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6/250

  直截了当的言语,让张海诺心里一寒,那个曾经看好他、支持他的上司兼知心好友,如今留给他的却是一张陌生的脸孔。
  “总司令阁下,您了解我的性格,我是为了国家而战斗,如您所说,我会向元首申明这次行动由我承担全部责任……不管怎么样,海诺还是在这里感谢您长久以来的支持!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一辈子追随您战斗!”
  一个用力的敬礼之后,张海诺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这间让他感到人情不再的房间。在长长的走廊里,他抑制住强烈的失落感,坚定的走向下一个房间。
  上天对这位满怀抱负的帝国海军元帅不至于太残酷,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冲突也是相对的。二十分钟之后,党卫军参战的部分就连细节也敲定了,这在外人眼里或许非常的戏剧化,但张海诺之所以会选择兵员战斗素质并不比国防军强的党卫军,最重要的原因便是这支装备不错的武装部队处于挚友的指挥之下,其次才是风格顽强而著称的党卫军官兵本身。
  除了答应组建并委派一个2.5万人的加强战斗师归张海诺指挥之外,洛梅斯特还爽快的允诺将党卫军目前最精锐的陆战装备投入这次作战——其中就包括了一个装备了潜水坦克的装甲营!
  信心有所恢复的张海诺,很快与国防军的高层将领以及参谋们进行了一次正式商谈。在元首的权威之下,陆军将领们没有给这位新晋升的海军元帅制造麻烦,他们同意将曾经在希腊战役中有着出色表现的第5山地师一部调配给张海诺指挥。这支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有着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而且在挪威战役期间有过参加登陆作战的经历,他们自希腊战役结束后就一直驻扎在南欧,对于地中海区域的气候也是较为熟悉的。
  随后,张海诺又马不停蹄的赶到了空军司令雨果·施佩勒的办公室,这位身材肥硕的空军元帅,虽然不太情愿将驻南欧空军的指挥权交给一个海军将领,但也不至于违背元首的指令。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同意把实力雄厚的第8航空军调拨给张海诺临时指挥,并准许海军使用空军位于南欧的部分航空基地,用以配属和使用海军的远程侦察机、轰炸机以及为数不多的舰载机——张海诺希望这些即将配属给新航母“彼得·斯特拉赛”号的舰载机飞行员能够通过实战获得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地中海之战增加胜利的砝码!
  接下来,张海诺再接再厉,先是积极游说空军将领们支持在马耳他战役中大规模使用伞兵,然后又利用向元首报告修改后的作战方案之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改变了阿道夫·希特勒对伞兵作战的偏见——虽然元首只同意派遣六个营的伞兵参战,但这些大都是参加过克里特之战的老兵,素质出众、经验丰富不说,对于整个登陆作战的战术选择更是一个极大的帮助!
  最后,在阿道夫·希特勒的召集下,最高统帅部成员以会议形式通过了张海诺提交的M作战方案,而在这之后,张海诺所要做的就是竭力劝说意大利人全力支持这次作战行动了。
  以墨索里尼为首意大利军政高官们,在这场战争中始终处于一种“眼高手低”的状况:自以为天下无敌,简单告知德国盟友一声便悍然对法国南部以及希腊发动进攻,每每雄心勃勃的出击却碰得头破血流——数十万大军竟对少得可怜法军卫戍部队无可奈何,在希腊更是被劣势兵力的对手打得溃不成军,每一次都要德国人来擦屁股,落下无能之名不说,还影响了轴心国的整体战略!
  为了确保这次战略不至于在自大而固执的意大利人身上出岔子,张海诺也下足了功夫,他不但亲自率领德国军事代表团前往意大利,还耗费大量资金用于劝说意大利军政界的重要人物支持这次马耳他作战行动,而且力劝阿道夫·希特勒以出让大批钢材、燃料和粮食等战争资源的方式“利诱”墨索里尼。经过两年的战争封锁,意大利政府面临着资源匮乏的局面,这一次也算是“人穷志短”,所以除了一部分海空军将领以地中海战局应由意大利主导为由,反对让德军指挥马耳他战役之外,德国军事代表团和他们的作战计划得到了很大的支持。最后,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拍板决定沿用克里特岛之战的模式,即由德军将领担任战役指挥官,且由德军部队为空中和登陆作战的主要力量,意大利军队全力辅助,他们将负责用舰队掩护登陆战,准备登陆用的船只,计划并执行船队补给,并以陆战队和舰上登陆队参加登陆作战。
  一周的意大利之行,让张海诺收获颇多,而在这段时间里,苏德战场上的形势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但盟军的战略局势却因为英美签署《大西洋公约》大为改观了——美国已经决意将摧毁纳粹暴政、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和平的秩序,并确保这种和平能够使所有的人在公共海洋上不受阻碍地航行。这些条款,也意味着美国将正式出兵维护大西洋非交战区域的航运线安全,不论航行在那里的是美国船或是英国船!
  随着美国海军将安全区域的范围进一步向东推移,供德国舰艇不受限制的作战区域也相应渐少了,而在德国海军的战略规划中,要做到封锁英国本土,就必须在广袤的大西洋上主动出击拦截英国的商船和船队,这意味着德国与美国两大战争机器之间的摩擦碰撞已经越来越难以避免了!
  1941年8月16日,就在英美签署《大西洋公约》后的第4天,德国元首通过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向海军作战舰艇下达了秘密作战指令:在非划定作战区域,应尽量避免与美国舰艇发生交火,若对方主动攻击且威胁到我方舰艇的安危,则允许在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进行还击。
第14章
与羊同壕
  张海诺对于西西里的印象,最早来自于一部名为《西西里的美丽女人》的电影,女主角是个极富意大利风情的美少妇,漂亮、性感却又充满了悲情色彩,全镇男人意淫的对象和全镇女人嫉妒的目标,想必也曾让无数的观众心生想法。
  真正来到西西里岛时,张海诺却没有在这座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岛屿上看到那样令人惊艳的尤物,这里的女人有的似乎只是浓厚的乡土气息,身材也难以让人与“火辣”一词联系起来。走在不知道有几百年历史的石子路上,看着街道两旁具有浓郁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张海诺得以集中精神去思考那些重要的军事问题。
  西西里是轴心国控制下距离马耳他最近的岛屿,也是不二的前沿据点和攻击踏板。这里的现代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有利的地理位置以及2.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使其具备较为理想的战略纵深。
  战争爆发以来,意大利军队在西西里岛及周边岛屿上加紧构筑工事,除了原有的两处固定机场,他们还额外兴建了另外两处军用机场和一些小型的临时机场,但先前驻扎在这里的意大利空军仅有百余架作战飞机,对于马耳他的空袭力度也非常有限。随着德国第8航空军作战机群的陆续进驻,西西里的各个机场才真正繁忙起来·等到张海诺一行抵达西西里的第三天,德军航空部队对马耳他岛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轰炸,结果总体上是令人乐观的——出击的32架亨克尔He-111,最终有29架返航,在90公里的直线航程以及20分钟的轰炸中,2架被英军地面高炮击落,1架因为机械故障在海上迫降,驻马耳他英军虽然出动了十多架管鼻藿式战斗机,但统统被德军护航的BF-109战斗机击退。
  微不足道的损失,客观反映出英军在马耳他防空力量的薄弱,根据飞行员们的观察和此前侦察所得到的情报,目前驻扎在马耳他的英国空军不超过两个中队,地面防空火炮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足以保卫岛上的重要战略设施。
  这一情况,让张海诺对马耳他之战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但要赢得这场关键性的战役,光靠德国一家的努力还是不够的。几天之后,意大利空军增派的60余架飞机抵达西西里,其中包括有两个中队的马基MC-200战斗机。别看战争期间意大利空军的整体实力并不强,可航空制造业的设计水平却是一流的——战争爆发前,意大利制造的水上飞机就是各种国际飞行竞赛的常胜军,而作为意大利航空工业的中流砥柱,菲亚特、马基、雷贾尼亦为意大利空军贡献了不少优秀机型。
  作为战争初期意大利最好的战斗机,下单翼全金属结构的MC-200除了火力略显薄弱之外,在速度、机动性以及座舱视野等方面都十分优秀。在1940年的冬天,意英军队在地中海和北非展开了一系列交锋,期间,意大利飞行员驾驶MC-200在与英军飓风战斗机的多数交手中有着不俗的表现。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意大利空军派遣了一批航空部队参加对苏作战,而到目前为止,MC-200战斗机在苏联战场上的表现仍然是令人满意的。
  在轰炸机方面,意大利人的战争产品质量并不逊色于同期的其他交战国,只是薄弱的经济与工业实力严重拖了后腿,到战争的第三个年头,号称“世界一流”的意大利空军仍以老旧落后的机型为主,在技术上则偏好于机动和防御性能较差的三发轰炸机,加之混乱低级的指挥能力,这些不利因素综合在一起,便彻底葬送了意大利空军原本在北非、希腊少得可怜的优势。
  一路上下来,意大利空军与其陆军、海军一样,成了无能的代名词。
  张海诺并不自认为是“名医”,可以让意大利军队的顽疾药到病除,若不是战争形势的需要,他压根是不屑于同这个垃圾盟友协同作战的。这些完全看不到古罗马军队影子的家伙,只要能够中规中矩的做好份内事,张海诺就非常满足了。
  不过抵达西西里才一个星期,张海诺就已经见识到了意大利军方“可怕”的效率,意大利元首允诺的150架飞机,除了先期抵达的60架外,就完全没有了消息,而肩负着运送登陆兵员与后勤物资、截击英国战舰的意大利舰艇,等到约定日期已过的时候,才有一队驱逐舰在轻巡洋舰“阿尔贝托·迪·朱桑诺”号的率领下慢吞吞的驶入墨西拿港。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登舰参观之后,张海诺发现这些轻型舰艇竟没有做好应付一场激烈战斗的准备:弹药油料不足,人员距满编差了近四分之一,而且军官和舰员们的信心也是严重不足的。
  若不是受限于直布罗陀天堑与苏伊士运河的阻隔,张海诺这时候恨不得从比斯开湾抽调德国舰艇——且不说舰艇的战斗性能如何,德军官兵的素质至少要比这群意大利人高出一个等级!
  8月27日,让张海诺翘首以盼的意军运输船队终于驶抵西西里,它们运来了4200名意军官兵、230门高射炮以及一批大功率探照灯,用于加强岛上各主要港口以及战略要地的防空力量。德军第8航空军的实力固然强大,但也不具备全天候抵御英军空袭的能力,何况一般的轰炸机从马耳他附近突袭西西里只需要大约15分钟的航程!在趾高气昂的意大利军官们的带领下,这些意军士兵不慌不忙的进入预定区域,然后开始部署探照灯和高射炮。对于贫弱的意大利而言,没有雷达这样的高技术装备还算情有可原,但张海诺很快发现他们部署防空炮火竟是盲目而缺乏规划的!
  作为地中海中部的海上中转站,西西里岛上主要有三个港口区域——东北面海峡处的墨西拿,东南面的锡拉库萨-卡塔尼亚-奥古斯塔港口区,西北面的巴勒莫。就港口设施和吞吐量而言,墨西拿无疑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和平期间每月进出这座港口的货物可以高达10万吨,但意军只把新增防空力量的一小部分部署在这里,原因就是这里几乎是岛上距离马耳他最远的地方,而且与意大利半岛仅隔着一条狭窄的墨西拿海峡,英军想要轰炸这里必然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可是,纵观西西里岛的战略地图,墨西拿扮演的是一个前线与后方枢纽的重要角色,一旦战事开打,大部分直接运到西西里的物资都将通过这里上岸,能够主导塔兰托突袭的英军指挥官,对这一情况不会视而不见,而当缺乏防空掩护的船只云集港口的时候,一次常规轰炸就能给对手的后勤补给带来大麻烦!
  此外,张海诺还惊讶的发现,意大利防空部队的弹药库过于靠近容易遭到袭击的阵地,而且只储备了勉强能够应付两到三次高强度防空作战的弹药!
  基于这一系列糟糕的情况,张海诺以战役总指挥官的身份向意军负责人米利科·萨瓦尼将军提出建议,但是这个高傲的意大利将军却跟张海诺打起了哈哈,一会儿说他的军队比德军更加熟悉地中海和西西里,一会儿又强调德国提供的物资仍在运输途中,总之一番太极下来,竟没有几个地方进行了调整。
  这一次,张海诺算是看透了意大利人的本性,与其将经历耗费在他们身上,不如做些更加实在的事情。根据意大利海军部的通报,在塔兰托和马塔潘之战中受损的战列舰“利托里奥”号和“维托里奥·万内托”号已经修复,但经过之前几场惨痛的失利之后,意大利海军似乎已经丧失了与英国地中海舰队正面交火的勇气——后者目前以战列舰“罗德尼”号和新型航空母舰“可畏”号为作战核心,拥有2艘战列舰、2艘航母和大量巡洋舰、驱逐舰。由于德意联军在北非成功的作战行动,最近两个月以来,英军的陆基飞机通常只在靠近埃及的区域执行作战任务,而无法延伸到地中海中部尤其是马耳他附近海域,加之德国根据德意两国之间的协议开始派遣潜艇和鱼雷艇进入地中海区域作战,所以在地中海的整体形势上,轴心国海军的实力已经恢复到了和盟军基本相当的水平。
  张海诺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扭转对阵双方在地中海区域的兵力对比,进而争取到以较为有利的形势发动马耳他战役——小小的马耳他,却是两大阵营争夺地中海控制权的一个重要棋子。
  由于德军战斗部队抵达西西里并适应这里的环境还需要一些时间,意大利海军作战和运输舰艇也还没有完全到位,张海诺决定先让德意空军对马耳他进行最大限度的持续轰炸,以此来减小登陆作战时的阻力。在将手边的事务安排妥当之后,他便动身前往伊斯坦布尔,一个非正式的军事代表团已经于一周之前抵达土耳其深度,并就这个国家的战争立场进行了初步的试探。
  也许是上一场战争的惨痛教训仍然记忆犹新,土耳其政府的立场显得十分坚定,严守中立,绝不加入交战的任何一方。
第15章
宝刀未老
  大西洋北部靠近格陵兰的海面上,狂风夹着豆大的雨点,汹涌的怒涛有时就像是一堵移动的高墙侵袭而来,但恶劣的海况并不能阻止人类的活动。在这片海域,一支由十余艘舰船组成的船队正自西向东行驶。
  重量以千吨计且拥有钢筋铁骨的船只,并不是完全无惧于风浪的阻力,它们在起伏的海面上颠簸摇晃着,队形也显得愈发的凌乱。
  “看,是德国舰队!快发明码电报,让伦敦知道我们的具体位置!”
  一艘具有典型美国城级驱逐舰外观特征、但桅杆上悬挂着圣乔治海军旗的驱逐舰上,身穿大雨披、刚刚还在用望远镜观察海面的上尉军官,几乎是呐喊着向舰上通讯人员下达命令。他的惊恐,源自于海面尽头的那两个黑点,受限于肆虐的风雨,人们还不能通过军用高倍望远镜判断出对方的具体舰型,但呼啸着飞来的炮弹却是最明显的事实——在这浩瀚的大西洋上,除了纳粹德国之外,没有第二个国家的舰艇会向英国船队发动攻击。
  未加密的无线电迅速带着这重要信息传向远方,但这并不能吓跑有备而来的德国人,德国人的炮火精度虽然受到了恶劣天气的影响,但随着距离的拉近,英国船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并且开始有船只被击伤了!
  “以密电向附近的美国海军战舰求援!”驱逐舰上的英国军官又一次叫来通讯人员,他很清楚,这支已经脱离美国宣布的护航区域的英国船队,是不可能凭借区区两艘驱逐舰、一艘猎潜舰和四艘武装拖船的护航力量,来抵挡那两艘装备精良的德国战舰的!
  四个小时后,当一艘美国巡洋舰抵达交战区域时,两艘德国战舰已经不见踪影,海面上只剩下彼此之间相距甚远的7艘英国货轮和1艘武装拖船,侥幸逃过一劫的船长们正在竭力救援那些落水的英国水兵和船员。之前的激烈战斗中,由两艘大型战舰组成的德国舰队轻而易举的收拾掉船队的护航兵力,顺带将一半的货轮悉数击沉,就在剩下的英国船员已经要放弃挣扎时,两架美军的水上侦察机出现了,德国舰队很快放弃了那些四散逃避的英国货船,如海盗船一般迅速消失在茫茫大海之中。
  根据幸存水兵们的指认,那两艘战舰就是德国海军目前最具威力的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
  ※※※
  在大西洋海域,张海诺器重的战舰又有了新的斩获,并进一步给英国的海上生命线增加了压力。至于这级被许多人看作是鸡肋的高速战列舰,在这位主力舰队指挥官和战术专家的手里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表现,一系列辉煌战果便是不争的事实。
  眼下,身处伊斯坦布尔的张海诺正谋划着另一个“变废为宝”的策略。由于整个巴尔干半岛都处于轴心国集团的统治之下,他所率领的军事代表团非常顺利的经由陆路抵达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千年之都,土耳其政府虽然一再宣称将在战争中恪守中立,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将就此断绝和战争任何一方的联系。
  俗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在凯末尔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新国家,把民主、自由和强大作为最主要的目标,近二十年来也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就,但轰然倒塌的奥斯曼帝国,留下的是那样一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时至今日,土耳其仍然属于欧洲二三流的国家,工业薄弱、经济滞后,军事技术也远远落后于时代的步伐。然而,土耳其人内心是渴望崛起的,他们无时不刻不在期盼着重回奥斯曼帝国的巅峰时期。
  在上一场战争结束之后,英法等过虽然慑于土耳其军队的顽强而没有加以制裁,甚至“大方”的免去了土耳其的战争赔偿,却从来没有想过要真心帮助这个处于欧亚大陆连接处的国家。至于恢复过来并不断发展的苏俄,也不断以一种新的方式延续着两个民族之间的土地之争。
  虽然不是一个政治家,张海诺却看准了这一点。
  在伊斯坦布尔,张海诺一行受到了谨慎的欢迎。经过好一番费心费力的交涉之后,固执土耳其人终于让了步,以张海诺德国军事代表团得以在距离土耳其首都数十公里的土耳其海军基地里见到了“亚沃士”号,也就是昔日的德国战列巡洋舰“戈本”号!
  如今的“戈本”号,已经服役了将近30年时间,期间经历了重要的时代变革,其外观依然雄伟如故。这种设计航速达到25.5节、装备10门11英寸舰炮的战列巡洋舰,在技战术上简直就是上一场战争中的沙恩霍斯特级。不过,随着上一场战争以同盟国的战败而结束,排水量达到2.5万吨的“亚沃士”号在土耳其却长期处于一个尴尬如“鸡肋”的地位:他们的传统劲敌——希腊,依附于英国并得到了这个海军强国的支持,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的海军竞争已经不能用单纯的战舰实力衡量了;数百年来无时不刻不在窥视达达尼尔海峡的俄国,经过国内革命和反干涉战争之后,军事实力与沙俄时期相比只增不减,亦是土耳其惹不起的对手;最让土耳其政府和军方感到头疼的是,维护这样一艘大型舰艇,每年的后勤耗费就是一个大数字,而且在德意志帝国垮台、造船工业崩溃的情况下,土耳其在二十年代根本无法从德国人那里获得维修“亚沃士”号的相应的零部件,舰体大修不得不交给法国人,两次现代化改装也是由德国曾经的对手进行的。
  土耳其人的烦恼,对于德国人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得到土耳其军方的允许之后,张海诺带来的海军技术人员花费数天时间对这艘战舰进行了全面评估,结果令双方都感到满意:这艘战列巡洋舰整体性能良好,后期更换的法国火控系统与德制11英寸舰炮虽不是原配,倒也可以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威力,经过维修升级的蒸汽轮机,可以保证这艘仍旧使用燃煤锅炉的战舰达到24.8节的最高航速。
  关于“戈本”号的传奇故事,张海诺许久以前就在原本那个世界的各种历史资料中读到。必须承认,德国人造船工艺确实精湛,他们建造的战舰不但性能出色,而且非常的经久耐用——一条1911年下水的大型战舰,甚至在50年后依然保持着良好的性能,这在人类历史上实属少见。当同期的战舰早已在海底沾满淤泥或是沦为废铁的时候,唯有它,还在坚守着自己的使命。
  不过,在张海诺将“戈本”号的问题摆上台案之前,在某些方面缺乏战略眼光的德国的独裁者,对于土耳其这个国家并不特别看重。这位波西米亚下士虽然经历了上一场战争,却不觉得那个腐朽的帝国帮了德国多大的忙,看着如今的德国已经在军力和战绩上超越了德皇时代,单独击败俄国似乎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也就更没有必要死乞白赖土耳其人入伙了。
  对于苏德战场的前景,张海诺从未感到过乐观,他也没有奢望土耳其能够参战并在苏联人的肋骨上插上致命一刀。这个国家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者、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穆斯塔法·凯末尔已经在3年前离世,在这之后,土耳其再也没有出现一个强势的领导者,直到20世纪末,他们仍然停留在以希腊为最大假想敌的程度上——欧洲二流的帽子,再也没有摘掉过。
  张海诺如今想要的,就是这艘充满传奇的战列巡洋舰,只此而已。
  德国海军技术人员的正式评估报告,连同张海诺亲笔撰写的方案,随即被极其秘密的送回德国,而新晋的帝国海军元帅也很快得到了来自希特勒本人的回复,德国元首授权他与土耳其政府展开谈判。与此同时,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也写来一封私人信件,提醒他即使土耳其人有意割爱,也应当小心提防英国人的阻挠和破坏。
  在同土耳其高层的第二次会谈中,张海诺正式提出了关于转让“亚沃士”号的意向,即德国政府以购买或者租借的方式重新拥有这艘战列巡洋舰。只要土耳其政府愿意,德国政府可以支付相当于一艘毛奇级战列巡洋舰造价两倍的外汇、贵金属或是军火、物资,亦可以向土耳其政府转让目前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并帮助土耳其军队训练军官和士兵——甚至可以签署一份永久保障土耳其利益的协议。
  多少让张海诺感到失望的是,土耳其官员一口回绝了他代表德国政府提出的转让方案,理由很简单:其一,经过27载岁月,这艘战列巡洋舰早已成为土耳其海军的战斗中坚和精神象征;其二,土耳其政府不愿以任何方式卷入这场战争。
第16章
艰难的拉锯
  夕阳西下,落日把伊斯坦布尔壮丽的金角湾染成了血红色。千年古都总有它独特的魅力,换上便装的张海诺,漫步在碎石子铺就的街道上,欣赏着那些极富伊斯兰风格的建筑,不由得怀念起二十多年前的光景。第一次来到伊斯坦布尔时,他怀揣价值不菲的金币,却是有家难回的“战争流浪汉”,满怀憧憬而又心情忐忑。而如今,争霸大洋的豪情和前路艰辛的怅然,又构成了另外一种矛盾。
  张海诺满怀惆怅的看着那白色的海鸟自由自在的从头顶飞过,心想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摆脱不开烦恼的困扰,即便是拥有无上权力的统治者也不例外。他越来越看不透自己最终的归宿,远远瞥见集市上人群的熙熙攘攘,以及生意兴隆的商铺,却总觉得无法融入到这平和繁华的环境之中。
  战争,已经在他身上留下太重的印迹。
  从小巷子里传来的咖啡味,又一次勾起了张海诺脑海深处的记忆,循着浓烈的苦香,他步入了街边一家非常普通的咖啡馆。看着四个身材魁梧的欧洲人,在官员模样的土耳其人的陪同下涌入自己的小店,留着山羊胡子的老板看来有些受宠若惊。他连忙亲自过来招呼,听清对方的要求之后,便叫小生速去准备,俨然已经将这几个人奉为上宾。
  土耳其咖啡以慢工出细活著称,既然坐下来,张海诺也就准备好了十足的耐心。此次的随行人员中,无一是经历过那次土耳其之行的故人,而舒伯特和霍夫曼这样的亲密伙伴也必须留在欧洲料理舰队事务,技术军官在技术方面忠实可靠,却不是谈心的好对象,至于随行的德国驻土耳其外交官,也是少有接触的陌生面孔。于是,张海诺把他大多数的注意力放在这充满异国情调的咖啡馆里,饶有兴致的看着小生将细细的咖啡粉倒入特制的金属容器之中,以小火慢煮的方式熬着这土耳其黑咖啡。
  微弱的火苗煮着咖啡,也煮着人们的耐心。随行的三个德国人不尽是每个都有兴趣看土耳其人烹煮这口味颇怪的土耳其咖啡,副官洛勒是个做事稳重但话很少的年轻人,海军技术军官中的翘楚拉梅上校也差不多,两个人别扭的坐在毯子上,小声用德语谈着各自的家乡;长期派驻土耳其的德国外交官哈曼能言善辩,一路上都非常积极的向张海诺介绍这边的情况,但见海军元帅全神贯注于土耳其咖啡,他转而和随行的土耳其官员乌米特小声交谈起来。
  经过大约20分钟的煮沸,一小杯原汁原味的土耳其黑咖啡终于摆到了张海诺的面前,撒上各种香料之后,其浓郁的香味自然让每一个喜欢咖啡的人垂涎欲滴,不过那种极端苦涩的味道却不是谁都能忍受的,所以,第一次喝土耳其咖啡的两位,洛勒和拉姆,在一口过喉后都忍不住咳嗽起来。
  另外三个人则满嘴是咖啡渣的向老板竖起大拇指,“味道非常好!”
  不一会儿,见张海诺杯里的咖啡即将见底,老板笑容满面的走过来,待到张海诺喝了最后一口,他便主动接过杯子端详了一番,然后嘀嘀咕咕的说了些什么。哈曼旋即笑着告诉张海诺,土耳其老板用这杯底的咖啡渣给他卜了一卦:“幸运之神将眷顾您”!
  “啊……谢谢!”张海诺向留着山羊胡子、憨态可掬的土耳其老板抱以微笑。用咖啡卜卦这种奇特的习俗在土耳其较为常见,张海诺也早已知晓,虽然不觉得命运这种东西能够被一些普通人看透,但他的心情还是不由得转好了许多。
  走出咖啡馆的大门时,夕阳已经完全消失,只在西面天际留下一抹火红色,在张海诺看来,那不正是德国海军战旗的底色么?
  对于如今的土耳其执政团队,张海诺个人并不熟悉,但他知道这些人有不少都参加过上一场战争,并且和远道而来的德国军人以及技术人员并肩作战过。德国的扶持与英法俄的打压,鲜明的对比在这些老一辈的土耳其人心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