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30(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皇亲国戚就不缺钱了?如今就连皇上都缺钱呀。”周福叹道,“前些日子,为了凑出军饷来,皇上不但停了大家的俸禄,甚至都开始向大臣们打秋风了。如今我家也就指望着和你们的这点生意吃饭了。”
周福是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皇后的老爹周奎家里的管事。说起来,这位老国丈却也是一位著名的葛朗台。在历史上,这位大明王朝最后的国丈是以吝啬而出名的。在原本的历史上,1644年,也就是大明王朝覆灭之前,面对节节进逼的李闯军队,大明王朝由于军饷缺乏导致军队节节败退,于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下令凡是皇亲国戚以及满朝王公大臣文武百官都要捐赠白银充作军费。他太监高定先跟周奎借钱暂时凑够饷银招兵买马,结果周奎却一口咬定家中没有任何剩余钱财,太监高定见到周奎如此吝啬迫不得已只好回去向崇祯皇帝回旨。周皇后知道周奎守财如命对崇祯皇帝叹曰:“我父周奎平日深受大明王朝养育之恩跟陛下宠爱信任,没有想到如此吝啬鼠目寸光,一旦城破之日他的家财万贯又能保住多久”。于是亲自叫来周奎狠狠训斥一顿,周奎迫不得已,咬牙又咬牙的拿出了5000两白银来助饷。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少了,如果国丈都带头这样,其他人自然会有样学样。然后,朝廷自然就弄不到足够多的钱了。所以,贤惠的周皇后想了想,觉得最少最少,也要有个一万两才行呀。于是周皇后偷偷地变卖了自己以及宫中其他女子的一些首饰,凑到了五千两银子,然后让人交给她老爹周奎,让他拿着这些,再加上原来的五千两,凑个整数出来。
周奎拿到这些钱之后,想着自己捐出去的五千两银子,越想越心疼,于是就把周皇后给的五千两银子漂没了两千两,然后一共捐了八千两出去。
为了表示自己没钱了,周奎还让人把自家的房子故意弄得破败不堪,把值钱的家当全都埋起来,然后让人在门口贴出跳楼价亏本价挥泪大甩卖自家房产的广告,然后穿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徒步去上朝。其他官员自然是有样学样,一时间,北京城内到处都是官员们挥泪大甩卖他们的府邸的广告。而上朝的官员们的衣服上要是没点破洞呀补丁呀什么的,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明栋梁了。
然后,周奎就遇到了那个天杀的刘宗敏。一样是要他拿出钱来助饷,只不过大顺的手段比起大明来就严厉得多。周奎的老婆、儿媳妇先后被奸了,儿子也被拷打至死。周奎自己自然也是被打得遍体鳞伤。但是周老爷子就是硬气,死也不肯说银子放在哪里。最后连刘宗敏都没辙了,只得向李自成请求战术指导。要说李自成亲自出马果然是不同凡响,只用了一晚上就让周老爷子招供出了银子的位置,一家伙搜出了五百万两银子。而周老爷子,因为伤势太重,第二天就死了。
当然,张一功不可能知道周奎的这些故事,不过,周国丈可不是只会把面粉和土豆丢在库房里等着它们自己变泥土的泼留希金,他和葛朗台一样会做买卖。而昌茂源就是周家的生意伙伴之一。甚至于,昌茂源的鲸油灯能够卖进皇宫,这里面就有周家的帮助,当然,周家也不是活雷锋,不会白帮忙,事实上,昌茂源所有的买卖,周家都有一份干股。光这份干股,这几年来,每年都带给了周家超过一万两银子的收入。而张一功也知道,周家的买卖可不止是这么一点点。这些买卖都给周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相形之下,朝廷的那点俸禄,根本就不值一提。
不过张一功也不说破,而是笑笑道:“周管事来我这里可是来看这个月的账本的?”既然周奎在昌茂源有干股,那么他自然就有不时的来查看昌茂源的账本的权力。虽然如今距离年底分红还很有些日子,但是周奎可不是一个对别人的节操有信心的人,虽然是一文钱都没出的干股,但是为了避免被人家糊弄,以至于到分红的时候少给了他钱,每个月,周奎都会派周福到昌茂源来看看账本。
“正是。”周复也不避讳,直接点头道。
张一功挥了挥手,便有人搬来了这个月的账本,又拿出一副笔墨,放在周福的面前。
“周管事,张掌柜,这个月的账本都在这里了。”那个伙计鞠躬道。
“辛苦你了,你先下去吧。”张一功朝着那个伙计温和地笑着点了点头。
那个伙计转身就出了门,顺手还将门带上了。
“你的这个伙计是个练家子呀!你看这太阳穴鼓鼓的,身手不错吧?以前没见过呀。”周福道。
“身手?三脚猫罢了。”张一功道,“这是我的侄儿,从小就喜欢舞枪弄棒的。后来跟着人家也学过一阵子。如今这世道也乱,他学了些拳棒固然是好事,但这小子就是爱惹事,所以我大哥就让我带着他,一方面是看着他,面的惹出事情来,一方面也是让他多历练一下。”
说到这里,张一功停顿了一下,又道:“这个月的生意不算太好,这你也应该知道。”
周福也点了点头,伸手拿过了账本。这是他所知道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因为新年之后的几个月,生意总会差一点的。
周福认认真真的将账本看完了,点了点头,又从怀中掏出了一个小本子。一笔一笔的将一些数字记了下来。忙了半天总算是忙完了,周福站起身来,对张一弓拱手道:“麻烦张掌柜了。”
张一功也站起身来道:“不敢当。周管事可要再喝杯茶?”
“不了。”周福摆摆手道,“府中还有事情。嗯,张掌柜,你这茶叶不错,等闲有钱也买不到。可能给我一点不?”
“这有什么难的。”张一功笑道,他走到门口,拉开门,对一直守在外面的侄儿道:“你去那一包茶叶过来。”
他侄儿应了一声便跑开了,不一会儿,便抱着一个陶罐走了回来。
张一功接过陶罐,递给周福道:“这是今年的明前的龙井,我这样的粗人,也喝不出什么味道来,在我嘴里,什么茶都一个味,哪怕是用来煮茶叶蛋的粗茶。还是要周管事这样的雅人才配喝这样的茶。”
周福接过茶叶罐子,在手里掂了一下。茶叶本来是很轻的东西,即使加上罐子也应该没多重。不过这个茶叶罐子明显重了不少。但是周福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拿着茶叶罐子,道了一声“打搅了”,便出了门。张一功和他侄儿将周福送出大门,看着他走到街对面,进了周府。这昌茂源也就在周府的后门旁边。
第393章
生意
2
昌茂源在北京的这家店铺选在周府的附近,不仅仅是因为这里是北京城中的富人区,所以比较有生意,而且治安也相对更好,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个位置距离周府比较近,将来有什么变故的时候,这个点就能派上用场。
周奎是周皇后的父亲,是崇祯的儿子太子朱慈烺、永王朱慈照的亲外公。在原本的历史上,当甲申国变的时候,崇祯皇帝让自己的儿子分别躲到自己的外祖父家里去。结果当然是并没能躲过去,太子和永王都落到了李自成的手中,后来随着李自成退出北京而不知所踪。郑森并不打算在甲申国变的时候救下崇祯,因为崇祯皇帝虽然很多时候很糊涂,但性格却格外的刚硬,不是一个愿意做傀儡的人,相形之下,他的几个儿子控制起来也许会方便得多。将一个据点安置在周府附近,将来要办起事情来就会相对的方便一些。
其实不仅仅是周奎府邸附近有郑家安置的据点,在另一位重要的外戚田弘遇家附近,同样有郑家的一个专门出售各种奢侈品的叫做宝通行的店铺,而田弘遇同样也在这个店里有一份干股。
相比吝啬的周奎,田弘遇要更灵活一些,他的女儿田妃,是崇祯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不过如今田妃身染重病,病情日重一日,依照太医们的说法,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这在这个时代也是常态,因为医学水平的低下,即使是皇室的人,死于各种疾病的几率也是非常高的。比如田妃,一共生了四个儿子,但是却只有一个活了下来,后来出生的几个先后都夭折了。据说田妃的病,也和孩子夭折之后的痛苦有关。大概是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了。聪慧的田妃接连干了两件事情,第一是向皇帝请求封自己的才刚十岁的儿子为王,她的理由是怕自己见不到儿子戴王冠的样子了。但其实这也是更早的确定儿子的身份,免得惹来人家的无端的猜忌和陷害。几日前,田妃又强撑着病体,亲自去了一趟慈庆宫,拜见她的大嫂,天启皇帝的皇后张嫣,并将自己唯一活下来了的儿子永王朱慈照托付给后宫中这个自己唯一信得过的女人照料。
在托完了孤之后,回到自己的宫中,田妃又一次的病倒了。
这天早上,宝通行刚开门不久,就有田府的一位管事叫做田贵就急匆匆的进了宝通行。
“田管事,今日什么事一大早的就上我们这里来了?可有什么事情用得上小号的?”宝通行的掌柜王仁则赶忙迎了出来,他见田贵的神色不太对,赶忙这样问道。
“王掌柜,我知道你们有些路子,能弄到别人弄不到的东西。”田贵也不多话,直接说道,“我这里有一个单子,上面的东西你能弄得到不?”
田家是皇亲,一般的东西,他们肯定能弄得到。而他们要找人帮忙才能弄到的东西,不是犯忌讳,就是太过稀有。所以王仁则点点头道:“田管事,我们里面说话。”
两个人一起往后堂走去,穿过一个院子,王仁则带着田贵进了一间屋子坐下,又叫来两个人上了茶,然后让他们出去守住房门,看着这两个人带上了门,这才转身对田贵道:“不知道田管事需要些什么东西。”
田贵从怀中掏出一张纸来,递给王仁则,王仁则接过来一看,却是一张药方。细细一看,上面确实是有些难得的药材。
“可安这药方子,这人病得很厉害呀。”王仁则略微知道些医理,看了这药方,里面用了一些几乎是用来吊命的药物,便知道这病人怕是病得厉害。
“我也不瞒你。”田贵道,“这是一位贵人要用的。这些东西你们可弄得到?”
王仁则又看了看方子,用手指轻轻地在桌面上敲击着道:“这里面的一些东西,比如犀角和人参,虽然对于一般人家来说,确实是非常难得。但是贵府乃是皇亲,向皇上提一下,这样的东西难道还弄不到?”
田贵道:“要是早些年,这些东西,皇上那里那真是要多少有多少。只是如今,为了……总之就是皇上早就把这些东西换成钱花掉了。就是偶尔还有一点,也不合用,如今,太医院那边多少年没有进过药材了,哪里还有什么好药材?就连甘草,都是陈年的了。王掌柜也知道,药材这些东西,任凭你是再好的药材,只要时间长了,也就都腐了,真成了树皮草根了。而且这些药还要最好的。比如这犀角,却一定要用天竺的独角犀的,最好要能有三尺多长的;至于这人参,如今辽东被建胬占了,这可就是稀罕货了,而且是贵人用药,太医说最好能有八两以上的宝参。虽说这些东西虽然稀罕,只要有钱,慢慢的找,也还是找得到的。只是如今急着要用,却也等不了这么久,最好能在一个月之内弄到。不知道你们有办法没有?”
王仁则想了想道:“小店的老板是福建的郑总兵,郑总兵认得不少的泰西海商,从他们那里倒是有可能弄到天竺独角犀,不过一个月之内送过来,却有些赶。至于这人参,如今辽东虽然被建胬占了,但是这人参实际上还是能买得到的,只是这些人参却都是犯忌讳的,如今要给给贵人用,不知道……而且,八两以上的宝参,即使没有建胬捣乱,急切之间也未必能弄得到,所以小店也不敢打包票。只能说试着去找找。贵主倒是可以和山西以及关宁的人商量一下,到处撒网,这样得到这些东西的机会更大一些。”
这两年,占据着济州岛的那些“荷兰人”经常拿朝鲜当沙袋练兵,也就是说他们经常以海盗的方式袭击朝鲜。朝鲜人一开始试图反抗,结果他们的水师迅速的就被济州岛上的舰队碾压了;他们又试图向建胬求助,只是建胬一样拿这些“荷兰海盗”没什么办法。最后,朝鲜人只得向这些“荷兰海盗”屈服,同意在釜山开商埠和那些荷兰人进行贸易。朝鲜一样有人参出产,所以宝通行倒也真的有机会弄到上好的人参。
“到处撒网,这个我们自然会。”田贵道,“不过还是要王掌柜的多费心。只要有东西,价钱都好商量。此外家主还另有重谢。”
“田管事说的哪里话。”王仁则道,“这些年来,小店的生意多亏贵府提携,如今有用得上小店的地方,自然要尽力,况且贵府也是小店的股东,小店哪有不尽力的道理?”
将田贵送出去之后,王仁则立刻就回到了后院,他走进了一间屋子,关上门。这是一间卧房,房子当中摆着一张很大的雕花的大床。王仁则直接走过去,并没有脱鞋子,就直接踏上了这张床的踏板,他伸出手,在大床的雕花的围栏上扳动了一些什么,于是一块地板便悄然的移开了,露出了一个地道的入口。
王仁则略等了等,然后走了下去,接着地板就轻轻地移动合拢了起来。
第394章
戴罪立功
“爱妃这些日子看起来精神倒是好了不少。”崇祯坐在座椅上,望着坐在旁边的田妃道,“只是爱妃的身子还是太弱,太医说,起来走动走动,坐一坐倒是好,但是还是要注意,不要太累了。”
“多谢皇上关爱,女儿却还不累。倒是这些天没见到皇上,皇上却又清减了。”田妃笑了笑回答道。
明朝的宫廷中依着以前的习惯,无论是皇后还是妃子,在面对皇帝的时候,都是自称臣妾或是妾身的,但到了崇祯皇帝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些变化。周皇后觉得,妃子在自称上不应该和皇后一样,应该有所区别。于是参考民间的做法,规定其他妃子在皇帝面前需要自降一个辈分,自称女儿。(当时民间那些被买卖的丫鬟自降一辈,往往自称女儿。)这种做法当然是对其他妃子的贬低,但效果嘛,却好像不太明显,相反,崇祯皇帝似乎对那些在自己面前自称女儿的妃子更有兴致一些。(邪恶呀)
“你要爱惜自己的身子,朕还想着有一天要听你弹琴呢。”崇祯勉强的笑笑道,“朕上一次听爱妃弹琴是什么时候了?怕是有大半年了吧。”
“皇上若是想听,女儿……”田妃的话说了一半,却被崇祯阻止了。
“朕是想听,不过不在乎这么一会儿。等你大好了再说。”崇祯道,“朕也还有事情,不能在你这里呆太久。唉,朕有时候想,要是哥哥还在,朕还是信王,该有多好。哥哥临走的时候,拉着吾的手,对吾说:‘吾弟当为尧舜。’唉,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未敢忘记哥哥的重托,可这天下的事情却越来越多,越来越……朕实在是比不上哥哥……”
田妃看着崇祯,看着他满脸痛苦的样子,想要说些什么安慰一下他,张开口,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能有用。
“啊。”倒是崇祯自失的一笑道,“爱妃你看,朕是来探望你的,却跟你说这些不开心的事情,真是……哥哥要还在,肯定又要笑话我不懂事了。”
说完这话,崇祯站起身来,对田妃道:“爱妃好好休息,朕也该去忙了。”
田妃也站起身来,正想要行礼送别皇帝,却见王承恩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王伴伴……”崇祯也同样看到了王承恩,他见王承恩低着头并不说话,便知道又有什么不好的事情了。便道,“爱妃早些歇息,朕先走了。”
“女儿恭送陛下。”田妃从王承恩的举动中也看出了一些不详的意思,不过这事情事关朝政,田妃虽然受宠,却也不太敢直接干预。
“嗯。”崇祯点点头,便转身走了出去,王承恩赶紧跟在后面。
出了启祥宫,崇祯皱着眉头对王承恩道:“又出了什么事了?”
“万岁。”王承恩惴惴的道,“刚刚有战报,官军……”
“可是官军又败了?”崇祯的语气很是平静,他的脸上甚至还带着笑意,“王伴伴,你看看你,紧张个什么,官军又不是第一次打败仗了,朕早就习惯了。嗯,把奏章拿来给朕看看。”
“皇上,”王承恩顿了一顿才道,“这里太暗了,还是回御书房再看吧。”
“嗯。”崇祯点了点头,他知道这次肯定是一场大败,甚至可能是不下于张献忠烧了皇陵,黄台吉全歼了松锦的明军,李自成杀了福王这样的大败。他沉着脸,不再说话,只是跟着两个提着灯笼的太监,朝着御书房的方向走去。
进了御书房,王承恩赶忙让人把鲸油灯给点了起来,然后让那两个提着灯笼的小太监灭了灯笼。本来看到皇帝往这边来了,御书房中的太监们就该先将鲸油灯点亮了。只是崇祯是个很节俭的人,他觉得,在自己到达书桌前,就先把灯点亮,太过浪费灯油。所以如今他把规矩改成了等他进了屋,到了书桌前再点灯。
“虽然鲸油灯如今比蜡烛便宜不少,但是国家多事之秋,能节俭一点,就节俭一点吧。”当时崇祯这样说。
崇祯在书桌前坐了下来,但并没有立刻要求看奏章,而是先吸了几口气,平静了一下,直到他觉得自己应该已经做好了接受打击的准备了,才对王承恩道:“王伴伴,你把奏折拿出来了吧。”
王承恩将一份奏折递给了崇祯。崇祯接过奏折,用抖抖的手打开它,看了起来。
“呵呵呵呵……”看着看着,崇祯忍不住笑了起来。听到这笑声,王承恩忍不住向后退了半步,恨不得将自己整个的缩小几圈。
“朕还以为出了多的事情呢,原来不过是吃了个败仗,多大的事呀。”崇祯呵呵的笑道,“十多万大军,不是还跑出来了两三万吗?四个总兵,才死了两个,另外丁启睿不是也跑出来了吗?虽然把什么敕书、尚方剑、印绶都丢了,但是他不是……他怎么就不把自己的脑袋一起丢了?难道还等着朕来砍吗?票拟呢?内阁的票拟呢?这上面为什么没有内阁的票拟?”说到后面崇祯终于忍不住怒喝了起来。
“陛下,如此大败,内阁,内阁不敢擅断。”王承恩跪了下去,抖抖的回答说。
“不敢?他们还有什么不敢的!”崇祯怒喝道,“他们……朕养着他们,难道就为了让他们不敢吗?朕自登基以来,夙兴夜寐,如此勤勉,如此简朴,节省出来的钱,都喂了他们,他们却是如何回报朕的?”
骂完了这一句,崇祯一口气没接上来,猛烈地咳嗽了起来。王承恩赶忙爬起来,走上去给崇祯捶背,又给旁边的小太监使了个眼色。
过了一会儿,崇祯的咳嗽声渐渐地平息了下来。王承恩转过头,看到那个小太监已经端着一个青花小碗站在了一旁。王承恩走过去,接过碗,走到崇祯面前,慢慢跪下来,双手将小碗举了起来道:
“陛下还请保重圣体,不要再……看着陛下这样,奴婢,奴婢……陛下喝点茶水,润润嗓子吧。”王承恩也哽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