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550

  Su-27家族不见得能战胜它,这里面航电系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俄罗斯那屎一样的航电技术是大家都不愿意提的,如果有选择的话国内军工科研部门是打死也不会和俄罗斯进行相关方面的合作,更不会购买那些傻大粗的武器装备。一些人迷信苏式、俄式装备,是因为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我们没有第二选择。当然并不代表这些武器装备不行,而是作为追求尽善尽美的中国人,实在是不愿意忍受手里的东西存在明显的短板。
  比如Su-27系列战机屎一样的航电系统。
  李战说,“F-16的机头指向非常的灵敏,这一点在前面的对抗里是验证了的。客观地说,我们用的歼十一是重型制空战斗机,主要作战方式是在视距外打击敌机。实际上如果被迫进入近距格斗,歼十一一些方面甚至不如歼七。我曾经使用歼七对抗过苏两七。”
  他顿了顿,回到座位上坐下,说道,“歼十一的优势在于……”
  从他开始,话题开始转向歼-11B对F-16这一方面,逐渐的向讨论针对性战术靠拢。飞行员关注的是怎么样打败敌人,纯技术层面的分析对比并不是最终的目的。从理论上来说,F-16对应的应该是MIG-29,Su-27的对手应该是F-15这样的重量级选手。
  问题在于对飞行员来说这是一厢情愿的命题,在作战中有遇到各种对手的可能,也许碰上F-22A也不奇怪,他们要做的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针对敌人的劣势来进行攻击。纯字面上的对比意义不大。
  可是他们面临着的正是这么一种纸面对比结果很有可能影响到新机型的研发以及部队作战战术的调整,这就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
  “我相信歼十一的航电系统不会比F-16的差多少,歼十六毕竟是战斗轰炸机,格斗机动性这一方面是略逊于歼十一的。歼十一获取能量的速度比F-16快,爬升率、过载承受能力以及对战场态势的感知能力也略胜F-16,我个人对后面的对抗是很有信心的。”李战以此结束了他的发言。
  一些并不认同李战的观点,他们认为F-16设计之初就明确了“优秀格斗敏捷性”这一要求,可以说这个飞机自始自终都不是什么多用途战斗机,而是专为空战格斗而生的。之所以现在变成了多用途,甚至最新的几个批次侧重对地打击,是因为自1991年后美国失去了对手,也是唯一一个对手。
  无须考虑制空权的情况下,或者说只需要F-15就能完成制空任务的情况下,F-16应该具备其他能力,如此才有延长服役寿命的意义。
  友军装备的F-16C/D是空优型号,有非常优秀的空中格斗能力。
  而提起Su-27,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世界上航程最远的战斗机,机动性出众、能够做超级眼镜蛇机动。F-16勉强能做,可单单一个超级眼镜蛇机动并不能完整的说明问题。事实上Su-27几乎把苏联人追求战机机动性能的心体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在高亚音速下,Su-27系列战机吊打他的老对手F-15系列。
  从理论数据上看,Su-27的瞬盘能力略逊于F-16,所以一些人认为在空战格斗中前者占不了便宜。不过飞行员的看法并非如此的,他们认为些许的差距完全可以通过飞行员的技术发挥来弥补甚至超越。
  F-16是一款好飞机,可是同样一个飞机在美空军手里和在印度空军手里是完全两个概念,后者甚至比李战还善于击落自己。
  两个多小时的讨论会干货满满,拿出了好几条李战认为非常有用的对抗守则来。比如利用歼-11B更加优异的爬升性能创造攻击机会,比如狗斗的时候多运用大过载机动提高机头的指向速度。这些守则都是针对F-16的长处做出来的。
  李战、陈飞两人和F-16交过手,他们认为这些守则在实战中很有指导意义。
  次日,上级批准了赴巴军事交流团飞行员组的训练计划,都达场站两架战备战机被从永固式机库里拖了出来,是两歼-10A战斗机,俗称棍子,随即交给了李战和陈飞。
  他们要驾驶歼-10A模拟F-16和驾驶歼-11B的韩红军、李梓辛二人进行两两对抗。李战曾经使用歼-11B压着大红鹰师的歼-10B打,最后是被成达击落——当时成达驾驶的是一架使用了矢量喷口的歼-10B战斗机,机动性能远胜于歼-11B,在狗斗中战胜了李战。
  成达也是唯一一名击落过李战的人。
  可见飞行员的能力有多么重要,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可以极大的弥补装备技术水平的不足。
  李战和陈飞接触过F-16,他们要模拟该机在空战中的表现,而韩红军和李梓辛对歼-11B的使用能力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他们之间展开对抗是能够擦出一些火花的。一方面对空战守则是一种验证,同时也是增强四人之间的配合的有效途径。
  上午九时,天色刚刚大亮,停机坪上,蓝天白云之下不远处光秃秃的高原山峦显得格外的苍凉。人们在高原上都会有一种“原来我可以离天这么近”的强烈感觉。多年前李战在都达场站待过不短的时间,但这几年都是在平原地区生活,再置身其中依然寻回了同样的感觉。
  郭北牧指着战术编号为12、13的歼-10A对李战和陈飞说,“这两架歼十是最早一批的,当时是三百师的飞机,他们在这里驻训了一段时间,根据上级命令留下两架飞机充当本场的战备战机,平时就是开出来做一下例行的训练,保养得很好。你们用的时候也悠着点,本场拢共就这么点战机。”
  “李战,郭参谋长的话你听见没有?”陈飞看见李战在盯着进气口处那几根加强筋发呆,提醒了一句。
  李战说,“听见了,老营长你还不放心我。”
  “我当然不放心你,你赫赫有名啊在军中。”郭北牧不满地说,“你别不当回事,有战机编制的场站没几个,都达算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你知道,所以你必须要小心。”
  场站是没有飞机的,航空兵部队才有飞机。但是都达场站很特殊,好像建站以来一直保持有一定的战机编制,驾驶它们的飞行员采取的是轮驻制度,从各个航空兵部队抽调精英负责为此它们的例行巡逻,同时也是全天候二十四小时战备值班。
  李战以前经常听说谁谁谁上高原轮驻了,干的就是这个事。
  “首长,飞机检查好了,你验收一下。”机械师跑过来向李战报告,是个上尉,脸上有高原红。
  “你们准备吧,我去塔台。”郭北牧摆摆手跳上通勤车走了。
  都达场站的外场非常大,光跑道就有三千七百多米长,是空军场站里跑道最长的场站之一。海拔三千多米起飞就过线,飞行员不戴氧气面罩根本没法飞,稀薄的空气使得发动机效率下降更是最大的障碍了。
  李战和陈飞马上着手验收飞机。
  他们的验收方式非常的奇特——交互检查。
  也就是说两人一道先验收李战的飞机再一道验收陈飞的飞机,这么做有悖于规定但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有重要意义。比如现在,在不追求时间的情况下,两架飞机的任何一个小问题都将逃不过这样的多重检查。
  登机之前,李战开玩笑说,“我和歼十之间就像是被家长拆散的情侣,我虽苦苦哀求却始终得不到机会。去年好不容易能改装了结果第一次单飞就出了事把飞机摔了。再后来就是给二师当教员,教他们低空突防战术,又有机会开歼十了。前面开双座坐后舱挺顺利,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结果开単座机第一次带训就出事,发生了撞鸟,那架歼十的样子真的惨不忍睹,就像是被霰弹枪给打了一样,唉。”
  “我说这马上要飞行了你能不能说点吉利的?”陈飞不满地说。
  李战摊了摊手说,“的确是冤孽,感慨良多实在是忍不住要说几句。”
  “你老营长不是说了吗,让你悠着点开你就悠着点开。其实你就是有些是运气不太好,也可以说是运气好过头。总而言之……算了,不吉利的别说了。”陈飞说着说着发现没办法往下说了,怎么说呢?
  跑道起飞线,韩红军和李梓辛的歼-11B双机编队开始滑跑,足足滑跑了七百多米后才抬起机头离地。他们的机内载油量多,所以他们先起飞到训练空域等待。
  “走吧,不管怎么样先看看棍子和歼十一打起来是个什么结果,然后再模拟F-16常用的战术打一次。”
  李战控制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12号歼-10A的座舱里。
第504章
狗斗
  歼-10A使用的是原装的AL-31F发动机,而歼-11B已经用上了国产太行,性能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不过对于歼-10A来说,AL-31F是足够用了。
  仅仅滑跑了四百多米歼-10A双机编队就离地了,可见这款战机的气动布局是十分的优秀的。据说在完成超级眼镜蛇机动上面,歼-10比歼-11更加从容。据说一开始歼-11被歼-10摁在地上摩擦……
  航电系统大改进后的歼-11,也就是B型,这个飞机出来之后情况才有所转变,但据说对上歼-10的话情况依然不是很乐观。
  歼-10是瞄准F-16研发的,甚至可以说“研制出一种与F-16相当的战斗机”是当时的目标。简单的换算后,结果比较明显了。
  但是正如李战所坚持认为的那样,飞行员的技术水平是完全能够弥补装备上的技术差距的。这也是中国军队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取得所有战争胜利的法宝之一。中国军队是最善于学习的军队,世人对这一点大概是没有疑义的。
  起飞之后李战转向正西,也就是270度方向。在六千多米的高度上,东边的朝阳十分的醒目,向西飞行可以避开阳光的直射,以获取最好的视野情况。
  训练空域在场站的西北方向三百公里处,那里也是国家自然保护区,更北侧是三江源头的上空,而东北侧是唐古拉山脉。李战等人有非常大的一片空域用于对抗,只要高度不超过八千米,因为八千米以上的空域有多条民航航线。
  双方直接进入狗斗状态。
  两个双机编队从两个方向冲进了训练空域,架势拉开开始了一番龙争虎斗。
  一般来说在采取双机编队作战的时候是由长机负责攻击,僚机负责掩护以及诱敌。但是现在是针对性极强的狗斗对抗,所以他们分开捉对厮杀。
  李战对上了韩红军。
  小韩同志压力山大,别人不知道大队长的水平他们鹰隼大队的人是一清二楚的,大队长可是开歼-7E都能把使用三代机的兄弟部队打得满地找牙的人,和大队长一对一地打压力不大那才叫怪事。
  压力越大动力越大,如果能胜国大队长一招半式,回去之后起码可以吹好几年的牛逼了。
  所以他一上来就是狠招!
  凭借歼-11B更好的加速度率先进行九十度转弯。
  谁先完成九十度转弯谁就能获得优先开火的机会,这几乎是空战格斗中的黄金法则。而这项能力与战机的瞬盘能力关系密切,因此瞬间盘旋能力被视为战机的重要性能指标。说到底最终关系到的是机头指向能力。
  李战和韩红军相对接近,机头对着机头,在近距格斗中飞行员几乎不会选择迎头攻击,因为一般格斗导弹在迎头攻击时命中率极低,直到后来有符合要求的先进格斗弹装备入列部队才开始尝试这样的攻击方式。
  其他的诸如越肩射击、后视发射这些看着很新潮很叼的格斗攻击方式,因为没有实战例子的支撑,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都是比较有限的,这一块一直在做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归根结底是需要符合作战要求的武器装备来支撑。
  所以此时不管是李战还是韩红军,都必须要通过转弯机动来占据攻击位置,简单地说就是要咬尾。
  近距格斗总结起来无非就是几个主要动作,咬尾、切半径、爬升,利用地形利用太阳盲点,可是在实施过程中把要敌机放在自己的前半球(也是攻击范围)绝非易事,除非遇上印度空军、韩国空军这一类的对手。
  歼-11B的水平机动性不弱,带来的是机头的快速指向。
  说句题外话,头盔瞄准攻击这种全新的攻击方式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的出现使得飞行员可以从理论上完全忽略机头指向能力——眼睛看向哪里导弹就向哪里发射。摆脱了机头指向能力的影响,可以说头盔瞄准攻击方式重新定义了近距空战的模式。
  但是,歼-11B遇上的是歼-10A,后者的机头指向能力更好。
  李战没有选择反向转弯。
  此时韩红军是在向西南方向转弯,正在划一个自西北始最终向东北的弧线航迹,如果李战保持航向不动就会飞进韩红军的攻击范围,而自己则会暴露出了侧后。那么这个时候李战应该沿与韩红军相反的方向水平转弯,也就是和韩红军保持逆时针转弯,这么做才能保证自己不会进入韩红军的攻击范围。
  另一个在于,韩红军先于他开始转弯,也就是说李战完成转弯的时候韩红军也许已经打出了第一轮攻击。
  所以李战没有按照常规的来,而是选择了切半径,在极短的时间内把机头指向了韩红军的航迹前方——也就是说李战反过来用机头对准了韩红军的左侧。
  歼-10A使用的是鸭式气动布局,从外观看就是比幻影-2000这种纯三角翼飞机多了一对小鸭翼,这种气动布局方式是目前为止最利于缠斗作战的。鸭式气动布局的缺点操纵难度极大,所以早期的飞机通常使用常规气动布局,后来有先进飞控系统的加持,极大地降低了操纵难度,这才把鸭式气动布局的威力发挥出来。
  在目视距离上,韩红军看到李战利用快速横滚和切半径压在了自己的航迹前方,顿时心里大吃一惊。他和李梓辛一样都没有接触过歼-10,但是他们是和歼-10交过手的,可是没有遇到过当前这种情况。
  飞机还是那个飞机,关键在于开飞机的人。
  航迹前方被对手的机头压住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对手已经可以进入机炮射击流程了,就好比步枪打移动靶,瞄准点压住了移动靶移动的路线前方,然后计算出提前量确定弹着点就可以击发。
  当然,韩红军也并非浪得虚名,他果断地停止了转弯,干脆利落的把加力打开全油门大仰角爬升。迅速获取比对手更多的高度无疑是正确的选择,李战一直教导他们“空战中高度速度至上”,高度是一切,有了高度就能获得更多速度更多能量。
  但是韩红军此时的选择存在被李战构成咬尾局面的风险,不过李战要构成咬尾需要一百三十度超大仰角的爬升同时战机的姿态是要向左倾斜三十五度。大仰角、大倾斜角,而且肯定会出现大侧滑。
  每一个都是超高难度的机动动作,而且全部是发动机最不喜欢的动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