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5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6/655


“阿姐,你说如果父皇在位,碰到这种情况,他老人家会如何施为?”
姜璇眼神复杂,然后轻声开口:“如果父皇在战前便知道肃武炮的厉害,我想他老人家应该会避开与南启主力碰撞,分兵从江陵郡兵进南启,然后朝着临安城推进,与西楚联合,攻敌之所必救,便能化解南启的攻势。”
相比于姜无忌来说,姜璇显然更了解元庆帝,毕竟姜璇十六岁就开始执掌明镜寺,那几年时间里,元庆帝做了什么事,都瞒不过她。
姜无忌眼睛一亮,随即黯淡下来。
“来不及了……”
是啊,的确是来不及了,如果六年前江北之战的时候,北齐便照姜璇刚才的说法去办,就算是赵显,也是必须要回兵救援临安的,可是那个时候,燕都城里谁也没有想到北齐会败,而且会败的这么惨。
事到如今,他们已经失去了分兵的本钱,如果此时再分兵,无疑是把燕都城拱手让人。
姜无忌闭目沉思了许久,然后缓缓睁开眼睛,语气中带着许多苦涩。
“阿姐,你说朕这个皇帝,做的很差么?”
这是困扰了姜无忌许多年的一句话,本来他自以为文治武功,皆不逊色于元庆帝,但是接手北齐短短六年多的时间,原本国力强大,地域辽阔的北齐在他手里,就变成了这样一副千疮百孔的模样。
这让姜无忌心里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怀疑。
姜璇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后心,柔声道:“陛下,南启这么多年来连战连胜,大多都是仗着火器厉害,若没有火器,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是我大齐的对手,所以陛下不要妄自菲薄,等咱们寻到了火器的弱点,或者咱们自己也能制出火器的时候,赵家人便不会,也不敢这样咄咄逼人了。”
姜璇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不是北齐太弱,而是南启的火器太强了。
事实上,这也是事实,如果赵显没有火器,凭借着他一个人,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让南启强大起来的,想要在国势上翻盘,最少需要二十年时间,甚至更久。
“火器…火器…”
这位赤衣天子喃喃自语,如同梦呓。
第853章
校尉与队长
大名府,是北齐北部较为重要的府城之一,这个府城平日里也是人数过二十万的大城,虽然比不上燕都那么繁华,但是在整个北齐国境之内,最起码可以排进前五。
这个时代可没有动辄数十层的摩天大楼,能在一个城池里塞下超过十万人以上的数字,就是一件极为了不起的事情,就拿启国的肃州府来说,肃州府在南启并不算很小,肃州府的府城也不算很小,但是整个肃州城满打满算也就是六七万人的规模,加上周边的治县,也不会超过三十万人。
而单单一个大名府城,在最兴盛的时候,人口就要超过三十万,毫不客气的说,整个北齐境内,除却京都燕京以外,也就只有已经沦陷的徐州城,胜过大名府一筹。
正因为这个原因,姜无忌才会甘冒奇险,埋伏了大量伏兵在大名府里,正因为这个府城够大,因此才能够藏下十万人而不会显得太过突兀。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名府才必然会成为南启的下一个目标,因为想要继续北进,大名府就是南启眼中的一颗致命的尖钉,不把这颗钉子拔掉,就算绕过大名府北进,王霜也不会走的安心。
宣武皇帝这一步棋,便是看准了这一点,他料定了南启不会放过大名府,就如同他们第一时间占据了徐州一样,只有占据了这样一座大城,在敌境之中才会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
时间慢慢流逝,转眼间南启征北营的斥候已经摸到了大名府城附近,此时大名府各个府城守卫森严,四座城门只开了一座北门,其余三座城门都是大门紧闭,即便是开着门的北门,也有士兵仔细盘查过往路人,而且许进不许出。
而东西南这三座紧闭的城门楼上,也有过往兵丁巡视不断,一副戒备森严的模样。
征北军斥候营的一个张姓校尉,在大名府附近盘查了整整一天之后,始终寻不到什么进城的好方法,最终果断放弃了进入大名府的想法。
天空一声炸雷。
哗啦啦的春雨落了下来,这个张姓校尉轻轻挥了挥手,声音沉重:“寻个地方避雨,莫着凉了。”
在后世,着凉感冒不过是无关痛痒的小事,但是在这个医疗条件极端落后的年代,一场感冒就有可能会要人性命,再加上他们此时正在执行任务,有一个人害了病,便会失去一份战力。
作战的时候,最是生病不得,尤其是伤寒感冒这种会传染的病,一旦一个人生了病,很有可能就会连累一大波人失去战斗力。
在战场上,为了防止逃兵,从来都没有病假这个说法,你生了病也要上战场,否则督战官便会毫不犹豫的一刀捅死你,所以这种时候,一场普普通通的感冒,很有可能就会要了你的命。
这位张姓的校尉,显然是一个老兵,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门道道,眼见下了雨,连忙带着这二三十个属下,寻地方避雨。
天色黯淡下来的时候,一行人策马回到了大名府城外的一座破庙之中,这里是征北军斥候们临时集会的地方,也是他们暂时寻觅的据点。
这些斥候们,一部分轻甲骑马,身材相对壮硕一些,而另一部分则都是穿着便装,相对瘦小不少。
着甲的是征北军斥候营的将士,而便衣的,则是宗卫府在北齐负责情报的便装青衣卫。
这个张姓校尉从自己的马上取下一个酒囊,坐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年长青衣卫旁边,伸手把酒囊递了过去,挤出一个笑脸:“吴队长,你们今天可有什么收获?”
军中禁止饮酒,但是斥候在外出任务的时候,反倒会配备一些烈酒在身上,一方面是碰到了紧急情况,可以用烈酒消毒,另一方面现在的北地天气实在是太冷了,斥候们在外探听情况,很容易便会冻僵身子,因此要配一些烈酒暖身子。
而征北军的斥候营,配备的都是临安御酒司出产的蓝火酒,还是品质最好的蓝火酒,拿到外面去上百两银子一坛的那种!
不过,这种酒军中都是当做军资使用的,哪怕他是斥候营的校尉,也只有小半袋酒囊,平日里自己也舍不得喝,此时有求于这个吴姓的队长,才把自己的酒囊递了出去。
“队长”这个职务,听起来不太显眼,但是却是宗卫府里比较重要的职位了,宗卫府从前的等级颇为繁琐,而且不太好记,赵显就任宗卫府大统领之后,将宗卫府的等级变成了三等制,第一等自然是赵炳还有赵慨这类的大统领,身着九尾青丘服,而次一等的就是宗卫府里的各个统领,穿六尾青丘服,再次一等的,就是各卫下属的队长了,穿三尾青丘服。
当然了,还有许多副统领和副队长,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这位貌不惊人的青衣卫,就是宗卫府里的队长,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他手下掌管着几十号青衣卫,走在临安城里的时候,就是那些二品三品官见了他,也是要抖一抖的。
这个吴队长接过张校尉递过来的酒囊,拔出塞子闷了一口,然后眯着眼睛笑开了花,用一口浓重的临安口音说道:“你们斥候营的待遇,硬是要得,这么地道的蓝火酒,在临安城里最少要卖二百两银子一坛,还是有价无市,光这一酒囊酒,就能卖个大几十两银子。”
说完,他把酒囊递回张校尉手里。
现在是宗卫府在办的事,是大统领交待下来的大事,要他们无论如何配合斥候营行事,在这种关口,不管谁都不敢误了大统领和王爷的大事,在这种时候,他是不怎么敢喝酒的。
整个临安城,甚至于整个南启,没有哪一个衙门或者哪一个派系,比宗卫府对肃王殿下更为忠心了,毕竟肃王殿下曾经做过一年的宗卫府大统领,而且还是临安赵家人,大多数都是临安人的宗卫府宗卫,对于赵显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感,以及炽热的忠心。
张姓校尉双手接过酒囊,脸上陪笑。
没有办法,现在是斥候营有求于宗卫府有了宗卫府的资源,斥候营便能够少死很多人。
这个吴队长闭目回味了一番蓝火酒之后,睁开眼睛看向张校尉。
“校尉大人刚才要什么来着?”
张校尉轻声道:“问的是大名府里有没有消息传出来,大名府这么大一座大城,宗卫府应该早早安插有暗卫在大名府才是。”
吴队长瞥了一眼这个年轻的校尉,声音平静:“大名府里,的确有我们宗卫府的校尉,可是现在这大名府许进不许出,他们也没有办法把消息传递出来。”
年纪还不到三十岁的张姓校尉轻轻看了吴队长一眼,声音低沉:“宗卫府不是有信鸽么?”
如果宗卫府不能给出大名府的大概情报,那么他就得冒险用斥候营兄弟的性命,进大名府里去探查消息。
“那种玩意儿,驯养起来很是麻烦,只有几个边军里头有,大名府里哪里会有?”
说到这里,这个已经三十多岁的吴队长,轻轻的看了张姓校尉一眼。
“校尉大人,有一个情报倒是可以与斥候营说一说,大概一个多月前,大名府里的百姓曾经大规模迁移一次,城中最少有半数百姓,向北迁移了。”
年轻的张校尉点了点头,深吸了一口气。
“张某知道了,多谢吴队长。”
吴队长摆了摆手,用一口临安话笑着说道:“谢什么谢,都是替王爷做事。”
第854章
虚张声势
最终,这个张姓校尉还是没有选择进入大名府,没有别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座大名府唯一来着的一座城门,盘查实在是太严格了,不仅需要身份路引,还需要城内有人接引,才能进入,斥候营不比宗卫府,能够“千变万化”,他们想要悄无声息的潜入大名府里,几乎不太可能,但是在大名府附近详细探查了几天之后,这些斥候营还是隐约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
比如说大名府四座城门守卫的换防情况。
现如今,南启的斥候营不比从前,由于临安城军器监的玻璃制造工艺早已经成熟,因此望远镜这种东西,自然不会是什么稀罕物事,事实上现在的南启军中,除了斥候营每人配备望远镜之外,启国军中的将领们,基本也是人手一个。
为了防止这种军用物资外泄,军中的每一个望远镜都有编码,负责后勤的锱重营会定期检查,如果有遗漏的望远镜这种“机密”性质的军资,直接是要按照投敌处理的。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尽管斥候营的将士距离大名府很远,但是他们还是把大名府四门的情况看了个清楚,负责守卫大名府城门的,只是穿着简单的皮甲,全然没有燕都禁军那种铁甲鲜明的味道,因此几乎可以断定他们不是禁军。
这些将士轮换三批人看守城门,斥候营的将士们细数了一番,每一拨城楼上的兵士大概有四五百人的样子,更让人吃惊的是,整整两天,这些轮换站岗的北齐将士,居然没有出现同样的面孔。
也就是说,这座大名府的守军,最少也有一万多人。
守军不可能全部暴露出来,按照斥候营的老规矩,在没有确切数据的情况下,斥候营在分析军情的时候就会用估算,而按照现在的情势来看,大名府的守军,最少也有两三万人。
此时,他突然想到了吴队长说的话。
“这座大名府里,前不久刚刚迁走了一大批人,也就是说这座城里很有可能会埋伏更多的齐人。”
这位年轻的斥候营校尉,目光炯炯有神。
心中得出这个答案之后,他就准备要回转征北军大营向上官汇报大名府的情况,因为战场上瞬息万变,斥候营的任务,就是向上官汇报战场上的即时信息。
而这个“至少两三万人”的信息,虽说不一定会对,但是总是不会错的。
因此,他跟一众斥候营将士都翻身上马,准备回转征北军大营,临别之前,他找到了仍旧留在大名府附近的吴队长,沉声道:“吴队长,大将军还在后方等待消息,张某这便先行返回征北军大营里去,将大名府的大致情况报知大将军,好让大将军有所警醒,劳烦吴队长带领宗卫府的兄弟们先在这里看着,如果有什么情况,便及时通知我们斥候营。”
宗卫府和斥候营目前虽然在一起做事,但是他们分属不同系统,因此也就不存在抢功劳的说法,吴队长笑呵呵的点了点头:“校尉大人尽管去就是了,有什么情况,宗卫府也会及时通知后方。”
张姓校尉点了点头,留下自己手下的几十个人继续探查消息,而他自己则是上马,飞快的赶回了后方的征北军大营,在大营的帅帐里,见到了征北军的主将,大将军王霜。
“大将军,末将等在大名府有重要发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6/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