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282

  听到美国人的指责,容闳有点惊讶。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谈判的消息已经泄密了。看到他这个样子,那个中间人明白了一些,于是又对容闳说:“容先生,看来你们对于泄密的事情似乎还不是很清楚呀。”然后他转过头去,对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年轻人说:
  “葛莱史东,你把日本报纸和美国报纸上对这件事情的报道给容先生和清国代表们看看。”
  “好的,希丁克先生。”葛莱史东从手提包里拿出了几份报纸,递给了容闳:“先生,这里是东京朝日新闻、纽约每日时报还有华尔街日报。上面都有相关的新闻报道。”
  这是葛莱史东第一次以秘书的身份参与到商业谈判当中来,这样是渐渐培养接班人的必要的过程。依照史高治的想法,以及后世兔子国培养X86的经验。家族的接班人最好能到家族的各个相关部门都去历练一下,不一定要太长时间,最初哪怕每个位置只呆上一两年,也能让孩子们对家族的整个运转有了感性的体验,可以和他们在以前学过的理论相互印证,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长起来。
  葛莱史东此前已经在报纸以及广播传媒那里干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克利夫兰大学洛克菲勒学院学习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学,如今又到了放暑假的时候了,他就开始跟着谈判专家希丁克学习一下谈判方面的技巧。
  这个时候,清朝的正式的代表——一个叫做何永的官员——在一边虽然听不懂这些鬼佬在说什么,但是却也感觉到好像出问题了。于是等到那个鬼佬说完了话,忙问容闳道:“容先生,出了什么事请了吗?”
  “我们到这里来谈判的消息泄密了,日本人已经知道了。”容闳一边说,一面将一份报纸递到了何永的手上。
  何永问道:“这上面说的什么?”
  “清国与智利密谈合作购舰。甚至连我们的基本合作方式都刊登出来了。美国人觉得,这一定是我们的人泄了密。”容闳解释说。
  “为什么美国人一口咬定是我们泄密而不是他们或者是智利人呢?”何永似乎有点不服气,不过他的话音却很低,而且口气也并不坚决。
  “日本报纸上说了,他们从我国的一位高层官员的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容闳叹着气回答说。
  何永不做声了,即使没有容闳后面提到的证据,他事实上也更倾向于相信泄密是自己这边的问题。因为他也知道,在满清,根本就没有像样子的保密能力。当年他跟着李鸿章大人和太平军,捻军作战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的发现,一些有背景的做买卖的商人,对于战场的情况,以及清军下一步的行动居然比带兵打仗的他知道得还早,还清楚。并且总是能够靠着这个发财。从那个时候起,他就知道,我大清的保密是个什么水平。老实说,大清发生了泄密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如果不泄密,那才奇怪呢。日本报纸上的说法不过是证实了他的猜想而已。
  “一定是那帮子只有一张嘴的狗屁‘清流’们说出去的。这帮混蛋!”何永恶狠狠的想着。他知道,国内有一帮子人就等着看淮军,等着看北洋,等着看李鸿章出问题。在这些家伙看来,哪怕输给外国人,只要能打击李鸿章,就是好事情。不过在嘴里他却是这样说的:“这是日本人的污蔑。如果我是日本人,我一定会保护消息的来源的,哪里会这样直接说出来……”
  ……
  “希丁克先生,为什么我们一见到他们就要指责他们?”在安排好了清朝的代表团之后,葛莱史东这样问道。
  “啊,葛莱史东,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先打压一下那些中国人,把他们的气势打下去,这样在后面的谈判中才更容易占到便宜。尤其是这些中国人,他们很多人还相信世界上有道理可讲,所以如果自己理亏了,会非常心虚,哪怕嘴巴上死不承认,但是真正谈判起来的时候,还是要好对付得多。相形之下,还是英国佬最不好对付,无论干了什么事情,他们永远都能心安理得。而且,必要的时候,干点食言的事情,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希丁克这样回答说。
  “那么,希丁克先生,您觉得和哪个国家的人谈判最为容易?”葛莱史东问道。
  “那得看情况了。”希丁克想了想,这样说,“比如吧,如果你有把握把对手往死里打一顿,那么和日本人谈判最简单,先揍他们一顿,然后一切都好说了。如果你的酒量特别好,或者你的团队里有酒量超级好的人,那和俄国人谈买卖就特别简单——只要你能轻松的用伏特加放倒他们,那很多问题就会好谈得多。当他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的时候,你只要朝着他瞪瞪眼,说一声‘不服气我们来两瓶伏特加’,他们的气焰立刻就下去了。当然,如果你或者你的人喝不过他们,那他们就会显得格外的有挑衅性,格外的不好说话。”
  “这我倒是知道。”葛莱史东讲,“爸爸和我讲过,当年他们和俄国人谈买阿拉斯加的价钱的时候,就是靠着希丁克先生您一个人用伏特加一口气放到了好几个俄国熊,我们才得以吧价钱压得这样低的。爸爸说,当年您一口气就喝下了至少3加仑的伏特加(11升左右),这是真的吗?”
  “除了一口气,其他的倒也不算太离谱。”希丁克笑了起来,然后说,“不过说实话,我宁愿和英国佬慢慢磨,玩切香肠游戏,也不想再和那些俄国佬玩这个了。”
第391章
唐纳德的见解
  老实说,泄密事件并没有给这次谈判带来太多的麻烦。日本人向美国提出了抗议,但是,美国政府却并没有把这个抗议放在眼里。因为首先,美国人觉得,买卖武器完全是正当的生意,无可指责。天大地大,发财最大,有钱不赚是傻瓜。而且,如果说话的是英国,那多少还值得考虑一下,但是日本是什么东西,也管到天命昭昭的美国人头上来了?而且最近日本人在夏威夷给美国找了不少的麻烦,美国人正反感日本人呢。所以日本人的抗议自然就被当成了耳边风。
  至于智利,其实也不太在乎日本人的抗议什么的,因为两国相距太远了,难道日本还敢把军舰开到智利来玩炮舰政策不成?而且,日本和智利的主要经济往来也就是日本购买智利的铜矿石,理论上,日本的确可以通过减少甚至停止从智利购买铜矿石来打击智利,但是日本自己并没有多少铜矿,即使不从智利购买,也要从其他国家购买,而这样做一样会增加日本自己的成本。所以智利人觉得日本这样做的可能其实并不大。不过在谈判中,智利人却利用日本为借口,以满清的错误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由,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比如在如果中国和其他国家发生战争之后,需要支付给智利的购舰费用,就被智利人以此为借口提高了很多。而麦克唐纳家族的家伙也在这里面作好作歹,结果,最终三方达成了协议,麦克唐纳家族给智利提供了购买军舰的低息贷款,而满清政府则为这笔贷款提供担保,并取得了在战争爆发时,在支付相应费用之后获得军舰的权力,而麦克唐纳财团也获得了这样的条款:“如果战争爆发,在利率相当的情况下,满清政府在为购买这些军舰融资的时候,应优先选择麦克唐纳创投银行。”
  ……
  “爸爸,你确定中国会在这一战中失败,即使他们得到了新的军舰?”在经历了谈判的全过程后,回到鸭堡的葛莱史东这样问史高治。
  “那当然。虽然满清到时候能够得到更多的军舰,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们打赢战争。唐纳德,你学了这么久的军事了,你来给你的弟弟讲一讲吧。”史高治转过头去,对呆在一边的唐纳德说。
  唐纳德最近有一个假期,于是也回到鸭堡中来了。在葛莱史东进来之前,史高治正在考校他学到的东西。如今听了葛莱史东的问话,就顺便用这个问题来考校起了唐纳德。
  “史高治叔叔,这件事情,我是这样想的。首先,战争是国家总体力量的对抗,从财政上看,两国的财政收入差不多,但是支出盈余却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两国的军费相差是相当的悬殊的。加上这件事情已经曝光了,日本人肯定会为此做准备,仅仅从财政上来讲,日本人还有钱订购更多的军舰,但是满清恐怕已经拿不出钱来进一步强化海军了。如果这个谈判能够真正的实现保密,到时候能打日本人一个措手不及,那倒是有一定的获胜的可能。但是这件事情怎么可能保得住密呢?无论是对于智利人还是对于我们来说,让这个秘密被日本人知道,都更有利一些。所以真的到开战的时候,日本的海军一定能压倒加上这些新军舰的中国海军。”
  说到这里,唐纳德抬起眼睛看了看史高治,似乎想要看出史高治的反应。不过,在人精中打了几十年的滚的史高治的反应哪里是那么容易看出来的。于是唐纳德继续往下说:
  “就前面我知道的一些情况来看,中国舰队的规模并不比日本小多少,但是海军费却差别这么多。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是怎么样用少得多的钱,维持着这样一支规模和日本相当的舰队的。更何况,他们的舰队中,老军舰更多,维护起来成本更高。所以,我不得不怀疑中国舰队的保养状况。另外,我知道日本有自己的造船厂,修船厂,技术水平都比中国高,这就意味着军舰在战斗中受损之后,日本军舰恢复战斗力的速度要快得多。这样一来,在海战中,日军获胜的可能就更大了。
  至于陆地上的战斗。”唐纳德停顿了一下,然后说,“史高治叔叔,您这里有朝鲜地区的地图吗?”
  “这个真的没有。”史高治笑了笑说,“我这里毕竟不是你们学校的作战室。不过大张的世界地图还是有的。能用吗?”
  这时候史高治的秘书赶忙从书柜里翻出了世界地图。这张地图正好能在史高治的办公桌上面铺开。
  “基本上够用了,反正不用讲细节的战术问题。可惜是一张区划图而不是地形图。”唐纳德看着地图这样说。
  “葛莱史东,你来看,朝鲜在这里,它是个长长的半岛,而且我记得它那里山地很多,不过这张图不是地形图,看不出来。朝鲜也好,中国也好,都是非常落后的国家。虽然我没有亲自去看过,但是我猜想,哪里的交通条件一定非常的糟糕。搞得不好,比我们的阿拉斯加的交通水平也强不到哪里去。”
  比阿拉斯加强不到哪里去,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至少现在,史高治还没有对阿拉斯加的石油进行大开发,所以阿拉斯加也就根本没有像样的公路,更不要说铁路了。不过,那个时代,东北地区,以及朝鲜的交通条件的确非常糟糕,基本上还处在古代水平。
  “你们知道,战争中,后勤是极其重要的。缺少后勤支持,一支军队在英勇善战,也无法打胜仗——除非他们的对手胆小得像兔子同时笨得像猪。考虑到中国陆军的规模远远大于日本陆军,而花在陆军身上的军费却小于日本陆军。我可以肯定,无论是装备还是训练水平,日本陆军都应该优于中国军队。而且,你看在朝鲜这样一个半岛地形的地方,陆地上交通不便,那么最有效的补给方式就是海运。而一旦在海上失败,海运的线路就会被切断,而陆地运输又极其艰难,这样一来,失去了海上的补给的一方在陆地上也是必然会失败的。”
  “但是唐纳德,你刚刚说过,中国的军队数量比日本多得多。他们难道就不能靠数量优势,用人海战术来击败日本人吗?”葛莱史东问道。
  “自从有了铁丝网、后膛枪、管退炮、机关枪之后,人海战术就是笑话。另外,中国军队虽然更多,但是他们要防御的面积也更大,所以他们手中能够调动的预备队并不会比日本人多。而且,交通条件决定了最多能投入多少军队,如果后勤补给保证不了,派去的人越多,崩溃得越快。所以,中国的人数优势,在争夺朝鲜的战争中,一点用处都没有。只要海上失败了,陆地上的失败就是不可避免的。”
  “谢谢你,唐纳德,你这样一说,我就全明白了。”葛莱史东对唐纳德说道。
  “唐纳德,解说的不错。看得出你在西点还是学到了一些东西的。你已经能够像一位将军一样思考问题了。”史高治把身体向后靠在了后靠背里面,对唐纳德和葛莱史东说,“不过我还要接着考考你们,既然日本人注定是胜利者,我们为什么不和胜利者站到一边。好了,你们各自到旁边的房间里去想想,想清楚了,再回来和我讲讲。”
  “好的,史高治叔叔。”
  “好的,爸爸。”
  两人应答了一声就站起身来,从史高治的办公室里面走了出去。其实这个时候,葛莱史东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只是他知道史高治并不太喜欢他立刻就做出回答。母亲曾告诉过他,父亲认为他的反应快固然是个优点,但是他不应该依赖于此。
  “你的父亲更希望看到你在拿出自己的看法的时候,能够事先做足功课,做到细致周密。而不是完全靠拍脑袋。因为拍脑袋是靠不住的。你父亲觉得,作为麦克唐纳财团的下一代,严谨踏实比奇思妙想更重要。”
  所以葛莱史东压制住自己想要冲口而出的那些想法,和唐纳德一起离开了史高治的办公室。
  “葛莱史东,你是不是有些什么想法了?”唐纳德问道。
  “啊,还没有呢。”葛莱史东回答说,“我要去好好想想。你呢?”
  “有还没想好。”唐纳德说,“不过我想,我们终归不过是求财,应该是这样能让我们赚到更多的钱吧,从这个思路去想,应该不会错太多。”
  “我也这么觉得。”葛莱史东向唐纳德点点头,然后拉开了左边的小房间的房门,走了进去。而唐纳德则走进了对面的那个小房间里。
  小房间里有桌子椅子,纸和笔,甚至还包括算盘(这东西从中国引进后得到了大实验室里的工作人员的一致称赞,甚至成了相关研究人员的必备技能),葛莱史东在桌子前坐了下来,拿过纸笔,思考了起来。
第392章
赚钱的方案
  忙活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葛莱史东觉得自己的这个答案基本上已经成型了,虽然细节处还差很多,但是哪些地方是需要具体的数据的。而在这里,是没办法立刻获得足够多的数据的。所以能做到这个样子也就差不多了。
  葛莱史东将桌面上的那些写满了字的纸张收拢起来,排好了顺序,然后站起身来,在桌上将文稿顿了顿整齐,然后向着史高治的办公室走去。
  轻轻地敲敲门,里面传来了史高治的声音:“进来吧。”
  葛莱史东推开门,看到唐纳德已经在那里了。那张世界地图也已经被挂起来了,唐纳德正指着那张地图对史高治讲着自己的见解。
  “这一战中日本付出的代价肯定会更大,那么战后,日本肯定会向中国索要巨额的战争赔款。另外,还可能会要求割让台湾。甚至还有更多。到那个时候,以中国的财政能力,根本就不可能支付得出这样巨额的赔款。他们就只能对外借款了。甚至于在战争中期,他们都会大举借款,而且还很难借到。我们这个时候可以趁机向他们放高利贷,就让他们用开矿权活着别的东西来抵押好了。反正中国新败之后,是绝对无力和我们耍赖皮的。
  而且从长远来看,利益就更多了。这一战之后,日本要继续发展,就必须一直压制中国。史高治叔叔,我之所以推断日本会要求中国割让台湾,就是基于这个判断。而中国自然想保住自己,但是他的力量不够,就必须不断的向其他国家借力,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好处的机会就更多了。而且,我刚刚查阅了中国的政治情况,中国的统治者和绝大多数的人民并不是一个民族。这在很多年前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现在不同了,民族国家的思想肯定会渐渐渗透进去。这样一来,政府的合法性就成了问题,今后中国可能会革命不断。而中国如此之大,又不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不存在统一的市场的约束,所以它会非常容易出现分裂的状态。一旦这样的状况出现,某个工业国支持一个分裂政权,而另一个工业国支持另一个分裂政权的情况也就会随之出现。这里面就会有大量的商机。
  所以,史高治叔叔,我觉得,从近期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中国战败的机会获得向他们提供高利贷,以及控制一些矿业或者是重要部门的机会。长远来看,如果我们也能控制住一个地方派系当然最好。不过,这恐怕会超过了我们的力量极限。不过,我觉得我们好似可以有所作为的。比如说我们的武器部门。中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会需要大量的便宜的,性能可靠的武器。如果我们专门针对这些要求,专门开发一些武器,应该也能赚一些钱。不过相比那些在亚洲有军事力量投放能力的国家的企业相比,我们的处境还是不利。如果我们美国能够从西班牙人手里把菲律宾抢过来就好了。
  另外,我有一个建议,我希望能够利用这个机会,让克利夫兰大学在中国开一个分校。这个学校中的尖子学生,我们可以让他们到克利夫兰大学来读书。叔叔,这样一来,长长远来看,我们就能在中国获得更大的影响力。而影响力,迟早都能变成钱……”
  葛莱史东站在一旁,听着自己的堂兄讲的这些东西,他的心里有一点后悔:“自己也许应该更早一点进来。”因为葛莱史东发现,在大多数的见解上,他和唐纳德并没有太多的区别。他担心下面由他来回答的话,就会显得他只是在重复唐纳德的东西。
  “唐纳德的反应速度一向并不快,”葛莱史东想,“而且,刚才听他讲的内容,他对于远东的政治局势的了解也不比我差。可是我了解这些是因为我最近再跟着希丁克先生和中国人谈判,自然会注意收集相关的信息。而麦克唐纳怎么会对远东的情况这么了解?看来他多半是已经猜出了爸爸想要考我们的东西,事先就做了准备。这样看来,唐纳德还真是不能小看……”
  “不错,唐纳德,你怎么会对远东的事情这么熟悉?”史高治点点头,将手里的钢笔在指头上打了个转,慢悠悠的问道。
  “叔叔,前一段时间,学校里给我们了一个作业,让我们设计在远东地区和日本人争夺对琉球群岛的控制权时的作战行动。所以我对远东的形式有了一些了解。”唐纳德这样回答说。
  唐纳德并没有说谎,这一次他的表现这样好,的确有运气的成分,但是这话葛莱史东却不太相信,但是他只是将这种怀疑默默的埋在心里,然后思考着到底还有什么是唐纳德没有想到的。
  “葛莱史东,这是唐纳德的大纲,你可以看看,然后告诉我你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顺便把你的大纲拿给我看看。”史高治一边说,一边将一些纸张递给葛莱史东。
  葛莱史东接过来一看,是唐纳德的基本构想,他将自己写的东西递给史高治,然后开始细细的对比了一下唐纳德的构想,果然,这里面的内容和自己的构想的确大部分都是一样的。
  “该死的,这该怎么办呢?”葛莱史东想,突然他想到,唐纳德关于生产一些主要强调便于保养的可靠的武器,以便对中国销售的想法他之所以没想到是因为唐纳德最近一直在接受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培训。而他自己前一段时间不是也学习了如何控制媒体,从而影响舆论和政治决策吗?这一点在他刚才做决策的时候居然没有想到,这真是……
  “爸爸,我的想法和唐纳德差不太多。只是唐纳德关于在中国以后的武器销售方面的设想是我没有想到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葛莱史东露出诚恳的笑容这样说道,他并不介意在他的父亲面前夸一夸自己的堂兄。父亲非常希望家族内部能够保持团结,兄弟们之间互相扶助是他最为提倡的。他甚至教导过自己和其他的兄弟姐妹:“在一个家族中,如果领导者什么都不太会,是不是很可怕呢?不是。只要他能宽厚的对待家族中其他的成员,他的兄弟有本领,他就高兴得如同自己有本领,并且真心诚意的愿意帮助自己的兄弟把本领展示出来,那他就能当好领导。相反,如果他虽然很有才干,但是见不得其他人在任何方面强过自己,一旦看到自己的兄弟在某个方面有长处,不是想办法让他发挥出来,而是想办法压制他,让他无从发挥。那么哪怕他个人的能力再强,也只会对家族造成危害。我不希望在你们中出现这样的人。”
  既然父亲喜欢看到兄弟团结的景象,那么自己当然要表现出这一点,唐纳德更早讲有好处,那就是更便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更晚一些去讲的葛莱史东现在却觉得晚一点讲也有好处,那就是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大度。甚至于,也许在他的父亲的心里,气度包容比单纯的能力更为重要呢。
  “那么你有什么自己独到的想法吗?”史高治问道。
  “本来没有什么。”葛莱史东说,“但是听到唐纳德讲的内容后,受到他的启发,我又想到了一些东西。爸爸,我能再出去将它完善一下吗?”
  葛莱史东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个多么精明的人,在他面前最好实话实说,他此前并没有将报纸和宣传方面的问题想透彻,如果直接讲,那么史高治轻松的就可以听得出他的这些计划只是临时想到的。倒不如直截了当的承认,这是受到了自己的兄弟的启发,临时想到的。
  “不必了,你就随便说说你临时想到的东西吧。”史高治说道。
  “好的,爸爸。”葛莱史东说道。
  “我想,我们还忽略了报纸和广播。通过贷款,宁可在贷款的利率方面做出让步,也要取得在中国发型报纸,建设无线广播台的权利。爸爸,我知道,在租界里面已经有报纸了,但是那些报纸主要还都是英文的或者法文的报纸,针对的都是在中国的白人。这个市场和影响力就小的出奇,而且一点发展前途都没有。一些华人也跟着办起了报纸,他们的报纸倒是针对华人的,但是他们办报纸的技术水平并不高,资本也不够雄厚,总的来说,非常的不专业。所以,如果我们能获得版华文报纸的权利,甚至获得不仅仅只在租界里发行的权利,那我们就能够靠它获得相当大的话语权。而话语权最终也能落实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至于无线广播,也是一样的道理。但是具体的实施细节,我并没有想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