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0/282

  “英国从地中海和印度各调动两千人的军队,将于近期抵达开普殖民地。此外,在下个月英国还将从本土调动一到两个师前往南非。”克鲁格总统念着情报上的内容,然后转过头去对他的阁员们说:“你们觉得这个情报真实吗?”
  “总统先生,情报的真实性几天之后就可以见分晓。四千人的殖民地军队还不足以改变力量对比。不过如果后面提到的那个本土师到达,英国人可能就会觉得他们就有了武力解决我们的能力。”皮埃特·茹贝尔将军回答说,“总之,我们要立刻做好应变的准备。总统先生,一旦英国人先期调动的殖民地军队到达,我认为我们就应该在国内发出动员令了。”
  “总统先生,我觉得英国人对我们动手的可能性不小。”另一位阁员也回答说:“如今美国人正在对西班牙作战。而英国人虽然在口头上对西班牙表示了支持,但是却没有什么实质的行动。我觉得,美国人之所以敢向西班牙动手,估计也就是他们考虑到我们和英国之间的问题会拖住英国的力量。总统先生,您想,如果英国和美国向1812年那样打起来了,我们会干什么?”
  这话让原本有些忧心忡忡的大伙难得的露出了一丝笑意,的确,如果英国人真的和美国人打起来了的话,德兰士瓦共和国会怎么干?那还用说?肯定是趁机把英国人从南非赶出去了。这样的事情想想都让人神往。
  “既然英国人忍住了没有动手,他们没动手的原因我想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是英国人,我们能容忍自己的力量长时间被拖住吗?”然而这一问立刻又把大家推回到了残酷的现实里。的确,英国人不可能容忍南非的局面无限的拖延下去。因为这种拖延已经带来恶果了。所以,只要英国人的脑袋没出问题,那他们就一定会尽快的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的方式,毫无疑问只可能是战争!
  “从各种情况看,这份情报是真实的可能性非常大。”克鲁格总统给这份情报定下了调子。
  这份从美国友人那里来的情报的前半部分毫无疑问是真实的,当然,后面就完全是在胡说八道了,调动两个本土的陆军师过来,英国人可不打算花这么大的力气,在一开始,英国人也没想到过布尔人会这么难对付,所以,一开始,英国人真的没打算从本土调集精锐部队来解决问题。
  仅仅一天之后,布尔人自己就又得到了一份情报。这份请报上说,新任的开普殖民地总督前些天已经向英国女皇上书,要求得到国内的支持,以解决德兰士瓦共和国歧视英国人的问题。这份情报和来自美国人的情报相互印证,越发的证明了一点,那就是英国人要向德兰士瓦共和国动手了。
  又过了三天,美国人的情报终于被直接证据证实,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两千人的英国殖民军队在开普敦港口上岸。布尔人布置在开普敦的谍报人员亲眼目睹了这支军队登岸的情况。
  于是德兰士瓦共和国军队的司令官皮埃特·茹贝尔将军找到了克鲁格总统。
  “总统先生,情报已经被证实了,英国人对我们动手迫在眉睫了。请下达动员令,并允许我们主动向英国目标出击。”
  一旦战争不可避免,就抢先动手,先发制人,这是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将军们和黑水的教官们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之后得出的最佳方案。虽说从道义上来讲,最好是能够不开第一枪。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先决条件的。那就是最好有实力保证决不让对手有机会开第二枪。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至少要保证挨上敌人先发制人的一家伙,不至于受损严重,无法恢复。要保证没有先开第一枪的政治好处要远远大于挨上第一枪的损害,否则就是傻帽了。
  显然德兰士瓦共和国的力量可是绝对承受不住让英国人开第一枪的。如果傻不拉几的让英国人一步步准备好,那等到英国人开了第一枪之后,估计布尔人就没什么机会开第二枪了,直接就被秒杀了。不开第一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强者的特权。而布尔人是没有这样的资格的,至少在面对大英帝国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大帝国的时候,是绝对没有这样的资格的。
  对于布尔人来说,如果战争一定要爆发,那么最好的局面绝对是趁着英国人的主力还没到,抢先对英国在南非的殖民地进行攻击。如果他们能在英国主力部队到来前,就攻占开普敦等重要港口,那么英军就需要打一场一切战役中最为复杂的登陆战。而且,就算英军成功登陆,没有港口,后勤补给也会非常非常的困难。就算英军夺回港口,等他们夺回港口的时候,港口里的设施只怕早就被破坏光了,要想恢复它的功能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物资。这样一来二去的,战争的成本就会直线上升。在布尔人看来,英国人都是一群生意人。如果一场战争成本太高,收益率太低,那么他们就完全有可能寻求妥协。
  “这样吧,”克鲁格总统说,“你先让军队进入警戒状态,然后我再进行一次最后的外交努力。”
第462章
暗度陈仓(四)
  克鲁格总统所谓的最后的外交努力就是向英国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英国政府停止向开普殖民地增兵,并且将已经到达的军队立刻撤走。当然,即使是克鲁格总统自己也很明白,这种要求,英国人是不可能答应的。如果德兰士瓦这样的半独立国家嚷嚷一声,大英帝国就要撤退,那大英帝国以后还怎么混?还想不想愉快的出去抢劫了?
  所以克鲁格的最后通牒只起到了一个作用,那就是让开普殖民地进入到了临战的戒备状态。老实说,在世界历史上,要找出一个比英国还遭人厌的国家真还不容易。但是先天不足的大英帝国就是屹立世界百余年,将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强国搞得屁滚尿流,将一种又一种的土著民族弄成了频临灭绝的稀有动物,自然也有它的不凡之处。比如现在,虽然对于布尔人的实力并没有太放在眼里,但是该做的防御英国人倒还是做了一下。
  在没有得到英国人的回复的情况下,在最后通牒的时间过去后,德兰士瓦共和国正式向英国宣战,同时,早已做好了准备的布尔军队开始向英国人的开普殖民地发起了主动的进攻……
  ……
  德兰士瓦共和国对英国宣战的事情立刻就引起了贵金属市场上的波动。在当时,南非的金矿已经是直接上最大的黄金产地了。战争爆发之后,所有的人都能预料到,英国海军肯定会对德兰士瓦共和国的海路进行封锁。而德兰士瓦共和国也肯定会控制境内的那些英国资本的金矿,所以,至少在战争结束前,世界上的黄金的供应量一定会大为减少。而这种预期也就必然导致其他贵金属,主要是白银,相对黄金的价格的下降。
  在这个时代里,黄金还是各个国家最基本的货币。黄金的影响力要比蔗糖大得多。所以通过这个黄金的变化,能够引起一系列的市场波动,而这种波动对于有所准备的人来说,都是赚钱的好机会。整个的期货市场,无论是交易的对象是什么,他们结算用的货币是什么,在这个时代里,最终的结算货币都是黄金,因为无论是英镑还是马克、美元、法郎什么的,最终它们的价值都是直接和黄金挂钩的,都可以直接换算成黄金。黄金供应总量的下降也必然导致期货价格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在期货市场上的博弈,那些消息灵通的金融大鳄自然是大大的赚了一笔。而一手促成了这一切的麦克唐纳财团对于这一局面的准备自然也是最为充分的。结果,多萝西娅亲自操刀,一口气从包括伦敦市场在内的期货市场上拿回来了多达三千五百万美元的收入。一下子就让她儿子前面通过蔗糖赚到的那些钱变成了小钱。
  摩根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的手脚一样很快,据说也很赚了一笔。当然,具体赚了多少,这个就是商业秘密了。不过摩根先生似乎并不满足,因为据说那帮子犹太人的动作一样很快,赚到的钱比他更多……
  ……
  就在这样赚钱形式一片大好之际,摩根和史高治他们又一次聚在一起,商量着如何借这个机会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大买卖——正式建立美国联邦储备银行。
  这一次到场的人相对更多,在第一次密会的时候到场的人当中,除了已经成了美利坚合众国总统,而显得太过显眼了的威廉·麦金莱之外,其他的人全都到了,还有几位新成员也加入了进来。新加入会议的人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洛克菲勒和他的弟弟了。在第一次会议期间,洛克菲勒正好出了趟远门,去视察在西海岸兴建的一座大型炼油厂,结果错过了那次的聚会。这让他很有些懊恼,如果不是史高治在开会前就频繁的通过电报和他联系,与他商议相关的内容,他恐怕都要怀疑史高治是不是故意要把他排挤在这个最核心的利益圈子外面了。就在会议开始前,洛克菲勒还和史高治又一次的达成了一个协议,他用标准石油的又一部分股权交换到了麦克唐纳创投银行的一部分股权。当然这次的交换并没有改变双方在这些企业中的地位,史高治依旧保持着对麦克唐纳创投银行的绝对控制权,而虽然标准石油的大股东表面上看起来是洛克菲勒,但是考虑到麦克唐纳财团对于上游的油田和下游的汽车船只发电厂的控制,这家企业实际上本来就在麦克唐纳财团的控制之下。当然,这样的交换不是没有意义的额,至少洛克菲勒现在也获得了在将来的美联储中的一部分的发言权。
  “最近大家应该都赚到了不少钱。”会议一开始,史高治就笑眯眯的对大家说,“无论是蔗糖的波动还是黄金的波动,应该都让大家赚到了不少。不过,和我们现在要干的事情相比,这些玩意儿就都是小钱了。”
  “如今,两场战争,已经足够吸引眼光的了,史高治,我们是不是已经可以推动立法了?”摩根问道。
  “差不多了,不过最好,还是要有一个让政府直接提出需求的过程。摩根先生,您知道,美国陆军的装备和训练早就跟不上时代了,尤其是在攻坚能力上,缺陷很大。我敢说,纽约州民兵对上联邦陆军,一个能打他们三个。所以,最好是等到我们的陆军再次严重受挫,然后需要大量的压制武器的时候……”
  “这个时候,政府就需要向我们贷款。可是单家的私人银行给不出那么多钱(当然是故意的),而各家银行之间的协调又因为私人银行的种种繁琐的程序使得这个流程变得格外的麻烦,为了让孩子们至少能在圣地亚哥军港里面过一个有屋顶的圣诞节,为了减少他们的不必要的伤亡。国会就需要尽快的通过法案。”摩根笑着回答说,“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让联邦军队再输一场了……”
第463章
暗度陈仓(五)
  要让军队再吃一次更为严重的败仗,操作起来其实也不是特别难。简单地说,在这个时候,就是要迫使西奥多·罗斯福先生带着他的军队,再次向西班牙人的防御阵地发起一次缺乏重火力支持的进攻行动就够了。
  只是,怎样才能让西奥多·罗斯福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要知道,西奥多·罗斯福之所以会放弃自己海军部副部长的位置,去参加这场战争,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为自己谋得政治筹码。说得更明白一些,他是来刷声望的。而一次无谋的攻击,导致更大的损失,这只会让他的声望下跌。所以西奥多·罗斯福绝不可能同意这样的做法。至少,这一仗绝对不能在他的手里这样输。
  所以,在听到了史高治的话之后,摩根开口了:“史高治,西奥多可不见得愿意做这样的牺牲。当然,只要我们愿意出足够的代价,我想也不是不能谈,但是犯得上吗?”
  摩根当然知道,就算不付出代价,也有的是硬把黑锅扣到西奥多·罗斯福头上的办法。不过,罗斯福家族和摩根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他们是一伙的,就像洛克菲勒和史高治他们是一伙的一样。即使以史高治在自己的联盟中的那样大的优势地位,也不可能无代价的让洛克菲勒“为了共同的长远利益”而白白吃亏。摩根在他的那个联盟中的地位相对于史高治要更弱一些,所以他自然更不能强行让罗斯福家族吃亏。要不然,谁还会跟他这位盟主干呢?所以,在这个时候,他必须站出来维护罗斯福家族的利益。
  “呵呵,摩根先生,您想多了。”史高治说,“我并没有让罗斯福先生背黑锅的意思。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当时罗斯福先生不在指挥岗位上就可以了。”接着史高治就给在场的人讲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
  “罗斯福先生在试探性进攻受挫后,认识到了在没有足够的火力之前,是不宜硬上的,于是他开始和国内联络,安排加强火力的事宜,然后在观察敌人阵地的时候,我们的罗斯福先生却意外的受了伤,需要回国治疗。临走前,他将指挥权交给自己的副手,并嘱咐他不要轻举妄动。
  然而世界上的事情总是能出乎大家的预料。就在罗斯福先生登上船,离开后不久,西班牙人就做出了非常非常不人道的行为,他们居然屠杀了战俘!我们的战士们目睹此景,当然是义愤填膺,纷纷向临时指挥官请战,临时指挥官也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向着西班牙人的阵地发起了无谋的攻击,导致了一场惨败。士兵们伤亡惨重,却依旧没能拿下敌人的阵地。在这个危急的时候,知道了消息的罗斯福先生强忍着伤痛,放弃了治疗。面对着医生的,你为什么放弃治疗的疑问,他简单回答说:“因为有更多的兄弟在这个时候需要我!”然后他立刻赶回了战场,整顿好了因为失败而士气大沮的军队,恢复了军队的士气。然后我们很快通过了美联储法案,将急需的武器送到了兄弟们的手中,在时机成熟之后,罗斯福先生带领这战士们,向着敌人的阵地再次发起攻击,并一举攻下了这处阵地,奠定了战争胜利的胜局……
  你们看看,在这个故事里的罗斯福先生哪里需要背黑锅了?甚至于,我们美国人有需要被黑锅的吗?即使是那位出了错的临时指挥官,大家依旧会觉得他是个好人吧?而我们的罗斯福先生,那自然更是大出风头,表现得仁慈、勇敢、坚定、顽强、明智,简直就是军人道德的楷模,即使用来和石墙杰克逊,或者是罗伯特·李将军相比,都能毫不逊色了。至于黑锅,当然都让那些西班牙人背上了……怎么样,我的这个故事如何?”
  史高治很得意的环顾着众人。
  “啪、啪、啪、啪”掌声渐渐地响了起来,所有的与会者都真心诚意的鼓起掌来。摩根站了起来,一边鼓着掌,一边对史高治说:
  “真是太卑鄙,太无耻了!干得漂亮,麦克唐纳先生!”
  一直以来,摩根都是用“史高治”来直接称呼他的,这样一来显得亲热,二来嘛,其实更多的还是摩根的心理在作怪。摩根比史高治要大一些,所以一直以来总喜欢以史高治的前辈自居,而后来当他隐隐的觉得自己比不过史高治之后,在感情上他反而越发的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所以还是叫他“史高治”,虽然其他人都已经称史高治为麦克唐纳先生了。而这一次,在卡罗尔·麦克唐纳也在场的情况下,用名字来称呼史高治本来是非常正常的了,他却用起了“麦克唐纳先生”这样的敬语。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你为什么能够成功。”摩根继续说,“这一次能有幸和您合作,推动建立美联储的计划,让我学到了很多。”
  ……
  三天之后,也就是西奥多·罗斯福先生因为受伤而被迫回国的第二天的下午,史高治旗下的新闻节目电台“美国之音”突然停下了正常的节目,播发了这样一则新闻:
  “据在前线的记者报道,西班牙人在战场上又犯下了新的,令人发指的罪行。据报道,今天早些时候,西班牙守军在圣地亚哥附近的防御阵地前,枪杀了一些在前些日子的战斗中被俘的美军士兵。依据我们的记者汤普森的描述……”
  这则新闻立刻就在整个美国,甚至是整个世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自从美国内战中,《华盛顿宣言》出现后,在战场上杀死俘虏,已经成为整个文明世界所极度不齿的罪行了。更不要说《华盛顿宣言》上升为条约之后,绝大部分的文明国家都已将在这份宣言上签字,表示认同宣言的精神,并保证执行宣言的条款了。而这些国家当中就包括有西班牙。
  西班牙政府第一时间就站出来表示,这一切全部都是美国人的污蔑,西班牙人是文明人,根本就不会犯下这样的丧心病狂的罪行。
  然而,西班牙政府的这个表态卵的用都没有。因为西班牙政府并不了解前线发生了什么。西班牙在当时并没有进行实时的越洋通讯的能力。而大家也都知道这一点,所以它们的辩解自然毫无说服力。至于西班牙人说他们是文明人,不会干这样的事情。那更是天大的笑话,先不翻西班牙历史上差一点就把南美的和平土著杀了个精光的旧账,就说近来在和古巴起义军的对抗中,西班牙就不止一次的杀过俘虏,当然,西班牙人说那些俘虏没穿军装,而这种情况暂时不在《华盛顿宣言》的保护范围内。但是西班牙的那些文明人的节操,全欧洲都知道,比最烂的婊子还烂。所以,西班牙政府反应虽然快,但是却没有一点效果。
  而在美国这边,更是群情激奋。虽然总统表示,在没有见到最可靠的证据之前,他还不愿意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在民间,老百姓们却已经极度的愤怒了。人们来到白宫和国会山前游行,要求立刻采取行动,惩罚那些该死的西班牙野蛮人。而在太阳报这样的一贯发言不负责任的小报上,更是有人喊出了这样的声音:
  “西班牙人根本就不算文明人,他们和印第安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更坏!”
  “西班牙人的唯一用处就是可以剥下皮做长筒靴!”
  “立刻发起进攻,杀死所有的西班牙人!”
  到了第三天,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一起刊出了两张照片。第一张照片上,可以看到西班牙士兵正在向一群被绑着排成一排的,身穿美军军服的人开枪,第二张照片上可以看到西班牙士兵正在用刺刀给那些中了枪但还没死的士兵补刀。
  这一下子,所有的疑虑全都消失了。有图有真相,西班牙人的罪行已经是铁证如山了。麦金莱总统在白宫发表声明,强烈谴责这种反人类的暴行,并且向上帝发誓,一定要严惩凶手。随着这两张照片被欧洲的报纸纷纷转载,整个世界都开始批判起了西班牙的暴行。就连一直以来都在道义上支持西班牙的英国人,都不得不说出了“西班牙人在这件事情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这样的话了。西班牙政府更是干脆连话都不说了,如果有记者就这事情向他们追问,他们也一律用“无可奉告”,“我们需要在彻底的调查之后才能回答您的问题”这类的东西来搪塞了。
  照相技术在当时才发展起来不久,而图片修改术这样逆天的技术,这个世界上的人甚至听都没有听说过。因为在当时,知道世界上存在这种技术的人,加起来,不超过二十个。所以整个欧洲,整个世界全都相信,西班牙人在战争中极不理智的犯下了杀害俘虏的严重罪行。
  也就在这种情况下,在西奥多·罗斯福先生不在的时候,临时指挥官泰勒上校,带着美军向着西班牙人的阵地发起了新的一轮的猛烈进攻……
第464章
暗度陈仓(六)
  美国人的这次行动失败得一塌糊涂,他们先是在突破铁丝网的时候死了一批,然后又陷入了几处暗堡的交叉火力中,被压得抬不起头来,还遭到了反步兵定向雷杀伤,和布置在反斜面上的重型迫击炮的轰击。
  但是满怀着愤怒的美国人(经过媒体成功的宣传,美国士兵们也认定前些天被俘虏的一些士兵被西班牙人杀害了,还有人想起了几天前,他们曾听到西班牙那边传来的排枪的声音。而且随军记者也宣称他在那边通过高倍长焦镜头拍到了西班牙人屠杀战俘),还是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进攻,但是直到这一天结束,他们也没能突破西班牙人的防御(西班牙人也知道美国人宣传的“屠杀战俘”的事情了,所以他们担心,如果让美国人打进来了,只怕美国人也会来这么一家伙。于是战斗得格外卖力。),反而倒是又伤亡了一千多人。
  第二天,美军再次受挫的消息传回了国内。一些媒体又开始分析起美军受挫的原因,缺乏攻坚重火力,成了大家一致认同的原因。于是,总统宣布,他已经向国会提出一个紧急拨款的提案,得到的款项将用于为美军配备最先进,最强大的武器。而国会则表示,今年的预算已经用完了,国家必须向商业银行贷款或者发行国债才能筹集到相关的款项。为了便于贷款,国会需要首先通过一份准备性的法案……
  是的,贷款的准备性的法案,有关建立美联储这样的一个将要统治这个国家一百多年,甚至更久远的时间的机构,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将美国政府都架空了的,政府也管不了,国会实际上也管不了的经济怪兽级别的机构,就以“准备性法案”这样的说法在国会里开始表决了。如果在平时,两院通过任何法案,都会被媒体广泛的关注,然而现在,大家的注意力全放在古巴的战场上了,还有谁会在乎国会里的那些小事情。所以,几乎所有的媒体对国会开始审议这条法案都持近乎无视的态度。在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这样的报纸里,你都只有在第三版的版面上才能看到相关的,而且语焉不详的新闻,至于太阳报这样的小报,你就是在中缝里都找不到相关的报道。因为几乎所有的版面都在用于报道战争了,尤其是报道美国人的英勇和西班牙人的卑劣。
  当坏消息不断地时候,人民就需要英雄。所以另一个报告重点就是美军中的英雄了。而且,正所谓,时穷节乃现,越是艰难的时候,就越是会涌现出英雄。比如有一位叫做阿甘的医护兵,冒着西班牙人的炮火,将七个受重伤的战友背了下来,在去救第八位士兵的时候,却不幸被万恶的西班牙人的狙击手击中,光荣殉国。(该死的西班牙人,居然射击佩戴红十字标志,并且没有携带武器的人员!)再比如说,还有一位叫做古蒂的西班牙裔美国人,在身中数枪的情况下,硬是用手雷和爆破筒敲掉了三个西班牙碉堡,最后壮烈殉国。(当然,有些拿了比塞塔的无耻的家伙造谣说,他是被后面的督战队用枪指着去炸碉堡的。这当然是毫无根据的恶毒的谣言,虽然有一点他们说的不错,那就是在冲锋的时候,西班牙裔美国士兵总是冲在最前头。但这并不是因为督战队,而是因为他们对美利坚合众国满满的热爱。事实上,在阿妹你看的几乎战无不胜,呸呸呸呸,是几乎战无不赚钱的战争史上,不管是跟谁打,来自这个国家的某某裔美国人总是打得最起劲的,和英国人打的时候,英裔美国人最来劲;和西班牙人打的时候,西班牙裔美国人最来劲,和日本打的时候,日裔美军一样非常勇敢;和志愿军打的时候,华裔美国兵一边用中文高喊:“别开枪,我是中国人!”一边向上了当的中国士兵射击。这已经是美利坚的传统了。)总统已经决定,将向他们发放美军最高勋章——荣誉勋章,以表彰他们的勇烈。
  除了牺牲的英雄,当然也不缺活着的英雄。比如,原本出身豪门,已经当上海军副部长的西奥多·罗斯福先生,在战争爆发后,辞职参军,指挥军队与西班牙人鏖战,在亲自执行侦察任务的时候受伤,于是被送回国治疗,然而当他听到美军遭到挫败,陷入困难的消息之后,不顾自己的伤情,毅然放弃治疗,偷偷地从佛罗里达的医院里跑了出去,然后租了一条私人的船只,跑回了古巴,回到了军队中,重新带领这支陷入沮丧的部队,鼓舞他们的斗志,然后让他们为了华尔街的利益,哦,不对,是为了伟大的阿妹你看和全人类的利益,坚定勇敢的继续当炮灰。
  在后来的历史书中是这样记录这个时刻的:
  “手上还打着带血的绷带的罗斯福突然出现在沮丧的士兵们面前的时候,那些士兵们都惊呆了,过了一会儿,整座军营里都传出了惊天动地的欢呼声。这些天来,这些战士们经受了一次次攻击受挫,战友牺牲或者负伤,以及各种热带病的折磨,他们士气低落,平时都不愿意说话了,整个军营似乎都变成了一个大坟墓。但在这一刻,这些日子以来几乎要把战士们压垮了的那些东西好像突然不见了,所有的士兵都激动了起来,他们都相信,霉运已经过去了,就像乌云已经散去了一样。他们的统帅将带领他们走出困境,赢得胜利。
  随军记者福斯向罗斯福先生问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西班牙人的防线非常的坚固,您打算用什么样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呢?’罗斯福先生微微一笑,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具体的战术问题,我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一来是为了保密,二来也因为我才刚回来,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不过基本的原则我可以告诉你们,那就是:杀死西班牙佬,杀死西班牙佬,不停地杀死西班牙佬!’”
第465章
暗度陈仓(七)
  虽然英雄的出现,让美军恢复了士气,但是,打仗可不是光靠有士气就能赢的。当然,如果对手是什么沙隆巴斯物流公司的,那当然不在此内。一般来说,西班牙人虽然算不上战斗民族,但战斗力也绝对不算差。尤其是考虑到美军可能的报复,这些西班牙人也就更有战斗的动力。就像后来二战的时候,即使被打到柏林了,德国军队还是有顽抗到底的决心的。相反,镇守鲁尔区的德军,虽然由防御战专家莫不攻亲自指挥,但等到美国人打过来之后,几十万大军呼啦呼啦的就投了降。无他,只不过因为投降了美国,说不定就能逃过俄国人的报复了。如果美军来了都不投降,玩一把美军击退了,然后换成俄国人来了,该怎么办?
  既然西班牙人是要顽抗到底了,那么攻坚就是不可避免的。而要打败那些躲在工事后面的西班牙人,罗斯福先生还需要一些嗓门更大,更有说服力的东西。这东西就是重型火炮。只有重型火炮才能敲开西班牙人的防御。
  三权分立的合众国国家机器突然表现出了超高的效率,仅仅一个上午,参众两院就通过了为紧急贷款做准备的那一系列法案,当然,这里面也包括史高治,摩根为之忙碌了许久的美联储法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0/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