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550

  李战看着前起落架尚未触地的8Y1771,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来不及沟通直接抢过送话器呼叫道,“把起落架收起来!机长!收起落架!”
  在短短的两秒钟之内,机长马上明白了塔台的用意,他没有过多的考虑,咬着牙齿掰动了起落架收放杆。起落架在机身重力的作用下收回的速度比正常的要快许多,后部机腹干脆利落的和跑道进行了亲密接触,高速摩擦产生的火星形成了肉眼可见的火焰,紧接着机头从几米高的位置落地,没了起落架作为平衡的飞机向一侧倾斜,机长居然创造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他维持了两翼的平衡。
  8Y1771拖着火焰在距离跑道尽头一百多米处的位置停了下来,消防车救护车鸣者警笛冒着大雨冲过去,但是最大的危险已经解除。李战看着最后一刻右翼触地翼尖插入跑道右侧的草地上,四号发动机触地,桨叶折断。
  飞机看上去受伤不轻。
  机组人员全部生还,甚至连一点磕碰擦伤都没有,这是最好的消息。而经过检查,货仓里的货物也没有受到什么损伤。总体而言,这是一次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实施的很成功的迫降。
  就差那么一百多米,阻拦网的固定基座已经被飞机整个扯了出来,可见飞机着陆后的动能多么庞大。塔台里的人面面相觑,如果没有把起落架收起来,8Y1771是绝对逃不过冲下谷底的命运的。
  在关键时刻收起起落架利用机腹和跑道发生的大面积接触来增加摩擦力以求达到减速的目的是十分极端的做法。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机组会不使用起落架降落,只出现过机组人员为不能正常放下的起落架而着急上火。
  然而如果没有采取这个极端的减速方式,8Y1771此时会在千米深的谷底,会摔成很多块,也许还会燃起大火造成二次损伤。
  张威重重松出一口气之后,和李战走下塔台,低声说,“你的馊主意救了机组也可能害了机组。”
  李战非常不解,皱眉道,“你看到了,就算如此阻拦网的固定基座都被扯出来了,如果不这么做飞机肯定会冲下去。”
  “这样的选择并不难,但是机组人员恐怕要接受保险公司反复而漫长的调查,尤其是机长。”张威沉声说,“你忘了他们是地方航司,不是我们部队。保险公司是不会管这些的,他们照章办事会冷血到认为起落架可以正常放下但是机组人员没有使用因此造成了飞机的严重损伤,并且据此拒绝赔付。”
  李战诧异极了,“没道理吧?所有的记录都能证明机长当时的选择都是合理的,保险公司没有理由拒绝赔付。”
  上了通勤车往现场去,张威沉声说道,“如果飞机摔下山了,只要机组人员的操作没问题,排除了人为因素,保险公司会照单赔付,哪怕这样他们会赔更多的钱。但是现在这个情况,恐怕不管赔付款是多少,保险公司都不会轻易买帐了。”
  李战的某些观念被刷新了,他诧异说道,“这是不讲道理啊,保险公司这样办事的?”
  “大多数时候是。”张威无奈地摊了摊手说,“不过也要看具体情况,这架飞机是邮航的,邮航家大业大没准不在乎这点钱,也许保险公司为了维系与邮航的关系会赔付。但是不管怎么样机组人员都要为在主起落架触地后收起起落架这个不寻常的举动作出解释以及接受调查。你说,这对机组人员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战沉默了,无奈地说道,“只要人活着其他的都不重要,况且,8Y1771的机组尤其是机长很厉害,他们做的比我想象的还要完美。机腹触地后两翼依然保持着平衡,飞机是笔直的向前滑行的。当时如果有一些偏转,飞机产生翻滚后恐怕会出现谁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是啊,机长很厉害。”张威十分的钦佩,部队里也没有几个飞行员能做到。
  李战说,“你向参谋长详细汇报一下,我也汇报,咱们这边能帮机组的尽量帮一帮。”
  “好,我明白。”
  能做的也就这些了,提供更多的参数数据以及中南场站塔台与8Y1771货运航班之间的所有语音通讯,而且如果可能的话李战还希望从中南场站所在位置的特殊性出发出具一份证明机长采取了最合适的措施的分析报告。
  这些工作要尽快完成,因为必须尽快把8Y1771货运航班弄走,如此李战才能进行他的探索性飞行。
  他冒雨对8Y1771货运航班进行了详细的检查。
第448章
方案三,开走
  唐国正稍晚一些赶到现场,雨势却是更大了。
  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现场的完整,场站紧急搭起了一个巨大的能够遮盖住运-8的遮雨棚。此举使得现场留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
  李战发现机翼出现了明显的结冰现象,而襟翼正是因为结冰而出故障的。这与他之前的判断完全一致。在仔细检查了机身外表之后,李战惊讶地发现机组人员和数以百万计的货物就差那么一点就踏入了鬼门关。
  依照他对运-8的了解,机翼出现的这种结冰现象意味着飞机随时会坠毁,也许就是下一秒。8Y1771货运航班能够成功迫降简直是命运之神的眷顾。
  “看出什么来了?”唐国正大步走来,问站在机翼上的李战。
  李战指了指脚下踩着的机翼,说,“出现明显结冰现象了,他们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结冰?”唐国正下意识的往外看,雪停之后气温上升,此时气温肯定在零度以上,但是中高空域的气温就不是那么回事了,不过结冰现象不太好解释。
  李战直接跳下来,拍了拍手说道,“我问过机组了,除冰系统是开启着的。但是运八的除冰系统是依靠发动机热量来进行工作的,两台发动机不再提供推力后影响到了除冰系统的工作效果,基本上可以肯定是这个原因造成襟翼被冻住现象。”
  张威补充说道,“机翼结冰会影响空气流动,造成的后果不比襟翼被冻住好到哪里去。”
  飞行员自然很清楚机翼结冰的后果,资深飞行员更知道其中的厉害。机翼是提供升力的主要部件,空气从机翼上下方平滑流过产生升力或者向下的压力,驱使飞机上升或下降。一旦平滑流动的空气被改变,机翼就无法正常提供足够升力或者向下的压力,飞机就会不受控制的一直上升或者一直下降,最终的结果是失速坠毁。
  襟翼被冻住的后果则显而易见——飞行员无法控制飞机正常上升或者降落了。8Y1771货运航班的机组人员应该庆幸在襟翼被冻住之前是处于最大升力位置的,也就是起降位置,否则他们根本支撑不到近在咫尺的中南场站。
  唐国正好奇问李战,“你对运八很了解?”
  “比对其他飞机都要更了解。”李战笑着指了指累趴在地上的运-8F-400,说,“运八的每个型号我都很熟悉,不夸张地说一些型号我甚至能闭着眼睛进行拆装。”
  唐国正狐疑问,“你怎么会对运八这么熟悉?”
  李战微微摇头说,“不能说。”
  略微诧异了一下,唐国正不再就这个话题往下聊,张威则感到更加奇怪了。李战在二师的九个月里是从来没有接触过运-8的,应该说除了歼-7E和歼教-7其余的机型都没有接触过。难道李战是在北库工作期间接触到了这些飞机?
  唐国正打量着飞机,目光落在烧黑了的发动机上,皱眉说道,“发动机着火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他们俨然把这架编号为B-25277的民用运-8当成了部队的飞机来研究讨论,把当前发生的事故视为了部队的事故,因此讨论得非常的认真。李战更把这起事故当作一次难得的实战机会,发挥他的所长做一些相当有用的研究分析。
  李战说,“应该是热启动导致的。两台发动机停止工作后供油系统没有停止,机组按照程序重启发动机的时候才切断了供油,但是此时发动机里已经有了不少燃油,所以在借助APU启动发动机后导致了起火。”
  顿了顿,他说,“发动机起火不是最危险的情况,我认为结冰才是导致飞机不得不迫降的主要原因。机组已经及时切断了起火发动机的供油,当时下着大雨,发动机舱的火势无论如何都不会发展得很大的,反而会逐渐的减弱。但是机组没有意识到两台发动机失去作用后影响到了除冰系统的正常工作,机翼和襟翼开始结冰。他们以为襟翼失去作用是发动机舱的火灾蔓延到了机翼,其实不是,当时的火势还不是很大。”
  “舱音记录仪和飞参记录仪拆下来没有?”唐国正顺着话问。
  李战说,“不用拆,直接提取就行。”
  张威提醒道,“参谋长,李大队长,这不是我们的飞机。”
  两人一愣,情绪嘎然而止,李战尴尬一笑,“哦对,不是我们的飞机,调查应该由民航总局负责。是了,我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尽早完成调查尽早移走飞机。”
  “应该没问题,他们也许巴不得我们提供帮助。”唐国正说,“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李战说,“趁着天气没有明显变化,参谋长,派几个人给我,我马上着手开始初步的调查,一些证据要固定下来。”
  “会给你派人,但是要展开调查必须得征得民航总局的同意。这样吧,在不影响现场情况的前提下你先继续调查,我马上向上级请示。”唐国正果断地说道。
  “是!”
  张威让场站的人找了一台单反过来,根据李战的指示对飞机的一些部位进行了拍摄,尤其是几处尚未融化的结冰区域。唐国正那边还没有什么消息,李战这边却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信息。
  李战对运-8系列中型运输机的熟悉程度超乎一般人想象,他是真的有过几次和机务组拆装该型飞机的经历的。借助几台必要的辅助设备,依靠手上的工具他们能够在一个小时之内基本分解掉运-8的早期型号。
  陆军大头兵玩的是轻武器的分解结合,李战这些人玩的是飞机的分解结合。当初为了让飞行员对掌握的飞机的了解达到极致,刘国坚要求每一位飞行员都必须完成三次一个小时内基本分解掉飞机的测试和一次组装测试。
  因此李战对运-8上面的每一处每一个部件都非常的熟悉,就像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一样。
  后续的大量改型百变不离其宗,当年改装运-8的时候李战这些人都接触过后续型号,十分清楚里面的情况。
  李战深知运-8系列飞机一个较大的缺陷是除冰防冻系统不够好用,而且至今为止也没有彻底解决。为了防止因为结冰出现事故,大量的运-8被要求限制在淮河以南地区使用,高原地区也基本上不使用。
  通过计算当日8Y1771所在空域的气象情况以及飞行参数、载重、无动力滑翔距离等数据,李战赫然发现该航班即便只剩下两台发动机也完全能够滑翔到旅游机场的,前提是关闭除冰系统。
  除冰系统占用的发动机功率成为了限制8Y1771到达旅游机场的最大障碍,当然,如果不开启除冰系统,8Y1771也许连中南场站都到不了。
  但是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可以为厂家改进该机的除冰系统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8Y1771遇到的天气十分的具有代表性,在后续的大规模调查中发现中南地区经常会出现同样的天气,只不过从来没有一架运-8遇到罢了。
  越来越多的疑问都找到了答案,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动机停车,却成了最后一个没有头绪的问题。民航总局的调查组在李战为首的部队调查组的协助下做了很多方向的分析,好几种可能性都被排除了。
  眼看着2012年的元旦越来越近,李战提出了一种可能性——问题会不会同样出在除冰系统上面?
  这是已知的带有先天性缺陷的系统,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问题,但是遇到8Y1771所遇到的天气,除冰系统的缺陷就一定会暴露出来。
  可是除冰系统与一号、二号发动机的熄火可能存在关系吗?
  李战告诉民航调查组,运-8F-400所使用的以涡桨-6航空发动机为主要部件的动力系统有防止功率过大的装置,如果机组人员没有解除限制,那么在发动机功率超出额定值后限制装置会介入迫使发动机功率下降,如果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为了防止发动机超负荷运转发生故障,限制装置会一直介入,在这种一直介入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而除冰系统在感应到结冰现象依然存在的情况下会一直的向发动机索取能量,占用发动机的功率越来越多,是完全有可能导致发动机超负荷运转的。
  除冰系统和发动机保护限制装置不够智能,是直来直去的蛮干型,除非飞行员介入调整彼此的关系,否则他们会一直呈现拔河状态——除冰系统不断索要更多的功率,而发动机保护限制装置生生的拽住了发动机的转速避免出现超负荷状态。
  要验证李战的分析必须进行实机实验,调查组请求部队提供协助,位于飞机城的试飞院接受了这项任务。数天的实验后结果传导了中南场站,调查组在看过结论后大吃一惊——竟然与李战的分析完全吻合。
  谁都没有想到原本是飞机保护装置的发动机限制器和除冰系统的相互作用之下成了差点让飞机命丧黄泉的罪魁祸首。
  这起事故的调查结论引起了空司以及厂家的高度重视,一个规格更高的调查组在元旦前下到了中南场站详细了解情况。军地联合调查组出局的详细报告让高级别调查组如获至宝,基本确定了运-X战术运输机研制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解决方向以及办法。
  对李战来说余下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把B-25277弄走了,不把飞机弄走他接下来的探索性飞行就没法进行。
  军地联合调查组来到现场讨论方案。
  方案一,拆掉运走。方案二,使用重型直升机吊走。
  货物早已经清空,两种办法都可行,但是方案一会对飞机造成难以复原的损伤,因为下山的路难以通行超规格平板车,必须要对机体进行分割,这样一来这架飞机就没法继续使用了,只能把能用的零部件拆下来作为航材使用,机体进熔炉。
  方案二则需要使用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只有这种直升机才能吊起运-8G-400的机体。但是依然需要拆掉机翼以减轻重量使其达到米-26的允许挂载重量范围之内。而且这种方式危险性非常的高。
  众人焦头烂额的讨论着,一边部队继续清空跑道恢复正常工作,另一边邮航也希望飞机能够早日进维修厂修好重新投入运营。飞机停飞一天损失都是数以十万计的,邮航再家大业大也不会忽视这样的巨额损失。
  李战却是走到了机头前面蹲下来,正对着整个趴在跑道上的飞机发着呆。
  唐国正和张威在和民航、航司、保险公司的人持续讨论着,意见慢慢得趋向于拆下左右两翼、垂尾、水平翼以及起落架等重量较大的大部件,然后使用米-26吊运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