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250

  众所周知,战争是科学技术的特殊催化剂,在战争状态下,一个国家最出色的科学家大都会为它的战争机器所用,加上大量资源的投入,各种军事装备在技术性能上出现日新月异的进步不足为奇。在介绍完海军潜艇部队的新装备计划之后,冯·赫森接下来又以世界海图向在座的海军核心将领们介绍了德国潜艇部队目前的部署情况——现役状态下的280余艘潜艇让德国海军潜艇部队的规模达到了20多年来的顶峰,按照邓尼茨提出的轮换作战体制,它们中的大约三分之一留在德国本土维修、补给和休整,三分之一在开赴战区或者返回的途中,真正在第一线活动的在90到100艘左右。
  用醒目颜色标注出潜艇活动情况的海图看过去一目了然,大西洋作为对英封锁战的重中之重集结了一线潜艇中的大部分,这一点张海诺不久前已经在海战中深刻体会到了,在返回柏林之后他还特意请邓尼茨向参加那场战斗的艇长们转达敬意。若没有他们的配合,他的舰队未必能够凭借自身力量击沉“拉米利斯”号——到头来反而有可能因为弹药耗尽而不得不提前返航。
  待冯·赫森坐回到位置之后,雷德尔向冈瑟·吕特晏斯中将作出一个手势,“吕特晏斯将军,请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最新的海上袭击舰!”
  吕特晏斯起身后大步流星的走向赫森先前所站的位置,他的副官适时的从随身携带的皮箱里取出一个只比手臂稍短的木质轮船模型,并将其放在长桌靠近雷德尔的那一侧。这并不是新式海上袭击舰的概念第一次登堂入室,作为德国海军的高层人物,在座其他将军之前也或多或少的了解到一些情况——由于德国海军适合远洋作战的大型舰艇数量有限,而国内的大批商船在战争爆发后只能呆在本土港口,一些军官便萌生了将它们中性能较好的改造成为海上袭击舰的想法。事实上,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海军就曾这么干过,只不过那时的海上袭击舰由于敌众我寡开战后没多久便被英国海军一一消灭。
  “这就是我们的新式袭击舰,或许我们称之为辅助巡洋舰更为贴切!”
  摆在桌上的轮船模型或许称不上精密,但计划中的海上袭击舰却不容小视。在吕特晏斯的亲自演示下,它在短短几秒钟就从一艘外观普通的货轮变成了拥有好几门巡洋舰口径主炮的战斗舰艇,而所有的火炮都被巧妙的配置于可翻倒的舷侧板后面。
  “遭遇敌方船只时,我们的辅助巡洋舰将悬挂该国或者中立国的旗帜,外观上也会做一些相应的伪装,等到对方放松警惕的时候,我们从近距离给他们致命一击!”吕特晏斯铿锵有力的解说道,而在另一个世界,他出众的才能更多的表现在率领主力舰队进行远洋破交战上,如果不是“俾斯麦”号落寞的失败,他或许会成为德国海军有史以来最出色的舰队司令。
  将军们的目光很快从那个轮船模型转到了其他同僚那里,从彼此的表情和眼神中,他们得到了非常一致的意见:既然海军的兵力近期将捉襟见肘,何不大胆的尝试一下这种简易低成本的新袭击舰呢?
  “我们目前已经完成了3艘这种辅助巡洋舰的改装工作,它们均装备150毫米舰炮、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及一些辅助火炮,我们还将为它们配置阿拉多196型飞机以及大量的水雷!”吕特晏斯进一步讲解道:“它们将主要部署在主力舰队和潜艇较少光顾的海域——南非和东非沿海、印度洋以及南太平洋,攻击英国及其盟友国家的船只。我们最终的计划是改装20艘这样的辅助巡洋舰,在主力舰队重新投入作战之前尽可能的破坏英国本土与外界的海上运输线!”
  对于这个计划,将领们很快都表示了赞同,而在张海诺看来,这些袭击舰的出现虽然要比历史上迟好几个月,但终究是适应德国海上袭击战略的产物,尤其适合对船只较为松散而且又远离主要战场的海域实施袭击作战。
第27章
拐点
  德国,基尔,日耳曼尼亚造船厂。
  蒙蒙细雨中,数千名海军官兵列队于7号船坞周边的空地上,船坞中横躺着的艨艟巨舰以它那比山丘更加雄伟的身躯阻隔了人们的视线。在船首前方大约两层楼高的观礼台上,德国海军元帅埃里希·雷德尔和海军将官们盛装列席,这里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神情。
  在经过4年的漫长施工之后,“格拉夫·齐柏林”号的同级舰、预计满载排水量达到3.1万吨的“彼得·斯特拉塞”号终于迎来了自己离开襁褓的日子——尽管与“格拉夫·齐柏林”号同期铺设龙骨,但由于人力物资以及海军战略等原因,这艘重型航空母舰的工程进度大大慢于自己的姊妹舰,在雷德尔为首的海军将领们的不断努力下,它的下水日期才不至于遥遥无期。
  放眼望去,整个下水仪式现场庄严而肃穆,只是相比于2年前“格拉夫·齐柏林”号下水之时元首亲临、高官齐至的轰动场景,如今“彼得·斯特拉塞”号享受的待遇未免显得有些寒酸。
  上午9点的钟声敲响,作为海军领头人,埃里希·雷德尔以他那一贯沉稳有力的嗓音做了一番充满鼓励意味的讲演。当声音回荡在高度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大型造船厂内时,在场的德国海军官兵们无不憧憬着他所描述的美好未来,人人相信只要按照这条道路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德国海军摆脱悲惨宿命的日子并不遥远。
  德国海军内部式的下水仪式不带任何花哨,各个环节按照惯例从简进行,最后,这艘以一战时期德国飞艇部队著名指挥官彼得·斯特拉塞的名字命名的重型航母缓缓滑下船台,等待它的将是持续数月的后期舾装——具体时间取决于相应装备物资的配给和技术设备的装配工作。在吞并波兰和占领法国大部之后,德国近期在劳动力方面应该不会感到紧张。
  下水仪式结束的当晚,海军在基尔港驻地举行了一个高级别的小型酒会。就着来自法国的高级香槟,雷德尔与自己信任的将领们低调的交流着。
  “元首已经答应给海军增加3个梅塞施密特战斗机中队、4个俯冲轰炸机中队和2个鱼雷机中队的编额,所有作战飞机将在圣诞节之前到位,飞行人员由我们自己负责招募和训练!按照理想进度,彼得·斯特拉塞号可以在明年春天达到作战状态,但我们还是得做好应对各种意外状况的准备!”
  在谈论到任何与元首有关的事情时,雷德尔通常都是不带个人感情色彩的,尽管他本人在希特勒登台之前就对国社党的政见持认同态度,但他总能保持一种公私分明的心态。也许有人会认为他是故作姿态,不过熟悉他的人,包括张海诺在内,还是能够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
  在德国军中担任过一定级别职务的人,对于由元首本人创造的种种“意外状况”都不会感到太过意外,而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如果不列颠之战陷入困局或是提前结束,都有可能改变元首许诺过的事情,而在德军统帅部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海军吃这种亏恐怕已经不止一次了!
  悲观的话语多说无益,张海诺举起酒杯:“相信这艘更加强调载机量、起降速度和远洋航行能力的新航母不仅能够为我们的主力舰队提供强大的空中掩护,更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打破敌人的海上牢笼!”
  “英国人的封锁线对我们还有效吗?”赫森笑着反问道,他的这句话也代表着目前德国海军内部的一种观点,即在获得挪威入海口和法国西海岸之后,德国事实上已经摆脱了受英国海军压制和封锁的战略局势。
  “等到有一天我们的商船也能自由进出北海的时候!”海耶善意的笑着说:“封锁才算真正被打破!”
  “相信那一天不会太远!”上了年纪的京特·古泽是那种人老心不老的将领,他也许还想着某一天能够再次指挥舰队出海作战,不过有张海诺、吕特晏斯和邓尼茨这样出色的后辈指挥官,他完全没有必要拿自己毕生的名誉冒险,何况以年龄而论,他在战争爆发前就可以光荣退役了。
  吕特晏斯亦举起酒杯,“就为胜利的那一天干杯!”
  “干杯!”
  一周之后,瑞士,苏黎世湖畔。
  “你知道吗?我一直担心我们要到战争结束后才能再相见!”
  一袭白色及膝长裙的安娜,和张海诺肩并肩漫步在沿湖小路上,充满生命力的草地灌木以及美丽的湖景是那样的让人心旷神怡,清新的空气中压根找不到一点战争的气息。
  或许因为太久没有穿过军服以外服装的关系,张海诺对身上这件休闲样式的衬衫还有些不适,但能够和自己最深爱的人在一起,让他完全可以无视种种困难。
  “元首特地准了我半个月假,他还希望我能够把你们接回德国去,并许诺在上阿尔卑斯山风景最好的地方送我们一处大庄园!”
  “那你接受了吗?”安娜并无期待的问。
  “元首的好意我没有当面拒绝,不过那处庄园还需要一段很长时间进行筹备,而且你母亲的病也不是随时适合长途旅行的,不是么?”张海诺转过头,以他一贯沉稳中带着自信的表情看着安娜。
  “海诺,我不知道回德国去是否真的那么糟糕,但我母亲还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故乡定居,虽然她也很喜欢这里的美景!”
  张海诺点点头,落叶归根并不是东方人特有的思维。
  “战争总有结束的那一天,等到局势安定下来了,我们一起回巴伐利亚生活,我保证!”
  安娜仰起头,“我相信,我们都相信!”
  往前又走了几步,她微垂着头低声呢喃道:“但愿战争可以早点结束呢!”
  “以元首的勃勃雄心……”张海诺脸上露出几许苦笑,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其实就算德国能够在近期压垮英国,希特勒也不会就此停止侵略的脚步,战争的矛头又将对准东方,而那个拥有广袤战略纵深和丰富资源的国家绝不是短短几个月时间可以打垮的!
  安娜在一处用来停泊小船的木板栈桥前停住脚步,她指着微风吹拂下波光粼粼的湖面,“如果明天的天气像今天一样好,我们就去湖上泛舟吧!当小船在湖心停留的时候,你会感觉你站在了世界的中央!”
  这样美仑美奂的描述勾起了张海诺脑海深处的回忆,如果这里清澈的湖水真的能够起到净化心灵的作用,他第一个就推荐阿道夫·希特勒来,不过那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自战争爆发以来,德国独裁者提防之心甚过平日,除了到那些被打败的国家耀武扬威之外,他压根是不会考虑前往其他中立国家的。
  “明天应该也是个好天气吧!”张海诺抬头仰望着天,蓝色的天幕上点缀着一些棉花般的云朵,远端天地交融处也看不到一点儿下雨的迹象。
  沿着湖畔走了大约一个小时,两人回到了由张海诺委托老友吉尔贝特·扬克购置的湖滨别墅,这里如今住着安娜和她的母亲、兄嫂,安全工作主要由这位知名瑞士企业家精挑细选的保镖负责,另一位好友埃德文则秘密指示党卫军派驻瑞士的情报机构派专人暗中保护。在张海诺看来,这样的生活如世外桃源一般幽静,确实是病人疗养和躲避战火纷争的好地方。
  晚饭时,久未团聚的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享用丰盛的晚餐,旁边的收音机里播送着苏黎世电台的德语节目(瑞士官方语言包括德语、法语和意大利语,其中说德语的人口最多,并且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在来到瑞士之后张海诺才知道,尽管是永久中立国家,瑞士人对于这场席卷欧洲并且遍布各大洋的战争同样非常关注,政府广播每天都会播报来自交战国的消息,而瑞士国内的大多数民众最担心的莫过于自己的国家也会被卷入战争,为此他们在政府的组织下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准备。从历史的进程来看,这并非是完全杞人忧天的。
  “最新消息,英国皇家空军的轰炸机部队于昨日夜晚对德国柏林进行了空袭,据英国政府发言人表示,这是对德国空军两日前空袭伦敦的报复性行动……”
  当瑞士女播音员用甜美而平缓的语气播报出这条新闻的时候,坐在距收音机一米处的张海诺几乎整个僵住了。在一周前与元首共进晚餐时,张海诺还有意提到了这个问题,并且从元首那里得到了放心的答复:德军最高统帅部和空军司令部一直以来都极力避免将炸弹扔到英国的心脏城市伦敦,因为这样的行动无疑将激起整个英国的愤怒,进而破坏元首本人的根本策略——和这个仅次于日耳曼民族的优秀种族重归于好并永久共存下去。
  ※※※
  自从得知了英国空军偷袭柏林得手的消息之后,张海诺度假的心情荡然无存。告别了美丽的妻子,他毅然踏上了返回柏林的道路。当座机飞越山川河流的时候,他突然间觉得世界的历史进程并不像他先前想象的那样容易改变,人们总觉得历史是被动的等着自己去改变的,却没有想过历史的种种元素结合起来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大量的规律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一种类似于生命形式的东西,它难以用具体的公式来描述,却在漫长的岁月中悄然改变着世界。
  再一次见到阿道夫·希特勒仍旧是在新总理府的书房里,在依旧强势的德国空军面前,英国空军只能以夜间空袭的方式对德国进行有限的轰炸,所以白天的柏林还是非常安全的。不过看得出来,德国元首异常愤怒,这不仅是因为他曾向德国人保证绝不会有一颗炸弹落在柏林,而英国轰炸机部队却成功利用德国防空体系的漏洞溜了进来,更因为英国人通过这次行动发出一个再明显不过的信号:我们将抵抗到底!
  “海诺,我最伟大的海军指挥官,你看,这一次有数十名德国人在轰炸中丧生,半条街道的房屋受到严重损毁,这足以证明英国政府的残暴!我们要还击,用力还击,不仅从天空,还要从陆地、海面和水下!我们要让他们尝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和德国作对的苦果!”
  德国元首的歇斯底里显然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张海诺只好默默的忍受着唾沫飞溅的攻击,好在他并不常在总理府,否则耳膜上少不了长层茧的!放眼整个世界,或许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像希特勒这样揪着一件事讲上足足一个半小时,颠来倒去、恶语连篇,甚至还能够把一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事情牵扯进来。在咒骂够了以丘吉尔为首的英国政府以及联合司令部之后,他终于坐下来歇了一口气,顺势将一大杯水灌了下去。联想起当年国社党竞选讲演时的场面,人们便对元首这种“惊人”表现不足为奇了!
  “尊敬的元首,你的看法完全正确,英国的确是这个世界上最自负、最可恶的国家!”张海诺这些话是从自己的好友埃德文那里学来的,多次经验表明,顺着元首的话往下讲是最能够得到元首认可的——至少可以保证你在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前不会被强暴的打断甚至直接赶出办公室。
  “没错,他们就是一群自负的笨蛋!”希特勒气呼呼的说道,但还好他没有再来一次马拉松式的个人演讲,而是坐下来听听自己最赞许的海军将领要说些什么。
  “尊敬的元首,没有人敢于怀疑我们有能力打败英国,但我觉得英国空军的这次行动是为了设下一个圈套!”
  “圈套?你是说圈套?”希特勒直勾勾的看着张海诺,那眼神凌厉得有些叫人害怕。
  为了迎合德国元首的心态,张海诺以参谋人员低调甚至有点儿谄媚的姿态说道:“是的,尊敬的元首,一个非常阴险的圈套!他们想诱使我们进行报复行动,将我们主要的空军力量投入到对伦敦的轰炸中去!这虽然可以让伦敦人感到恐惧,却给了英国空军最宝贵的喘息机会!”
  希特勒果然安静下来,他想了想,却没有马上接受张海诺的观点,而是边思考边说道:“之前英国政府宣称是我们的飞机首先轰炸了伦敦,我已经让施佩勒调查过这件事情,几天前我们确实有一批飞机在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时偏离了航向,他们有可能将炸弹扔到了伦敦市区范围内,但如果英国政府仅仅以此为由将炸弹扔到我们的头上,那他们就大错特错了!德国已经恢复了1918年失去的荣誉,强大的军队让我们不容许任何国家的侵犯!英国人只要在柏林投下1吨炸弹,我们就要十倍、百倍的奉还,这就是德国应有的作为!”
  “尊敬的元首,长此以往,任何国家都将在您的脚下颤抖!”张海诺依然以一句恭维话起头,然后进一步说道:“可是现在没有哪个德国飞行员或者谍报员能够拿出确切的证据来证明这件事情,一切仍由英国人说了算,不是吗?经过这一个多月的空战,英国空军已经面临人员物资上的临界点,加上他们无法从国外持续获得足够的补充,整个英国正濒临崩溃,他们需要的就是时间,让军队恢复力量的时间,要想做到这一点,转移我们的注意力就是最好的办法!”
  这一次,希特勒足足有两分钟没有说话,等他重新开口时,张海诺已经在等待自己的“胜利”了。
  “很难想象这些话发自一位伟大海军将领之口,我必须承认,海诺,你的思维非常敏捷!”希特勒慢慢悠悠的说道,“可是我并不认为施佩勒和他的参谋们会轻易接受一位非空军人员的见解,他们在这方面有他们值得称道的权威!”
  听到这话,张海诺的心顿时凉了一半,谁都明白阿道夫·希特勒在这个国家的地位,施佩勒和他的军官们不过是帝国战略的实际执行者,很显然,他这么说只是一种托辞,固执己见的托辞。
  “海诺,不用担心,我很快就会召他们讨论此事的,统帅部的精英们绝不会让英国人的诡计得逞!”希特勒走过来拍拍张海诺的手臂,“既然你已经结束了休假,来,我现在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交给你!”
  张海诺别无他选,只好跟着希特勒走到他的办公桌前,不过两人之间仅隔一步的距离还是让他从内心底腾起一种极度危险的想法。
  “这是我们刚刚草拟的计划,莱茵演习!”
  希特勒的最后几个字一出口,张海诺便瞪大了双眼……
第28章
折翼的雄鹰(1)
  9月的法国,绿色的田野和茂密的树林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然而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日子却前所未有的艰难。经过最初虚伪的和善,占领者们逐渐显露出狰狞残忍的真面目,他们无情的搜刮着一切可以为战争所用的东西,劳动力、资源以及财富。不断的戒严、宵禁以及针对间谍和叛乱分子的大规模搜查行动让平民们终日惶恐不安。最让法国人痛心的还不止于此,他们那可怜的政府已经在几个月前的战争中吓破了胆,军政官员们非但不敢对德国人表现出丝毫的不满,还得毕恭毕敬的双手奉上高额的占领费,甚至于积极配合着占领者镇压自己的人民。为了那150万沦为长期战俘的国民,他们中的许多人令人寒心的期待着从前的盟友早早输掉这场战争。
  整个欧洲大陆最靠近英国的地方,加莱,此时已经成为战争的最前沿。每天天不亮,德国军靴踏在石板路上的响亮声音就开始回荡在街道上,大批高射炮让这座港口城市成为严密的沿海据点,隐蔽处的大口径火炮与对岸英军的多弗尔要塞重炮一道封锁着海峡的出入口。
  几个月前发生在加莱的战斗并没有给这座名城带来太大的破坏,原有建筑大都完好的保留下来,一些在战争中被迫背井离乡的人们也陆续返回自己的故乡,但生活已经和从前大不一样了。只要天气不致于很糟糕,他们头顶就会有宛如经过放大的蜂群声响起,严重时每天几乎没有间断,让人头晕耳鸣、心情烦躁乃至心力交瘁,唯有雨雾天气能够幸免。
  持续数日的大雾天气暂时阻碍了德国空军进攻的脚步,也让在柏林等待胜利消息的德国独裁者更加的不耐烦,他干脆带上自己的统帅部将领们巡视前线,为持续作战且损失很大的空军将士们打起。以阿道夫·希特勒之名,所到之处无不欢声雷动,即便在损失了近千架飞机和数千飞行员的情况下,也没有人站出来大声质疑德国元首的策略——顶着英法等国的胁迫横扫波兰,干脆利落的击败多年来的宿敌法国,这两场战役让整个德国陷入了近乎疯狂的状态,也使他在德国民众心目中留下了神一般的印迹!
  如气象部门预测的那样,晴朗的好天气并不久远,部署在法国北部、比利时和荷兰沿海的三个空军联队也已经做好了大规模进攻的准备。天刚亮,象征着强大航空力量的嗡鸣声从天边传来,阿道夫·希特勒充满自信的站在可以眺望大海的一处高地上,大群高级将领毕恭毕敬的站在他的周围。渐渐的,嗡鸣声的清晰度不断增强,天际的黑点逐渐显现出气势逼人的阵容。这一天,超过1500架作战飞机和各式轰炸机以遮天蔽日之势越过大英帝国一直赖以为豪的天然堑壕,它们机尾上醒目万字符在阳光下耀着猩红的血色,那黑白的铁十字正是这个国家数百年来崇尚战争的标志。
  初步整合了小半个欧洲的资源之后,德国的军力和德国元首的威望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因为柏林遭到轰炸,更因为诱和的伎俩一再碰壁,狂热的德国元首向他的军人和民众发出号召:
  “把英国的城市夷为平地!”
  带着大日耳曼的光环,带着横扫西欧的余威,德国最优秀的飞行员们驾驶着他们的飞机义无反顾的飞向海峡对岸。就算前方有数以百计的英国战斗机严阵以待,就算目标为不计其数的高射炮保护着,阿道夫·希特勒的声音便是至高无上的命令,德意志的使命便是勇往直前,这时候有谁还在考虑战争的真正目的?
  张海诺默默站立在原地,作为一名海军将领,他来到加莱纯粹只是因为元首热衷于炫耀胜利,并以此来加深下属们的忠诚度。就在几天之前,他吃惊的看到了由最高统帅部拟定的莱茵演习计划,在这之前他还一直以为这份计划应该在1941年初才会拟定。事实上,自从德国海军的大型舰艇从大西洋上撤出之后,德国元首就注意到了单以潜艇执行破交任务的艰难性,因此才会有7、8月间“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先后出击大西洋的重要行动——在耀眼的胜利背后,唯有专业的海军将领们知道这次行动的风险性之大,甚至有可能毁掉德国海军近年来的积累。阿道夫·希特勒的赌博又一次凭借技术上的优势以及指挥战术的优越获得胜利,下一阶段,他准备押下重注,而这次德国海军主力舰队的任务将不止是破坏英国海上运输线那么简单,在“俾斯麦”号形成战斗力、沙恩霍斯特姊妹舰完全修复、“齐柏林”号进一步强化以及“提尔皮茨”号和“彼得·施特拉塞”服役的情况下,他的野心让任何一个看过这份计划的人都感到深深的震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