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550

  李战说可以做到的事情迄今为止还没有食言过。
  这是方成河基于对李战的充分了解而形成的强大信任感,换个人绝对做不到,哪怕是牺牲了的薛向东都做不到给予李战完全的信任。
  李战说,“方旅长也是个狠人。大家听说他在二师是干政委的都以为是政工干部了,实际上方旅长军事作战指挥经验以及飞行经验等等都在二师师长齐宏之上,正儿八经的老飞了。”
  “哦?原来是这样啊。”刘科长显然不知,他们这些天天窝在室内搞技术分析的连接受小道消息的速度都比别人慢。
  “科长,结果出来了,李大队长他们的。”有个戴眼镜的上尉送过来判读结果,笑着和李战打了个招呼。
  李战经常往飞参判读室扎,早都和这边的人混熟了。
  刘科长叼着烟浏览了一遍后递给李战,“与上次的时间查不太多,不到一分钟,但是综合分析下来可以确定你又飞了一个新标准出来了。”
  好像大家对这样的事情已经见怪不怪了,或者说已经麻木了。往前倒退两年,团里也好师里也罢,别说飞出超出大纲一倍的标准,就是搞了个大纲的优秀标准那都是起码给团嘉奖甚至师嘉奖的。
  可是现在呢,飞出大纲规定的优秀标准是基本,想要嘉奖或者立功那得更高的标准。比如打地靶,你能把全部炮弹都打进靶圈里那才有吹嘘的资本,而这个标准已经倍于大纲要求的优秀标准了。
  李战看了结果后,皱眉说道,“只是快了几十秒钟,算不上新标准。”
  “你得把气象这方面的因素算进去。”刘科长拿过来气象台传来的天气数据递给李战,说,“北库峡谷的气象是这么多次穿越飞行以来最恶劣的。这种情况下你还能比以往最好的成绩快四十七秒,这个成绩非常好了。”
  说的是从进入峡谷到出峡谷的飞行时间。峡谷的环境提出了很严格的研制,不是你想飞多快就飞多块。当初李战开歼-7E制定科目标准的时候做过极限飞行,结果在改装了Su-27之后,当时冒巨大危险飞出来的极限数据被Su-27轻轻松松地突破了。
  今天李战又在这个基础上缩短了四十七秒。
  四十七秒的意义非常大,意味着在作战中可以提前四十七秒展开攻击,也就多了四十七秒的主动时间。在以分钟作为计量单位的现代空战中,四十七秒也许就是影响一场战斗胜负的时间。
  “唐磊磊的呢?他就在我后半球几公里的位置,非常近。”李战问。
  技术上尉说,“唐中队的数据也很漂亮,只比你慢了十五秒。”
  这一下李战高兴了,“也就是说我大队大部分人都能达到这个标准。”
  鹰隼大队的飞行员们能力如何恐怕飞参判读室这里的人是最清楚的,他们隔三差五就要给鹰隼大队的飞参做判读分析,从开始到现在,飞行参数描绘出来的是一幅鹰隼大队成长的数据图,很震撼人心的不断向上向人机极限奋进的数据展示图。
  因此他们也是最不会为鹰隼大队的优异表现感到诧异的,因为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满意了吧,你可以好好的向俄罗斯人吹嘘了。”刘科长笑道。
  李战笑着说,“我还真的没怎么在意他们的感受,而且我也不太愿意把我们的真实战斗力暴露给外军。”
  愣了一下,刘科长猛地一拍脑袋,“搞技术搞傻了。”
  李战嘿嘿笑着把手里的报告递给刘科长,“报告要上会讨论分析的,所以,刘科,你再给出一份报告,按照大纲的标准来,合适一些的。”
  刘科长瞬间明白了李战的意思,顿时呵呵笑,“包我身上。”
  这才是李战着急忙活跑飞参判读室来的目的。
第362章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讨论分析会当然只是形式,电视台的摄像机就架在那里,讨论内容就是比大胡话怎么简略怎么来,打发走采访组后双方谈的也是一些辞令性的对话。
  中方不会拿实质性的战术出来讨论,俄方也不会,大家心里都明镜似的。历来的军事交流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谁都不会拿真的出来秀。表面上的武器装备甚至都有所保留,遑论部队的战术作战能力。
  讨论分析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结束,前后不过一个多小时。
  上午十点出头大家就都来到了外场停机坪那里,接下来就是最轻松也是最后一个环节了——自由交流。无非就是你开开我的飞机我飞飞你的战机,每一次军事交流活动都少不了这样的活动。
  俄军的Su-27UB和我方的歼-11BS已经准备好了,安德烈夫科斯基要试一试歼-11BS,我方开一开他们自用的Su-27双座战斗教练机,当然派出的是李战。每架战机都有后舱飞行员以防万一。我方派出的是聂剑锋,俄方派出的是瓦西里。
  可见瓦西里不只是厂家试飞员这么简单,他在俄空军里一定还要不低的职务。
  双方按照仪式交流握手,采访组的摄像机拍摄着高清相机拍摄着,都是今晚军事报道的素材。摄像师们都被告知拍到李大队长的时候一定要给模糊的远镜头。部队规矩多大家都知道因此不难理解。
  瓦西里看过歼-11B的座舱,登机的时候不无羡慕地对李战说,“战,你们的苏两七航电系统比我们要先进很多,真的很厉害。”
  “时代在发展,苏两七毕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而我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重型战斗机歼十一是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产品,前后有着二三十年的时间差,技术起点高了很多,性能更加先进是必然的。”李战笑着说道。
  瓦西里习惯性地忽略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词眼,扶着座舱边缘对迈腿坐进前舱的李战说,“你们的四代机很漂亮,有猛禽的影子,不知道与我们的苏五七相比如何。”
  (F-22A,北约代号“猛禽”)
  李战回头笑道,“很遗憾,我也仅在电视报道上见过四代机,不过我认为整体的作战性能是要比美国人的猛禽要强悍的。”
  几个月前包括李战在内的大部分中国空军飞行员是不敢如此大言不惭的,自从四代机出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来接受事实,中国空军飞行员的自信心越发强大了,普遍有强烈的感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未来是属于中国人的,是属于中华民族的。
  李战笑着反问了一句,“哦,顺便问一下,瓦西里上校你认为苏五七是四代机吗?”
  一句话把瓦西里给问住了。
  Su-57是拍偏的Su-27,也许是准四代机,但绝不算真正的四代机。单单是隐身性能就把Su-57冠于四代机前缀的路给堵死了。
  然而,尽管已经家道中落二十余年,可红色苏联那庞大的遗产当真就完全落伍了吗?Su-57真的如同甚嚣尘上的“Su-27加强版”评价那般不堪吗?
  这些同样是要打一个疑问的。
  至少有几点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航空发动机技术依然是我们所不及的,他们的整体设计能力也是我们暂时比不上的。
  “也许我应该应聘到沈霍伊工作。”瓦西里坐在弹射座椅上一遍接上氧气面罩插上无线电借口没头没脑的说了一句。
  李战笑着说,“欢迎,甚至我可以提供帮助。”
  当然是大好事,无论是人才还是技术,我们都会敞开大门热烈欢迎。
  几句闲话下来,塔台下达了准备起飞的命令。聂剑锋和安德烈夫科斯基驾驶的歼-11BS先起飞,李战操纵这架服役时间肯定超过十年的Su-27UB在滑行道一侧等候。
  和已经拉进了仓库里等候拆解的Su-27UBK没有什么两样,甚至座舱的成色要更加的糟糕。一个庞然大物曾经的辉煌历史似乎就在斑驳了的仪表台上。
  “维护世界和平的重担就交给我吧。”
  李战深深呼吸一口滑行到了起飞线,前方是爬升拉高的歼-11BS。
  “战,你是老手,所以全程你来吧。”瓦西里说,干脆抱起了胳膊看起了风景来,想到什么似的,问,“战,他们叫你拉杆小王子,这是你的无线电代号吗,是什么意思?”
  “喜欢开飞机的意思。”
  李战笑道,“嗯,就是,瓦西里上校,我的驾驶风格比较激进,你要系好安全带,哈哈。”
  “瓦西里是试飞员。”瓦西里也哈哈笑道,更加的放松了。
  塔台指令下来,李战踩死刹车,随即狞笑着说了一句“献丑了”的同时油门杆到底打开加力。
  三秒钟之后。
  “轰!”
  我的发?
  应急救援分队的反应速度比座舱里的两个人都要快,李战和瓦西里还懵乎着的时候,消防车什么的就拉着急促的警笛声冲了过来,随即是塔台急促的呼叫:“李战你发动机着火了!”
  前后不过两秒钟。
  直到这个时候李战才把刚才战机突然的剧烈震动和塔台的呼叫联系起来,他的第一个动作是收油门第二个动作是打开了座舱盖。瓦西里也非常的沉着冷静,座舱盖打开后他马上向后看,只能看到发动机位置滚滚浓烟冒了出来。
  登机梯车来得很快,连忙的架上去了。
  李战不由分说的让瓦西里先下他随后再下,一直撤离到跑道边上的安全距离,看着消防车铺天盖地的往发动机舱那里喷泡沫水。李战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个飞机是飞不回去了。
  怎么就着火冒烟了呢?
  而且还是两发。
  仔细看了看,李战震惊地发现居然还出现了一些小爆炸。
  毛子战机平时的维护保障工作干得也太糙了吧?我只是油门到底开个加力而已啊,很正常的紧急起飞动作啊!
  不由的李战心里有些慌张了,毕竟开加力起飞是他的选择而不是上级要求的,本想给俄军的同行们露一手的,结果把屁股露出来了。
  咦不是,这不是我们的飞机,应该是俄军把后勤短板给露了出来。
  说一千道一万没理由起飞开个加力两发会爆炸起火的。
  紧急处置速度非常快,比往常都要快很多。既是两军交流又是要动枪动炮的,各种预案齐全得很。不多时李战和瓦西里就被通勤车送回了内场,刚刚起飞的聂剑锋和安德烈夫科斯基也被紧急叫了回来。双方马上开始协商开始调查事故原因。这些却是飞行员办不上忙的了。
  不管调查结果如何,俄军这架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废了是既成事实了。
  当天晚上调查结果就出来了,方成河过来找李战,把调查报告递给依然是一头雾水的李战,说,“你开什么加力呢,他们的飞机在保养方面本来就要打一个折扣,你还搞这样激烈的动作。”
  “旅长,只是开个加力而已,哪次紧急起飞不是这样干的?程序不就是这么要求的吗?”李战苦笑着摇头翻开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很详细,仅仅一个下午就做了这么多工作可见上级非常重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飞行员违规操纵导致的爆炸起火,责任就全在自己这边了。李战直接结论,顿时松了口气。
  原来毛子那架Su-27UB的动力系统本身就有毛病,骤然大量供油的情况下隐患就冒出来继而形成了火灾,小爆炸则是因为混合气体引起的。归根结底是动力系统的检修保障没做到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