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282

  不仅仅是国家机构表现出了极高的效率,资本市场也表现除了极高的效率,可见,自由市场才是真正的效率之源,什么?你说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真正的自由市场了?史高治和摩根都在搞垄断?你一定是拿了犹太人的钱的共产党!
  上午所有的协议都通过了,到了下午,所有的资金就全部到了位,而到了傍晚,整整二十门最新的8英寸(203毫米)口径火炮就已经开始在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一家工厂里被装上了平板列车。
  铁路部门也协调的不错。从北方到南方,列车仅仅用了两天多一点的时间。然后装船也非常顺利,甚至于航行到古巴上岸都算顺利。古巴起义军的手中有港口,虽然港口条件不算太好,吞吐能力有限,但是这一批军火作为最优先的物资还是顺利的上了岸。
  只是上岸之后,麻烦就来了。
  麦克唐纳最新的1895式8寸榴弹炮的基本设计借鉴了二战中号称斯大林之锤的苏联的B4榴弹炮。只是因为材料方面的差距,所以这门炮重量高达十九吨,比起原版的B4榴弹炮要更重一些。为了便于移动,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也照样给它配了一套履带式炮架。当然,这套炮架比原版的也要重一点,重量达到了十三吨。这样一来,整套系统重达三十二吨。
  那个时代古巴的道路都是为了载重不超过一吨的马车什么的设计的,所以这样重的东西的运输就成了大问题。虽然履带式炮架的宽大的履带,保证了这种巨炮不会在路面上陷下去,但是要移动它却不容易,用马匹来拉这样的东西自然也是想也别想。好在服务一向到位的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还同船运来了重型火炮牵引车——其实就是麦克唐纳旗下的丰收农业机械公司的神牛一型履带式拖拉机拉了个皮,换了个名字,然后再顺便把价格提高了三倍而已。
  在这些拉皮版神牛一型履带式拖拉机的牵引下,这些庞然大物以每小时五到六公里的速度缓缓的向着圣地亚哥港的方向前进,而在这些巨炮的周围,都是负责保卫工作的美国士兵。
  在前进了二十公里之后,他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过桥。
  和道路一样,这个时代古巴的桥梁在设计的时候,也从来没考虑过有一天会有重达三十二吨的玩意儿从上面压过去。它们也是按照能让重载马车通过的目的建造的。所以跟着这些火炮一起过来的提供售后服务的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工程人员们只是瞟了一眼,就确定了,面前的这座大桥,不要说整个的大炮,就是那个履带式的炮架,也能把它压塌。所以,没办法,大家只好停下来,加固桥梁。
  这么一忙活,就花了整整八个小时,然后炮队开始连夜赶路,这样又走了几个小时,然后,又遇到了一座桥……
  桥梁还不是唯一的麻烦,事实上,除了桥梁,机械本身的可靠性也给这次不过百余公里的行军带来了一大堆的麻烦。事实证明,拉皮版的神牛一型履带式拖拉机根本不适合跑长途,更不适合载满负荷的条件下跑长途。短短的一百公里的路程,平均每辆重型火炮牵引车都抛锚了五次以上,二十辆牵引车,总共抛锚了一百一十二次。而古巴的道路有非常狭窄,毕竟它只是为马车设计的,像麦克唐纳1895型6英寸榴弹炮这样超宽的东西,可从来不在设计考虑的范围之内。所以,狭窄的道路使得后面的火炮越过前面的火炮,或是后面的牵引车越过前面的牵引车都成为了不可能,结果,任何一辆牵引车出了问题,其他的车辆就必须停下来等它修理好。整个的炮队平均起来每前进一公里就需要停下来修一次牵引车。结果,短短的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炮队走了整整一个星期!
  “上帝保佑!你们总算爬过来了!”看着这二十门威武雄壮的巨炮,西奥多·罗斯福朝着负责炮队的作战的黑水雇佣兵头子爱德华说,“老天,前天傍晚我就在望远镜了看到你们了,可是该死的,直到今天,你们在爬过来。”
  “没办法,古巴的道路条件太差。”爱德华摇摇头说,“阁下,如果古巴也像美国一样到处都有铁路,我们一个星期前就已经到了。”
  “好吧。”罗斯福并不打算真的追究这个问题,“怎么样,可以朝着那边开两炮给我们看看吗?我想,这应该不涉及到暴露目标的问题。那些西班牙人也早就看到你们了。只怕从前天晚上起,他们都没怎么睡好觉了。这两天来,他们一直到在没日没夜的加固工事。”
  ……
  的确像罗斯福说的那样,两天前西班牙人就发现了美国人的炮队了。依靠着架设在山顶上的高倍望远镜,他们看到这支炮队的时间比罗斯福还要更早一点。
  对于美军那边可能出现的新式武器,西班牙人不是毫无所知的。至少在古巴的西班牙军人绝对不会。因为这么多年来,他们就一直在和那些使用美国武器的古巴叛乱分子撕逼。虽然那些古巴叛匪的手里绝对不会有这种看起来就狰狞恐怖的巨炮,但是西班牙指挥官莱昂纳多却知道,也许有一天自己就会面对美国军队。所以,他对于任何的美国制造的陆军武器都相当关心。
  麦克唐纳1895型六寸榴弹炮被研发出来后,并没有装备给美国陆军,但是却外销给了很多国家。所以对于这种巨炮,莱昂纳多中校还是有所了解的。
  “活见鬼!这东西绝对会要了我们的命的!”莱昂纳多中校咬着牙说,他知道,高地上的那些工事,哪怕是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的主碉堡,也绝对经不起那种8寸口径跑发射的重达一百一十公斤的炮弹的打击。
  “立刻让士兵们,以及一切可以帮忙的人员都动起来,赶紧加固工事!”莱昂纳多中校下达了命令。然而他们的手里并没有那么多的钢筋,也没有足够的水泥,就算有,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让混凝土凝固到最佳的强度。所以所谓的补强工事的办法就只有往碉堡上面铺上泥土,夯结实,然后铺一层原木,然后再在上面来一层土。然而该死的,木料一样匮乏,为了不遮挡视界,山上的树早就被砍光了。而跑到山下去砍树?开什么玩笑?当山下的美国佬和古巴人都是死人?不过好在港口里的建筑中有不少的木料,靠着强拆了一大堆的房子,总算是解决了木材问题。
  还有一件让莱昂纳多庆幸的事情就是,美国佬的炮队的移动速度真是太慢了,整整两天,他们都没走到跟前来,这样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到现在,他已经在主碉堡的顶上盖上了三米的原木泥土复合结构了。不过这样的结构能不能挡住那些可怕的炮弹,莱昂纳多还是一点底都没有。
  ……
  二十门麦克唐纳1895开始一门接一门的进入了炮位。这种火炮有着17公里的射程,远远超出西班牙人手里的火炮。考虑到西班牙人在山上只有一些重型迫击炮而已,即使借助高度,它们的射程也不过四公里左右。所以美军的炮位距离西班牙人的阵地相当的近,只有不到7千米。在这个距离上既能保证安全,也能保证较高的射击精度。当然如果把西班牙人的海防炮台上的11寸炮如果搬到山顶上去,那倒是能够够得到这些火炮的炮位。只是那些要塞炮要比麦克唐纳1895重得多,根本就无法移动。
  “好了,让我们来给西班牙人打个招呼吧!”看到大炮全部都落好了位子,爱德华说:“每门炮打两发炮弹,首先由欧文斯你们的炮组开第一炮试射,然后我们依据落点的情况作调整……”
第466章
出卖(一)
  在进行了几次单发的校射之后,二十门麦克唐纳1895型6寸炮打出了一个齐射,炮弹准确的覆盖了目标区域。从望远镜里,罗斯福可以清楚地看到炮弹落地爆炸后掀起的石头,土块,以及原木。那些粗壮的原木甚至被轻而易举的抛到了几十米外。罗斯福甚至不由得怀疑,在这样的炮火的打击之下,那边还有活人吗?
  “打得真好!你觉得我们的这轮炮击打死了多少西班牙人?”罗斯福将眼睛从固定式高倍望远镜的目镜前移开,这样问道。
  “这要看西班牙人的工事挖得怎么样。”爱德华回答说,“不过我想他们的伤亡应该不会特别大。”
  “为什么?难道这样的大炮也无法摧毁他们的工事?”罗斯福望着远处的那些巨炮的粗壮的泛着冷冷的青光的炮管,皱起了眉毛说。
  “是这样的。只要那些西班牙人挖了些像样的防炮洞,并且都躲在里面了,那么除非我们的炮弹直接落在上面,要不然就很难直接杀死他们。而且在刚才,为了让西班牙人对我们的火炮的杀伤力产生误判,我们也没有使用专门针对工事的混凝土破坏弹。”爱德华这样回答说。
  所谓的混凝土破坏弹其实就是一种半穿甲弹,它减少了四分之三的装药,采用了更重,更厚的外壳和延时引信。能够在穿透了一定厚度的混凝土之后再爆炸。比如说,麦克唐纳1895型6寸榴弹炮使用的高爆炮弹的重量是110公斤,装药44公斤。而它所使用的混凝土破坏弹则重达140公斤,装药量反而下降到了10.5公斤,多出来的重量全部都变成了厚厚的坚固的外壳。在麦克唐纳步兵武器公司的试射中,这种炮弹打出的成绩是对3米厚度的混凝土能有百分之五十以上的穿透率。
  “我想今天晚上,他们又要忙一个晚上了。”爱德华望着西班牙人镇守的那座高地,这样说。
  “我们今天晚上也会很忙的。”罗斯福说,“我们要制定好新的作战计划,尽快发起新的攻击。”
  ……
  两天之后,美国人对西班牙人盘踞的这座高地进行了又一次的攻击。这轮攻击的方式和前几轮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在攻击前有了长时间的火力准备。后来,西奥多·罗斯福在他的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这一战之后,美军形成了一个传统。那就是在面对坚固目标的时候,必须进行长时间的火力准备,比如说,在这次进攻中,我们就进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火力准备……”
  203毫米炮的射速一向不快,爆发射速也只有两分钟一发左右,持续射速更是要下降到三分钟一发的水平。但是两个小时的时间里,炮群还是将四百多发炮弹砸在了西班牙人的阵地上。
  就在炮兵还在持续射击的时候,美军的步兵们也开始进入出发阵地。这次从美国过来的除了这些大炮之外,还有一些补充来的新部队。不过罗斯福知道,这些补充来的新部队其实都是老手,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古巴已经不止一次两次了。这些人名以上是俄亥俄州的州民兵,但事实上,他们都是黑水的精锐雇佣兵。而且罗斯福也知道,这些人过来的主要目的其实不是为了能迅速的攻下西班牙人的阵地,而是为了让西班牙的指挥官在战场上阵亡。好掩盖他们编造的西班牙人屠杀俘虏的谎言。
  当然,要抢先去打死西班牙人的指挥官,他们就必须冲在最前面。所以攻坚的重担,也就落到了这些雇佣兵的身上。
  炮击进行了一个小时零三十分钟之后,暂时的停了下来,同时美军高呼着口号也作出了冲锋的架势。残存的西班牙人从尚未被摧毁的防炮洞里跌跌撞撞的跑了出来准备迎战。虽然躲在防炮洞里,让他们在此前的炮击中并没有直接受伤,但是剧烈的震荡还是让他们的前庭功能收到了损害,以至于行动起来的平衡感变得很差,动作笨拙得简直就像是一群僵尸。
  美军越冲越近了,双方的距离只有一百五十米左右了,西班牙人开始不同的开枪射击。只是因为此前炮击的影响,他们的反应变得迟钝了很多,射击的精确性也大大的下降了。而且对面的那些美军非常狡猾,他们并不急于前进,而是利用炮弹留下的那些弹坑作掩护,使得变迟钝了的西班牙人很难击中他们。
  就在双方的距离不过一百一二十米了的时候,对面的炮群突然又开炮了。不过西班牙人并没有首先听到开炮的声音。因为刚出炮膛的时候炮弹的速度比声音快得多,只有炮弹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它们的速度才低于音速。而当它们一头栽下来的时候,他们又不断的加速。所以西班牙人首先听到的是炮弹在空中落下时划破空气发出的啸叫声。不过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来不及做出什么有效的反应了。
  麦克唐纳1895型8寸炮使用的高爆弹杀伤半径高达80米,二十发炮弹劈头盖脸的打下来,将西班牙人的阵地犁了一个遍……结果西班牙人自然是损失惨重。等到这一轮炮火打完了,美国军队又大喊着做出要往上冲的架势的时候,剩下的没被炸到的那些西班牙人种又有几个人出去冒了一下头,然后又被炮火覆盖了一轮。接着,炮声停了,那些的美国佬又大叫大喊起来了。接着那些躲在残存的,还没有被摧毁的碉堡里的机枪手们也喊了起来:“美国人上来了!”
  然而,这个时候,那些步兵们却再也不愿意再出去上当了。虽然有上面在催促,但是大家还是不太敢出防炮洞,生怕一出去,天上就掉下炮弹来了。结果,炮弹到是没有掉下来,但是一条火龙却直扑了进来。
  是的,一条火龙。这是后世用来对付坑道呀,碉堡呀最有效的,也最残忍的一种武器——喷火器。这种武器的技术难度其实并不高,但是效果却是一等一的好。喷火器喷出的油料形成猛烈燃烧的火柱,能四处飞溅,顺着堑壕、坑道拐弯粘附燃烧,杀伤隐蔽处的目标,并有精神震撼作用。由于燃烧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和产生有毒烟气,能使工事内的人员窒息。在攻击坑道、洞穴等坚固工事时,喷火器具有其他直射武器所没有的独特作用。麦克唐纳的喷火器能够把火焰喷射出十八米远的,这和后世的那些射程高达七十多米的喷火器完全没得比,不过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了。要知道到一战的时候,德国人造出的世界上第一种喷火器的射程才仅仅只有十米而已。
  当然,过近的射程,会让喷火兵处在极度的危险中。在后世,如果说战场上什么兵最招人恨,那肯定是喷火兵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他的枪里面只有一颗子弹,对面却还有两个敌人,一个拿枪,一个拿喷火器,那么开枪打谁几乎是个不需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宁愿让敌人乱枪打死,也不愿意被活活烧死。所以在后世里,喷火兵总是对方的第一射击目标。而且一旦被击中,尤其被击中了身上背着的油箱,那真是死得惨烈。
  不过在这个时代里,这还是喷火器第一次上战场。所以虽然战友们都知道,背着喷火器的那个同袍就是个灾星(对敌我双方都是。因为一旦喷火器被击中爆炸,倒霉的可不一定只是喷火兵一个人,距离他比较近的战友都可能倒霉。),但是西班牙人并不知道。再加上黑水的雇佣兵训练有素,步炮协同玩得相当出色。结果在前几次进攻中显得坚不可摧的西班牙人的防线,几乎在一眨眼功夫里就被捅出了一个大洞。
  黑水的雇佣兵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打死西班牙指挥官,从而让西班牙杀俘虏的事情变得死无对证。不过这个任务似乎变得多余了起来,因为西班牙人的主工事,位于山顶制高点的大碉堡被至少六发8英寸混凝土爆破弹直接命中。虽然西班牙人在原本就有半米厚的混凝土顶盖上面又加上了三米厚的木头加夯土的复合结构,但是还是没能顶住8英寸的混凝土破坏弹。整个的大碉堡被炸成了碎片。而据说当时西班牙指挥官莱昂纳多和其他的一些人也正在这座最坚固的大碉堡中。
  在高地陷落之后。美国人开始征用了大批的古巴民工,开始修建通往山顶的道路。罗斯福的意思很好理解,那就是,想办法把那些可爱的8寸炮拖到山顶山,然后就可以开开心心的炮轰港口了。靠着位置高的优势,这些8寸炮甚至可以把躲在港口里的那些西班牙军舰全部打个稀烂。
  在这种情况下,西班牙人的舰队不得不强行冲出港口,试图突破美国舰队的封锁。
第467章
出卖(二)
  “麦克唐纳先生,有新的消息了。”史高治的情报秘书波波夫对史高治说。
  “哦,什么消息?”史高治问道。
  “就在十分钟之前,西班牙舰队开始了突围行动。”波波夫说。
  “很好,还有什么吗?”史高治笑着说。
  “还有,我们的军队拿下了马尼拉。”波波夫又补充说,“我们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得到全歼西班牙舰队的消息了。麦金莱总统认为战争的胜利已经计日可待了。所以他想要邀请一些经济界的人士,到白宫去商议如何帮助古巴和菲律宾的人民搞好建设……”
  “这真是好消息。收获的季节到了。”史高治说。
  的确,收获的季节到了。现在虽然是冬天,但是对于史高治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几天前,美联储正式开始运行了,作为他的发起人之一,史高治的麦克唐纳创投拥有了这家银行百分之十的股份。摩根银行则拥有了百分之六的股份。这些放在明面上股份并不多。因为理论上,股权是按照地区分配的。所以虽然东北部拥有最发达的经济,最有实力的银行,但是他们能分到的股份并不多。这样一来,看起来美联储就显得格外的公平合理了。你看,那些大银行家并没有一手遮天,他们手里的股权其实很有限的。我们中西部各州的银行手里有着三分之二的股权呢。
  这的确是事实。不过如果你把中西部的那些拥有美联储股权的银行的底细摸一摸你就会发现,那些银行的几个大股东都是其他的一些银行。而其他的这些银行又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的拥有绝对控股权的大股东,而这个大股东不是姓麦克唐纳,就是姓摩根或者洛克菲勒什么的。所以在事实上,基本的股权是这样分配的。麦克唐纳家族,摩根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的股权比例为:5:3:2。而他们三家所直接间接拥有的股份则占整个美联储的所有股份的百分之六十。如果算上摩根联盟所控制的股份,则他们控制下的股份甚至高达百分之七十五。所以,美联储实际上就完全成了控制在麦克唐纳联盟和摩根联盟的手中的工具。
  另外,美联储的建立也意味着麦克唐纳家族和摩根家族的关系的基调的而确立,那就是他们之间虽然有竞争,但也有勾结。而现在,两大垄断组织最终达成了妥协,并且开始联合起来将目光转向更大的国际市场。虽然他们之间的斗争还会不断上演,但是斗而不破将成为他们之间的关系的主流。
  除了美联储这个最为重要的果实之外,古巴和菲律宾也将在不久之后落入史高治的手中。这两个地方不但有着丰富的资源,还有着更重要的战略性的意义。
  没有了古巴,欧洲的力量在美洲除了加拿大,就没有任何像样的立足点了。加拿大在美国的北边,从那里不可能辐射南美。所以,一旦失去了古巴,欧洲就失去了将力量投放到中南美的可能。而在那个还在直接的奉行舰炮外交的时代,这就几乎必然会导致欧洲人逐步失去在南美的市场。而他们留下的市场真空,就全都是美国的,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全都是麦克唐纳联盟和摩根联盟的。
  至于菲律宾,却不说菲律宾本身丰富的资源。它的存在还为美国提供了一个干预亚洲的支撑点。正如没有了古巴,欧洲人就很难在南美和美国竞争一样。在远东,美国一直以来都只能小打小闹,看着英国人法国人吃香的喝辣的,却只有闻闻香咽口水的份儿。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在亚洲缺乏一个立足点。英国人就不用说了,在亚洲他们到处都是殖民地。法国人在东南亚也有自己的地盘,他们不但可以不断地从自己的殖民地压榨出利益来,还可以依靠现有的殖民地,以此为基地,在更大的公共殖民地——中国谋取更多的利益。而美国呢?以前距离远东最近的基地都在夏威夷了,这样还怎么能和欧洲人争夺呢?
  “波波夫,你去叫葛莱史东过来一下。”史高治说。
  “好的,麦克唐纳先生。”
  ……
  不一会儿,葛莱史东就来到了史高治的办公室。
  “爸爸,你找我有事情?”
  “不错。”史高治说,“麦金莱总统要邀请一些经济界人士去白宫商议如何处理古巴和菲律宾的后续问题。我想让你代替我去一趟。”
  “好的,爸爸。”葛莱史东说,“那您有什么计划或者想法要我转告给总统先生呢?”
  “是有一些。”史高治说,“首先,是古巴的问题。葛莱史东,你也知道古巴闹独立闹了很多年了。这一次他们绝对是要独立了。但是我们支持他们,为他们打仗,可不是真的为了他们独立的。我们要的是取代西班牙人,而不是古巴人的解放。不过你要让总统明白,我们不能走西班牙人的老路子。我们有更好的选择,就在古巴人中找到一些愿意和我们全面合作的朋友。葛莱史东,你要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革命或者独立中,都有伟大的真诚的理想主义者,也有混进来的投机分子和野心家。我们要善于利用后者。至于前者,对于他们那样的伟大的革命者来说,倒在黎明前的不是最有浪漫色彩的事情吗?英雄应该在战斗胜利后被最后的那颗子弹打死,就像纳尔逊勋爵一样。然后我们的朋友就可以继承他们的遗志……古巴的关键是保证,能让那些爱我们胜过爱古巴的人上台。”
  人类历史上的很多革命中都有着这样的故事。那些真正的一心为了他人的革命者很容易就会牺牲,因为他们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他们在革命中不断的抛头颅洒热血,最后等到革命成功了,上台的却是那些混进来的野心家。在原本的历史上,王国维在谈论辛亥革命的时候,曾说过这样一句很刻薄的话:“贤者以陨其身,不肖者以遂其私。”这句话对于很多国家的而革命都用得上。古巴自然也不例外。在和古巴革命者这么多年的来往中,史高治早就挑好了将来能用得上的不肖者。
  “至于菲律宾,”史高治说,“那里就截然相反了。我们在那里要基本采用西班牙人的方式。决不允许他们独立。因为如果我们让他们独立了,那么印度支那的其他人就会效仿他们。这就会严重的损害英国人和法国人的利益。我们在亚洲的力量不足以和英法抗衡,而且我们没必要为了菲律宾人这样做。”
第468章
出卖(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