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5/250

  这位前途远大的上校并不知道,防御出色且航速不俗的德国重型航母“格拉夫·齐柏林”号此时正在四艘德国驱逐舰的保护下和和巨舰“俾斯麦”号结伴航行在平静的波罗的海深处,“俾斯麦”号全体舰员将在未来几个月时间内接受极为严格的训练,包括海战、防空以及损管练习面面俱到。正是这个原因让连续两次冒死对德国港口进行侦察的英国航空部队未能发现“格拉夫·齐柏林”号的踪影,尽管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已经进入大西洋,但还是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忧虑。不过相比于那两艘没有踪影的大型战舰,他们眼下更为关心的应该是那些可能潜伏在附近但他们又没有十足把握对付的德国潜艇。
  准将再一次抬手看了看他那名贵的手表,“嗯,应该快了!”
  在相同的位置上,老上校的想法则要简单很多:“但愿他们成功干掉那艘落单的德国袭击舰,但愿这万恶的战争早日结束!”
  万恶的战争注定不会那么快结束,但过了十来分钟,迟归的机群还是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只是当初整齐的编队此时变得零落不堪,有一两架飞机甚至像醉汉一般摇摇晃晃。见此情景,“光荣”号立即调整航向接收这些舰载机。待第一批飞机降落之后,人们从飞行员那里得到了一好一坏两个消息:好消息是那艘德国袖珍战列舰虽然规避了所有的鱼雷,却吃了两颗炸弹和若干近失弹,它的上层建已经燃起了熊熊大火,整艘战舰有一半都被黑色的浓烟所笼罩,由此看来它的伤势不轻;坏消息则是由于领航飞机在战斗中不幸为德军炮火所击落,攻击机群在返航途中弄错了位置,以至于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寻找母舰,现在有些飞机油料已经接近耗尽,还有几架箭鱼愚蠢的掉了队,现在它们还完全不见踪影。
  消息很快传到了护航舰队旗舰“皇权”号上,指挥官们在紧急商议后决定派遣未参与进攻的8架箭鱼前去攻击那艘受伤的德国战舰,刚刚返航的飞机抓紧时间检修,情况良好的补充燃料和弹药后作为后续梯队参加第三波空袭。
  接下来“光荣”号无疑是整个护航舰队中最为忙碌的,机勤人员一边忙着接收返航的飞机,一边又为准备出击的8架箭鱼做最后的检查以及腾出飞行甲板,在这过程中还有一架贼鸥因为燃料耗尽而赶不及降落便坠入大海,突如其来的事件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慌乱,一部分人不得不投入到救援工作中去。人仰马翻的忙碌了好一阵子,所有的事情终于得到了较为妥善的解决:返航的飞机除迷路和坠落的均已降落到航空母舰上,落水飞行员幸而获救,8架挂载航空鱼雷的箭鱼也匆匆前往攻击那艘已经逃窜到至少120海里以外位置的德国袖珍战列舰。
  这时候,在英国船队以北大约5海里的海面下,不久前还疲于奔命的德国潜艇U-178号又重新回到了靠近海面的位置,这样大胆的命令或许非沃夫冈·鲁斯上尉这样非常有魄力的指挥官不能作出。在三个多星期之前的那次海战中,他和他的艇员们用6枚鱼雷给了“拉米利斯”号致命的攻击,前后还收拾了另外5艘英国货轮,堪称那场战斗的明星,而个人战绩的飙升让他迅速成为德国海军最炙手可热的王牌艇长,但他没有立即戴着荣誉光环返回本土。由于前一批预定进入大西洋的潜艇延长了在船厂进行技术性改装的时间,海军潜艇司令部要求U-178以及另外几艘潜艇延长在大西洋上停留的时间,并决定从法国港口调派补给船运送鱼雷和油料前去同它们会合。
  不知是天气恶劣导致补给船迷航还是它们直接遭遇不幸的关系,鲁斯一直没有等来自己的补给船,好在艇上的食物和油料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只是仅有的3枚鱼雷感觉让人无法展开手脚,如果是一般的艇长,或许就不会选择和如此强大的敌手继续周旋,但从在雷达上看到英国船队庞大规模的那一刻起,雷斯就作出了一个和常人不同的决定——他不但要将有关这支船队的情报源源不断的送回海军司令部,还准备伺机给英国佬一点颜色瞧瞧。
  当然,正在这片海域活动的不仅有鲁斯和他的U-178号,参加了先前屠杀英国船队的5艘潜艇中还有2艘因为不久前才从本土出发且尚存有部分弹药而继续留在这附近寻找目标,在收到来自海军潜艇司令部的命令之后,它们也正以最快的速度向目标海域前进。
第24章
简单而复杂的战术
  盛夏的黄昏,海风徐徐,一轮残阳正向海平面沉去,鲜艳的晚霞预示着接下来将是一个晴朗的夜晚,然而在这片远离大陆的海面上,非自然界的灰黑色烟尘在一定的区域内几成遮天蔽日之势!从空中居高临下看去,那就像是有人故意在一块巨大的蓝色画布上泼下的脏墨。
  早在上一场战争中,发烟剂就已经被各主要交战国广泛运用在陆地和海上军事行动中,英德海军两次重量级的交手中德国海军都曾利用大量的烟雾作为掩护,尤其是举世瞩目的日德兰大海战,若不是德国指挥官及时下令施放烟雾,占据有利位置的英国主力舰队很有可能在第一天下午的战斗中就重创德国公海舰队。
  在烟尘形成的雾团边缘,几架箭鱼式鱼雷攻击机正想方设法找寻目标的踪迹,在它们敞开的座舱内,驾驶员、观察员以及通讯兼机枪手都戴起了防风眼镜,弥漫在空气中的怪味道虽然被海风稀释到了一个常人能够接受的程度,但让这些英国飞行员感到不快的是,这些灰黑色的烟尘严重影响到他们的视线,此时不要说搜寻海面上的目标,就算正常的编队飞行也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可恶,那儿什么也看不见,但我想它就在里面!”
  其中一架箭鱼式飞机中座位置上的观察员非常郁闷的冲前座的同伴嚷嚷着,被排除在第一波攻击阵容之外原本就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泄气了,执行攻击受伤敌舰这样相对轻松的任务竟又受到烟雾的阻碍,这些情况结合在一起确实很难让人保持良好的心态。
  雾气不影响声音的传播,唯有发动机的粗鲁噪音对飞行员们的交流构成一些阻碍。听到后座观察员的抱怨之后,这架鱼雷机的驾驶员侧过头来大声说:“我降低高度,你们注意观察!”
  这个“你们”自然是指观察员以及后座机枪手,不过两个人的力量加起来似乎还不足以对抗自然界的规律,另外几架箭鱼也试着通过降低高度来搜寻那艘受伤的敌舰,然而仅仅在雾团边缘盘旋根本没有效果——也许那艘德国战舰失去控制的火势引燃了包括发烟剂容器在内的一切,或者德军有意通过施放烟雾来逃避攻击,总之英国皇家海军的舰载机飞行员们无法从外部穿透烟雾寻找到它的踪迹,尽管那不规则的雾团宽度充其量也就1海里左右。
  “你们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驾驶员再一次侧过头来问他的伙伴们。
  观察员和机枪手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没有!”
  “它也许不能动了,我们得进去看看!”
  这样的提议基本上不会得到否定的回答,驾驶员随机拉高了飞行高度,以免在雾中飞行时直接装上目标的桅杆——这至少得40米,然而过高的话又会影响到观察,所以这种飞行员的胆量以及技术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飞机义无反顾的钻入烟团,周围的雾气变得愈来愈浓,刺鼻的气味也在迅速增强,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在空气中传播的声音,飞行员们耳边仍只有飞机发动机沉重的喘息。越是靠近雾团中央,视线就越是糟糕,在四五十米的高度已经完全分辨不出烟尘和海面,人们期待着发现那艘深灰色的战舰,但直到穿过烟团中央最终重新回到明朗的世界,他们什么也没有找到。
  “真不敢相信!”少尉军衔的驾驶员自言自语到,他很快拉起飞机并在空中盘旋一圈,那团烟雾仍旧没有飘散开来的迹象,于是他朝着后面喊道:
  “我们再来一次!”
  观察员朝他竖起了大拇指。
  笨拙的箭鱼再一次勇敢的钻入烟雾之中,驾驶员有意走了一条S型的曲线,但直到飞机重新钻出雾团,瞪大双眼的飞行员们仍旧没有发现期待中的德国战舰——它仿佛被那团浓雾完全吞没了一般。
  接下来,另外几架箭鱼也进行了同样的尝试,其中一架甚至冒险飞近到距离海平面仅有十多米的高度,但他们仍旧一无所获。英国人料定偌大的战舰就藏在这篇烟雾之中的某个角落,因为这原本就是前一批飞机攻击德舰的地方,殊不知那艘德国袖珍战列舰完全可以利用这之间的一个多小时溜到超过三十海里以外的地方去——继续留在这里散发烟雾的,不过是两艘搭载大量发烟容器的交通艇和一架受损后遭弃的Ar-196水上飞机,“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并没有在先前的战斗中如英国飞行员报告的那样严重受损,而只是按照事先安排好的套路假装遭到重创罢了!
  不过到现在为止,英国人至少猜对了一点,真正的主角不是战斗力有限的袖珍战列舰,“格奈森瑙”号与“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组成的双舰编队在航速和火力上显然更具有攻击性。当夜幕逐渐降临之时,它们已经逼近了自己的目标,但不是那支受到重兵保护的大型船队。在大西洋东南部距离法国波尔多大约1200海里的海面上,一支由英属西南非开来的小型船队还茫然不知步步逼近的危险。
  自英德互相宣战以来,德国海军的袭击舰和潜艇虽屡有侵入西非沿海甚至是印度洋边缘,但他们终究是以欧洲海域和大西洋作为海上主战场,在非洲沿海的袭击行动只取得了非常有限的战果,更多的是从心理上对英国殖民地形成威慑。因此在大西洋之战进入最关键阶段、地中海形势因为意大利参战而变得扑朔迷离之时,英国的海外航线中仅有西非和西南非至本土间的航线相对较为通畅,不过法国的沦陷给了德国军队诸多毗邻大西洋的港口和机场,为了躲避德军鱼雷艇和轰炸机的攻击,往来于非洲和欧洲之间的英国商船队被迫选择更加远离法国海岸的航线,虽然航程大大增加了,但至少可以在英国本土形势异常严峻的时候运来宝贵的战略物资——当然,这些船只在最终抵达英伦三岛之前还必须在英国西南部海域接受德国潜艇群的考验,为此英国海军不仅在这些船队中多配有轻型护航舰只,还在直布罗陀和本土港口之间建立了短程驱逐舰固定接应和不定期巡航体制。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这些措施确实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随着德国空袭强度的不断增加,活动在法国以西海域的德国轰炸机在数量和频率上大为减少,英国商船队在这条航线上的损失也相应减小了许多。
  最后一抹夕阳最终消失在天际,海面上的光线也逐渐黯淡下来,持续了两个多小时的浓雾终于在海风和时间的共同作用下渐渐消散,来袭的又一波机群恰好抵达,只是看到烟雾的来源时,飞行员们大都还感到茫然不解。四天的时间足以让英国护航舰队做好迎接一切战斗的准备,也可以让两艘德国袭击舰航行近2000海里抵达这片大洋的另一端,当整个英军联合作战司令部以及前线官兵都将注意力集中到北大西洋时,战斗却在南大西洋爆发了。
  发生在两艘总排水量超过五万吨的德国大型舰艇与六艘单舰排水量不超过两千吨的英国小型战舰之间的战斗,纸面上看起来就是毫无悬念的,缺乏雷达设备的英国驱逐舰、扫雷艇以及猎潜舰在对付少量德国轰炸机和潜艇时还勉强可以应付,但它们发射的照明弹却只能让自己更加清晰的暴露在拥有初级火控雷达和先进全舰统一射击指挥系统的德国主力舰艇面前。
  平静的矗立在拥有厚重装甲保护的指挥室内,看着双方的炮火不断映亮海面,看着双方的炮弹如流萤一般在黑色的夜空飞逝而过,张海诺惬意享受着计划顺利实施的快意。对面的敌人不论实力还是数量都不足为患,这点从双方炮火的声势和威力就能完全看出。这边战场已无悬念,他现在最担心的莫过于负责吸引英军注意力的“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作为德意志级装甲舰的第三艘,其火力和装甲均是该级战舰中最强的,但它毕竟是一艘排水量还不足两万吨、以远洋破交为目的设计的战舰,不仅无法和英国海军任何一艘主力舰对抗,现有技术下加强到近乎极致的防空火力更不可能长时间抵挡敌方机群攻击,这才制定出颇为冒险的“诈伤战术”。因为无线电静默,他此刻还不知道朗斯多夫已经出色的完成了预定任务,而“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本身也只是受了一点轻伤,只是干净光洁的舰体将因为“纵火自燃”而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
  强弱分明的战斗持续不到一个小时,结果已然揭晓。弱小的护航舰队已经无力继续保护那十二艘满载石油、橡胶和矿石的货轮,在这介于英国本土和直布罗陀海峡之间的“真空地带”,它们发出的求援电报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回应。或许唯一让英国政府感到不那么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以中型和小型近程货轮组成的船队总登记吨位还不到3万吨,他们在这场海战中的损失远不如三周前来得沉重。
  在那支失去希望的船队中,大多数船长们勇敢的选择了打开舱底阀门,德国人在赶上它们之前只能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猎物沉入海底,但最终仍有三艘货轮被德国人俘获。第二天清晨,一架英国远程侦察机在距离最近的法国港口约900海里的海面上发现了押送它们向东航行的德国舰队,感到奇耻大辱的英军联合司令部随即派出整整一个中队威灵顿式远程轰炸机,然而这些轰炸机刚刚从英格兰南部起飞便被布设在法国西北部的德军地面雷达站发现,未等它们找到德国舰队,从法国海岸起飞的BF-110编队便对它们发起攻击,没有战斗机护航的威灵顿机群只好就此放弃轰炸行动,有7架飞机因为德国战斗机的进攻和机械故障没能返回英国机场。
  在北大西洋上,虚晃一枪的德国袖珍战列舰“格拉夫·施佩海军上将”号也消失在英国护航舰队的侦察范围内,那些精锐、快速且准备有绪的英国战舰没有回头的余地,只好继续护送着庞大的船团向北美大陆航行,他们此行最主要的目的虽然基本达成,但也消耗了大量宝贵的燃料,所幸在资源相对充裕的北美,这支舰队不但可以获得了充分的补给,部分战舰甚至在美国政府的安排下秘密进入美国海军船务进行修缮和小规模改装。
  三天之后,由“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组成的袭击舰编队在空军机群的掩护下抵达法国的圣纳泽尔港,作为法国海军战前在西海岸的重要军港,这里各种设施齐备,法军撤退时在港口及周边留下的防空体系尚能运转,况且德军工程部队正紧锣密鼓的对其进行强化改造,作为军港来使用不成问题!与此同时,适合潜艇维修和补给的堡垒式潜艇库也在积极的构建当中,假以时日,圣纳泽尔必将成为和布雷斯特一样毗邻大西洋的重要前进基地,而更加重要一点是这座港口还有一个足以容纳4万吨级重型战舰维修的超大型船坞,“格奈森瑙”号动力系统方面的先天性顽疾也到了彻底根治的时候!
第25章
圣纳泽尔堡垒
  战前到过圣纳泽尔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高度现代化和规模化的大型造船厂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风景,它们把海港变成典型的不夜城。无论白天还是黑夜,不管天热还是天寒,这里的造船区总是灯火通明,到处回荡着工具敲打物件的叮叮当当声。
  作为法国西南部最重要城市南特的外港,圣纳泽尔18世纪中叶才摆脱小渔村的身份,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外部支持,短短数十年便成为全法国的造船业中心之一!1862年,凝聚当时欧洲顶级造船技术的巨轮“欧也妮女王号”从圣纳泽尔的船坞滑向大海,这可谓轰动一时;时隔73年,排水量达到惊人的8.3万吨的超级豪华邮轮“诺曼底号”也在这里建成下水,圣纳泽尔顿时成为举世瞩目的造船基地,而专门用来建造这艘巨轮的诺曼底船坞也是30年代整个欧洲大陆当之无愧的NO-1。在资源资金以及和人力充沛的情况下,这座船坞不仅能够建造和“诺曼底号”一样的庞然大物,还足以容纳世界上任何一艘舰船在此进行大修或者改造,1940年春夏之际,法国的溃败并没有让圣纳泽尔惨遭厄运,最后阶段法军的消极抵抗让德军几乎不费一枪一旦就占领了整个港口——价值不菲的造船设备以及无价的巨型船坞一并成了德军的代管资产。
  ※※※
  身处战争之中,大小事务皆得谨慎,这是张海诺的原则之一。在率领舰队入泊圣纳泽尔的当天,他就与执掌该港防卫工作的国防军负责人斯蒂芬·弗德曼上校以及海军方面负责人里克·科罗瑟上校就港口防务上工作展开交流。德国最高统帅部现阶段最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对英作战上,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陆海空军司令部并没有放松对战利品的消化——除了大肆搜掠法国政府以及民间资产、将法国工业改造为德国军备所用,充分利用法国的地理位置进行军事部署同样是重中之重。两个多月过去了,如今在法国北部大规模改建升级的军用机场早已作为对英空袭的前进站得到充分利用,若是发动登陆作战,英吉利海峡沿岸的法国港口也必将成为德国海军舰艇的重要集结点。
  在法国西部的比斯开湾沿岸,自然环境优良的港湾也逐渐成为德国海军对英封锁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为此德国政府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改造港口和修建坚固的潜艇基地,海军和陆军均抽调了大批人员编组新的要塞、防空部队派往法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整个圣纳泽尔港已经置于16个德军要塞炮兵连和22个高炮连的直接拱卫之下,德军从法国人手里上缴获的大口径火炮被运来充实岸防,效率相对低下的法军高炮则被部署在二线,一线高炮连所使用的均是标准的德制装备。此外,空军还在圣纳泽尔港以北新建有一处陆基雷达站,最近的空军机场只在相距数十公里的南特近郊,不过随着不列颠空战的白热化,那里原来驻扎的大多数战斗机和轰炸机都被调往英吉利海峡前线,仅剩部分远程侦察机和BF-110重型战斗机还在执行日常巡逻警戒任务。
  在初步了解了圣纳泽尔港的防务情况后,张海诺向弗德曼上校要来了港口布防图纸。这里的岸防炮台和高炮阵地在纸面上看起来固然配置严密,但1940年的陆地防空水平毕竟受到枪炮和火控技术上的限制而存在一些“硬伤”,历史上“格奈森瑙”号就曾吃过这样的大亏——英国飞机投下的鱼雷和炸弹一度令它长时间受困布雷斯特,如今的圣纳泽尔虽然比布雷斯特远离英国几百公里,可是在张海诺看来,一旦英军不惜伤亡发动势在必得的大规模轰炸,圣纳泽尔的现有防御体系并不足以保护停泊在港湾内的舰艇以及造船厂内的巨型船坞!
  “我会提请统帅部将圣纳泽尔划为重点防御港口,希望短期内能够构建起一个由远程警戒雷达、昼间和夜间拦截战斗机、地面高炮、海岸要塞以及海上巡防舰艇组成的大防御体系,确保海军大型舰艇在此停泊期间的安全!”
  张海诺此言虽未直接点出圣纳泽尔港防御现状的欠缺,可还是让弗德曼上校和他的参谋官感到有些难堪。不过考虑到德军部队还是在德法停战协议签署前一周才占领圣纳泽尔,在两个月时间里做到现在的程度至少也是恪尽职守的体现。
  双方尽管不属同一军中,但军衔和地位上的巨大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弗德曼非常痛快的向张海诺保证将在自己职权范围内尽全力保证港口的安全,并将立即组织海防和高炮部队进行接近实战的严格操练和枪炮演习。
  得到陆军同僚的保证之后,张海诺转而对这里的海军负责人科罗瑟上校说道:“以4艘鱼雷艇、4艘炮艇和2艘布雷舰从海上拱卫这样一座港口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上校,而且据我所知这些法国舰艇的性能非常一般!不过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海军司令部近期几乎是不可能从其他港口抽调轻型舰艇,所以我们自己得想些办法来加强港口防御!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搭载的阿拉多水上飞机将暂时配属给你的舰队进行近海警戒巡逻。需要向所有人提醒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英国人利用各种舰艇从海上发动突袭的勇气和决心,哪怕是我们的空军在海峡上空占有绝对优势!”
  上校无从得知另一个世界的圣纳泽尔之战,但他还是非常认真的向张海诺做出保证:只要他在任一天,就会全力督促驻守圣纳泽尔的海军部队警惕来自海上的攻击,一旦敌人发动进攻,他们将以生命保卫主力舰队和船坞!
  在花费了两天时间将舰队驻泊期间的主要事务安排妥当之后,张海诺抓紧时间搭乘空军运输机飞回国内,随行的还有负责格奈森瑙号维修工作的主工程师丹尼尔·布切勒——他将负责向海军技术委员会报告“格奈森瑙”号的最新情况,依照沙恩霍斯特级战舰工程技术小组早期的评估,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姊妹舰都需要在近期进行动力系统的改造工作,以消除它们在建造时遗留下来的技术问题存在的隐患。现在沙恩霍斯特已经趁着重伤大修的机会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唯有“格奈森瑙”号因形势之需带“疾”出战,并且差点因为动力系统故障影响了整个行动。
  再次回到柏林,熟悉的景色大大舒缓了张海诺在海上作战时的紧张。戈培尔的宣传机器无时不刻的宣传着德国元首的伟大以及德国军队的强大,德国民众整体都对战争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一点恰如柏林艳阳高照的天气一样。不过和街道上的轻松安详气氛相比,最高统帅部里的军人们显得异常忙碌,来来往往提着文件包的高级军官脸上大都是极其严肃的表情,他们很少在走廊上驻足停留或者只是进行非常简单的寒暄,这里的气氛和广播中的胜利在望似乎发生在两个互不相关的国家。
  在觐见元首之前,张海诺自然要先向自己的顶头上司雷德尔汇报一下工作。以两人的私下关系,这种原本非常公式化的汇报在没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如平日闲聊一样进行。在极其出色的战绩面前,雷德尔给予了张海诺及下属人员高度肯定,同时告知其尽管没能重创目标船队,在南大西洋干净利落的漂亮仗仍然让一贯眼光颇高的元首也没有话说,高份量的勋章这次肯定是跑不掉的。不过元首近来的心情依然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空军进击英国本土的战事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以及英国政府在外交和宣传上的死硬态度。德国空军压倒性的优势并没有在最近两个星期内演变成为无可争议的胜利,持续的坏天气给了英国空军宝贵的喘息之机。
  “这原本就不是一场对称的战斗,英国人本土作战的优势明显,他们的战斗机能够得到雷达和地面高炮部队的支持掩护,即便飞机被击落,许多飞行员跳伞后很快就能重新回到战斗岗位,我们的飞行员在座机被击落后成功返回德国的比率就很低,从鹰日开始以来已经有超过600飞机被击落,1000名战斗机飞行员和轰炸机组成员阵亡或者被俘,而英国皇家空军损失的飞行员只是这个数字的零头而已!”
  说起这场最终不论由谁摘得胜利果实都注定被载入的战役,雷德尔就显得愤愤不平,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更多的是在为参战的海军航空部队抱不平,这些精锐的作战飞机和飞行员很多时候都在英吉利海峡以及英格兰南部上空非常令人惋惜的损失掉了——如果继续用在近海防御、警戒巡逻和海上突袭方面,它们应该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张海诺给出一个无奈的表情,他不愿继续就这事和海军同僚深入讨论下去,毕竟说再多也只是海军自己的见解,改变不了元首的执着。他将话题转移到了圣纳泽尔,如果那里被改造成为大西洋沿岸重要补给站和维修基地,对于德国海军的战略将是一个极为有益的补充。
  “这是参谋部四周之前制定的计划草案,关于将圣纳泽尔改造成为我们在大西洋沿岸最重要的大型舰艇停泊补给和维修基地!”雷德尔从他的文件柜中取出一份装订整齐的文件,并将它放在张海诺面前,“你也知道,那时候元首给我们的命令是全力准备跨海峡登陆作战,一旦空军成功取得压制性优势而我们也顺利实施登陆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和英国海军在大西洋上角力了!”
  曾经一心想要改变德国战略大方向,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在元首的执拗面前那样渺小,张海诺已经不再像当初那样满腹抱怨了,他宁愿更多的去关注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东西,例如这份构造“圣纳泽尔堡垒”的计划草案。
  “可英国人仍在顽强抵抗!”他淡淡的说道,并无藐视之意。
  “元首本人还是对战事前景抱有十足信心的!”雷德尔有些含糊的说道,其实看看德国空军之前轰炸机数量和质量上准备情况,再结合一个月来获得的成效与付出的损失,人们不难得出一些较为符合实际的推论。
  元首的态度整个统帅部人所皆知,只是随着德国航空部队损失的不断增加,一小部分将领的态度悄然发生着变化,逆流的力量也在暗地里寻找机会。对于张海诺对此早有耳闻,在战争爆发前后的一些事件和场合也隐约感受到了那股力量的存在,不过击败波兰、横扫法国让阿道夫·希特勒本人在德国的声望如日中天,现在显然还不是考虑那条道路的最佳时机。
  在认真看过海军参谋部的计划方案之后,张海诺再一次对参谋长海耶的才华感到钦佩,“这是一份近乎完美的计划!”
  雷德尔立即表示赞同,并告诉他:“一旦计划确定下来,我们将立即着手投入建设!赫尔穆特告诉我,法国人留下了十分充足的造舰设备,我们完全可以利用铁路将格奈森瑙号修理所需的其他设备和配件运送到圣纳泽尔!”
第26章
沉默期的新战略
  在帝国的中心,柏林,受成千上万民众夹道欢迎恐怕是普通德国军人做梦才敢去想的。因为7-8月间在大西洋上取得的出色战绩给整个德国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从“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选派的百余名官兵有幸成了数百万德国军人中的幸运儿。在柏林主要大街上享受了明星般的待遇之后,他们接着又梦幻般在德国新总理府的马赛克大厅受到了元首的亲自接见,后来还得以在总理府餐厅和元首以及帝国的许多高级将领们共享晚餐。在带着勋章和荣誉离开柏林时,他们中的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接下来等待他们还将是一段舒适惬意的假期。
  最高统帅部,海军办公室。
  “元首已经批准了我们的请示,格奈森瑙号将在圣纳泽尔进行大修,这预计要花上至少四个月的时间,加强圣纳泽尔防御力量的工作也将同时展开!”
  作为最高统帅和海军之间的衔接者,雷德尔第一时间向众人通报了来自德国元首的新命令。做工精美的长桌旁此时坐着德国海军最耀眼的九颗将星——海军副司令京特·古泽上将、海军战斗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上将、海军北部防卫司令罗尔夫·卡尔斯上将、海军参谋长赫尔穆特·海耶中将、海军轻舰队司令冈瑟·吕特晏斯中将、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冯·赫森中将、海军潜艇部队战斗指挥卡尔·邓尼茨中将、海军大西洋海岸舰队司令约翰内斯·巴赫曼中将、海军波罗的海防卫司令保罗·范格尔中将。海军巨头们齐聚一堂,这个会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也知道,格奈森瑙号是我们目前唯一可以投入大西洋战线的战列舰,在它入坞维修之后,我们将只有两艘装甲舰、两艘重巡洋舰和一些轻型舰艇可供调遣,这将是我们开战以来兵力最困难的时期!在年底沙恩霍斯特号修复、俾斯麦号形成战斗力之前,诸位,对英海上封锁的任务将更多的落在海军潜艇部队和海军轻舰队肩上!”
  雷德尔没有讲出的一点,便是德国空军的凶猛攻势和英国空军的顽强抵抗将交战双方最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了英吉利海峡纵深不超过200英里的区域内,正因为这点,德国元首才可以容忍自己的海军暂时疲软一段时间。或许这位德国独裁者现在所考虑的是只要不列颠空战最终以德国获胜而告终,德国就算不能迫使英国人妥协,也可以凭借制空权发动一场没有太大悬念的跨海登陆战役,那样大西洋无从成为英德之间的主战场,德国海军也就没有必要冒险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海上袭击战了!
  “冯·赫森将军,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近期潜艇部队的生产和准备情况!”雷德尔顺势坐回自己的位置。
  “是,尊敬的元帅!”长期负责潜艇生产和战略协调的冯·赫森中将今天穿着一身整洁的海军夏季军服,透过窗户射进来的阳光正好落在他这边的位置上。尽管是炎炎夏日,但窗外的绿景却让人感到阵阵凉意。
  赫森走到长桌一侧,在副官的帮助下将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展开在木板架上,那上面复杂线条所构成的是代表世界目前最先进水下技术的杀人利器——潜艇。
  “诸位,我们最新型的IX-B/40型从6月开始已经全面投产,由于采用分段、分部件生产和集中装备体制,平均每周的产量已经达到4艘!我们的目标是在9月底之前装备4个中队的这种潜艇,以替换早期建造的U-5至U-21,而那些旧式潜艇则将前往波罗的海造船厂接受现代化改装!”
  单型潜艇每周4艘的速度意味着一个季度下来就会有50艘左右的潜艇加入作战序列,综合目前德国潜艇的损失速度以及新艇员训练磨合的时间,长此以往投入对英封锁作战的德国潜艇只会越来越多,而考虑到目前德国还没有完全将法国、比利时、荷兰的各种工业资源转为己用,海军建造潜艇的速度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赫森紧接着又向大家展示了另外几张图纸,并配合着讲解说:“这是对U-5至U-21的改造计划,预计改造工程将在11月之前全部结束,重点是装备大功率艇载雷达以及更换新型的柴油发动机,在不增加艇员人数的前提下,我们预期这些潜艇的性能可以增加到原来的百分之一百六十!在潜艇改造期间,原有艇员将配属至新建成服役的IX-A/39型和IX-B/40型潜艇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5/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