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250

  深水炸弹装载好之后,三名身穿夹克的机组人员依次登上飞机,水兵们随即将弹射飞机用的滑轨重新转向舷侧,好朋友之间像往常一样挥手送别,但许多人已经注意到先前有一架海象迟迟没有返航。海上飞行常常会因为迷航或者机械故障之类的原因而耽误些时间,可早上冒然来访的德国侦察机已经明确告诉这些水兵,至少一艘德国战舰正在附近活动,德国海军水面舰艇一而再的加强自己的防空能力对英国海军来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航空部队联手出击德国主力舰队一战之后,新的神话已经悄然诞生了。
  在沉重的咳嗽声中,海象式的螺旋桨飞快的转动起来,从出气口位置排出的青烟转瞬间便被海风吹散,得到上级命令之后,水兵们迫不及待的将挂载炸弹的水上飞机弹射出去,有多少期望被寄托其上看来只有上帝才会知道。
  少校转过头看着飞机飞走的方向,迎面而来的海风顽皮的挑动了他的帽子,这个微小的细节让少校眉宇间流露出一种莫名的担忧。
  ※※※
  作为舰载水上侦察机,Ar-196有着轻便灵活和航速快等优点,但它毕竟是作为非战斗类军用飞机设计的。在大西洋北部海域,由三架Ar-196构筑的空中拦截网如此单薄,在纠缠了将近半个小时之后,它们还是让一架英军海象式水上飞机成功迫近德国舰队。在德舰防空炮火将这架英国侦察机驱走之前,飞行员投下了两枚炸弹,尽管偏离了目标,但高高扬起的水浪还是提前为德国人敲响了战斗警报。
  对于这两天来所发生的一切,张海诺没有一丝一毫的意外。从离开本土的那一天起,他就做好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既然要给英国人的大西洋航线带来些麻烦,就应该选择在恰当的时候展现自己的实力,加深英国政府、军队和人民的恐慌,破坏英国人赖以生存的海上供应线,进而迫使英国政府放弃抵抗——以任何形势退出战争都是德国乐意接受的。
  小小的插曲不能改变这位意志坚定的指挥官的既定计划,舰队的防空火炮很快平息下来,新的命令也由“格奈森瑙号”以灯光信号的形式发出:
  舰队增速至25节,各舰做好战斗准备!
  ※※※
  “确定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一艘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
  英国战列舰“拉米利斯”号的舰桥上,老将怀特此前的忧虑已经被深深的惊讶所取代,多年的从军经历以及对海战的研究,让他对以“拉米利斯”号这样一艘老战舰对抗德国新锐战列舰持悲观态度。早在战争爆发以前,英国海军情报部门在想方设法搞清德国大型舰艇的真实性能,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沙恩霍斯特级自然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尽管德国海军在情报和反情报方面的工作非常严密,英国人最终还是获得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而沙恩霍斯特级所装备的SK-C/34-L/51型11英寸舰炮的性能着实让他们大吃一惊:英国海军技术部门的评估显示这种三联装舰炮完全可以凭借其出色的射程和射速弥补口径上的不足,加上德国长期以来在穿甲弹性能上的技术优势,这种舰炮的破甲能力甚至不亚于英国战列舰上的15英寸炮。在开战以后,这些技术评估资料被下发到了大多数英国舰长手里——“纳尔逊”号在和沙恩霍斯特姊妹舰的交战中被击沉对此是最好的证明。
  参谋官回答说:“鲁本少校派出了最好的飞行员,他们出错的可能性应该比较小!”
  卡尔·鲁本就是水上飞机母舰“鹈鹕”号的指挥官,他的父亲曾经也是皇家海军的一员,并在光荣的日德兰大海战中随同“不屈”号一起沉入海底。作为英雄的后代,正值壮年的鲁本凭借自己认真严谨的态度获得了同僚们的认可,不过他手下的飞行员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就不那么好了——众所周知,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拥有英国最好的飞行员,而皇家海军的飞行精英都集中在航母舰载机部队,配属给护航舰队的则往往次之。人们习惯说“飞行王牌通常不大西洋上飞行”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怀特对此不置可否,不管飞行员在舰型上的判断是否准确,他面对的都是两艘德国水面舰艇,考虑到德国轻型舰艇跑到这北大西洋上来的实施袭击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怀特确信自己这一次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参谋官接着说道:“另外,海面上的风力正在增加,气象官认为前方海面上有一场大风等待着我们!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我们恐怕很快就要收回全部水上飞机了!”
  怀特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慢吞吞的说:“如果我们的水上飞机不能给德国人造成一些麻烦,双发都无法使用飞机对我们来说未必是一件坏事!”
  就在这个时候,舰上另一名的参谋官跑了进来,“发现德国侦察机,西北方约20公里!”
  没有人对此感到意外,怀特继续一副波澜不惊的语调:“我想德国舰队已经距离我们很近了,但愿他们会忌惮拉米利斯号的威力,可我想他们应该也知道我是目前大西洋上唯一可以攻击的猎物!”
  “如果不久前袭击英国船队的袖珍战列舰也在其中的话!”后来的那名参谋官揣测道:“我们发现的会不会是一艘袖珍战列舰加一艘轻巡洋舰,那样我们的火力完全可以将它们赶走!”
  怀特摇摇头,“我们还是做好最坏的准备吧!”
  只过了一会儿,阵阵雷鸣声便从船队后部传来,那是殿后的“女将”号驱逐舰在使用120毫米主炮和2磅乒乓炮驱赶试图进行低空侦察的德国飞机,虽然只是一场近乎单方面的交火,但这种声音还是给整个船队带来了异样的气氛。由于海面上的风力持续加强,德国侦察机不得不提前返航,而没过多久最后出击的海象式水上飞机也带伤归来——飞行员的报告让人感觉不妙:两艘德国战舰的防空火力异常强大,所有迫近攻击的努力都宣告失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面上风力不断增强,微微起伏的波涛已经涌到了超过一米的高度,在这样的海况下起降水上飞机已经成为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看不到德国侦察机对于英国船员们来说或许是一种难得的心理安慰,晕船着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身体方面,然而这些终究只是自欺欺人的办法,在英国人习惯的下午茶时间,德国人的雷达波就已经探测到了这支庞大的英国船队。当然,经过Ar-196大半天的侦察,他们早掌握了英国人的关键信息:船只数量、航速以及最重要的护航力量,从空中不难辨别“拉米利斯”号这样一个大家伙。得益于德国军方在雷达技术上的不断投入,“格奈森瑙”号得以在双发视线之外首先开炮,6发283毫米穿甲弹在飞越近3万码的距离后在英国船队后部爆炸,尽管英国人没有任何损失,但船队在刹那间陷入了恐惧之中——这,也是德国指挥官意料之中的效果。
  第二轮、第三轮,德国人每隔两分钟一轮的炮击以越来越近的弹着点令怀特准将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11英寸口径舰炮的声势是对方身份的验证码,超视距的准确射击是对方实力的最好表示,以“拉米利斯”号目前的状态在正常情况下绝没有赶上德国新锐战舰的可能,任何脱离船队单独阻击的举动都可能被德国人分兵进击的策略粉碎——哪怕一艘重巡洋舰也能轻松收拾掉除这支船队中除拉米利斯号以外的其他护航兵力!
  另外一个让怀特头疼的,就是拉米利斯号的8门15英寸重炮,别看这些大炮口径比沙恩霍斯特级的11英寸炮大了好几圈,可由于依然是一战以前的产品,在强装药的情况下最大射程也只有2万码,而德国人的SK-C/34型11英寸舰炮在理论上能够将330公斤的炮弹射到40公里以外的海域。尽管这远远超出了舰炮对战的有效射程,但别忘了这次德国人的目标可是一支拥有五十余艘舰船的庞大船队,只要他们愿意,完全可以凭借雷达优势在英国战列舰的射程之外慢慢折磨这些光凭航速根本无法逃脱的货船,而如果怀特下令解散船队,那更是中了德国人的下怀。
  听着德国炮弹的爆炸声,怀特胸口一阵突然绞痛,但素来健康的体魄让他顽强的支撑下来,缓过气来之后,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向参谋官下令道:
  “把我们这里的情况报告给伦敦海军部,请他们尽速派遣舰队前来支援,否则我们的船队将没有一艘船可以抵达英国!另外发信号给女将号和鲈号,让他们想办法用鱼雷给德国人制造一些麻烦!”
  怀特深知自己不得以而为之的举措会有多大的成功几率,在他的担忧成为现实之前,德国舰队中的203毫米舰炮也加入到炮击队列中来。希佩尔海军上将级重巡洋舰所装备的SKC/34型8英寸舰炮拥有傲视各国海军同级舰炮的实力,这是英国海军指挥官们常常忽略的一点,实际上它的射程和破坏力均远远强于英国海军装备的8英寸舰炮,其最大射程达到了惊人的33.5公里,射速和射击精度上的优势也让英国对手们黯然失色。为了不至于让整个船队的士气一下子跌入底谷,怀特只得下令以舰尾主炮向德国舰队的方向开火——天知道那些炮弹究竟去了哪里,总之德国舰队的炮击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半个小时后,出击的女将号和鲈号驱逐舰通过无线电发来电报:它们已经通过目测确定了德国舰艇的型号,那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和一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尽管敌人异常强大,两位英国舰长还是试着利用驱逐舰在鱼雷攻击上的特性主动发起进攻——如果只是一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它们还有可能逼退对方,可惜这一次它们的敌手包括了“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这样主炮射速奇快、反应灵活的重巡洋舰,几轮齐射之后,鲈号就为该舰的203毫米主炮命中起火,紧接着女将号也因为近失弹而底舱漏水。德国人丝毫没有怜悯勇者的意思,“希佩尔海军上将”号迅速迫近到距离两艘驱逐舰大约1万米的距离,并用准确的齐射将它们一一送入海底,两艘战舰竟无一人生还。
  几乎在两艘驱逐舰传来噩耗的同时,怀特也收到了来自1000多公里外英国海军司令部的密电:支援舰队正在赶来,无论如何拖住德国舰队至少20小时。
  拿着这份电报,怀特那如树皮般干枯的手在微微颤抖着,20个小时对于一个人漫长的生命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在如狼似虎的德国舰队面前,这支船队也许只够它们填饱独自而已。然而形势由不得怀特多作考虑,他忍痛让手下向整个船队发出命令:“保持队形,谨防德国潜艇突袭!”
第8章
攻心为上(1)
  随着无烟火药技术的发展,步兵们已经不用像自己的前辈那样端着装填黑火药的枪械作战,但战场上的硝烟却一点也没有减少,当重炮齐鸣的时候,浓烈呛鼻的黑色硝烟总是渲染着杀戮。
  波涛起伏的海面上回荡着隆隆的炮声,当高爆型炮弹以超过两倍音速的速度脱离炮管时,发射药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大股烟尘便在一瞬间喷涌而出,在两艘德国战舰前方各形成一团不规则的巨大烟幕。
  “暂停射击!”
  硝烟还未散尽,张海诺便从他的指挥室里下达了新的命令。在这之前,“格奈森瑙”号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射击,以2分钟一轮齐射的平均速度,两舰12门前主炮已经向英国船队发射了超过400发炮弹,然而在这惊人的数字背后,由于舰队和目标之间的距离远远超过一般的海上交战距离,炮弹命中率也出奇的低——到目前为止竟还没有一艘英国船掉队。
  硝烟在海风中迅速消散,“格奈森瑙”号指挥室里的军官们也松了一口气。包括舰长阿尔布雷希特在内的众人并没有明说,可张海诺早已看出了他们的疑惑。在大多数人看来,既然德国主力舰队离开本土进入大西洋是为了执行破交任务,就应该做好长期滞留海上的准备,因此每吨油料、每袋面粉、每桶淡水和每发炮弹都需要珍惜。可是在过去的那一个多小时里,他们的指挥官用整个舰队接近十分之一的弹药打了一场声势有余却毫无实际收获的仗,若这样继续下去,他们便只好早早前往已经为德军占领的法国港口——出于种种考虑,预先布置在海上的德国补给船通常是不携带弹药的。
  这时候,一直拿着纸币在写写画画的舒伯特走过来说道:“英国战列舰总共发射了13轮,消耗炮弹52发,均来自于15英寸重炮!”
  张海诺微微点了点头,这些炮弹只占那艘英国战列舰备弹总量的一小部分,对德国舰队也没有形成任何威胁,可对英国船员们的安慰作用却是可以想象的,这也让张海诺得以对自己的对手作出进一步的评估。
  “我们和英国船队的位置!”
  “我们应该运动到英国船队南面了!”
  舒伯特对着他那张纸说道,而来自于航海军官的回答以及战舰主炮的朝向也都证明了他的推测。
  张海诺略一思索,下令道:“全舰队左转5度,降低航速至20节,全部主炮做好射击准备!”
  又要开火了?
  军官们的眼神中纷纷流露出这样的疑问,一贯沉稳的舰长阿尔布雷希特则一声不吭的站在一旁,对于张海诺的策略他非常的不理解,但权职所属让他不得不无条件的接受这个命令。
  上午还阳光灿烂的海面,这时候已经成了乌云笼罩下的暴躁之海,狂烈的海风卷起一米多高的海浪汹涌扑来,在万吨战舰上也能感受到这来自海洋的强大力量。过了大约一刻钟时间,海面上重新响起了阵阵雷声,雨点中大团的黑色硝烟不顾一切的升起在舰首左侧外部,然后被海风无情的卷走,最终彻底消散在沥沥的雨中。
  张海诺依然以矫健的军姿站立在指挥室的前头,还停留在画图板的时候,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就是作为380毫米重炮的发射平台来设计的,加上重心偏低这个“意外”的效果,搭载280毫米舰炮射击时自然拥有非常优越的平稳度。在海战当中,射击平台平稳与否直接关系到射击精度,而超视距的炮击又被雷达探测技术所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德国舰队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如今英国人剩下的护航舰艇中,水上飞机母舰和辅助巡洋舰已经无足轻重,唯一可以对德国舰队构成威胁的就是那艘复仇级战列舰。英国指挥官有两条路可选:主动迎击或是继续贴身护卫船队,不管是哪一条,他都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因为他现在面对的,是个非比寻常的舰队指挥官。
  ※※※
  “上帝保佑!”
  看着百米开外海面上高高扬起的白色水柱,“鹈鹕”号水上飞机母舰上的好些水手都不厌其烦的在胸口划着十字,这样的距离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足够的安全,但近处的一艘货轮可就不一样了。当炮弹爆炸激起的海浪涌上甲板时,那也意味着危险随之而来,11英寸炮弹——那显然是高爆弹而非穿甲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以及向四周飞射的弹片可以轻易杀伤一条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货轮上的人员,而在先前的炮击中,多艘货轮已经因为这样近距离落下的炮弹出现了人员损失,尽管到目前为止整个船队还没有一艘船只被炮弹直接命中,人们却早已在不停的祈祷着,祈祷上帝不要将自己抛弃在这遥远的大海上。
  “德国人的炮弹难道永远也用不完吗?”一名士官望着一次又一次沸腾的海面喃喃自语到。
  “真担心下一发……噢,我的上帝!它还是发生了!”年轻的水兵双手捂脸,此刻在他的视线里又扬起了一排新的水柱,虽然从高度和粗细程度上看它们的威力要稍小一些,但它们却不偏不倚的落在了一艘不足万吨的货轮边上,灰色的货船瞬间被白色的水柱所压制,那让人不由得联想起某人被一群恶汉袭击的场景。有经验的水手这时候则会想到更深入的问题——普通货轮的船壳如何能抵挡近失弹的破坏力?海水恐怕正通过船壁破口灌入船舱,如果不能及时堵住破漏,情况恐怕会迅速恶化的!
  不一会儿,看似强大的“拉米利斯”号也以全部8门主炮朝着自己右舷进行了第一次齐射,15英寸重炮齐鸣的声势足以压制德国的炮击,但在仅仅勉强看到对方烟云的距离,尽管满怀期待,人们却始终看不到怀特将军给德国战舰一次漂亮的回击。
  海面上短暂的陷入沉寂之后,人们开始惊恐的度过接下来的120秒时间,德国人对于时间的执着让他们不敢有丝毫的奢望,下一发炮弹有可能落在任何一个地方,但没有人希望会是自己头上。
  雨点不断打落在指挥室前部的装甲舷窗上,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怀特的心情也在随之起伏。德国人采取的奇怪战术让这位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的老将感到迷惑不解,他不得不一边关注自己战舰的弹药量,以防陷入德国人的消耗陷阱,另一边又必须要紧盯整个船队,唯恐那些大都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船员们在一点一点增加的伤亡和德国人施加的压力前失去控制,在头脑最深处,怀特没有放弃寻找第三条出路的尝试,但上帝始终没有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两分钟时间,一根烟还没有吸完,德国人的炮弹便又如期而至,它们呼啸而来的声音简直就是死神的风笛,整个船队中,唯有“拉米利斯”号不惧怕远距离打来的11英寸炮弹,但德国人似乎对这艘位于船队中前部的英国战列舰丝毫不感兴趣,炮弹都远远的避开了它所在的区域,船队后部成了德国人的重点攻击目标。
  每当德国炮弹落水爆炸之时,怀特总是故作沉稳的站在原地,却极其关注周围军官的第一反应,“感谢上帝”的声音总能稍稍减轻他心头的压力,而当有人喊出“我的上帝”时,那便意味着德国人的炮弹近到足够让某一条货轮出现损失,这时候他脸部肌肉总会不经意的抽搐几下,心仿佛受到了敌人的直接鞭笞一般。
  在一个两分钟紧接着另一个两分钟的煎熬中,韦斯特·怀特感觉自己的身心正在迅速老化,他宁愿像武士一样走上角斗场,让命运决定最终的胜利者,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倍受煎熬。同时在内心底,他渴望着德国人范一次英雄主义的错误,因为他完全有可能一炮而令德国战舰航行能力大减,那样全速驰援的英国舰队便有全歼对手的机会——即便失去了拉米利斯号,英国海军也依然能够获得战略上的胜利。
  第十个两分钟到来之时,怀特从自己的参谋官那里得到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埃特号发来信号,船员们修复破损舱壁的努力已经宣告失败,水泵排水速度远远赶不上海水灌入的速度,他们的航速正在减慢,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恐怕只能弃船了!”
  凭借多年的经验和自身素质,怀特作出了最后一个明智的决定:“下令弃船,让贝特尔号靠上去救走船员!”
第9章
攻心为上(2)
  风雨飘摇的大海上,想要凭借单纯的光学设备看清十数公里外的情形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除非有一个大而特别的东西存在——例如物体燃烧不充分时产生的大量浓烟。望远镜中那模糊但确实存在于英国船队方向的黑烟令整个德国舰队都沉浸在一种无言的欣慰当中。
  隆隆炮声依然每隔两分钟响起一次,两艘德国战舰已经凭借航速上的巨大优势横切在了英国船队的航线上,此刻它们距离领头的英国船只仅有不到2万米!
  见时机已经到来,张海诺果断下令:“舰队左转10度,加速至28节,做好小范围S型战术机动的准备!”
  命令下达之后,德国海军官兵整体磨合度高、技术掌握熟练的优势一下子体现出来,两艘战舰在航向和航速上的调整只花费了短短几分钟内便得以精确的完成,指挥官的战术得到贯彻则是获得胜利的一个关键。
  德国舰队转向时,9门11英寸和8门8英寸主炮——均是射速高、射程远的家伙,暂停了远距离蹂躏英国人的行动。待调整完毕,波涛汹涌的海面上出现了这样一幕:由数十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以10列纵队浩浩荡荡向东驶去,在它们前方,两艘体型修长的战舰虽然显得势孤力单,却像两把锋利无比的尖刀向对方船队的左翼割去!
  在法兰西的土地上,德国卢加诺的镰割战术得到了近乎完美的发挥,如今在浩瀚的大洋上,德国海军仿佛也受到了灵魂附体……
  ※※※
  “发现敌舰,方位341,距离21000码!敌舰正在逼近!”
  “拉米利斯”号上,作出这一报告的测距军官竟发自内心的显露出一种压抑得以宣泄的快感——首先只有测定了对方的距离,才有可能利用舰上的15英寸重炮对其发动攻击,才有创伤甚至击沉对方的可能,但在这之前他使尽全力也无法做到这第一点。
  在这样的局势下,怀特并没有什么可以选择的余地,他当即下令:“做好迎击准备!”
  舰首两座重甲覆盖下的炮塔缓慢移动起来,由于炮口原本就朝向前方,它们不怎么费力便将朝前的4门15英寸重炮对准了海面那头隐约浮现的烟柱,粗直的炮管提升到了自己的最大仰角。只待指挥官一声令下,它们就能在第一时间将重磅穿甲弹打向对方。
  不过,双方距离不断拉近并没有立即引发炮战,双方将领非常默契的选择了等待,而这种一触即发的等待也是最折磨人神经的。如今在兵力对比上,英国人一艘战列舰、一艘辅助巡洋舰加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略逊于德国舰队的一艘战列舰加一艘重巡洋舰,但在火力配备上则不分伯仲——拉米利斯号8门15英寸主炮在口径上的优势抵消了德国人中等口径主炮的数量优势,而整个英国船队连同轻武装货轮装备有小口径火炮百余门,对比“格奈森瑙”号的52门和“希佩尔海军上将”号的48门副炮及防空炮基本持平,但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战争的胜负并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装备质量和战术策略均有可能起到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
  半杯茶的功夫,拥有一副好嗓子的测距军官再次高喊道:
  “敌舰1,方位336,距离18000码;敌舰2,方位337,距离18000码!敌舰仍在逼近!”
  舰上的气氛俨然随时针的走动而愈发的肃穆,甲板上已经看不到有人走动,各露天炮位上全副装备的水兵们个个严阵以待,尤其在战舰的左舷,军官们手持望远镜不住的观望远方海面,他们脸上的沉重表情连带使得好些普通水兵也变得异常紧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