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250

  在独裁者横飞的唾沫中,“山崖城堡”偌大的中央会议室里鸦雀无声,人们耳边无不回荡着“破留声机”刚刚的音调。布劳希奇等人的沉默增加了德国独裁者的信心,他以喋喋不休的姿态继续喊道:“如果我们的敌人还不妥协,我们就造飞机、造飞机、造飞机!我们的炸弹会让那些顽固的英国政客因为胆怯而投降的,不然我们就在英国登陆,让他们品尝一下被德国坦克辗过的滋味!”
  德国坦克并不是无敌的,陆军将领们依然记得几天前在阿拉斯发生的那场遭遇战,第7装甲师和武装党卫军第3师损失了大批坦克和装甲车辆,若不是德国空军及时投入大批轰炸机阻击英军以及“友情客串”反坦克炮的88毫米高炮,仅凭陆军的那些轻型坦克恐怕难有作为,而在英德双方海军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实施跨海登陆更是难上加难。不过当元首正在兴头上的时候,没有人贸然站出来提醒他这一点。
  和往常一样,统帅部最高级别的作战会议开始时总是充斥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但从中段开始就又会成为德国元首的“个人讲演”。张海诺参加这种会议的次数虽然寥寥,但早已认识到了这传说中的规律。
  当……当……当……
  会议室里的座钟连续12次敲响时,新的一天已经到来。“1940年5月26日,星期日。”对于漫长的人类历史而言,这似乎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一天,然而对于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而言,这一天却极有可能成为重要的转折点。
  能够列席德国统帅部最高级别的作战会议,在旁人看来张海诺俨然已经进入了德国军队的核心决策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最高统帅部的海军主管,他在这种会议上并没有特别的发言权,而且德国元首和陆军将领之间的争论是如此激烈,以至于他在绝大多数时候压根就没有说话的机会,这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苦恼,一种莫名的焦躁正在他的内心底不安的蔓延着。
  在装甲部队是否暂缓进攻的问题上,张海诺的看法和布劳希奇以及诸多前线指挥官一致,那就是唯有坚持不懈的进攻方能打垮被包围的英法联军。然而此时此刻没有人能够“指证”德国空军无法独立完成这一任务,也没有人能够以确凿的证据证明英国人正准备从海上撤退——德国元首始终坚信英国远征军会和法国军队一道战斗至最后一人,令人吃惊的是,这一论断在统帅部也颇有“市场”,不少将领看来都错误的估计了英国人的“荣誉与决心”。
  “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质疑我的决定!我们的装甲部队需要及时的休整,而空军会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继续给我们的敌人重击!一旦前线各部完成调整,我们的铁拳将给这数十万英法军队以致命打击!”
  夜已深,德国元首却还在抑扬顿挫的继续着自己的讲演,看来他已经厌倦了布劳希奇和陆军将领们的再三谏言——自从新的作战训令发布以来,这些将军们就没有放弃劝说元首改变计划的努力。现在,元首的回答带着浓浓的讽刺意味。
  阿道夫·希特勒此言一出,在场的许多陆军将领的脸上都流露出巨大的失望,但最高统帅的军令如山,在只剩下以辞职作为抗议的情况下,这些人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
  德国元首满意的看着自己这些“毫无锐气”的将军,脸上竟显露出得意之色,会议临近结束,他照例询问了海军最近的进展。除了继续为那些在挪威作战的部队输送物资、提供有限支援以及保卫德国海岸线之外,德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自西线战事爆发以来还没有进行过任何攻击性的行动。作为德国海军的代表,张海诺只能“照例”的站起来向众人介绍最近一个阶段海军潜艇部队的战果:
  “由于前一阶段投入挪威战役的潜艇需要返回基地进行补给和检修,目前活动在大西洋海域的潜艇仅有37艘,好消息是英国海军也因为相同的原因减少了他们在大西洋航线上执行护航反潜任务的作战舰艇。在5月19至5月25日这一周,我们的潜艇部队共击沉17艘英法船只,获得4.9万吨的出色战绩。与此同时,海军一共损失了3艘潜艇和96名艇员,此外有4艘潜艇在战斗中受损并急需维修!”
  “好,我们要的就是这样的战斗,让英国人整天胆战心惊的战斗!”元首似乎完全忽略了德国海军本身的损失,虽然潜艇部队这一周的战果相比战争伊始的高潮有些失色,但他依然称赞了海军官兵的勇气和决心。
  “只要海军保持这样的战绩,我相信英国人挨不到秋天就会选择妥协!”
  德国元首兴致勃勃,可在座的陆军将领们却一个个目光茫然的盯着自己前方的桌面,对他描绘的前景全然没有兴趣。即便是张海诺,同样对凭借潜艇困死英国海军持谨慎态度,就他所知道的情况,英国人正在加紧给自己的舰艇装备符合目前海战需求的技术设备——声纳、雷达和新式深水炸弹。用不了多久,德国潜艇部队就会发现自己每击沉一艘英国轮船所面临的危险变得越来越大,而德国水面舰艇部队也将面临相同的局面。
  眼见从陆军将领们那里得不到积极回应,希特勒话锋一转,“我们的陆军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实力,现在该是我们的空军展现力量的时候了!施佩勒元帅,从今天起,三个航空队必须保持全勤状态,我们要用猛烈轰炸摧垮敌人最后的意志,当敌人全面崩溃时,我们的陆军将毫不费力的收拾他们!”
  身宽体胖的空军元帅雨果·施佩勒迅即从他的位置上站了起来,尽管他如今的身形让他无法把自己塞进梅塞施密特狭窄的座舱里,但这位一战时期的空军飞行员早已通过出色的组织才能和正直的品质获得了同僚的认可。
  “是,我的元首!空军将遵照您的意志打垮所有敌人!”
  施佩勒的回答信心十足,但就坐在距他几个座位处的张海诺却很怀疑这支德国空军能否“超越历史”——在作战飞机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的情况下,战术和天气是影响战争进程的重要因素,但它们又具有如此的不确定性。
  阿道夫·希特勒无愧于这个时代最具“性格”的讲演者,直到将近1点的时候他才结束了自己冗长的发言并宣布会议结束,将军们一个个耷拉着眼皮依次走出房间。疲倦同样写在回到“山崖城堡”才几天的张海诺脸上,但他现在完全没有回去睡觉的心情,他向元首的副官提出想和元首单独交谈,但被告知元首把党卫队全国领袖和空军元帅两人留下来谈话。惊讶于元首惊人“活力”的同时,张海诺只好耐心等待着,这一等就是一个小时。当会议室的门重新打开时,德国元首脸上洋溢着难得的笑容,嘴里还在说着一个似曾相识的、嘲讽法国人的笑话,埃德文和施佩勒表情也显得较为轻松。见到张海诺时,希特勒并没有意外之色,在接受了埃德文与施佩勒的晚安祝辞之后,他转身对张海诺说:
  “我最优秀的海军指挥官,让我猜猜你想要说的事情,是有关在多弗尔海峡进行布雷行动对不对?”
  因为此前已经向统帅部提交了正式的书面报告,张海诺也不用拐弯抹角,“是的,尊敬的元首!虽然目前还没有任何可靠情报显示英国人准备从海路撤走他们的远征军,但为了防止意外出现,我依然恳请您批准海军部提前在敦刻尔克附近海域布雷的作战计划!”
  希特勒哈哈一笑,“海诺,你在担心海军缺乏表现的机会吗?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你看,我们的潜艇正在英国最致命的航线上发挥陆军和空军无法取代的作用,而我们的舰队不久前才在挪威战役中取得了卓越的战绩!”
  “不,尊敬的元首!海军的这个作战计划完全没有出风头的意思!我们之所以期望执行这个计划,最大的目的还是削弱英国人继续这场战争的军事潜力!”
  对于张海诺的争辩,希特勒显得并不很在意,他转回到挂在墙上的作战地图前,目光在地图上的某些区域巡视了一会儿,“我想我们用不了几天就能拿下敦刻尔克,现在布雷不仅浪费,而且在重新清扫水雷之前,敦刻尔克就不能为我们所用了,对不对?”
  “是的,尊敬的元首!您的分析完全正确!”张海诺语态冷静的说道:“海军上下完全相信德国能够在您的领导下赢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
  受到恭维之后,希特勒转身说道:“你还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呢,海诺!”
  “尊敬的元首,我个人觉得即便敦刻尔克为我们所占领,短期内英国海军仍有可能派出舰艇对港口设施进行炮击,所以敦刻尔克被我们自己的水雷封锁绝不是一件坏事情!您看,这些水雷既能阻止英国船只通过海峡给受围部队运送军事物资和撤退重要人员,又能让我们的部队免于遭到英国战舰的袭击,一举两得!就算未来要重新利用敦刻尔克港,海军也完全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清扫港外的水雷!”
  希特勒双手非常用力的揉了揉自己的脸,看得出来,他也受到了疲倦的“困扰”,只不过他总喜欢表现出超乎常人的能力,各方面的能力。
  “这仅仅是你个人的意见?”
  张海诺答道:“是的,尊敬的元首!事实上,我的意见已经说服了海军元帅和海军参谋长!”
  在这之后,阿道夫·希特勒大约有两分钟没说话,就在张海诺以为他已经接受自己的建议时,他以一种很是深沉的语气说:“我还是不太理解我的海军为何如此急切的把手中原本就非常有限的水雷投入到一次可有可无的封锁行动中,在我看来,它们原本能在更加靠近英国的水域取得更好的战绩!”
  犹豫无助于解决问题,张海诺迅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然后说道:“尊敬的元首,如您所察觉到的,海军此举确实存有一点‘私心’!根据海军和空军近期来针对英国各港口进行的侦察报告,我们推测英国本土舰队已经移师南下,丘吉尔不会眼睁睁看着20万英国远征军被我们歼灭,所以我们试图在敦刻尔克隐秘的布下一个水雷阵,不管英国海军是准备向法国运送补给还是从法国撤走部队,都会因为这些水雷而受到阻碍。在英国远征军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我们猜测英国本土舰队主力也许会冒险进入多弗尔海峡实施救援,一旦这种情况成真,我们的潜艇、鱼雷艇以及轰炸机就能给英国舰队以重创,不论英国人损失多少舰艇,对德国海军都是一件稳获益的事情!”
  “海军的私心?”
  这些特别准备的话却没有让德国元首沉默太久,他用一种毫无责备之意的话语对张海诺说:“海军不应该有这样的私心,因为德国的任何一支部队当前的任务就是打败德国眼前的敌人!不过……你刚刚所说的是一个非常大胆的作战计划,大胆到连我都差点被蒙住了!如果英国舰队真的迫于国内的政治压力进入多弗尔海峡,那真是上天赐予德国的绝佳机会!海诺,也许我们不仅能够重创英国海军,还能将英国空军剩下的那些战斗机中队也一并收拾了!”
  片刻之后,张海诺故作惊讶的叹道:“元首的策略真是太妙了!一旦失去了海军和空军,英国人就只能依靠童子军保卫本土了!到时候由不得他们不向我们妥协!”
  希特勒再次展现出了他超乎常人的一面,他丝毫没有被这样的恭维打动,转而对着地图沉思须臾之后,他深沉的说道:“可惜这一切只是没有把握的推测,只要丘吉尔足够的明智,就不会把海军和空军主力投入到一场毫无胜算的行动中!”
  张海诺心里一惊,难道自己苦思许久的布雷计划要就此“流产”了?但此时他也不好继续劝说下去,希特勒虽然狂妄和神经质,却不至于轻易为他人所摆布。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元首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好吧,海诺,水雷我们可以再造,机会却不可多得!就算英国人陷入圈套的几率只有百分之一,我们也要试一试!这次行动就全权交由海军部处理,我会让空军秘密配合你们的!另外,行动的进展要及时向统帅部汇报,并尽快制定出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来!既然目的是重创英国海军和空军,我觉得这份计划就叫做‘利刃行动’吧!”
  这实在是一个没有太多想象力的名字,不过张海诺现在已经顾不上这么许多了,在得到德国元首的批准之后,他连夜打电话给海军司令部,要求他们立即实施9号计划——这是张海诺先前和雷德尔、海耶等人商定的计划代号,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利用潜艇和飞机在多弗尔海峡靠近敦刻尔克的海域布雷,这其中海军航空部队将当仁不让的担当主角,正在比利时、荷兰海域境界的潜艇也将尽快搭载水雷潜入多弗尔海峡。
  和上一次战争时期一样,英国人为了阻止德国潜艇进入海峡部署了尽可能严密的反潜警戒线,但技艺高超的德国艇长们仍能一次又一次的指挥潜艇溜进海峡。不过相比之下,德国海军的作战飞机能够更加轻松的沿着荷兰、比利时海岸飞临多弗尔海峡,尤其是在英国空军基本不出动的夜晚,如何精确定位才是德国海军航空部队最大的难题所在。
第9章
利刃与发电机
  德国,威廉港。
  西线战事正酣之时,作为德国海军的两大军港之一,设施齐备的威廉港同样是一片忙碌,港湾内停泊着数十艘大小舰船,航道中不断有各式舰艇进出,只不过相对于英国海军的那些“巨无霸”,在这里活动的舰艇大都属于轻量级和超轻量级:隶属于德国海军第1驱逐舰分队的8艘驱逐舰负责在德国近海巡航以及不定期前往英国海域布雷,而鱼雷艇支队麾下的高速鱼雷艇亦是近海防御和中近程突袭的好手,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扫雷艇和非战斗舰船。
  刚刚升起的朝阳洒满海面,港湾的入口处出现了数条长长的舰影,威廉港的老水兵们老远就辨认出那是由轻巡洋舰“科隆”号、“莱比锡”号和三艘驱逐舰组成的布雷舰队,战争期间德国海军经常派出这样的编队前往英格兰东南部海域布雷。从威廉港出发到目标海域仅有200多海里,这些轻型舰艇通常都是黄昏时分出发,午夜过后抵达泰晤士河口并趁黑布下各种水雷——执行布雷任务的通常是驱逐舰,而轻巡洋舰主要用于远程护航,这样看似本末倒置的战术虽然为部分将领所诟病,但自开战以来,德国海军已经通过布雷战术取得了击沉击伤数十艘英国舰船的战绩,而自身竟无一损失。
  在人们的注视下,5艘线条简洁明快的德国轻型战舰依次驶入港湾。尽管刚刚渡过了一个不眠之夜,舰上的德军官兵们却无不精神抖擞,甲板上那高高挺起的胸膛里充满了豪情壮志,桅杆上醒目的胜利旗更是让这里的每一个人感到骄傲。
  相比于德国轻舰队的活跃,自挪威作战归来之后,德国海军的主力战斗舰队则要沉默许多。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威廉港的防空系统早在战争爆发以前就得到了尽可能的加强,港口周边林立的高炮阵地和长期驻扎的战斗机部队都令敌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地处德国东北部、北海东南角,威廉港距离英国仅有400多公里,这大大方便了英国侦察机活动,而德国海军在实力上的劣势令他们不得不强调己方主力舰行动的隐蔽性,位于波罗的海西西南部的基尔军港和但泽港显然更符合这一要求。因此除非有重要的军事行动,德国海军的主力舰一般都会选择基尔或者但泽港驻泊。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眼下在威廉港的另一侧,德国海军造船厂的造船区内就停泊着两艘令人瞩目的大家伙:不久前驶入船坞大修的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4月刚刚下水并处于紧张舾装阶段的“提尔皮茨”号。前者是德国海军目前吨位最大的战舰,后者将成为欧洲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战列舰,不过现如今两艘战舰都只能耐心等待自己出港的日子早点到来——“沙恩霍斯特”号预计将进行为其三个月的修理,包括修缮其一直毛病不断的动力系统,而“提尔皮茨”号至少也要到1941年初方能列入现役。
  威廉港一如往常的忙而不乱,而在毗邻威廉港的海军第2航空队基地内,侦察机飞行员和地勤人员们也在紧张有序的准备着。作为德国海军最重要的航空力量,这支航空队辖有近200架军用飞机,其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各种型号的水上飞机,从海军中近程的新锐侦察力量阿拉多Ar-196到多用途的亨克尔He-115,以及德国海军最新式的Bv138型远程水上侦察机应有尽有,而在距港口一步之遥的陆地机场上同样不缺乏德国空军各种现役机型的身影,梅塞施密特、亨克尔、道尼尔以及容克公司制造的多款军用飞机或刚刚离开机库,或在场地上例行检修,或于跑道旁进行起飞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时不时的还有几架战鹰在跑道上快速滑行最终升入空中,1940年夏天之前德国在整个西线的空中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
  作为德国本土守备等级最高的基地,威廉军港安全措施之严格是众所周知的,尽管如此,当大批党卫队士兵出现在港口和机场附近时,气氛的变化再明显不过了。与此同时,整个航空队不论飞行员还是地勤人员都得到取消休假、立即前往机场报道的紧急通知,战争期间没有人会质疑大规模作战行动的可能性,有人为此感到兴奋,有人紧张,亦有人表情深沉。紧接着,航空基地内那些把守最严密、防护设施最坚厚的弹药仓库厚重的大门被缓缓打开,一辆辆拖车忙不迭的从里面拖运整车整车的弹药,但令人好奇的是今天这些拖车后面的弹药全部被帆布所遮盖,即便如此,经验丰富的地勤人员还是能够从它们的体形上作出判断。
  到中午前后,整个航空基地200余架军用飞机已经被充分动员起来,成排的He-111、Ju-88、Do以及Ju-52让人充满期待,它们的数量虽然远没有任何一个空军航空队所装备的多,但当这些拥有两台或者三台发动机且表面散发着金属光泽的作战飞机排列在一起的时候,同样会给人带来一种热血沸腾之感。此外,和空军现役主力无异的BF-109E、BF-110也成队的排列在机场的副跑道旁,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空军现任司令雨果·施佩勒的正直和海军元帅雷德尔等人的争取。
  在旁人看来,若是英国空军趁这个机会来一次偷袭,德国海军自身的航空部队将遭到灾难性的打击,然而英国空军连法国战场都顾不上,更不要说大规模轰炸德国守备严密的军港了!话虽如此,但当威廉港附近的警戒雷达发现一架由西而来“不明身份”的飞机时,整个航空基地仍是一副如临大敌的状态。在短短一刻钟之内,梅塞施密特109和110一架接着一架腾空而去,部署在机场附近的高炮阵地也全力运转起来,一门门88毫米高炮粗直的炮管昂首指向天空,大量37毫米和20毫米口径的中近程高炮也同样严阵以待。
  “不明身份者”很快被证明是一架英制侦察机,大概是为了回应德国空军频频侦察英国港口,英国皇家空军近来也时不时派出侦察机“视察”一下德国北部沿海港区域的防空情况,这样的任务通常由改装成为照相侦察机的喷火MK-I型飞机,在拆去机枪之后,这种飞机的时速要比其原型机快上50公里,而超过600公里的时速在大多数时候能够保证英国飞行员从德国战斗机的眼皮地下溜走,这一次也不例外。也许是发现德国战斗机及时升空拦截,英国侦察机还没靠近德国海岸便掉头飞走,倒是德国战斗机飞行员们非常“较真”的追出百多公里,直到对方远离了德国海域海这才返航。
  从下午开始,随着一架架He-111、Do-17和Ju-88从其他机场飞来,原本就算十分忙碌的海军第2航空队基地变得更加热闹。这些飞机有的在原来的基地就已装好“货物”,有的则是空“腹”而来,而速度偏慢的Ju-52则大都在装好“货物”后提前飞往已经为德军所占领的荷兰机场。对于地勤人员而言,往飞机上装运弹药和油料是件普通而不简单的工作,由于海军部要求所有装运必须在晚上7点之前完成,繁重的任务让许多人甚至没有时间稍作休息,好在到了黄昏来临之时,200多架可用于执行空投任务的轰炸机和运输机都已在机场上整装待发。
  晚上7时,行动开始的命令终于从海军司令部传来,霎时间整个航空基地都为发动机的吼叫声充斥着,远远听去犹如万马奔腾,但当这些体形相对庞大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进入跑道并开始滑行时,场面才真正变得壮观起来。头半个小时就有近50架Do-17和Ju-88起飞,时隔半个小时之后又有一批He-111离开航空基地,喧闹的场面就这样持续下去直到深夜……
  ※※※
  英国,伦敦。
  5月末的帝国之都和数月之前已是完全不同的景象,由于担心德国空军的轰炸,整座城市实施了有限的灯火管制。德国人还未像上一次战争时期那样对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发动袭击,伦敦人却早已是如临大敌,许多平民和衣而睡,为的就是在空袭警报响起的时候能够尽快赶到防空洞去。昏暗的街道上行人寥寥,各个路口都有宪兵和警察值守。
  在查尔斯国王街和白厅街相交处有一栋斯巴达式的楼房,别看它外表普通,下面却有着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地下指挥所,这里便是英国战时内阁所在地。自从5月初受命组织战时内阁以来,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就入住这座坚固的掩体之中,而这里也成了内阁成员和英国联合作战司令部日常办公地点。
  坐在灯光通明的会议室里,英国三军最高级别的指挥官们以及战时内阁的主要成员此刻却觉得前路黯淡,从法国传来的消息是令人绝望的:由于战略上的巨大失误,英法盟军如今所处的局面已经不能再糟糕了,法军统帅部没有预备队,战场缺乏制空权,就连前线盟军将士们也处于一种极度缺乏士气的状态,甚至大半个法国都被失败的悲观气氛所统治!
  对于大英帝国而言,失去法国这样一个大陆盟友无疑是灾难性的,与此同时,超过20万装备精良的英国远征军依然受困于法比边境的狭小区域,这更加让英国统治阶层如坐针毡。
  “现在我们别无选择,只能同意戈特将军的建议,将远征军撤离法国!此举虽然有抛弃盟友之嫌,但我想我们的法国朋友会理解我们的决定。失去这支部队,英国将无力保卫本土,届时整个欧洲都将陷入德国的统治之下!”
  在英国军界和政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丘吉尔,此刻坐在“有史以来任务最艰巨的首相”位置上,上一场战争发生在马恩河的奇迹并没有再次上演,原本实力占优的英法盟军如今已是溃不成军,张伯伦长期绥靖政策带来的严重影响绝不是一个温斯顿·丘吉尔短时间内可以扭转的。为了挽救大英帝国岌岌可危的命运,这位新首相不介意采用任何方法。就在刚刚过去的那个下午,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一个简短的祝愿仪式,丘吉尔和政要们在此默默祈祷,祈求上帝保佑二十万英国远征军将士能够免遭厄运。
  不久前还是丘吉尔的第一海务大臣、如今已经在战时内阁中担任海军大臣的达德利·庞德以积极的口吻说道:“只要经过充分动员,海军完全有能力在两周之内将受困的远征军士兵全部撤回英国本土!我们需要的是空军和陆军的全力配合,我们的盟军也应该在这危急关头发扬战士的无畏精神!”
  “法国人在投降之前也应当做点贡献!”会议室里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虽然反映的是当前的趋势,在一片积极的声音中却显得有些刺耳。
  “我相信我们的盟友会理解这一点的!”丘吉尔适时的站出来说道,“困守那里的每一名战士都不甘心向德国人屈服,我们应当给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机会!因此,我认为发电机行动也应尽量将法军和比军士兵撤走!”
  在这个问题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丘吉尔的“宽怀”,但眼下最重要的已经不在于此了。
  “请下达这个能够拯救大英帝国的命令吧,首相先生!”
  这时从会议桌旁站起来的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将,虽然身体已经不再强壮,但他的语气却异常坚决。在如今的英国陆军中,几乎没有谁的资历能够和70岁的扬·克里斯蒂安·斯末兹相提并论,他不仅是英国陆军元帅,同时又是一位活跃在南非的政治家。他早年参加过布尔战争,并在上一次战争中指挥南非军队和德国人作战,他从1939年开始担任南非总理一职,如今又在丘吉尔的战时内阁中任职,如此经历在这个会议室里恐怕很难找到第二个。
  丘吉尔倍感欣慰看着斯末兹,那种特有的坚毅表情显示他无惧于肩上的千斤重担,他郑重其事的说道:
  “在德国空军鼻子底下撤走部队是一件看起来难以完成的任务,我们的目标不是撤走几个团的士兵,而是尽可能多的撤走困守法国北部的盟军官兵,英国人、法国人和比利时人都要撤走,他们将是我们未来进行战略反击的关键力量!发电机行动从现在起正式启动,皇家海军、陆军和皇家空军都将是这次行动的主角!各位,大英帝国的命运将系于此,请务必竭尽全力!”
  支持声迅速主宰了这间地下会议室,在情势最危急的关头,骄傲的军官们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不面子了,他们很清楚英国一旦失去了这20万训练有素的远征军士兵,能够阻挡德国进逼英国本土的就只有英吉利海峡和英国皇家空军以及皇家海军,可是看看德国空军在西线的疯狂,这里又有几个人对皇家空军和海军的实力充满信心?
  仅仅半个小时之后,大撤退的命令就传达到了英国远征军司令戈特将军那里,丘吉尔还亲自打电话给法国总理雷诺告知其英国政府的决定,并保证在大撤退中法军将拥有和英军平等分享撤退的权力,失魂落魄的法国人对此没有任何反对的理由——他们的命运早已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发电机行动”成功与否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整个英国的命运,但是丘吉尔和他的将军们此时却还没有意识到仅凭借英国军队的力量是不够的。作为这次行动的组织者,英国海军迅速调动手中力量,英格兰南部各港口的运输舰、轻型军舰以及一些政府船只统统被列入行动计划,本土舰队主力也将开赴泰晤士河口实施掩护,并阻击可能进入海峡的德国舰队,而多弗尔港务司令、海军中将波特伦·拉姆齐则被指派为此次行动的直接负责人,考虑到行动的艰巨性和危险性,许多民船最初并没有被发动起来参加这场海上大撤退。
第10章
预谋飞行
  明朗的月夜,在敦刻尔克北偏东的海面上,一架拥有高大尾翼的大型双发水上正随着起伏的波涛而微微晃动着。它的机身后部涂有巨大的铁十字徽标和几个代表部队归属的字符,机尾则是一对醒目的万字符——在刚刚过去的半个多月时间里,带有这种标识的作战飞机横扫西欧,成为最令英法盟军官兵胆寒的“黑死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2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