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35

  “我们的技术力量不够。”斯大林抽着他标志性的烟斗,“希望德国方面可以提供专家。”
  “好的,我今晚回去后就安排。”赫斯曼没有二话,连忙答应下来。
  “这太好了!”斯大林发自内心微笑着,露出了烟熏变黄的牙齿,“啊,对了,对了。娜塔莉和我提起过,你同意让奔驰公司向我们转让技术了?”
  “是的,我答应了。”赫斯曼知道美国人会来抢生意——飞机的生意他们暂时抢不了。因为目前美国人在这方面暂时没有优势,德国飞机制造公司,特别是福克和容克两大巨头远比美国的同行强大。但是苏联的汽车买卖,却是他们有机可乘的,所以一定要牢牢抓牢!
  “不过,你们和奔驰合作的工厂非常小。”赫斯曼微笑着说,“它只是一个组装厂,根本不可能变成一座汽车城。如果你们真的想发展苏联的汽车工业,那么就要准备大干一场。”
  “汽车城?”
  “是的,一座以汽车生产为核心的城市。”赫斯曼解释说,“从炼钢、轧钢、轮胎、玻璃和汽车的各个部分,直到总装都集中在一起。可以做到矿石进城,汽车出城!”
  赫斯曼说的生产方式,在20年代、30年代的美国大型企业中是很流行的。福特汽车和通用汽车的工厂都是这样布局的。在后世的中国,也有所谓的“产业园”。虽然不会从矿石到汽车,但是也会将某个产业的各个配套厂都集中起来布局,这样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
  “矿石进城,汽车出城?这真是太吸引人了……可是整个建设周期也会很长吧?”
  “会的。”赫斯曼说,“欧宝公司和BMW公司得到了工业促进委员会的资助,准备在吕塞尔海姆建立汽车城。将会进行大规模的流水线生产,建立从轧钢到整车的大规模生产模式。如果你们需要,我们可以输出一个同样的汽车城到苏联。如果现在开工,3年后第一台汽车就可以下线,5年后就能实现100%的苏联国产化。”
  这座欧宝-BMW汽车城是《凯恩斯方案》催生出来的,计划年产15万到30万台汽车,然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拿去给协约国抵债。
  “太好了,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斯大林说,“不过我们不要奔驰轿车这样的东西,我们要卡车,很多卡车!”
  “好,一言为定!”
第151章
苏联航母
  丰盛的晚宴开始了。菜单用俄文和德文印在上面有镰刀锤子徽饰的淡黄色厚纸上,有鱼、汤、野味、鸡以及烤肉等等满满一长串。服务员开始上菜,都是些模样可爱的女孩子,她们拿着装了葡萄酒和伏特加的瓶子跳来跳去给大人物们的杯子里面倒酒。
  斯大林新娶的妻子娜杰日达也来到了克里姆林宫作陪——斯大林夫妇现在并不住在克里姆林宫,不过他们很快就会搬进来了。
  在晚宴上,赫斯曼又找了个机会和斯大林说起了航空母舰的事情。
  “什么?路德维希,你说你们在里加的船厂里建造了一艘航空母舰?”斯大林露出了吃惊的表情,这么大的事情他居然不知道!
  “是在一座大型船坞里秘密建造的,只是一条7500吨的小船,而且还没有铺设飞行甲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这艘试验航母的建造过程严格保密,整个船坞都是军事禁区——那里本来就是沙俄海军的一个基地,周围很容易戒备。而且也没有最后完成,并没有铺设飞行甲板,就算被人看见也认不出是航母。
  “我们想把它开到彼得格勒船厂铺设航空甲板,可以吗?”
  在里加湾里面晃悠让英国人看见了总归是个麻烦,开去苏联的地盘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苏联红海军搞艘航空母舰谁管得了?
  而且赫斯曼的确想用这条“试验”舰去忽悠苏联人搞航母——他是把美帝当成头号敌人,把约翰牛当二号反派大BOSS的。要打败他们,航空母舰是必须要有的。
  而造航母是个逐渐积累的过程,7500吨的试验舰好弄,美国一开始找了艘运煤船铺上木板凑合着也能玩航母。但是未来要建立真正能在大洋上称雄的航空母舰,可就不大容易了。这艘“试验”舰只是个开头,要继续发展,就只能在苏联的船厂中上马了。
  “开到列宁格勒……你们想和我们一起搞航空母舰吗?”斯大林很快就猜到了赫斯曼的想法。
  “是的。”赫斯曼喝了一口葡萄酒,“这应该是我们双方展开全面军事合作的起点。”
  “全面军事合作?”
  历史上,苏德军事合作也是1924年开始的。德国利用苏联的领土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化部队,为未来的德国军事复兴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而在这个时空,德国因为有了波罗的共和国这个不受《凡尔赛条约》制约的卫星国,因此不是很依赖苏德军事合作了。现在波罗的防卫军已经建立了航空队和坦克部队,规模虽然不大,但是足够用来研究战术和试验秘密武器了。
  不过航空母舰这种大家伙,是很难靠波罗的这个壳进行研发的。在赫斯曼的计划中,苏联、意大利和日本都是可以考虑到合作对象。
  但是要和意大利和日本合作,自己手里一定要有东西,否则就不好讲价钱了。
  “可是苏联海军目前不是发展重点,航空母舰对我们而言……”
  斯大林似乎有些为难,相比航空母舰,他现在更希望得到德国的潜水艇——潜水艇可以用来对付日本,在西伯利亚干涉之后,苏联已经将日本视为一个重大威胁了。
  “花不了多少钱的。”赫斯曼摆摆手,“我们这艘试验舰只花费了200多万波罗的马克。如果苏联有兴趣,我们可以在塞瓦斯波托尔造船厂合作建造一艘15000吨级的中型航空母舰。
  如果是部署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太平洋型的话——太平洋的风浪小,对舰体的要求比较低,因此也比较节省——包括研发费用在内,有个四千多万波罗的马克也就够了……大约700万到800万卢布吧。而且也不是一年花完,因为是研发新船,进度会比较慢。如果1925年内完成设计方案,1928年能建成就不错了,这样平均每年的花费也就是200万卢布。我们可以负担25%的费用,航空母舰建成后作为训练舰归属苏联,但是德国要派人上船进行训练。当然,如果你们要将它变成作战舰艇,还需要支付给我们相应的价款。”
  一年150万卢布对眼下的苏联而言的确不是什么大钱,他们每年花在输出革命上的费用至少十倍于此,问题是这笔钱花的是否值。
  赫斯曼又说:“我们的海军专家认为,四艘这样的航空母舰如果部署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将会对日本帝国主义构成重大的威胁。如果再配合上三百架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四发轰炸机,那么苏联在远东的形势将会彻底改变——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
  赫斯曼顿了一下,目光注视着斯大林,“这比部署一二百艘潜水艇更为有效……当然,我们也可以向苏联提供和潜艇有关的技术,这不是问题。”
  历史上,苏联在二战前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但是几乎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德国没有制海权,也没有漫长的海上运输线。而苏日之间的战争,直到二战将要结束的时候才爆发,没打几天就胜利了。
  而如果苏联能够在1931年9月前,在远东的海参崴部署一支以四艘15000吨级航空母舰(类似日本的苍龙级)为核心的太平洋舰队,再辅以三百架“加强型”的TB-3重型轰炸机。那么远东的局势,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日本联合舰队的基地佐世堡和吴军港,日本最重要的城市东京和大阪,将全部处于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轰炸机和战斗机的威胁之下!”
  “三百架作战半径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四发轰炸机?”斯大林的眉毛微微一挑,显然他对这种飞机的兴趣更大。“你们准备研发这样的飞机了?”
  “不是现在,必须等BMW公司或西门子公司在101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大功率的发动机……要满足重型远程轰炸机的需求,单台发动机的功率至少要超过900马力。”
  赫斯曼轻轻转动着酒杯,“等到我们有了这种发动机,就会像苏联转让技术,同时我们再一起开发四发重型轰炸机……只要我们两国能拥有500架这样的飞机,就能有效吓阻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了。”
  “重型轰炸机可以一起研发,900马力的发动机我们也需要。”斯大林笑着说,“航空母舰可以一起搞搞看,800万卢布我们还掏得起,你们不必负担那四分之一。不过,我们有了航母还需要巡洋舰、驱逐舰,还需要给航母配上飞机。”
  这就是说,德国要和苏联一起开发或提供(技术)至少一种重型轰炸机、一款900马力的空冷发动机、一款1.5万吨级的航空母舰、一款巡洋舰、一款驱逐舰、几种舰载飞机,当然还要提供潜艇的技术……
  “这不是问题。”赫斯曼立刻说,“我们可以共同开发新式的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舰载飞机,德国还可以向苏联转让新式飞机发动机和潜艇技术。等我回了德国,立即安排关于全面军事合作的谈判。”
  “完全可以,路德维希。”斯大林举起酒杯,和赫斯曼的酒杯碰了一下,“祝我们两国合作愉快。”
  “祝合作愉快。”
  就在两人碰杯的时候,一位斯大林的秘书从餐厅外面快步走了进来,俯身在未来的伟大领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
  斯大林冲那人挥了挥手,然后对赫斯曼说:“路德维希,列宁同志苏醒了……今天晚上就要进行最后的告别了,我们先过去吧。”
第152章
告别列宁
  在一间灯光昏暗,收拾得非常干净,弥漫着药水气味的房间里面,赫斯曼和刚刚赶到克里姆林宫的克洛伊(睡着的小鲁道夫交给保卢斯照看)见到了中风、大脑严重受损的列宁同志。他躺在一张躺椅上,身上盖着绿色的毛毯,克鲁普斯卡雅和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陪在他的身边,其中一个是列宁最小的弟弟德米特里,是他给赫斯曼的斯大林开的门。
  导师的眼睛睁着,但是已经没有了睿智的光芒,只是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非常木然,仿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
  一个曾经拥有帝国的男人,现在尽然变成了这副模样。赫斯曼看着眼前的列宁,回想起了自己在这个世界重生以后所历经的一切。毫无疑问,他能有今天,都是因为早先在列宁身上的投机获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现在列宁就要死去了。赫斯曼知道,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将会落到斯大林这个粗暴、狡诈,拥有钢铁般意志和毒辣手段的人手中了!
  他会不顾一切推动苏联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完工业化的道路,当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的时候,苏联就会从现在的满目疮痍,一跃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工业化大国。
  到了那时,苏联就不仅是个合作伙伴,而且还会成为一个潜在的敌人。历史上,德国的失败就是因为一头撞上了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苏联,陷入了一场几乎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战争。
  但即便知道苏联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赫斯曼还是要去推动和苏联的合作。因为那是振兴德国军事工业的唯一手段……不过在合作的项目选择上还是要保持相当的警惕。
  首先,要尽量避免加强苏联装甲部队的力量。所以赫斯曼压下了和苏联共同开发新型坦克并且和苏联合作建设拖拉机厂的建议。现在有波罗的共和国存在,坦克和拖拉机的总装厂完全可以放在波罗的境内。装甲部队的战术研究,也可以在波罗的共和国进行,没有必要去和苏联合作。
  其次,在航空合作方面也有所保留。赫斯曼目前推动的合作项目是以空冷式发动机为动力的飞机。在历史上,除了Fw-190和零式以外,装备空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的格斗性能比装备液冷式发动机的战斗机还是要稍弱一些的。
  而且Fw-190和零式都是通过特殊的设计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前者拥有体型修长类似于液冷发动机的BMW801,零战则拥有超轻的设计和材料。
  因此在赫斯曼的干预下,德国只会向苏联提供星型空冷式发动机的技术——实际上是双方合作开发,苏联人提供了大部分的经费,还会订购一部分BMW和西门子生产的成品,从而保证了BMW和西门子两家公司可以继续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投入资金。
  至于液冷式发动机,BMW公司、容克-尤莫公司、M.A.N公司、奔驰公司和欧宝公司都得到了工业促进委员会和经济促进公司的资助,开发各个型号的液冷式发动机和发动机增压器(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
  第三,通过苏德海军合作(历史上苏联海军曾经雇佣了一千多名德国军事顾问,苏联的潜艇和水面舰艇很多都是在德国工程师帮助下建成的)的引导,让苏联红海军逐步意识到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帮助苏联建设一支拥有航空母舰和战列舰的太平洋舰队——这对德国没有任何威胁,但是却可以刺激日本和意大利发展更强大的海军。到时候德国就能把在苏德合作中取得的技术再贩卖给日本和意大利了。
  如果能忽悠领袖在二战开始前建立起一支拥有4艘1.5万吨级(根据《华盛顿海军条约》意大利可以拥有6万吨航母)航母在内的舰队,那么意大利面或许就能派点用处了。
  只要意大利人能雄起一下,再加上德国空军和地面部队的配合,地中海的形势将会完全改变!而德意一旦战胜地中海的英军,那么向来亲德的土耳其必然会倒向德国,到时候整个中东的局势也就大大有利于德国!
  不仅德国的石油供应不再是问题,就连苏联的南方产油区也将在德国轰炸机的威慑之下!
  不过赫斯曼这样处心积虑“算计”苏联,也不是为了日后翻脸不认人去进攻苏联。仅仅是必要的防御性手段,因为他是真心认为和苏联开战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即使开战必不可免,也应该尽可能推迟开战的时间。至少要在同英国的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掌握了地中海和中东之后……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同志。”赫斯曼上前几步,到了很可能有已经失去思维能力的列宁跟前。“请您放心,您所开创的苏德友谊,一定会被后来者继承下去。只要我们两国能够团结起来,社会主义的旗帜总有一天会插遍环球!”
  他提到了社会主义!这在21世纪的人们看来似乎很奇怪,但是在1920年代的欧洲,德国至少算半个社会主义国家。而赫斯曼现在支持的纳粹党的正式名称是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又是社会主义,又是工人什么的。听上去很进步,实际上这个党在上台后实行的不少政策,的确是有社会主义成分的。德国工人阶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对纳粹党也相当满意。
  “对!只要苏德合作,社会主义一定会在全世界取得胜利!”斯大林也附和着赫斯曼。这个表态其实也不是在骗人,至少在眼下,斯大林也是真心想和德国合作的。
  只要稍稍了解苏联和国际共运历史,就知道在1924年时,斯大林提出来“一国社会主义”理论。意思就世界革命什么的暂时不闹了,就苏联一家玩社会主义行了。有了这个理论,苏联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就能和睦相处了。和德国这个“半社会主义”自然就更可以长期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听明白了赫斯曼和斯大林的话,列宁突然微微点了下头,嘴巴也轻轻动了动,不过仍然没有说出话来。
  “列宁同志肯定了苏德合作,我想他是这个意思吧?”赫斯曼扭头看着斯大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