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282

  “听说当年在那里干的工资比我们这里高不少呀,干过的人都拿着工钱买地当农民去了,你怎么又干起这个来了?”那人问道。
  “唉!”詹姆斯叹了口气,“我以前的确赚到了够买上一块地当农民的钱。不过后来阿拉斯加不是发现金矿了吗?我当时晕了头,总觉得自己不该一辈子就在那里刨土。嗯,当时和我的想法一样的人可不少,我和他们一起,把土地贱卖给了人家,买了整套的用来淘金的东西,又花大价钱买了张船票,就去了阿拉斯加。”
  “怎样?詹姆斯,你挖到黄金了没有?”那个工人赶紧问道。
  “敲你的钉吧!”另一个工人笑道,“詹姆斯要是真的挖到了黄金,他还会回来当铁路工人?想想也就知道呀,我说得对吧,詹姆斯?”
  说这话的是小工头诺伊尔,他一边说,一边抡着自己的铁锤叮叮当当的敲打着。
  “是呀。”詹姆斯摇着头回答,“黄金倒是看到过,可惜都不是我的。要说也不是一点都没淘到,但是淘到的太少,还不够本钱。我看着一个个的伙伴淘到了黄金发了大财回去了;或者是淘到了黄金,第二天一早就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后来,我明白了,我的运气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坏。所以我就回来了。”
  “詹姆斯,听说你以前在太平洋铁路干活的时候工资比这里高不少?”又有人问。
  “是呀,可是也比这里累!那里可是真的累死过人的。嗯,我就亲眼看到过不少。嗯,我听说麦克唐纳先生也在建造一些新的铁路线,不过就连他那里现在也没有那样好的工钱了。据说这是因为现在没有沿铁路线的土地都归铁路公司的好事情了。”詹姆斯回答说。
  ……
  “埃尔顿先生,我听说您打算在铁路方面进行投资?”杰克·劳伦斯向他的老朋友问道。
  “是呀,现在谁不是想着投资铁路呢?这个能赚大钱!”埃尔顿回答说,“怎么?我的朋友,你也想来参一股?”
  “那当然,赚钱的事情,谁会没有兴趣呢?”杰克回答说,“只是埃尔顿先生,你打算从哪里到哪里修一条铁路呢?”
  “啊,我正为这个发愁呢?你看,从这里,到这里,要是能修一条铁路过去,无论是农产品还是其他的东西,都很容易就能被送到大地方去。这样一来,我们这里的玉米就也能卖出不少的钱了,而不是丢在自家的谷仓里发霉。政府方面也表示了支持,沿途的公用土地都可以免费得到。但目前还是有两个难题。”埃尔顿回答说。
  “说来听听?”
  “杰克,你也知道。修一条铁路需要不少的钱,如今修铁路的人可不少,银行里的借钱的利息上升了不少,如果能够拉到更多的入股的资金,而不是贷款,我们的经济上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其次,就是这里。你看,这一片土地是雅克家的。那家伙贪得无厌,居然为那块地开出了一万美元的价格!这不是在抢钱吗?可是你看地图,要绕过他们家的话,要么就需要过河,该死的,只就意味着我们要在这里架一座铁路桥!这个价钱绝对超过一万。要么,我们就往这边修,这便是丘陵地带,修建铁路的成本要高不少,加上还要多弯一段,成本一样要超过一万。这个该死的家伙!我真想要一枪崩了这个王八蛋!”埃尔顿咬牙切齿的骂道。
  “不错,先不说我们有没有这么多的钱,就算有,也不能这样给他,那就开了个不好的先例,然后就会有一大帮子家伙效仿的。”杰克说,“你的第一个问题我倒是有点想法。我认识一位大资本的代理人——海德先生,嗯,他是摩根财团的代理人,我知道他正在寻找有关的投资项目,也许他会对您的这条铁路感兴趣的。”
  “摩根财团的人?”埃尔顿吸了口冷气,显然,如果有摩根财团加入,那么无论是资金方面的问题,还是钉子户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只是,只是那些大资本一向以贪婪而著称,真要让这些家伙参与进来了,说不定,不,几乎一定会喧宾夺主的。所以埃尔顿立刻摇了摇头:“杰克,让这些家伙参与进来,就像是一群老鼠找了一只黄鼠狼来合伙一样。这太危险了,弄得不好,会被吃得渣都不剩的,而且,我听说摩根先生的胃口特别好,消化力都超过了贝尔先生了。无论什么玩意儿,遇到了他,嗯,都会被当成蛋白质处理掉的。这太危险了,太危险了。还不如直接找银行贷款呢。”
  杰克听了,笑了起来:“埃尔顿,我的朋友,你还是这样的谨慎小心。但是你还不明白现在的形势吗?摩根财团的人已经看上了这条铁路,他们是你抗拒得了的吗?他们手上有更多的钱,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完全有办法把你的计划搞掉,然后再自己从新来。只不过这样干效率太低了,如今到处都在建铁路,到处都有赚钱的机会,在这一条铁路上投入过多,对他们来说,效率不够。但是,如果你一定要抗拒他们,那情况就不同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吧?”
  “我明白。”埃尔顿感到嘴巴里一阵发苦,他当然知道杰克说的是什么意思。摩根财团的人当然希望能以更小的投入来获得更多的收益。但是如果有人试图抗拒他们,不愿和他们合作,那么为了增强自己的威慑力,为了避免此后有更多的人效法这种不友好的行为,哪怕不赚钱,甚至哪怕亏本,这些大鳄鱼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将那些抵抗者撕成粉碎,来警告后来者。不过虽然认识到了这一点,但理性上虽然接受了这一点,在感情上接受它却不容易。
  “老朋友,我知道你为了这条铁路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你爱它就像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你现在拒绝,会有什么后果我想你也清楚。而接受了的话,最多不过是失去了铁路的控制权,钱还是有的赚的。你就当作是把女儿嫁出去了,这样想像也许能好过一点。”
  “唉!”埃尔顿叹了口气,“杰克,你知道,我研究这条铁路不是最近的事情,从太平洋铁路开建,我就在研究了。在这些年里,我认真的研究这条铁路应该如何走向才能保证最高的效率,默默的将沿途大部分关键的点都买了下来,我为它准备了好多年了。在附近,再也没有比这条在建的铁路设计更合理,更能赚钱的铁路了!但是……好吧,杰克,你安排一下。找个时间。让我和那位海德先生好好谈谈。嗯,女儿要嫁出去了,做父亲的总要和婆家的人见见面吧。”
第265章
混乱的铁路(下)
  等到见到了摩根财团的代表之后,埃尔顿却发现,其实摩根财团的代表看起来也不是很吓人,只要做好了让出控制权的准备,其他的倒也不是特别的难缠。当然,摩根财团的那个家伙开出的价格算不上高,不过也不是无法接受。而且,摩根财团也的确表现不错,等到他们接手了铁路之后,他们也没有立刻一脚就把埃尔顿踢开,事实上,铁路建设期间的大部分事务还是由埃尔顿来处理的,毕竟他对这个更为熟悉。而在埃尔顿无法解决的那些问题上,摩根财团的家伙们就有办法得多。比如那个钉子户,摩根财团的人听到了埃尔顿的抱怨之后,采用了几天,就将那块地皮成功的买下来了。
  “你们花了一万美元?”埃尔顿很诧异的问。
  “怎么可能?那块地哪里值那么多?”海德先生回答说,“我们只花了大概三百美元而已。”
  “这?这怎么……”
  “那家伙的儿子正巧因为一点小事,惹上了大麻烦,我们帮他解决,他就把那块地用三百美元卖给我们了。”海德面不改色的回答说。
  ……
  “摩根邀请你去他的‘海盗’号上去谈谈现在的买卖?”多萝西娅靠在藤制的摇椅里,很舒服的晃悠着,用一种悠悠然的语气说,“怎么样,是不是很想去呀?”
  “如今,我们已经把建设铁路的热潮炒作起来了,而且,最有价值的一些铁路基本上也都在我和他的控制之下了,欧洲人也开始发了狂一样的投资铁路了。要说,基本的大事情都已经定下来了,现在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情了,只是要协调一下下一步的行动而已。要我说,这种事情还真没什么去头,我还是留在家里陪你吧。”史高治坐在旁边,满脸笑容的对多萝西娅说,同时还伸出手去抚摸多萝西娅已经隆起了的小腹。
  “哼,嘴巴上说不去,其实心里很想去是吧。”多萝西娅伸出手去,啪的一下把史高治得手打开,“我听说摩根在他的船上找了一大堆的美女当乘务员,还专门找人给她们设计了一套特殊的服装,嗯,据说看起来端庄中又充满了诱惑,我都想去看看了,你敢说你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怎么会是那样的人?”史高治说,“嗯,这次会议就让卡罗尔去跑一趟吧。反正他代表我也一样。只是,相比摩根,卡罗尔还是不够灵活,嗯,让约翰陪他一起去一趟。约翰在生意上还是更敏锐一些。”
  “切!说了半天,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吧。”多萝西娅白了史高治一眼,“算了吧,我帮你找个借口吧:卡罗尔已经够忙的了,如今你又把一些原本归我管的事情压到了他身上,凯瑟琳要心疼死了的。至于约翰,嗯,他是很厉害,但是,他本身也很忙,而且,他们此前对这个事情基本上没怎么管,现在那里一下子搞得清楚?怎么样?这个借口绝对有说服力吧?”
  看到史高治愣愣的说不出话,多萝西娅又笑了起来:“再说了,我也不能耽误你给咱们的孩子挣钱呀。嗯,这样一说,我怎么还能偷你的后腿呢?唉,史高治,你看看,找个借口的技术都要我教你了。好了,别一副委屈样子了。去吧。别折腾卡罗尔了。反正你需要往外面跑的时候那么多,我也不可能一直盯着你。只有一点,你一定要记住,不管怎么样,不能在外面搞出什么毛病来了。而且别搞出什么私生子什么的出来了,搞出来了家族也不能承认!”
  ……
  “史高治,要说你造的这条船到真是不错,很舒服。”在海盗号宽阔的前甲板上,摩根一手搂着一个美女,一手扶在甲板边上的栏杆上,眼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对史高治说。
  “现在是我们的船厂,所以是我们造的船。”史高治同样搂着一个腰身细细的身条高挑的姑娘回答说。
  “才不是呢。”摩根说,“虽然船厂里面的股份我占了大头,但是,只要大实验室在你手里,船厂什么的就不值一提。真要是我们翻了脸,你分分钟都能另外拉一个船厂出来。嗯,你的实验室里有什么新的玩具没有?”
  “你一说,还真有。”史高治说,“还记得内战时候南方人搞出来的潜水艇吗?我们也在研究那个。不过那东西做不了游艇,而且速度也很慢,安全性也还有问题。”
  “那就不提了,什么时候有了更好的游艇设计,别忘了老顾客。”
  “等着一票赚到了,大概就有新的东西出来了,说不定速度能达到三十五节以上哟。”史高治知道摩根的喜好,故意把声音拖得长长地。
  “三十五节?”摩根的眼睛立刻就亮了,不过他立刻就反映过来了,“你又想骗我,就像上一条船,甚至搞得不好还不如上一条,对吧。”
  “嗯,基本上就是条钓鱼船而已。太小了,不过几百吨吧。不过你真的不打算试试?”
  “嗯,虽然知道多半要被你骗。”摩根笑了,“但是,估计还是要被你骗!唉,反正挣了钱也是为了花,瞎花钱,也是花。嗯,我们的欧洲朋友不是已经开始瞎花钱了吗?”
  在美国铁路大潮的带动下,欧洲的闲散资金开始不断地进入这个市场,尤其是约书亚,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这家伙几乎不加鉴别的就一口气拿下了近十条在建的铁路,其中有两条几乎就是完全平行的,而且之间的距离还不到十公里——怎么看这样的铁路有一条也就够了。(按巅峰时期,美国有四十多万公里的铁路,最后剩下来到现在还有用的也就二十万公里。有人说这是因为美国公路发达抢了铁路的生意导致的,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尽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国那会儿建设的铁路里面像这种完全没必要的重复建设实在是太多了。现在看着沿着太平洋铁路附近数百公里内的新建以及待建的铁路线路图,史高治一下子就想起了上辈子看到过的某位人生赢家,萝莉之友绘制的在中国建设二十万公里铁路的计划图。嗯,看过现在美国的这张图,你就能理解人家绝对是按照先进国家的经验,认认真真地画出来的。甚至,只要制定一个铁路大建设的计划,欧洲傻逼和北美傻逼们就会自动扑上来掏钱的这个设想,也是老老实实的参照了先进国家的经验的。)
  “可惜的是,这次估计坑不到约书亚。”史高治笑了。
  “是呀,真遗憾!”在史高治面前,摩根几乎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愤恨。
  看起来约书亚的投资似乎一点脑子都没有,买到手的大部分都是垃圾铁路。但这反而说明,这家伙完全看透了这场铁路盛宴是怎么回事。约书亚并不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人,按摩根的说法,他以前甚至偏于谨慎。如今的做法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他根本没把铁路看作是一种投资,而只是把它看成了一次博傻游戏。
  所谓的博傻游戏指的是在金融投资中,虽然明知道,要买的某个东西根本就不值得那么多钱,甚至根本就不值钱,用这样的价钱买下它绝对是一种犯傻的做法。但是在明知道这是犯傻的情况下,投资者却寄希望于自己能够找到一个比自己更傻的傻瓜,然后用更高的价钱再把这个破烂卖给他。人类最早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637年的郁金香风潮就是典型。哪怕再傻逼的人,也知道,一个郁金香球茎无论如何在1637年也是不可能价值1668荷兰盾的,它的实际价值所有的人都知道,但该也就是市场崩溃两天后的0.15荷兰盾。
  “由于资本家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生产出产品,而是得到利润。所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试图跳过生产这个过程而直接得到利润。”这是马克思对于资本家的一句入木三分的描绘。尤其是在实体经济开始出现投资利润率下降的问题的时候,几乎百分之百的就会冒出一大堆的所谓“金融创新”。其实,无论是传销,还是更高大上的所谓金融泡沫,究其根本,大部分都是这种博傻游戏。
  玩这种博傻游戏能赚到钱吗?当然能,而且还能赚大钱。赚钱的方法一般有两条,一是作庄家,就像史高治和摩根一样,整个风潮就是他们炒起来的,最有组织性的资金控制在他们手里,最多的内幕在他们的控制下,他们当然能赚到大钱了。另一种就是闲家的赚钱方法了——风潮形成后,快进快出。博傻风潮刚刚形成,立刻就杀进去(太早了万一庄家没组织好,博傻的局面没搞起来,那就亏了),赚到钱了,立刻毫不犹豫退出去,不要老想着高点出。尤其是在已经赚到起了之后,又听到了广为流传的所谓的好消息的时候,更要快跑。史高治上辈子的时候就曾在兔子国经历过一次股市的博傻狂潮,一大帮子要业绩没业绩,要前途没前途的股票,哗哗哗的一口气涨到六千多点,一大群人还在大喊,肯定能上七千,更有一帮子人信誓旦旦的表示,考虑到政治影响,至少在奥运会之前,绝对是不会跌的。当时史高治上辈子的一位朋友一听到这个话,二话不说,立马就把手里的股票出了个精光。他对那时候的史高治说:“冒出这种说法来,肯定是在为庄家撤退打掩护。”
  如今看约书亚进入市场的方式,这家伙绝对打得就是这样的主意。
第266章
麦克唐纳大奖
  在摩根的船上度过了一个荒淫的销魂之夜之后,史高治离开了“海盗”号游艇,身上还带着那几个青春少女身上那幽幽的香味。嗯,摩根是个很注重健康和安全的人,为了不惹上某种健康上的麻烦,他的船上大多都是原装的上等货色。
  离开了海盗号,史高治没有直接回鸭堡,而是坐上火车直接去了克里夫兰。两天后在克利夫兰大学的大实验室,将有一个重要的,也许能改变人类历史的实验。史高治必须亲自去盯着。另外,直接去克里夫兰,也能避免直接回家后被多萝西娅看出点什么来。虽然实际上,男人们在那条船上除了谈生意,还干了些啥,多萝西娅和咪咪一样的一清二楚,也一样并不打算管得太多。但是如果男人胆敢把鬼混的痕迹带回家来来了,那就绝对是不可容忍的了。嗯,上一次史高治一不小心,带了一身的香水味回去,结果多萝西娅一下子就闻出来了。这次虽然洗了澡,还换了衣服,但是,考虑到多萝西娅的鼻子特别的强悍,史高治觉得,还是直接去克里夫兰比较好。
  合成氨的实验其实并没有设置在大实验室里进行,因为考虑到高温高压,有爆炸的危险,再加上计划中将要被合成出来的玩意儿偏偏是氨气,气体有那么一些逸散出来是很正常的,当然,想要它完全不逸散,也不是做不到,但是成本却会非常高。而氨气的那个味道,嗯要真在大实验室里面干,其他部门的人就都要有意见了。所以,史高治他们干脆就在伊利湖上的买下了一个小岛,当起了实验室。
  在此之前,一些基本的实验都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了,这是第一次将这些成果结合在一起的一次实验。如今这些设备已经在岛上安装好了,工组人员正在紧张的调试这些设备。
  用于产生半水煤气(也就是通过将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而得到的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气体)的炉子已经树立起来了,相应的过滤净化设备也已经安装好了。因为生产的时候,使用的焦炭或者干脆就是煤炭,它们不可能不含杂质,而这些杂质,尤其是含硫的杂质会混杂在水煤气里面,如果不加脱除就会导致一些列的问题。另外,由于反应不完全什么的,搞得不好,甚至于半水煤气里卖弄还会混有一定数量的氧气,嗯,这个的危害就更大了,如果不能把这些东西去掉,等到一加压,一加热,氢气,一氧化碳,再加上还混有氧气——那个爆炸的场面实在是美得让人都不敢去想象了。在原来的历史上,在这一步上被炸死炸伤的人可不少。
  实验另一个关键的设备就是活塞式气体压缩机了,显然,一次性的将气体加压到500个大气压,难度还真是不小,所以在这次实验中,史高治的人采用了分级加压的方式,一级一级的加压,终于在此前的实验中成功的将空气加压到了五百个大气压。当然,这当中也不是没有出事情,比如某根管道就曾经因为质量问题爆裂,幸好里面喷出来的只是高压空气,要是真到了生产环节,喷出来的都是氢气的话,再加上一个小火星,那个大鞭炮就真是太刺激了,绝对有将在场的人一次秒光的实力。
  然后就是转化塔了,这种要在500个大气压下和500摄氏度的高温高压下工作的设备是整个的合成氨的核心设备,氢气和氮气就是在这里被合成为氨气的,这是最关键,也是难度最大的一步。不过这东西还是做出来了,只是容积还不够大,和后世的那些年产数十万吨的大家伙完全没法比。
  “李比希先生,催化剂的实验怎么样了?”史高治向他从普鲁士人那里借来的这位现在在领导着整个项目小组的大名鼎鼎的现代化学之父问道。
  “麦克唐纳先生,我们做了不少的实验,目前来看,就像您上次猜想的那样,一些性质稳定的重金属作为催化剂好象效果不错。嗯,目前我们试过了铂、铑、铱、锇、黄金、钨等金属元素,目前来看,锇的效果最好,能够达到百分之八的转换比了。”李比希先生回答说。
  因为是个可逆反应,所以即使在高压和高温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效率也是相当的低的,必须依赖于催化剂来提高化学反应的效率。然而在这个连元素周期表都还没有的时代里,虽然人们在实践中已经发现了催化剂的作用了,但是对于催化剂的原理什么的,这个时代的学者们基本上还是一无所知的,很多时候,他们使用催化剂,就有点像他们的前辈们炼金一样,靠的是不断的尝试。
  史高治知道在后代,合成氨使用的是复合的铁触媒,基本上是以四氧化三铁和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铝什么的混合而成的。但是在这个时代里,因为对于催化剂本身的原理,以及催化剂中毒之类的现象的机理的不了解,所以在去除一些有害杂质的时候也就不是特别的精细,这样一来,像这样的复合型的铁触媒自然也就不容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会因为催化剂中毒现象严重,而难以使用。
  所以在这个时代里,能够用于合成氨工业的催化剂就是金属锇,在这种世界上最重的金属的催化下,在高达500个大气压的压力和500摄氏度的温度下,能够获得百分之八的转换率。然后通过把转化好的氨气及时的分离出去,再将剩下的气体再次合成,这样反复运作,就能获得足够多的氨气了。至于再用氨气造出尿素出来,那就已经是简单的事情了。倒是尿素的命名让史高治很伤脑筋。原本史高治打算到时候专门成立一家叫做美国克里夫兰公司的企业,专门生产这个东西,甚至史高治一度还想要给这种化肥取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就叫做“金坷拉”。然而,“坷拉”这个词是中国东北方言,搁在美国,翻译过来,就完全没意思了。嗯,“金土块”这名字怎么看都没有“金坷拉”的那个味道。
  最后恶趣味大发的史高治想到干脆把“黄金土块”给改成“土壤专用黄金”,到时候做广告的时候,找上几个人在无线电台里冒充圣诞老人唱:“今年圣诞不送礼呀^呀^呀^呀,送礼就送土黄金!”
  史高治已经打算好了,就让德国人去使用金属锇做催化剂来搞合成氨,金属锇储量稀少,是十足的稀有金属,自然价格高昂,再加上转换率只有百分之八左右(事实上多半还达不到),和史高治他们已经秘密的完成了实验的铁触媒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转化率相差很远,这也就意味着原料气体需要反复合成的次数更少,再加上使用铁触媒的时候,甚至可以将压力下降到三百个大气压,这样一来,无论是容器、管道还是压缩机之类的东西的采购成本和运行成本都会大大下降,这样一来,史高治相信,他在生产尿素的时候的成本,可能要比德国人少二分之一。而这样的成本优势也就意味着,至少在德国以外的市场上,德国人的货色是绝对没办法和史高治的“土黄金”相竞争的。
  “李比希先生,在克利夫兰大学大实验室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感觉如何?生活上还都习惯吧?”史高治很亲切的用新近学好的德语问道。
  “啊,感觉很好。实验室的设备绝对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而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一点也不比哥本哈根的差。尤其是年轻的一代,成长得非常快。用不了多久,克利夫兰大学就会成为像剑桥、哥本哈根一样的伟大的大学了,其实要我说,它现在已经不差了,这是名声还需要积累。至于生活方面,这里的气候不错,我的英语也还够用,所以生活上也还算方便。”
  “嗯,李比希先生,你有没有考虑过,在这个计划完成后,干脆做为访问学者留在克利夫兰?嗯,您也许还不知道,为了鼓励科学进步,我曾经拿出过一笔资金,设立了一个‘麦克唐纳’系列奖项,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医学、文学、经济学、和平活动等奖项。如今,尽快要到颁奖的时候了,我觉得麦克斯韦先生因为他的方程式,应该能够得到物理学奖,而我们现在的这个研究,因为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使得更多的人能够免于饥饿。而氮对于农作物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化肥的理念正是您当年提出来的。所以我觉得您应该获得这方面的大奖。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具体这个奖项要发给谁,做主的是美国各个大学中推举出来的一个委员会,但是我在这里面还是有不少的发言权的,至少,我还有提名权。”
  “麦克唐纳先生,我觉得您最应该拿到化学和医学方面的奖项。”李比希很认真的说。
  “啊,李比希先生,我已经很有钱了,不需要奖金就可以干我想干的事情了。”史高治很真诚的笑了,“但这笔奖金,虽然不多,只有大约四万美元左右,但是对于一位经济状况一般的化学家来说,这已经能给他减少很多的生活压力,并让他能更多的把时间投入到研究中去了。”
  “这样说,那这笔奖金就更不应该给我了,因为我老了,快退休了。”李比希笑了笑,“这恐怕是我最后的研究项目了,以后,我的经历就要主要放在培养学生上了。嗯,这里很不错,但是人老了就格外想念家乡……”
  “你么您觉得,在您带着的这个队伍中,还有谁能领取这个奖励呢?”史高治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