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282

  苏比也一样,在危机中对铁路的收购,正是他最为得意的投资,然而这笔投资还没能为他挣到钱,而且很多人还在因此攻击他是不是糊涂了。这个时候,能听到这样的评价,他当然高兴极了。
  “小伙子不错!好好干!你们都会成为大富翁的。”苏比以前辈的身份这样勉励洛克菲勒说。当然,几十年后,老迈的苏比退下来带孙子的时候,他告诉他孙子,自己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出史高治和洛克菲勒不是池中之物。虽然当年他说这话的时候,主要只是客气而已。事实上,历史上所谓的慧眼识人,有很多都是这种类型的。
  “苏比先生,这位就是您特比要求我一定要带过来的那位史高治先生了。”加德纳继续向苏比介绍他的同行者。
  “苏比先生,您好!”史高治握住了苏比的手。
  “啊,史高治。真没想到你真的这么……这么年轻。你在粮食期货和收购军火企业上的表现甚至都让我浑身颤抖了,而你才这么年轻,今后克利夫兰,甚至整个美国的军火商都要长久的在你的阴影颤抖了,我一定要好好告诫一下我儿子,千万不要当军火商。”苏比觉得自己对史高治的评价已经够高了,但是就是他也没与预料到,将来这个小孩子的阴影笼罩的时间之长,范围之广。
  “您过奖了,会把我夸坏了的。”史高治说。
  “如果你能被夸坏,我敢说,全美国的军火商人都会跑来夸你了。嗯,我听克拉克说起过你对美国未来的展望,你觉得美国一定会发生内战?”苏比说。
  史高治略微考虑了一下,就回答说:“是的,先生。我认为这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苏比是个搞运输行业的商人,无论是铁路还是内河的运输对于战争都非常重要。对于他来说,一场必然会胜利的战争不是一家坏事情。
  “啊,很多人还一直在说,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战争,为此我们要想尽办法和南方达成妥协呢。史高治你怎么看这个问题?”苏比继续问道。
  “我当然支持为了避免战争而做的努力。如果南方人不那么蛮横,愿意通情达理的和我们商量,尊重《独立宣言》的那些基本的原则,废除不人道的奴隶制度,和我们齐心合力的保护美国的企业的利益,我们当然不希望有内战。但是,如果他们蛮横的拒绝这一点,为了自己的私利,逆历史潮流而动,继续违背美利坚的立国精神,给美国的脸上抹黑,那么,当年为了维护‘一切的人生而平等’这一‘不言自明的真理’,我们甚至都能无所畏惧的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的武装到了牙齿的军队,现在难道还会害怕那些分裂主义叛匪吗?我们的手中一直都挥舞着橄榄枝,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们的手中滑落。”对于这个问题,史高治立刻就做出了,义正辞严、掷地有声的回答。
  “说的好!你把我心里想说的都说出来了。看来你真是个天然的共和党人。怎么样,有兴趣加入我们共和党吗?”苏比向史高治发出了邀请,“虽然原则上,我们不吸收未成年人,但是如果你愿意,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我的父亲以前就是坚定地辉格党支持者(其实,老约瑟夫并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不过史高治觉得,作为新教徒的父亲,支持辉格党的可能性更大),我愿意加入任何忠于上帝和美国建国的理想的组织。”虽然现在执政的是民族党,但是显然,经济危机,以及布坎南政府在经济危机中的无能的表现,已经激怒了大部分的北方人,而他试图在南北方之间和稀泥的做法,也并没有得到南方人的认同。一些激进的南方人甚至称他为叛徒,因为他不愿意动用联邦暴力来保证《逃奴法案》的实施不受阻挠。所以,在下次大选中,民主党能不能保证自己不分裂都是个问题。而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合的共和党,在得到了57年危机的加持之后,必然会大获全胜。而且史高治知道,不仅仅是下次选举,一直到战争之后几十年,共和党都将长期执政。加入共和党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第046章
酒会(下)
  就在史高治和苏比相谈甚欢的时候,外面却传来了仆人的喊声:“亚伯拉罕·林肯先生到!”
  “啊,史高治,约翰,林肯先生到了。”苏比说,“我们一起去欢迎他吧。”
  “好的。”史高治说,对于这位在将来的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名声的美国下一任总统,史高治还是很好奇的。
  “林肯先生现在是一位律师,他以前是国会的众议员。50年的时候,那些奴隶主们把一会搞得乌烟瘴气的,林肯先生就退出了议会。又重新当上了律师。”在向着门口走去的时候,苏比还不忘顺便给史高治介绍一下酒会的主角林肯。
  站在庄园门口的林肯非常的显眼,因为他实在是太高了,看上去似乎比苏比都高了一个头。以至于史高治一时间不知怎么就从脑袋里冒出了这么一句:“这家伙不去NBA真是浪费。”好在他并没有某些穿越者的那种脑袋里想什么就顺口说出来的毛病,要不然就得花时间向人家解释什么是NBA了。
  史高治知道,关于林肯的身高,有这么一个笑话:
  青年时代的林肯在伊利诺斯州的圣加蒙加入了民兵。他的上校指挥官是一个矮个子,而林肯的身材特别高大,大大的超过了这位指挥官。由于自己觉得身材高,林肯习惯于垂着头、弯着腰走路。上校看见他那弯腰曲背的姿势十分生气,把他找来训斥一顿。
  “听着,阿伯,”上校大声喊道,“把头高高地抬起来,你这个家伙!”
  “遵命,先生。”林肯恭敬地回答。
  “你的头要高高地抬起来,你这家伙,”上校坚持己见,“要再抬高一些。”
  林肯只得把身体挺直,脖子伸得长长的,问道:“这样可以吗?”
  “还要再抬高点。”上校说。
  “是不是要我永远这个样子?”林肯问道。
  “当然,你这个家伙,这还用问吗?”上校冒火啦。
  “对不起,上校,”林肯面带愁容地说:“那么只好与你说声再会啦,因为我将永远看不见你了!”
  为了能够看到别人,所以林肯依旧保持着垂着头,弯着腰的姿态,这也让他显得格外的和蔼可亲。
  “这个林肯,看起来好像和上辈子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图片不一样嘛,嗯,比书上的图片里的样子还要丑。”史高治不觉有些诧异,“美国的选举虽然不是选美,但是一个人如果形象太差,怎么着都是会吃亏的。一个丑成这样子的家伙,是怎么选上的呢?”
  不过现在可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因为林肯先生已经走到他们的面前来了。
  “苏比先生,你好。最近的生意怎么样?”林肯问。
  “托布坎南总统和民主党的福,生意糟糕透了。”苏比回答说。
  “黑暗的日子毕竟过去,您的生意和美国一样一定会好起来的。”林肯一语双关的说。
  “嗯,苏比,你该给我介绍一下这些朋友。”林肯接着说。
  接下来,苏比向林肯介绍了洛克菲勒和史高治等人,林肯也非常有礼貌的和他们交谈,他对史高治的年轻感到非常的惊讶。
  ……
  在客人们渐渐到来之后,酒会就正式开始了。林肯首先发表了演说,在演说中,除了一如既往的批判南方的奴隶制度之外,林肯还特别批评了民主党的经济政策,特别是在危急时刻,在整个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纷纷提高关税的时候,却继续维持着低得可笑的低关税的自杀式的经济政策。
  “一开始,我们指望民主党人能够拿出有效的经济政策来把美国拉出危机,后来我们期待他们至少能拿出靠谱一点的行动来给我们一点信心,然而现在,我们每天都在向上帝祷告,希望布坎南不要做出太多的会干扰美国经济自然复苏的行动。上帝呀,他要是啥都不干的过完四年就太好了。”林肯讽刺起自己的政敌来,可是一点都不温和。
  不得不承认,林肯的演讲水平非常的出色,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听了他的演讲,对他为什么会成为美国总统也就有所了解了。而且他很会抓住听众,他知道他的听众们最关心的是什么,比如说,在今天的演讲中,他反复强调的就是,这次危机本来可以成为美国的一个机会,趁着欧洲资本的撤退,将大量重要的部门和市场从欧洲资本的控制下夺回到美国资本手中的机会,他不断地强调自己可以用那些手段来帮助美国的企业家们抓住这个机会,只要他们愿意支持自己,自己绝不会让他们的期待落空。
  而在如何处理与南方的关系的问题上,林肯则一方面强调,无论南方或者北方都属于同一个美国,在一个美国的前提下,什么事情都可以谈。另一方面也认定,自由精神乃是美国的根本,奴隶制度是与之从根本上相背离的,奴隶制的问题不是是不是应该废除的问题,而是应该在何时废除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南方必须表现出他们对于自由精神的忠诚。
  “我相信,在野蛮的,万恶的奴隶制度被终结之后,得到了解放的绝不仅仅是那些黑人奴隶,也一样包括南方的广大的人民。”再谈到这里的时候,林肯的话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林肯先生抓住了事情的关键,他明白我们最关心什么。”史高治对洛克菲勒说,“等到1860年,他一定会成为总统的。”
  “我敢说,他在南方,连一张选举人票都得不到。”洛克菲勒说,“不过,紧紧靠着北方的票数,就已经足够让他成为总统了。”
  “正因为如此,对他的当选,南方人一定会非常不满。而一个在南方连一张选举人票都得不到的人也能以明显优势成为总统,这本身也就意味着南方和北方的分裂,以及南方在政治上的影响力的彻底丧失。哪怕南方人再反对,北方也能选出一个完全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总统,也能靠着人数和州数的双重优势,控制住参众两院。这样的条件下,南方已经完全丧失了几乎所有的政治影响力,在联邦政府中,他们再也没有任何影响力,换而言之,这个联邦政府将不再代表他们的热门和利益。在这样的条件下,除了退出联邦,南方还有什么选择呢?”史高治双手抱在胸前,悠悠然的说,“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做好了准备,我们就可以收到最丰厚的回报。这就是投资于政治期货的魅力所在。”
  这个时候,林肯已经结束了他的演讲,侍者们端上了摆满了酒杯的盘子,酒杯里都盛着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的金黄的香槟酒。宾客们纷纷端起酒杯,开始在庭院中游走交谈。又有侍者拿来了记事本,开始为共和党募捐。这要你愿意为共和党捐上五个美元,你就能得到一个共和党的党证,嗯,然后,你就是共和党人了。
  美国的政党相比欧洲一些国家的政党要随意很多,无论是资格最老的民主党,还是已经分裂了的辉格党,或是现在正在崛起的共和党,都缺乏严密的组织。加入或者退出一个政党,甚至比小孩子过家家还要容易,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二十一世纪。上辈子史高治有个美国同学,因为对于环保、大麻、堕胎、同性恋等问题的观点问题,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从民主党变成共和党人后又变回民主党了好几次。
  一般来说,自要你自称在选举中投了某个党的票,或者在它的政治募捐中捐过款,嗯,你就算是这个党的成员了。至于说入党之后,有什么活动,什么纪律,嗯,唯一的纪律大概就是如果你是共和党人就该在选举中透共和党的票,其他政党也是如此。
  在美国的那些政党中,会有所谓的政党领袖,但是他们却不一定担任所谓的党内的职务。而且,党内也没有“主席”、“总书记”之类的职务的设置。对于这种情况的传统解释是这样的:
  这种情况反映出了美国人民对自由的热爱,对于任何的可能造成对个人的宝贵的自由的束缚的组织性的本能的警惕。正是这种对自由的热爱和对极权的警惕,使得美国成为了自由的灯塔,巴拉巴拉巴啦啦……说得美国人民好像是隶属于混乱善良阵营中的木精灵一样。
  但事实上,任何一个工业国家,都必然是属于秩序阵营的,区别不过是他们是秩序善良的天使,还是秩序中立的泰坦,或者是只需邪恶的排骨龙。因为工业是最需要组织,最强调秩序的生产方式。任何顺应着秩序原力的大潮——工业革命而崛起的国家,都必然是秩序阵营的一员。
  别的不说,就看美国的宪法和三权分立的系统,是何等的结构严谨,秩序井然?政党的松散不过是因为,美国的政党并不像某些国家的政党那样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职能。真正执行这些职能的,掌管着整个的美国的从来不是这些明面上的政党,而是躲在后面的秩序井然的大财团。
第047章
大买卖(上)
  在欢迎酒会上,史高治除了认识了后世大名鼎鼎的林肯之外,顺便也结识了更多的商人,收获了一大堆的“将来会成为范德法斯特”的恭维,也有不少看到他的生意不错而想要跑来分一杯羹家伙纷纷向他打听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需不需要新的合资人。不过这些人大多失望而归,因为史高治虽然急需扩大产能的资金,但是在融资方面却并不存在太大的困难,无论是从摩根那里,或者是从罗斯卡尔德家族那里,都可以借到钱,虽然借的钱是要付利息的,但是,总比把自己的公司分一部分出去给别人强。
  史高治计划,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就是扩大产能,理论上来说,这个并不难,只要史高治愿意让流水线生产的模式提前出现,就可以在不增加人员和设备的情况下大大的增加产能,只是,流水线这样的大杀器的技术门槛太低,太容易被别人模仿,在枪支生产这样的,不太可能因此而成就一个垄断财团的行当上暴露这个大杀器,似乎不是特别的合算。既然现在公司仍然能够获利,能有不少的利润,那么,也许还是用传统的招入更多的工人,添置更多地机器的手段更好。
  在流水线产生前,一件产品往往是在一台机器上,由一位或几位工人从头到尾的制造的。机器只是工人的四肢的延伸和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富有经验的工人就格外的重要。史高治突然想起了在他穿越前看到的一个关于日本自卫队的传言。
  日本自卫队是一个很奇葩的组织,它不是军队,成员都算是公务员。这么一来,公务员系统的一个通病就出现在日本自卫队的身上,那就是——官比兵多。一个小小的科室里,有一个正科长,三个副科长,五个科长助理和一到两个科员这种情况在二十一世纪的某些政府部门里绝对不算啥新闻。依照公务员方式组建起来的日本自卫队也继承了这一习惯,于是,在他们这里就也出现了尉官比列兵多的奇观。
  但这个奇观倒是一度吓住了不少人,很多的军事评论家都认为,日本自卫队的这种官多兵少的布局是别有用心的,为的是一旦需要,就可以迅速的扩张军队的人数——因为训练低级军官所需的时间都被节省出来了。
  当然后来,随着日本的地震海啸,自卫队的种种奇葩表现让大家瞠目结舌:什么派去救灾的时候依旧严格遵守朝九晚五的公务员作息时间,坚决抵制任何加班;什么开着车运载着救灾物资往福岛跑,跑到一半,越想越怕,干脆直接把救灾物资倾倒在路边,然后开着车回去;什么驾着直升机去给反应堆降温,却不敢靠近洒水,而是直接从上千米的高度上把水乱洒下去完事;什么跑到医院里开身体不适的证明开不到,就露出大鸟来,跑到大街上去调戏花姑娘以求被警察逮捕从而免去福岛之行的,还有电视台的直升机在海啸前就飞起来直播海啸了,半个小时后,自卫队的飞机和直升机还是没飞起来,在地面上被海水泡了什么的。反正就是,自卫队的洋相出得连裤衩都不剩了。什么自卫队人员精干,训练有素已经成了一个大笑话。
  不过史高治倒是觉得,那个被误解为为了迅速扩军做准备的办法对他现在的局面倒是大有启发。三年后,战争必然就会爆发。这是世界上第一场工业时代的战争,第一场整体战。在原来的历史上,在这场大战中,双方组织起了300万的军队,考虑到枪支的损坏、淘汰和必要的备份,南北战争中双方至少需要600万支以上的步枪。而现在,美国仅有一万六千人左右的联邦军队,为他们提供武器的斯普林菲尔德兵工厂的产能一样也非常有限。显然,战争爆发后,谁的产能增长得更快,谁就能分到更大的蛋糕。想想吧,600万支步枪,哪怕拿下其中的十分之一,然后每支步枪赚10美元,也是整整600万美元了,有了这些钱,就可以上马那些真正能够奠定一个帝国的基础的东西了。如果他能在现在,多囤积一些熟练工人,将来战争爆发后,他就一定能以最快的速度扩大产能,从而分到最大的那一块蛋糕。
  “也许,我应该把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的工作时间从现在的八个小时缩短到六个小时,好在我的工厂里囤积下更多的技术工人。当然这会进一步的增加成本,不过,考虑到未来的收益,也还是值得的。”
  史高治下定了决心,宁可牺牲一点眼前的利润,也要为将来的扩大产能计划做好准备。就在他打算让人到报纸上去发招工广告的时候,一笔大买卖却自己找上门来了。
  “老板,有位费拉里先生让人送来了一张名片,说是想要在明天一早来拜访您,和您商谈一笔买卖。送信人还在等着回复,我该如何回复他?”史高治的助理罗兰走了进来。
  史高治低头看了看这张名片。罗伯特·费拉里,一个意大利商人。“一个意大利人来找自己干什么?难道自己的步枪这么快就有了国际影响?”史高治不觉有些诧异。
  “嗯,罗兰先生,我明天好像没有什么重要的活动吧?”史高治说。
  “有的,老板,明天下午,联邦陆军的代表将要到工厂来考察。明天上午您需要为此作准备吗?”
  虽然现在向联邦军队出售麦克唐纳1857的可能性并不大——一个民主党人的,亲南方的政府怎么可能在现在加强联邦军队?那不是寿星佬上吊——嫌自己命长吗?不过基本的姿态还是要做的,政府也依照习惯,发出了为陆军采购一批新的枪支,以替代那些太过老旧的报废品的公告(采购数量少得可怜);而史高治也就别有用心的参加了这次政府的招标——将来如果有人就南方人手里有大量的麦克唐纳1857指责他的时候,他就可以推说,自己参加过政府的投标,是政府没有采购他的步枪,负责任的应该是民主党的联邦政府。
  既然这次所谓的投标和考察其实都不过是走过场而已,那么为这个干扰正常的买卖那就太不合算了。所以史高治直截了当的回答说:“为了陆军那不到一百条枪的招标?除非他们有意向采购的都是麦克唐纳1857精确射击版,否则,我可不觉得有什么准备的必要。去告诉那个信使,明天早上八点钟,我在公司恭候大驾。”
  第二天一早,史高治就等在公司里了,七点四十分多一点,史高治从办公室的窗户里看到,一辆马车停在了距离公司不远的地方,一个矮个子从马车上下来,向着马车挥了挥手,那辆马车就继续前行了。
  这个矮个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然后又从口袋里摸出了一块怀表看了看,然后又站在那里看了看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大门,过了几分钟,他又一次掏出怀表看了看,然后把怀表揣到怀里,向着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走去,当史高治的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自鸣钟也正好敲响了八点整的钟声。
  “什么时候,意大利人也变得这么守时了?这可不是意大利人的风格。”史高治记得,至少是在他穿越前的那个时代,意大利人可不是这个样子的。嗯,你如果和一个意大利人约会,约定上午八点,那么你满可以睡到八点起床,然后再花一个小时洗浴和吃早饭,然后再花半个小时慢悠悠的到约会地点,然后再耐心的等待半个小时,嗯,然后你就能看到那个意大利人慢悠悠的出现在你面前,还很惊讶的对你说:“我操,真没想到你来的这么早。”
  “请进。”史高治说。
  门被推开了,罗兰带着那个矮个子走了进来。
  那个矮个子摘下了自己的礼帽,向史高治躬身示意,然后用一口不是特别标准的英语对史高治说:“我就是罗伯特·费拉里,希望我的冒昧到访没有打扰到您。”史高治觉得,这口英语中的意大利味道并不是很多,相反,有些词的发音里倒是好象有点爱尔兰口音。
  “怎么会呢?有朋友愿意来看望我,我高兴还来不及呢。”史高治在穿越前也曾为了一本说明书花了两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学过一阵子意大利语,所以他也就直接用意大利语做了这样的回答。
  听到史高治的回答,那个人惊讶的睁大了并不是很大的眼睛望着史高治,然后也用意大利语回答说:“史高治先生,真没想到您如此年轻居然就如此博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