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大秦(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90

  卫鞅都听傻了,我的亲亲白左更,咱不带这么坑人的吧?眼看满朝文武轰然叫好,七十多的老甘龙更是跳着脚的同意,他都不知该说些什么了。还是嬴渠梁打了圆场,白左更所言不无道理,行法当以重典,却不能过多连坐,不如就请白左更提出改良这‘连坐法’的意见罢?
  白栋提出的是连坐罪减三等,或肉刑、或罚金,例如犯者当剐。则‘坐什’内的邻居则减为鞭三十之刑。如果这些邻居有钱。还可用罚金抵刑;另外也不能只罚不奖,若是邻居主动揭发罪行,查有实据者,还当由国府出面奖赏才是。
  其实他更想提出现代刑法中的抗辩制度和‘无罪推定’概念,好在还算理智,明白在这个时代提出这种跳跃性的现代法律概念会吓坏人的,自己说不定还会被当成怪胎,只有慢慢来了。
  卫鞅毕竟是法家名士。对‘罚金刑’的接受力度还要大过了甘龙这些人,被白栋一番‘戏耍’后,居然是他最快接受白栋的新思路,认为此举不但可以起到遏制犯罪的作用,且有增加库入的妙用。有钱可赚也就不至被人说他只会靡耗国力了,毕竟在变法初期,左庶长府花出的钱远比赚的要多。
  如今争论的焦点就在‘重农抑商’上,嬴渠梁固然也爱钱,不过更希望的是建立武功;收复合河西全土、出兵函谷而争霸天下才是他最大的追求。金钱是好,可真正打起仗来。还是手中有粮的人才能做到心中不慌,老秦可以麽?
  卫鞅拿出的数据也很有说服力。老秦户一百五十万,民不过四百余万,除去贵族、士子、商户,所余不过三百万民,再去除老弱妇孺,可为农为军者则不过百余万。献公初年,为农者尚有百万,自献公开关市而通贸易,便有弃农为商之人;商者又多需用工,更会出现大量退耕者跑去为商家做工,这就更加减少了农耕的人数。
  例如一再扩建的白家工坊、印刷坊、造纸坊,起初只是百数族人为工,如今吸收的‘工匠’却渐渐接近了千人,这些人不为农事,岂非就是国之蠹虫?现在老秦商家都望着白左更,若是家家都来学他兴工坊出产品,岂非会造成退耕之人越来越多?到时没人去种田产粮,我老秦大军难道可以学神兽哼哼吃金拉铁麽!
  “国人都说白左更设立《发明专利法》与《商标法》是大大促进了商业发展、增加了老秦赋税,却不知正是这两法的存在,让那些唯利是图的商家渐渐演变规模,扩大影响,于是为害更剧!鞅为白左更所荐,感其至深,正因为此,更要指出白左更之错!如今‘抑商重农’,正是要限制白家商社为首的各大商社,老秦要富强,靠得终究不是为商之人,而是那些汗滴禾下的农夫!他们才是老秦最宝贵的财富!以前不得伸张,那是卫鞅不曾入秦,如今鞅既为老秦变法大臣,自当为农家言!”
  好一番慷慨激昂的话啊,而且让人无从反驳,就算是反对卫鞅最激烈的甘龙杜挚等人也不得不承认他是有一定道理的;山东各国商业鼎盛,那是因为人口够多,比如魏国户数在三百万以上,国人千万,才有带甲五十万之盛!齐国户数两百五十万,乃成东地大国,就连较为弱小的赵韩,那也都是户数超过两百万的国家,老秦却只有区区一百五十万户,若是大量国民为商为工,谁来种地,老秦人吃什么?
  看了卫鞅呈上的数据,现在连嬴渠梁都开始怀疑白栋真的错了,赚再多的钱有用麽?真正到了战时,山东各国还会卖粮食给咱们麽?楚地黄金再好也填不饱肚子啊。
  白栋却笑了,笑着走过满脸义愤的卫鞅身旁,轻轻拍了下他的肩膀,走到嬴渠梁面前深深一礼:“君上,请给臣下三日时间。三日后请君上与各位大臣来白家田地……”
  公输清最近总爱像个孩子一样发出傻笑,害得家中子弟还以为家主是受了什么刺激。
  苦苦寻找许久的《公输秘典》已经被白栋归还了,公输家还收到了来自越女门的致歉信书;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公输清终于可以向族中长老们证明,当初自己选择白家是多麽的正确。
  印刷术、造纸术、滑轮、杠杆……如果不是纪念意义特别重大,公输清早已不将家族历代传承的秘典放在眼中,他感觉白栋才是一本真正的秘典,那些奇思妙想甚至远远超过了家祖和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巧匠的墨翟,公输家要兴旺发展。当在这个神奇年轻人的身上。
  白家需要巧匠。公输家需要的则是巧思。与白栋接触的越多。公输清心中便越来越是淡泊名利,他已经开始追求更大的目标,让公输家列入朝堂、盖压墨家又算得了什么?改变这个世界对公输家而言才是唯一的大道!
  将公输家的命运与白家庄紧紧捆绑在一处,就是公输清这生做出的最为正确的决定。这段时间他经常会秘密拜访一些栎阳出名的喜婆子,也会在大清早跑去和白家庄的婆姨们一同打打白栋教授的‘养生拳’;据李敌说,这套拳法奥妙无穷,当是某位大能所创,公输清倒没心思研究什么拳法武学。他的心思在白家庄那些适龄少年男女身上,公输家其实也有不少小伙子大姑娘的,亲上加亲永远是最好的联盟手段……
  白栋一位堂叔的女儿其实不算美女,最近日子过得好,甚至还有些痴肥,前不久却与公输家的一位子弟喜结连理,而且还是倒插门儿;据说这是公输清决定的,原因就是白家的姑娘恋家,公输家的子侄也看上了白家庄的‘福利’,认为住在庄里更有助于‘工作和学习’。
  人丁兴旺自然是好事。而且白栋也从中看到了公输家的诚意;这是一个对科学技术无比疯狂的家族,为了科学。他们甚至可以不顾及世人的嘲笑。
  这真是太好了,他是天下第一巧思之人,可要说到动手能力,公输家随便拉出一个来也能甩他八条街,所以白家与公输家的结合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还不用担心公输清会背叛,因为他有足够的筹码让公输家时刻处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之中;要吸引一群科学疯子是不用胡萝卜的,随便给他们一两项发明创造就能让他们为之癫狂,这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
  比如区区一个婴儿车和软木奶瓶的构思,就让公输家大开了眼界;样品还是公输清亲自送来的,推着婴儿车,这位年近不惑的族长大人又在傻笑了,他在遥想不久的将来天下贵族家中都会出现公输家亲手制作的婴儿车,这样奇妙的东西,你墨家做得来麽?
  还有那个叫做‘奶瓶’的,当真就是奇思妙想。居然用软木就可以模仿女子的私隐处?把人奶或羊奶灌进这东西里面,想热就热想吃就吃,再也不用担心做娘亲的会奶多浪费或者奶水不够了;有钱人家有了这玩意儿就可以省下雇佣奶娘的钱,没钱人家若是奶水不够也能勉强淘换些羊奶狗奶什么的喂孩子了。
  ‘一个奶瓶,健康整个大秦’,这句广告词是白栋想出来的,公输清感觉简直太贴切、太牛逼了……
  白栋盯着公输清看了许久,最后认定这个人疯了。东西不在大小,而在巧思,若是他现在就炼出现代钢铁,铸造一把盖世神剑,公输清或许会兴奋赞叹,却不会如此疯狂,关键就在这婴儿车和奶瓶所用的材料非常简单,设计思路却打破了先秦人的想象力瓶颈,这才是让公输清疯狂的根本原因。
  “白子,这两样物品似乎还有改进的可能,若是公输家能够成功改良,是否可以冠以公输儿车、公输奶瓶之称?”
  “公输奶瓶?”
  白栋刚喝了口茶,听到这话险些没被呛死,无奈点头道:“尽随公输兄之意……不过我这里还有样东西,三日内就要完成,这是图样。”
  “哦?”
  接过图样,公输清只看了一眼,便立即忘记了婴儿车和和奶瓶,定定地望着白栋:“这是耕犁?”
  “我叫它曲辕犁。”
  “曲辕梨?从图样上看,此物远比魏犁精巧,前面这个梨盘似乎是可以自由转动的?妙,妙极!如此巧思,真不知白子是如何想出来的!”
  “呵呵,我也是偶得灵感,不过也就是能想想,真正要把它制作出来,非公输家不能为也……对了,此物关系天下民生,乃一国之用也,所以我并不准备申请专利以之谋财,虽然我是发明者,公输家如果有意,大可冠名为‘公输犁’,不知公输兄意下如何?”
  “白子此言可真!”公输清爱不释手地看着图样,越看眼睛越直,忽然听到白栋这样说,顿时激动的全身发抖。
  “不用这样大的反应吧?”
  白栋暗暗摇头,微笑道:“我几时哄骗过公输兄?”
  “好,好!大恩不言谢,我这就去做!此犁不可假手他人,必需要我亲自动手!”
  曲辕犁可是个好东西,本来是到唐时才会出现,比起战国秦汉时使用的长犁,长辕被改为曲辕和短辕,并在辕头安装了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而且更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十分节省人力和畜力。
  魏国李悝曾经提出‘尽地力之教’的强国之策,其实就是用肥合理、精耕细作,魏犁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偏偏这天下最好的魏犁就是出自墨家之手,为此公输家愤愤不平多年,如今见到了曲辕梨这种‘跨越时代’的新产品,如何能够不兴奋?而且白栋还如此大方,居然同意让公输家冠名!
  公输清一把将图纸揣进怀中,扭头就跑,仿佛生怕白栋会后悔一般,连他的奶瓶和婴儿车也顾不得了……
  第二百五十章
农家神器
  “你小子神神秘秘,要寡人和满朝臣子来他家的田地做什么?还以为会见到你家的田地冬天长出庄稼来呢,现在看来似乎并非如此,不过这味道实在太难闻了……”
  白家的田地旁热闹非凡,五百秦宫卫士如临大敌般围上了这快肥田,嬴渠梁在田边搭了个坐,有些好奇地看着白栋,文武百官也都在窃窃私语;这个时代的关中平原是没有过冬庄稼的,冬天就成了养护地力的好季节,养护的手段很简单,多半是将烧过的草灰覆盖在地上,再加入一些人肥畜肥就好,一场冬雪过后,肥料渗入土中,就叫做瑞雪兆丰年,来年必会有个好收成。
  卫鞅说商家侵农,白栋就请了嬴渠梁和百官来他家的田地,显然是要证明什么,而且多半与地力、产量有关。老秦的官员们没有蠢人,一猜就猜到了白栋的心思,更是见多了他的手段,认为在白家田地中发生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都可以理解,大家更是做好了一切心理准备,只是目前看来很让人失望,白家的田地一样无法在冬天种庄稼,而且味道还很怪,逆着风还好,若是迎着风,那地里的臭气能把人熏个跟头,这绝非是简简单单的人畜肥料所致,天知道这小子在地里加了些什么玩意儿?
  “白左更,你家田中究竟用了多少粪尿,真是太臭了!大冷天的将寡人和各位臣子叫来,该不是来闻这种味道的吧?有什么花样就快使出来好了,寡人可不想在这里吃午饭!”
  嬴渠梁望着白栋。心中很是无奈。
  “君上有所不知。人类的种植手段其实古今演变不大。无非就在一个‘肥’字。黄帝尧舜时,还只是最简单的刀耕火种,烧些荒草就算是养地,拿石刀在地上戳个洞就可以种庄稼,所以产量低下;到了商代,才知道冬日养地,当施尿粪,如此才能使来年产量增加。而臣下在梦中之国……”
  “怎么又是梦中之国?”
  嬴渠梁看了一眼笑嘻嘻的白栋:“寡人的耳朵里都听出茧子了。你也不用绕圈子,是不是又‘发明’了什么厉害的肥料,可以提高地力增加庄稼产量?左庶长说老秦人丁不足,所以要重农抑商,你就提出增加产量的法子来反驳他?是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卫鞅眼睛乱转,围着田地已经走了几个来回。别人怕臭,他却仿佛身入兰麝之室,居然还张大了鼻翅子闻,似乎这味道好极了。见到嬴渠梁询问,他便插口道:“君上所见正是。白左更家中的田地与众不同,养护地力所用的肥料似乎不仅是人和猪羊的粪尿。其臭无比,为鞅仅见。”
  甘龙和菌改这些老臣就坐在嬴渠梁身旁,听到卫鞅居然这样说,菌改哈哈大笑:“小子好本事啊?原来你用鼻子闻一下,就能分辨粪尿的种类?怪不得方才如此专心呢,本中更还以为你喜欢这样的味道……”因为不是在朝堂,他在嬴渠梁面前也可纵声大笑,叫卫鞅一句小子也是理所应当的。
  卫鞅望了菌改一眼:“中更说得是,鞅既要‘重农抑商’,自然要对农事下些功夫。老秦得关中之利,拥有天下五色土中最肥厚的黄土地;此土本性醇厚,且能容外肥,燕地黑土所用外肥不过三分,关中黄土则可纳五分,因此用肥若是得当,且有足够的农力与耕,就算我老秦人丁数量比不得魏国,粮食产量却未必会低了,毕竟魏国土地半黄半黑,并非天下第一等肥沃的土地。”
  华夏文明,源出关中。此时的黄土地可不是日后的黄土高原,而是黄帝分五土中最为肥沃的黄色土。自凤鸣岐山到秦汉鼎盛,再至汉唐,华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皆不出三晋,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黄土地的地力雄厚,又得泾、渭、洛、大河之水;就连这个时代最好的粮食麦子也是关中种植的最多,楚地所谓一年两熟的庄稼,其实是营养极差口感更差的先秦水稻,这东西可不比后世的稻米,吃不习惯的人入口就会吐出来,因为味道是酸的,甚至还不如关中所产的雕胡饭。
  卫鞅并不是信口胡说,而是真正下过研究功夫。
  “哦?如此说来左庶长是下过苦功的,寡人果然没有看错人。”嬴渠梁微微一笑,望着白栋道:“白左更以为如何?”
  “左庶长当是下了一番苦功,不过却是只知其理、不明其用。君上,关中黄土能够承受的肥力远非红土、黑土可比,可我们是否完全喂饱了黄土呢?非也!如今所用之肥,不过人畜粪尿而已;人食五谷、羊吃草料,猪为杂食,却始终无法脱离地域的限制、也就是一方水土之限,因此肥力也被先天限制。白栋以为,要让地力达到充沛巅峰,就必须要打破这个地域肥料的限制才对……”
  卫鞅听得大为好奇:“白左更所言鞅从未听闻,请教又该如何打破肥料的地域限制呢?莫非我们还要派出车马,却山东各国收纳各国人畜的尿粪不成?对了,似乎魏人吃得东西也与老秦人没有多大不同,魏国的猪羊也不见得会去吃鱼鲜……”
  这句话引得嬴渠梁和满朝文武大笑不已,就连老甘龙这样稳重的老臣都笑得连连打跌。白栋的说法确实太过可笑,这与政见无关,此刻他们都变成了卫鞅的支持者,很想听听白栋会如何解释。
  “能够打破肥料地域限制的唯有鸟粪!禽鸟飞行万里,春日北上,到了秋日又会南下,一路上遇粮吃粮、遇虫吃虫,而且多为活虫;所以鸟类粪便是结构最为完善、肥力最强的肥料!君上和各位同僚认为白家田中臭味奇特,就是因为白家会在固定地点投放鸟食,引诱这些禽鸟落地。它们吃饱了。多半就会‘方便’后才走。而后白家就会收集这些鸟肥,将其与人肥畜肥混合施入土中,才成今日之独特臭味。君上此刻耐不得这田中的臭味,可到了明年夏收时,却会发现白家田中产量是别家田地的两倍有余!”
  美洲鸟粪被发现后,欧洲的粮食产量便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就是新大陆物种交换带来的好处。先秦时期自然还不具备发现新大陆的条件,可白栋提出的‘肥料地域限制’却与美洲鸟粪是同一个道理。这是科学,可不是胡说八道。
  “两倍有余?若是老秦所有的田地都用鸟粪,岂非就没有了缺粮之虞?”嬴渠梁闻言大喜,深深呼吸了一口白家田边特有的味道,这哪里还是臭的,简直就是‘芳香无比’。
  “白子谬论!鞅也曾入农家深研,如何不知用肥的道理?像你这样又是人畜肥料、又是禽鸟之肥,用来种树就差不多,用来种庄稼恐怕会适得其反。土地无法吸收肥料,种上的庄稼反会‘亢死’。到时莫说是增产,恐怕还会减产!”
  卫鞅微微冷笑。想用一个鸟粪来增加产量,继而反驳自己‘重农抑商’的新法策略,也未免想得太过简单了。
  “若土地不能精耕细作,吸收融合肥料的能力自然不够,就会出现左庶长所言的‘亢死’庄稼之事。可这并不是肥料本身的问题,我们只需要合理配入各种肥料,并且将土地进一步深耕细作,便不会有问题了。”
  “不错,这正是李悝提出的观点,魏犁也因此而生。不过要将老秦全国的田地精耕一遍,恐怕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畜力;国中耕牛的数量是有限的,那就必须要增加农力,可见推行‘重农抑商’更为切急。”
  卫鞅笑着望了白栋一眼,他是论辩名家,往往对手还在铺陈论点的时候,他便已经开始考虑该如何反驳对方的论据了。白子还是太过大意了啊,你只想到增加肥料可以提升地力,如何就想不到土地便如旧人,老秦的田地习惯了现在的施肥方式,一旦改变,就要彻底深耕方可,否则不烧死亢死庄稼才怪。可要彻底深耕细作谈何容易?老秦的畜力不够,就要人力补充,最好是商户工匠都要退商从耕,那便可实现你心中所想了……
  “谁说要精耕细作就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畜力了?若有一种远胜魏犁的新式耕犁,这个难题也就不为难题。”
  白栋笑道:“君上,臣下已将图样交于公输家主,今日就是交接新犁的日子。只要稍等片刻,新式耕犁就会送来,用此犁耕地胜过寻常魏犁十倍,而且就算没有耕牛可用,只需要一人牵动、一人扶犁,两人一日间便可细耕百亩!”
  “不用牛力,两人一日间就可细耕百亩?这绝不可能!”
  卫鞅大为吃惊,不过看他的表情,并非是担心自己会失败,反是极为兴奋,似乎是一副乐见其成的样子。
  白栋看了眼卫鞅,心中感到欣慰,这才是那个一心为了实现理想而禀公禀忠的卫鞅,乐见的是老秦强盛,哪怕与自己激烈对抗,却并非出于私心。如今听到有新式耕犁,首先想到的并非他一力推行的新法可能因此动摇,而是新犁是否真有自己说得那般神奇、能否为老秦带来好处。
  阵阵竹爆声从远处传来,还有吹奏竽乐的声音,远远就见田陇上走过一队人来;公输清满面春风地走在最前面,几名公输家的子弟则喜孜孜地扛着一架形状奇特的犁具。公输清也真会别出心裁,居然为这架梨具披红挂花,又命人在前面打了一条绢制横幅——‘尽地力之器’!看这字迹还是杨朱的手笔,用的是白栋新创的隶书。
  公输清兴冲冲地来到老秦君臣面前,先对嬴渠梁施礼,又冲白栋挤了挤眼睛:“公输清幸不辱命。”看他两个黑眼圈儿比哼哼也差不了多少,白栋笑道:“辛苦公输兄了。”
  “这就是白左更夸耀的新式犁具麽?寡人很是好奇,不知此犁何名?”
  嬴渠梁走到曲辕犁前,仔细看了半晌。可惜他是个外行。看着这东西是比魏犁复杂多了。而且出自公输家之手。应该是个好东西,就是不知实际应用如何。
  “此犁名为……公输犁。是白子所创,公输家手制,白子胸怀若海,让公输家平白占了些便宜。”
  “呵呵,原来如此。公输先生也不用感动,这小子的便宜可是不好占呢……”
  嬴渠梁哈哈大笑:“司农处的人来了没有?”这次被白栋约到白家田边,就知道他要指着土地做文章。嬴渠梁是早有准备,随来的司农处官员可都是真正的农业专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9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