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2/655


隆武七年五月末,北齐姜氏献城投降。
肃王赵宗显亲自入主燕都,下令犒军三日,与此同时,对于燕都的清洗也在所难免,其中姜氏皇族自然首当其冲,还有一些手握兵权的武将,也都被清扫干净,至于那些北齐的官员,赵显并没有难为他们。
旧国覆灭,旧国的官员往往却都能够活下来,因为不管新主子是谁,都需要他们来稳定混乱的局势,就连赵显也没有办法免俗,毕竟北齐这么一片偌大的土地,只有这些北齐的官员最为熟悉,如果真把他们全杀了,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北齐都会陷入混乱当中。
而且这个时候,做事最卖力的,对自己人下手最狠的,便是这些降臣,因为他们迫切需要做出一些功绩,来取悦新主子,从而保住自己的性命与权位。
率兵进驻燕都城之后,赵显带着林青与王霜两个人,行走在燕都的皇城之中,这座燕都皇城比起临安的那座大凰城,要大上四五倍的样子,赵显等三个人都是第一次进燕都,不免有些乡下人进城的感觉,他们在燕都皇城里边走边看,心中都有一些感慨。
赵显负手走在最前面,笑道:“这偌大一座燕都城,居然就这样给我们打下来了,回首这几年时间,如同梦幻一般。”
王霜微微躬身,轻声道:“若不是王爷,此时该是那姜家的天子,行走在我大齐的临安皇城里,而非我们,行走在这燕都皇城里。”
这么多年的仗打下来,只有他们三个人心里清楚,是有多么艰难,启国在拥有种种火器之后,伐齐之战仍然是险象环生,可想而知,在成康朝的时候,两国国力悬殊究竟我就多大,在这种差距之下,一两个名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就连赵长恭那种级别的天才,也不过勉强平手,而不论是林青还是王霜,在兵事上面,都要略逊于赵长恭一头。
此时,三个人走到了燕都皇城的承天殿门口,赵显拾级而上,两位大将军跟在他身后,神情恭谨。
承天殿在燕都,就跟崇政殿在临安一样,是平时北齐天子处理政务以及朝堂议事的地方,也是整个燕都皇城最为庞大的一座宫殿,赵显负手走进承天殿,左右环顾了一遍空荡荡的大殿,呵呵一笑:“这承天殿,可比崇政殿大了一倍不止,咱们这一次,是以蛇吞象,偏偏还侥幸吃了下去。”
说到这里,赵显顿了顿,轻声叹了口气:“只是咱们虽然勉强把这头大象吃了下去,却不怎么好消化,未来一二十年里,这北边估计都不会太平。”
林青和王霜对视了一眼,都齐齐的对着赵显低头抱拳:“王爷,末将愿意驻兵北齐,替王爷镇压北齐叛逆。”
赵显并没有立刻回答他们,而是沿着御阶走到了龙椅旁边,稍作犹豫之后,他洒然一笑,很是自然的坐了上去,然后对着御阶下面的两个大将军轻笑道:“这北地距离临安太远,你们两个人无论是谁在这里驻兵,几年或者十几年之后都会变成另外一个姜家,二位大将军都是本王亲近之人,本王不想与二位心生猜忌。”
两个大将军闻言,浑身都是冷汗,立刻跪了下来,恭声道:“末将不敢!”
赵显伸手敲了敲玉案,淡然道:“都起来说话,本王能跟你们说这些话,都是把你们当成了自己人,二位都是聪明人,应该能够想的明白。”
林青和王霜恭敬点头:“末将多谢王爷。”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声道:“秦将军现在怎么样了?”
林青和王霜,在军中声望太重,所以赵显要把他们放在临安城,防止他们拥兵自重,但是秦干戚在军中,就没有他们两个这么重的声望,而且用兵也要略逊色于林青和王霜一筹,如果秦干戚能够做这个北地的大将军,赵显还是能够放心的下的。
王霜微微躬身,低声道:“回王爷,秦将军的伤势已经稳定下来了,只要修养一段时间,想来就会痊愈。”
赵显点了点头,轻声道:“那这个在北地驻军的大将,就选定为秦干戚了,等他伤好之后,让他在江宁一带重新征募新军,将十万淮南军的编制补齐。”
“淮南军,更名为定北军。”
秦干戚起先并不是肃王军一系的人,因此权力一直不大,在大启军方的影响力,也远远没有林青和王霜这么沉重,由他来做这个大将,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了。
林青和王霜都恭敬低头:“末将等遵命!”
安排完了北地驻兵的人选之后,赵显背靠在燕都的龙椅上,缓缓阖上眼睛,闭目养神。
从成康十五年开始,他的神经一直处在紧绷状态,虽然后来他在临安兵变,压力终于少了一些,但是做了“国主”之后,更重的压力又压在他的肩膀上,让他喘不过来气。
军器监每一次有进展,赵显都跟疯了一样,钻进军器监里跟李清一起研究这些火器,往往在军器监里一待就是好几天,从军器监里出来的时候,每一次都是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他并不喜欢火器。
他上辈子是一个文科生,骨子里还是更喜欢那些风花雪月的东西,对化学公式,物理模型等等完全没有兴趣,他也不喜欢军器监里肮脏的环境,但是每一次他都是第一个钻进军器监里。
从兵变到今天,八年了。
这八年时间,他每天要处理政务,要与朝堂里的那些人勾心斗角,还要时刻关注宗卫府送过来的齐楚两国的情报,更要时时关注军器监的火器进展。
赵显很累。
不过今天,南启最大的敌人终于解决了,没了北齐之后,西楚只是砧板上的鱼肉,林青和王霜两个人,任意派出一个人,就能够覆灭郢都。
他肩膀上的压力,总算为之一轻。
小半柱香的工夫之后,赵显缓缓睁开眼睛,声音平静:“传令下去,三日之后,班师回京。”
林青和王霜恭敬点头,退下去安排军中事务去了。
赵显一个人坐在燕都的龙椅上坐北望南。
自此,强横了近百年,俯瞰天下的北齐彻底覆灭,享国一百三十七年。
第910章
裁决天下
时间进了炎夏。
班师回京的路上,每个人都热的不轻,赵显的马车里被摆了几块冰,勉强还算凉爽,不过那些将士们可就没有这个待遇,因此这一路上,只能避开正午行军,走走停停,一直走了一个多月,快进七月的时候,才终于回到了临安城。
这个时候,姜无忌还有姜璇这些姜家人,早就已经到达了临安,朝廷也按照赵显的意思,各自给他们分了爵位,安排了住处,不过这一对姐弟,都没有去过崇政殿拜见启国的新君。
在赵显的授意之下,朝廷并没有为难他们,反正现在,燕都的财富尽数被搜刮到了临安城,临安朝廷现在富得流油,也不在乎多养几个闲人。
赵显回京之后,并没有跟那些将士们一起,年仅八岁的小皇帝赵延宋,在谢康的安排下,出城犒赏禁军,当场敕封淮南侯林青为卫国公,淮安侯王霜为镇国公,两个人的儿子这都被荫封为武散官,从武将这个层面上来说,这两个人已经到达了极尽殊荣,而且赵家没有异姓王的先例,在不谋反的情况下,除非他们死了,否则这个爵位也就到头了。
按照惯例,像这种国公级别的爵位,死了之后多半是要追封一个郡王的。
在这个过程中,赵显并没有出面,而是悄然回了肃王府,因为这个时候,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肃王府的书房里,政事堂仅剩的两个宰辅,都聚集在了这里,在赵显的书房里,各自找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
谢康手捧着一碟文书,躬身放在赵显手边,恭声道:“王爷,这是下官们根据您拿回来的北齐降臣的名单,拟订的职位,大概的标准是降职两品,大多给他们安置在了副手的位置上,至于北齐那边的事务,下官打算派一个总督过去全权处理。”
北齐固然没了,但是北齐的那些旧臣们可都还在,毕竟赵显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摧毁北齐的官僚体系,否则很长一段时间内,北齐都没有办法建立一个稳定有效的统治阶层,这样会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埋下祸端。
因此,在未来不短的时间内,北齐还是要靠这些降臣来打理的,只不过这些人,注定了要矮“南方官”一头,升迁上也会有困难就是了。
赵显大概翻了翻,并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于是抬头看向谢康,轻笑道:“表叔打算派谁去做这个总督,不会是还要劳动大表叔吧?”
当年赵显收江北的时候,江北并不稳定,因此只能让谢康的兄长谢建去江北做了一任总督,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把江北渐渐稳定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谢家得到了空前的好处,不管是纸面上的势力,还是背后的底蕴,都有了不小的发展。
不过谢建现在年纪大了,早就回山阴老家养老去了,估计不太愿意出来做官了。
谢康低头道:“王爷说笑了,家兄年事已高,实在是不能长途劳顿,当年家中在江北做总督的时候,严分谊严侍郎是在江北给他做副手,处理颇多,现在严侍郎已经是从三品官职,外放到北地做一个二品总督并没有什么问题。”
赵显微微皱眉。
严分谊这个人,他的印象还是深刻的,这个人的人品或许有问题,但是却很会办事,让他去做这个总督,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北齐太大了,就国土而言,北齐比南启“本土”还要大,这么大的总督,一个严分谊肯定是不够的。
他略做考虑之后,开口说道:“北地太大了,足足占据天下六州之地,这么大的地方,一个严分谊肯定是不行的,除却江北之地,北齐也至少还有五洲左右的大小,这样吧,分派出五个总督,临时处理北地五洲的事务。”
说到这里,赵显又加了一句:“从临安朝堂里选三个,北齐降臣里选两个,暂且就先定下严分谊这一个人,另外四个政事堂先议一议,议出结果之后送到本王这里来,没什么问题之后,便照着做。”
谢康目光闪动,躬身称是。
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分蛋糕行为,如今北齐朝廷不存,也就是说北齐国土的既得利益者的合法权利已经不存在了,现在北齐就是一个等待划分的处女地,每一个总督都可以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重新划定秩序,从而攫取利益。
这些利益,无疑是巨大的,可是肃王府并不能全部吞吃下去,甚至临安朝堂也不能全部吃下去,需要分给那些北齐降臣们一些话语权,否则在北地的事,将会很不好办。
这个过程中,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妥协让步,然后才能拿出一个具体的名单,不过这个名单,最后还是要过赵显这一关才能生效,也就是说赵显虽然不好下场,但是他却是那个拥有一票否决权的“裁判”。
从前,成康帝赵睿,也是在这个裁判的位置上,不过赵睿只能裁决临安城里的事情只要事情出了临安,他就有些鞭长莫及,而赵显现在,可以裁决整个九州天下。
安排好了朝堂的事情之后,赵显让谢康还有赵恪退了下去,自己一个人坐在肃王府的书房里,望着书房里的九州地理图。
过了一会儿之后,肃王妃项樱端着一份热粥,缓缓走了进来。
赵显瞥眼看了项樱一眼,露出一个微笑:“宋儿他从城外安全回来了没有?”
今天,身为天子的赵延宋,亲自出城犒劳三军,应该是要忙活整整一天,这孩子年纪还小,赵显也有些担心会出什么问题。
项樱坐在赵显身边,嗔怪的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低哼道:“你还能想起来宋儿呢,他才八岁,今天一个人在城外跑了整整一天,被那些礼部还有兵部的官员弄得筋疲力尽,刚刚才进城。”
赵显低头喝了口粥,轻声道:“这是他该做的事情,逃不掉的。”
项樱摇了摇赵显的衣袖,颇有些撒娇的意味。
“王爷,能不能不让宋儿住在皇城里,他年纪还小,妾身怕他在皇宫里住不习惯……”
赵显苦笑道:“他是天子,不住在皇城里还能住哪里,难道还住家里不成?”
“住家里怎么了,朝廷又不需要他处理政事。”
说到这里,项樱瞥眼看了一眼书房里堆叠如山的文书,低哼道:“再说了,大启的政事都在你这书房里,他住在皇城里做什么,住在自己家里,还能跟你学一些东西,将来不至于手忙脚乱。”
赵显略做考虑之后,便微笑点头。
“好,就依你,不过每十日一次的大朝会不可缺席,得起早一些。”
项樱心中大喜,抱着赵显狠狠亲了一口。
“赵七,你真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2/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