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655


项樱把他带到书房的一个角落里坐下,然后声音温婉:“你在这里坐会儿,,娘跟你父王说点事,不要随意走动,无聊了可以看看这些书。”
今年是隆武七年,小世子是成康十六年出生的,也就是整整七周岁了,按照临安城这边的说法,这位世子今年虚岁已经有八岁了,早已经在肃王府读了好几年书,平日里喜欢进肃王府的后院里,去寻赵显的那些女学生玩耍,当年赵显教授给那些学生的东西,这位小世子也已经学去了七七八八。
赵显正在出神,等到项樱坐在旁边许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瞥眼看到了不远处的大儿子,脸上挤出一个笑容:“怎么把他也带进来了,这书房里头有不少重要的物事文书,小孩子调皮,莫要让他碰着了。”
这座肃王府的书房,实际上是大启最高的行政办公室,因此书房里摆放了许多重要的文书,甚至还有各地的兵符,以及赵显的那块白玉腰牌,这些东西,随便拿出去一件都可以在天下间引起轩然大波,都是极其重要的东西,平日里就算是赵显也是颇为小心,这也是肃王府书房从不让外人进出的原因。
项樱轻轻一笑:“宋儿今年都八岁了,该识的字也都认识的七七八八了,前不久刚背熟了四书五经,妾身想着他年纪也差不多了,该让他提前接触到这些东西,反正将来他总要接触这些的。”
项樱平日里跟现在说话,大多都是直接自称“我”,不客气的时候,甚至会傲娇的说一句“本宫”,只有有求于赵显的时候,她才会说一句“妾身”,而她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就是想要把自己的儿子,当成“太子”来培养。
临朝理政,其实是一件颇为繁琐的事情,尤其是对于人心的度量,绝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培养出来的,当年赵显兵变之后,对于朝政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还是在高明玉和谢康两个宰辅,再加上夫人项樱的全力支持之下,他才慢慢学会如何处理政事,这中间赵显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这是因为他从小没有经受过这方面的教育,而出身皇家的皇子就大不一样了,他们长到十来岁,就有机会进入朝廷各个中枢之中观摩学习,如果身为储君的话,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有机会进入政事堂去做“储相”,这些极其宝贵的机会,是寒门子弟们想也不敢想的。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到了社会上,富二代官二代们就很容易做成事情,他们背后的资源势力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被培养出来的这种经验,待人处事的方式,以及潜移默化之中养成的气度,这些他们从小长到大就会自然而然拥有的东西,是凤凰男们辛苦打磨几十年才能得到的东西。
赵显把目光从地图上收了回来,然后瞥眼看了项樱一眼,然后轻轻一笑:“儿子才八岁,是不是太早了一些,为夫这些年被这些东西压的几乎喘不过气来,着实不想让他这么小就接触这些东西。”
“八岁不小了。”
项樱面色严肃:“当今天子,也是八岁的时候就来咱们家学东西了,咱们的儿子又不比赵睿的儿子笨,凭什么不行?”
赵显摇了摇头,轻声叹道:“罢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要紧东西,让他进来也没什么,只是不许他在这里胡闹,更不能偷带什么东西出去,我听说这小子这两年在临安城里的那些混蛋小子里面混的很开,当心他从书房里带出什么东西,给咱们家招来麻烦。”
早在好几年前,赵显就不再限制赵宋出入肃王府,毕竟小孩子总会调皮一些,喜欢跟同龄的孩子们玩耍,赵宋自然也是这样,不过这位小世子的安全问题极为重要,平日里出行,暗中跟着的青衣卫,不会比赵显亲自出行少到哪里去。
由于身份地位的原因,他在临安城十岁以下的圈子里混的很不错,据青衣卫上报回来的消息,临安城里那些国公勋贵的儿子们,见到赵宋都要喊一声宋哥儿,一帮混小子平日里在临安城里追鸡撵狗,很是淘气。
这并不是什么坏事,毕竟赵宋将来也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班底,不过赵显就是担心这个儿子会带一些书房里的东西出去,跟那些小兄弟们炫耀,比如说赵显的那块白玉腰牌。
想到这里,伸手在书桌上的木盒子里取出了那块白玉腰牌,亲手系在腰上,没有给小世子留下任何机会。
项樱顿时眉开眼笑。
“放心,宋儿很是懂事,不会给你惹麻烦的。”
赵显从桌上抽出一份书信,轻轻放在项樱身边,语气平缓:“北边传来的军报,王霜所部大败,淮南军伤亡大半,淮南军主将秦干戚生死不知,目前征北军在大名府城外扎营,进不能进,退不能退。”
项樱伸出纤手,轻轻展开这封王霜写过来的信,不久之后就娥眉紧皱。
“王霜想要越过大名府直接北进?会不会太过冒险了?”
赵显用手轻轻敲了敲桌子,声音平静。
“我觉得不是不可行。”
第864章
小心思
从赵显跟项樱成婚之后,肃王府的重要战略问题,都是夫妻两个商量着决定的,这一次自然也是这样,项樱有着极其高明的政治敏感度,而且提出的建议往往很有用处,赵显也没有什么大男子主义,因此对于项樱的意见,他是一直都很重视的。
赵显目光有些复杂,然后轻声开口:“单纯凭借目前征北军的兵力,这样做肯定是不行的,王霜的意思是,让临安增兵帮他看住大名府,然后他带兵奇袭燕都城。”
项樱“咦”了一声,把那封王霜的来信来来回回看了一遍,甚至背面也翻看了一遍,都没有看出来赵显所说的内容,这位肃王妃皱了皱眉头,有些嗔怪的看了赵显一眼:“这信上可没有半句说要增兵,你又是如何知道的,莫非你们师兄弟两个人,相隔千里还能心有灵犀了不成?”
赵显把王霜的书信展在桌子上,然后用手指着最后几行字。
“霜固有罪,然伐齐大业未然有失,今虽遇挫,亦是机会,末将欲行险,兵进燕都,此行胜负只在五五之间,然不行险,则伐齐无望,大业犹远,企望殿下明鉴,允臣北进。”
这是王霜的原话。
赵显伸手指着那句五五之间,声音平静:“如果临安不增兵,那么王霜北进,必然会被北齐大名府的伏兵尾随,到时候北齐燕都禁军合围之下,王霜连一成胜算也不会有,何来的五成?只有为夫派兵帮他看住大名府,他才有机会能够走到燕都城下,即便如此,面对燕都这样的雄城,他能够拿下的几率也并不是很大。”
赵显伸出四根手指,略微思索之后又收回了一根,声音笃定:“在我看来,即便王霜他能够开到燕都城下,胜算也就只有三成。”
项樱白了赵显一眼:“王霜为何不在信中写明白,万一你没有领会到他的意思,他傻乎乎的开到燕都城下,不是就白死了?”
赵显咳嗽了一声,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自己的夫人:“他出临安之前,我跟他已经约定好了,许他援兵五万,以“大业犹远”四个字为暗号,他这样写,估计也是为了消息隐蔽。”
项樱把写封信重新叠整齐,然后塞回信封里,抬头看了赵显一眼:“你是怎么想的?”
赵显目光有些复杂,沉声道:“其实以我现在的功业,大可以枕在功劳簿上,安安稳稳的当一辈子富贵王爷,我甚至可以现在就把宋儿送到皇位上去,可是北齐终究是我大启的心腹大患,现在他们已经掌握了雷震子,也就是说火药对于姜家来说已经不是难事,再加上我大启已经弄出了火炮,他们仿制出肃武炮也不会太远,长远下去,必然会对我大启造成天大的威胁。”
说到这里,赵显顿了顿,然后把目光看向不远处的小世子赵延宋,声音低沉了下来:“若以现在来看,你我在临安一天,姜家人都不会有什么机会,可是我担心的是宋儿之后,能不能面对这个虎狼之齐。”
话说到这里,赵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项樱眯着眼睛说道:“既然如此,就要趁着现在,一口气把姜家人直接打死!”
人都是自私的,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后,经常会为了后人不择手段,当年萧太后为了自己儿子没什么竞争对手,甚至想要偷偷把远在肃州府的疯癫赵显给弄死,现在轮到项樱,她自然也想把将来可能威胁到自己儿子的北齐给弄死。
在这一点上,赵显跟她是天然的意见统一。
赵显用手敲了敲桌子,轻声道:“现在的问题是,临安城附近的禁军只剩下十五万人,如果再增兵北边,就很有可能导致临安城不稳。”
临安禁军的编制,在成康朝的时候,就只有十五万人,那时候是由大都统王象掌管,后来在陈静之的提议下,临安城又新征募了一支十万人禁军右营,这支右营禁军,已经全数被王霜带去了北边前线。
禁军的作用,并不只是拱卫临安,而是要负责整个临安京畿一带的防卫问题,要知道,这个时代是没有国境线,也没有即时通讯的,尤其是现在西楚还有北齐都对南启愤恨不已,如果临安城附近的防卫空虚,敌人寻到机会,甚至可以偷偷绕过一些关隘,奇袭临安城。
“留下十万人足够了。”
项樱轻声道:“现在,宗卫府的外府上下加在一起,也有两三万人,等左营禁军出京之后,便让赵慨把这些外府的青衣卫调拨出京,这些人虽然没有办法上阵作战,但是传达消息还是可以做到的,有了他们,京畿一带的消息就会更快的送到左营禁军里去,这样一来,十万人足够防卫京畿了。”
赵显眯了眯眼睛,最后缓缓点头。
当初扩建宗卫府,最主要的目的是扩大他这个肃王殿下在朝中的影响力,后来陈静之那一派彻底落败之后,宗卫府对于赵显来说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尽管这么些年宗卫府在帮助赵显巩固统治上立了不少功劳,但是在重要程度上,宗卫府还是远不如禁军还有边军的。
以至于赵显都快把宗卫府外府给抛诸脑后了。
不过按照项樱的说法,这些宗卫府外府的人,的确可以利用起来,这些人虽然鱼龙混杂,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能用来冲锋陷阵,但是用他们来临时充当一下斥候的角色,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大的方向定了下来,接下来就是派谁去的问题了。
赵显轻轻敲了敲桌子,低声道:“此战干系重大,临安城里着实没有什么可用的人了,还是得让林青亲自去一趟,这左营禁军是他自己带出来的兵,他自己用起来也会顺手一些。”
项樱伸手拉着赵显的衣袖,声音有些忧虑:“王爷,淮南侯在军中影响力太大了,他这两年几次平定西陲,本就声望正隆,如果这一次再派他去伐齐,这场功劳又要分给他一半,将来王爷或许还要用他西进,这样一来,恐怕未来连王爷你也不一定能够压得住他。”
“林叔不会有什么二心。”
赵显伸手拍了拍项樱的后背,声音平静:“况且,此是家国大事,咱们不应当再把目光着眼在这些蝇营狗苟上面,林叔与咱们肃王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不会有别的什么心思。”
其实项樱心里是有一些自己的小心思在的,王霜是小世子赵延宋的干爹,而林青将来可能会成为王霜的政敌,如果林青势大,对于王霜,或者说对于她的儿子赵延宋就会很不利。
可是正如赵显所说,现在不是蝇营狗苟的时候。
项樱轻轻吐了一口气,面露微笑。
“王爷说的是,那便这么办。”
第865章
增援
仍旧是肃王府的书房,只不过这个时候,项樱还有小世子赵延宋都退了出去,赵显独自坐在书房的主位,一身常服的林青恭敬站在下首,垂手而立。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轻挥了挥手:“林叔坐下说话,用不着这么紧张。”
林青点了点头,在座椅上坐了下来,此时这位国朝的大将军身子有些僵硬,声音也不怎么自然:“王爷,淮安侯一向谨慎,临阵统兵,末将逊色他不少,此次他怎么会在北地吃这么大一个亏?”
刚才,赵显已经把大致情况说给了这位淮南侯听,北地的大败让林青震惊不已,现如今大启军方,论地位权柄,他都要压过王霜一丝,但是他自己心里很是清楚,真正带兵作战的本事,王霜还是要胜过他一些的,因此听闻王霜在大名府前大败,林青有些想不太明白。
“胜败乃兵家常事。”
赵显轻轻吐了一口气,目光幽幽:“这一次虽然是王霜大意了,但是也是齐人阴险,不止是王霜师兄想不到,就是本王也不会想到北齐会在大名府里阴上这么一手,林叔这一次带兵北上,首要任务就是跟师兄确认清楚,如果这大名府里的齐军超过十万人……”
北齐经过这么多年的连战连败,家底其实已经比起当年薄了许多,如今的北齐可以动用的兵马加在一起,最多也就是三四十万人,也就是说如果大名府里的齐军超过十万人以上,那么燕都附近的禁军就必然会略显空虚,这样一来,王霜便有了奇袭燕都城的机会。
林青轻轻吐了一口气,声音沉重:“王爷放心,末将省得其中的利害,淮安侯已经在大名府下吃了一次亏,末将不会再吃第二次亏,这一次定当斥候先行,没有探查清楚敌军底细之前,绝不会轻举妄动。”
赵显眯了眯眼睛,轻声道:“这样便好,林叔来肃王府之前,本王已经给政事堂递了条子,最多明日,朝廷就会下发文书,派你领五万左营禁军支援王霜,等林叔到了大名府附近,记得要跟师兄碰一下头,你们两个仔细商议商议后续的具体动作,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说到这里,赵显深深地看了林青一眼,语气颇有些沉重:“林叔这一去,只是给师兄提供了奇袭燕都城的可能,但是却不是一定非要逼着师兄去打临安城,你们要审时度势,如果确实是事不可为,林叔便掩护师兄暂且退回黄河以南来,记得要告诉师兄,此次伐齐,他已然功勋卓著,没有人会再朝堂上难为他。”
赵显也是带过兵的,这些年他躲在临安城里,也恶补了不少这个时代的兵书,自然知道急功近利是兵家大忌,尤其是不顾形势的乱来,更是大忌之中的大忌,因此赵显要提前跟林青说清楚,此去增兵,只是多给王霜一些腾挪施展的机会,却不是逼着他非要去打燕都城。
林青肃然点头,抱拳道:“王爷放心,末将与王霜都是经历过事情的人,不会被功劳蒙住眼睛,此次末将会与他细谈之后,再决定下一步举措。”
赵显轻轻点头,从怀里摸出自己的白玉腰牌,轻轻扔在桌子上,语气平淡:“林叔明天可以拿着本王的牌子,去军器监领一些东西出来,留作北边战场上使用,具体领多少东西,林叔自己看着办就是。”
林青闻言大喜,双手接过赵显的腰牌,声音中带着喜悦:“末将多谢王爷!”
军器监,是临安城最重要的一个职司衙门,这个衙门目前在临安城的地位,大概只逊色于肃王府还有政事堂这两个机构,而且军器监在临安城的地位极其超然,这里只认肃王府,没有肃王殿下的手令,不管任何人都不要想进入军器监,不止如此,如果是想从军器监里调拨东西,也必须肃王府亲自下条子,还要肃王殿下盖上私信,才能够从军器监里调得出东西。
不过,只要有了肃王殿下的这块牌子,一切的程序都可以省略过去。
而此时,距离王霜出京已经过去了接近半年时间,军器监里除了往前线运送了不少火炮的炮弹之外,还额外生产了不少好东西,比如说代表了大启先进生产力的肃武炮。
现如今的南启,正处在积极扩张的阶段,因此肃武炮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光王霜北征,军中便带了接近两百门火炮,只不过王霜军中的火炮新旧不一,有的是隆武初年生产出来的最陈旧的火炮,也有隆武六年制出来的最新版火炮,而那种最初版的肃武炮,论射程其实不比神臂弩远到哪里去,在战场上也就没有想象中这么厉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