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1/282

  不仅仅是音效技术,在《安妮日记》中,摄影技术的进步也是极其明显的。我们在观看《安妮日记》的时候能够发现它和以前的那些电影的巨大区别。首先,相比以前的那些电影,《安妮日记》中人物的动作要显得流畅得多。这是因为在《安妮日记》的拍摄中,摄影机每秒钟能拍摄24张照片,远远超过以前16张每秒的速度。同时我们也能注意到,《安妮日记》中的画面的分辨率也要远远高于此前的一些电影,这种优势来源于两点,一是摄影机本身。就我们了解,用于拍摄这部电影的摄影机都是在克利夫兰大学实验室里制造出来的,这也就是说,这种摄影机并不是现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通常产品。为了了解这些摄影机,本刊的记者在获得了允许后采访了克利夫兰大学实验室光学研究所的彼得研究员,他告诉我们,在这些摄影机的镜头上,使用了很多用于最精密的天文望远镜的相关技术,例如非球面高透明度特种光学玻璃镜片,以及复杂的镜片组合:
  ‘为了保证图片的高质量,我们将这些摄影机的镜头造得相当的庞大,是的,我们是按照制造天文望远镜的标准来制造它们的。这当然也带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镜头加上摄影机太重了,以至于稳定的移动变得很困难。而导演很多时候都要求摄影机能够跟随着演员移动,甚至是快速的移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模仿铁路,在所有需要摄影机移动的场景处,都预先准备好铁轨,然后将摄影机架设在上面……’
  除了高解像度的镜头,高解像度的胶卷也是非常重要的。这部电影的拍摄,所用的胶卷也都是与众不同的高解像度胶卷,它们的银粒的大小要比通常的胶卷小很多,当然,这也意味着更高的投资……很显然,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些全新的技术未必会立刻进入人们的生活,甚至考虑到高昂的成本,下一部有声电影是不是还能保持这样的水平都很难说,但无论如何,科学技术正在以巨大的力量影响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此前即使是在最离奇的梦幻中也不会出现的东西迅速的变成了现实。我们相信科学必定能带领人类创造出更美好的明天……”
  有些媒体则从电影艺术本身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意义,比如巴黎的《艺术家》杂志:
  “相比以前的那些电影,《安妮日记》除了它深刻的社会意义之外,还有更为久远的意义,那就是它的艺术创新。在《安妮日记》之前,电影根本就不能称之为艺术,它们只是技术的验证或者是炫耀,以及低俗的猎奇而已。但是,《安妮日记》不同,(虽然它使用了更多的更先进的技术,但它从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完成艺术上的创造)它是伟大的艺术杰作,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足以流传千古。我敢肯定,用不了多久,就会出现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用这样的技术拍摄的无数的电影。但是热爱艺术的人们却绝不会忘记这部伟大的电影。在这里请允许我向创作了这件伟大的,不朽的艺术品的大师们脱帽致敬,并借用伟大的莎士比亚的诗歌来表达我对这部伟大的作品的赞颂:
  ‘你的永恒之夏不会凋谢,
  也不会失去你所拥有的美;
  死神不能夸口你在他的阴影中徘徊,
  当你在这永恒的诗行中得到永生;
  只要人们能呼吸,眼睛能看见,
  只要此诗长存,它将使你永恒。’
  在电影成为一种艺术之前,我们已经有了诉诸于视觉的伟大艺术——绘画,也有了诉诸于听觉的伟大艺术——音乐,还有善于用故事来打动灵魂的史诗、小说、戏剧。而这一切,都在《安妮日记》所创造的电影艺术中被综合了起来。有些不敏感的人仅仅将它视为是舞台上的戏剧的一个扩展,但这并不确切,首先,观众在观看戏剧的时候,他的视角是固定的,很多表现手法都会受这个固定的视角的限制,比如说在一些小说中非常经典传神的小动作,表情,在舞台上几乎都是无法表现的,因为即使你做了,观众也看不到。而且它也很难甚至根本不可能像电影那样展示出宽阔的场景。它也不存在向《安妮日记》中那样的艺术化的摄像机的运用。电影不是舞台的简单扩大,它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艺术特点……”
  不过最能证明《安妮日记》这部电影的热度的,归根到底,还是票房收入。在这部电影中,新建立的“梦工厂”电影公司花掉了大约7万美元(一些以后用得到的固定资产投资并没有计算在内),虽然观看者很踊跃,但是考虑到剧场分走了接近一半的收益,这个投资并没有迅速的被收回来。这使得埃德蒙多很有些忧心忡忡。不过麦克唐纳财团并没有太过逼迫他,因为无论是麦克唐纳财团还是艾德蒙本人都能肯定,电影一定能赚大钱的,如今限制着这部电影的赚钱的速度的只有一样东西了,那就是放映机太少。如果美国的放映机够多的话,依着现在市场的热度,这些投资早就赚回来了。当然,借了钱终归是借了钱,该还钱还是要还钱的。不然不好做账目呀。不过麦克唐纳财团非常厚道,允许埃德蒙多他们借新债还旧债。
  麦克唐纳当然也不是完全看到远景,事实上,麦克唐纳作为一个整体到是早就赚了,那些急于购买放映机的剧场经理们,在同样新建立的“美国特种光学设备公司”的门口排出的队伍都能延伸到两条街外面去。仅仅拿到手里的订金就已经超过整个电影的成本了。
第516章
观察团
  总而言之,在经济上,麦克唐纳财团已经赚到了不少了。至于埃德蒙多,虽然还没赚到大钱,甚至负债还增加了很多,但是他也很满意,因为毕竟第一他出了名,而名气这个东西,很多时候都能变出钱来,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电影的后续市场非常看好,美国的各个城市,都不断有新购入了放映机的剧院找到他,要求合作。麦克唐纳财团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并没有太急着逼债。他的资金流目前也完全能够保持。与此同时,随着更多的剧院购入了电影放映机,《安妮日记》还在持续的给他带来更多的收入,所以,埃德蒙多相信,赚到大钱,不过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为了维系现金流,也为了准备下一部电影,向麦克唐纳财团举债又让埃德蒙多失去了一部分的股权。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虽然从其他的地方也能借到钱,甚至可能以更优厚的条件借到钱,但是埃德蒙多明白,没有麦克唐纳的支持,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拍摄出类似《安妮日记》这样的电影。因为一些最基本的技术还都控制在麦克唐纳财团的手中。
  而且现在,希望靠着拍电影出名,或者发财的人也多了起来,就埃德蒙多所知,仅仅在克利夫兰和纽约,就至少有十五个剧团准备转行拍电影。而且埃德蒙多觉得只要他们能拿出钱,或者拿出好的题材创意,麦克唐纳财团似乎也没有不支持的道理。
  不过埃德蒙多还是相信,这些竞争对手短时间还威胁不到“梦工厂”的地位。因为要拍出一部能和《安妮日记》相媲美的作品,可绝对没那么容易。
  ……
  唐宁街十号
  大英帝国的高级官员们正在讨论如今他们所面临的局势。《安妮日记》电影版给他们带来了不少的压力,如今,整个的欧洲似乎有了团结起来,就布尔问题向英国施加压力的倾向。德国人,荷兰人,奥地利人,意大利人已经明确的提出了,要求英国尽快停止对布尔人的血腥的残暴的镇压。俄国人也跳出来,说什么“悲剧持续的时间已经太长了,该结束了”什么的鬼话,甚至,甚至就连法国人和西班牙人也表示,他们愿意帮助英国人居中调解。活见鬼,大英帝国在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之后,难道还需要那些歪果仁跑出来借着“调解”的名义占便宜?
  但是,来自整个欧洲的压力可不是能随便无视的。当年詹森远征的时候,德国皇帝跳出来表示对布尔人的支持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皇还能够直接斥责她的这个外孙“胡说八道”,但如今面对整个的欧洲大陆,虽然维多利亚女皇贵为“欧洲的外祖母”,但同时斥责整个的欧洲大陆还是不明智的。而且“让那些欧洲人在任何事情上都无法达成任何的一致的意见”,这是大英帝国对欧洲大陆的核心政策。所以大英帝国现在必须想办法,改变欧洲大陆在布尔人的问题上的一致了。
  “女皇对于我们的工作非常的不满。”索尔兹伯里侯爵脸色沉重的说,“她认为,我们在战争问题上犯下了太多的错误。而且牵扯了太多的力量。她希望我们能尽早的结束这一切。”
  虽然女皇已经基本上不再干预朝政了,而且这一段时间以来,女皇的身体状况也不算好,人们已经在讨论,这位君临大英帝国六十多年了的女皇还能活多久。甚至女皇本人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自己时日无多,以至于已经开始让一向不受她喜欢的爱德华王子出来代表王室活动了。但是女皇依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她的不满当然会对政府产生巨大的压力。
  “首相阁下,我们已经非常接近成功了。您看,这是最近两个月来在南非的战斗统计。这两个月来,布尔人游击队发起的攻击的次数已经大为降低了,而且攻击的力度也大为下降,战斗中双方的交换比也变得对我们越来越有利。甚至于最近的半个月中,已经没有再发生哪怕一次袭击事件了。首相,我能肯定,只要再坚持一个月,布尔人就会彻底投降了。”殖民大臣张伯伦拿出一份报表,递给索尔兹伯里侯爵。
  索尔兹伯里侯爵接过报表,认真的翻看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抬起头来,说:“效果的确不错。只是,一个月的时间,恐怕那帮子家伙又能搞出不少的乱子出来。幸好,俾斯麦那个老家伙已经不是德国首相了……我们先在必须对欧洲各国的态度做出一定的反应。”
  “首相先生,现在我们不可能半途而废。否则前面付出的代价就都白费了。”张伯伦说,“我们可以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用外交手段分化欧洲各国。”
  “首相先生,德国和荷兰在这个事件上的态度最为强硬,他们的目标和我们冲突最大。但是法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他们在这个事件上之所以会站到德国人那边去,更多的是因为德国人和美国人的舆论攻势给他们带来的压力。至于美国,美国完全就是个搅屎棍,他们巴不得世界上乱成一团,这样才没人打扰他们在美洲为所欲为,对他们来说,我们被拖在南非的时间越长,他们就越高兴。”新任的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这样说,“我觉得,我们应该和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国家首先接触,做出一些无损于大局的让步,从而拆散如今欧洲的一致态度。”
  索尔兹伯里侯爵点了点头,一直以来,他都以首相的身份兼任外交大臣,只是最近因为事物是在太多,才不得不将外交大臣的职务辞去。所以,老实说,对于如今的外交情态,索尔兹伯里侯爵本人甚至比刚刚接任外交大臣一职的兰斯多恩还要清楚。
  “你觉得做出什么样的让步,就能够让法国人、意大利人他们安静下来呢?”索尔兹伯里侯爵点点头说。
  “我昨天和法国大使谈过,他向我表示,法国对于帝国对南非的领有权并无异议,这也是很多其他国家的共同立场。”兰斯多恩侯爵回答说。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法国在世界上的殖民地数目可是仅次于英国的。而且法国现在也已经没有了和英国人争夺世界殖民霸权的欲望了,虽然在普法战争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俾斯麦都用尽办法想要让法国人将自己的眼光从欧洲大陆上转向欧洲之外的利益,想让法国去和英国人闹起来,好掩护德国的崛起。但是法国人却没那么笨,会在隔壁住着一个割走过他的国土,而且陆军力量还相对自己占据优势的家伙的时候,傻不拉几的把陆军丢到一边,却去和英国人争夺海外利益。所以,现在法国对于海外的态度就是,如果能跟在英国后面占便宜,那不占白不占。但是绝不将太多的力量投入到海外——咱们还的防着那些普鲁士蛮夷呢。因而,在海外殖民地的问题上,法国人对于任何的殖民地造反之类的事情都是打心眼里不喜欢的,哪怕是别人家的殖民地造反。因为,万一,万一法国殖民地的那些土著也跟着学了怎么办?法国现在可是拿不出力量来搞什么远征的。
  “那么法国人的想法是什么?”索尔兹伯里侯爵问道。
  “法国人希望南非的情况能够更文明一些,因为,毕竟不管怎么说,布尔人也是白人,是文明人。所以他们希望我们能够保证集中营中的布尔人能够得到符合人道主义标准的待遇,希望我们能够允许其他国家的观察员到集中营来实地考察。”兰斯多恩侯爵回答说。
  这个让步对于英国来说,倒不是不可接受的。因为这毕竟不是要求英国人取消集中营制度,而只要能继续维持集中营,那战局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变化。当然,这里也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成本问题。如果要在集中营中给布尔人提供“符合人道主义标准”的待遇,那么集中营的运行成本就会大大的上升。而这一战本来就已经打得英国国库空虚了。
  索尔兹伯里侯爵思考了一阵子,然后向殖民大臣张伯伦问道:“如果给那些集中营里的叛匪提供基本说得过去的待遇,需要多花多少钱?你回去后尽快的统计出来,将数字给我。如果在帝国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以这个让步来拆散欧洲大陆的一致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首相阁下,如果真做了这样的决定,我觉得我们应该采取主动,主动邀请各国派出观察员,并对外宣称这是为了批驳布尔人及其同情者的谣言。”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这样提议道。
  ……
  几天之后,大英帝国向世界宣布,为了反驳那些抹黑大英帝国的谣言,大英帝国决定邀请各国的观察员前往南非的集中营参观。
第517章
威廉麦金莱总统的问题(一)
  英国人作出的让步对于布尔人的抵抗事业来说其实意义已经不大了,整个的布尔民族不过只有四十五万人口而已。而英国在南非已经投入了接近二十万的部队了。这也就是说,英国在南非投入的部队已经比布尔人中的成年男子还有多得多了,甚至于比布尔人中正处壮年的男人加上女人还多。再加上几个月来的集中营控制,如今还有抵抗力的游击队已经几乎不存在了。不过,这个让步对于布尔民族来说,却是极其重要的,就像克鲁格总统说的那样,如果没有欧美友邦的帮助,依着英国人一贯的心狠手黑的传统,到时候布尔民族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了。
  英国人的这个让步的确分化了欧洲,至少法国政府已经有了用来应对国内的圣母的压力的理由了:你们看,我们的努力还是有结果的。
  而且,多国的观察员要到南非去,也需要时间。首先,他们组织起来就需要时间,其次,从欧洲到南非,也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的。这个时代虽然已经有了飞机,但是那玩意儿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玩具而已。大部分国家的飞机还都不过是就像后世的赤兔国的CCTV-10频道里面的那些农民做出来的玩具,甚至于,在技术含量和性能上还多半赶不上那些农民的玩具,因为那毕竟是在一百多年后了,难怕是个农民,也能轻而易举的弄到大马力的发动机,以及可供参考的各种技术资料。而在这个时代,飞机这东西,能飞行的距离还比不过步枪的射程呢。
  所以,观察团什么的自然只能乘坐轮船前往南非,这又需要差不多二十天左右。这么一来,观察团到位的时候,就又过去了一个月了。
  这就给了英国人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来改变集中营的现状,让他们看起来更加文明一些。反正,这场战争他们已经胜利了,而且已经亏本了,也不在乎再亏一点饭钱。
  ……
  “布尔人已经尽力了。最终的失败真的不能怪他们。敌军比他们的成年人口还多,换谁去谁都抓瞎。而且他们的抵抗已经为我们带来了足够的利益了,不是吗?我们的收益甚至已经超过了预期了。现在是收手的时候了。该收手的时候就要知道收手,再继续纠缠这个事情,效率会直线下降,甚至会反转的。”史高治对他的孩子们说,“也就是说,南非的事情告一段落了。”
  “叔叔,这次我们赚到了不少钱,有了这个基础,我觉得家族可以适当的扩张一下了。”唐纳德说。
  “那么你们怎么看?”史高治看着其他人问道。
  “史高治,我觉得也可以适当的扩张一下了。”卡罗尔也站出来支持自己的“儿子”了。虽然他和凯瑟琳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既然唐纳德不知道,那唐纳德自然就算是他们分支的。而且家族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蛰伏,给年轻人露脸的机会,干出大事情的机会就少了。要是一切都按部就班的慢慢来,那么家族下一代的地位安排也就会非常的明显了:在大家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就的情况下,由于某些可以公开和不可以公开的原因,葛莱史东肯定是要占优势,并成为整个家族的接班人的。
  当然,卡罗尔和凯瑟琳也知道,无论如何,只要葛莱史东自己不出乱子,他的家族接班人的位置就是无法动摇的。这就像后世里尼古拉同志的继承人地位虽然从来没写入过党章,但是却比某个写入党章了的要稳固得多一样。所以他们也不求唐纳德能够动摇葛莱史东的地位,(不要真以为多萝西娅什么都不知道)只求唐纳德能够占据更多一点的份额,到时候,也能顺带着再提携一下自己这一支脉中其他的孩子。
  “我倒不这样觉得。”多萝西娅突然插话说,“战争打完了,各种需求都会萎缩。这个时候,搞得不好就是一场危机。难道不是吗?”
  “多萝西娅阿姨,这我们当然知道,只是,越是危机,对我们越是机会不是吗?”唐纳德沉稳的回答说。
  “那么,唐纳德,你觉得我们可以向什么方向扩张?”史高治问道。
  “矿山,银行,通讯。”唐纳德回答说,“叔叔,此前我们和西班牙人的战争,英国人和布尔人的战争,以及随之而来的造舰竞赛,都使得市场上对于钢铁的前景非常看好,于是除了我们之外,其他的钢铁企业,也都在加大了产能。尤其是德国和英国,更是如此。这样一来,在事实上,无论是欧洲还是我们美国,钢铁的产能都超过了事实上的需求。所以钢铁产能过高肯定会造成问题。这些年来,我们的麦克唐纳钢铁并没有直接的进行扩展,而是将主要的力量转移到了高端钢铁的生产方面。其他的市场,我们更多的是采取了控股的方式,我觉得,在最近,我们应该制造一些关于新的军舰采购方面的新闻,这样一来,钢铁企业的股票就会有新一轮的上扬,然后,我们就可以悄悄的将手中的那些低端的钢铁制品生产企业的股票出手,等到危机爆发后,大片的这类企业破产之后,相应的矿山也会随之破产。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以救市为名,将那些最有价值的矿山购买下来。此外,银行也是一样,到那个时候,非美联储系统的银行肯定会倒闭一大片,它们倒闭了,我们自然就扩张了。”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唐纳德,如今美国最有价值的那些矿山基本上不是在我们手上,就是在摩根手上。你打算动摩根的矿山?”多萝西娅继续问道。
  “妈妈,动美国境内的矿山,已经没有多大的意思了。”葛莱史东突然插嘴说,“经济危机一旦出现,也绝不会只局限在美国境内,欧洲,乃至世界都不免会受影响。欧洲的那些矿产我们插不进手去,但是南美的那些我们就完全可以吃下去,其实除了矿山,还有各种种植园,农场牧场,这些都是有价值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如果我们在美国国内干得太厉害,总会引起各种嫉恨的。而这迟早会带来各种问题。所以,我觉得扩张是必须的,不扩张,对不起即将到来的危机。但是扩张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南美。除此之外,非洲和亚洲也不是不可以试试。尤其是在我们有了菲律宾这样的一个立足点之后,投资亚洲也就有了一定的可能了。就我们目前所知,至少在中国,就有很多值得投资的东西。”
  “可惜,那些东西都被到得早的家伙控制住了。比如说广东广西,虽然距离菲律宾很近,但是有法国人在那里,我们就是插不进手去。再比如中南半岛那一块,也很不错,但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在那里,我们也插不进手去。”唐纳德说。
  “那就挑动他们的斗争,挑出事情来。”葛莱史东说,“比如让中国人和他们闹起来,或者让当地土著和他们闹起来。当然,现在在广东广西,中南半岛挑事情是不合适的。但是在更北边一些的地方,我觉得完全有插手的机会。俄国人在亚洲东北方向上占据了太多的土地和资源。但是他们在那里的力量投放能力其实很一般。而那边又有一个日本。另外,英国人肯定不希望看到俄国人一家伙就在东北亚得到一个真正能支持大量的力量的支持点。发过人呢,虽然他们和俄国人的关系现在不错,但是他们也肯定不愿意看到俄国人把有限的国力都用道东北亚。他们还指望着俄国人继续向着巴尔干和土耳其发力呢,这样才能让俄国人和德国人越闹越僵,才能牵制德国的力量。所以,我觉得,在那里的确可以插得进手,比如说,我们完全可以支持日本,向俄国人发起一场战争。经济危机出现后,日本肯定撑不住,这个时候,我们抛个鱼饵给他,哪怕条件在苛刻,他们也必须吞下去。唐纳德,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唐纳德沉默了一会儿,他看了看葛莱史东,又看了看史高治和多萝西娅。然后点了点头,说:“听起来,好像很有可行性。值得研究一下。”
  “很好。史高治说,那么东北亚一带的情况的研究,就交给你负责了。一个月内,拿出一份详细的报告来……嗯,还有什么事情吗?”
  “还有一件事情,史高治。”多萝西娅开口说,“最近我们的总统先生好像对于金融的兴趣有点过分了。”
  “发生什么事情了?”卡罗尔赶紧问道。
  “我们的总统先生总觉得他已经是第二个任期了,该给自己多弄点好处了。而且他可能觉得,自己搞经济搞得不错,又打赢了战争,更重要的是,帮助我们建立了美联储,所以,他应该获得更多的回报。最近有一家叫做‘波特兰国民银行’的银行表现得很活跃,似乎就要通过并购,拿到美联储的一票了。而我们的人发现,总统先生的家族在这家银行里有很大的股份……”
第518章
威廉麦金莱总统的问题(二)
  听到这个消息,史高治皱起了眉头。的确在建立美联储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他也得到了不少的回报了,他顺利的连任了总统,而且一旦退休,他就会得到很多基金会的邀请,成为他们的高级顾问。而且还会不断有各种机构邀请他去做演讲,去写回忆录,总而言之,就是给他送钱,同时也让他成为财团和共和党之间的一条重要的联系纽带。而他的子侄们也都有机会进入到那些大财团担任高管。
  这一套招数,原本还要好几十年才能全面成熟,但是因为史高治的出现,到是提前的成熟了起来。这一套机制的确给那些愿意出让手中的权力的政治家合法的将政治权力卖个好价钱的机会,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限制了那些政治人物在经济上能达到的上限。也就是那些政治人物,最多只能是高级白领,可以拿到非常高的工资,但却不会拿到真正控制一个财团的力量。而如今,威廉麦金莱总统似乎对这种“打工皇帝”的地位并不满意,他似乎除了当总统之外,还想要更进一步。
  “摩根有什么反应没有?”史高治问道。
  “还没有,也许他们想看看我们的反应。”多萝西娅说。
  “这个事情,他们应该比我们着急。所以我们不要慌,先看看摩根他们怎么干。”史高治说。
  史高治这样说是有道理的,因为相比麦克唐纳财团,摩根财团的经营范围更集中在金融这一块,因此,相比麦克唐纳财团,他们应该对于这种变化的容忍度更低。所以如果要有什么动作的话,摩根那边也应该会先有动作。
  于是,这件事情,就随着史高治的这句话,暂时的被搁置了起来。
  摩根财团那边的确有反应,但是他们的反应似乎并没有史高治预计的那么激烈,没有发生什么“砰砰”两枪,解决问题的故事。摩根他们采用了更为文明的方式,通过银行间的商业运作,迅速的抬高了总统投资的银行想要收购的目标的股价,从而使得收购方手中的资金显得不足,因而不得不暂时放弃了这个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