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250

  张海诺眨了眨眼睛,“这很难说,也许她觉得自己现在已经足够富有了吧!或者她非常忌惮元首的强权手腕也不一定!”
  埃德文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说道:“人性贪婪的本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即便是再美丽的女人也不例外!根据我们的调查,吕贝克家族原本是有犹太血统的,但所有的证据几乎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了!继承了冯·海伦格爵士留下的爵位之后,这位冯·海伦格夫人名正言顺的成了高贵的普鲁士贵族,还与柏林的上流人士交往甚密!我不觉得这一切都只是偶然或者我的某个秘密探员凭空想象,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就只有静静等待!”
  “等待他们露出尾巴?”
  张海诺摇摇头,如今的德国秘密警察,相比于另一个世界的盖世太保简直太温和了,这在常人看来应该是件好事,但纵观全局就未必如此了!
  “你也知道国防军的势力!”埃德文不无酸意的说道,“自从打败了波兰和法国,他们在民众中间的威望空前高涨,就连元首也不得不认可他们的一些特权!”
  在作出最深层次的抉择之前,张海诺觉得自己并没有必要“供出”那段历史,他转了一种口气说:“可话说回来,作为元首最新任的武装力量,你的武装党卫军部队不论规模还是装备训练情况近来的进步可是相当的惊人啊!”
  埃德文却显得不以为然,“嗯哼,他们的进步确实很快,只可惜元首已经抱定主意放弃海狮计划了!接下来便是毫无悬念的大规模裁撤兵员,陆军规模将缩减至少二十个师,武装党卫军的规模短期内也不会再有扩大了!”
  横扫俄国根本不需要全力以赴,这样的想法在张海诺看来简直是幼稚到了极点,但对于这个时代没有超凡前瞻性的人而言,确实很容易接受阿道夫·希特勒的观点——以在波兰战场和西线的表现来看,德国军队凭借其高度机械化和空军优势所向无敌,在上一场战争中,德皇的军队甚至没有动用主力就击垮了俄国军队,那段历史造就了兴登堡和鲁登道夫,也在德国人心目中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俄国军队装备极差、士气极低,军官愚蠢鲁莽,士兵无心恋战,这样的部队在德国军队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的!
  见张海诺一个人坐在那里发愣,埃德文在吸了两口雪茄之后提醒道:“海诺,我绝不是想干涉你的自由,但以我对贝克、沙赫特等人的了解,你最好和他们保持足够的距离!至于美艳绝伦的冯·海伦格夫人,我暂时还没有任何建议,但如果有情况的话,我一定会第一时间通知你!”
  张海诺听出了埃德文话中隐含的意思,他坦然说道:“尽管没有正式的公告,但我和她之间的婚约早已丢进垃圾桶了!现在我们只不过是普通的旧相识而已,没有也不会有进一步的发展!”
  埃德文在烟灰缸边缘轻轻敲了敲他的雪茄,“那是我多心了,海诺,我这也是为了你好!”
  长久以来,张海诺确实感受到了这种来自老友的照顾,在最初两人选择各自的奋斗方向时,也许就已经注定有今天这样的局面。他面带谢意的说道:“我明白!”
  埃德文淡淡的笑了。
  张海诺静静的考虑了好一会儿,然后抬起头说:“你也知道,莱茵演习计划的主体架构也已经确定,新的战斗舰队虽然要到明年春天才能集结起来,但元首仍希望我尽快前往舰队担负起指挥重任,好提早熟悉新战舰的性能、挑选最优秀的军官团队!我计划在一周后启程前往但泽,在这之前,我希望你能够答应我一件事情!”
  对于张海诺这种深沉的口气,埃德文显然有些不适应,他突然大声说道:“拿出你的信心来,海诺!你可是整个德国海军最棒的指挥官,我们都等着你带给德国历史性的胜利呢!”
  片刻的停顿之后,他顽皮的朝张海诺抛出一个笑眼,“说吧,只要我能帮上忙,绝不推脱!”
  还好张海诺早已习惯了老友私下里率真的性情,不然也许要被党卫军指挥官的这种怪脾气吓一跳。
  “尽你所能,在元首下达进攻命令前重点收集苏俄军工、装备和兵员配备的情报!”
  埃德文这次真有些意外,“海诺,这些元首早就交代相关人员去抓紧处理了啊!”
  张海诺一吐为快:“他们都太过轻视这个敌人了!你相信吗?俄国军队拥有性能远超过IV型坦克的武器,如果能让元首提前知晓这一点的话,也许我们就能在未来占得先机!”
  如果是其他德国人,这一刻或许会觉得这位海军上将因为压力而出现精神异常,好在他面前的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第37章
波罗的海之王(1)
  1940年10月20日,德国,但泽港。
  秋日和煦的阳光下,平静的港湾里停泊着大大小小十余艘舰艇,远离西线战场的地理位置让这里自波兰战役结束以来就没有遭受到战火的侵袭。干净整洁的码头上,人们各自忙碌着,那些身穿深蓝色军服、背着长步枪、皮扣扎紧的德国海军水兵使这里的秩序井然。作为德国传统势力范围内的重要港口,数百年来但泽的绝大多数居民都是德国人。在横扫波兰之后,为了将这里建立成德国海军在波罗的海南岸最大的军事港口,德军毫不留情的迁走了这里的上万名波兰居民,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最终命运如何。如今但泽剩下的24万人口中,百分之百都是德国人,而且每一户都经过了党卫军的严格审查,以确保没有外国间谍和反纳粹主义者混杂其中。
  午饭之后不久,在几辆82型“桶车”和奔驰六轮军用卡车的护送下,一辆黑色的梅塞德斯快速驶过但泽市区的主要街道。透过并未遮严的车窗帘,人们可以看到一位头戴以两组金橡树枝为檐花的短沿军帽、肩扛蓝底白花双金星的德国将军端正的坐在后车座上,他衣襟间闪露的颗颗勋章,其身份绝非等闲。
  在沿途卫兵的注视下,车队很快驶进了港口东南面的码头,此时一艘线条颇为简洁而且武备齐全的战舰正停靠在那里。一些水兵和工人在军官的监督下往舰上搬运大小各异的箱子和桶子,熟悉海军操作的人都知道,这些人必然是在为军舰出航做准备。
  黑色的梅塞德斯最终停在了距离登舰舷梯不远的地方,另一位早已等候在那里的德国海军将官和他的几名下属军官当即迎了上去。从梅塞德斯上下来的海军将官中等个子,身材相当匀称,年纪看起来并不比在场的其他军官大,但深邃的目光和刚毅的脸庞给人一种超乎年龄的成熟感。
  “本特将军,好久不见!”这位将军主动向自己的同僚伸出右手,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还欠他一次人情。
  前来迎接的那位将军一脸敬意,“冯·芬肯施泰因海军上将,很高兴再次见到您!您的到来令本舰全体舰员深感荣幸!”
  站在张海诺面前,正是当初指挥驱逐舰队随同沙恩霍斯特姊妹舰鏖战挪威海的保罗·弗雷德里希·本特将军。那场惊心动魄的战役结束已有将近半年时间,但至今仍为德国海军官兵们所津津乐道,尤其是“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联手重创“声望”号、协力击沉“纳尔逊”号两战,德国海军自彩虹行动以来长期笼罩头顶的晦气仿佛在几天之间一扫而光。
  稍具海军常识的人不会不知道,在德国主力舰队耀眼战绩背后,驱逐舰队尽心尽力的掩护可谓功不可没。在挪威之战中,它们先是冒险进入狭窄的挪威峡湾运送德国山地步兵登陆,并在英国飞机前来空袭时奋力抗击,很好的掩护了陆军占领挪威战略要点,此后本特将军还亲率5艘驱逐舰随同主力舰队出其不意的突入北大西洋,并在随后的战斗中给英国商船队以致命一击,在主力舰队最后突破英军警戒线的关头,它们还勇敢的吸引了英国舰队的注意力。幸运女神这一次也眷顾了勇者,突入北大西洋的5艘德国驱逐舰最终奇迹般的全部返回了德国——许多人因此而得到晋升和嘉奖,本特也获得了自己的橡树叶骑士勋章,稍后更被任命为波罗的海防卫司令部的副司令,统辖德国第2和第3驱逐舰分队。
  经过数月的修整,在挪威战役中受伤的驱逐舰已经全部回到战斗序列,但要作为海狮计划中的护航主力掩护大批登陆船只横跨英吉利海峡,仅以德国海军目前这些驱逐舰还远远不够。受制于不列颠空战的进程,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无限期推迟海狮计划,这对于本特和他的下属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而且由于英国空军接二连三对法国、比利时、荷兰以及德国北部的港口进行夜间轰炸,海军司令部已经对原来向北部集结的命令作出了调整,本特得以率领他的舰队回到更加安全的波罗的海南部,如今他的新任务就是送德国主力舰队司令前去和他的新旗舰会合,而他的座舰Z21号也将在随后和其他轻型舰艇一道为主力舰队保驾护航。
  简略的寒暄过之后,张海诺跟着本特上了舰。Z21号是一艘标准排水量2400吨的1936年型驱逐舰,这级驱逐舰系德国海军为应对世界驱逐舰大型化和重装化的趋势而建造,其吨位和体积在同时代的各国驱逐舰中已经属于佼佼者。不过对于张海诺这样在大型战舰上呆惯了的人而言,站在Z21的舰桥上仍有种眼界不够开阔的感觉。
  在水兵们将日常补给品全部运上船之前,本特让人在舰上指挥室外面的露天平台上摆了两张舒服的椅子,晒晒太阳吹吹海风,两人一边聊侃着各自的近况。
  自从结束挪威之战返回本土之后,德国海军有6条驱逐舰不得不长时间呆在修理船坞里,剩下的14艘驱逐舰被重新编为三个中队,其中第一中队作为海上机动兵力长期驻守挪威南部和丹麦北部,第二和第三中队用于执行近海防御和布设水雷任务。实力占优的英国海军在北海区域素来十分活跃,因而这些德国驱逐舰也多有和敌人交手的经历,自知不敌的它们通常都是以溜字诀来躲避攻击,这样的战斗大都是有惊无险的。不过德国海军在这个夏天还是损失了两艘驱逐舰——其中一艘在英军对安特卫普的轰炸中被沉没,另一艘则在德国北部海域巡逻时遭到英国潜艇的伏击并最终战沉。
  尽管驱逐舰数量在夏天结束时不增反减,但在交谈中张海诺还是注意到本特对于未来仍持着积极的乐观态度,一方面8艘全新的1936年A型驱逐舰全面加快了工程进度,进度最快的Z-24已于一个月前刚刚入役,还有6艘也已经处于紧张的舾装阶段,德国海军驱逐舰部队恢复鼎盛时期的阵容看似已经指日可待了;另一方面,德国海军整体实力也随着巨舰“俾斯麦”号的下水而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德国政府以威慑为目的的宣传攻势下,这艘战舰的大名已经传遍世界,更被英国海军视为最大的威胁所在!
  临近黄昏,装运补给品的工作终于宣告结束,在本特的盛意邀请下,张海诺与舰上主要军官在军官餐厅内共进了一顿以海产为主的丰盛晚餐。本特热情的将舰长室让给张海诺使用,尽管这次航程顶多只需要持续16个小时,但他的这种做法还是让昂张海诺十分受用。船舱虽然有些小,可对于习惯于长年在舰上生活的人这样的环境再熟悉不过了。车行平坦公路上没有睡着,在这略有些吵杂和晃动的船舱里,张海诺反而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一早起来时,军舰已经远离了陆地,茫茫大海上的景色虽然单调,却是张海诺最熟悉的环境。洗漱之后,他在本特的陪同下参观了这艘驱逐舰,和挪威战役开始前的那次参观时的情形相比,此时Z21号在构造和人员配备上基本保持原样,只是在更换了大功率的新型雷达之后,原来的第一修理室被改造成新的雷达火控室。经过相应的技术改造,这艘驱逐舰的夜战和防空能力无疑得到了大幅提高,唯一让张海诺感到遗憾的,便是海军始终没能为这种驱逐舰换上柴油机,续航力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随同舰队进行远洋作战的能力!
  临近正午,新编配的德国主力舰队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张海诺的视线当中,成员包括新入役的超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大修归来的重型航母“格拉夫·齐柏林”号、8月份刚刚服役的重巡洋舰“欧根亲王”号以及由8艘轻型舰艇组成的护航编队——以驱逐舰Z16领衔,外加4艘1939级扫雷艇和3艘S级鱼雷艇,此外整个舰队中还有两艘由快速货轮改装的补给船和一艘医疗船,庞大的舰队和全面的构成令人乍舌!
  张海诺此前已经从海军参谋部拿到了“俾斯麦”号近期的训练计划,这艘刚刚服役一个月的重型战列舰现阶段的第一要务就是调试设备,其次是舰员和设备之间的训练磨合。就设计和试航阶段的情况来看,德国海军的技术专家们普遍对这艘战舰的性能感到满意。在15万马力引擎的推动下,它试航时甚至达到了32节的极速,考虑到舰上装备的各种先进设备,它毫无疑问是各国现有战舰中装甲、火力和速度的最完美集合!
第38章
波罗的海之王(2)
  这不是指挥官第一次看到他的新战舰,可它的强大仍让他发自内心底的感到骄傲。
  整体灰白色的涂装似乎不利于在浩瀚大洋上隐藏自己,但却带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一件危险的杀人武器,竟也可以成为一件近乎完美的艺术品。在这日渐寒冷的波罗的海,它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块异形的浮冰,即便是浮冰,也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
  登舰之后,张海诺的第一件事就是和这艘新战舰的新舰长库尔特·霍夫曼亲切的打招呼。这位年富力强的海军少将在德国海军已经有超过20年的服役经历,先后指挥过鱼雷艇、驱逐舰、轻巡洋舰以及德意志级装甲舰“舍尔海军上将”号,在接手“俾斯麦”号之前已经累计了12.8万吨的个人总战绩——全部是指挥“舍尔海军上将”号在过去12个月中取得的,在整个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中仅次于张海诺和朗斯多夫,可谓是名符其实的王牌舰长。
  张海诺对于这位舰长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舍尔海军上将”号的出色战绩,两人多年前还曾是基尔海军基地军官住宅区里的邻居,那是安娜长住丹麦,张海诺过着和单身汉无异的生活,那时候住在隔壁的霍夫曼夫妇经常邀请他一同进餐,时至今日张海诺依然清楚记得霍夫曼夫人亲手做的熏肉卷心菜。
  即便抛开两人不错的私交,张海诺对于库尔特朴实的性格、渊博的知识以及沉稳的指挥风格感到放心,他对待属下的严谨与宽厚也足以作为德国海军将官中的典范。因此不管是于公还是于私,张海诺都有足够的理由期待两人之间的这次合作——如无意外的话,他们的上下级关系将至少维持到几个月后的莱茵演习,并再度光荣的踏上战场。至于这之后的发展,也许一同战死沙场,也许一同凯旋而归,亦或是另外的结果,但那些拿到现在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俾斯麦”号高大的舰桥显然很符合张海诺这位早已习惯大型水面舰艇的指挥官的胃口,而站在相当于五层楼高的指挥台上纵览全局确实是一件非常快意的事情。从上往下看,这艘庞大战舰的身躯相当宽厚,4座双联装的主炮塔甚至比沙恩霍斯特级的三联装主炮塔还要敦厚,380毫米重炮十足的霸气更是不用多说!站在这里,张海诺不仅完完全全找回了当年在“塞德利茨”号上英气勃发的感觉,更对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憧憬——毕竟当场的小小鱼雷指挥官已经换成了如今的舰队指挥官,对于战场的影响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放眼这片风急浪高的海面,张海诺能够找到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超过一半的精英。经过几个月的修理和调整,德国海军目前唯一的一艘正规航母,同时也是现阶段整个欧洲最强大的航母“格拉夫·齐柏林”号已经完全恢复到了战时状态,在对舰内结构进行了相应改造之后,它现在最多可以搭载52架作战飞机,这大大弥补了它在挪威战役期间所表现出来的载机量不足的问题。舰载机的机型倒还是老样子,即梅塞施密特109+容克斯87+费尔泽勒167。考虑到阿道夫·希特勒集德国之力欲夷平不列颠的战略举措,海军能够保留这些舰载机就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哪敢在这个当口向元首要求更多更新的作战飞机?
  与“格拉夫·齐柏林”号航行在同一侧的,是仅比“俾斯麦”号早一个月服役的“欧根亲王”号。通常来说,吨位更小、舰员更少的战舰从服役到完全形成战斗力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不过这种常规思维在大量配备先进设备仪器的“欧根亲王”号似乎就难以落套了。在这艘配备了1500多名舰员的重型巡洋舰上,不仅各种设备都是崭新崭新的,从军官到水兵有超过三分之二的是在战争爆发后才加入德国海军的,几个月的军校生活和见习生涯还没有把他们彻底锤炼成为合格的军人,他们仍需要长时间的海上训练和日常磨练,方能和这艘相当精锐的快速战舰融合并形成良好战斗力。
  张海诺登舰后半个小时,舰队中的其他几位指挥官也陆续搭乘交通艇前来谒见自己的顶头上司。在法国战役结束到不列颠空袭开始这段时间里,因为策略上的调整,海军中高层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格拉夫·齐柏林”号前任舰长被调去担任海军航空兵总监,并且很快遇上了海军航空兵的黑色星期三——参加不列颠空袭的海军战机在那一天损失相当惨重,阿道夫·希特勒震怒之下决定从此不再让海军航空部队参加空袭不列颠的行动,不过这对于德国海军而言看起来倒是一件彻头彻尾的好事。话说回来,“格拉夫·齐柏林”号在9月间完成大修并重新回到海上,海军司令部斟酌再三之后任命张海诺从前在海军航空部门担任总监时的副手路易斯·里切罗上校为新舰长,凑巧的是,张海诺从前在海军进修班的另一名同窗利奥波德·斯托恩有幸成为“欧根亲王”号的首任舰长,再加上还在法国圣纳泽尔监督施工并将很快重新归位的舰队参谋长舒伯特,当初因为机缘巧合而在“格森”号训练舰上担任见习军官的四人在时隔8年后梦幻般的在这支德国主力舰队中再次聚首,虽说他们三人的仕途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张海诺火箭般的升迁,但这也和他们自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库尔特·霍夫曼、路易斯·里切罗和奥波德·斯托恩,护航舰队的几名舰长也一一到场,相比之下,张海诺和他们之间几乎没有过私下的交流,平常也鲜有因为公务而接触的机会,好在本特这次也将顺理成章的接过护航舰队的指挥职务,这样一来,整个舰队指挥人员之间将不存在沟通问题。
  “非常高兴在这里见到大家,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我们之间能够有非常愉快的合作!”
  在“俾斯麦”号宽敞且铺着红底万字巨型标识符的后甲板上,张海诺和舰长们一同在观礼式的白色遮阳篷下落座,秋日的阳光是暖洋洋的,一望无垠的天际没有任何不详的征兆。战争仍在进行当中,英国人无时不刻不在关注并且想方设法想要搞掉这艘重型战列舰,而苏俄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盟友,但至少在这个时候,在这近乎封闭的波罗的海深处,航行中的德国舰队可以像是一群悠闲的散步者懒懒的晒着太阳。
  朴实无华的开场白之后,张海诺就舰队下一阶段的任务向舰长们交了个底,“各舰除积极开展操炮、雷击、防空和修护演练之外,应该着重加强舰队配合!根据我们以往和英国舰队交手的经验,只要天气良好,我们就必须做好和英国舰载机搏斗的准备,所以格拉夫·齐柏林号也会在日常训练中扮演这个角色。在舰队炮战方面,精准的炮术一直是我们的优势,但我仍然迫切的希望各位真正重视起雷达火控系统来,它们并不是要取代我们优秀的枪炮指挥官,而是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尤其是在夜战和恶劣天气下交战,它们将做到人眼所不能做到的事情!此外,加强损管演练也是提高海上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千万别以为我们在之前的作战中没有损失任何主力舰就意味着今后也不会,战争的残酷性早在上一场战争中就已经得到充分证明。我作为塞德利茨号的一员经历了1916年的日德兰大海战,我希望如今每一艘德国战舰都能像它一样成为战斗中永不屈服的不沉之舰!”
  相熟的,或是不相熟的,应该都不会为“新官”上任后的这番讲话感到太过惊讶,毕竟德国军队中不乏这样恪尽职守的实用主义者,但他们用不了太久便会了解到这些举措对于一支舰队提升战斗力的显著效果——唯有贴近实战的训练才能让官兵们在敌人炮弹砸落的一刹那不至于惊慌失措。
  第一次军事例会结束之后,张海诺认真的巡视了全舰,作为德国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一艘军舰,“俾斯麦”号不仅吨位大、尺寸大,人员和武器配备也是相当的充裕。超过2000名经过精挑细选的海军官兵随时严阵以待,除了众所皆知的8门15英寸重炮,舰长还装配了多达88门各型口径的副炮和防空炮——这几乎是俾斯麦号最初设计数量的一倍半,火炮数量的增加带来的最显著变化就是防空实力的巨大提升,在之前的海空攻防演练中,得到雷达辅助的俾斯麦号单挑24架Ju-87和Fi-167仍显得游刃有余。
第39章
波罗的海之王(3)
  深秋的寒风中,德国舰队的新一轮防空和反鱼雷演练在波罗的海中部靠近瑞典哥德兰岛的开阔海域进行。4-5架一批的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不断从高、中、低空对巨大的海上目标发动“空袭”,驱逐舰和鱼雷艇则以单、双艇常规雷击战术在高速机动中以演习鱼雷进行“攻击”。持续数小时的演练中,“俾斯麦”号两舷双联装105毫米炮群以快速的反应和强大的火力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连指挥过多艘德国主力舰的张海诺也对舰上这些新老混杂的舰员表现出来的素质感到非常满意——只要假以时日,他们的配合还将更加的默契。
  同样让张海诺感到满意的还有这艘重型战列舰的舰长霍夫曼,如他所了解的那样,这位指挥官认真严谨的作风是舰员们出色表现的根源所在。率领“舍尔海军上将”号多次出击远海并数度和英国军事力量接触的经历让他对现代海战有着更为切实的理解:和日德兰时期的远距离海上炮战相比,如今的海战正逐渐走向海空立体化,舰炮和鱼雷仍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力量,而飞机和潜艇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演习结束之后,战舰群与随行的补给船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海上补给,对于拥有较长服役经历的军官和老水兵而言,这已经算不上新鲜事情了,但海上输送油料和补给物资的动作还是让新手们兴奋的忙碌着。当然,深谙体察下情的张海诺不择时机的宣布加餐——官兵们每人都能得到额外的肉类和啤酒,而除了值班人员之外,其他人被允许利用晚餐的机会在餐厅里举行联欢活动。
  第二天,飘扬着第三帝国海军战旗的舰队继续向北航行,海浅水淡的波罗的海在冬天非常容易出现冰冻,而10月中下旬其北部的海面气温已经逐渐接近零度,而且一旦狂风大作,汹涌的波涛绝不逊于北海的海况,这也是德国舰队之所以选择在这个季节北上波的尼亚湾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德芬之间近年来相对密切的军事合作关系以及苏德之间早先签署的互不侵犯条约,德国舰队在芬兰近海活动也不容易引起他国政府的敌视。
  以18节航速北行一夜半天之后,拥有大大小小15艘舰艇的德国舰队抵达了芬兰湾口。惨烈的苏芬战争已经在7个月前以芬兰妥协而告终,交战双方悬殊的实力使得他们的海上战斗从一开始就不存在悬念之说,战争刚一爆发,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两艘无畏战列舰就轻松扫荡了芬兰军队在科维索岛上的炮兵阵地,若不是寒流到来使得芬兰湾近岸冰情加重,芬兰军队恐怕还要吃更多的苦头。
  曾经为炮声笼罩的芬兰湾早已恢复了平静,但实力不俗的红海军波罗的海舰队至今仍重兵囤积在芬兰湾口的塔林港。整个舰队以2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2艘驱逐领舰和19艘驱逐舰为主要力量,辅以数量可观的鱼雷艇和潜艇,就规模而言不但远远强于波罗的海沿岸的芬兰、瑞典等国,甚至让德国在波罗的海的海军防务司令汗颜。不过,苏俄海军庞大舰艇数量的背后,却是各国公认的现代化水平低、军官素质低、水兵训练低——尽管苏俄当局对此极力掩饰,但和苏俄海军有过接触的外国军事官员和专家们却有着相当一致的看法。
  装备和训练上的缺乏看起来并没有削弱红色海军的警惕性,德国舰队距离苏俄领海尚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俾斯麦”号的雷达发现了一架从塔林方向飞来的飞机,战争时期的敏感使整个舰队飞快的进入了紧急戒备状态,两架梅塞施密特旋即从“格拉夫·齐柏林”号上起飞。经过改进的海军型BF-109T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一流战斗机,而它们以超过500公里的时速找到目标飞行物时,却发现那是一架30年代以前制造的老式侦察机,其机身位置醒目的红星非常清晰的标注出它的身份——在逼近这架苏俄侦察机之前,两位战斗机飞行员都已经打开了机炮的射击按钮,幸而紧张的临战状态没有导致最终的擦枪走火,同样幸运的还有那架爱尔-5型侦察机上的两名苏俄飞行员,无论在何种状况下,他们那最高时速仅有230公里且机身为木质结构的飞机都很难逃脱经历过多次战斗洗礼的德国舰载机飞行员的攻击,特别是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
  一场虚惊之后,苏俄飞行员和他们的侦察机也没敢多在德国舰队附近逗留,大概在看清了这支舰队的身份和全貌之后,它便匆匆调头返航了,而张海诺既没有下令追击也没有要求舰队继续保持临战状态——此时阿道夫·希特勒和他的最高统帅部正秘密准备着在东线发动一场致命的攻击,而斯大林也从未信任过这位“伟大”的德国领袖,但出于不尽相同的目的,且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摆在那里,德国和苏联现阶段仍表现得像一对友好和睦的邻邦。看起来德国抱定决心非打垮英国不可,苏俄则致力于巩固国内统治、稳定疆域以及大力发展经济,但两者之间分出高下的日子其实并不遥远。
  张海诺原本就不打算在芬兰湾附近多作逗留,“恰巧”被苏联侦察机撞上之后,他更是命令舰队加速北行。或许是揣测出了德国舰队的训练意图,或许是通过外交途径和柏林进行了沟通,俄国人到天黑之前都没有再派飞机前来骚扰,而随着夜幕的降临,德国舰队在快速驶过阿赫韦纳海峡之后也正式进入到波罗的海最北部的波的尼亚湾内。这片相对狭窄的水域介于瑞典和芬兰之间,非封冻季节也是德国从北欧运输铁矿石的海上航线之一。随着最后一批盟军于7月份撤离挪威,整个北欧不再有正规的抵抗者,这也意味着最近的英国海空军基地距离也在距离波的尼亚湾上千公里之外,且从那里前来还需要跨过德军部署在挪威的整个防空警戒区域,加上如今的斯卡格拉克海峡已经完全置于德国海空军的严密封锁之下,英国人的军舰和潜艇进入到波罗的海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德国舰队进入波的尼亚湾的第二个星期,一场大风雪席卷北欧最北部的地区,张海诺和他的数千名官兵也得以提前感受到了来自北方的寒流。风卷雪片的海面上能见度急剧下降,时而涌起的大浪已经对小型舰艇构成了相当的威胁,在这种恶劣的海况下,这支德国舰队却仍旧坚持以实战为假象的海上演练——各种距离上的实弹射击、怒涛汹涌下的舰队协同以及对各种设备的紧急抢修,三周下来,就连最刚毅的水兵也在这种严酷的训练中疲惫不堪。眼见训练已经初步取得成效,气温的持续降低也使得波的尼亚湾内的冰冻面积越来越大,张海诺遂率领舰队折返南下,并于11月10日再度穿过阿赫韦纳海峡,这时候,海峡中白色的浮冰已经随处可见了!
  在恶劣海况下仍能保持全效作战状态,两艘新服役战舰“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如张海诺期望的那样牢靠,“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表现也证明了德国船舶设计师们出色的水平,唯有那些扫雷艇和鱼雷艇上的舰员们叫苦不已,毕竟他们的舰艇原本就是设计来执行近海作战任务的,只是由于德国海军可用于护航的驱逐舰实在有限,为防万一才不得不将它们编入舰队。
  在大雪中驶过塔林以西海域时,德国舰队再度遇上了苏俄海军力量——如果再称之为意外或许就有些虚伪了。沙俄时期建造的驱逐舰虽然经过了现代化改装,但其性能仍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倒是冒雪赶来的苏俄战列舰“马拉”号和“十月革命”号让张海诺重温了许久之前在油画上见过的景象,这级原来被命名为甘古特级的战列舰还是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在30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之后实力倒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终究无法和各海军强国的主力战舰作正面抗衡,苏俄海军这次派出两舰巡航更多的恐怕是想表明自己海军力量的存在而已,论吨位、论年代、论技术亦或是硬碰硬的果决,两艘战列舰加起来也绝不是一艘俾斯麦号的对手。
  苏德之间的战争只是迟早的事情,但隔着几千米的友好距离,双方战舰还是打出了祝好运的信号,在匆匆见过一面之后,德国舰队直接返回温暖的波罗的海南部——俾斯麦号和欧根亲王号将回到造船厂进行最后的检修和装配,俄国战舰在未来两个月出航的机会将越来越少,等到12月份它们就不得不老老实实呆在港口里,直到次年春天海面上的冰冻解除为止。
第40章
难过寒冬
  在离开船台整整两个月之后,“俾斯麦”号终于又回到了位于汉堡的布鲁斯·福斯造船厂,这艘艨艟巨舰虽然已经正式入役,但经过一系列的海上测试和磨合之后,仍需要进行最后阶段的调整和装配,这一过程将视具体情况持续两周到一个月时间,此后“俾斯麦”号将真正踏上战争之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