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250

  有的人非常赞同舰长的谨慎观点,也有人对他的“大度”持相反意见,当然,这个决定最终还是要由这里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舰队司令来下达。
  在二战历史上,德国海军在过于冒进或过于保守时都吃过大亏,张海诺对此依然是记忆深刻,所以一直以来他都在极力避免犯相同的错误。经过慎重思考,他下令道:“传令给罗肯上校,让他转移火力攻击英国商船!”
  这一命令的下达也就意味着“格奈森瑙”号将继续以舰炮轰击一万八千码外的英国战列舰。经过白天的炮战,“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主炮弹药已经消耗过半,但由于白天发射的多是杀伤性的高爆榴弹,它们的弹药舱里此时仍有相当数量的穿甲弹可供使用,按照理论上的计算,这些炮弹足以将两个这样规模的船队送下海底,包括护航的复仇级战列舰和其他辅助舰艇在内。
  隆隆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格奈森瑙”号上所有和主炮射击有关的人员——从射击指挥官、传令官再到炮手,无不情绪高涨的通过实际行动为敌人送行。一支烟的功夫,9门11英寸舰炮又以最快速度进行了数轮齐射,炮弹击中钢制舰体后引发的重量级爆炸不断转换成为照亮夜空的火球,而从雷达控制室和射击观测室传来的报告也都证明目标航行速度大为减慢,先前那样的频繁转向规避已经不复存在。对于这样的报告,舰上的德国军官们都感到非常兴奋,乐观的情绪迅速蔓延,仿佛人们已经亲眼看到了“拉米利斯”号正在下沉似的。
  然而,5分钟、10分钟,直到一刻钟之后,雷达室和观测室均报告目标仍在缓慢移动,通过目测也能看到那艘战舰上零星炮火发射时闪耀的红光。“格奈森瑙”号上的11英寸舰炮仍以每分钟两次的高射速向英国战舰倾斜炮弹,随着射击诸元的校调和对方航速的减慢,基本每次齐射都有炮弹命中对方,爆炸后产生的火团不断升起又熄灭,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由得开始感叹起对手惊人的生存力,那艘老旧的复仇级战列舰难道比“纳尔逊”号还要难缠?
  经过代价惨重的那一战之后,沙恩霍斯特级姊妹舰一同出击的场景或许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见到,即便双舰再度合璧,“沙恩霍斯特”号也已经将获得了一定成功的双联装15英寸舰炮换回从前的三联装11英寸炮,它们虽然有击穿纳尔逊级战列舰装甲的先例,但战场上近距离攻击对方薄弱处的机会毕竟不会太多!也就是说,“拉米利斯”号的装甲虽然不怎么强,但想要贯穿它并对舰体结构产生致命伤,1万8千码左右的距离对于使用280毫米舰炮的“格奈森瑙”号来说还有些远。
  众人仍在等待张海诺作出决定,可就在这时,雷达室传来紧急报告:有一艘不明身份的舰艇脱离船队向这边冲来!
  “希佩尔海军上将”号是否已经调整炮口攻击那艘舰艇还不得而知,张海诺却不敢有懈怠,他接连发出两道命令:“‘格奈森瑙’号以副炮攻击目标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以主炮进行截击!”
  可想而知,在这条命令下达后不久,各种口径的炮弹便如同雨点般砸向那艘勇气可嘉的英国舰艇——沉沉夜幕和糟糕的海况无法阻止德国舰队利用火控雷达技术进行精确炮击,而且距离越近,这种精确度就越高,只过了不到5分钟,一团火球便从那片由于炮弹不断爆炸而忽明忽暗的海面上腾起,借着这并不特别强烈的光线,德国舰队中的瞭望人员才初次辨认了对方的身份:一艘外观和快速运输船没有太大区别的非职业战斗舰艇!
  距离1万2千码,尽管中弹起火,但是这艘英国舰艇仍在顽强的向德国舰队逼近,英国水手们以自己的勇气获得了对手的尊敬,但战争终究是残酷的,它那威力有限的火炮还没够上德国战舰,一枚威力十足的203毫米炮弹便无情的将它炸沉!
  “战斗结束时我们也许可以救救那些勇敢的人!”阿尔布雷希特的提议颇有骑士风度,张海诺的眼光则更加的实际:
  “左转15度,拉近和英国船队的距离,格奈森瑙号继续以主炮轰击英国战列舰,允许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自由寻找目标,全舰队1个小时后脱离战场!”
第13章
攻心为上(6)
  黎明前的黑暗中,汹涌的浪涛一个接着一个撞上战舰坚厚的钢甲,但两者之间质的差异是巨大的,浪涛无一例外的碎为粒粒水花,却只能稍稍减慢对方的速度。
  英国皇家海军现役主力舰之一的“反击”号,是一艘与“声望”号同级别的战列巡洋舰。经过1936年的第二次现代化改装之后,这艘始建于1915年的大型战舰满载时的排水量已经达到3.8万吨,这几乎和纳尔逊级战列舰处于同一水平,而改装后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也不过3.6万吨!论外观和尺寸,它在皇家海军中都是数得上号的庞然大物,仅略小于排水量近5万吨的超级战巡“胡德”号。然而在这庞大的躯体和惊人的吨位背后,该级战舰的火力和装甲却没有表现出相应的实力——装备6门380毫米舰炮的“声望”号只几个回合便被吨位小于自己的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打成重伤,然后被德国潜艇用鱼雷轻松送入海底,而同期建造并且更早进行现代化改装的“反击”号在技术数据方面对比自己的姊妹舰并无强处。
  尽管设计上有种种不如意之处,两艘声望级战列巡洋舰仍是英国皇家海军中最活跃的主力舰只——31.7节的最高航速在建造它们的那个年代绝对是各国海军大型战舰中的翘楚,15英寸舰炮同样具有十足的威慑力。可惜的是岁月沧桑,二十多年过去了,经历两次大改装的声望级终究赶不上年轻后辈们生猛,加上设备的损耗和改装时的一些变化,它们已经不再是当年那叱诧大洋的“追风少年”。在正常情况下,“反击”号拼尽全力也跑不过同样强调高速的沙恩霍斯特级,但还好,它至少可以追上使用大型柴油机的袖珍战列舰,前提是对方主动现身并和它来一场面对面的赛跑。
  几乎和主烟囱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高舰桥上,舰长威廉·坦南特正忧心忡忡的看着脾气暴烈的大海,如今这支由战巡“反击”号、重巡洋舰“诺福克”号以及E级驱逐舰“回声”号、F级驱逐舰“火龙”号组成的支援舰队正以28节航速形式在都柏林以西650海里的海面上——距离那支境况糟糕的船队仅有两三个小时的行程。舰上几乎每隔几分钟就能收到新的求救电报,这让舰桥上的气氛莫名的压抑。先前从“拉米利斯”号发来的消息已经证明袭击者包括一艘德国海军目前最强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那也是“声望”号被击沉事件的元凶之一。这次与它结伴而行的是装备8英寸舰炮、排水量不过万吨的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两舰编队的实力自然是比不上扛着15英寸重炮的“沙恩霍斯特”号加健康状况良好的“格奈森瑙”号。因此在获得这一情报之后,“反击”号上下无不憋足了气要为自己姊妹舰复仇。
  舰员们求战心切,他们的舰长何尝不是如此?但经验丰富的威廉·坦南特早已领教过德国对手的狡猾——一年前为了追剿突入大西洋的德国袖珍袭击舰,皇家海军出动了近三分之一的舰艇在三大洋拉下大网,包括“声望”号和“反击”号在内等众多战舰行程上万海里,多次寻觅到对方踪迹却屡屡被对方溜走。
  一想到这些,坦南特上校是既郁闷又无奈,他多么希望德国人会因为贪恋眼前的“美食”滞留战场,虽然一场恶战在所难免,但皇家海军的总体优势使得指挥官们不仅不惧怕以舰对舰的消耗战,反而将其视为对付德国海军的一种有效策略。可是以德国海军目前的状况,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加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的配置已经算得上主力舰队,这意味着指挥官极有可能是此前多次叫英国皇家海军丢丑的海诺·冯·芬肯施泰因上将。此人在英国已经被普遍看作是德国海军的又一个莱因哈特·舍尔,甚至有预言认为此人将成为德国的纳尔逊。且不管这些看法是否过于悲观,它至少说明一个问题——此人非常的不好对付!
  “上校,伦敦发来的密电!”
  “喔……”坦南特接过电报匆匆扫了几眼,然后转身对自己的副手们说道:“胡德号和光荣号已经从朴茨茅斯启航了!”
  在德国的新式主力舰服役之前,巨舰“胡德”号实力冠绝欧洲是不争的事实,不久前针对法国海军的攻击行动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作为一艘由巡洋舰改建的中型航母,“光荣”号所拥有的高航速和适航性能使得它可以随同其他舰艇一道出海作战,最多48架舰载机的容量将极大的提高舰队侦察、远程攻击和防空实力。
  对于这个“好消息”,坦南特周围的军官们并没有表现出多么强烈的反应,大家都知道,从朴茨茅斯到这里足有800多海里的距离,就算那支舰队卯足了劲跑,至少也要在24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战场,而且在这样的坏天气里,人们显然不能指望“剑鱼”和“贼欧”能够有多么出色的发挥——也许它们根本连甲板都离开不了!
  在人们复杂的情感煎熬中,天边的黑暗终于渐渐淡了,模糊的视线慢慢扩散开去,仿佛整个世界刚刚混沌初开。风雨交加的海面上,浪涛依旧顽固的拍击着高速行驶中的战舰,尖锐的舰首在墨绿色的海面上划出长长的水痕,雨点无情的打落在穿着雨披的官兵们的脸上,但现在已经没有什么能够阻碍这些集英勇、果敢、自信、骄傲于一身的人奔向那些处于危难之中的同胞们。
  “看到了!”瞭望台上终于传来激动的声音,尽管那只是海天尽头的一缕烟,却足以让每个人的心为之一紧。
  一面醒目的战斗旗迅速在四艘战舰的桅杆上升起,水兵们迅速掀去各种枪炮上罩着的防水帆布,大大小小的炮口很快转向不同的警戒区域,只待敌舰出现便可一通猛揍。
  舰桥上,军官们因为求救电报的关系能够知道比水兵们更多的关于那支船队的情况,但此时他们也一个个既焦急又担心的翘首眺望前方。作为皇家海军的一份子,作为英国人,他们无不期望有更多的船只免遭最悲惨的命运,而这一切正以最真切的方式展现在他们面前。
  “拉米利斯”号仍在海面上,在顽强的坚持了四个多小时之后,它此时已经被海水没过了甲板,船体倾斜严重,但几门主炮仍倔强的高昂着炮口,军官和水兵们有的正在澎湃的海浪中挣扎,为数不多的正划着救生艇试图援助更多的人;从哈里法克斯启航的48艘商船中,如今仍在海面挣扎的刚刚过半,超过10万吨意义重大的货物已经随船沉入海底,更有数以千计的人因为船只沉没而不得不和死亡抗争,这个时候,几乎没有人还记得那艘可怜的水上飞机母舰,它早已葬身于炮火形成的风暴中,但死亡依然未能捍卫大英帝国的荣誉,它们输掉了这场发生在大洋腹地的战斗,而这注定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败仗。也许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整个英国都会沉湎在这次沉痛的失利之中难以自拔。
  德国舰队已然不见踪影,但幽灵般出没的德国潜艇仍在威胁着剩下的船只,以坦南特为首的英军官兵们被迫收起复仇的渴望,带着落寞的心情收容起那些无助的落水者们,然后护送被打得七零八落的船队重新上路。不久之后,包括“胡德”号和“光荣”号在内的大批支援舰艇先后加入护航队列。又过了一天,船队已经进入了本土轰炸机和小型舰艇的有效活动范围之后,英国海军遂组成了两支分别以“胡德”号和“反击”号为核心的警戒舰队深入大西洋搜索德国舰队,虽然这种大海捞针式的搜索再次被证明是徒劳无功的,但这些舰艇也顺道将另一支从北美启航的大型船队护送回到英国,二十余万吨物资的运抵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了本土的燃眉之急,可用主力舰队为商船队护航不论在战略还是经济上都是得不偿失的,为此英国政府最终决定延长大西洋航线暂停使用的时间——唯有得到至少两艘战列舰或者相当于两艘战列舰的兵力护航,船队方能从北美启航前往英国,这意味着在美国政府介入之前,英国海军一次最多只能护送一支船队进入大西洋航线。在德国空军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大英帝国已经逐渐陷入了自拿破仑驰骋欧洲以来最大的危机之中。
第14章
鹰日(1)
  “好天气,不是吗?”
  “当然!非常好的天气,对于我们而言!”
  在一条经过夯实的沙土质飞行跑道旁,两名身穿浅灰色飞行服、头戴皮革飞行帽的年轻军官看似正衷心赞美着阳光明媚的天气,可和整个机场上忙碌而紧张的气氛一样,他们眉宇之间也不见得那么轻松。
  和大多数德国飞行员所不同的是,他们的蓝色臂章上的飞鹰身下还有一条军舰的轮廓,这便是德国海军航空兵的标志,而航母舰载机和陆基作战飞机部队则通过大写的金色字母区分开来。
  “先生们!”先前就站在飞机旁的地勤军官,一手拿着本普通书籍大小的登记簿,一手拿着铅笔,似乎刚刚才在登记簿勾完最后几笔。
  “飞机已经没有问题了,祝你们好运!”
  金发、身材高挑的飞行员微笑着朝士官点点头,“谢谢!”紧接着便灵巧的跳上靠左边这架战鹰——大名鼎鼎的梅塞施密特109E型战斗机。随着战争步伐的加快,位于德国各地的飞机工厂开足马力生产各种军用飞机,可仍无法满足空军的庞大需求,从而也影响到了海军航空部队的备战步伐。好在以雷德尔为首的海军高层通过各方努力才没有让海军航空兵建设陷于荒废。到德国大举进攻西线时,整个海军航空兵一线作战飞机数量已经超过400架,其中梅塞施密特109各型战机的数量就达到了120架,另有100架左右的新式轰炸机,远程海上侦察机和轰炸机的数量也有所增加,此外还在6月份建立了海军第一个BF110重型战斗机中队。
  德国海军航空兵看似不错的家底,却在西线战事进行最为激烈的时候遭遇了一次重大损失。在敦刻尔克外港,执行布雷任务的轰炸机和运输机群遭到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强力阻截,尽管德国海军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延迟了英法军队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进度,可也因为沉痛的损失遭到了来自高层的质疑。随着对英空袭策略的确定,最高统帅部指令将海军航空兵约一半战斗机和轰炸机由空军统一调配——它们名义上仍归属海军,但指挥权却实实在在的交到了空军元帅施佩勒和他的幕僚们手中。
  进入座舱之后,被同伴们亲切的称为“金发鱼雷”的费尔根豪尔迅速而熟练的将所有设备检查了一遍。这位在海军航空部队服役已有6年时间的少尉之所以得到这样的外号,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强大的“攻击性”:火爆的脾气和出色的飞行格斗技术。
  与此同时,他的僚机飞行员达玛也在做着相同的准备。这位现年22岁的海军准尉仅有费尔根豪尔一半的服役时间,在此之前也仅有三场战斗的经历,却已经有击落两架敌机的不俗成绩了。相比于费尔根豪尔,达玛个子更小,思维和动作都更加的灵活,而作战中通常都是费尔根豪尔在前诱敌,达玛打伏击,这样的组合在波兰和法国战场上已经屡次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一次他们多面对的敌手前所未有的强大。
  没过多久,原本还比较安静的机场渐渐喧闹起来,近处远处都不断有隆隆的发动机声传来,在这距离荷兰西北部港口城市米德尔堡大约30公里的战地机场上,整整4个中队的飞机都将在同一个上午向海峡对岸进发,这样的场面不禁让人想起5月底的那次出击,但法国战役的巨大胜利终究还是掩盖了那些不太好的记忆,此时此刻大多数人都怀有一种严肃的乐观心态——战争是残酷的,胜利是必然的。
  历史重演与否,决定性因素往往藏于细处。
  “第7中队,依次起飞!”
  耳机中传来清晰的发令声,费尔根豪尔稍稍加大了手对操纵杆的握力,然后扭头看了一眼自己的搭档,达玛看起来很镇定,还朝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不一会儿,前面两组战斗机便在螺旋桨动力的驱使下慢慢滑上跑道,待侧位的信号员挥动小旗,地勤人员迅速撤去机轮下的垫木。用眼角余光看到地勤人员跑开之后,费尔根豪尔力度恰到好处的压下油门,飞机发动机瞬时发出强劲的呜呜声,整个机体微微一颤,像冲刺前的骑士一般以慢速策马前行。
  一架架单发单座战斗机依次加速最终飞离跑道,这样的场景对于费尔根豪尔早已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在不远处的另一条跑道上,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双发轰炸机还在等待起飞。虽然没有任何的言语刺激,费尔根豪尔依然感觉到自己的血液正在加速流淌——一场大战对于渴望荣誉的军人总是那样的诱人,或者说,男人骨子里本来就充满了战斗的因子,这也许就是战争和足球为什么会在这个星球上如此盛行的原因了。
  “铁5号一切正常,请求起飞!”
  “准许起飞!”
  费尔根豪尔再次加了马力,整个座舱顿时被吵杂的机械声所填充,不过在飞机逐渐加速的同时,他还是从耳机里听到了达玛和指挥台的对话:
  “铁6号一切正常,请求起飞!”
  “准许起飞!”
  螺旋桨飞机升空时的惯性压力并不大,轻微的变化只是给飞行员们提个醒罢了。在飞离跑道之后,飞行员们通常都会按照事先的安排驾机前往机场西面的空域集结,这时候先期起飞的战斗机和轰炸机应该在那里徘徊着了。快要抵达集结点时,费尔根豪尔习惯性的回头看了看,达玛的僚机已经跟了上来,尽管是海军航空部队的战斗机,它喷着和德国空军几乎一模一样的涂装:机身上部是深绿色迷彩,这样敌人由高往低看容易将它们和地面混淆,机身侧面和下部涂成在空中不那么显眼的浅蓝色,座舱至机尾之间依次涂着战术编号和铁十字徽标,机尾上的黑色万字符则是德国军用飞机强烈区别于其他国家飞机的一大特色。
  5分钟之后,费尔根豪尔的“铁5号”和达玛的“铁5号”就已经置身于一个由12架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组成的V字型大编队中,在他们前方或者后方还有数个规模相近甚至更大的飞行编队。阳光下,涂着铁十字徽标的He-111尤其显得庞大,可作为战略轰炸行动的组成部分,它们的“份量”却不真的合格。
  以德国军队一贯的高效,这次空中集结短时间内即得以完成,梅塞施密特战斗机的飞行员们至少不需要在这里白白消耗他们颇为宝贵的油料。在飞行途中,陆续有两批从荷兰沿海机场起飞的机群加入进来,其中就有海军航空部队唯一的重型战斗机编队。火力强大的BF-110总让人觉得带有些不可一世的气魄,在波兰如此,在荷兰和比利时也是如此,唯有在法国战场时,法国空军和英国皇家空军给它们造成过一些麻烦,但从空军高层的态度来看,它们如今依然颇受器重。
  以BF-109、110和He-111的正常速度,飞越狭窄的英吉利海峡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微风的天气似乎是来自于上帝的关照,得到部署在法国和比利时沿海的德国雷达站也在为己方机群作引导,按照计划,在他们看到英格兰的海岸线之前,先遣的空军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将对英军的雷达站和机场进行了集中攻击,据说部分轰炸机还使用了可以干扰对方雷达探测的秘密武器。
  飞越海峡便意味着进入战场,各个中队的指挥官开始通过队内无线电提醒飞行员们集中注意力。战争原本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残酷搏斗,这一点来自德国海军航空部队的飞行员们毫不怀疑,父辈们的经验和痛苦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一年来的战争历程也让他们成熟了许多。费尔根豪尔有意识的将手边的控制器和按钮全部检查一遍,然后朝自己的僚机挥了挥拳头,示意他做好随时交火的准备。德国空军的第一波攻击效果如何尚且不得而知,但护送轰炸机群前往多弗尔以北的英军机场进行轰炸的任务绝不轻松!
  “前方发现敌机!前方发现敌机!保持防御队形,保持防御队形!”
  耳机中再度传来的声音异常沉稳,经过集结和飞行中的调整,庞大的机群已经形成了一个密集的环形防御——BF-109位于外侧,BF-110居于上部,全部的He-111都被置于战斗机的保护之下,这样的队形看似严密,但效果如何马上就会在真枪实弹的交战中得到验证。
第15章
鹰日(2)
  “铁2,铁2,掩护我!”
  “该死,我遭到攻击了!去死英国佬!”
  “又没打中,背运!”
  “啊!我中弹了,铁8中弹,情况很糟糕……”
  战斗一矣开始,中队的通讯频道总会逐渐忙碌起来,最初的时候内容还基本和战术配合有关,但随着战斗的进行,通讯工具成了飞行员们宣泄情绪的地方。不过这一次,在波兰和法国战役时的那种张扬悄然不见了,人们耳边居然以抱怨和呼救的声音居多!
  “一堆烂狗屎!”
  一整串子弹打光之后,费尔根豪尔也禁不住小爆一下粗口,他清楚看到了自己的目标已经拉起了黑烟,如果这时候能够追上去再一顿猛打,他相信必击落对方无疑,可这次出击之前他们得到的命令是严密保护随行轰炸机,以此为前提,所有战斗机不得擅自脱离编队追击敌机——哪怕对方受了伤也不行!
  尽管心有不甘,费尔根豪尔也只能说说脏话来宣泄不满,这时候再回头看看周围的战友们,从那群英国战斗机出现到现在不过5、6分钟,机群原本整齐的队形最外围已经相当混乱了,轰炸机基本上还没有出现什么损失,但就刚刚的情形来看,护航的战斗机已经损失了十之二三——之所以会有如此高的损失率,和稳定的护航队形是有很大关系的,在这个环形的防御体系中,战斗机无法发挥自身速度和灵活优势,个人技术也受到了限制,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些“飓风”和“喷火”在外围如恶蜂般肆无忌惮的窜来窜去。
  “啊……”
  耳机中突然传来的惨叫声犹如来自地狱的呼唤一般,视线中随即出现了一架打着螺旋向下坠落的BF-110,费尔根豪尔双眉不由得一紧。战斗开始到现在,这种火力凶猛的重型战斗机已经损失了好几架,出乎意料的损失率也如实反映出英国人的策略——将机群上部和侧翼作为主要攻击方向,这恰也是由战斗机组成的密集防御圈最薄弱的位置。
  “铁7号请求出击!”
  一个充满愤慨的声音通过队内通讯频道传到了中队每一位飞行员的耳朵里,这也是他们中许多人的真实心声。通讯频道顿时沉寂下来,尽管战斗还在进行,尽管英国战斗机还在视线中活动,尽管还时不时有子弹划空而过,这些来自德国的飞行员们暂时停止了交流——他们在等待着另一个声音。
  十余秒的等待之后,那个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根据司令部的指示,我们的任务就是以严密的队形来保护轰炸机群,除此之外不得有任何擅自的行动!执行这样的命令确实很残酷,但我们是军人,德意志的军人!为了帝国的胜利,付出一些牺牲也在所不惜!”
  这个冷冰冰的答案是那样的无情,甚至有置德国海军的飞行精英于不顾的嫌疑,可中队长最后的一句话却生生打动了这些勇敢的人们。为了帝国的胜利,这个信念刺激着每一个对上一场战争的失败、对过去二十余年困苦生活心怀仇恨的人。
  “为了帝国,为了元首!”
  通讯频道中的这句话很快得到了同伴们的支持,他们或是大声应和,或是小声默念,战斗的信念在这一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当英国战斗机从各个方向进攻时,这些人心中不再有先前的恐惧,他们顽强的承受着被动挨打的巨大压力,紧抓任何一个一闪而过的机会实施攻击。成队的英国战斗机虽然屡有斩获,却始终未能破坏德国机群的核心部分,英格兰南部的纵深毕竟有限,不多时,宽敞平坦的机场便出现在德国飞行员们的视线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