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735

  如果摊开历史上1941年6月的欧洲形势图看一下,任谁都会觉得阿道夫·希特勒干成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除了英国、瑞士、瑞典、葡萄牙、苏联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之外,整个欧洲都已经成为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同盟的势力范围,或者处于德国、意大利的直接统治下,或者由服从德国或非常亲德的政治力量统治。
  这可是1940年代的世界,不是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经去工业化的21世纪。这些服从于阿道夫·希特勒的国家的工业实力加在一起,恐怕比起那个号称民主兵工厂的美国还要更加强大一些。而且这些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肯定也远超过美国。也就是说,此刻的阿道夫·希特勒掌握了比美国更加庞大的生产能力(至少是不相上下)和人口。但是这些生产能力和人口,却没有在二战中发挥出应有的力量。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当然有许多,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希特勒政权在制定征服世界的计划时,并没有将最大限度发挥出欧洲的生产力和人力当成取得最后胜利的关键!
  而在赫斯曼看来,德国想要取胜的关键因素就是两个,除了处理好和苏联的关系之外,就在于最大程度发挥出一个德国领导下的欧洲的战斗力——因为这并不是德国谋求世界霸权的战争,而是德国领导的欧洲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
  所以整合和发挥出整个欧洲的战斗力,应该是德国需要花大力气去研究和布局的。
  而为了在1941年、1942年顺利整合欧洲,在1931年就必须开始准备和布局了。
  这一次赫斯曼和希特勒一起前往日内瓦参加国际裁军会议,就是在为1941年和1942年布局。
  “总理,现在的大萧条,20年代初的大通胀,还有10年后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的目的都只有一个……”
  赫斯曼在火车驶入瑞士境内的时候,又在向阿道夫·希特勒灌输货币战争的理念了,“就是争夺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谁取得了世界货币的发行权,谁就统治了世界!”
  参加国际裁军会议对如今的德国而言,不过是个态度问题,即便达成什么协议,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也是一纸空文——失业和需求低迷才是包括德国在内所有国家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而裁军只会扩大失业队伍,减少对武器装备的需求,从而让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所以在这次的日内瓦会议上,我们应该将裁军问题和经济问题、货币问题联系起来。”赫斯曼在轻轻晃动的火车车厢里一边来回走动活动筋骨,一边和希特勒讨论德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战略。
  将要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裁军会议并不是赫斯曼的蝴蝶效应整出来的,而是在原本的历史上就有的。是英国的那个“圣母工党政府”的政策,麦克唐纳首相和他的大部分阁僚都认为削减军费开支以保持财政平衡是缓解大萧条的药方——实际上在大萧条的那几年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政府都是这么认为的,削减开支而不是创造需求,成了各国政府的第一选择。
  而德国希特勒政府发行“创造就业汇票”的行为,绝对能用离经叛道来形容。因此马克也就成了普遍被市场看空的一种货币,如果不是纳粹党上台后,德国的犹太金融权贵都遭了殃——他们大概占据了德国40%到50%的银行业份额——这会儿马克汇率一定已经跌得不像话了。
  可希特勒政府有办法控制国内的金融,但管不了德国境外,特别是英法两国,他们正在采取打击德国经济的政策——英国人因为德国修订《银行法》,违反了《凯恩斯计划》的相关规定而冻结了德国的1.8亿英镑外储。而法国则停止接收来自德国的煤炭(赔偿品),同时向英国提出了用德国的外汇储备抵偿部分德国应付赔款的要求。
  很明显,英法两国内部现在都有一股想要制造第二次马克大崩溃的势力。只是由于纳粹党-容克集团已经在德国确立了相当有力的统治,才让这股势力的谋划暂时没有得逞。
  “我们应该将经济问题归咎于需求不足。”赫斯曼说,“所以创造需求就是解决大萧条的方法……这是我们在过去一直强调的。我们应该争取英法两国一起参与到创造需求,拯救欧洲的行动中来。”
  “可我们有必要去为英法的经济操心吗?”希特勒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说,“我很乐意看到他们崩溃!”
  “我也一样!”赫斯曼说,“这对我们肯定是一件好事情,但是拯救他们的方法可能是一件更好的事情!”
  他顿了顿,然后笑着对希特勒说,“一家创造需求的欧洲基础投资银行,我们在英格兰银行的1.8亿英镑净存款将会成为该银行的一部分资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奥地利、比利时、波兰等等的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进来,认缴一定比例的股本……可以用黄金外汇,也可以用本币认缴。
  在成为了股东之后,这些国家就可以向这家银行贷款用于建设本国的基础设施,比如公路、铁路、机场、码头等等。这绝对是一个创造需求的好办法,相信大部分国家不会拒绝。
  而为了方便管理,欧洲基础投资银行将会创造出一种名为欧洲提款权的虚拟纸币。所有的出资,无论使用何种货币,都会按照一定的汇率兑换成‘欧洲提款权’。所有的贷款,也会以‘欧洲提款权’记账,贷入方在取得‘欧洲提款权’之后,再根据情况和需要转换成各国货币,但不能转换成黄金白银等贵金属。
  而各国在偿还贷款时,既可以使用‘欧洲提款权’,也可以使用本币……”
  赫斯曼提出的“欧洲提款权”实际上就是在创造欧元,这很不容易,但并非无法做到。在目前阶段的关键,则是“欧洲提款权”能不能顺利变成进行基础建设所需的钢铁、水泥和机械设备。
  而德国在这方面,恰好拥有强大的闲置产能——说得通俗易懂一些,就是需要向欧洲基础投资银行借钱搞基础建设的国家,在拿到欧洲提款权后,必须“视情况”,也就是要找一个愿意用本币兑换欧洲提款权的国家。然后再向这个国家购买进行基础建设所需要的物资。而这个愿意给欧洲提款权兜底的国家就是德国,而且德国也想成为向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缴纳股本最多的国家。
  “1.8亿英镑全部投入欧洲基础投资银行……菲利普,你怎么看?”
  英国首相麦克唐纳在每周例行的内阁会议上问财政大臣菲利普·斯诺登,“这是一个好主意吗?”
  昨天是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开幕的日子,主持会议的英国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却给伦敦发了德国人打算设立欧洲基础投资银行以挽救欧洲经济的消息……
  “对德国来说是的,可以避免1.8亿英镑血本无归。”菲利普·斯诺登是一个非常保守的财政大臣,真的应该去参加“保守党”而不是工党。“对我们而言,其实也是一件好事,仅次于由我们全部没收这笔钱。”
  1.8亿英镑由英国政府独吞当然是好的,可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向德国索取赔款的国家不止英国,这笔钱应该根据各国享有赔款的比例分配。其中的大部分会划给法国和比利时,而法比两国很有可能将之兑换成黄金、美元从英国提走。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向这个欧洲基础投资银行借钱创造就业呢?”担任掌玺和就业副大臣,在财政问题是观点比较激进的奥斯瓦尔德·摩兹利这时问道,“德国的失业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他们?”
  “这不行!”麦克唐纳摇摇头,“目前英国绝大部分的经济学者都认为应该大幅削减公共开支,保守党也持同样观点……而乔治·梅爵士(一个糊涂的财政专家,被政府委托审查公共财政状况)的委员会也认为应该削减开支。”
  “德国人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委员和呢?”奥斯瓦尔德·摩兹利用酸溜溜的语气提问。
  “所以他们的马克会再次崩溃!”拉姆齐·麦克唐纳认真地说,“不负责任的财政政策只能在短期内让经济数据变得好看一些,但是代价却是灾难性的!”他胸有成竹地笑了笑,就好像他真的懂经济一样。“我想我们可以同意德国人的建议,可以设立欧洲基础投资银行,不过这家银行的总部不能放在德国境内,最好能放在伦敦,实在不行就摆在日内瓦。而且,英格兰银行必须是欧洲基础投资银行最大的股东,因为这间银行不能被德国人控制,所以英格兰银行要出资两亿英镑!”
第190章
希特勒新政(十一)
  果然是不可救药的糊涂!
  在日内瓦万国宫的一间会议室里面,赫斯曼听了英国外交大臣阿瑟·亨德森关于“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答复后,得出的结论就是:如今的英国有世界上最糊涂的政府之一,他们对英国经济的破坏性绝对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这些在财政上极端保守的人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害怕债务的人,不仅为债台高筑的大英帝国操心,而且还要为尚未成立的欧洲基础投资银行操一份闲心。英格兰银行决定砸下两亿英镑成为欧洲基础投资银行最大的股东,还要求银行的总经理由英国人担当——不是为了方便英国向这家银行举债,而是为了不让那些没有足够偿还能力的国家从欧洲基础投资银行借到钱。
  “好的,我们可以接受英国方面的条件!”希特勒欢快的声音在赫斯曼耳边响起,他或许根本不想让这家银行往外借钱。“银行就应该有银行的规矩,不能随随便便往外借钱……至于银行的总行,我看设在日内瓦最为合适。”
  希特勒当然不会同意把欧洲基础投资银行设在伦敦,那地方可不容易够着。
  “日内瓦……那就先这样决定了。”阿瑟·亨德森没有再提将银行总部设在伦敦。
  这倒是个小小的胜利!赫斯曼心想,放在瑞士就意味着容易被控制。这个所谓的中立国毕竟在德国的嘴边儿……至于英国人和希特勒都不大想让这个银行往外借钱的事情,倒不是什么问题。等到各国都开始搞“新政”的时候,放开手脚借贷自然就是大势所趋了。
  而欧洲国家多借点钱建设一些基础设施,对于未来的德国肯定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凯恩斯计划》的问题。”希特勒这时笑了笑,又将话题转向了《凯恩斯计划》,“既然你们英国和法国都对此存有异议,那么中止好了,我们没有意见。”
  “没有意见的意思是……”阿瑟·亨德森顿了下,迟疑着问,“那么德国准备怎么归还赔款呢?”
  用一场新的世界大战来还钱怎么样?坐在希特勒身边的赫斯曼知道答案。他早就和希特勒讨论过《凯恩斯计划》了,这个计划在德国没有拿回货币主权的时候,尚有执行的价值。现在德国人可以自己刷马克刺激需求了,还有啥必要“白送”东西给人?
  “这个等经济危机结束后再商量。”希特勒笑着回答,“我们可以签署一个新的协议,推迟这个问题。”
  希特勒当然不会考虑偿还赔款,只是现在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事情还没有解决。他可不想横生事端,让英国人赖掉那1.8亿英镑。要正式宣布赖账,也得等欧洲基础投资银行的事情全部搞定。
  “推迟多久?”阿瑟·亨德森连忙追问,“希特勒总理,我们需要一个具体的时间表。”
  其实英国政府也没想过要德国马上偿还,一来德国人肯定没钱还;二来德国现在已经把马克和英镑脱钩同时也没实行金本位——马克实际上是一种无担保纸币,在英国人看来崩溃不过是时间问题!
  阿瑟·亨德森心想:到时候恐怕又要考虑拯救德国的问题了,这个德国怎么总是那么让人伤脑筋呢?
  “三年。”希特勒思考了一下,认真地回答,“有三年时间,我们就能战胜经济危机,到时候再讨论吧。”
  “三年……”阿瑟·亨德森点点头,“我们可以考虑。”
  可以考虑的意思就是基本接受了,最后的决定当然需要英国内阁会议作出,不过结果肯定也是同意。要不然还能怎么样?德国人用工业品付账英国不要,英国人要黄金德国又没有?难不成再开一仗?
  英国外交大臣又看了一眼希特勒身边的赫斯曼,谈判从上午开始,中间吃了个午饭,然后就一直持续到现在将近下午五六点钟的样子。这个大名鼎鼎的德国将军居然全程没有说一句话……这大概和今天的会谈主要在讲经济问题有关吧?
  “在第一天的会谈将要结束的时候,我想听听你们关于裁军的意见?”阿瑟·亨德森缓缓地说,“你们在一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件严重违反《凡尔赛条约》的事情,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而现在或许就是改变这个错误的时候……”
  “什么错误?”赫斯曼立即就开了尊口,用冰冷的语气说,“我看,《凡尔赛条约》本身才是个错误!一个巨大的错误!”
  果然是个军国主义分子!阿瑟·亨德森的话其实是在试探,他看了眼希特勒,只见对方轻轻叹口气,满是无奈。心说:看来德国陆军又和过去一样,快要变成国家的主人了!
  “外交大臣先生,目前德国军队不能进行裁减……因为这关系到几十万人的工作和面包。”希特勒用温和的语气告诉英国外交大臣,显得有些软弱。
  看来希特勒是比较愿意保持和平的。英国外交大臣看过《我的奋斗》,但他还是愿意相信希特勒而不是一个气势汹汹的军国主义分子。
  希特勒仿佛觉得他刚才的话很难说服英国人,又加重语气强调,“而且我们目前的政策就是扩大开支,以刺激需求……所以我们不需要实行紧缩。”
  靠印钞票能把经济刺激起来?阿瑟·亨德森在心里面鄙视了一番德国人。
  “裁减陆军的问题,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讨论。”阿瑟·亨德森看了一眼赫斯曼,“我想今天可以先稍稍讨论一下海军军备控制。”
  希特勒皱起眉头,“大臣先生,我们基本上没有海军……”
  “我知道!”阿瑟·亨德森说,“而且我还知道你们一直在向苏联、日本和意大利输出海军技术,通过和上述国家的合作,你们还在发展自己的海军技术!”
  希特勒扭头看着赫斯曼,似乎在等待他的回答。赫斯曼语气郑重地说:“我国在对外技术合作领域,没有任何违反《凡尔赛条约》的行为!”
  “中将,我们并没有要追究的意思。”英国外交大臣说,“实际上我们也意识到《凡尔赛条约》有许多不恰当的地方,是需要进行修正的。”
  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办法追究,英国人只是听到风声,想要获得确凿的证据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还会影响到英国和日本、意大利的关系。
  “那么大臣先生今天想要和我们讨论什么问题?”阿道夫·希特勒问。
  “当然是讨论签订《英德海军军备条约》的问题。”英国外交大臣说,“具体的条约虽然要由专家讨论决定,但是我们现在应该就一些原则性问题达成一致。比如英德海军吨位比例的问题,我想首先听取一下你们的意见。”
  ……
  “三成,三成五也好,四成也罢……这完全不是问题。”
  结束了和英国外交大臣的谈判,返回德国国联代表团驻地的途中,赫斯曼对“英德海军比例”这个问题,全然是一副无所谓。
  “路德维希,你认为我们不能靠海军去战胜英国?”希特勒顺着赫斯曼的话往下问。
  “倒不是的,我认为海军假日时代维持不了太久了。”赫斯曼笑了,“到时候各国都会突破条约限制,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条约舰’上浪费金钱。现在开工建造战列舰、重巡洋舰和航空母舰,只是技术积累的需要……因为我们在造船技术上,已经有些落后了。”
  其实也没落后多少。虽然德国已经多年未有建造战列舰的经验,也不知道“大西洋”型航空母舰要怎么造。但是由于《凯恩斯计划》的存在,德国的造船工业得到了比历史上更多的订单,因而也保存了较强的技术力量。
  “其实……路德维希,我们未必要去打败英国啊。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前,我们不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吗?”希特勒思索着说,“如果我们不是过分发展海军,德意志帝国和大英帝国完全可以成为盟友。实际上,我们和英国人的种族接近,差不多是一家人。”
  希特勒的想法仿佛和历史上差不多,他总是把英国人当“兄弟”,可是海峡对岸的丘胖子恨不得把德国人统统消灭!赫斯曼带着苦笑说:“总理先生,你想要一个英德同盟吗?”
  “我想这是可能的。”希特勒想了想,“也是最好的……目前看起来英国对我们还是比较友好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