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1/282

  “很不错。您临时能想到这么多已经很好了。”史高治说,“当然,满清政府未必会轻易同意,不过时局逼迫之下,应该还是能够做到的。至于细节。我以前非常强调你的细节,是因为你经常表现得非常马虎。不过看你的这份设想,比起以前已经细致多了。不过不要走到另一个极端,你现在想到的这一点当初为什么没想到?是不是因为在那些最容易想到的问题上太早的进入细节了?细节很重要,但在完成整个的大构想,大框架之前,不要过早的进入细节,否则很容易陷在细节里反而找不到方向了。而且,过于细节的事情也自然有其他相关负责人来管。不然我们给他们发工资干什么?你们两个明白了吗?”
  “(叔叔)爸爸,我们都明白了。”两个人一起回答说。
  “那好,把你们的两份材料,还有葛莱史东你刚才想到的东西,都交给我的文案秘书加里森先生,让他负责调整细化一下。”史高治最后这样说。
第393章
吃了原告吃被告
  虽然再次强调了保密,但是满清和智利以及美国的造船厂之间达成了协议的消息还是被日本报纸披露出来了。当然,这又是由于满清政府泄密。消息传出之后,日本政府的代表分别向满清政府和智利政府以及美国政府提出了“严正抗议”。不过这样的抗议完全就没有效果,智利政府表示“我们的协议并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只是智利和中国之间为了保证太平洋的和平而做出的完全合理合法的举动。日本政府的抗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至于美国政府,更是干脆的表示:“这只是一家美国企业正常的商业行为,美国政府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难道说日本可以向其他国家订购军舰,而智利国或者中国就不能向美国订购军舰吗?”
  当然,自高自大的满清政府也完全没有把日本放到眼里。对于日本的抗议,甚至连个回复都没有。
  当然日本方面也不完全只会动嘴炮,就在协议达成的消息披露出来之后不过两天,日本明治天皇就向日本人民发出了募捐号召。明治天皇宣称他将每天少吃一顿饭,将节约出来的钱用于为日本海军购建新的军舰。
  在明治天皇的带领下,日本掀起了一场捐款购造军舰的风潮。要说工业化之后的国家的动员能力却是远远不是封建国家能比的。整个日本,上至华族(日本贵族的称呼),下至在外国赚外汇的日本妓女,可以说除了日本农民,都拿出了自家的钱罐,或多或少的向政府捐款。日本政府趁势在国内发行国债,日本华族银行带头认购了一批国债,然后各种企业也纷纷购入国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之内,日本政府就利用募捐和购买国债的方式,收入了多达六千多万日元的资金。
  这个时代的日元可不是后世人们习惯的那种和美元的比值在一百比一左右的玩意儿。这一笔钱,甚至都已经超过了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的一半。
  ……
  “我们得到消息,日本开始向英国追加的购舰要求,并同时向法国和德国提出了购舰要求。”邦德向史高治报告说。
  “他们都订购了些什么军舰?”史高治问道。
  “这些我们还不是很清楚。不过应该是和现在他们订购的军舰类似的东西吧。”邦德回答说。
  “啊,我知道了。”史高治说。
  这个时候,史高治的桌子上的电话突然响了起来。秘书拿起听筒,放到耳边,然后又将听筒拿下来,用手捂住了下端,对史高治说:“麦克唐纳先生,是摩根先生的电话。”
  在成功的坑了摩根一把之后,麦克唐纳家族和摩根家族之间的关系再也没有从前那么亲密了。不过,正所谓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所以此后两个财团虽然免不了依旧会有一些争斗,今天你坑我一把,明天我坑你一把的事情多得数都数不过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两家就真的成了死对头。两个家族合伙坑人的时候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但也不是没有。甚至于在现在,两家的产业很多时候都融合到了同一个企业中,双方的斗争更多的时候是表现在争夺一些企业的控制权上面。
  史高治伸出手接过秘书递来的电话,说道:“是摩根先生?怎么突然想起要和我打电话了?”他的语气十分的亲热,不知道的,单听着这声音,多半还要以为史高治和摩根是好朋友呢。
  “哦,麦克唐纳先生。”摩根在电话里说,“一些日本人找到了我,希望能和我们的造船厂做一笔买卖。我知道你正在摆弄远东的事情,想要听听你的意见。”
  日本人居然找到摩根那里去了,而且居然会愿意和刚刚捣了他们的乱的麦克唐纳财团旗下的造船厂做买卖。这倒是有点出乎史高治的意外。
  “他们想要和我们谈什么买卖?”史高治问道。
  “他们希望向我们订购军舰。”摩根说,“比我们为智利建造的那些军舰一模一样的军舰。而且他们希望我们能让他们订购的军舰在智利人的军舰之前交货。”
  史高治忍不住笑起来了,看起来日本人还真是明白包括摩根和自己在内的那帮子家伙的特性——一切都是为了利润,为了一切的利润。
  “这有什么好犹豫的。”史高治说,“我们是做这个买卖的,只要美国政府没有禁止向日本出售武器,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做这个买卖。谁的钱不是钱呢。”
  反正日本人手里有钱,总能买到军舰的,即使自己不卖,他们也一定能再别的地方买到这些玩意儿。再说了,这一仗,无论怎么打,史高治都觉得,日本的胜利乃是必然。既然如此,让别人赚这个钱,还不如让自己赚呢。这钱到了别人手里,对中国一点好处都没有,到了自己手里,等满清战败之后,还能到中国去办教育,办报纸,开民智呢。虽说主观上,这样做还是为了赚钱,但是客观上绝对是对中国也有好处的。
  “既然您这么看,那我就答应下来了。另外,日本人向我们表示,如果我们能够将给智利制造的军舰的交付日期向后拖延一下,那么他们愿意为此向我们支付更高的货款。看得出,您前面的那些举动让他们感觉到压力很大。”摩根的声音里带着笑意。
  “这是我们该做的。”史高治不知怎么回事,一下子冒出了这样一句。然后他对摩根说:“日本人最近购买了很多军舰,您难道没有趁机提出给他们代理融资方面的要求吗?”
  “当然有。不过日本人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需要。除非你能再一口气卖给中国人一个舰队。”摩根说。
  一口气再卖给中国一个舰队,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即使某个“老佛爷”突然蛇精病发作,把颐和园给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而且就算“老佛爷”弄到了这么多钱,史高治这里也没有足够大的产能,来制造这样多的军舰。当然,他可以放出点风声,说满清从他这里订购了更多的军舰。但是日本人也不是傻帽,摩根——麦克唐纳造船厂有多大的产能,只要查一查干船坞的数量,以及此前他们历年造船的数量就可以知道了。这可骗不过那些小日本。唉,他们要是能和现在的满清或者是许多年后的平成死宅一样好骗就好了。
  “这可做不到。”史高治说,“不过我估计此后日本人再从我们这里买军舰的可能性不大。能赚一次钱就赚一次钱吧。啊,对了,你可以骗骗日本人,就说我们给满清秘密建造了一种水下军舰。专门用来袭击泊地。看看能不能骗他们再在我们这里多订购一批巡逻船。”
第394章
搞个大新闻(一)
  “德娜,你不要吃得太多了,这些东西吃多了会长胖的。而且,天知道这些东西里面都添加了些什么东西。”爱丽丝提着一个大包,跟在德娜的后面。这个时候,德娜正一边沿着纽伦堡古老的石条街道漫步,一边将又一个蜂蜜胡椒饼塞进了自己的嘴巴,然后用含糊的声音回答说:
  “不用担心,爱丽丝,我是与众不同的,无论怎么吃都不会胖的。而且,这是现做的东西,犯不着用那些乱七八糟的防腐剂的。再说了,如果担心这些东西,我们到欧洲之后,都已经饿死两年多了吧。”
  现在正是暑假时间,在欧洲的第一年的寒假里,很有些想家的德娜不远万里的回了一次鸭堡,结果,大半的时间都花在路上了,一路上把德娜累得半死,回到鸭堡后才呆了两天,就要急匆匆的赶回欧洲去,要不然就赶不上新学期了。那个时代的大学的规矩都很大,因为迟到旷课之类的小事情,都是可以开除学生的。虽然动用一下家族的影响力,解决这种问题并不算太难,但是德娜并不愿意什么事情都依赖家族的力量。所以后来,这类放假的日子,德娜就不再万里迢迢的回美国了,而是以报纸记者的身份满欧洲到处乱跑。
  如今德娜所供职的报纸叫做“巴伐利亚前进报”。这是一家有着三个月的历史的新报纸,不过主编呀什么那一帮子人,和德娜已经认识了快两年了。上个暑假的时候,德娜也在他们的报纸里当记者,只是那个时候,他们的报纸还叫做“进步报”。
  “德娜同志。”爱丽丝走近一点,小声的对德娜说,“后面有人跟着我们呢。”
  是的,如今爱丽丝已经开始用“同志”来称呼德娜了。两年的时间里,爱丽丝跟着德娜和那些欧洲的社会主义组织打交道,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一开始,她只是抱着陪着德娜小姐玩玩的心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的。那个时候,她也时常开玩笑似的称呼德娜为“德娜同志”,而德娜也笑称她为“爱丽丝同志”。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一点,那就是中国古人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肯定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且,爱丽丝的年龄并不比德娜大多少,她仅仅只比德娜大一岁四个月而已。这是必须的,年龄差别太大了,就不能作为德娜的同学一直跟着她了。
  然而这样做却有一个不太好的后果,那就是爱丽丝除了在某些平时不太用的上的技巧(比如射击,跟踪反跟踪什么的)方面比德娜强之外,在其他方面,尤其是知识和见解方面几乎完全是被德娜全面压制的。加上这个年纪的半大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什么的还都在塑造阶段,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再加上德娜在给那些左翼的报纸写报道的时候,经常会有意无意的和爱丽丝讨论文稿,结果,一来二去的,爱丽丝就被成功的洗了脑。
  而虽然有第二组的成员一直跟踪着德娜,但是他们毕竟要和德娜保持相当的距离,因而,麦克唐纳家族对于德娜小姐现在的各种状况,尤其是生活和思想状况的了解,几乎完全依赖于爱丽丝的报告,而现在,爱丽丝的那些报告的内容,都是德娜看过了的,很多甚至干脆是依照德娜的意思写的。
  所以,在现在史高治、卡罗尔,以及凯瑟琳看到的报告中,德娜的形象完全符合他们的想象,就是一个高傲的,调皮的,爱嘲讽的,女性版本的靡菲斯特。以至于卡罗尔看了其中的一些报道之后有时候甚至会说:“这个丫头越来越像他的叔叔了。”
  “是些什么人跟着我们,是那些双保险吗?”德娜问道。所谓的“双保险”,指的是另一队负责德娜的安全的黑水保安。
  “不太像。”爱丽丝回答说,“跟踪我们的那些家伙的风格和黑水的不太一样。水平比黑水派来的人明显要差一点,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受过训练的样子,应该不会是那些乱七八糟的黑帮分子,我怀疑很可能是德国警察。”
  “真是该死!”德娜小声的说。所谓的“该死”指的倒不是那些警察跟踪她们。而是因为这些家伙的行动肯定会被黑水的“双保险”发现。这样一来,在黑水的“双保险”的报告里说不定就又会有“德娜小姐去参加有危险的社会活动”这一类的东西。
  “我们甩掉他们。”德娜说。
  ……
  安德鲁警官悄悄的跟在那两个女人后面。他知道,这两个女人都在为一家左翼报纸工作。她们最近和一些不太安分的家伙来往密切,所以上面让他盯紧这两个女人。
  “跟紧他们,说不定能顺着她们追到更有价值的大家伙。从而把他们的组织结构图画出来。”当时上面的人就是这样对他说的。
  安德鲁觉得这是个相当简单的任务,跟踪两个小姑娘有个什么困难的。果然,一路上,这两个小姑娘只知道到处买吃的,在大街上闲逛,完全就没有注意到自己悄悄的跟在她们后面。
  ……
  德娜从街边的小摊上拿起一面小镜子,一边对着自己的脸照,一边对爱丽丝说:“爱丽丝,你觉得这面镜子怎么样?”同时她貌似不经意的将镜子在手里晃了晃,然后在镜子里,她很清楚的看到了那个跟踪她们的家伙。那是个中等个子的中年男人,略微有点谢顶,穿着一身褐色的短上衣,这个时候也正停了下来,装作低着头在一个卖饰品的小摊贩那里看着什么。
  “不好看。”爱丽丝心领神会的说,然后一把将德娜手里的镜子接了过来,从镜子里,她看到,那个男人正在装模作样的和摊主商量这什么。然后她迅速的放下镜子对德娜说:“我们往那边去。”
  ……
  安德鲁觉得在逛街的时候跟踪两个姑娘实在是一件太愚蠢的事情。这两个姑娘逛街街来实在是……就算是在一个什么像样的货色都没有的摊子前,两个女人也能站在那里倒腾老半天,把一件一件的东西拿起来,然后没完没了的左比比右比比,然后又放下来拿起另一件……活见鬼,整整大半个小时了,这两个娘们其实什么东西都没买,却依旧一副兴致盎然的架势。真要命。
  这时候,这两个女人又在一处摊子前面停了下来。安德鲁知道,这一停至少要十来分钟。而这条街上人这么多,他为了不跟丢了人,必须跟得更近一点,这个时候,这两个女人突然停下来,他也就必须立刻做出在购物的样子来。
  “先生是打算给太太还是给女儿买一件小礼物?”那个摊主很热情的问道。
  安德鲁不得不将视线暂时转过来,同时敷衍道:“给女儿……”
  “那么先生,您来看这个发卡……”摊主开始无比热情的推销起他的那些小玩意儿了,并且将一个发卡递到了安德鲁的手上。
  “啊,我看看……”安德鲁心不在焉的应付着说,同时抬起眼睛往那两个女人的方向看了一眼——该死的,那两个女人不见了!
  ……
  在旁边的一家商店里,正在试衣服的德娜透过玻璃窗,看到那个跟踪她们的家伙,踮起脚尖,将脖子伸得长长的,朝着四面张望,那样子就像是一只被人拧着脑袋的死鸭子。商店里的光线要比外面暗很多,所以从玻璃窗的里面可以清楚的看到外面的情况,但反过来,要想从外面看到里面的情况就很不容易了。所以那只“死鸭子”根本就没看到就在不远处的商店里的德娜,他四处张望了一下,然后拨开人群朝着一个方向急追了过去。
  “真是太好对付了。”德娜小声的对身边的爱丽丝说道。
  “就是。好了,我们也该去干正事了。”爱丽丝回答说。
  所谓的正事指的是去采访纽伦堡的一家化工厂发生的工人中毒事件。几天前,这家工厂里发生了一起危险气体泄露的事故,以为某些原因,一些危险气体逸散出来了,很多工人因此中毒。其中有一位工人甚至已经死亡了,其余的工人全都失明了。据说当时如果不是那个死了的工人冒着生命危险关掉了总闸门,事情就要大条了。然而包括这个工人在内,所有在这次事故中中毒的工人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和补偿,活着的那几个工人甚至还被工厂开除了出来,厂方的说法是,正是因为他们玩忽职守,才导致了事故。厂方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让他们赔偿损失就已经是非常仁慈了。
  这个时候,在德国,从事这类工作的工人几乎没有任何的安全保障设备,也没有经受过任何安全方面的教育。而在纽伦堡,各个大工会已经有了联合起来的打算了。所以几个工会的领导人打算借着这个机会,将纽伦堡联合工会建立起来,并且发动一次大规模的罢工活动,要求强化安全标准,为从事类似劳动的工人提供全面的安全保护设施,以及工伤赔偿制度,以维护工人的利益。德娜要干的就是为此做舆论宣传上的工作。
第395章
搞个大新闻(二)
  轻松的甩开了跟踪自己的那个笨蛋侦探,德娜和爱丽丝在商店的换衣间里换上了一身女工们常用的工作服,然后从商店里出来,转向了另一个方向。走了一段之后,她们就离开了老街区,然后乘上了一辆向着工厂区的方向行驶的有轨电车。
  随着电力革命的推进,在欧洲和北美的一些城市里,以有轨电车为主的公共交通方式迅速的发展起来了,尤其是在德国的一些城市,因为他们的化工厂一开始就有战争时期转产化学武器的打算,再加上即使是平时,那里面生产的很多东西都有剧毒,所以德国政府强令化工厂必须被安置在城市的下风方向,甚至最好能和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从城市中心区域到化工厂所在的地方,就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了。这个时候,德国的奔驰公司已经在大量的生产汽车了,不过,在公交方面,汽车的运行成本要比电车来得高。所以,在这些城市和工厂区之间的道路交通就主要靠电车了。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段了,但是电车上依旧很拥挤。为了能多装人,这些通往工厂区的电车都是特殊设计的。比如说,在这些电车里,你就找不到正常的公家车里那么多的座位,在这条线路上跑的电车里只有简简单单的一排座椅,其余的全是给人站立的空间。即使这样,车上依旧挤得满满的。
  不过总的来说,德国人的风度倒还过得去,虽然并没有人主动的站出来给两个女孩子让让座什么的,但是,至少大家还都有意思的给她们让开点地方,让她们不至于被挤到了。当然,像后世流行的以某岛国为背景的故事里那样,趁着拥挤,乱伸咸猪手的故事自然就更没有了。不过这并不是因为德国人素质高,而是因为,工会组织的人对于在工人们经常乘坐的电车上维持秩序,打击那些专门趁着车辆拥挤,挤上车来盗窃的小偷。顺带着也会教训教训那些乱伸咸猪手的电车痴汉。结果,这条线路的电车虽然是最为拥挤的,但是车上的秩序倒是很不错。
  这辆电车摇摇晃晃的驶出了市中心,将那些漂亮的哥特式的建筑抛在了后面。德娜向着窗外望去,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大片抛荒的土地。从残存的田塍可以看出,这里也曾经是麦浪翻滚的田野。但是如今,这里已经不再是农田了。一条散发着恶臭的漆黑的溪流从这里流过,溪流边堆满了各种垃圾。更远一点的地方乱七八糟的竖立着一些低矮小房子。这是随着工厂的建立,而跟着出现的贫民窟。不少的工人,都住到了这里。而德娜要采访的那几位被开除了的工人也就住在这片贫民窟里。
  电车在附近的一处站台上停了下来,德娜和爱丽丝从车上下来,早就有工会的人在车站等着他们了。
  “德娜你好,爱丽丝你好!”一个带着鸭舌帽的男人迎了上来,这样向德娜和爱丽丝说。
  “埃尔伯,你好,没想到居然是你。”德娜说道。
  前来迎接德娜和爱丽丝的这个叫做埃尔伯的人是德国社民党的党员,和德娜见过几面,大家都相互认识。
  “怎么?看到我很吃惊?”埃尔伯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1/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