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5美国大亨(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282

  两个人一起进到了房间里,沃尔夫首先打开了一个箱子,露出了里面的一些手雷。
  “这是专门针对你们的对手——德川幕府的钱袋子的手雷。这东西叫做纵火手雷。这东西只要投出一颗,就可以在二十米的范围内抛出数百枚凝固燃油火种。德川幕府的钱袋子——江户的建筑基本上都是木质的,街道狭窄,救火设施匮乏。只要你们的人,混进城里,丢下几颗这东西,就是一场难以扑灭的大火灾。只要把江户城给烧了,幕府立马就崩溃了。嗯这东西价格也便宜,因为它不需要弹片杀伤什么的,只要有点石油就够了,而石油又很便宜。所以,这东西的价格也就相当于五发子弹。嗯,加上使用方面,就连一个农民都能轻松地学会怎么用它。嗯,如果你们真的要买这东西,一定记住要保管好,可千万别落在暴民手里了,嗯,我听说贵国经常有暴民作乱。”
  三井的脸都白了。但是沃尔夫只当没看见,继续介绍说:“你看这个,试制107纵火火箭弹。这东西放在土坡上,把后面的盖子砸开,直接用火一点就行了。这东西能够飞出五公里远,可以向目标一次性抛下六千个火种,覆盖三百多个平方米的范围。有了这个,你们只需要派几个人,在晚上悄悄地接近江户,然后点上十多枚这个,我敢说,就绝对能烧掉半个江户。当然,如果需要,用来烧京都也是一样好用。”
  “这……这……”三井说不出话来了。
  “所以如果你们要买,千万要保管好。否则被人偷出去了,就是一个农民都能用它把江户给烧了。你知道,那会是一场大灾难的。嗯,这样一来,日本欠我们美国人的那些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还得出来了。哦,对了,我忘了一点,这些钱其实没多少,里面有不少是依据国际法不需要偿还的恶债,对吧。”沃尔夫冷笑着说,“我听说,有一帮子人,叫做赤报队什么的,说是在假传圣旨,说要降低地租。这帮家伙真该死,就算是还没有倒幕成功,对他们也该杀全家。嗯,听说还有一些被杀了全家漏网之鱼,你说要是这样的东西落到这些赤报队的余孽手里了该有多危险。”
  “沃尔夫先生……这东西真的这样的有效?”三井的声音有点发抖。
  “嗯,既然我来推销产品,当然要给您演示几发看看了。”沃尔夫带着微笑,很殷勤的说。
  ……
  “这个美国佬,完全就是在讹诈!”西乡隆盛愤怒得把面前桌子上的东西扫得满地都是。
  “先生,美国人还给我们提供了几枚作为样品,您需要看看吗?”三井问道。
  “美国人真的会那么干吗?他们这样做挽回不了损失的,甚至只会带来更多的损失的呀。”另一个日本人问道。
  “山木君,你见过黑帮收保护费没有?”西乡隆盛已经冷静下来了,“如果有人不肯交怎么办?黑帮会不会杀了那人?”
  “不一定杀,但肯定会有所行动。”那个叫做山木的回答说。
  “如果那人就是不给,被杀了也不给,黑帮还会去动他们吗?”西乡接着问道。
  “当然会,要不然别人也会效仿的,当时候就收不到保护费了。”
  “那你觉得美畜会这样干吗?日本还是太弱了。所以即使是恶债,我们也不得不还。不过诸君一定要记住这样的耻辱,以卧薪尝胆这精神,以求将来。”
  “哈伊!”
第258章
农业革命的开始
  关于日本德川幕府的欠债的问题,就这样不声不响的解决了,虽然日本人恨得直咬牙,但是他们确实没把握防住那些该死的纵火火箭。所以,他们也只能咬着牙,老老实实地认了。不过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主要也不在这件事情上面了。现在,史高治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大实验室里去了。
  在大实验室里,现在正在进行合成氨的实验,也就是通过工业方式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这个项目对于人类都可以称作影响深远。首先是农业,氮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只是氮虽然是大气中最多的一种成分,但是以单质形态游离的氮却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因而如果能通过化工方式,直接将空气中的氮元素变成可供植物吸收的氨,那对于农业的意义几乎是革命性的。
  在史高治上辈子的时空里,某大国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却能养活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口,甚至还不仅仅是养活,还能保证蛋、禽、肉、水产、水果的人均消耗远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靠的是什么?除了某功德盖世的大德鲁伊的杂交水稻,更重要的就是世界第一的化肥产量。这才是兔子国农业高产的真正保证。话说有些不懂事的小兔崽子曾经一本正经的向兔子国农业部提出:“你们能不能不用化肥,多用点农家肥,让我们都吃上纯天然呀。”于是农业兔们两手一摊,表示:“要是这样做的话,嗯估计全国粮食产量还能剩下四分之一,大概要饿死一半的小兔子。”
  在史高治原来的时空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北棒子的农业自给自足还是有余的,但是随着毛熊练了天魔解体休克大法,北棒子立马就没了用于生产化肥的石油,然后,据说就在兔子国的东北连连丰收的时候,北棒子饿死了上百万人。当然这个数量要是拿来和白象比的话,有算不得什么了,兔子国一亩田一季的产量都可以接近甚至超过一吨了,而水热等自然条件甚至还要优于兔子国的白象国,亩产连兔子国的四分之一都没有。靠着比兔子多百分之四十的耕地,一年可以种三茬的水热条件,总产量却只有兔子国的一半不到,每年可持续的导致200万小白象因为营养不良而死亡。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最简单的一个数据就是,兔子国每亩地里用的化肥是白象国的六倍以上。正是化肥的出现,让农业第一次能养活这么多人。而化肥中最主要的就是氮肥,氮肥的生产则离不开合成氨。
  除了作为化肥之外,合成氨还有另一个功能——制造炸药。有了合成氨,硝酸什么的就不用担心了,硝酸什么的不用担心了,那火药炸药什么的自然也就不用担心了。在没有合成氨之前,世界各国的火药什么的基本上就只能来自于天然形成的硝石矿了,当然,靠着堆积粪便呀,刮墙角呀什么的,也能收集到一点,但是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要靠这个来支持战争的消耗,那就简直像是在说马娘娘是中国人民在心中普遍崇拜的明星偶像一样不靠谱了。
  如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些硝石矿什么的基本上都控制在英国人手上,所以,英国对于压倒欧洲大陆上的那些家伙是相当的有信心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旦英国人卡住硝石矿,用不了多久,欧洲人就没火药用了的。嗯,其中德国人的问题最为严重。所以德国人对于合成氨的兴趣也非常之大,为此也认认真真的挑训了一批水平不错的专家到麦克唐纳化学与医药公司来,和美国人进行合作研究。
  氢气和氮气通过化学反应是可以合成氨气的,但是这个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史高治知道,通过增加压力,可以让平衡向形成氨气的那头移动,而增加温度却会让反应向着氨气分解为氮气和氢气的一头移动。但是如果降低温度,又会让反应速度下降,所以,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又必须增加温度,而增加温度又会让反应向着分解成氮气和氢气的一端移动。所以又必须将压力继续增加。史高治知道,在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也必须将压力增加到200个大气压以上,将温度增加到600摄氏度,才能有相对较好的反应速度。而在这个时代里,嗯,要保持这样的高压,可不容易。
  利用来自德国的耐压容器技术,美国和德国的化学家们开始了他们的研究。研究分成了几个项目组分辨推进,一个项目组负责耐压容器的制造实验,一个负责研究如何工业化制造原料气体——纯净的氮气和氢气。史高治甚至还亲自参与了第二个小组的研究。
  如何制取氢气?嗯,学过初中化学的估计立刻就会告诉你,往盐酸里面放些金属锌。是的,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氢气就是这样制取的。但是这样制取氢气,成本非常高,实验室里玩玩倒还罢了,真要靠它来合成氨,估计会亏本亏得一塌糊涂。
  “制取氢气我可以想到的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直接电解水。嗯,这样做技术上最简单。而且我们现在也有了大规模发电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办法,我们能获得非常纯净的氢气。不过,考虑到现在的电价,这样做的成本还是不便宜。而我们的目的是最终制造出廉价的尿素,给农民们使用,价格如果太高,农民们就用不起了,这样的东西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选择一条技术上更负责,但是成本可以更低的办法。嗯,我们可以在炽热的焦炭上方吹入水蒸汽,这样就可以获得几乎等体积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和气体了。”史高治说,“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掉这里面的一氧化碳了。”
  “我们可以给混合气体加压,这样一来,一氧化碳首先就会液化,然后我们把液化了的一氧化碳导出去,另外装罐,剩下的气体就是氢气了。”一个叫做哈代的美国工程师提议说,“而且副产品的煤气才能派上其他的用处。比如说作为燃料使用什么的。”
  “或者再加入一些水蒸气,让他们反应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另一个叫做哈勒尔的德国化学家则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在这两个方案中,哈代的方案技术上更简单,在常温下,要让一氧化碳液化,只需要三十五个大气压就够了,相比将来进行合成氨的时候所需的五百多个大气压的压力来说,这真的不算什么难度。而在第二个方案中,将会生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它最后的生成物当中,氢气的数量比第一种方案多了整整一倍。至于杂质二氧化碳,要去除它在难度上也要比去除一氧化碳容易得多。于是史高治最终决定,采用第二个方案来进行研究。
  虽然写出这些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非常简单,用不上两分钟。但是,真要把它变成现实就没那么容易了。不过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就不是史高治有时间来管理的了,他的事情还很多,不能消耗在这样的技术性问题上。而且,赚钱是为了来享受生活的。史高治虽然不像摩根那样喜好享乐,但也绝不是洛克菲勒那种,除了数钱就没什么别的业余爱好的家伙。再说史高治现在还有一个一个老朋友要招呼呢。
  这个老朋友是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当年他曾经是著名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洲的代表,不过后来南北战争爆发之后,罗斯柴尔德家族判断美国最终会分裂,并且因为分裂而沉沦,最终成为像巴西、哥伦比亚、墨西哥那样的“正常的美洲国家”的样子。再加上欧洲的一系列变故带来的商机,以及美国1857经济危机的影响,罗斯柴尔德家族主动地退出了美国。然而,事实很快就打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脸,美国最终战胜了分裂的危险,甚至于在史高治得干扰下,还出现了一阵经济繁荣。在这样的局面下,罗斯柴尔德家族也开始打算重返美国,好在美国的发展中分一杯羹。
  约书亚来到美国之后,首先还是和他的老朋友们联系了一下。如今他的那些老朋友现在都阔气了起来,嗯,史高治已经是美国的首富了,JP摩根也成长成了不容小觑的巨富。如今他已经不能再通过资本的魔杖来控制这两个家伙了,相反,罗斯柴尔德家族重返美国,在很多事情上倒是需要看这两个家伙的脸色了。
  约书亚首先接触的是摩根,他告诉摩根,他对于摩根手里的一些铁路,以及一处煤矿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以合适的价格买下这些产业。
  对于以罗斯柴尔德家族为主的那帮子欧洲资本试图进入美国的企图,摩根是相当的不感冒的,所以虽然约书亚开出的价钱很有诚意,但是摩根还是表示,他需要好好考虑。
  其实摩根的所谓好好考虑,不过是要拖延一下时间,好和史高治统一一下意见。嗯,如果没有史高治的配合,仅靠他,要和欧洲的那些大资本对抗,还是有点吃力的。所以,前脚送走了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后脚摩根就给史高治打来了电话,嗯,在扬声器发明后不久,麦克唐纳就推出了电话服务,建起了纽约电话公司,摩根和史高治都是最早的第一批用户。
第259章
资本歼灭战
  摩根在电话里只是简单的和史高治提了一下大致的情况,毕竟这种事情的复杂程度,可不是三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于是摩根干脆问道:“史高治,你明天有空吗?明天上午我赶到鸭堡来,我们细细的谈谈。”
  “好的。”史高治说,“洛克菲勒先生也正好来了纽约,我们三个一起商量一下。”
  洛克菲勒这次跑到纽约来,原本是为了在纽约即将投产的纽约炼油厂的事情。现在美国海军的军舰要渐渐地换成蒸汽轮机动力了,虽然理论上,蒸汽轮机一样可以烧煤,但是作为燃料,石油制品却有着能量密度更高的明显优势。也就是说,使用石油燃料,可以增加很多的航程,并且节省大量的储存空间。另外,因为不需要清除炉渣,液态的燃油也不需要工人们一铲子一铲子的倒进炉膛里,这又不但节省了锅炉的空间,还节省了人力,和更多的工人居住生活的空间,这样一来。在运输方面,使用石油炼制的燃料的船只相对于燃煤船只也就获得了相当的优势,再考虑到现在石油价格并不高,结果即使是对速度没有很高要求的货船,使用石油在经济性上都占了优势是。于是,除了海军的新军舰,就连一些原本使用传统的燃煤的往复式蒸汽机的船主,也开始对自己的蒸汽机加以改进,好让它能烧燃油。而新建的一些船只的锅炉更是直接就被做成了燃油锅炉。
  这样的需求使得石油的冶炼变得更加的赚钱了,于是洛克菲勒就在纽约建起了这样的一家炼油厂,专门生产船用的燃油。另外,炼油剩下的渣料,也就是柏油,也正好可以卖给市政部门用来铺马路。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钟左右,摩根就来到了鸭堡。这可不容易,鸭堡远在城外,正常情况下摩根必须起的很早,在能在这个时间里到达。考虑到摩根对于早起之类的事情一向比较抗拒,就更不容易了。史高治原以为摩根大概要到十点钟之后才能到的。所以当安娜告诉他,也许是摩根先生的马车,正在向着鸭堡驶来的时候,史高治还吃了一惊。不过当史高治朝着窗外望过去,却发现新海盗号游艇正厅在不远处的码头上的时候,史高治就明白了,摩根多半是又在船上鬼混了一晚上,然后船一早就跑过来了。说不定这家伙也才刚起来吃完了早饭呢。
  ……
  “他们想要在哪些方面投资?”几个人刚坐下来,史高治就问道。
  “铁路,煤矿。另外,我听说,罗斯柴尔德家族在英国开了家炼油厂,据说得到了剑桥的很多技术支持,生产的油品质量也不错。说不定,这家伙还会来买一两处油田,然后开个炼油厂来和你门抢生意呢。”摩根做出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说,“约翰,罗斯柴尔德家可有不少的钱,看来你要遇到一个厉害的对手了。”
  “哼。”洛克菲勒没有说话,只是用鼻子哼了哼表示态度。罗斯柴尔德家族的确有钱,在得到英国的帮助后,技术上也很有实力。不过他们以为,有个犹太人当英国的财政大臣,他们就能在美国也一样呼风唤雨吗?那他们可就犯下了上次一样的,太过于藐视美国的力量的错误了。
  “史高治,我听说他们刚刚控股了英国的那家制药厂,嗯,就是你也有一部分股份的那个。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打算模仿着你的套路在赚钱了。这叫啥来着?嗯,史高治你说过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你可要当心,可别真让那帮子吸血鬼把你给搞得无路可走了。”
  跟随竞争的手段在后世也是常见的招数了,用好了确实有“走人家的路,让人家无路可走”的效果。在后世的电子商务这一块,就有的是这样的典范。第一个典范是大名鼎鼎的微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冒出来了一个叫做网景企业,它开发了一款叫做Netscape的网络浏览器,嗯,这东西算是点燃后来因特网热潮的火种之一。一度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然后,嗯,万恶的微软看到这个市场很能赚钱了,就在自己的瘟倒死炒作系统中捆绑上了他们自己开发的IE浏览器,跑来走网景的路。然后,嗯,靠着在操作系统上的压倒性的市场占有率,微软真的搞得网景无路可走了。苦苦支撑了几年后,终于完蛋了。虽然在完蛋前,美国法院做出了认定微软违反反垄断法的判决,但是为时已晚,网景已经丢掉了几乎所有的市场占有率,在听到这个判决后没多久就含笑九泉了。
  在中国其实也有这样的典范,比如说,企鹅就是一个典型。不过“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并不容易,他需要你在相关的某个方面有着压倒性的优势,才能借着这个优势来让人家“无路可走”。微软和企鹅都是这样的。可是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虽然强大,但他手上有与史高治的赚钱门路高度相关,而且还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行当来支持吗?如果没有,他又怎么能让走史高治的路,让史高治无路可走呢?
  “啊,这件事情我知道。甚至于我都在和他们谈出让海洛因的专利授权的事情了。”史高治不以为意的说,“摩根先生您不要吃惊,这很正常。海洛因的专利期限也快到了。再过两年,满世界都可以自由的生产这个东西了。所以,只要罗斯柴尔德愿意出钱,提前个一两年授权给他们也没啥不可以的。只要他们舍得出钱。”
  “即使专利到期了,但是您的品牌已经建立起了信誉,其他人要和你竞争也并不容易。您又何必……我明白了,史高治你手上一定又藏着什么大项目,特别能赚钱的那种,所以你现在急着要钱是不是?要钱你和我说一声呀……”摩根先是对史高治的做法表示不解,然后又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气说。
  “没有的事。”史高治否认说,“我出让海洛因专利的原因不是这个。但我现在不能说。摩根先生,我觉得对于那些欧洲资本跑到我们这里来的事情,其实也没什么可怕的。欧洲资本之所以愿意冒着风险跑到我们这里来,这自然说明了一点,那就是欧洲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如果在欧洲就能很容易的赚到钱,那跑到我们这里来干什么?他们想到这里来抢钱,但是他们首先要把钱投进来吧?这些钱进来倒是容易,想要出去,可就未必了。随着罗斯柴尔德带头,我敢肯定,就会有一大堆跟风的欧洲资本会跟着他们跑到美国来乱跳。有了这样的一些热钱,美国的经济在今后的几年里肯定会出现过热的情况的。然后,然后会出什么事情,我想您比我清楚。”
  摩根当然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什么事情,无非就是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然冒出了一个坏消息,然后股市什么的开始雪崩,然后就是一场经济灾难。
  “史高治,你真不是个好人。”摩根说,“你的意思是要让他们疯狂投资,把钱全部变成无法随便抛得掉的实业,然后再趁着崩盘前的狂热,悄悄地把自己的非关键产业出手一部分,等到股市崩了盘,欧洲资本就只能割肉止损了,到了那个时候,你在低价买回来。一来一去就等于欧洲人帮你把工厂什么的建好了,然后再倒贴钱买给你。嗯,你一定是打着这样的主义的。”
  “我只是在效法那些成功者的范例而已,就像在1857年危机中,老摩根先生的一系列操作都让人印象深刻呀。”史高治笑眯眯的回答说,“怎么能说我不是好人呢?再说了,信上帝、完税、坑英国人,这不是一个美国人最应该做的事情吗?”
  “那么,您觉得哪些部门是可以暂时让出去,让他们去投资的呢?”摩根又问道。
  “啊,一些没有绝对的垄断的行业。还有一些看起来利润很高,但是没有核心技术带来的技术壁垒的行业。嗯,比如说铁路,造船,甚至是电力的配套设施,比如线缆的制作,电线杆,以及线路的安装什么的。”
  “开采石油也一样可以。”洛克菲勒突然插话说,“甚至低技术水平的炼油也是一样。史高治,如果你不反对,我打算将石油制品以及原油的价格往上提一下,让他们觉得进入这个行业好象有钱可赚,嗯,这样几年后,我们就又可以接收欧洲人留下来的油田和工厂了。”
  “很好。”摩根笑了,“就像上次战争之前一样。”
  “不,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我们要让他们陷进来更多的钱。”史高治笑着向摩根说,“嗯,让我们好好配合,对那些欧洲资本打出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第260章
铁路大跃进的号角(上)
  就在史高治、摩根、洛克菲勒在鸭堡密谋之后的第三天,就有人送来了约书亚·罗斯柴尔德的信件。在这封信里,约书亚·罗斯柴尔德很客气的向史高治问好,然后回忆起他过去和史高治的交情,最后,才提出,自己刚刚回到了北美,希望能够在史高治方便的时候来拜访他,好共叙友情。
  “哼,什么共叙友情?不就是想来抢我们的钱吗?”多萝西娅拿着信件,撇了撇嘴说,“这真是,嗯,真是史高治你说过的那句‘贱人就是矫情’!”
  “追求利润是我们共同的本性。”史高治说,“他们想要抢我们的钱,我们又何尝不是想要抢他们的钱呢。嗯,你把手上的工作安排一下,后天腾出一天来,我们一起接待一下这位客人。哦,还有,下个星期跟我一起去一趟蒙大拿。”
  “是去参加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典礼吗?”多萝西娅问道。
  “不错。这条铁路建成之后,依附着这条铁路肯定会有一大批的铁路开始建设。就像是一根主动脉,向着四面八方伸出毛细血管一样。这肯定会带来一次铁路狂热的。”史高治说。
  “那就让那个什么约书亚还是什么的犹太佬去修那些铁路好了。我们还能给他提供钢铁,通讯。嗯,我们的那套实时车辆信息调度系统也可以卖给他们。”多萝西娅说,“等狂热形成了风潮,我们甚至都可以把太平洋铁路的股权出让给他们一部分。反正最有价值的地权和矿产开发权已经在我们手里了。再说狂热之后肯定就是暴跌崩盘,到那个时候再拿回来就行了。”
  “也别想得太简单,那些犹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们说不定打着和我们一样的主意,先把价钱炒起来,然后等着崩盘呢。”史高治说。
  ……
  秉承着家族守时的法则,约书亚在早上九点整到了鸭堡。史高治注意到,几年没见的约书亚好像老了不少,头发也有些斑白了。算起来约书亚的年龄也不过比洛克菲勒大个四五岁,如今也应该正当盛年,但却已经表现出一些老态了。
  “啊,史高治看到你的这座漂亮得就像童话里的仙境一样的城堡,真是让我妒忌极了。”一见到史高治,约书亚就开始恭维起了鸭堡的建筑。
  “呵呵,这只是一个现代的没有历史的伪城堡而已。您的家族在欧洲应该有不少的正宗城堡吧。”史高治笑了笑说。
  “啊,那种城堡又阴暗又潮湿,住在里面,简直就是受罪。事实上中世纪那会儿,那些大贵族除非局势不安全,否则也不会住在那里面的。别的不说,就那种采光,里面黑得像山洞一样,走在里面,无缘无故的就会让人想起各种幽灵呀什么两七八糟的。嗯,不说这些吧,史高治,你不给我介绍一下这位美丽的夫人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2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