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隼(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50

  这一番话说得一期士官感动不已,开着车都不忘了回头给予后排的李战感激一望。
  张威也回头看过来,李战补了一句,“我只是实事求是。”
  笑了笑,张威说,“明白你的意思,师首长心里有数的。不过驱鸟工作是飞行安全的重中之重,不管有没有责任,给点压力有好处没坏处。”
  顿了顿,张威忽然说,“是了,以后如果有对地方的事务,我建议领导让你参与一下,你小子是本地人,会说方言,了解本地情况,沟通起来事半功倍啊。”
  方才李战三言两语搞掂了七公,并且把部队和地方的界线明确地划了出来,这让张威感到十分的满意。他是干机关工作的,平时跟着师首长不少与地方打交道,自然是知道对地方的工作不好做。李战有节有理的应对就很好。
  “张参谋你可别,我就是个开飞机的。”李战大摇其头,心里想,我哪有时间去帮你处理这些杂务,债台高筑的情况下,多飞行多搞拉杆费才是正经。
  他不由的算了算时间,自从撞鸟,到今天第七天了,最起码错过了两次飞行训练。都是银子啊。
  他们赶回场站,直接到塔台详细报告了情况,驱鸟队再一次确认安全,塔台按时给六团下达了远航训练的命令。得到值班指挥员方成河的允许后,李战留在了塔台上面,从这个角度看别人飞行,过把眼瘾。
  “搞过指挥吗?”
  戴着大墨镜的方成河示意李战坐过来,问了一句,再一次看向滑行道。一水六架SU-27SK重型制空战斗机次第滑向起飞位置。
  看见方成河,李战就想起早上在政委办公室里挨的那一顿莫名其妙的“批斗”,脸色尴尬神情不自然。好好稳了稳情绪,他回答,“跟我师父体验过两次。”
  “嗯,你给我当副手。”方成河把送话器递给李战,自己抱着胳膊舒舒服服地靠在大班椅厚厚的椅背上。
  塔台指挥室里最大最好的座椅是正指挥员的,左手边是副指挥员,右手边是雷达员。没李战位置,他是拽了个圆凳坐在正指挥员和副指挥员之前的位置上的。
  “是!”
  李战没犹豫,副指挥员是个少校,笑着递给他一个耳麦示意他戴上,李战笑着点头致谢,戴上,拿起送话器。
  拢共算起来,李战真正参与指挥的只有两次,是他师父刘国坚值班的时候带他上去的。那时候还没现在这么老手,比较紧张,反而忽略了除飞行外的一些细节。此时他再次坐在类似的位置上,才发现原来塔台的人喜欢戴墨镜不是装逼,而是真的非常需要。
  这会儿是背光还算好,等远航编队回来,那就是正正的逆光了,你没墨镜很难看清楚天上飞机的状态。
  没人认为李战坐在这里不合规矩,就算是不考虑他是“一哥”,有参谋长在这里坐镇,有任何问题都不会是问题,因此李战得到了善意。
  部队是很欺生的地方,当然这只是针对同一阶层的。干部不会欺负士兵,只会欺负干部,但是士官会欺负义务兵。
  李战能够得到不仅同期军官的认可,已经是能力水平的一种明显体现。
  扫了很专注看气象报告的李战一眼,方成河介绍道,“今天搞远航,也是南海警戒巡逻的一部分,六团一大队三批六架,航程四千四百公里,计划滞空四个半小时。把航线规划给他看看。”
  身边的少校递过来写字板,上面是教科书一般的作图,手工绘制的航线计划图,像极了计算机绘制油墨打印。李战叹为观止,他是绝对没有这么一手的。
  航线计划图很直观,自行脑补南海地图作为背景,自行把各个岛屿岛礁补上,李战很快搞清楚了六团远航编队的飞行路线。
  近似椭圆,从南海西部进入一直往南飞行约一千公里,向东转弯飞行约七百公里,再转向北,飞行约一千二百公里,最后折向西返航。
  李战意识到自己无意之中参与到了一次重大的警戒巡航行动中来,心情十分的激动。
第028章
远航巡逻
  警巡南海绝对属于年度重要军事任务,不仅要随时上报空军总部,而且要在最高上级进行备案,并且由副军级指挥所进行指挥,塔台能做的很有限。
  而且,这一次是三批六架。
  平时大多是一批两架。
  实际上,两天前的深夜,齐宏和方成河有过一次深谈,围绕着的就是部队是否尽快恢复飞行训练,是否按时实施远航训练与警巡南海任务相结合的计划。
  身为二师的政治委员、实际的指挥员,齐宏的心理压力显然是最大的。
  他还清楚地记得春节前的大批转场训练时,因为于成林座机空中发动机故障这件事情,他生出了降低训练强度的念头。后来是已经开始逐渐交接领导权利的老师长张四海说服了他。
  任何飞行器都有可能遇到意外的情况,但尽管如此,齐宏依然的再一次有了降低训练强度的念头。
  在2009年的现在,部队关于提高战斗力与安全的看法正处于一个大讨论的时间节点。一方认为为了提高战斗力必须要承受一定的牺牲,另一方任务人才是最重要的,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提高战斗力才是可持续的做法。
  归根结底,是侧重的问题。一方认为应该侧重于训练,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另一方认为不应该一刀切,而是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更加贴近实战的训练。实则,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的一方是没有底气的。部队是干什么的,是准备打仗的,也许全世界所有的单位都可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唯独部队不行。
  张四海会在年内完全完成二师指挥权的交接,许多事情齐宏要习惯没有老师长的日子。几乎全师官兵都知道,未来和齐宏搭班子的不是某位副师长,也不是某位副政委,而是参谋长方成河。
  齐宏也没那个脸去找老师长解惑,而是把未来的搭档请过来,在办公室开了个小的讨论会议。方成河比他年长几岁,在履历上是中规中矩的参谋长,不过同样也是沿海飞行部队中曾经赫赫有名的“空中刺头”。
  机关楼有不少办公室亮着灯,加班加点的情况这几天一直有。在师党委拿出决定之前,下一步工作如何安排,其实大家心里都没底。
  政委办公室开着,一进门就闻到浓烈的烟味,齐宏正在埋头看文件,手边的烟灰缸已经堆满了烟头。这绝对是违反了飞行员守则的,可在实践中依然有不少飞行员很难拒绝烟草。况且对师级干部来说,其实上天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的。
  “政委。”方成河打招呼,拿起遥控器打开了空调,设置好,放下,举步走过去在办公桌前坐下。
  齐宏招呼着,“老方,坐,喝水喝茶自己倒。”
  “不忙。”方成河点了根烟抽起来,说,“桂北和粤东那边请示下一步工作,我让他们再等等。”
  齐宏微微点头,“找你来就是为了这个事,我有些拿不准主意。”
  未来的班子会很奇怪,政委当师长,参谋长当政委,也许这正是二师的魅力所在。其实更具神秘感的是,未来二师的军政主官都是军事干部出身,浓浓的一线作战部队的风格。
  方成河显然是思考过了的,他说道,“我的意见是,按年度训练计划实施。当然,专题安全教育是要搞的,就算没有撞鸟这件事情也是要搞的。去年于成林的座机空中发动机故障是典型的工作不认真检查不到位所致,搞安全教育不能一阵风,我看是要形成机制,定时定点定人地搞。”
  磕了磕烟灰,齐宏看上去比方成河要年轻许多的脸满满都是凝重,沉声说,“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不比以往,安全方面抓得更严。虽然咱们没有阅兵任务,可是按照一人生病全家吃药的原则,咱们师一次机械故障一次意外,都会全军通报。不光空军,海航陆航的飞行部队也都受到了影响。”
  “我听说了。”方成河微微点头,“除了战备值班部队,海军和陆航的其他飞行部队都停飞了三天,目的就是搞一次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
  看了看齐宏,方成河抽了口烟,说,“政委,我能体会你的心情。老师长逐渐放手,你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不过这不也正是部队主官要承担的吗?咱们二师这么多年来,就飞行意外和事故的发生率来说,在空军飞行部队里算较高的。因为什么,因为咱们的训练强度一直是空军飞行部队里最高的,而且是部署在南方沿海地区的头号主力。”
  笑了笑,方成河说道,“政委,两个部队让你选,你是愿意带二师呢还是愿意带因为安全飞行出了名的歼击机师?部队是要打仗的,打仗会没有牺牲吗?”
  闻言,齐宏也忍不住笑出声来,两人呵呵地笑。
  因为安全飞行而闻名成标兵的歼击机师,在许多人看来这很符合逻辑,这说明该部队搞得很好,殊不知在资深飞行员看来,这是对一支作战部队的暗讽。
  开战斗机的不应该以此为傲。
  一味追求安全飞行,意味着在训练方面是一定要打折扣的,不是可能,而是一定!战斗机的训练科目有一半以上是直奔飞行包线去的,一定程度上,在实战中,谁能更接近飞行包线谁就能在对抗中占据更多的主动权。
  就拿李战刚刚进行过的空靶训练,如果战机能够承受更大的过载,他就可以以更小的转弯半径切入攻击航线,后续的攻击会更加的容易,敌机更难摆脱。不但战机要承受得住,飞行员也要承受得住。
  试问,如果没有相应的不断突破极限的训练,飞行员能具备这样的战斗力吗?
  都是空军中的青壮中高层军官,自然无需多言。
  与其说拿不准主意,不如说齐宏是在需求支持,尤其是需求方成河这位未来搭档的支持。他这么一位从海航过来的年富力强的接班人,又怎么可能没有锐意进取的雄心。
  “明天一早我向空司请示恢复飞行,按照既定计划实施远航训练和警巡南海任务。”齐宏下定了决心。
  “这一次你亲自当指挥员。”
  于是有了今天方成河坐镇塔台的一幕。
  呼叫传来,“两洞勾报告,飞行准备完毕,请求起飞。”
  是张雪阳的声音,一如既往的自信。
  篮球赛中,六团在决赛中再一次遭遇四团,李战没上场的情况下,牛耀扬十几个暴扣直接把他们给灭了。四团多得三连冠,五万奖金到手。听到张雪阳的声音,李战反而第一个想起的事情是——奖金好像还没发!
  “李战?”方成河盯着李战。
  李战回过神来,把送话器举到嘴边,摁下通话键,“两洞勾,可以起飞。”
  座舱里的张雪阳也是一愣,毫无疑问他对李战的一切都是很在乎的,非常的熟悉他的声音。在他眼里,李战是他的头号对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他却是奇怪于李战为何会在塔台,而且还是指挥员。
  显然是没时间多想的。
  他推油门放刹车,SU-27SK重型战斗机装备的AL-31F发动机独有的呼啸声响彻了整个飞行区,连做过特殊隔音的塔台也能明显分辨出来。
  双机编队起飞,僚机在长机进一转弯时滑跑。三批次战机接连起飞,在空中完成编队后,随即进入计划航线。简单操作常规操作,事实上SU-27连弹都没挂,无论是训练弹还是实弹。
  警巡南海展示的是军事存在,说白了。
  “两洞勾,注意云层。”李战关注着实时的卫星云图,提醒张雪阳。
  王牌就是王牌,张雪阳竟是此次远航警巡的第一长机,也就是说,其余两个双机编队也听他的指挥。李战对此表示服气。
  电磁干扰的声音较大了,意味着塔台很快要把指挥权交给南指,但必要的时候,软硬件基础完备的西县场站同样能够充当指挥所。往前数三十年,这里就是前线指挥所之一。
  张雪阳回答,“明白,我注意到了,有雷电,给我避让航线,完毕。”
  遇到困难,首先想到依靠组织解决,这是张雪阳的特点,又恰是首长们喜欢的类型。
  飞行参谋和气象员已经拿出了避让航线,递给李战,李战呼叫,“两洞勾,调整航向一百五,高度不变。”
  “明白,调整航向一百五,高度不变。”张雪阳率领编队转向,避开了前方噼里啪啦闪着雷电的云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5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