳其运筹“戈本”号转让一事,而当马耳他战役开打之时,蒙群岛战役亦激战正酣。
  尽管两场战役发起的时间、规模相差无几,两场海陆空联合登陆战役的进程亦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作为德意联合行动的马耳他之战,所受到的关注度远远高过于后者。只是出乎人们最初预料的是,小小的马耳他竟让德意联军陷入了苦战之中,而在德军主力陆续撤离马耳他之后,不断增兵的意大利军队花了一周时间才勉强突破英军在瓦莱塔最外围的防线。在惨烈的巷战中,数量达到英军三倍的意大利陆军竟然被两度逐出瓦莱塔,而英国海军更是创造了自敦刻尔克大撤退之后的又一个奇迹——在意大利海军的眼皮底下,利用两个没有月光的夜晚,将8000多名英军官兵,其中有近4000伤员,成功的从海路撤出瓦莱塔,最终只有不到800名英军在瓦莱塔陷落之日成为意军的俘虏。
  相比于英军,苏联士兵的装备和训练有所不及,但战斗意志却要高出许多,在蒙群岛登陆战役中,德军尽管携空军和海军之优势,仍在战役之初遭到了苏军防守部队的顽强抵抗,但海耶巧妙的利用苏军兵员尤其是弹药储备在高强度的抗登陆作战中消耗巨大这一情况,以驱逐舰、鱼雷艇和潜艇在蒙群岛北部海域设下伏击圈,连续三个夜晚竟然击沉苏军运输船及护航舰艇42艘,根据被俘的苏军船员所供出的情报,这些舰船大都是运载弹药前往蒙群岛并准备撤走伤员的。这一招妙棋,极大的打击了蒙群岛的苏联守军。此外,海耶还在扫雷艇清出一条近岸通道后,派出轻巡洋舰和驱逐舰进行抵近射击,并让空军的斯图卡机队在高空待机,一旦苏军海岸炮兵开火并暴露位置,斯图卡便一拥而上进行群殴,如此往复多次,苏军部署在蒙群岛上的大口径岸炮便损失殆尽。就在意大利军队在瓦莱塔升起意大利国旗的第二天,蒙群岛最大的四座岛屿中,萨烈马岛和穆胡岛为德军所占领,两天之后,苏军最后一批部队趁夜登船撤退,希乌马岛和沃尔姆西岛亦落入德军之手。
  随着蒙群岛诸岛的易手,苏军轰炸机对柏林的威胁也随之解除了,而德军士兵的皮靴,上一次踏上位于里加湾口的蒙群岛,还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那场蒙海峡战役。当时强大的德国公海舰队轻而易举的重创了前来阻击的俄国舰队,打沉俄国战列舰两艘,并顺利埃泽利乌岛、蒙岛和达戈岛。现如今,德国的军力绝不比德皇时期差,但在不可一世的空军和陆军映衬下,是实力远无法和当年相提并论的海军舰队——唯有凭借将领们在战略和战术上的出色发挥,才能让德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尽管没有获得耀眼的钻石双剑银橡叶骑士勋章,但海耶却很快为自己的出色指挥赢得了梦寐以求的奖励——10月9日,德国元首签署命令,晋升赫尔穆特·海耶为帝国海军上将。同一天,海军司令部发布调令,任命海耶为北欧海上防御司令部指挥官,统领部署在丹麦、挪威的海军力量。
第3章
磐涅之旅
  以帝国海军元帅军衔和海军副司令之职就任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的指挥官,几乎在所有人看来都是“高能低就”,哪怕指挥两艘沙恩霍斯特姊妹舰在大西洋驰骋,也比这差事来得顺手。
  就在许多人为此抱不平的时候,张海诺却已在波罗的海冰冷的海风中逐渐认清了现实——一名将领的能力即便再出众,没有合适的环境,没有高层的支持,也难以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出来。且不说军界的勾心斗角有多么激烈残酷,这个国家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原本就是那样一个喜怒无常的善变之人,纵然如古德里安、曼斯坦因和隆美尔这样的功勋之臣,也免不了被罢免甚至遭迫害的命运。自己虽然从最一开始就在希特勒面前扮演着一个不平凡的角色,但想想罗姆、弗里奇之流,就知道不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希特勒的威严或是让他感到自身地位受威胁,下场都是一样的。
  张海诺虽然不确定究竟自己是触动了阿道夫·希特勒的脑袋里的哪根弦,还是遭到竞争对手们的排挤打压,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自己已经走进了事业的低谷。就此沦丧还是完成自我救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而张海诺虽然打内心底感到前景黯淡,但以他一贯以来所崇尚和坚持的“打不死、拍不烂的小强”精神,是绝不可能因为某些挫折而就此消沉的。长久的思索,让他从悲观状态中寻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标——人人都道列宁格勒是无法被攻破的,他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看到了苏军的顽强,同时也辩证的看到了世界上没有无法攻破的堡垒,关键就在于人们能否找到打破堡垒的正确方法。
  眼下德军以一场猛烈的“台风”袭击苏联首都莫斯科,用于进攻列宁格勒的兵力自然减弱了不少,但人们或许容易忽略一点,那边是苏军同样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莫斯科防御战上,同等条件下对列宁格勒的支援也相对减弱了!
  想通了这些之后,张海诺对导演一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好戏燃起了信心,也希望自己能够在困境中完成自我磨砺和精神升华。于是,他一如既往的展现出自己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并在细微处下功夫,从旁助力使得波罗的海联合作战司令部得以像一部高效的机器般运转起来。在他的鼓励下,军官们纷纷走出办公室下到一线部队视察情况,就掌握蒙群岛作战行动之后,联合作战司令部所辖各部队的兵员、装备和士气情况进行了调查,取得一手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周之后,一份相当详尽的汇总报告便摆在了张海诺的桌面上——如今他手中这柄剑虽然有些残缺,但只要好好磨拭,稍加时日便能焕发光芒。至于这个区域性司令部的参谋军官们,在资历和经验上都远远不及海军总司令部的那群将领,但这些大都于30年代毕业于德国各个军校的高材生们,军事素质和能力一点都不差。利用各方面的情报,他们把芬兰湾和列宁格勒的兵力对比、火力配置等等战场因素进行了一番详尽的分析,并就从海上进攻苏军喀琅施塔得和列宁格勒进行了推演。经过反复论证,参谋们向自己的新指挥官递交了一份报告,言明在海上和空中均占据绝对优势、运输船只充足的情况下,仍需要不少于20万部队方能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20万军队,不论人数还是操控这支部队所需要的统筹力似乎都远远超出了张海诺能力范畴——指挥一场战役终归是一件非常专业的事情,绝不是某些个天才人物通过天才大脑就可以凭空完成的。不过,在对参谋军官们的推演亲自进行评估之后,张海诺也不得不承认,要想通过水雷遍布的芬兰湾,从海上越过已经成为要塞的喀琅施塔得进攻列宁格勒,要面对的不仅仅是苏军的要塞重炮和舰队,还有对方顽强的战斗意志,在这处错综复杂的战场上,捷径几乎是不存在的,唯有付出极大的代价才可能完成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尽管理论评估的结果并不太好,但张海诺依然做好了两手准备。他不动声色的向高层施加自己的影响,使得在希腊完成休整的海军第1战斗师如期抵达拉脱维亚。经过马耳他之战的磨砺之后,这支作战部队官兵虽然减员了约五分之一,但剩下的2万人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些缺乏地面作战经验的菜鸟,如果能够将更多的登陆装备配备给他们,这将是一支令欧洲各国海军陆战部队失色的两栖力量。
  就在德国海军战斗部队厉兵秣马的时候,应张海诺之邀,在挪威战役中以5000步兵抵抗20000英、法、挪威联军达6周之久而声名鹊起的山地步兵上将爱德华·迪特尔,也就是目前负责德国派驻芬兰战线山地部队的指挥官,来到里加共商战事。自从苏德战争爆发以来,以第2、第3山地师为班底组建的远征部队,尽管拥有大批经验丰富、素质出众的老兵,却由于得不到己方空军支援,加上苏联守军携强大的炮兵、充足的弹药供应、优势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线之利,数次进攻都无功而返,眼下仍滞留在摩尔曼斯克以西约45英里处——距离芬兰边境的进攻出发点才有15英里!
  迪特尔和张海诺早在挪威战役期间就有过愉快的合作,如今迪特尔在寒冷的北冰洋沿岸吃尽了恶劣环境和俄国人的苦头,正憋闷得无以发泄,与在列宁格勒战略上犯愁的张海诺凑在一起,很快就从惺惺相惜演进到相互鼓励、相互出招。迪特尔可以说是德国最好的山地战专家,就像张海诺被普遍认为是德国最好的海战专家,两个专家各有特长,看待战局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实质性的交流中,两人的摩擦碰出了优势互补的火花,他们突然又看到了各打翻身仗的希望——若是德国海军出动强大的舰队从海上支援山地步兵的进攻,拿下摩尔曼斯克便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目标;若是海军先从正面实施佯攻,山地步兵从两翼实施强攻夺下苏军据点,再策应海军舰队和战斗部队在喀琅施塔得进行登陆作战,加之以公路运输将大批鱼雷艇运往多加湖进行封锁列宁格勒北路,拿下这座战略要地便大有希望。
  在摩尔曼斯克和列宁格勒之间,经过争论式的友好探讨,两人亦在先后顺序上获得一致:作为苏联在北冰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海军基地,也是那片海域一年中可用时间最长的海运中转站,摩尔曼斯克可以说是苏联北部唯一的“输血口”——尽管它的作用在美军正式参战并大力援助苏联抗击德军侵略之前还没怎么显现出来,但以张海诺对历史进程的了解,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是纯粹的时间问题,若是等到苏军更加重视起来,再想攻下摩尔曼斯克就又得付出几何倍数的代价了!
  在解决了最主要的几个问题之后,两人决定展开这次极为重要的合作。经过了一周,两人联名向最高统帅部递交了新的作战计划。考虑到在芬兰湾清扫出一条可供舰只和运输船同行的安全通道尚需时日,而北冰洋沿岸不久就将进入冰冻期,张海诺建议由自己挂帅出任北方舰队指挥官,以如今驻留德国本土的主力舰艇加上德军第1、第2海军战斗师的部分精锐部队,配合迪特尔的山地步兵以及芬兰盟友从海、陆两面进攻摩尔曼斯克,这不但有机会一举切断苏联北部和英美之间的潜在联系,还能吸引苏军兵力从而为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主力分担压力。至于列宁格勒,张海诺在直送阿道夫·希特勒的信件中,他以自己的荣誉担保,将在次年春天芬兰湾解冻后从海上发动进攻,誓在两月之内拿下苏联的“第二首都”!
  倍受煎熬的等待之后,张海诺终于得到了来自“狼穴”的召唤——结束巡视后坐镇东普鲁士指挥前线战事的阿道夫·希特勒,决定让张海诺和迪特尔一并前去,向他当面陈述新作战方案。
  虽说方案通过与否最终还得看军事狂人、国家独裁者的心情,但扭转命运之门至少已经被敲响,张海诺绝不允许自己放过这次机会。带着暂定为“冰皇后”计划的作战方案,他和同样充满憧憬又心情忐忑的迪特尔立即启程飞赴德国东部。这时候,张海诺压根没有去想历史上这位德军将星的陨落,能力出众的迪特尔在另一个世界并非死于战场,而是因为一次飞行事故而丧生,同机遇难的还有另外两位德国将军,他们的死对于德军山地步兵乃至国防军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出于政治原因,迪特尔的死还被保密一段时间。
  天气情况良好,而拥有三台发动机的容克52也顺利把两位充满潜力的将领送到了位于东普鲁士中部的军用机场。两人下机后,直接坐上最高统帅部派来的轿车,在诸多士兵的护送下一路呼啸着朝位于森林深处的狼穴驶去。
第4章
恐怖预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