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550

  如果不是有确凿的立功档案,谁会相信有这么一个怪物飞行员。
  “险情处理专家这个名号名副其实,至少档案上是这么体现的。”钟鸣说。
  老陈头抽了最后一口烟,站起来说,“天赋极高的飞行员,走吧,看着人你就知道了。”
  两人也没带随从,乘坐通勤车就往维修机库去,钟鸣奇怪地问道,“今天有飞行?”
  “没有。歼十一的隐患排查没出结果我不敢让歼十五上天。”老陈头说。
  “那这是干什么去?”钟鸣拿手指了指车窗外,已经进入了外场,也就是飞行区。
  老陈头说,“去维修机库,李战在那里。这几天他都跟着机务的检修飞机,给厂家的技术团队当当参谋。”
  “哦?”
  这可让来自大机关的钟鸣感到意外了。
  听上去那位李战同志是个很务实的飞行员。
  钟鸣和其他不认识李战的一样,认为手里有八个一等功的飞行员了,在部队里就算不能小酒喝茶小曲听着,那地位也是很超然的。上到师旅长下到基层官兵的宠爱、敬爱、崇拜会形成一个只针对他个人的极为宽松的环境,不时的搞搞特殊那叫理所当然,偶尔的给上级出出难题那叫必然。
  总而言之一句话,哪个部队都会把这样的兵当祖宗供着,八个一等功啊,那是真的会当成祖宗供着的,只要你不做严重违反纪律的事情,比如飘唱之类的,你可以打横走。
  这样的“八个一”官兵才符合大家想象中的样子。
  到了维修机库,看到的是一片繁忙。郁念东等十几名厂家技术人员和十几名机务官兵正各司其职地进行着检测工作。当中的037号歼-7EGGH基本上就剩下骨架了,能拆的都拆了下来,看上去就像是散装状态的变形金刚。
  “大工程啊。”
  钟鸣是技术出身,扫眼就看出了门道来,问,“你们有能力进行这样的全面检测了?”
  “只能对这架飞机做这样的检测排查,厂家来了十几名技术骨干。”老陈头指了指那边的一个角落,引着钟鸣走过去。
  靠墙壁的角落那里,照明灯亮亮的,郁念东和彭楚彬蹲在那里就着一个放在油布上的线路板紧张地讨论着什么,还有一名很年轻的穿机务工装的少校,劳保手套也没戴,手上都是油污。
  但见那名少校说,“通讯系统没有问题,说明座舱供电系统是正常的,发动机运转正常,说明飞控系统供电正常。显示系统供电不正常,判断为部分供电故障。我同意这个结论。”
  “如此一来故障范围就极大压缩了。”彭楚彬松了口气说。
  郁念东也大大松了口气,供电总线故障有可能涉及到整个改进工作不到位的情况,现在这个最严重的可能性排除了反过来证明改进工作整体上是没有问题的。
  那少校指着电路板说,“这个电路板和其他型号的一致,所以我还是坚持此前的看法,是先天缺陷,故障率很低,所以咱们容易忽略。”
  郁念东说,“这好办,我们现场就可以解决。”
  那少校说道,“我还有一个担心,战机的密封问题。洞三拐的使用会很激烈,所以密封问题很突出。我的意见是对所有的线路再进行一次密封包裹,避免因高盐水分的侵入造成短路现象。”
  “没问题,既然都拆了,该做的全部做了,我们的目标是保证洞三拐号试验机至少能使用三千个小时。”郁念东说着慢慢停了下来,看着李战语气飘忽了起来,“当然,前提是你开的时候要悠着点,不要动不动就七八个G。”
  那少校脸色有些尴尬。
  “陈总!”彭楚彬擦汗的时候余光看到老陈头在身后站着,还有一名大校,当下马上起立问好。
  郁念东和那少校也连忙站起来问好。
  老陈头微微点了点头,指着那少校向钟鸣介绍,“钟处长,这位就是李战同志。”
  钟鸣颇为意外,看着低调得像普通机务官兵的李战印象十分好,主动伸出手,“李战同志你好,我是海司技术装备处钟鸣。”
  “首长好!”李战有些慌张,连忙的抓起下摆使劲的擦拭双手,可是发现很难擦掉,他一咬牙拿出口袋里的洗得白发的白色飞行式劳保手套戴上,正准备去握手却猛地意识到戴着手套握手是不礼貌的行为,就又呆住了。
  钟鸣对李战的印象就越好了,瞧瞧,这才是低调中的战斗机啊,八个一等功加身却没有丝毫的功臣架子,给人感觉就像是青涩的新兵。领导喜欢青涩的新兵,单纯听话干活不打折扣,最不喜欢的是老兵油子。
  他双手握住李战的右手用力摇晃了几下,笑着说道,“李战同志,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啊,总算见着真人了,不错不错,很不错的小伙子!”
  “谢谢首长!”李战抬头挺胸敬礼。
  老陈头说,“小李,钟处长有些事情咨询你,你收拾一下到机关楼报到。”
  “陈总,我看不必去机关楼了,让小李带我到处转转,调研嘛,哪里能躲在屋子里。”钟鸣笑着说。
  李战眼珠子转了转,请示道,“首长,我初来乍到还不是很了解情况,张雪阳同志比较熟悉,请他一起陪您视察。”
  “好哇!”
  李战连忙跑过去喊张雪阳了。
  “这小子。”老陈头转念就想明白怎么回事了,挥了挥手让其他人继续工作,他和钟鸣举步往外走,说,“老钟,你带的那个采访组打算干什么?我提前给你打个招呼,谁都可以采访,不能采访李战。”
  钟鸣皱眉,道,“不是我带的采访组,人家是有任务的,不归我管。为什么不能采访李战?八个一等功的飞行员,不好好宣传你藏着干什么?”
  “这事我说了不算,总之你提前知会采访组。”老陈头隐晦地说。
  钟鸣摇头,“我可管不到采访组,他们奉总政的任务下来的。”
  来头比海司还大,老陈头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不再就这个话题谈,两人等李战和张雪阳过来,信步往训练区走。沃土飞训基地的特点自然是两个模拟飞行甲板训练区,其中第一训练区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陆基滑跃起飞阻拦着舰训练区。
  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李战恨不得把自己藏在所有人身后,能不说话坚决不说话,不能说的时候也是应付式的说几句后直接把话头交给张雪阳。以至于张雪阳不断的用感激的目光去看李战,心里想老李同志够哥们啊,好事不忘了照顾老战友。
  钟鸣也看出来了,李战似乎有什么顾虑,他也没点破,就这么一路参观着,完了通勤车来接,回到机关楼后张雪阳就被打发走了,钟鸣、老陈头和李战来到了总教员办公室,接下来要谈的才是钟鸣此次调研的真正目的。
  钟鸣直接向李战提了一个问题:“从飞行操纵角度来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避免‘三一’事故一类的飞控系统故障?”
  老陈头也十分重视,飞鲨使用的几架歼-15采用的依然是与Su-27、歼-11A一样的飞控系统,歼-11A出现的故障同样可能发生在歼-15身上。
  显然李战是有思考过的,他干脆利落地回答:“我认为有!”
  钟鸣和老陈头竖起了耳朵。
第527章
把飞机看得比命重的时代过去了
  “我的办法比较极端,而且不太具备普及性,但目前为止我只知道这个办法是行之有效的。”
  李战先给两位大佬打了预防针,然后用手比划着说道,“苏两七的纵轴电传飞控系统实际上还算可靠,但是苏两七的横向采用的是机械传动系统,导致整套系统非常的复杂且笨重。不出问题则然,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我在北库工作的时候遇到过类似的故障,在平飞过程中纵向电传系统突然失灵,自动配平失灵。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很难依靠自身的力量将战机配平,机头变得异常敏感,轻轻前后拉杆机头会大角度俯仰,稍有不慎就会失速。不过我当时有高度,有充分的处理时间。如果这种故障发生在起降阶段,结果通常是灾难性的。‘三一’事故就是如此。”
  “我的做法是在遇到这一类故障的时候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油门杆推到底让发动机迅速达到最大推力,这个时候不要急着操杆,等速度上来了之后断开迎角限制器改为全手动驾驶模式……”
  “等等。”老陈头打断李战的话,“油门杆到底获取速度高度我可以理解,断开迎角限制器的目的是什么?再有,纵向电传飞控失灵了,改全手动驾驶模式还有意义吗?”
  李战回答,“纵向电传飞控失灵可是横向机械传动系统没失灵啊,改全手动驾驶模式是为了让横向机械传动装置脱离自动模式,这对于获取更多的处置时间非常关键。迎角限制器的存在是为了限制超过包线俯仰角,但是这个装置的意义同样是基于传动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
  “纵向电传系统失灵后,迎角限制器并不能感知这一变化,所以战机在大俯仰角机头上下摆动的时候会除法迎角限制器,迎角限制器介入后向襟翼传达的指令会和飞行员的指令产生冲突,这就很要命了。”
  老陈头和钟鸣对视一眼,仔细地思考了之后发现的确是这么回事,可是问题在于李战所讲的这个办法实在是太复杂了。不过李战也提前说了,他的办法不太具备普及性。
  “控制住战机后应该怎么做?纵向电传系统失灵的情况下怎么样依靠正常的横向机械传动把飞机开回去?”钟鸣直截了当地问道。
  李战微微摇头,“正常来说基本上不可能,苏两七没机械备份,而且手册上明确指出,遭遇飞控失灵的正确处置办法是跳伞。”
  在钟鸣脸上出现失望之色时,李战话锋一转说,“但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基于我刚才所说的操纵还不足以很好的解决飞机机头俯仰敏感的问题,我的办法是利用机背的减速板和襟翼产生的相对力来抵消机头的俯仰力。”
  钟鸣顿时眼睛一亮,忙问,“有成功的案例?”
  李战微微点头,“有过一次。”
  “一次啊……”钟鸣略显失望。
  纵向电传系统失灵的情况下利用机背的减速板和襟翼之间的位置关系来“夹住”机头,等于是给机头上了一个限制器,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员可以轻微的推拉杆以达到控制机头指向的问题。
  李战说,“转向、下降高度可以通过襟翼和尾舵来完成,飞行员依然可以控制机身的倾斜,也就是说哪怕没纵向电传系统也还是能做一些机动的。最大的问题是机头上下俯仰剧烈,如果是高速状态下机头突然大角度上仰,就好比以一个很高的速度进入眼镜蛇机动,战机会被生生的折断出现空中解体。只要把机头限制住,险情处置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了。”
  “我认为空中险情处置成功并不一定要以把飞机安全的着陆为标准。齐空‘三一’事故里飞行员为了保住飞机选择迫降,我认为更需要解决的是大家的观念问题。部队缺飞机没错,但是更缺人,相对于飞机,飞行员是更加宝贵的财产。飞机只要在天上飞就不可能永远安全,时时刻刻都存在出问题的可能性。只要大家的观念转变了,把自己视为比飞机更重要的部队财产,如此才能在遭遇险情的时候做出最理想的选择。”
  如果没有选择迫降,“三一”事故里的两名烈士极有可能生还。一架破旧的SU-27UBK根本不值得他们这么做!
  老陈头和钟鸣都陷入了沉思。
  部队武器装备更新发展很快,可是大家的观念却没更新。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出资源来买飞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未来会缺飞机但是绝对不会再出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情况,而且任何人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不久的将来部队武器装备更新会进入正常的更迭状态。
  许多人都注意到了一个现象,我军战机出事故都是出大事故,从来没有从新闻报道里看到说因为一些小故障导致事故。这是因为小故障都让我军飞行员直接处理了把飞机安全开回去了,根本不会出现在报端。
  除非发生致命性故障,飞控失灵双发空中停车无法重新启动等特等险情,我军飞行员都有能力把飞机开回去。非战争时期也许很难讲我军飞行员和强敌的作对比,但是在应对空中险情、机械故障这些事情上面,我军飞行员的能力绝对是世界前列的。
  这本身就是一种战斗力。
  李战的本意差不多暴露出来了,他索性摊开来说,“我的办法并不具指导性,甚至可以说能做到的飞行员恐怕是少数的,就连我自己已经有过一次实践的情况下再来一次的话我也不敢保证依旧能成功。我个人认为只能看做极端情况下的无奈选择。”
  “两位首长,归根结底是要转变观念,彻底转变把飞机看得比命重这个观念。陈总,我们飞鲨部队里大家的这种观念就比较严重。拢共就那么几架歼十五用于训练,大家重视飞机的安全可以理解,可是看得比自己的命更重,我个人认为是非常短视的。”
  钟鸣和老陈头明白了,表面上李战提出了一个不算太可行的处置办法——其实这已经是奇迹了,实际上李战真正要表达的是“希望飞行员们能转变把飞机看得比命还重的老观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