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白(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655


不过项少阳的弟弟,西陈项云深的嫡子项少白还在临安城里为质,因为昔年陈王府的嫡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将来如果赵显要对西陈下手,这个项少白将会是一个拿捏项少阳的手段。
撇开西陲不谈,再把目光放到江北,自从五年前赵显跟林青兵行险招占了江北,五年以来北齐片刻也不曾忘记反攻江北,不过最初的一两年时间里,他们畏惧肃武炮的厉害,并不敢越过淮河窥视江北,近几年来齐人虽然没能从临安搞到肃武炮的图纸以及核心技术,但是姜无忌麾下的那些能工巧匠却从田沛献上去的那根炮管里仿制出了一些火炮,这些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比启国的弱不知道多少,但是北齐却从这些火炮里推算出了火炮的特点以及应对方式。
也就是说,再一次碰到启国的肃武炮,他们绝不可能像五年前那样挤在一堆,给肃武炮一轰一大片了,所以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北齐的兵马会时不时从淮河以北窥视淮南,而且近一段时间这种情形越来越频繁,现任淮南军主将的秦干戚,已经多次上报临安,照这样下去,两国之间战端不远。
这些都是外事,五年的时间,临安城的人物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是肃王府增添了不少新人口,这五年的时间里,项樱又给赵显生了一个女儿,取名叫做赵馨,一出生就被朝廷直接封为郡主,华贵无两。
值得一提的是,赵家后人的取名是有“性别歧视”在里面的,男丁就必须按照辈分来排名字,比如说赵显全名叫做赵宗显,他的皇兄赵睿全名赵宗睿,他们的下一辈是“延”字辈,所以赵显的儿子叫做赵延宋。
但是女孩子就不太一样,她们不用按照字辈来取名字,或者换一个说法,赵家的这些郡主公主们,都还没有资格被冠上“辈分”。
同时,肃王府的两个侧妃,也各自给赵显生下一儿一女,高雅儿生下的是儿子,取名赵延康,萧铃儿则是诞下一个女儿,名字叫做赵莯。
这其中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细节,高雅儿在给赵显生下儿子之后的第二天,政事堂那位德高望重的高老大人,就很自觉的上书称自己年老多病,不堪重用,乞骸骨告老归乡了。
赵显很干脆的答应了这个老头的上书,不过高老头告老之后并没有离京回到自己的广东老家,而是仍旧待在临安城郊的高园里,对此赵显也只是置之一笑,并没有为难高老头。
高老头退了之后,政事堂的格局自然为之一新,在廷议之后,政事堂就又新增了两个宰辅,一个是那位被朝野上下称之为老夫子的原礼部尚书戴浦,另一位则是在刑部做了十几年尚书的铁面赵恪。
这位赵恪,原本是赵家宗室,排起辈分来还要比赵显长上一辈,不过他那一支距离主脉太远,连赵家的辈字都不能再用,赵恪又是庶出,早早的失了爵位,按照启国的规矩,没有爵位的宗室,是可以入朝为官的,因此赵恪便自小苦读,一路科考下来竟然成功的进了临安朝堂,数十年摸爬滚打下来,也给他坐到了刑部尚书的位置上。
本来刑部作为六部之中比较不显眼的衙门,他这个尚书是没有太多机会登堂拜相的,可偏偏现在赵家的族长是那位肃王殿下,而肃王殿下非常需要政事堂里有一个赵家人,所以赵恪就理所当然的进入了政事堂,成为大启开国以来为数不多的赵姓宰相。
这五年里,除了这些杂七杂八的事情以外,临安城的城里城外,还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很难一一赘述,不过在隆武五年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得不说,那就是那位避居深宫的小皇帝赵寿——
今年已经十五岁了。
十五岁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了,在这个时代,十五岁已经勉强可以算是成人的年纪,如果是寻常人家,都已经开始走媒婆上门说亲了。
就算是天子也不例外。
所以在隆武五年的冬天,小皇帝,不,已经不小的皇帝赵寿,在跟陈公公沟通之后,得到赵显的允准,终于踏出了深宫的大门。
这五年以来,他虽然多次踏出皇城,但是现在还是难免有些激动,毕竟这是他这一辈子难得的自由,这倒不是赵显苛待他,事实上大启历史上所有的皇帝,都没有什么机会能够踏出皇宫,比如说赵寿的老爹赵睿,从登基以后就几乎没有踏出过皇宫半步,赵寿比起他爹来,要幸福的多了。
当赵寿踏出皇城外城的大门的时候,这个少年天子脸上带着微笑,这层笑容并不是他装出来的,而是他发自内心的。
因为他准备要成亲了。
成亲的对象,自然是跟他一起青梅竹马长大的马家姑娘马小玲,那个曾经瘦瘦弱弱的小玲儿,今年也已经十三岁了。
十三岁听起来很小,不过在这个时代嫁人已经足够了,而赵寿这次出门,就是要去肃王府跟自己的那位皇叔商议,让他主持自己跟小玲儿的婚事。
刨去一切阴谋诡计不谈,能够迎娶小玲儿,的确是赵寿这辈子的心愿之一,所以他现在的心情很是开心。
清河坊就在皇城的南边,赵寿穿着一身寻常衣衫,在几十个青衣卫的护持下,登上了肃王府大门。
肃王府门户大开。
已经五岁的小世子赵宋,蹦蹦跳跳的跑了出来,对着小皇帝像模像样的弯身行礼。
然后奶声奶气的对赵寿说话。
“臣恭迎皇帝陛下——”
赵寿笑眯眯的蹲了下来,拉着小世子的小手:“小世子殿下,皇叔他在不在家?”
第633章
下班
准确来说,肃王府的小世子赵延宋,今年不是五岁,而是五岁半了。
这个小家伙由于先天有些缺少元气,所以身子骨一直不算太好,这几年以来希夷真人也没有少来给这个小家伙看病,不过好在现在赵显富贵无双,什么奇珍异材都能弄到不少,几年下来,小世子虽然略显瘦弱,但是身子总算稳固了下来,不再像刚出生那会儿经常生病。
这几年以来,项樱也为了这个儿子的身体情况头疼不已,好在小家伙虽然身子不太好,但是却极为聪明,不过五岁的年纪已经开始认字,甚至连千字文也能背的下来,而且赵显的那些学生们,都很是喜欢这个“小师弟”。
这一次,赵宋是听了赵显跟项樱的话,来门口迎接赵寿的,刚才那一句很正经的话也是他爹娘特意嘱咐的,说完这句话之后,他就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听到赵寿的问话之后,小家伙点了点头,走在赵寿前面带路:“爹爹他在家呢,你跟我来。”
赵寿身为天子,通常来说是没有人敢走在他前面的,哪怕是有人带路,也要走在他身后指路才算合规矩,不过小世子今年才五岁,赵寿自然没有办法跟这个小家伙讲什么礼法。
再说,他也不敢讲。
所以赵寿只是微不可查的皱了皱眉,随即立刻舒展开来,微笑道:“好。”
赵宋自小在肃王府长大,所以尽管这座王府复杂无比,对于这个小家伙来说却是熟门熟路,没过多久小家伙就带着赵寿,来到了肃王府的正堂。
正堂门口,只有肃王妃项樱一个人垂手而立,她年纪只比赵显小上一岁,五年时间过去了,项大公主今年已经二十四岁,如今的项樱容姿比起五年前还要艳丽许多,不过举手投足之间更是多了一些威严,相较五年前未满二十的肃王妃,如今的项樱神态气质,都已经到达一种“大成”的地步。
毕竟五年以来,项樱虽然仍旧是一个“王妃”,但是却是正儿八经的皇后地位,养移体居移气,现在的项樱渐渐的有了一些“母仪天下”的味道,比起当年的“萧皇后”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见到赵寿之后,项樱上前走了两步,微微一福:“臣妾见过皇帝陛下。”
现如今,肃王府跟天子的关系,整个临安城的朝野已经人尽皆知,就连项樱在私下里也懒得再做那些表面文章,本来她这个王妃,见到皇帝就算不跪,礼数也该慎重一些才是的。
赵寿已经接近一年半没有见到项樱了,这位久居深宫的启国天子见到仪态万方的肃王妃之后,先是愣了愣,然后连忙摆手,脸上挤出一个笑容:“都是一家人,私下里皇婶就是朕的长辈,太多礼了。”
项樱伸手拉着小世子的手,然后上下打量了一眼赵寿,微笑道:“许久没见陛下,陛下长高了不少呢,现在看起来都快有你皇叔那么高了。”
赵寿报以微笑,并没有答话。
项樱引着赵寿进了肃王府正堂,各自落座之后,她淡然一笑:“王爷他还在处理政务,陛下先喝杯茶,稍稍等等,臣妾这就让人去唤他。”
赵寿伸手接过项樱递过来的热茶,现在也是深冬季节,临安城颇为寒冷,赵寿把热茶捧在手里,呼出一口白气:“还是让皇叔先处理国事要紧,朕在这里等一等就是了。”
项樱摇了摇头:“陛下这是哪里话,你是我大启天子,你的事情就是大启最大的国事。”
说着她对一旁的侍女吩咐道:“去让阿绣喊一喊王爷,一早就让他过来了,怎么敢怠慢了陛下?”
那侍女低头道:“是,奴婢这就去。”
事实上,赵显一早就知道小皇帝要来,不过他这会儿也的确在处理政务,最近江北那边的齐人有些不老实,秦干戚送过来的情报一封接一封,赵显对此也颇为头痛,正在考虑怎么让姜家安生一段时间,对于他来说,江北的事情显然赵寿这个小皇帝要重要的多了。
等到阿绣在书房门口喊了三遍,赵显才放下手里的江北文书,对着书房门口没好气的说了一句:“知道了,告诉王妃,本王马上去。”
说完,他又转身看向自己桌子旁边的几张桌子,淡然道:“今日让你们草拟的江北文书,一式两份,一份送到政事堂,另一份直接送到兵部,让他们尽快办下去。”
这几张桌子上,分别坐了几个十七八岁的少女,几个少女听到赵显的话之后,立刻齐声回应:“是,老师。”
这几个丫头,是这几年他从自己的学生中挑选出来,用来帮助自己办公的“辅助”,她们可以说是肃王府的秘书团,这个秘书团以“班长”李香莲为首,总共有七八个人,现在政事堂送到肃王府的大小文书,都由这个秘书团先分类处理,赵显看过的文书,也由她们递给赵希,再有赵希送往政事堂。
毫不客气的说,临安政事堂里的那三位宰辅,只能说是启国的外相,而这七八个不起眼的丫头,才是启国真正意义的内相,她们的作用,与武周时期的“北门学士”很是相像。
嘱咐完以后,赵显从桌子上站了起来,伸了个懒腰之后,懒洋洋的说道:“这里剩下的奏书你们几个先看看,重要的留下来,不重要的打回政事堂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本王今天提前下班了……”
赵显离开书房之后,书房里的几个丫头都一脸无语。
大概从两三年前开始,临安朝堂大体稳固之后,赵显就不像从前那样通宵达旦的拼了,毕竟自己的皇兄赵睿前车之鉴在前,他可不想自己三十多岁就一名呜呼,而眼下的这些秘书团,也是那个时候组建起来,秘书团体系成型之后,只要不碰上什么大事,赵显每天大概就只用在书房上五六个小时班左右,就可以“下班”了。
离开书房之后,赵显先是去洗了个脸,然后拿起一块临安城新出的水银镜子,打理了一番自己的头发以及刚刚蓄起来没有多久的胡须,打理完成之后,这才朝着自家正堂走去。
走到正堂之后,赵显三两步走到赵寿面前,对着这个小皇帝挤出一个笑容。
“陛下这么急着见臣,可是有什么急事?”
今日肃王府之行,是半个月前赵寿跟陈公公提起的,说是要找肃王有事,这半个月来赵寿反复提了许多次,陈公公没有办法,只能报到肃王府,赵显考虑了一番之后,这才点头答应让他出宫。
赵寿本来正在喝茶,听到赵显的声音之后,被吓得猛一哆嗦,连忙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然后抬头看向这个正在蓄须的皇叔,秒抢一笑。
“皇…叔…”
“那…个,侄儿想要成婚了…”
第634章
亲事
“成婚?”
赵显在正堂找了把椅子坐了下来,对着赵寿微笑道:“陛下今年才多大年纪,怎么就想着成婚了?”
这个启国的天子,被赵显这一句话说的,脸色有些发白,竟是半天不敢回话。
因为这其中不止是他成婚不成婚的问题,更隐藏着朝政大事的归属问题,赵显现在是临安唯一的辅政大臣,主政是合理合法的,可一旦赵寿成婚,这个真正意义上的南启天子就有理由“亲政”。
那时候,即便赵显可以继续把持朝政,也会失去政权的合法性,容易给人留下攻讦的把柄。
赵寿以为赵显故意不让自己成婚,心里一番臆测之下,更是吓得不轻,因此连话也不敢说了。
不过他显然是想多了。
赵寿今年才十五岁,在赵显的眼里,他还是个半大孩子,不过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来看,十五岁的确已经到了可以嫁娶的适婚年龄了。
问出这句话之后,赵显看着脸色发白的小皇帝,随即反应过来,眼前这孩子已经十五岁了,成婚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想到这里,他摇了摇头:“也对,陛下今年已经十五岁了,是到了该成婚的年纪了。”
赵寿这才松了一口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65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